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十八集) 2010/5/23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04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無量壽經解》,第五十面倒數第五行,從最後一句看起。
「嗟乎,凡夫例登補處,奇倡極談,不可測度,《華嚴》所稟,卻在此經。而天下古今,信鮮疑多,辭繁義蝕,余唯有剖心瀝血而已」。這些話都是蕅益大師講的,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裡面講的,蕅益大師講的。嗟乎是感嘆的話。淨宗法門標榜的,博地凡夫要是如理如法修學這個法門,都能夠一生證得補處菩薩。補處是等覺,換句話說,就是一生圓滿成佛。這樁事情確實是奇倡極談,倡是提倡,無比奇特的提倡,為什麼?這不可能的事情。談經說教,那也是講到究竟處,就是不可測度,不但是凡夫沒有辦法去測度,即使是菩薩摩訶薩,他們也無法測度,就是沒有辦法想像,怎麼會有這種事情發生!可不可能?在理論上講是可能的,因為凡聖只是一念之差,一念要是覺,凡夫就成佛了;一念迷,那就是作六道凡夫,迷悟確實在一念之間。這個一念,我們都不懂,說一念,我們是含含糊糊知道什麼叫一念。這一念在大乘教裡面就叫做無始無明,一念不覺,這就變成凡夫了。
這一念,世尊在《仁王經》上講的,是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一個生滅叫一念。這個時間太短,我們無法想像,我們想一個念頭都不止一彈指。我們讀到世尊跟彌勒菩薩的對話,這一段是在《菩薩處胎經》裡面講的,佛問彌勒,「心有所念」,這是講凡夫心裡動一個念頭,這個念頭很粗,心有所念。這個念頭裡有「幾念、幾相、幾識」,佛問這麼一句話,凡夫心裡動個念頭,這個念頭有多少個細念?有多少相?有多少識?相是阿賴耶的相分,境界相;識是阿賴耶的見分,受想行識。彌勒菩薩的回答,實在講是說給我們聽的,世尊代我們提問。我們不了解事實真相,佛經上的名詞叫諸法實相,我們不了解。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也是用一彈指,「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單位是百千。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是三百二十兆,用中國的講法是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比《仁王經》上講得多。我們曉得《仁王經》上,釋迦牟尼佛是方便說。這一彈指,三百二十兆的念頭。我們一秒鐘能彈多少次?我大概可以彈四次,我相信有比我速度快的,速度快的應該可以彈五次,如果彈五次是一千六百兆。我們講秒,現在科學裡用秒做單位,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叫一念,那叫無始無明。
這一念,彌勒菩薩講「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質現象,就是釋迦牟尼佛講的相;「形皆有識」,每一個物質現象裡面都有識,識是什麼?受想行識,就是心理的現象,形是物質現象,物質現象跟心理現象是同時出現的。物質現象是阿賴耶的相分,受想行識是阿賴耶的見分,一念不覺,現在科學家稱為能量,在佛法裡面講是阿賴耶的業相,業相就是一念不覺。一念不覺,它是振動、是波動,非常微細的波動。它這個動跟出現的物質跟精神是同時的,都是在一念當中完成的,也就是,我們用彌勒菩薩說的這個算法,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完成的。這是說宇宙的源起、萬法的源起、我們自己生命的源起,是同時的,沒有先後的。近代科學家發現這個問題,把佛在經上講的這一段證明了,是真的不是假的。這一念沒有原因,你要找為什麼會有這一念,這一念是幾時起來的,你想想看,你已經從妄想下降,降到分別、降到執著,你的麻煩就大了。念頭才動,裡面沒有分別、執著,他所現的境界是什麼?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一真法界;如果一有分別,為什麼會動?起這麼個念頭,分別,一真法界沒有了,變成四聖法界,四聖法界是方便有餘土;如果再要執著,為什麼會有這一念?你的麻煩就來了,你就掉到六道輪迴裡去,愈陷愈深。
