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564集)jingkong老法师主讲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六四集)  2014/1/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564

视频MP3点此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九百五十一頁,第二行,這還是淫欲的罪業,請看科註:

『煩滿胸中』,「《會疏》曰:婬火內燃,胸熱心狂」。『邪態外逸』,「婬邪蕩妷之態,流露於外也」。『費損家財』,「費」是消耗,「損」是減損,對你家不利。『事為非法』,「所為之事,不合法度甚至干犯法律」,要受世間法律的刑罰。這些都不難懂。後面兩句是勸導,『所當求者,而不肯為』,殺盜淫妄是不應當求的,偏偏去做,「不求自立,不務正業,不求出離,不知求福、求慧、求生淨土。」這個後面三求,早年圓瑛法師他的精舍就叫三求堂,求福、求慧、求生淨土,一生就求這三樁事情。求這三樁事情,必須要遵守三皈、五戒、十善,認真把這些德目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落實在起心動念之處,你就有福,你就有智慧,就能往生淨土。一定要知道,世俗間的一切法不能常保,為什麼?它是生滅法,連身體都保不住,何況身外之物?求自身的健康長壽,求身外的名聞利養,全是假的,全是不應當求的。你有智慧,你有福報,自然健康長壽,不求就得到。健康長壽之因就是多福多慧,古人比我們聰明、比我們有見識,人家在因上求,果報自然得到。我們前面學過八個自然,不用求的,自然得到,求生淨土,你所得到的是究竟圓滿。佛經上講的離究竟苦,得究竟樂,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念佛往生的人就得到了,他們就可以給我們做證明,決定是真實的。因為淫而引起的殺生、偷盜,種種不善,這個罪報就大了,大到你無法想像,這個業就是無間地獄。要超越無間地獄可不是一個容易事情,你造的這些業要怎麼去消?我們先看經文:

【又或交結聚會。興兵相伐。攻劫殺戮。強奪迫脅。歸給妻子。極身作樂。眾共憎厭。患而苦之。】

古今中外,這些事情甚至於就在我們眼前,我們每天都能看到。這一節文,我們看念老的集註,第一句,『又或交結聚會』,「《淨影疏》曰:交結聚下,明造惡過」,就是造惡業。為什麼造的?「為婬造作殺盜等事,是其過也。此下正明由於婬惡而引起殺盜等罪」。「交結」,我們一般講勾結。「聚會,聚集邪眾」。這個交結聚會幹什麼?準備打仗。『攻劫殺戮』,這是戰爭,非常可怕。底下解釋戮,什麼叫戮?「凡以尖銳之物相刺」,從前戰爭,武器是刀、是矛、是戟,是這一類的,那個時候還沒有發明槍,遠距離的則是弓箭,都是指的兵器。現在的兵器跟過去完全不一樣,殺傷力大,一顆核子彈就能消滅一個城市,百萬以上居民的大都市一顆炸彈就完了,就全都殺掉了。這個地方是「指以槍矛等武器殺人」,這是戰爭。所以,交結聚會是發動戰爭的會議。『強奪』,「公然劫取」,這是以武力。戰爭結束之後,就公然劫取,打勝的這一方劫取打敗的這一方,盜的行為,戰爭是殺,殺了之後是盜,這強盜。『迫脅』,「以威力相恐懼,即豪奪」。他所要的你不敢不給他,你要不給他,你的災禍就來了。賄賂人人都知道不好,不應該做的,為什麼還要做?威力恐嚇,不敢不賄賂。巧取豪奪,這就是盜惡。「如是廣行殺盜之惡」,只為一樁事情,『歸給妻子』,禍根從淫來的,「取悅於一婦人,以圖極身作樂而已」。歷史上這個例子很多,中國、外國都有,遇到一個無道的昏君,他愛他的妻子,妻子希望的東西他想奪來,這個東西自己國家沒有,別的國家有,就發動戰爭。小的威脅,叫他趕緊送來,他要不肯,這就戰爭爆發。『極身』,「望西云:極謂疲也。故極身者,疲勞其身。」從淫業引發的殺盜,造這麼重的罪業,後面有三途苦報。

