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三三集) 2010/9/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13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一百五十面,最後一行看起:
「超過世間諸所有法」。菩薩利他行,一開始就跟我們講「得佛辯才,住普賢行,開化顯示真實之際」,在這裡接著我們又看到超過世間諸所有法,這幾句是一小段。「妙行顯實」,在賢首大師《妄盡還源觀》裡面,四德就是第一條,隨緣妙行,這幾句都是屬於。特別是這一句,菩薩應化在世間,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該用什麼方法幫助眾生就用什麼方法,沒有一定的方法,也沒有一定的形相,統統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像《楞嚴經》上所說的,真的是得大自在。黃老居士引用幾位祖師大德的解釋,首先引用《淨影疏》,隋代的慧遠法師,他解釋這句說,「謂過分段、變易世間一切法也」。過就是超過,因為分段生死、變易生死就包括了十法界,十法界裡頭有六道,六道這兩種生死都有,也就是變易跟分段統統都有。分段是一段一段的,我們人從出生到死亡,這一段時間叫一段。變易是什麼?天天在變化,我們人生老病死,老不是突然老的,一天比一天老,天天在變化,這叫變易。四聖法界,這十法界裡高層的,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四聖法界,他們沒有分段生死,但是有變易。所以說分段、變易就把十法界全包括在其中。諸位要知道,超越十法界,你要是生到實報莊嚴土,變易就沒有,變易生死也斷了,它那裡永恆不變,什麼原因?因為他不用識。佛告訴我們,世出世間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只要還有唯識,他就有變易生死;他沒有識,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變易生死就沒有了。所以兩種生死都沒有了,這成佛,明心見性,成佛了,兩種生死都沒有了。這是《華嚴經》初住以上,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這是這些菩薩真實的智慧、德相,智慧德相全現前。
下面引用三個註解,都是日本的。《合贊》,日本觀徹法師的,這都是《無量壽經》的註解。「《合贊》云:超過分段、變易二死,安住出世二空之智,此即成就智斷二德也」。這個註解比前面詳細,前面這一句,超過分段、變易生死,跟遠公所說的是一樣,他後面多了個安住出世二空之智,就是成就智德、斷德,這比前面說得詳細。智是自性般若智慧,明心見性,這個智慧現前,智德;斷德,兩種生死都斷了,這是斷德。
我們再看《會疏》,這是日本峻諦法師,「三界虛妄,皆不常住,總名世間」。三界是說六道,沒有包括四聖法界,六道裡有欲界、色界、無色界,這叫三界。三界虛妄,這個經裡常講皆不常住,實在講它是剎那生滅。不但六道如是,四聖法界也不例外,也不是常住的,都可以說是世間。「眾生國土,臧否萬差,是名諸所有法」,這是解釋經的後面這一句,超過世間諸所有法。眾生國土,三界裡面就很複雜,三界前面我們讀過,釋迦牟尼佛這個教化區,三千大千世界都是講三界,跟此地講的這個三界都包括了。這麼大的地區,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總共,那是像黃老居士所說的,十億個銀河系這麼大的地方,從三界看地球就非常渺小。十億個銀河系,地球在裡面算什麼?非常渺小。這個星球裡面有很好的地方,也有很差的地方,像我們現在這個地球就很差,現在這是社會動亂,地球上災難這麼多,這些就是他此地講的臧否萬差,臧是環境好,這星球居住的環境好。我們這個地球也曾經好過,在中國古籍裡面所記載的大同之治,孔子所讚歎的,哪些人?黃帝、堯舜禹湯,黃帝、堯舜那個時代,那是大同之治。禹還不錯,從禹傳位給他兒子之後,啟即天子位這以後,到文武周公,孔夫子都把這個時代認為小康之治。在中國歷史上看到的,漢朝有文景之治,漢文帝、漢景帝,唐朝有貞觀、開元之治,這都是盛世,在清朝有康熙、乾隆,都可以算歷史上能夠說得上是盛世,但是都是屬於小康,不是大同。