所以佛教給我們修學的原則,不要去問理由,為什麼?因為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你想找它,它已經不存在了,你還找它幹什麼?這個念頭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你怎麼能把它抓住?最精密的科學儀器都抓不到。它起的作用非常大,因為它是從自性裡變現出來的,完全稱性。賢首國師的《妄盡還源觀》裡面告訴我們,這一念,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一念,它周遍法界,一念周遍法界。我們光的速度,大家知道這就是最快的,從太陽到地球要八分多鐘;我們這微細的一念,它周遍法界,光怎麼能比!而大師舉的比喻是一微塵,一微塵是什麼?就是一念所現出來的物質現象,阿賴耶的境界相,三細相裡的境界相,這是物質,那叫一塵,在大乘教裡講一塵是講那個東西,肉眼看不見的。這一塵有三個現象,第一個現象「周遍法界」,現在我們知道物質有波動現象,它是波動現的。波動的頻率慢就變成物質、礦物,稍微快一點就變成動植物,再快一點就變成我們現在的光波跟電磁波,頻率不一樣。所以近代科學家發現這個現象說,這個世間根本就沒有物質現象,只是波動的現象而已。你以為它是物質,這是個幻覺,它不存在。這是現代量子力學對於這大自然現象的解釋,跟佛經裡面講的愈來愈相應。這種波動,給諸位說,它沒有時間,它也沒有空間。時間、空間是假的,不是真的,這個現代科學也知道了。沒有空間就沒有距離,所以這個動一發生的時候,遍法界虛空界,沒有空間!沒有時間,沒有過去、現在,就在當下。
這個道理如果我們參透,作用可大了,對自己來說,佛經上講的金剛不壞身,你能不能成就?能,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就做到了,你就證得金剛不壞身。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可以能夠改變這個世界,我們居住的環境,地球上災難這麼多,你有能力把這些災難全化解,讓地球恢復健康的狀況,有能力,不是沒能力,這真的,不是假的。只要一切順著自性,隨順性德,沒有一樣不健康;違背性德,災難就來了。對個人的災難就是疾病,對環境的災難那就是自然災害,今天講的。實際上災害絕對不是自然的,是我們違背性德這些念頭、行為造成的。所以懂得這個道理,我們念頭把它改正過來,回歸自性,一切都變成正常。身心正常,那是健康;居住的環境正常,那就風調雨順,我們居住環境就像極樂世界、就像華藏世界,真的沒有兩樣。結論就是心態決定一切變化。現象裡面的三種功能,第二種叫「出生無盡」,為什麼會出生無盡?心態,你心態裡面的活動是無有窮盡的,它直接影響你身心的活動,影響外面環境的活動,大到虛空法界所有星球、星系的活動。第三個「含容空有」,也就是我們大乘教裡面常常念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你本來是這樣的,心量本來就是這麼大。這是性德,這是我們中國老祖宗所說的,「人性本善」。為什麼不善?迷失了自性才變成這個樣子。
懂得這個道理,凡夫例登補處,這不希奇,這是正常的現象。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釋迦牟尼佛三十歲那一年,在菩提樹下打坐,夜睹明星,豁然大悟,那就是凡夫成佛了!那是示現給我們看的。在中國唐朝時代,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也給我們表演這一招。能大師那一年二十四歲,比釋迦牟尼佛還年輕,半夜在五祖忍和尚方丈室裡面,老和尚給他講《金剛經》大意。肯定沒有經本,因為惠能大師不認識字。講《金剛經》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豁然大悟,凡夫成佛了。那一悟就是補處菩薩,大徹大悟,為什麼?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大乘教裡佛常常跟我們說,只要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就成佛了。所以成佛需要多少時間?一念,就在當下。你成不了佛,是因為你放不下。我一生感激章嘉大師,第一天見面,我向他老人家請教,他就把方法傳給我,毫無保留。我向他老人家請教,方東美先生把佛法介紹給我,告訴我佛法是哲學,他稱佛經哲學,是世界哲學的最高峰,我向大師請教:佛門裡面有沒有方法,讓我很快就能契入?他告訴我,「看得破,放得下」,就六個字。看得破是什麼?明白了,對於諸法實相明瞭,這叫看破。放下,你就證得。放下什麼?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就是念頭,就是一念不覺,我們講起心動念。這種起心動念不是你有心的,你沒有心,無意的,無心無意,它忽然動了。但是這個動,動是虛妄的,真心不動。能大師見性的時候,說出真心的樣子,他第四句講,「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沒動過!所以動,那一念動叫妄動。無始是什麼?沒有開始,你要找它的開始,那就錯了,沒有開始。沒有開始也就沒有終結,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是有始有終。無始無終,這不就是假的嗎?佛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怎麼沒聽懂?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是永恆不變,他把真的找到了,假的放下,真的就現前。