【如是之惡。著於人鬼。】

『著』是非常明顯,「昭著」,人知道,鬼神也知道。

【神明記識。自入三途。無量苦惱。輾轉其中。累劫難出。痛不可言。】

所以貪戀邪淫引發造罪,受三途果報,這是絕對錯誤的,稍稍有理性的人不敢做。義寂法師說:「顯中作惡」,明顯的,「著於人」,你發動的戰爭不義;「隱中」,暗中做的,鬼神知道,「著於鬼」。「又《會疏》曰:人謂人間,官吏刑罰」,這些惡業,官府裡面知道了要判刑的;「鬼謂鬼神,冥官照見」,人間你能夠瞞住,沒有人知道,鬼神知道。「神明幽記」,你看不見的,鬼神看見,「諸天亦記」,鬼神有記錄,天神也有記錄,「造惡之人豈能幸免」。實實在在說,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真有鬼神,真有記錄。而且這個記錄的檔案,不隨我們身體死亡它就沒有了,不是的,生生世世它藏在阿賴耶。阿賴耶就是檔案室。阿賴耶是梵語,翻成中文叫藏,就是收藏,叫藏識,就是一切善惡無記種子的倉庫,統統藏在這個地方。真有,它不是物質現象,所以我們的六根緣不到,它確實存在。迷的時候它起作用,覺悟的時候它還是起作用,所以阿賴耶識的種子是世出世間一切法的根源,它能現、它能造一切法。惠能大師見性的時候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為什麼能生萬法?自性變成阿賴耶就能生萬法。迷的時候它叫八識,悟的時候它叫四智,八識跟四智是一體兩個名稱。覺悟的時候它現實報莊嚴土,迷了的時候它現十法界,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它造的。迷悟不同,悟的時候那些眾生稱為佛菩薩、稱為聖賢,迷的時候稱他作凡夫。

六道是凡夫,四聖法界的也叫凡夫。佛法裡面凡夫分為兩種,一個叫內凡,一個叫外凡。內外以什麼分?以六道分,六道生死輪迴之內的,這是內凡;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十法界上面的,這叫外凡。六道之外的,他還是凡夫。佛跟凡他的差別就是在迷悟,迷了的時候這個真心叫阿賴耶,悟了的時候那個真心是法性。所以十法界裡面的四聖:佛、菩薩、聲聞、緣覺,他們還是用阿賴耶,沒有能夠轉阿賴耶為四智,所以他是凡夫,叫外凡。轉識成智就是阿賴耶覺悟了,覺悟,十法界不見了,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說十法界例外,沒有說,十法界也不例外,它也是虛妄的。不但十法界是虛妄的,即使自性所現的無漏法,十法界是有漏,無漏法就是清淨莊嚴諸佛法身所住的實報莊嚴土,大乘經教裡頭也沒有說這個是例外。這個要不例外,我們就曉得,實報莊嚴土還是虛妄的,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實報土裡面的人是報身,那個土叫報土,報身佛所居住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實報土真實,為什麼?它不變,阿賴耶已經轉變成大圓鏡智,不再是生滅法。生滅法就是假的,就不是真的。

世出世間一切法,這個認知非常重要,你真正知道、真正認識,自自然然就放下妄想分別執著,自然放下。能放下的人就是聖人,就不是凡夫。於一切法不執著,你的心多清淨;執著是染污,心不清淨。什麼都不計較、不執著,清淨心出現,清淨心是真心。再提升一級是菩薩境界,菩薩不但沒有分別執著,起心動念都沒有,真正做到六根對六塵境界,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六根對著境界不起心不動念,這就成佛,平等心現前。起心動念就不平等,像水一樣它起了波浪;不起心不動念,它水平,它是平等的,所以平等心是法身菩薩證得的。《華嚴經》說實報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這個境界,他們真正是大乘經上佛教導我們的叫「用心如鏡」。這佛常說,大小乘經裡都說,用心像鏡子一樣,照外面照得清清楚楚,沒有染污,沒有分別,沒有動搖,像鏡子一樣。決定不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染污了。我們照相,照相機照染污了,鏡子不染污。每天我們早晚都照照鏡子,鏡子是菩薩,很多人不知道。照鏡子的時候就要提醒自己,我今天一天用心就是用我這面鏡子,我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裡頭不染著、不分別,那是什麼?生智慧。只要有染著,它就生煩惱,生什麼?生貪瞋痴慢,生名聞利養,它生這個東西,那就叫造業。這個業是輪迴業,我們想超越輪迴,但是天天不斷造輪迴業,他怎麼能夠超越?往生是超越,換句話說,它決定障礙我們往生。

