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六一六集) 2014/2/6 台灣台南極樂寺 檔名:02-040-0616
諸位同學,諸位法師,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0六六頁,從第五行科題看起,「勸令聽聞」。請看經文:
【若有眾生。於此經典。書寫。供養。受持。讀誦。於須臾頃為他演說。勸令聽聞。不生憂惱。乃至晝夜思惟彼剎。及佛功德。於無上道。終不退轉。】
這一小科勸導大眾要聽經,聽經的功德、利益無比的殊勝。這樁事情,學佛的人很多,真正知道的人不多。為什麼?如果真知道,聽經,沒有緣聽經的要讀經,這個裡頭有『讀誦』,決定不能一天空過。真正契入境界,知道這個法門殊勝,有同學告訴我,他們每天或者是聽經,或者是讀誦,都以十個小時為學習的時間。十個小時聽經,這是要有福報的人,他要沒有工作才能做得到,他要有工作他做不到。除聽經之外,就是念佛。真幹,我們有理由相信,頂多三年他就預知時至往生到極樂世界。由此可以證明,修淨土成佛道的確不是難事,難在信。為什麼難信?對於事實真相有懷疑,對於我們現實的環境有留戀,捨不得放下,這是修淨土不能往生真正的原因。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那個少是貫三樁事情,少善根、少福德、少因緣就不能往生。縱然我們善根、福德夠了,如果緣不足也不行,有緣就是有機會天天聽經,有機會不斷的念佛,那還做不到,肯定是善根福德有問題。三樣具足很難,的確不容易,說起來、聽起來好像容易,實際上是非常之難。我們自己想一想,我們這三個條件有沒有具足?有具足,還是沒辦法做到,那就是業障太重,情執太深,或者是對於極樂世界跟我們現前居住的娑婆世界認識不夠透徹,才會產生這些問題。如何補救?多聽經是補救,你看看『勸令聽聞』。在諸佛菩薩,他們決定是今現在說法,他說法不中斷,我們聽法也要不中斷。
學佛成佛了,成佛之後幹什麼?跟諸佛菩薩一樣,今現在說法。成佛之後,沒有一個人,就是沒有一尊佛、沒有一個法身大士,是說法中斷者,一個都找不到。決定是現身說法,在遍法界虛空界,他沒有休息的,為什麼?他不需要休息,他不累。他的身是道道地地的金剛不壞身,是法性身,居住的是法性土。法性是什麼意思?就是遍法界虛空界。遍法界虛空界他怎麼個住法?他是光,他的身心都變成光,這個光淨宗叫常寂光,大乘經裡面佛常講的大光明藏,那就是自性的本體。自性的本體就是自我的本體,我是什麼?我原來是常寂光,我原來是大光明藏,普照法界,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眾生有感,光中這個佛就叫法身佛,法身沒有相,法身有光沒有相,法身佛;法身佛與眾生起感應,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所有一切統統在當下,沒有先後,沒有距離。這是真正法身、般若、解脫圓滿證得,這三樣東西是自性本有的,不是從外來的。見性的時候就得受用,法身、般若、解脫就得受用,圓教初住以上,別教初地以上,但是不圓滿。
得受用,不圓滿是什麼意思?還不能回常寂光,不能契入常寂光,跟常寂光非常接近。為什麼不能契入?因為有起心動念的習氣沒斷。什麼地位斷習氣就是斷乾淨?等覺菩薩,所謂最後一品生相無明,那是無明習氣。這個習氣沒有斷,生相,生的是什麼相?實報莊嚴土,就生這個相,沒有十法界、沒有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十法界是阿賴耶變現出來的,這個一定要知道,阿賴耶是妄心,就是我們所講的起心動念。佛在經上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從我們凡夫來說,就是我們現前起心動念,這個起心是阿賴耶、末那識跟意識,我們叫三心二意。三心二意是佛門的術語,世間人雖然說,他會說,真正的意思他並不懂。三心就是你的妄念太多,它形容這個意思,真正的意思一般人不知道。二意,末那是意根,第六是意識,叫二意。三心,把阿賴耶也說上,阿賴耶叫第八識,第七識、第六識,這叫三心。