真的是什麼?清淨,「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從來沒有染污過,《無量壽經》上講的清淨。「何期自性,本無生滅」,沒有生滅。第三句說得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它雖然什麼都沒有,樣子是什麼?樣子經教裡有一句話形容它,叫「常寂光」,寂是清淨寂滅,光是光明遍照,常是永恆不變,是這個樣子。我們哪一天如果見了性,你就再看不到黑暗。黑暗是什麼?黑暗是無明。無論在什麼地方,你白天在隧道裡面,裡面是一片光明,為什麼?一切萬法它的體是自性,相是幻相,性是真性,夜晚看天空也是一片明亮的,那是明心見性的人。如果我們在隧道裡看到是黑的,晚上看到天空是黑的,這是無明,這要記住,無明沒破;破無明的時候,這個現象就沒有了,大光明藏就現前。像世尊、像惠能大師這樣的人是上上根人,與認不認識字、有沒有念過書不相干,書念多了變成所知障。所以能大師不認識字,他沒有所知障;煩惱障放下,所知障也就沒有了。由此可知,我們世間人一般讚歎好學、求知,他求什麼?增長所知障而已。那是不是叫我們就不讀書,不要去求知?不對,佛法修學終極的目標就是開智慧。諸位要知道,開智慧不是知識,知識是所知障,智慧不是的,智慧是自性裡頭本來具有的。佛在《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是什麼?自性裡頭的。如來就是自性,自性裡頭有智慧、有德能、有相好,這就是本自具足,隱而不現,你不能說它無。
第四句,都是講自性,這是性德,「本無動搖」,這是講自性本定,自性從來沒動搖過。末後一句話,那就是一念不覺,一念不覺「能生萬法」,宇宙出現了,萬物出現了,我出現了。這樁事情,科學、哲學都沒有講清楚,佛法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所以方老師說「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最高峰」,我們學了快一甲子,明年就六十年,就一甲子,六十年當中我們證實了,不但佛經是高等哲學,而且是高等科學。你看科學對於宇宙萬有的現象天天在研究,跟佛經相比還差很多、差很遠。現在看是愈來愈接近,他們已經發現阿賴耶的三細相,這不容易!他發現,在佛法裡面叫解悟,他不是證悟。解悟得不到真實的受用,為什麼?煩惱習氣沒斷。佛法的證悟是要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你就證得,這是證悟,你得受用。科學家妄想分別執著沒放下,精密的儀器、高深的數學,從這裡面明白了,這是解悟。
我們沒有這個能力把這三大類煩惱在一念之間放下,我們沒這個能力,做不到。這叫什麼?這叫頓修頓證,圓頓大法,我們做不到。我們做不到,佛有方便法,叫我們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放。先放下執著,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你真能把執著放下,執著是見思煩惱,真能放下,六道就沒有了,為什麼?六道是見思煩惱變現出來的。《般若經》上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六道是個夢境,這夢境是怎麼發生的?從執著發生,見思煩惱發生的。見思放下之後,六道就沒有了,你就證阿羅漢果。在佛法修學終極目標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國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你就證得正覺,正覺是阿羅漢。再把分別放下,分別是塵沙煩惱,不再分別了。為什麼不再分別?假的,你分別它幹什麼?不是真的,真的還能講得通,假的,夢幻泡影,如露如電。你把它放下,你就證得正等正覺,這是菩薩果位。再把起心動念放下,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面不再起心動念,你就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給你勉強起個名字叫佛陀。你可別認為真有佛陀,真有佛陀,那你又起了分別執著,你又墮落到六道去了,假的。「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能說得出來的,全都不是真的,這一定要懂得。