所以佛告訴我們的是真話不是假話,不是騙我們的,不是嚇唬我們的,是事實真相。我們起心動念,神明知道,諸天知道,檔案都在阿賴耶識裡面。這個檔案,佛法的術語叫種子。所以「造惡之人豈能幸免」,這個倖免就是果報,沒辦法。善有善果,惡有惡報,絲毫的小惡都有報,何況大惡?你現在還在造作,果報沒現前,你還懷疑,果報現前後悔莫及。那個時候才知道,佛菩薩真正慈悲,常常勸我,我沒聽,我沒接受,後悔來不及,「於是自入三途」。人死了之後,神識自自然然跟自己的業習連成一體。業習,習是習氣,你的善惡業的習氣,它做主,帶你到什麼地方去往生。阿賴耶識裡頭惡種子多,決定是三途,叫自入三途,自自然然的墮三途,「具決定之義。」自有這個意思,深一層的意思它是決定,具足決定的意思,經、註都說得非常清楚。入三途之後,『無量苦惱,輾轉其中,累劫難出,痛不可言』。邪淫這一段經文,我們學習到此地。

下面再看第四段,妄語。也分四段,第一個是「欺誑損他」。請看經文:

【世間人民。不念修善。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憎嫉善人。敗壞賢明。不孝父母。輕慢師長。朋友無信。難得誠實。】

念老註解裡頭,第四說明「妄語之惡」。這一條往往我們把它疏忽了,認為這是小事,不知道造下大罪。為什麼佛把它列入四重戒?殺盜淫妄,這四條在戒律叫根本戒,出家比丘、比丘尼戒裡頭叫四重。《大智度論》裡頭說:「妄語者,不淨心欲誑他。覆隱實,出異語,生口業,是名妄語」。《大智度論》裡頭給我們解釋。心不清淨,換句話說,有嚴重的染污,這個染污就是自私自利,我執能量特別大,執著身是我,為了自利不顧別人,這種人不明義理,不知道因果。人到這個世間來,佛跟我們說兩種業。一種叫引業,引導你到人道來投胎。每一個人引業是相同的,我們都到世間來,都到人道來,都得了人身。引業是什麼?三皈、五戒、十善,過去生中修過,修得還不錯,分數及格,你才能得人身;人身難得,如果沒有修過三皈、五戒、十善,得不到人身。三皈、五戒、十善有三等,有上等、有中等還有個下等,上中下三等,佛經常講三品。上品十善生天,四王、忉利,憑善行就能往生。夜摩以上還有四層欲界天,當然要十善,要上品十善;上品十善還不夠,因為上品十善全憑善最高的只能夠生忉利天,再往上要加禪定,要有定功。這個定功叫未到定,有定功,不及格。如果定功說,我們現在學校裡頭分數六十分以上及格,他的定功大概只有五十分、四十分、三十分,三十分生夜摩天,四十分生兜率天,五十分生化樂天,六十分及格,生他化自在天。再往上去,再往上去是初禪、二禪、三禪,定功愈往上去愈深。初禪,欲斷掉了,它不叫欲界,七情五欲斷掉了,所以世間法也了不起。再往上去的是四空天,連身都不要了。中國的老子就有這麼一句話:「吾有大患,為吾有身」。有身,這是我最大的憂患,沒身多好。所以無色界天沒有身,沒有身,你看不需要吃飯、不需要穿衣、不需要睡眠,多好。無色界的定功也有四等,所以無色界天有四層,一層比一層高。但是我們要想到,沒出六道輪迴,壽命再長終有到的一天,到了怎麼辦?上面沒有了,就往下墜落。所以佛給我們講,天不究竟,他會退轉。真正究竟是西方極樂世界,每一個往生的人到那邊都證得三種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極樂世界沒退轉的,只有步步高升,往上提升。速度快慢不相同,有真精進的他快,有不著急的他慢,但是決定沒有退轉,一直往上提升,最後個個都圓滿成佛,都成佛道。《大智度論》裡面給我們說得好,統統是心地染污,不清淨,而且起心動念都是想騙人,欺騙別人,把真實隱覆起來。異語是假話,花言巧語欺騙別人,這叫口業,這叫妄語。「《大乘義章》曰:言不當實,故稱為妄」,說話不誠實,說假話,這叫妄語,「妄有所談,故名妄語」,《大乘義章》上的定義。「故知心存欺誑,口出不實之言,即名妄語」。