釋迦牟尼佛這個教區,三千大千世界,這麼多星球裡頭,有沒有大同之治的?肯定有。也有亂世,像我們這樣現在是亂到不能再亂了,現在有很多人說這是世界末日。所以此地講臧否萬差,這從果上講的。因上總是這個星球上的居民因果關係,如果存心善良,心行都善,這星球就是盛世,大同之治。心行不善,能夠得到聖賢的教誨,不能說所有的人都能夠遵從,那就變成大同,少數人。少數是多少?古人總說的是百分之一,一百個人裡面有一個善人、一個好人,都可以成為小康之治,百分之一,在中國歷史上我們能夠看到。一百個人裡頭一個善人都沒有,這個事情就麻煩,就變成亂世。我們現前這個社會,一百個人當中找一個善人找不到,一千個可能也找不到,大概到一萬人當中找一個善人也許可以找到,萬分之一、十萬分之一,社會亂了。一百個人不善,有一個善的,社會還能維持。我們中國古人講邪不勝正,有一個心行純正的人,這一個人多多少少能感化那九十九個人,這個說法我們能夠相信。是名諸所有法。「菩薩深以大智惠」,恩惠的惠跟智慧的慧在古時候是通用的,「達性空無相,故云超過」。這些菩薩他們明心見性,自性般若智慧現前,他了解所有一切的現象,相有性空,相有是幻有,性空是真空。所以他在一切現象裡面,他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這叫超過,超過世間諸所有法。《會疏》的解釋比前面兩個詳細。
我們再看後面,「《甄解》(日本道隱法師說的,他說得很好)之說稍異於前,彼曰:世間諸所有法者,有為可破壞,名世間」。這就把十法界都包括在裡面,為什麼?它都是有為法。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雖然四聖法界裡面分段生死沒有了,變易生死有,所以它還是有為法,一定要到一真法界才是無為法。那個境界我們無法想像,所以佛經上通常用一句叫不可思議,我們想像不到的,實在講也說不出來。說不出來,佛為我們說出來了,這是佛的善巧方便。雖說出來,真正能體會,真正能夠懂得,實在講並不多,我們只是懂得一個名詞、裡面所說的粗淺意思,真實的性相、理事、因果我們都沒有辦法了解。「依正善惡因果等,一切有為諸法」,這是他講世間,再講有為法,依報正報、善惡因果;前面《會疏》只用四個字,臧否萬差,他這裡講得清楚,我們很好懂,就是依報正報、善惡因果等,這是有為法,這解釋叫所有法。「菩薩能知一切三界虛妄,而行世間不捨,故云超過」。這句話說得太好了,知道是假的,假的他也不捨,他也到這個世間來示現,來教化眾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這叫大慈大悲。「以上諸說皆是」,都沒有說錯,「但《甄解》彌契本經」,這是對《甄解》的解釋的讚歎,跟本經的教義非常契合。
阿彌陀佛不捨一切苦難眾生,我們要知道、要感恩。怎麼報恩?報恩只有依教修行,真幹。這一生當中能不能成就?確確實實只有六個字,這六個字做到,你這一生當中決定成佛,這六個字就是「老實、聽話、真幹」,你就成功。老實是什麼?一心一意,這叫老實。一生當中就是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一生都不改變,這就叫老實。聽話,這經上所講的道理一點不懷疑,變成自己的思想,經裡面所有的教訓全盤接受,變成自己的行為,這是真聽話。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做出好榜樣給我們看,我們要向他們學習,這叫聽話、叫真幹,哪有不成佛的道理!要幹多久?完全看你的心態。如果你是百分之百的,剛才講這六個字,百分之百,一點折扣也沒有,真正是老實聽話真幹,《彌陀經》上講的「若一日」,一天就成功了。《彌陀經》上講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不難,真能成功。
過去真有人修,宋朝的瑩珂法師,我們在《往生傳》上看到他,在《淨土聖賢錄》上看到他,他只念三天,六天就往生了。傳記裡面記載他是個出家人,是個破戒的出家人,犯戒。這個人的好處在哪裡?他深信因果。想到自己因為是煩惱習氣,破戒,聽到佛在經上講的這些話,對照自己的行為,心裡想決定墮地獄,想到將來要墮地獄他害怕了,真怕,不是假的。向同參道友們去請教,「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救我?」同學們也都不錯,送他一本《往生傳》,他看了之後很受感動。看完之後,他就坐在他自己寮房,把門一關,專念阿彌陀佛,不睡覺、不吃飯、不喝水,一句阿彌陀佛念了三天三夜。真是誠則靈,問題是人要誠心,誠則靈,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阿彌陀佛告訴他,「你還有十年陽壽,你好好的修,十年之後,你命終的時候我來接引你」。瑩珂法師知道自己習氣毛病很重,沒辦法克服,就跟阿彌陀佛哀求,「我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去可不可以?現在就跟你去」。阿彌陀佛也就答應了,「好吧,三天以後我來接引你」。你看,三天把阿彌陀佛念來,跟阿彌陀佛約定,再三天之後佛來接引。所以他把寮房門打開告訴大家,「三天之後我要往生了」。沒有人相信他,哪有那麼簡單?每個人都知道是個破戒、是個不守清規的出家人,怎麼房門關了三天,再三天就往生?好在三天時間不長,大家等著瞧,看你是真的還是假的。