所以佛說了究竟的一句話,大家要會體會,佛說他無有法可說,不但是無有定法可說,實在講無有法可說,這真話!要是有法可說,與自性完全相違背了。到真正無有法可說,你就能契入境界,那就回歸自性。所以從理上講,凡夫例登補處是有道理的,不是沒有道理,只是這個理太深,這個事情太玄了。我們能做到,但是我們懷疑,這是煩惱習氣太重,我們障礙太多了。障礙沒有排除,懷疑當然有。只要有疑,只要有夾雜,你的功夫就被破壞,不純了。所以念佛這個法門,這個法門是無比殊勝,八萬四千法門,諸佛菩薩都讚歎它是第一法門,它方便究竟,直接跟自性相應,所以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可是你要了解事實真相,大勢至菩薩在楞嚴會上講得很明白,「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樣念佛才能成佛。都攝六根是什麼意思?就是放下。放下之後,淨念就現前,不懷疑、不夾雜。不懷疑、不夾雜,我們能做到。一心一意,一切時、一切處,除了這一句佛號之外,什麼也沒有,這叫念佛人,這叫淨念相繼。念多久才能成功?從剛才理論上說的,一念!《彌陀經》上講「若一日」,一日太長了,一念!所以說,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我們必須得要念念相應,把煩惱習氣都念掉,你就圓滿的回歸自性。回歸自性,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全現前了。現在哪裡?現在十法界,現在六道。為什麼現前?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現這個幹什麼?不是自己受用的,自己還有受用,那你妄想煩惱又生起來了,現前是度化眾生的,幫助眾生覺悟,幫助眾生回頭,幹這個事情。沒有自己,眾生就是自己,確實自他不二,生佛不二,眾生跟佛不二,整個宇宙是一體,你的分別心就真斷掉了。分別斷掉,執著當然也就沒有了。這是說凡夫跟補處菩薩的關係。我們弄清楚就不會懷疑了,知道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念佛。
《華嚴》所稟,卻在此經。《華嚴》所稟承的教理、教義、教行、教法,都在這一部《無量壽經》裡面。《華嚴》太大,分量太多,這個就是《華嚴經》的濃縮,《華嚴經》的精華,跟《華嚴》,無論是教理行果上講,完全相同,絕不遜色。你說這個經多好,這個經多重要!我們過去學《華嚴》學了不少年,我們學到「十住品」,大概全經五分之一,用了四千多個小時。現在我們把《華嚴經》放下,我們也希望有始有終,這是暫時放下,我們想放下一年,這一年的時間我們好好的學習《華嚴經》的精華,《無量壽經》是《華嚴經》的精華。為什麼?救急,現在災難太多,真正通達,能化解災難;真正通達,能消除身心所有的病痛,有這麼多的好處。災難這麼多,我們用什麼方法來幫助?在大乘法裡面,諸佛菩薩只有一句話,化解所有災難,「講經教學」。你們想想有沒有道理?有道理,從根本解決。身體的疾病,居住這個地球有災變,什麼原因?都是我們違背自性的錯誤的思想行為所感得的。學佛的經教,讓我們覺悟、明白了,我們把錯誤的思想行為放下,把與自性相應的正確思想行為找回來,問題就馬上化解了。這不是迷信,我們中國老祖宗知道,千萬年相傳下來的是「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這個世間最大的事情是什麼?是教學,不是別的,大聖大賢他不去做官,他不去做其他的行業,他一生都奉獻在教學上。看中國的孔孟、印度的釋迦牟尼,你再看其他族群裡面一些宗教領袖,無一不是終身教學。而教學的內容、教學的核心全是性德,我們中國人把它分類,倫理、道德、因果,向上提升就是科學與哲學。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要做出個好樣子來,好樣子就是真幹。劉素雲居士講的六個字,那是諸佛菩薩說的,「老實、聽話、真幹」,她一生就是這六個字,所以她做出最好的榜樣來給大家看,做榜樣是身教。學佛還有一身病,社會大眾看起來不會生信心,「學佛學成這個樣子,算了,別學!」應該是什麼樣?身心健康,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習氣,常生歡喜心。彌勒菩薩給我們表法,一團和氣,一團歡喜,那是學佛的樣子。居住的所在,災難不生,不會有災難。在中國,老人常講「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學佛是最有福報的人,他住在那個地方,那個地方的風水自然就變好了。風水隨著人心轉,沒有福報的人住在一個風水寶地,他在那裡住三年,風水全變壞了;這個地方風水很壞、很差,要是一個有福德的人住在這裡,三年,這個地方風水就變好了。人心能改變大自然,能改變環境,這個說法在中國至少也有五千年,中國人有五千年的經驗,有五千年的效果。現在人不相信,不相信,災難都出來了,轉變確實在一念之間。你怎麼會知道轉變?聖賢的教誨、佛菩薩的教誨,要多學習,你就明白了。學會了,自己就會轉。真正做成了效果,別人看到他就相信,不是迷信,不是落伍。