「又口之四過,亦即十惡中口業之四惡,名為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惡口」是說話很難聽,「妄言」是假話,「綺語」是話說得很好聽,是假的不是真的。「《淨影疏》曰:口之四過,不應法故」,不應法是與法不相應。有口之四過的人,他要來學習佛法,可以說他沒有緣,縱然是佛菩薩來講經,他聽不懂。為什麼?佛學、聖學,學習第一個基本條件就是真誠,他沒有。他沒有這個心,所以他怎麼聽也聽不進去,一面在聽一面在打妄想,他的妄想多,他的雜念多,前念滅後念生,所以佛法佛經他看不明白,解說他聽不進去。這種人真有,不是沒有,而且很多。不是不聽經,天天聽經,聽了十年、二十年,口業還是照造。甚至於聽了一輩子,到老死口業還在犯,不誠實、騙人,挑撥是非。所以學佛、學傳統文化、學聖賢之道,基本的是這個,就是印祖常說的「誠敬」兩個字,一分誠敬你得到一分,十分誠敬你得到十分。

我講《壇經》的時候,很感嘆的說,神秀大師跟五祖多年,算是五祖入室弟子,常常代五祖講經教學,法為什麼不傳給他而傳給惠能?我說神秀大師對佛法、對經教、對老師有一百分的誠敬,他有一百分的成就;惠能大師他有萬分誠敬,他得的是萬分成就。神秀比別人強,跟惠能大師比就不行了,誠敬心不一樣。我們要想得聖賢法、得佛菩薩法,佛菩薩的法是從真心流出來的,你的心是正,跟他相應,一聽就懂,一聽就明白;心是邪心,天天有很高的欲望,那不行,怎麼聽也不相應,道理在此地。五祖沒有私心、沒有偏心,要有私心、有偏心,一定傳給神秀,在身邊那麼多年,天天伺候著。真沒開悟,從什麼地方看沒開悟?《壇經》上有記載,五祖宣布年老了,宣布傳法。神秀大師心行不定,那是妄心不是真心。寺廟裡大眾不肯作偈,他心裡明白只是因為他,大家認為五祖傳法一定是傳給他,還作什麼偈?換句話說,他不能不作。作出來自己沒有信心,不敢送給老和尚,猶豫了三天,最後把它貼在牆壁上,心裡想著,老和尚來讚歎,自己承認是我作的,老和尚要是說不行,就算了,別提了。全是用的妄心。妄心所得到的,就是我們老祖宗所說的記問之學,你聽得多、記得多,你也能講。

惠能大師老實,從哪裡看?老和尚叫他碓房裡面舂米破柴,他幹了八個月。從什麼地方看到他老實?從神秀大師偈子貼出來之後,他對寺廟不熟,可見平常沒走動,只是自己生活這個小圈子,廚房、柴房,破柴舂米的地方,別的地方沒去過,他都不知道,這就是老實。他的禪修怎麼修法?就是在舂米破柴日常生活當中不著相,就是我們常說的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他就修這個。這叫真修,回歸自性。能大師在黃梅八個月,破柴是禪,舂米是禪,上上禪,沒有人知道,只有五祖跟他自己曉得,其他的沒人知道。禪是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所以會的哪一法不是佛法?惠能大師會,舂米是佛法,破柴是佛法,待人接物是佛法,沒有一法不是佛法。佛法就是用真心,用妄心就不是佛法。用妄心的人不會,用真心的人會,這一點我們要把它抓住。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想成就,一點都不難,只要你知道真妄、邪正、善惡、因果,你就行了,這就叫看得破。真正看破了,哪有不能放下的道理?放下就是。舂米破柴,不執著就是阿羅漢,不分別就是菩薩,不起心不動念就是佛陀。會的人,法法皆如,法法皆是,沒有一法不如是。大乘佛法非常活潑,真正得大自在,圓融無礙,顯示出來的全是智慧。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是煩惱,叫煩惱徹底放下了,所以他與法相應。