三天之後,上殿的時候就告訴大家,請大家今天上殿念佛,就念阿彌陀佛送他往生。那時候的人好,人都是很厚道,也就聽話,好,我們今天送你往生。大家給他念,念不到一刻鐘,一刻鐘是我們現在的半個小時。古時候時辰是用子丑寅卯,用這個算的,不像現在,我們現在是用外國的二十四小時,中國時辰是十二個小時,所以一刻是現在的半個小時。不到一刻鐘,大概就是半個小時的樣子,瑩珂法師告訴大家,「我看到了,阿彌陀佛來接引我了」,向大家告假,他走了,他就真的走了,也沒有生病,真的就走了。這個示現告訴我們,《彌陀經》上講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不假,是真的,你真肯幹,阿彌陀佛就真來了。你說你念,念了十幾年,阿彌陀佛都沒有念來,是什麼?你的心不真誠、不懇切,你念,阿彌陀佛在那裡笑,虛情假意,不是真的,真的就來了。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我們得真幹,決定能成就,瑩珂法師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至於念佛念了三年功夫成就往生的就太多了。自古以來,我們看《淨土聖賢錄》所記載的,《往生傳》裡面所記載的,絕大多數都是三年。在過去曾經有人問過我,是不是他們的壽命只有三年,念三年往生了?我聽了之後,我想不太可能,哪有那麼巧的事情,壽命三年也許有,我想絕大多數不是這樣的,他的功夫到了,也像瑩珂一樣,還有壽命不要了,求佛提前接引他去。佛是隨眾生心、滿眾生願,你求他哪有不答應的!是這麼去的。這樁事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要牢牢記住。為什麼你念佛沒有感應?你對這個世間還有留戀,只要有一絲毫留戀,佛就在那裡等你,等到你真的念到哪一天,這個世間統統都不要了,全都放下了,佛就來接引你。事實真相如是,一定要有智慧,這世間是假的不是真的。
二空之智,相是空的,性也是空的,所以相叫幻有,性叫真空,都不能執著。不但不能執著,起心動念就錯了,應該用什麼態度?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於一切法,世間法如是,出世間法亦如是,你的心才叫乾淨,清淨平等覺是真心,就都現前了;清淨平等覺現前,阿彌陀佛就現前。在這部經上,釋迦牟尼佛明白給我們介紹,清淨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自性彌陀,跟西方極樂世界的彌陀他怎麼不相應?所以《甄解》這個地方說得好,我們要記住,像菩薩一樣,一切三界虛妄,還是行世間不捨。雖然不捨,一絲毫不執著,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沒有。不捨是不是有?不捨沒有起心動念,那是自性裡面的大慈大悲自然的流露,與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毫不相關,這境界不可思議。這段講的是佛菩薩應化到世間來他的真相、他的實德,真實的德行。
下面這一段,我們再看看他應化的,我們現在人講心態,是什麼樣的心態、什麼一個方式來應化?這都是隨順我們凡情說的。為什麼?要是隨順佛菩薩,你簡直開不了口,「心行處滅,言語道斷」。這就是世尊的善巧方便,為我們說出這些佛菩薩應化在世間,你看,「心常諦住度世之道。諦者,安也。度者,出也。故本句之大義為,心常安住於出世無為之道」。這個意思說得好,也就是《金剛經》上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這個意思。「《淨影疏》云:諦謂安諦」,也是安的意思,「謂常安住真實無為度世之道」。「《甄解》曰:出有為,證無為,而不著無為,故云諦住」,這個意思,底下一句說,「此菩薩心常住無住處涅槃,云心常住」。證得大般涅槃他不住涅槃,我們也叫無住涅槃,他這裡加個「處」,無住處,平常我們省一個字,無住涅槃,不住生死、不住涅槃。這是說明他跟阿羅漢、辟支佛不一樣,阿羅漢、辟支佛是住涅槃不住生死,生死是六道,他不住六道,他住涅槃;這些菩薩證涅槃不住涅槃,時時刻刻到六道來,跟六道眾生混在一起,和光同塵。跟眾生混在一起,所表現的跟眾生差不多的樣子,沒人能夠認得出來,他是真佛,他是真菩薩。