這個三心二意是虛妄的,不是真的,但是它能變,它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變成三途。一真法界為什麼會變?一真法界也不是真的,真的就不會變了。一真法界的體是真的,它現的相有生滅,但是那個生滅跟十法界的生滅完全不一樣。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個現象就現前,實報土就現前。什麼時候消失?到哪一天無明煩惱的習氣斷乾淨,實報土就不見了,常寂光土出現。常寂光就是法身,法身證得了,融入常寂光裡頭。一真法界它只有一次的生跟滅,只有那麼一次,當中時間很長,大乘經佛常說三個阿僧祇劫,為什麼?三個阿僧祇劫,無始無明的習氣斷乾淨了,他就融入常寂光,這是我們真正的自己。真正的自己跟諸佛如來不能分,是一個體,一片光明。
一切眾生修行佛法到最後都入常寂光,常寂光是平等的法界,常寂光裡頭沒有現象,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所以佛稱它為空,叫真空。真空不是無,不當作無講。為什麼說空?就是我們緣不到,我們眼看不到、耳聽不到、手摸不到,心也想不到,叫它做空。它能生萬法,遇到緣它就能生萬法、能現萬法。萬法怎麼生的?一念,一念不覺,萬法就出現了。萬法是什麼?是宇宙。我們今天知道這個宇宙,觀察到的宇宙是宇宙很小的一部分,不是圓滿的。圓滿的宇宙,《華嚴經》上「華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裡面講得很清楚。那是什麼?一念不覺變的。
這個一念,我們的概念也搞不清楚,彌勒菩薩所說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是一念;換句話說,一秒鐘裡頭有多少個一念?一千六百兆次的一念。只有一念,沒有前念,也沒有後念,為什麼?它念念不同,後念跟這一念不一樣,這一念跟前念也不一樣,換句話說,念念都是獨立的。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念與念之間是相似的,不是完全相同的。我們今天早晨看到水實驗的報告,江本博士實驗幾十萬次,沒有看到兩個畫面是完全相同。他感到奇怪,不知道原因,他來問過我,我就告訴他,絕對沒有兩個念頭相同的,所以水結晶不可能出現兩個是完全一樣的,不可能。所以念念都是獨立的。
我們這個念頭是被阿賴耶的無明染污了,所以叫它不明,叫它做無明。本來是明的,現在不明了,一動就不明,不動就明了。於是乎我們就能夠真正體會到,佛法修學的樞紐就是定,沒有別的。妄心是動的,真心是定的,這就是為什麼要修定,道理在此地。修定你能見到真心,不修定,真心永遠見不到。我們無量劫到今天,統統是妄心做主,起心動念。就是念佛,是用一句佛號來修定,把妄念放下,雜念放下,一起念就是阿彌陀佛,不許可有第二個念頭,你看心定在阿彌陀佛上。這個定不能見性,為什麼?他還有個阿彌陀佛,還有這一念執著。這一念是佛許可的,《彌陀經》上「執持名號」,執就是執著,持是保持,只執持阿彌陀佛名號,對了,這個沒有問題,六個字、四個字都可以。決定不能放鬆,一放鬆就錯了,我們這一生求往生的機會就錯過了,決定不能錯過,一定要求往生。
這一段我們看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世尊欲令一切凡聖,悉聞是《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就指這部經。夏蓮居老居士不是凡人,用了十年的時間會集成這個經本。連同這個本子,《無量壽經》的中文本總共有九種,五種是原譯本,有三種會集本,有一種節校本。九種本子我們合起來看,我們對照來看,你就知道這個本子會集最完備,挑不出毛病,它字字句句都是原譯本的經文,沒有改動一個字。前面兩種會集,王龍舒的有改動幾個字,魏默深也犯這個毛病,還有一些取捨不當,應該捨的他沒有捨,應該取的沒有取,有這些弊病。這些弊病這個本子裡頭沒有,換句話說,這個本子是真正《無量壽經》最好的善本。我們有緣能遇到,這是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我在分享當中多次向同學們報告,我們要感到幸運,我們遇到這個本子。