口的四過與法不相應,佛上面給它加個不,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這就與法相應;不貪、不瞋、不痴,意相應;不殺、不盜、不淫,身相應,身語意三業相應,這就是佛。所以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只要與這十條相應就是佛,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個相應一切都相應。「今經」,《無量壽經》,「明標五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把五惡標示出來。「故以妄語攝餘三者,合名一惡」,妄語包括兩舌、惡口、綺語,展開來是四惡,合起來這四個是一惡,妄語。「但經意隱誡十惡」,文字上是五惡,意思是包含了十惡,「故列舉其餘三惡。蓋於合中復有開也」,開合不同。

「兩舌者,新譯離間語」。這個新譯,玄奘大師以後所翻的經叫新譯,玄奘大師之前叫古譯。古時候翻為兩舌,玄奘大師這就簡單而且很清楚,離間。「《四分律》云:彼此鬪亂,令他破也」。天台大師說,「遘扇彼此,乖和合也」。遘扇就是挑撥、煽動,讓他不合,讓他鬥爭。「又《大乘義章》云:言乖彼此,謂之為兩」。對甲乙兩個人說話不一樣,這就是製造糾紛,對甲說乙怎樣批評你、怎樣毀謗你,對乙那邊說甲對你毀謗,讓這兩邊產生懷疑,發生鬥爭,他在當中取利,這叫兩舌,撥弄是非。《大乘義章》裡說得好:「言乖彼此,謂之為兩。兩朋之言依於舌,故曰兩舌。是謂煽動離間,搬弄是非」。

「惡口,新譯為粗惡語」。「惡言加彼,令他受惱,名為惡口」。讓聽的人不喜歡,言語粗暴,容易得罪人,容易傷人,縱然是善言,都應該柔和。這些人他有習氣,有人習氣是前生帶來的,前生大概有幾世,三、五世大富長者,這一生雖然是個普通人,習氣在,從言談舉止裡面能看見習氣。明白的人會原諒他,不明白的人記恨在心,你怎麼用這種態度對我?這記恨在心。這個怨恨會有果報的,來世再遇到的時候他會用這種態度對你,你再不高興的話,記恨,就冤冤相報,一世比一世嚴重,到最後會發生戰爭。這惡口。「言辭粗野,目之為惡。惡從口生,故名惡口」。「是謂以惱他之心,出粗惡之言」,特別是對下人,長官對他的部下,老闆對他的夥計,家裡面主人對僕人,常常有。他不知道尊重,他不知道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他不知道,輕視別人。

中國古人說得好,「學問深時意氣平」。為什麼讀書人人家尊重?讀書明理,不會有這些過失。《弟子規》裡頭有,講理,《感應篇》裡頭講因果,你明白道理,你明瞭因果,自然人就柔和。中國人都認為孔子是做人的榜樣,是做人的模範。夫子的胸中起心動念是什麼?是仁,是義。仁是什麼?愛人,沒有人他不愛的。他是真心愛人,不是妄心,不是說我愛人我會佔什麼便宜,沒有,他沒這個念頭,愛人是應該的。義是明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能做到合情、合理、合法,不違背人情世故。這不容易。表現在外面的,待人接物溫良恭儉讓,這是學生對老師的總結。我們老師的德行,日常生活當中表演出來的,這五個字,溫和,人喜歡親近他,善良、恭敬、節儉、謙讓。

孔子的一生,他只活了七十三歲,沒有白過,後人尊他為萬世師表,他一生活得有意義、有價值。萬世師表以後沒有再看到一個萬世師表,為什麼?釋迦牟尼佛過世之後沒有第二個釋迦佛,都是用圓滿的真誠心,沒有別的。後人學,用真誠心不到位,就學不像。為什麼不到位?總是有顧慮到自己,沒有把自己放下。孔子把自己放下,真正是像毛主席所說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找機會,沒找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前面有一個周公,是孔子的榜樣,孔子是真學他,沒有人敢用。人為什麼不敢用他?他有智慧,他有能力、有德行,又有那麼多的部下,他的學生,學生都是很能幹的,那些國君一見到,怕他奪他的位子,知道是個好人,怕他篡位。這是中國古人所謂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敢用他。逼到最後,六十八歲,年老了,把這個念頭放棄,回到老家專心教學。回老家那一年好像他六十八歲,七十三歲走的,教了五年,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