這裡頭有一句話要跟諸位說清楚,大家要記住,這些佛菩薩示現在人間,身分要是露了,這是某菩薩來的,像彌勒菩薩,我舉他做例子。五代後梁時候的布袋和尚,《高僧傳》上有他的傳記,他是五代後梁時候出現的,俗家姓什麼、在哪裡、籍貫什麼都沒有人知道。因為當年在世也沒人瞧得起他,是個出家人,很隨便,也不修邊幅,很邋遢,瘋瘋癲癲的,是這麼樣一個人,所以也沒人重視他。每天背一個大布袋在外面化緣,無論人家給他什麼,他都放到布袋裡面,提了就走。曾經有人向他請教佛法,什麼是佛法?他把布袋往旁邊一放,兩個手擺平,大家看懂了,這放下,什麼是佛法?放下。這人家看到了,曉得他的意思。放下以後怎麼辦?他把布袋背到身上就走了,理也不理。這表什麼意思?放下之後要提得起。放得下,提得起,放下是把煩惱生死放下,提起來是什麼?普度眾生。看到這些眾生在六道裡頭搞生死輪迴,一定要有憐憫的心,慈悲心,念念幫助他們。根熟的眾生要成就他,他已經到一定程度了,要幫他覺悟,幫助他明心見性;有了善根的人,還沒有到這個程度,要幫助他成長;沒有發心的要幫助他發心。無論對什麼人,菩薩一看就曉得他的根器,盡心盡力的照顧。布袋和尚往生的時候告訴大家,公開的說,他是彌勒菩薩化身的。說了就走,這是真的;如果說了他不走,那就是騙人的,那是假的。所以現在這個社會上有很多人說,某人是什麼菩薩再來、什麼佛再來,說了他又不走,這就是招搖撞騙。
像布袋和尚是自己說的,還有人身分是別人說出來的,《天台山志》有記載,寒山、拾得、豐干和尚,這三個人是文殊、普賢、阿彌陀佛,豐干是阿彌陀佛再來的。這三個人不是自己說出來的,別人說出來的,說出來之後大家知道了,這三個人都走了。這是真的,在中國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永明延壽也是阿彌陀佛再來的。我們以後要遇到了,有這些說法,他要不走,再好好勸告他,你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你應該走,你為什麼還不走?這說明你是假的,以後不要再說,再說是什麼?這叫大妄語,你沒有證得,你自己說你證得。連得禪定、開智慧都不可以說,你沒有得禪定,你說你得禪定,你沒有開智慧,你說你開智慧,你說這個話目的何在?統統都是為了名聞利養,你叫欺騙眾生!這在佛法戒律裡面是大妄語,大妄語統統是墮地獄,眼前你能得一點利益,小利益,欺騙人,你死了之後下地獄,再出來就很麻煩了。何況出來的時候,地獄罪受完之後出來,變畜生去還債,你欺騙那些人你都得要還。所以深明因果的人,不敢做非法的事情,不但不敢做,想都不敢想。所以因果對一個人的道行、修養,這種力量遠遠超過倫理道德。道德上有相當好的修養,可是遇到所謂高名重利,那個誘惑他還是守不住,還會犯,唯有深信因果,他雖然看到這個,心一動,想想將來果報怎麼辦,他就不敢了。
中國自古以來,社會幾千年長治久安靠什麼?最主要的是靠因果教育,儒釋道三家都有因果教育。在社會上對因果講得最多的,實在講,道比佛講得還多,佛家講的也不少,但是一般講經的時候他不專講因果,只附帶在裡面。所以因果教育的普及,道放在第一。你看道家的《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呂祖的《心經》,這都是屬於道家的,普遍在社會上流通,好!諸位讀過《了凡四訓》,雲谷禪師給了凡先生的功過格,那就是《感應篇》。所以三教,儒釋道三教,在中國這幾千年來,幫助國家、幫助社會,確實做了很多好事,幫助社會安定,幫助社會和諧。我們今天要想自己道業成就,這三個根就比什麼都重要,《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我們要想想、要記住,印光大師他老人家一生提倡因果教育,弘化社流通的這些經論善書,分量最大的是《了凡四訓》、《感應篇彙編》、《安士全書》。印光大師當年在世,在那個環境裡面,印刷術不是很發達,他能把這三種書流通數量超過百萬冊,不是容易事情。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們現在明白了,現在看到社會動亂,看到這個地球災變這麼多,我們才想起印光大師一生極力宣揚因果教育,那個道理我們才明白。我們今天想救自己,大劫難裡面如何能夠迴避?深信因果,你就能夠避免這個災難。深信因果,絲毫不懷疑,這個重要!