所以我們首先要建立對古聖先賢的信心,像孔子一樣。孔子一生,我認為他最了不起的,就是他有兩句話,說他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種心態好極了。述而不作,就是說他老人家一生沒有創造、沒有發明,這人老實。信而好古,對古聖先賢東西相信,一點不懷疑,喜歡跟古人學習。現在一般人聽這兩句話,這兩句話是糟粕,這兩句話是落伍。人人都變成這個樣子,這世界還會有進步嗎?說這種話的人很多。實際上,他對這兩句話完全不理解,他想錯了。我們學佛的人聽到很歡喜,能肯定,為什麼?為什麼要信而好古?古大德所證得的是圓滿的,你能超過他嗎?不可能,它是圓的,圓球一樣,你凸出一點,圓球就不圓,你就破壞了,它不能增一點點,也不能少一點點。他證得這樣的圓滿,你沒有法子。所以「今佛如古佛之再來」,今佛、古佛他所證是一樣的,不增不減,證得自性的圓滿。那麼,今佛所說的不就是古佛所說的嗎?古佛所說的就是今佛所說的,沒有兩樣。今佛謙虛,統統是古佛說的,其實古佛證得圓滿,他也證得圓滿。他不說自己說的,說古佛說的,這是什麼?這是勸導我們。我們凡夫不懂道理,傲慢、嫉妒、障礙,他從這裡造罪業。他給我們表法,他來教導我們,「你不可能會比古佛多一點,不可能」。夫子說過這個話,清涼大師也說過這句話,在《四十華嚴》經題裡面,我們看到了。他老人家講,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全是古佛所說,世尊沒有在古佛經典上多加一個字。比孔老夫子還嚴格,說得這麼清楚。是不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每個人都證得究竟圓滿。沒有到明心見性,他到不了這個境界,到明心見性就知道了。謙虛是性德,自性裡頭有的;傲慢,自性裡頭沒有,傲慢是煩惱。煩惱本身就是障礙,障礙什麼?障礙你見性,障礙你修行,障礙你成就,這個東西不能不放下。凡夫可憐,在六道的時間太長,無量劫來三途六道是頭出頭沒,養成這些煩惱習氣,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可憐!佛菩薩看到說「可憐憫者」,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有緣,這非常難得,得人身,遇到佛法,一生的修學為什麼沒有成就?主要就是煩惱習氣太重。說得簡單一點,自私自利放不下、名聞利養放不下、嫉妒障礙放不下,雖得人身,學了佛法,還是在造業,心沒改,依舊是輪迴心,輪迴心就是造輪迴業,學佛也造輪迴業。所以經上講的一句話,「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彌陀經》上講的,「得生彼國」。不修淨土,無論修哪個法門,如果沒有善根福德因緣,都不能成就,都只是在佛法裡得一個利益,阿賴耶裡面落下佛的種子,你只得這個好處,你依然在那裡造業。既然造業,一定在輪迴受果報,你造的業必然是善業少、惡業多,為什麼?五十一個心所,善心所只有十一個,不善的心所二十六個,內裡面煩惱習氣極重;現前這個社會,五欲六塵的誘惑,負面勝過正面,我們在這種環境裡,你能不造惡業嗎?縱然你有好心來發心修行,修幾十年,看不到進步。這個現象是正常的,你了解事實真相,你就不會見怪,是正常的。真有成就的,那善根福德因緣是無比的殊勝。
最重要的還是善根、福德,善根是能信、能解,老實;福德是什麼?福德是真幹,解了以後他真幹,這個人有福,無論環境怎樣不善,他都能有成就。這在現前社會,可以說這人是大善根、大福德。沒學佛,無論他造什麼樣的罪業,造多重的罪業,佛經上說五逆十惡都沒關係,只要一回頭,業障自然消了,福慧自然就現前。我們看天親菩薩給我們示現的例子,不就是嗎?天親菩薩聰明絕頂,以後學了小乘法,毀謗大乘,他聰明,造了五百部論批判大乘。以後他哥哥救了他,無著菩薩開導他。他明白了,明白之後他懺悔,他要在佛像面前把舌頭割掉,他說:我舌頭太壞,過去批評大乘、毀謗大乘。他哥哥就跟他說:你回頭就好了,何必割舌頭?你還用這個舌頭去讚歎大乘多好!他聽了很有道理,把以前毀謗大乘這些著作全部燒掉,讚歎大乘,也造五百部論,叫千部論師,五百部讚小乘,五百部讚大乘,再也不毀謗了。修行證初地菩薩,雖然沒有到補處,如果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就等於補處。西方世界的環境是非常特殊,很不可思議,都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