人,運不相同,後世要沒有漢武帝、要沒有董仲舒,孔子的社會地位跟諸子百家沒兩樣。漢武帝做了皇帝,想到用什麼方法來教老百姓,那個時候社會上言論自由,諸子百家各有各的說法,說得都是頭頭有道,哪個學說好?秦始皇用商鞅的,法家的,十五年亡國。法家能用武力統一天下,不能治天下,太苛刻了,沒有人情。董仲舒推薦用孔子跟孟子,孔孟是師生,這稱為儒家。漢武帝接納了,推崇用孔孟之道教化天下。孔子的地位突出了,這才稱為萬世師表。董仲舒認識,漢武帝有智慧,這在佛法講緣分,沒有這個緣,他什麼都不能成就;有這個緣,雖然當世沒有人敢用他,後世歷代的帝王都用他的。

我們再往下看,在九百五十四頁第一行,「又如《梵網》云:不見言見,見言不見。」這都是妄語,「違心不實之言」。「綺語者,新譯為雜穢語。《俱舍論》云:一切染心所發諸語,名雜穢語。又《大乘義章》曰:邪言不正,其猶綺色。從喻立稱,故名綺語。《無量壽經箋註》」,《箋註》是民國初年,這個本子我見過,他用的是彭際清的《無量壽經起信論》,這裡頭註解的,「一切含淫意不正之言詞。後世騷人積習,多喜以美人香草寓言。凡涉於閨閣者,皆謂之綺語」。「又《十業道章》云:說染言詞,名雜穢語。若不染心,綺飾文辭,歌讚實德,非不善也。」總而言之,綺語,聽起來很好聽,內容要是不善,屬於這一類。如果內容是善的,那就不稱為綺語,不能算是不善的口業。

「望西云:凡此妄語,世人喜犯,不顧來報」。這句話說得好。所以《無量壽經》佛講三業身口意,把口業放在第一,這個不多見。大小乘經論裡頭佛說三業,多半是講身、口、意,這樣的排列。但是在本經,佛是把口業擺在第一,「善護口業,不譏他過」,第二句「善護身業,不失律儀」,第三「善護意業,清淨無染」,第八品裡頭講的。佛為什麼把口業放在第一?就這個意思,世人喜犯,很容易犯這個過失,擺在第一提醒大家,最容易犯的要真正做到不犯,把它擺在第一。這四種都叫妄語,一定要知道妄語的果報,不顧來報,將來果報現前後悔莫及。地獄裡頭有拔舌地獄,是妄語果報之輕者,重的在無間地獄。所以最容易犯。我沒有妄語,妄語包括四種,兩舌、綺語、惡口,有沒有?惡口最普通的就是罵人,我們講批評人、指責人。稍稍不如意,口業就現前,沒有想想我們自己,我自己能叫別人都如意嗎?古人說得非常好,「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自己一反省,換個地位來設處,如果今天我是他、他是我,他這樣對我,我有什麼感受?自然心平氣和。妄語這條戒很難持。

《南山律》,道宣律師的話,「此戒人多喜犯,良由妄業熏積,識種尤多,故隨塵境,動便虛構」。南山大師是中國佛教律宗第一代祖師,唐朝,住在終南山。這條戒世間一般人很容易犯,什麼原因?這就是妄語的這個業,業習種子的薰積,識種尤多,阿賴耶裡面善惡種子最多的是妄語,所以它遇到緣就起現行。隨塵境,動便虛構,虛構就是妄語。接著又說,「又行基菩薩云:口虎害人,舌劍斷命。如口如鼻,死後無咎」。這個話的意思很深,但是是現實,事實真相。古人所謂「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說話隨便說,真的是無心,那個聽的人覺得你說這些挖苦我,記恨在心,等待機緣到了他就來報復,所以說口虎害人,舌劍斷命。應該要怎樣?如口如鼻,不說話,口不說話,鼻不說話,死後就沒有過失。底下講,「令人之口如鼻之無言」,口能像鼻一樣,鼻不說話,口也不說話,妄語這個罪就不會造。所以人話多,我們遇到了要謹慎。多言一定有說錯話的時候,一切時一切處,特別是大庭廣眾之下,說話要小心謹慎。決定要說誠實言,不誠實的不說,道聽塗說的不說,有懷疑的不說,守住這幾個原則。