夏老是我們祖父輩,我們沒見到面。黃念老是他的學生,也是我們的長輩,他大我十幾歲,父兄這一輩人。我們晚年才遇到,遇到的時候非常投緣,在當時,那是一九八四年、八五年的時候,在海外弘揚《無量壽經》,就是這個本子,只有我一個人,在中國大陸弘揚《無量壽經》,用這個本子也他一個人,沒第二個人。所以我們一碰頭,歡喜無量。那時候我心裡就想,《無量壽經》要有個好的註解流傳後世。中國註解只有兩種,這個經裡頭常常引用的《淨影疏》、《嘉祥疏》,就這兩種,唐朝時候的,而且用的本子都是用的康僧鎧的本子,原譯本裡頭康本。所以中國淨宗,《無量壽經》的承傳微乎其微,而大家都用小本《阿彌陀經》,《阿彌陀經》沒有這些爭議。但是在日本,日本的淨宗是以《無量壽經》為主,他們全部用康僧鎧的本子。我看到十幾種的註解,比我們中國多,註得非常好,這個集註裡頭引用的不少。日本將近二十種註解,念老大概看到五種,常常引用在此地。
這個本子出來之後,不容易,不是佛法都很順利,障緣很重。在台灣也有障緣,李老師講了一遍,不再講第二遍。我跟他的時候,那一遍我沒有趕上,老師給我講《無量壽經》用康僧鎧的本子,不用這個本子,避免麻煩。他把這個本子的註解,他註的,給我了。當時我就非常喜歡這部經,愈讀愈歡喜,想講,老師不同意,告訴我,時間沒到,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到。老師不同意我們就不可以講,把這個本子收起來。一直到老師往生了,這個本子我常常帶在身上,到美國去的時候,我把這個本子給美國那邊同學們看,每個人看了都歡喜。這個本子說實實在在的話,台中蓮友知道的人不多,說明李老師當年開講這個經聽眾不多,我估計聽眾只有五、六十人,而且這些人現在多半都往生了,都不在了,大概是七十年以前講的。
於是我們就有承傳的使命,我們遇到了,不能夠承傳,那我們對不起夏蓮公,對不起黃念祖老居士。念老用六年的時間集註解,他用了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著作,解釋這部經,集註,這非常高明。如果他自己講的作註解,恐怕不能傳世,為什麼?反對的力量太大。他用集註,大家看了沒話說,我這個註的不是我說的,哪一部經上說的,哪個祖師大德說的,讓大家想批評他、想反對他找不到藉口。但是還是有很大的力量在障礙,這個力量現在淡薄了,台灣障礙沒有了,大陸上還有。不過國家宗教局印的淨土五經,就用了這個本子,換句話說,國家承認了。所以,經、註在全世界,包括大陸,廣泛的流通,是一樁好事情。
我們要有使命感,把弘傳這個使命我們自己擔負起來,別人不幹我來幹。我們絕不能換別的本子,這個本子李老師給我的,這就是傳承。我要換成別的本子,後人會批評我,淨空法師背師叛道。背師叛道這個罪名是無間地獄,跟大不孝罪名相同。所以他們反對的力量愈大,我堅持得愈堅固,決定不為他所動搖。我每天讀誦,每天跟同學們分享,我肯定這部經不但是世尊四十九年教學的第一經,它的的確確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經。我們要學佛,學什麼?當然選擇第一,那你三個具足了,善根具足、福德具足、因緣具足,你才能夠認識,你才能夠選這部。善根福德因緣缺一樣,你都沒有分。
淨宗法門,條件就是三個字,信、願、行,蕅益大師用這三個字解釋《彌陀經》,就是《要解》,經裡面的三分他就用信願行,信願行裡面又分作信願行,這個妙。序分分信願行,正宗分裡頭也分信願行三大科,流通分裡頭也用信願行三科,這個我們看古人註經沒有這種說法的,他是第一個人。印光大師對《要解》的讚歎,讚歎到極處,說即使古佛再來,給《阿彌陀經》作個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這印光大師說的。有人懷疑,說印光法師讚歎過分了,怎麼可以這麼說?我告訴大家,印光大師講的是真話,一點都沒有說錯。確確實實就是阿彌陀佛再來,親自作個註解,跟蕅益大師所說的亦如是。有堅定的信心,毫無懷疑,有懇切的願望,真正肯念佛,把萬緣放下,你就決定這一生成佛,往生極樂世界就一生成佛。