學菩薩證無為,不著無為,我們今天連證都沒有證到,我們知道有無為法,可不能著無為法,那就錯了,那就變成小乘。一定要學菩薩們,心常諦住度世之道,念念想到正法久住。從哪裡做起?從我自己做起,必須依教奉行,正法才能久住。幫助社會化解衝突,幫助社會恢復和諧,都要從自己做起,不要去想別人就對了,自己做好了,肯定會影響你的周邊。念念為苦難眾生去著想,自己要做榜樣給他看,自己沒有一個好樣子,你不能夠勸化眾生。現在人一定要看到樣子,你修得很好,你做得很好,別人尊敬你,向你學習;你會說,你做得不好,沒人相信你,你不能幫助正法久住。人要有念頭為自己,修一切善法,果報都是六道裡面的痴福,不是功德,與你自己了生死出三界毫無關係。念念不為自己,念念為苦難眾生,念念想著拯救地球,這是功德,你所做的一切善事全都是功德。只要有自私自利,把名利放在裡面,那就不是的,這個道理不能不懂。
末後這一句,「又《會疏》曰:悲智相印,以為棲神之宅,故云諦住」。這句話的意思,這個心住在哪裡?住在智慧、住在大慈大悲。悲是憐憫一切苦難眾生,慈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在古時候這個世間,我們講社會,一般人最敬佩的兩種人,一種是教書的,古時候叫做夫子,你做哪一行?他做夫子的,這就是教書的,幫助人破迷開悟。教書的人很辛苦,為什麼?自己要做出榜樣給人看,你所講的如果做不到,誰聽你的?所以倫理、道德、因果他們統統做到。生活很清苦,社會上人對他很尊敬。從前教書是聖賢事業,學生家境清寒,對老師沒有供養的,老師教不教?一樣教,實在家庭很清苦的,老師有時候還幫助學生。沒有說收學費的,哪有這種道理,那就變成商業行為。商人在中國古時候地位最低,士農工商,讀書人地位最高,但是讀書人通常很清苦,他沒有收入,商人是最富有的,但在社會上地位最低。另外一個是醫生,醫生是救人的,學醫幹什麼?學醫是救人的。所以教書救人慧命,醫生救人身命,這兩種人都不是商人,都不要錢的,是救人的。現在這兩種也變成商業行為了,這是古人怎麼想都想不到的。修行人在社會上受人尊敬,為什麼?道教也好,佛教也好,它也是教學,這諸位要知道。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一生教學四十九年,三十歲開悟,一開悟就開始教學,四十九年沒有一天中斷。收不收學費?不收,佛門的生活是過托缽的這種形式,一分錢不收,戒律裡面講得很清楚,沒有商業行為,沒有商業這個念頭,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
佛教傳到中國之後,是中國帝王從西域,從外國請來的,請到中國來之後一交流,才知道佛法跟中國傳統教育完全相應,沒有絲毫牴觸,所以中國人就接受了,全盤接受。佛教傳到中國是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今天是公元二0一0年,公元六十七年正式國家把佛教請到中國來,皇帝封這兩位法師為國師。佛教育是皇帝親自來管,我們傳統教育是宰相管,宰相底下有個部,用現在的話就是教育部,在從前叫禮部,禮部尚書就是專管國民教育、社會教育,他管這些。佛教育是皇上管,所以佛教育的推動,那個力度就超過中國傳統文化,在全國很快就展開,起很大的作用。所以中國傳統文化,它的特點、特色就是儒釋道三家,三家相輔相成,構成中華文化。英國湯恩比博士說得很好,他讚歎中國古人心量很大,沒有嫉妒、沒有排斥,能夠包容異族文化,就是指佛教。佛教從印度傳來的,能夠包容,而佛教豐富了中國傳統文化,這是我們講相輔相成。