《大智度論》裡面引用佛所說的,「如佛說,妄語有十罪」,有十種過失。「一、口氣臭」,這真的不是假的,你能聞得到,廢話很多的人。「二、善神遠之,非人得便」,非人是惡神,善神離開他,惡神跟隨他。「三、雖有實語,人不信受」,縱然他說實話,別人不敢相信。「四、智人謀議,常不參預」,有智慧的人在一起議論,不喜歡他參加。「五、常被誹謗,醜惡之聲周聞天下。六、人所不敬,雖有教敕,人不承用」,縱然有好的教言,別人不聽、不相信。「七、常多憂愁。八、種誹謗業因緣」,給別人種下毀謗他的因、毀謗他的緣。「九、身壞命終當墮地獄」,這十種罪以這個最重,妄語罪業。「十、若出為人,常被誹謗」,從地獄出來,地獄罪受滿了,又到人道來,由於過去造的這個業,現世還常常被別人毀謗。「可見妄語之惡業,廣生過咎,死墮地獄,慎莫輕忽」。要我們謹慎,決定不能造。造作非常容易,而且很多人,確實很喜歡批評人,他有這個習慣,這個習慣是非常非常不好。批評別人,別人真的有過失嗎?還是假的,被人冤枉?真有過失,也應該有憐憫心。如果他沒有過失,被人毀謗是冤枉的,你也跟著去毀謗,這個罪可重了。批評人、議論人,一定要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事實真相沒搞清楚、沒搞明白,人云亦云,這個造口業非常嚴重。往往造得重,墮地獄,就是這樣犯的。不分青紅皂白,道聽塗說,陷害別人,自己也沒得好處。造這麼重的罪業,不值得。

『憎嫉善人』。這也是一般人常有的,別人行善積德,他看到了,憎恨嫉妒。「憎者憎惡,嫉者妒嫉。」如果有憎恨嫉妒,惡意毀謗,這就是地獄罪。為什麼?它影響太大,陷害善人太深。原因都是為了憎嫉,還是為了自己造惡。善惡一對比,世間人讚歎善,對這個善人一讚歎,他就受不了,總要造謠生事,毀謗善人。這種事情自古以來,古今中外社會上常常看到的。現在這個時代尤其多,多怎麼辦?惡不能不斷,善不能不修,我修自己的,不批評別人,也不障礙別人,還是要認真努力斷惡修善、勸善,為整個社會著想,不要為自己。自己,前面講得很清楚,社會上自然有一些明白人他知道,幽冥之中鬼神知道,將來死後去處不一樣。所以行善有行善之得,不會吃虧,這一生當中受的委屈愈大,來生福報愈大。所以聖賢書不能不讀,特別在這個時代,善人少,不善的人多,我們跟誰交朋友?跟古人、跟佛菩薩、跟古聖先賢,天天讀他們的書,跟他們在一起,向他們學習。生活清苦一點好,貧窮一點好,為什麼?沒有人嫉妒你。你有很高的地位、有很大的財富,嫉妒你的人就多。我們自己不造這個惡業,也不希望別人造惡業,對人有一種憐憫的心、有感恩的心。

下面這一段「誇大自欺」,這種情形現在也很普遍。

【尊貴自大。謂己有道。橫行威勢。侵易於人。欲人畏敬。不自慚懼。】

這也是現在的社會現象,無論在中國、在外國。最重要的,我們自己要反省,我們有沒有這種意識?因為有時候自己不知道,不知不覺犯了這些過失。在這個時代就應該常常反省檢點,反省檢點的依據就是古聖先賢的典籍。這個註解是「憎嫉善人至尊貴自大、謂己有道」,這八句古有兩種解釋。這兩種解釋,第一個是嘉祥,第二個是日本法師望西,兩種解釋都說得很好。「憎嫉善人,明惡口。敗壞賢明,明妄語。不孝二親(《魏譯》本裡作二親,就是父母),明作惡人造逆。朋友無信」,這是不忠,造成上面所說的妄語。「尊貴自大,成其惡口。謂己有道,成其兩舌」。現在時間到了,這一段我們下一堂課再接著學習。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4月18日12:28:5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877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