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513集)jingkong老法师主讲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一三集)  2013/11/22  馬來西亞華嚴講堂  檔名:02-040-0513

视频MP3点此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五十五頁,第三行最後一句看起:

「行入則有四者,其中第三為無所求行。世人長迷,處處貪求,名之為求。智者悟真,安心無為,萬有皆空,無所希求,是真無求,順道而行,故謂之無所求行。」這一條我們參考資料裡面有,也正好學習到此地,在參考資料第二十四頁倒數第三行。「三、無所求行:謂愚人長迷」,這個愚人是六道眾生。這個經是大乘,所以愚人廣義的來說還包括聲聞緣覺,特別是六道眾生。「處處貪著」,眼在色上貪著,耳在聲上貪著,鼻在香上貪著,舌在味上貪著,這就是說明六根貪著六塵境界,這是凡夫,凡夫就是這麼來的,六道輪迴就這麼樣生起來的。自性清淨心中沒有六道,也沒有十法界,六道、十法界確確實實就像我們夜晚睡覺的時候作夢一樣。作夢的經驗我們大家都有,那個夢到底是真是假,夢醒之後要仔細去觀照,夢是怎麼來的,醒了以後它到哪裡去。然後慢慢觀察,明白了,來無所從來,去也無所去向,這就完全是假的;它要有來處、有去處,那是真的。來去都不可得,佛用這個例子來比喻六道輪迴、來比喻十法界,讓我們從這個事相上醒過來、明白過來,知道這是假相,確確實實不可得。真正明白之後,於一切現象可以隨緣,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隨緣,決定不起心動念。貪著,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都有了。

「智者悟真」,此地所說的智者已經悟入,已經悟入就是禪宗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叫悟入,教下叫大開圓解,念佛法門裡面稱它作理一心不亂,這就入了。事一心還不是真正入,六道輪迴是擺脫了,沒有真悟,真悟就出離十法界。所以智者悟真,智是智慧,能悟;真是所悟,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他明白了。真相是什麼?真相是了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是真。所以於一切境界相裡頭再沒有求這個念頭,沒有了。為什麼?那是個妄想。如果我們心裡想求,真的能夠得到,這個可以求;得不到,一場空。我們求不到,聲聞緣覺也求不到,諸佛菩薩也求不到。為什麼求不到?他知道當體即空,了不可得。自性裡面沒有根塵,六根六塵沒有,所以不可得。現象裡面剎那生滅,當體即空,求根塵也不可得,只是個幻相而已。所以有智慧的人把這個妄想斷掉了,雜念消除了。

「安心無為」,心安了。什麼叫安?沒有妄想,心安了,沒有雜念,心安了,有妄想、有雜念你心不安。心不安是凡夫,心要安了是聖人,最低的位次是《華嚴經》上所講的初住菩薩。《華嚴》是圓教、是一乘,這叫智者悟真。初住以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心是安的,安就是定,安定常常連在一起,安就是定,心不動了,沒有雜念,沒有妄想,所以無為。為是作為,沒有作為,叫無為。為什麼?「萬有皆空,無所希冀」,希冀括弧裡頭有解釋,就是希望,沒有任何希望。他的位次,我們說最低的初住,上面還有二住、三住到十住,十住上面有十行,十行上面有十迴向,十迴向上面有十地,十地上面有等覺,等覺上面有妙覺,從初住往上去還有四十一個階級,他有沒有希求?沒有。如果有希求,他是凡夫,他不能向上提升,他沒有希求。沒有希求怎麼樣提升?在這個地位上不能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往下墮落。初住菩薩不起心不動念,就是此地這三句話,「安心無為,萬有皆空,無所希冀」,這初住境界。如果一動念,有希望、有希求,馬上就墮落,墮落到十法界裡面來了。他的那個法界有色聲香味,是無始無明習氣變現出來的,無始無明習氣斷盡,這個相就沒有了。所以《般若經》上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包括一真法界,包括諸佛如來的實報土;換句話說,包括華藏世界、密嚴世界、極樂世界,都包括。極樂世界的相能不能執著?不能。那個地方菩薩有智慧,他們了解事實真相,所以安心無為。時間久了,習氣自自然然不見了,這叫無功用道。完全是自然的,時間久了就沒有,沒有他就升等,法身菩薩成佛了,真成佛,證到妙覺的果位,實報莊嚴土不見了,報身不見了。到哪裡去了?他契入法身,法身就是自性,也就是他回歸自性。