四弘誓願我早年常說,四條,「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我只學前頭兩條,現在管用,我學度眾生的願、斷煩惱的願,學法門、成佛道到極樂世界去,到那邊去很快就完成了。斷煩惱是什麼意思?萬緣放下。《金剛經》上佛教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這兩句話我到七十歲才懂。《金剛經》講了幾遍,所以我講經的時候也說,以前所講的都是胡說八道。有同學聽到我這個話,問我,我以前的東西還要不要學?適合你們的程度應當學,你的程度還不夠。有這種領悟的能力,聽我現在講的,連去年的都不要聽,為什麼?今年講得比去年好,去年講得比前年好,一年比一年好,是這個意思。但是,現在講的東西有很多人聽不懂,那我從前講的你會聽得懂,也就是從前我沒有到那個程度,我這個人不保留,知道多少全部和盤托出。但是年年有悟處,月月有悟處,那當然後後勝於前前,這一定的道理。最好的東西都在後頭,都在晚年才成就。
我這一生沒有著作,為什麼沒有著作?拿我過去的光碟放,我聽得很不滿意。什麼時候到滿意?到我死了我都不滿意。那你問到底什麼時候?大概到極樂世界去就滿意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之後,滿意了。沒有見性怎麼可能滿意?不敢下筆。好像也有不少東西在流通,都不是我出的,是同學們拿到我這個錄音帶,把它整理出來出版了。我沒看過,拿來給我看我不想看,浪費時間,我要念佛要緊,那個東西不要緊。你們覺得好你們去看,你們去斟酌,反正我給你們講清楚了,遍遍不一樣。天天都在提升,我沒有爬到最高峰,現在在半路上,這個道理大家應該理解。
我的老師,三個老師,章嘉大師的著作是藏文寫的,他告訴我差不多有五、六百萬字,那就非常可觀。在戰亂當中失掉了,非常可惜。到台灣時間不長他就過世了,他沒有東西留下來。方老師,方東美先生,他在生的時候好像只有兩個小冊子。著作有沒有?有,常常拿出來翻,拿出來改正。過世之後,學生們整理替他出版,方老師的全集有十幾冊,他沒看過。李老師的著作也很多,不出版。八十歲的時候,應同學們的請求,選出一部分出版,還有認為它不妥當的他不出,到他往生之後才出了全集。上一輩的人非常謹慎,怕什麼?怕東西不成熟,不是別人,自己看到的時候不滿意。什麼時候成熟?明心見性,都沒有達到這個境界。所以我們流通,流通古人的東西,好!我們流通它就等於是我們自己東西流通,為什麼?不是志同道合,我看他的東西不讚歎、不歡喜、不得利益,我絕對不會流通它。
古時候,書有,流通量少,書本很不容易得到,價錢太貴了,因為那時候沒有現代的印刷術,這麼方便、這麼快速。你到金陵刻經處去看看,古時候那個印刷,一張一張紙,手工。一天一個人能夠印幾本書?三本。一張刷出來,然後把它裁整齊,裝訂成為本子,一天只能做三本。所以書籍的價值高。商務印書館印的《辭源》,這是字典,上下兩冊,這麼厚,精裝本。民國初年,你看看後頭定價,這兩本書大洋五塊錢。五塊錢大洋有多大的價值?給諸位說,四口之家一個月的生活費用。在那個時候,一般的小公務員收入兩塊多錢,能夠收入五塊錢是中等收入。一部書就完了,你就知道書多貴,一般人真的買不起。
《大藏經》,沒有人敢說,說家裡能擁有一部《大藏經》,那是作夢。《大藏經》從哪裡來?皇上頒賜的。別的省我不知道,我出生在安徽省,我們安徽全省只有兩套半《大藏經》,兩套完整的,一套殘缺不齊。經典從哪裡來?到藏經樓去討單,討單就是我在這裡抄經,給我一個睡覺的地方,不是一個房間,一張床鋪,你住在寺院裡,日夜去抄經。你想讀的東西自己抄,沒有得買。所以藏經樓你進去之後,有不少人在那裡抄。經書買不到,所以非常貴重。大富人家他請人替他抄,他想要哪些經典,他未必念,他在家裡供養,家裡頭供養有幾本線裝書,那叫書香門第,那個代表他的身分。不是供這些藝術品,書價值最高。現在太便宜了,一部《大藏經》,當年我在台灣印的時候,成本只要二萬多塊錢,賣的時候大概賣六、七萬,成本二萬多塊錢。我們印送很多,總的合起來將近一萬套,你說這在古時候作夢都不敢想的。這個地方勸我們印經,印經功德無量。
迫切需要流通的就是這個本子,也就是這個註解。我們雖然把科判會進去了,這裡面還有不足之處,下一次再講我慢慢把它修正過來,讓這個《科註》變成個完善的本子。現在還有少數幾處不妥當,這裡面還有錯字,都要把它校正過來,做一個完善的本子,大量流通。「書寫」,現在不要書寫了,現在印刷很方便,數量也很大,價錢很便宜。在從前書寫。「供養」,這個供養是供奉在家裡面的書架上,自己雖然不讀,看到法寶跟佛像就三寶具足,讓我們接觸到,皈依三寶的心就現前。遇到有緣人,真正有能力讀誦、有能力修學的,我們把這個經供養他。所以,家裡面供養是等待有緣的人,這個功德大。