佛講的是什麼?用一句話來回答,《般若經》上講的「諸法實相」,我們前面也讀過,真實際就是諸法實相;講白一點,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這不是迷信,這是哲學、是科學。所以方東美先生當年把佛教介紹給我,他告訴我,「釋迦牟尼佛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這樣入佛門的。學了五十九年,明年六十年,一甲子了,發現方老師只講到哲學,沒講到科學。《華嚴經》裡面,這些大乘經論裡有科學,而且也是,要用他的話,是全世界科學的最高峰,不但是哲學最高峰,科學最高峰。現在的科學向兩個極端發展,一個向太空物理,宏觀世界;一個是從量子力學,是微觀世界。這兩樣統統在《華嚴經》上,確實不可思議,講得真的比我們現在的科學、哲學講得好,現在科學、哲學裡還有些問題有爭論的,到現在不能解決的,佛經上統統解決。大學問、大道理!這麼好的東西沒有人繼承,沒有人願意學,多可惜。尤其大乘佛法被人貶成宗教、貶為迷信,讓一般人不願意接觸,這太遺憾了。
所以我感謝方老師,念念都不忘,我要不是遇到他,也跟一般人見解相同,認為佛教是迷信,那就永遠不會接觸它。接觸之後,佛教救了我,讓我在這樣的社會裡面活得很幸福、很自在,沒有憂慮、沒有煩惱,這是大乘佛法給我的。對於宇宙之間這些事理、性相、因果,逐漸逐漸的明白了,知道這是怎麼回事情。希望善根深厚的人、年輕的同學要認真去學習。首先你要認識佛教的本質,你認識它之後你才歡喜它,然後你才能夠鍥而不捨,你在這一生當中會有成就,確實給你帶來一生美滿幸福,而且將來會更美滿、更幸福,達到究竟,《無量壽經》就行了,可以帶我們在一生當中證得像佛菩薩的境界。
底下一句,「於一切萬物隨意自在」。你看這個經文,你愈看愈殊勝。這一句是多少哲學、科學、神學這些人所期望的,希望能有這一天。真正能得到的在大乘佛法,他不是說假的,真的能得隨意自在。萬物指一切法,指萬法,這個萬不是數字,是代表極多,無量無邊無數無盡的意思,宇宙之間萬事萬物。「自在者,通達無礙也」,你全都了解,沒有障礙,你多自在。拿眼前的事情來看,我為什麼活在這個時代?我為什麼過今天這種生活?知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怎麼會不自在?你為什麼會那麼苦?因為你不知道,你不了解,不了解天天胡思亂想,那你可痛苦了。這裡頭是因果,你要知道前因後果,什麼樣的環境你都會很快樂。為什麼?自作自受,不會怨天,不會尤人。為什麼?與哪個都不相干,所以你就解脫了。現在地球上災難這麼多,你要是真正通達明瞭,這災難怎麼來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災難怎麼化解完全了解,你怎麼會不自在!與會的這些菩薩都有這個能力,有這個能力才能幫助別人。
《法華經序品》裡面有這兩句話,「盡諸有結,心得自在」,這兩句話說得好!諸有,有什麼?有結,結是什麼?結是煩惱。好像我記得以前有個電影,我沒有看過,我只在路上看到那個廣告牌,「心有千千結」,這太可憐、太可悲了。這個有是什麼?有是講三有,欲界有,你有欲界的煩惱,你有欲界的果報,色界有、無色界有,有是有因有果。盡諸有結,這些煩惱你全放下了,你都沒有了。這三界裡面,欲界,三種煩惱都有,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全都有。你能把見思煩惱斷了,這個有結實在講,淺說就是見思煩惱,三界的。見思煩惱斷了你心得自在,什麼叫自在?超越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好像是個大籠子一樣,佛經上把它比喻叫牢獄,三界是牢獄,你出不了這個監獄。這個三有的結斷掉,就是見思煩惱斷了,你超越了。超越之後還有四聖法界,四聖法界就很難超越,那裡面的人比我們六道的人那是得大自在,但是要跟諸佛菩薩比,他差得很遠,因為他的活動空間只能在三千大千世界之內,他不能夠超越。所以他必須要把塵沙煩惱斷掉、無明煩惱斷掉,那就得大自在。這個地方的菩薩是法身菩薩,他們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不離十法界,妙就妙在這裡;超越六道輪迴,也不離開六道輪迴。你要曉得,他在六道裡面,他不造六道的因,也不受六道的報。他的心住在哪裡?前面講了,他的心常住在度世之道,他的心住在智慧、住在慈悲上,我們說一片慈悲。慈悲從哪裡來的?智慧來的,沒有智慧哪來的慈悲!