自性是什麼樣子?淨宗法門稱它為常寂光,四土裡頭叫常寂光土。實際上就是常寂光,那個裡頭找不到土,沒土。在什麼地方?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這個太陽系、這個地球都在常寂光的裡面,常寂光不妨礙這些星球,這些星球也不妨礙常寂光。這些星球全是常寂光裡頭變現出來的。為什麼會變現?這些星球裡頭有眾生,這些眾生跟諸佛如來有緣。怎麼知道有緣?同一個體。《華嚴經》上講得最清楚、最明顯,「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就這個關係。既然是共同一法身,佛證得圓滿的大覺,六道凡夫可以說完全不覺,不覺有感,已經覺悟的人他有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所以眾生有感,佛菩薩就現相,在現相當中幫助我們覺悟、幫助我們回頭。幫助的方法無量無邊,叫法門無量。方法儘管不同,方向相同,目標相同。方向是幫助我們破迷開悟,目標是幫助我們離苦得樂。離究竟苦,究竟苦是十法界,幫助我們脫離十法界;究竟樂是明心見性、是常寂光,常寂光是真正的究竟樂。這是佛陀教育。佛陀教育是世出世間最圓滿、最究竟的教育,它幫助我們回歸自性。所以我們一定要曉得事實真相,那就是萬有皆空,無所希冀,這是事實真相。我們是不是真知道?安心無為的人真知道。我們心還不安,還有所作為,心裡還有牽掛,沒有覺悟,在迷,不是在悟。用這一句安心無為,來檢驗自己有沒有覺悟。這是總體的說明。

下面再告訴我們,「三界久居,猶如火宅,有身皆苦,誰得所安。若了達者,息念無求」。特別是我們六道裡面的眾生,三界是講欲界、色界、無色界,就是六道輪迴,我們在六道輪迴的時間太長了。六道是個什麼樣子?這裡用個比喻來告訴我們,六道是個火宅,好像這棟大房子,大房子已經起火燒起來,我們這一塊還沒燒到,三惡道是已經燒起來,三善道好像還沒有燒到,但是很快就燒到,這是事實真相。所以佛告訴我們有身皆苦,六道眾生執著身為自己,這個身就得受苦。身是什麼?身是物質現象,物質現象是阿賴耶的相分,是阿賴耶的境界相。遍法界虛空界的物質現象就是阿賴耶的相分,我們執著相分裡面的一點點,執著這個身體以為是我,苦樂誰承當?身來承當,心來承當,心有憂慮,身有苦樂。有身皆苦,欲界有三苦、八苦,色界有壞苦、有行苦,無色界有行苦,三界統苦,只是苦樂有輕重不同。

下面教給我們,我們學了佛,要像菩薩,菩薩明瞭通達事實真相,所以他把念頭斷掉,他再也沒有希求,息念無求,這就對了。再也不說話,沒有念頭哪來的言語?入定了。這個定的境界我們不懂,我們只看到人面壁,閉著眼睛坐在那裡,這叫入定。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示現十個月坐胎,到七十九歲圓寂,為我們示現八相成道,八相成道裡面最重要的轉法輪,轉法輪指講經教學四十九年。這四十九年息念無求,佛有沒有說過一句話?沒有;有沒有動過一個念頭?沒有。明明經上講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說法四十九年,那是什麼?那是定中,說而無說,無說而說;為而無為,無為而為,這是真正了達,息念無求。這個定的意思深,我們看不出來,他全在定中。定是什麼?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叫定。無為是定,為也是定。講經教學是有所作為,出去托缽也有所作為,沒起心動念,那就叫無為。無為不妨礙有為,有為不礙無為,這個功夫不可思議,這是法身菩薩他們證得的境界。

我們想想,我們要修到這個境界,不容易。六根在六塵境界見色聞聲修什麼?不起心、不動念就圓滿了。不起心、不動念,當然沒有分別執著。分別執著是從起心動念來的,沒有起心動念哪來的分別執著?這是法身如來應眾生之感而現身說法。所以《華嚴》末後一品,品題是「入不思議境界普賢行願品」。入不思議境界,不思議境界就是我們現前,法身菩薩來了,諸佛如來來了,挺熱鬧,現身說法,為我們開無量法門,聚集十法界眾生作大法會,很熱鬧,在定中。所以《大方廣佛華嚴經》,釋迦牟尼佛成道,不是在世間講的,在哪裡講的?在定中講的。菩提樹下入定,定中講的。那個定就是無為而無所不為,無所不為而無為,自在圓融無礙。