「受持」,受是接受,持是保持。「受持、讀誦,信受奉行」,真正相信了,聽經教,一般人的目的是斷疑生信,信心堅定,再不疑惑了,就一部經學到底。為什麼?前面跟同學報告過,佛法的修學就是定,學多了心定不下來,一樣心是定的,定能開悟,學佛的目的是要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走這個路子可不能多,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是中國幾千年來老祖宗教學的理念。教育的智慧是總說,這是智慧裡頭第一個,把它分科,這是第一科。要知道一門深入,深,深到什麼時候?深到明心見性,就到底了,就徹悟了。徹悟之後,你沒有學過的全都會了,為什麼?全是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你見性,哪有不會的道理?這個道理沒人懂,說出來也沒人相信,但是它是真的。你要肯相信,一門深入,將來開悟了你就明白了,你才曉得這個方法真好,這方法佛傳的。
方法呢?方法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就是開悟,沒有人給你講,沒有人教你,自己開悟。為什麼?那個千遍就是定的意思,一千遍不能開悟,一萬遍;一萬遍不能開悟,十萬遍。但是那是修定,不是研究,你一面念一面想著裡面意思,那完了。要知道什麼?經沒有意思,般若無知,起作用的時候無所不知。所以讀誦的時候,決定不能想這一句什麼意思、這一段什麼意思,不可以。因為這個時候不是叫你講經,你的智慧還沒有開。有沒有這種情形?有。就好像燒開水一樣,水沒有開透,但是冒泡了,智慧已經往外冒了。冒的時候絕不能跟著它,跟著它就完了,你就到此為止。不理它,意思出來的時候也不理,還是一直讀下去。一定要到大徹大悟、到明心見性,明心見性是一悟一切悟,到那個時候才求善知識給你印證,給你證明。
六祖開悟,到五祖忍和尚那裡求證明,是真的是假的。他承認,那你就不是假的。從達摩到中國,禪宗是單傳,一直到第六代都是一個傳一個、一個傳一個。六祖以後傳得多了,他一生在他會下開悟的,經過他證明的,四十多個人。禪宗,六祖以前沒有,六祖以後也沒有,傳二、三個人有,多的沒有。說明什麼?說明這個非常稀有,但是並不是不可能。每個人都有分,就是你肯不肯堅持,堅持就是持戒,你守規矩,你不疑惑,你就有開悟的可能;不守規矩的話做不到。這個東西與認識字不認識字沒有關係,與有學無學沒有關係。
我們從這些地方才深深體會到,中國教學,童蒙的時候就是叫他讀誦。老師教小朋友讀誦經典,最早教學的目的是成聖成賢,使用的方法完全用佛教的辦法,就是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儒跟道都接受。到後來變質了,變成什麼?變成求科舉,將來求做官,走這條路,從政,不再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他不走這個路子。所以他讀的東西就多了,雖然是多,他還是一樣一樣學,他不是同時學幾門,他不是的。我們在《五種遺規》裡面看到,它有十幾種課程,按部就班,一門一門學,那是什麼?應付科舉。將來參加國家考試,考中了等於說拿到學位,學位是國家給你的,秀才、舉人、進士,你拿到這個學位,接受國家的供養。這是為什麼有人讀書,考中秀才之後,不必從事任何工作,生活可以過得去。國家就給俸祿給你,那個時候發食物。你看《了凡四訓》,了凡先生是秀才,國家一個月給他的米九十多石。九十多石吃不完,一個月頂多吃,一家人兩石足夠了,其餘的賣掉就可以過生活,所以他經濟生活有來源。如果是考中舉人更多,考中進士會拿到幾百石,他可以養家。那個時候的家是大家庭,兄弟不分家,收入是大家的,共同共享。
中國古時候這些制度有很多很好,現在人無法想像。小孩教育不操心,家庭管的;老了退休了,落葉歸根,回家養老不操心。一個人在一生當中,最幸福的、最快樂的日子就是養老。退休之後回到家鄉,回到你老家,老家的祠堂,祠堂就是老人聚會的地方,老人晚年享樂的地方。祠堂只有春秋兩次祭祀,平常都空著,那辦學,私塾在祠堂;養老,老人娛樂場所在祠堂。祠堂裡面有茶藝,老人喝茶聊天,這裡面有琴棋書畫,你喜歡什麼都可以在那裡玩。小朋友下課了來找老人,都是自己的晚輩,所以天倫之樂,真快樂,受到一家人的尊重。你對一家人有貢獻,無論從事哪個行業,你賺的錢,除自己生活費用之外,都要送回家去,送回家是家裡人多,這對家的貢獻。家裡面錢多了,置恆產,恆產就是買田地、買山林,山林可以植樹,種樹,農田可以租給農民耕種,到收成的時候分,分糧食。所以他家有收入,有恆產。你做事情在外面遇到困難了,家是你的支持者,人力、物力、財力都會支持你,你不會遇到困難,家是最忠實、最可靠的靠山。