下面再給我們解釋自在,「又自在者,施為無壅,神通自在。夫心有拘累,隨物而轉,故為煩惱所縛」。這給我們解釋自在,這都是大乘經裡面所說的。施為就是造作,我們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沒有障礙,為什麼沒有障礙?你對於一切法是一清二楚。宇宙之間一切法,問你太陽系怎麼來的,銀河系怎麼來的,一切諸佛剎土怎麼來的?你沒有一樣不知道,而且你所知道是正確的知道,是真的知道,絕對不是虛妄的。就是一切法的體,體是性;一切法的現象,這法相,性相究竟是什麼道理,理;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事、現象出現?你都懂,這裡頭有善因善果、惡因惡果。不但釋迦佛這個三千大千世界你完全明瞭,十方諸佛剎土沒有一樣你不清楚。你明白之後,你想到哪裡去就到哪裡去,隨著你的念頭在轉,在這個境界裡面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時間就沒有先後,沒有空間就沒有距離,極樂世界在哪裡?極樂世界就在現前。這是真的不是假的,自性圓滿的功德。十方三世不離方寸,方寸就是一念,不離方寸。這是科學跟哲學的頂端,方東美先生所說的最高峰。「神通自在,通達無礙」,這兩句話八個字是講這些菩薩們。凡夫呢?「心有拘累」,你心有拘束、有累贅,我們說你心裡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有憂慮、有牽掛、有煩惱,「隨物而轉」,跟著外面境界轉,那你苦不堪言。為什麼?外面境界是假象,你怎麼可以當真?你知道是假象,你可以欣賞它,你不會有佔有的念頭,不會有控制的念頭,你就自在;你要想控制它、想佔有它,那你可有罪受了。這個罪是什麼?是你自己找的,自作自受,根本就沒有,所以受是冤枉受的。所以你被煩惱所縛,煩惱像一條繩索一樣把你捆綁起來。
「凡夫著有」,六道的凡夫著在有這邊;二乘人怎麼樣?佛跟他講萬法皆空,空,好啊,他執著空了,「皆墮情執之中」。執有是情執,執空還是情執,所以二乘出不了十法界,他執著空。什麼人出十法界?空有二邊都不著,連不著也沒有,才真出去。還有空有二邊都不著,他已經著了空有二邊都不著,還是出不去,他心還不清淨。要知道,真心裡頭什麼東西都沒有!我們講席裡這個話講得太多了,要常常提醒大家,真心裡面,真心它不是物質,它也不是精神,決定沒有十法界,何況是六道,十法界、六道是幻相,所以經上有個比喻叫夢幻泡影,它不是真的。為什麼放不下?你不知道它是假的,你以為它是真的,所以你執著,你受苦,這個受苦執著真叫冤枉。你想佔有,說實在話,連這個身體都不能佔有,你能佔有什麼!如果真的了解事實真相,像現在量子力學家所說的,物質是什麼?物質的本質他們發現了,原來是意念的累積連續產生的幻相;換句話說,在他們心目當中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存在。這個發現、這個說法,跟《華嚴經》上講的完全相同。《華嚴經》上講阿賴耶的三分,自證分、見分、相分,相分就是物質。相分從哪裡來的?從見分變現出來的。所以佛常常用五個字來做代表,色受想行識,叫五蘊,講得真好!五蘊就是我們所接觸到的萬事萬法,他把真相說出來了。五蘊裡面的色就是物質現象,受想行識就是意念;受是感受,想是思想,行就是科學家講的累積連續的現相,識就是這些意念儲存的一個資料庫,像電腦裡面的晶片一樣,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心經》上說得很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你對這個宇宙之間,十法界裡頭,你還有什麼留戀的?你全搞明白、搞清楚了,你自自然然就徹底放下。
徹底放下有什麼好處?煩惱沒有了、憂慮沒有了、牽掛沒有了,再告訴你,你身體就不衰不老,你就得一個金剛不壞身,你不會再生病了。病從哪裡來的?病的因是貪瞋痴慢疑,五毒,這是病因;病的緣,這個緣有內外,內裡面怨恨惱怒煩,這是內緣,外面緣是什麼?財色名食睡,這三個東西一結合,你的大病就發作,就要你命。這個東西不擺脫,你永遠搞六道輪迴,實在可憐,為什麼?全是假的。真的,佛菩薩不可以說你可憐憫者,說這個話太過分了,變成挖苦,佛怎麼可以說這種話?假的,全是假的,就像作惡夢一樣,每天作惡夢,嚇了一身冷汗,沒病也嚇出病出來。所以你真正通達明瞭的話,身心的疾病沒有了,對自己多快樂!你居住的地方,山河大地不會有災難,什麼風災、水災、火災,這些東西統統沒有,像氣候突變都沒有,都不可能。為什麼?境隨心轉,你的心態正常,山河大地、外面境界也都正常;心不正常,它也不正常,外頭都不正常,就這麼個道理。所以改變地球異常的這些災變,從我們心裡改,我們的心感應外面境界,心改了,外面災難就沒有了,這是大道理!科學不能解決的問題,在佛法全都給你解決了。這是講二乘,凡夫著有,二乘滯空,皆墮情執之中。「咸是心隨物轉,故於萬物不得自在」,為什麼?你心隨境轉,得大自在的是物隨心轉,心跟物兩個調一下,物隨心轉,問題就解決了。