所以這個經跟《華嚴經》是平等的,《華嚴經》是《無量壽經》的細說,本經是《華嚴經》的精華,古大德稱它作中本《華嚴》,還有一個《佛說阿彌陀經》,叫小本《華嚴》。小本便於受持,所以可以拿它用來做早晚課。文字有多寡不一樣,義理沒有兩樣,所以我們早晚用《彌陀經》做課誦。淨宗學會成立,我定了一個課誦本,早課我們沒有念《彌陀經》,念這部經裡面第六品,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晚課選的經文也是這部經裡面三十二到三十七品,持戒念佛。三十二到三十七品,佛給我們細說十善、十惡,這部分是講基本的戒律,必須要受持的。在現前這個時代,我們淨宗的修學依《無量壽經》,決定正確。佛在《法滅盡經》裡面說過,將來,末法的晚期還有九千年。照我們中國古大德的記載,人家都有根據,不是隨便說的。今年是釋迦牟尼佛滅度三千零三十七年,三0三七年;外國人講法是二五五幾年,跟中國人記載的相差六百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佛的法運是一萬二千年。今年是三千零三十七年,是末法第二個一千年的開端,末法已過去一千年,是第二個一千年的開端,時間很長。外國人講世界末日,佛法沒有這個說法,佛的法運還有這麼長。在這麼長的時間裡面,真正修行能開智慧、能得度的,只有這部經,為什麼?八萬四千法門都要自己斷煩惱,都要自己得三昧才能開悟,這就難!我們說最低的,見惑五種,你能斷得了嗎?這五樣能斷掉,才證小乘須陀洹果,大乘《華嚴經》裡面十信位的菩薩,你證得初信位,不錯了,轉凡成聖,你不叫凡夫,你叫聖人,小聖,小小聖。
十信位就是大乘小學,初信位是一年級,你才進入大乘十信的一年級。條件是什麼?身見斷了,不是身相,是身見,《金剛經》後半部所講的「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這個斷盡是初信位。《金剛經》前面所講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四相是初果向,還沒有證到位次,破見惑才真正證得小乘初果,你說多難!這五種見惑: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邊見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對立、相對的。煩惱的根源,身見是煩惱的根,自私自利從這裡來的,邊見是煩惱的源,有了這個東西,麻煩了,煩惱就生起來。見取見、戒取見,合起來就是中國人講的成見,某人成見很深,那是嚴重的執著,他的造作就是六道輪迴。我們有辦法能斷得了嗎?真沒辦法。你要是想明白、想通了,確實沒有能力修行證果超越三界。那你修這個法門,這個法門在一生當中,一品煩惱也沒有斷,也能夠例登補處,這個太殊勝,無比的殊勝。
而天下古今,信鮮疑多,信的人太少了。這信是指誰?指學佛的人,學佛的人相信太少了,懷疑的人太多了。什麼人相信?不學佛的人。你看老太婆,阿公、阿婆,跟他們一講,他們就相信,他們真念佛,最後真的往生了,瑞相還稀有,他不懷疑。反而真正天天在經教上下功夫的人懷疑,他不相信。不容易,太難了!我是很多次跟同學做報告,我對淨土相信是非常非常艱難。大家曉得,我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最初是把佛經當作哲學來研究。學了十幾年覺得不對,我們的思惟見解有問題,佛經是哲學,超過哲學,不能完全用學哲學的態度來看佛經,要依佛經上所講的「信解行證」,這樣慢慢才真能接受。對淨土完全相信,是第一次講《華嚴經》。民國六十年,我在台灣開始講《華嚴經》,也講了十幾年,《八十華嚴》講了一半,《四十》也講了一半,逐漸逐漸的把這些理事明白、清楚了。有一天忽然想到,文殊、普賢是學什麼法門?善財童子是主修哪個法門?這些東西都還沒講到,在後面,翻到《華嚴經》末後,四十卷,在三十九卷裡面看到,文殊、普賢都是發願求生淨土的,我們看到這段經文非常驚訝。文殊是七佛之師,七尊佛的老師,也就是學生當中,七個都成佛了,這不是普通人,都是發願求生淨土。而且還勸導華藏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結伴、集體到極樂世界去拜阿彌陀佛,向阿彌陀佛學習。回頭再看看善財,善財是文殊的得意門生,當然傳老師的法。這一看,果然不錯,善財在文殊會上得了根本智,也就是說,證得別教是初地的地位,圓教是初住,證到這個果位,超越十法界。菩薩叫善財童子出去參學,參學是什麼?成就後得智,智慧才圓滿。根本智是「般若無知」,這一段是在文殊菩薩那裡成就的;五十三參成就的是後得智,「無所不知」。般若無知,無所不知,這叫智慧圓滿。