現在人沒有家了,真可憐,老了怎麼辦?養老院我們看得很多。國家有錢,我是一九八0年代、九0年代,在美國住的時間多,那個時候美國是世界上真的是最富有的國家,老人的生活費用國家負擔。現在美國窮了,但是這筆費用還是要負擔,不負擔的時候,這些人不投票、不選你,沒有一個總統敢把老人生活費用刪除,可是實在是非常困難。我在新加坡住過三年半,新加坡老人福利事業,政府在平常你每個月的收入,按照收入的比例,百分之多少,一定要存到銀行,這個不可以動的,到你退休的時候給你做養老金。只能滿足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沒有,所以老人很可憐、很孤單。受西方教育的,小孩十六歲離開家庭,可能一輩子不會回家一次。父母也習慣了,他不回來看是正常的,十六歲說明他可以獨立了。從這些方面看,中國從前的制度好。小時候管得很嚴,接受倫理、道德、因果、聖賢教育。成年之後服務社會,貢獻給家庭,為家庭增光,榮宗耀祖,光大門楣,是做子弟本分之內的事情。盡孝,這真叫盡孝道。名垂青史,歷史上有你的名、有你的家。
現在家沒有了,人苦了。如何再把家恢復?我們是有這個意念,但是不敢想像。我們現在希望,常常耳熟的企業家,就想到企業,企業能不能把中國傳統的家道、家規、家學、家業、家文化能夠繼承下來,能夠發揚光大。企業的老闆就是大家長,所有的員工一家人。員工的父母要養,所以企業有自己的養老院,不對外的,完全是自己員工的老人,讓他們老了有地方養老,讓他們過幸福美滿的生活。有子弟學校,子弟學校可以辦到高中,大學進入國家學校。子弟學校裡頭,國家要求的課程教完,還要加上自己家裡頭的家學,也就是倫理、道德、因果跟聖賢教育,彌補學校教育之不足。走這條路。果然大家認真走這條路,我們相信,將來的世界是安定的、是和平的,地球上會出現太平盛世。
一個企業大家庭,比我們過去家庭規模要大得多,過去家庭歷史上記載,最興旺的超過一千人,這一家,普通一般的大概三百人,家道衰了的有一、二百人。家對中國傳統文化做出非常大的貢獻,中國盛世、大治之世怎麼來的?家成就的。每個人都被家庭教育教好了,所以人人是好人,好人所做的都是好事,社會安定,人民守法。不但遵守法律,遵守道德,遵守風俗習慣,都不會違犯的。所以社會是和諧的,人與人關係有愛、有義、有禮、有讓,真正做到互助合作。這些都是講信受奉行,真正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待人接物。
「復能流通」,盡心盡力把古聖先賢之道、之法傳出去,讓社會大眾都知道,這叫流通。「雖僅於須臾之頃」,這舉一個例子,舉一個流通的例子,『為他演說』,演是表演,做給別人看,做榜樣給別人看;說是解釋,他看到了他生歡喜心,他羨慕,他也想學,你要好好去教他。「勸人聽聞是經」,這就是根熟了,他能接受佛法,他能相信,歡喜學佛,你就勸他聽《無量壽經》、讀《無量壽經》。「使之」,就是教他,教他『不生憂惱』。真正學佛的人,沒有憂慮、沒有煩惱,為什麼?憂慮跟煩惱都剔除心外了,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沒有任何憂慮,沒有煩惱,一心一意,專求西方。教別人不生煩惱,首先自己沒有憂惱,這時大眾看到都會受感動。每個人都有憂慮、都有煩惱,你為什麼沒有?我聽聞經教,我一心念佛,所以憂慮、煩惱就沒有了。這就是表演。
「如是說法」,這是說「不生憂惱」是演,演說給人看。「乃至至心精進」,至心是真心,不是妄心,不生憂惱的心就叫至心;還有憂慮、還有煩惱,這心不是真心,妄心。妄心不能給別人做好榜樣,好榜樣要真心。『晝夜思惟彼剎』,別想,打妄想,打妄想都是造罪業。晝夜思惟善法,將來生三善道;晝夜思惟不善法,來生三惡道。只要有思惟,你就脫離不了六道輪迴,那怎麼辦?我晝夜思惟極樂世界,我晝夜思惟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就是思惟極樂世界。『及佛功德』,及佛功德那是要經要念熟,常常想到釋迦牟尼佛在經上,跟我們說阿彌陀佛的功德,我們對阿彌陀佛的信心生起來了。你不知道他,信心怎麼生起來?