下面說,「經云:有求皆苦,無求乃樂」。樂從哪裡來的?無求來的。我們今天想建一個漢學院在馬來西亞,想建一個宗教大學、一個佛教大學在斯里蘭卡,有沒有求?有求苦,無求樂。怎樣這個學校能建起來?無求。能成嗎?無求能成就,地球上的眾生有福報,諸佛菩薩加持成就的,不是我們成就的。我們如果要居功,這個學校是我們發起來建立的,將來果報在哪裡?在三途。明明這道場我們建立的,為什麼我們不能有功?沒有功,道場是法性裡頭本有的,諸佛如來威神加持是因,我們是緣,我們是增上緣,一個助緣,搞清楚、搞明白了,加上眾生的福報,成就了。成就之後,就有許許多多諸佛菩薩應化到世間,這是個應化的點、是個應化的站,諸佛菩薩到這來弘法利生、教化眾生。佛菩薩應化來沒有起心動念,我們今天發起也沒有起心動念,不要為這個事情煩惱。成功,福報現前;不成功,福報的緣還不具足,具足自然成就。我們現在很冷靜在觀察,這個緣好像是成熟了,說明現在世間人很苦,苦大概快受完,苦盡甘來。苦是我們造作的一切不善所感的,苦受盡、報盡了,我們宿世有善根,善根現前,善根成熟,要很冷靜去觀察才看得出來。

後面這兩句非常重要,「是則無求,真為道行」。什麼是道行?中國人也常把這個行念去聲字,道行。道行就是一般人講的功夫,真功夫,你的道行有多高,你的道行有多大。用什麼來量道行?無求。於世出世間法都無求了,真正有道行。淨宗是個特別法門,它是暗合道妙,所以你看不出來,你無法想像。為什麼?在事相上看,修淨土的人有求,明顯的有求,他求往生極樂世界,他求親近阿彌陀佛。能不能求到?能求到,真有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他的求如不如法?如法。這個法是阿彌陀佛特別開的法,不是普通法;普通,無量法門裡頭沒有這一門,八萬四千法門裡頭也沒有這一門。所以這個門古人叫「門餘大道」,門就是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無量法門之外的一條成佛之道,它是特別法門,只有這一條沒有第二條,這個一定要知道。

我們通途的法門走不通,你自己認真去做,你就會發現。煩惱你能斷得了嗎?最低的層次,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五種錯誤的見解,你能把它斷掉嗎?這五種沒有能力斷掉,你入不了佛門,這是門檻。這五種東西斷掉,你入門了,小乘初果,大乘十信裡面的初信位菩薩。好像小學一年級,地位雖然是很低,也沒有出離六道輪迴,但是在佛法稱你為聖人,你不是凡夫,為什麼?現在雖然出不了六道輪迴,將來肯定出輪迴,而且時間不超過七世。就是你還得修行修七世,才能離開六道輪迴。這七世不會墮三惡道,人間壽命到了生天,天上壽命到了又到人間來,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你就證阿羅漢,在大乘七信位的菩薩,就超越輪迴,輪迴自然沒有了。還得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人間壽命短,天上壽命長,哪有淨土宗這麼痛快,一生就成就了。我這一生壽命到了,底下一生是極樂世界,不再搞輪迴,還有比這殊勝的嗎?沒有了。這一樁事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明瞭,不能不爭取。

世緣、佛緣都要放下,都要無求,只求往生極樂世界,只求親近阿彌陀佛,你就全對了。經教要不要再學?不要學了。要聽古人的話,要堅定信仰古聖先賢,他們比我們高明,我們怎麼比也比不上人家。為什麼?他們對這個世間很容易知足,知足常樂,他無求,每天吃得飽、穿得暖,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他就知足了。現在人不知足,不知足的人苦,知足的人樂。古人比我們樂,古人比我們有智慧,為什麼?心清淨,清淨心生智慧。我們現在的心充滿雜念妄想,雜念妄想生煩惱,是不是這樣的?我們回光返照,冷靜去想想,用佛的經典做標準來量量自己,自己確實是個凡夫。學菩薩道、學佛法確實艱難,煩惱習氣斷不了,初果、初信菩薩距離我們好像很遠很遠,我們無法得到,如果沒有遇到淨宗法門,還是繼續搞輪迴。

遇到淨宗就不一樣,這是稀有難逢的一個機會,你碰上了,碰上之後能放下萬緣,世出世法統統放下,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這個法門的條件就三個。真正相信,沒有絲毫懷疑,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信心堅定,真有。第二個,真發願,我不想在這個世界住下去,我想到極樂世界去。這一生當中收拾收拾,其他的念頭全放下,就留這一念,我就要到極樂世界,我到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學習,阿彌陀佛就來接我們。下面,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名號,念六個字可以,南無阿彌陀佛;念四個字也行,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要分秒必爭,不要讓光陰空過。我打妄想不如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品位上升;打妄想,要留在輪迴裡頭出不去,這個帳要會算。這一生當中決定不能把事情搞錯了,念佛是正事,除念佛之外全錯了,這個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清楚。