我們細看善財參訪第一個善知識,《四十華嚴》叫吉祥雲比丘,他修的是什麼法門?般舟三昧,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為善財童子說法,講二十一種念佛法門。這二十一種一展開,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再展開,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一切法。再看最後第五十三參,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相信淨土是從這裡來的,我明白了,才知道這個法門無比殊勝。以前懷疑,不相信,這才知道這個法門殊勝,這個法門好!李老師把他在台中講《無量壽經》,那個時候黃老這個註解還沒有寫成,可能還沒有動筆,在早期。他在台中講這部經,他自己做了個簡單的註解,《眉註》,我們把它印出來流通,學院這邊都可以看到。梅光羲居士寫了一篇長序,梅老居士是李老師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的經教是跟梅光羲學的,所以他看到老師這篇序文非常親切。
他把這個《眉註》給我,我看到非常歡喜,當時就想講這部經。老師告訴我,時節因緣沒成熟,你現在不能講,你講會遭遇很多困難,你的力量還抵不住。那時候經本我都印了兩千本,準備講這部經,結果就停下來。到老師往生之後,這個本子我又找到了,在美國,我們把這個本子印了一萬本。老師這個註解,因為很多人沒有見到過,台中很多同修都沒看到,印出來之後,大家看到非常歡喜,許多同學來找我,要我開講。所以我第一次講這個本子是在美國講的,好像第二次還是第三次在新加坡講的,以後在台灣也講過兩次,總共講過十次,這一次是第十一次。這一次我們特地講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所以題目定做「淨土大經解演義」,為什麼要這麼講?希望我們學淨宗的同學,學釋迦牟尼佛、學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尊重前人,功德回歸給前人。夏老會集不容易,念公的註解也非常艱難,會得好、註得好,這兩個老人是菩薩再來,不是凡人。我們為了要讓全世界淨宗學人對這部經、這個註解生起信心,斷疑生信,我選講這個註解,也是報黃念祖老居士知遇之恩,當年我們見面無量的歡喜。在那個時候講這部經的就是我們兩個人,他在國內講,我在海外講。他老人家的修學、教化,都是我們的好榜樣,我們跟他相比望塵莫及。我在美國講這部經的時候遇到他,他把這個註解送給我,他到美國只帶一套,而且是油印的。我讀了之後跟他通電話,我說您老人家有沒有版權?如果沒有版權,我要把它翻印出來;有版權,那就另當別論。他告訴我沒有版權。聽說我想印的時候,他一再囑咐讓我給他寫個經題,給他寫一篇序文。他老人家在的時候,我每年都會到北京去一、二次,就是去看他。他走了之後,我們再想請教,沒有人了。所以今天讀他這個註解,感念很深。夏老的會集、念老的註解,真正能夠拯救世尊末法九千年的眾生,這功德無比殊勝!我們有讚揚的責任。不要處處把自己抬高,那是錯誤的,顯示出貢高我慢這個習氣還沒斷。所以我們選講這部經,培養自己的謙卑心,化解自己的傲慢心,尊重別人,尊重聖教,希望大家在這一生當中有緣遇到都能成就。辭繁義蝕,這句話是對《華嚴經》上所說的,《華嚴經》的分量太大,這個義不是蝕,蝕是不容易看見,是我們程度太差了。尤其是末法時期,煩惱習氣太重,沒有智慧,也就是看不懂,文字都困難了,義理就更看不懂。所以余,蕅益大師,他只有剖心瀝血而已。這是形容他自己的苦心,夜以繼日註解這些大經,這經論,留給後人做學習的資料,蕅益大師的《全集》,《全集》裡面最難得的是《要解》。
我們再看底下一段,「《要解》復云,故當來經法滅盡,特留此經」,這個經就是《無量壽經》;「住世百年,廣度含識」,含識就是有情眾生。這是《要解》,引《無量壽經》上有這句話,《法滅盡經》裡面也有這句話,你就曉得這個經的效果是無與倫比,一切經都比不上,這真的,不是假的。「阿伽陀藥,萬病總持」,我們不能把這兩句話看成是比喻,而是真實教誨。確確實實,我們用這部經的理論跟方法能治百病,我們身體的病就是生理的病、心理的病全能治。再告訴同學,今天的社會出了毛病,地球出了毛病,災難這麼多,這部經統統能治,一點不假,我是一點懷疑都沒有。所以我們把《華嚴經》停一年,來學習這部經,主要的就是看到現在地球災變太多了。我們深深的明瞭佛菩薩所講的、古聖先賢所說的,「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換句話說,我們身心的健康跟地球,我們居住這個環境,都是與我們起心動念、行為有密切關係,我們的心行不善,所以才有病變發生。如果我們身心健康,念頭純善純淨,這一切災難統統都會消除,回歸到自然的狀態,自然狀態就是健康的狀態、美好的狀態,這是消除一切災難的不二法門。這樁事情信的人很少,懷疑的人很多,我們必須要做出樣子來給人看,別人才會相信。「絕待圓融」,絕對是圓融的,「不可思議」。