阿彌陀佛有個無比殊勝的大願,我前面都給大家報告過,一切諸佛都沒想到。諸位要知道,想,凡夫有想,阿羅漢往上去就沒有了。阿羅漢放下了,五種見惑放下,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放下了,五種思惑放下了,貪瞋痴慢疑放下了,情執放下了。所以他不想,他不想自己,也不想別人,這是小乘。大乘菩薩,七信以前的還有想,七信以後的他的境界跟阿羅漢平等,見思煩惱斷了,一切不執著。七信是阿羅漢,八信是辟支佛,九信是菩薩,十信是佛,十法界裡面的佛,天台大師六即佛判這個位子叫相似即佛,不是真的。為什麼?他還是用阿賴耶,他不是用真心。用真心是真佛,所以十法界裡面的佛,再向上提升就是真的了。怎麼提升?把無明放下,無明就是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十法界就沒有了,他到一真法界,就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華嚴圓教判他為初住,別教,法華別教判他為初地,別教的初地等於圓教的初住。所以《華嚴》說實報土裡面居住的人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是真佛,他用真心,他不是用妄心。雖用真心,他還帶著無始無明習氣沒斷,如果習氣斷了,實報土就不見了,常寂光現前,他就成妙覺如來,契入常寂光。這就是無上正等正覺,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
我們從這些地方就體會到阿彌陀佛的偉大。他什麼時候發願?作比丘的時候,比丘發的這個願他真發了。我們當比丘發的願是假的,誰做到了?眾生無邊誓願度,誰做到?我看到那個人討厭,我才不度他。心不平等、不清淨,不是真的,那只是阿賴耶裡頭做個種子,有這麼回事情,做不到。但是阿彌陀佛發的願可了不起,他發的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個眾生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頭的六道眾生,這還得了!真發了這個願,向老師請教,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如來。老師知道他是個真正有慈悲心,真正有智慧、有德能的人,佛沒有教給他,只是教他去參學,到一切諸佛剎土裡面去參學。諸佛剎土裡好的,你看中的,你就選擇,看不中的你就放棄。這樣你的經驗就豐富了,你後得智就圓滿了,你去建造你的國土,用現在話說,你建造你度眾生的道場,就是極樂世界。
所以極樂世界的成就,是集一切諸佛世界裡頭美好的大成,集大成。一切諸佛剎土裡頭不善的統統不要,十法界不善,六道輪迴不善,不要。他那裡有沒有凡聖同居土?有,有凡聖同居土之名,但是凡聖同居土只有人天,沒有三惡道、沒有阿修羅。這就是什麼?他有選擇,這不善,不要,人天還可以,人天要。所有不善惡道眾生,到那邊往生都是人天道,而且到極樂世界之後,再也不會墮落到六道輪迴,永遠離開了。不但永遠離開輪迴、離開十法界,而且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還得了嗎?因地發的願,果上成就。五劫的時間去參學,總結,他參學完了之後總結出四十八條,就是四十八願。這四十八願願願兌現,沒有一願是虛願、是空的,願願都落實了,這就是極樂世界。
一定要知道,他在比丘時候發的心。他要證得果位以上,他心清淨,有時候把這個事情疏忽掉了,沒想起來。所以一切諸佛都沒想起這個事情,被阿彌陀佛他想起來,建立了極樂世界。極樂世界還需不需要建造第二個?不需要。為什麼不需要?它是法性土,法性土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還需要建造嗎?還需要建造就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不管誰建造的,都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這個世界的教主就是阿彌陀佛。理跟事我們都要懂,我們對於阿彌陀佛才生出無限的感恩、無限的景仰,十方沒有一尊佛不讚歎阿彌陀佛。我們到極樂世界去,將來成佛,成佛跟阿彌陀佛一樣,我們接引十方一切眾生生到哪裡?生到極樂世界。一佛一世界,我們跟阿彌陀佛同一個身體,同一個教化修學的環境。真搞清楚、真搞明白,心就定了,不再有念頭,才真正放得下,才真正常常念著阿彌陀佛的功德,特別是五劫參學,四十八願的成就。
我們晝夜想,將來往生到極樂世界,「如是之人,於無上道,終不退轉」。極樂世界是無上道,因為到極樂世界你決定成佛。一到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你的智慧、德能、相好、神通、道力幾乎跟阿彌陀佛是平等的,到極樂世界就達到,這個不能不知道。搞清楚、搞明白,對我們的信心增長,願心堅定了,再不會動搖,這個世間真正放下,不但世法放下,連佛法也放下。佛法放下了,再要不要學?要。為什麼要?為人演說,這是大慈悲心,是做樣子給別人看的,舞台表演,不是真的。真的是什麼?真的是一法都不染,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是真的,其餘的全是演,在這裡表演。我們每天在這裡四個小時分享,表演,這個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錯了,著相了,放在心上,心被染污,心被動搖,不平等了。所以,統統不放在心上,眼見色不放在心上,耳聞聲不放在心上,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統統放下,這就對了。真正能放下,念佛往生決定是上輩往生。上、中、下三輩怎麼分?看你放下多少。就在這句佛號裡頭,決定不能夾雜。這個世界沒有喜歡的,也沒有討厭的,平等對待。