「大士深達法性」,大士是稱這些人,這些可以說都是明心見性的人;或者我們這樣說法,念佛功夫到家的人。功夫到家是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跟禪宗裡明心見性是同一個級別、同一個層次,都超越十法界,都證得一真法界,就是那個法界裡面兩種生死都沒有,分段、變易的現象全沒有,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這些菩薩們不但是通達,深達。如果說大士達法性,那是圓教初住,初住菩薩就達了,二住以上那就可以說是深達。「當相離相,不隨物轉,故無縛繫」,這個我們要學。當相是相在我面前,怎麼叫離相?我對於所有的現相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沒事了,就離相。如果你認為相是真的,你看看如果現相擺在面前,不管是什麼現相,你馬上想到,這個現相是意念累積連續發生的幻相,你能這樣看法,它就完了,裡面全被你看穿了,虛幻不實,自然放下了,你馬上就得自在。你為什麼放不下?實在講,你迷得太深、迷得太久,無始劫以來,你在六道裡頭生死輪迴,你看這個時間多長?所以迷得太久。這種迷惑顛倒,這種習氣叫妄想習氣,太深太深了,現在剛剛聽佛法,聽的佛法不深,所以境界現前依舊轉不過來。聽上個十年、二十年,比較明白了,可是還是轉不過來,什麼原因?真正原因是你不老實、你不聽話、你沒真幹,如果是老實、聽話、真幹,不應該很長的時間。在中國歷史上,無論是宗門教下、顯教密教,三、五年開悟的人很多,就是他放下了,十幾年、二十年放下的也不少。
我們看看佛門裡面這些歷史的記載,我的估計,這兩千年來,從佛教傳到中國來,真正修行達到這個境界的,我估計至少有三千人。他們能做到,我們為什麼做不到?情執。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去鍊,鍛鍊。首先鍊斷一切惡、修一切善。諸位要知道,這種功夫鍊成了,只是你決定不會墮三惡道,你在六道裡能保持來生還在人天,這不是究竟法。實在鍊不成,自己沒有這個把握,不能夠當相離相、不隨物轉,這個做不到,你就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到西方極樂世界,環境就不一樣了。為什麼?那邊的環境,說老實話,是這些諸佛菩薩、法身大士他們生活的環境,我們凡夫也進去了,這不可思議,所以真是難信之法。我們為什麼能進去?這是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他幫助我們的。你看一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就是此地講的大士,深達法性,當相離相,不隨物轉。所以你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本願威神就完全加持給你,你真得受用,你不會著相了。再殊勝的相,引不起你愛的念頭,再不好的相,阿鼻地獄,也不會引發你怨恨的念頭,都不會起來了。一般凡夫只有用這個方法,所以這個方法十方諸佛讚歎,他不是隨便讚歎的,他讚歎有道理。所以說你只要學淨土這個法門,真正幹,沒有一個不往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法身大士,雖然自己還沒有證得,只要一往生你就得到,但是要感阿彌陀佛的恩德,是他老人家加持的,但是你真得受用,那不是假的,也就是這個地方的四句話,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證得,深達法性,當相離相,不隨物轉,故無縛繫,縛繫是煩惱,煩惱到那裡就斷盡。
「宗門云:但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這是禪宗裡頭,實在講也是說這個境界。可是前面這句話重要,你對於一切萬物無心才行。這個心是什麼心?妄想心、分別心、執著心,你有這個心就不行。這些心統統沒有,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起心動念,這是法身菩薩,他跟我們和光同塵住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實際上是生活在兩個不同維次空間,他知道我們,我們不知道他。有沒有這樣的人?有,宋朝時候看到一個濟公,給諸位說,,濟公真有其人,那不是假的。但是外面賣的《濟公傳》靠不住,那裡面編的假東西很多,你要看,看《高僧傳》,《高僧傳》裡有《濟公傳》,分量真不少,好像是有四卷。他的傳記特別多,人家傳記只有一篇,他的傳記好像佔了四卷。《高僧傳》這個可靠,他確實是何妨萬物常圍繞。
在我們這個時代,超前一點,也就是說七十年前,中國江蘇鎮江有個金山寺,裡面有個法師叫妙善,妙善法師,他老人家那種行持跟濟公差不多,給我們示現的,這真的不是假的,這兩句話是形容他的。在台灣我看到兩本書,寫書的人跟我都認識,一個是煮雲法師,他跟妙善法師沒見過面,他知道有這個人,到處打聽,有跟他見過面的、知道他的故事的,他寫了一本書叫《金山活佛》。他走的時候是在抗戰快要結束的時候,在緬甸走的。這個人一生就穿一件衣服,裡面是小褂褲,外面一個長褂,一生就是那一身衣服,冬天他也不冷,夏天他也不熱,你看這個妙!請他吃飯,他滿眾生的願,你盛一碗飯給他,他當你面前吃掉,「法師很歡喜我」。信徒好多,每個人都端一碗,一下吃了二十多碗,旁邊有人說,「你們不能害他,怎麼可以這樣對待法師?」他對那個說話的人講,「不增不減」。他也能一個星期不喝水、不吃飯,也能一天吃幾十碗,他不增不減。他的故事很多,真的不是假的,距離我們不遠。現在時間到了,明天我接著跟大家講故事。好,謝謝大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