「《華嚴》奧藏,《法華》祕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蕅益大師對於《無量壽經》的讚歎,讚歎到無以復加,讚歎到極處。蕅益大師是什麼樣的人?後面還有一段,今天時間來不及,明天會講到。印光大師對蕅益大師的讚歎,也是讚歎這部《要解》,意思是說,即使古佛再來,給《彌陀經》作一部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我們知道,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大勢至菩薩能這樣讚歎《要解》、讚歎蕅益大師,那蕅益大師是什麼人?他如果不是阿彌陀佛再來,那肯定是觀世音菩薩再來的。蕅益大師一生身分沒有暴露。《華嚴》的奧藏,這個藏就是它的含藏,奧祕,深奧的義理。《法華經》的祕髓,精髓、精華。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司南就是標準,現在人講指標,都在此地,你能不學嗎?你要不學這部經,說老實話,無論修學哪個法門,你煩惱不能斷,你就出不了六道輪迴,修得再好,六道輪迴裡面得個人天果報。你的欲望沒有斷掉,色界天沒分,無色界天更沒分,你活動的空間是在欲界天。欲界天的標準是上品十善,我們自己想一想,十善業道,我們能打多少分?上品十善總得九十分以上,你才能生欲界天;如果不到九十分,你來生享人間的福報。這是事實真相,不能不知道。我們自己細心想一想,超越六道輪迴太難了,見思煩惱我們懂得了,它真不容易斷。
「欲廣歎述,窮劫莫盡」,我們要想廣泛來讚歎這部《無量壽經》,讚歎一劫你都讚歎不盡。這不單是一般人,諸佛菩薩來讚歎也讚歎不盡。世尊說得很好,這個法門「唯佛與佛方能究竟」,這些話我們明白了。我們自己心裡要想,佛菩薩在世所表的法,身體相好光明,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身體健康,金剛不壞身。怎麼能證明?世尊一生,他的生活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走的時候不是在房子裡面,是在樹林裡面。這就是說明,他們不怕風吹雨打、太陽曬,你說身體多好!我們要是在野外露天住個一、二晚上,你身體就不行了,肯定住加護病房去了,你怎麼能跟人家比!這是修行的功夫展示出來給你看。我們今天走到外面,相貌不好,身體也不好,人家怎麼能瞧得起?「你們學佛的人這個樣子,佛不必學了」,所以學佛頭一個利益就是身心健康,法喜充滿,走到哪裡都是笑瞇瞇的,就像彌勒菩薩一樣,這是個學佛的相。每天的表情叫人看到的時候,他是憂慮、憂愁,這佛還能學嗎?學佛有什麼好處?好處沒看到,看到你那個面相這麼難看,把人都嚇跑了。
所以我這麼多年常常勸勉大家,學佛頭一個,得第一個利益,相貌變好了。身體縱然有病,病不要治,自然就沒有了,為什麼?從念頭上轉變。哪個地方有病痛,一定是自己哪裡有毛病,毛病到最後歸根結柢是意念,我們的思想言行違背性德,把心態改變過來,身體的病自然就恢復。這個道理不能不懂,不能不知道。所以學佛如果不懂教理,你就非常困難,你怎麼個學法?佛法最重要的,佛給我們講四個階段,信、解、行、證,當然第一個你要相信,你不相信你就不肯學。信也不是一樁容易事情,要有緣分,你真正敬仰的人來勸你,你會相信;一般人勸你,你不會接受。信了之後一定要理解,你才能紮根,你要深入經藏。我學佛,老師告訴我,方東美先生告訴我,佛經哲學不在寺院,在哪裡?在經典裡面。這條路指得非常重要,如果他不先給我講清楚,我到寺廟看到出家人不像經上所講的,我就不相信,就懷疑了。所以老師講過了,不在寺院。他給我說,從前的寺院,出家人真有道德、真有學問,帝王師,那是真的。現在他不學了,他不學沒有關係,經典裡頭在。
所以我們學佛到哪裡學?這時候找經典。所以我從老師介紹到現在五十九年,沒有一天離開經典,你愈讀愈歡喜,愈讀愈健康。確實,什麼問題,經典裡面都能找到理論、找到解決的方法,真的不可思議。我認識章嘉大師,章嘉大師勸我出家,叫我學釋迦牟尼佛。這個指導也非常重要,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沒有幹別的事情。教學才真正是救苦救難,為什麼?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苦從哪裡來?苦從迷來的;樂從哪裡來?樂從覺悟來的。所以破迷就幫助人離苦,覺悟就幫助人得樂。釋迦牟尼佛一生幹這樁事情,沒有幹第二樁事情。所以老師教我念的第一部書,就是《釋迦譜》、《釋迦方志》,《大藏經》裡面這兩樣東西。這兩樣東西是唐朝人寫的,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傳記,你學佛,你先要認識釋迦牟尼佛,你了解他,你才不會學錯。你對他不認識、不了解,你學什麼?這話說得非常有道理。所以諸位看到我念念不忘老師,老師太慈悲了,指導這條路,讓我們這一生得到無比殊勝的利益,不能不感恩老師,念念不忘老師。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學習到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