我們再看下面經文,「結勸信受而成流通」,這個裡頭有三大段,第一大段,「決定得生」。請看經文:
【彼人臨終。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大火。亦能超過。生彼國土。】
這段經文裡頭告訴我們,『彼人』,就是前面所說的「於此經典…為他演說之人」。演是真幹,是自利,說是幫助別人,是宣揚,勸人。「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大火,指劫火」,這是講的大三災。佛經上告訴我們,娑婆世界有災難,有小三災、有大三災。小三災我們已經看見了,我們看見是小三災裡頭最小的。佛在經上說的,小三災是刀兵劫,戰爭,七天,七天的戰爭,接著是七個月的瘟疫,再接著是七年的飢餓。它是連著的,從戰爭開始。過去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跟日本打了八年,那不是小三災。小三災的戰爭,我到日本去訪問的時候看到了,什麼戰爭?核武戰爭。
那年我五十歲,第一次訪問日本,跟道安法師,老法師組了個團,帶著我們一起到日本去觀光旅遊。好像是將近一個月,日本東京以南統統走遍了,跟它們佛教、神道教都做過交流。我們去參觀廣島、長崎,這兩個地方被原子彈炸過的。我們去參觀的時候距離戰爭結束大概九年,地上長草了,這個戰爭是七天核武戰爭。要是全世界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就是小三災。瘟疫是什麼?就是核輻射,被原子彈光照那就等於瘟疫。人受到嚴重的傷害,很多人頭髮都沒有了,人都變成痴呆。還有些人,在那個時候還活著,大概現在沒有了,我們去的時候還有些人活著的,很可憐,真可憐。所以能活過七個月,能活下去,多半都活不了七個月,就死亡了,七個月之後,佛說飢餓,土地上寸草不生,樹木花草全沒有,這土地不能耕種。佛講,要七年七個月之後地上才生草。我們去參觀旅遊的時候,地上剛剛生草,小樹苗生出來。跟佛經上講的完全一樣,我們這才明瞭,佛講的小三災原來是核武戰爭。
如果地球上爆發大規模的核武戰爭,地球會毀滅,人沒有法子生存。不但沒有法子生存,好像大概三個月之前,大陸上有個同學給我一份信息,這個信息說的是愛因斯坦附體傳出來的一些信息。愛因斯坦發明原子彈,他現在在哪裡?在無間地獄。什麼地獄?叫核爆地獄。是他想出來,現在他在核爆地獄受罪。他告訴我們,他就在原子彈爆炸之下,全身細胞都受到幾千度的高溫在燒烤。地獄裡頭最苦的,沒有比他更苦了,原子彈一個一個的在爆,沒有停止的。他是得到地藏王菩薩幫助他,讓他透出這個信息,減少他的罪過。他說出他過去曾經在中國出生過,出過家,是個講經的法師,遇到過淨土法門,沒有求往生,他要求往生不就沒事了。因為過去世有這個因,所以他這一生投胎有這種聰明智慧。但是他發現核子,沒有想到這些政治家把它用在軍事上,造成他的罪過,這個責任他要負擔。他勸這個世界,決定不能發動核武戰爭,要把核武消滅。凡是下命令製造核武的人,參與這個製造工作的人,乃至於戰爭下達命令的人、執行的人,將來都是跟他一樣,在核爆地獄受罪,非常非常可怕。我們看到這麼個信息,我們相信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小三災。
這個地方講的是大三災,大三災,我們想太陽是個火球,整個太陽這個星球燒掉,這是不是大三災?不是,這還不是,這是大三災裡頭的一角。就像我們看到核武,最開始的那個原子彈在廣島、長崎投下來,最小最小的。經上跟我們說,我們在天文望遠鏡裡面可以看到,是一個星系被燒掉,不是一個星球,是一個星系,好像我們這個銀河系。銀河系裡面,整個銀河系,每個星球都像太陽一樣,全部被燒掉,是這種情形。
過住劫,一個大劫有四個中劫,成、住、壞、空,每個中劫裡頭有二十個小劫。我們現在是住劫,住劫完了之後就是壞劫,壞劫,大三災就出現了。那還早,太早了,因為佛告訴我們,娑婆世界在這個住劫裡頭,有一千尊佛出世,所以這個劫叫賢劫。這個住劫叫賢劫,賢是賢人,就是聖人,就是佛。一千尊佛,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將來底下是彌勒菩薩,是第五尊。這二十個小劫裡面有一千尊佛出世,可見時間很長,大三災我們遇不到,我們也無法想像得到。但是我們在太空裡面,確確實實看到有整個星系燃燒著的,看到這個現象。所以你看到這星系一片光明,光明是紅色的光,那就是火災。火災能燒到初禪天,水災能淹到二禪天,風災能吹壞三禪天,到四禪,四禪叫福天,有福報,為什麼?它沒有三災,第四禪就沒有三災。色界天頂,修行修到這個地方不容易,跟極樂世界比相差很遠,因為它沒有出六道。它上面是四空天,四空天壽命到了往下墮落。四禪四空在佛法裡八難裡頭都稱作長壽天,沒有佛法,佛不到那裡去講經說法,那個地方沒有緣,跟佛沒有感應,不能去。
所以這次在人間遇到這個機會一定要抓住,不抓住你就大錯了!搞什麼功德都是六道裡頭的福報,人天福報。人天福報享盡,罪報現前,你怎麼辦?這個帳要會算,什麼都放下,什麼都丟掉,不要再想了,專想阿彌陀佛,專想極樂世界,專讀這部經,專學這部註解。我現在就這麼幹,我全放下了。以前經典很喜歡,收集了不少線裝書,現在一本都不要了,專門搞這一樣。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