無求是真正的道行,不在你學習經典多少,與這個不相干,不在你講經講多少部,不相干,真正相干的是無求,世出世間法都不求。建道場,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沒有建道場,為什麼?建道場就有求,有求就錯用了心。佛教傳到中國,諸佛菩薩應化在中國很多,主持大道場。道場是帝王建的、大富長者建的,不是出家人到外面去募捐來建的,不是的,這種情形有,但是最初沒有這個。所以國家建的、大富長者建的全叫十方道場,禮請出家人來領眾修行,彰顯無量法門。這些領眾修行的那些大德他們無求,於世出世間法無求。唐朝,中國佛教的黃金時代,善導大師,阿彌陀佛再來的;智者大師,釋迦牟尼佛再來的。他們無求,他們的示現是為學佛的這些佛子們,為他們服務,來做保姆,來做老師,照顧大家的,成就大家的,他真的是一無所求。有緣則聚,無緣則散,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錯了,就造業。我們要真正搞清楚、搞明白,然後知道怎樣在一生當中成就自己。所以,「無所求行」,非常重要。

最後一段,「稱法行:謂性淨之理,因之為法。此理眾相皆空,無染無著,無此無彼」。稱,是相應的意思,要與法相應。法,如來所證之法,如來所說之法,是自性的性德。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法相不相應?法是經教,核對一下。從總綱領上來講,性淨,這是理。惠能大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向老師五祖報告,把他所見所悟的說出來,他第一句話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性淨,這是真理,這是事實,一切法都從這個理流出來的,理清淨,法也清淨。理是眾相皆空,法是不可得。眾相皆空是理,皆不可得這是事。不可得,你以為有可得,錯了,不可得。不可得,要想佔有它,這就是嚴重的錯誤,因果裡面講嚴重的罪業。不可得,不能佔有,不能控制,也無權支配。我們今天佔有這個念頭強烈,控制、支配都是強烈的欲望,這個欲望成了什麼?成了六道輪迴,成了三途苦報,貪瞋痴。貪瞋痴不斷在發展、在擴大,那就是你在六道裡頭建築餓鬼、地獄、畜生,天天幹這個事情。你造的這個業,造三途的苦報,造成之後誰去受?自己去受,不是別人,與別人不相干。所以下面講,此理眾相皆空,無染無著。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對著六塵境界,一定要知道眾相皆空,沒有一樣是真的。理不可得,事剎那生滅也不可得,所以於理、於事都不能執著,一執著就被染污了。不執著、不分別,不受染污,不受外頭境界影響,不受外面環境干擾。為什麼?空的,不是真的。無此無彼,都是假的。《金剛經》大家念得很熟,被外面環境干擾了,《金剛經》的偈子念一念,「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生滅法,「應作如是觀」,我們這樣看法,彼此沒有了,染著沒有了。

「故經云:法無有我,離我垢故。智者信解此理,應當稱法而行」。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法相應,把自己心裡面的妄想雜念統統清除掉,要知道佛法裡面所說的無我,不但無我,法也無。把我放下,無我無人,我人是一體,回到阿賴耶,阿賴耶能變,六道、十法界是所變,能所是一不是二。事上有人我,理上沒有,理上是萬法皆空、萬法皆如,要與理法相應。智者信解此理,佛所說的理事、性相、因果,有智慧的人全相信,決定沒有懷疑,所以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法相應。跟法相應就叫菩提道,他走的是菩提道,他走的是成佛之道。

「法體」,一切法,「無慳」,慳貪;換句話說,真心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沒有貪瞋痴慢疑。貪瞋痴慢疑是假的,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可是六道眾生把它執著得非常堅固,以為它真有,不肯放下,這就是六道輪迴的根。見思煩惱,大小乘顯教密教都說,說得很多,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五種錯誤的見解;貪瞋痴慢疑,五種錯誤的思想,這一共十個,這十個東西造成六道輪迴。這十個東西統統斷掉、沒有了,六道輪迴就不見了。這就說明六道輪迴全體是個夢幻泡影,假的,不是真的。這十個東西斷掉,醒過來了,所以法體(這個慳字代表見思煩惱,剛才講的)沒有這個東西。「於身命財,行檀捨施,心無慳惜」。修行,我們對於身體(身命)、財物能布施、能捨,一絲毫慳貪的心都沒有。慳惜就是吝嗇,自己有,捨不得給別人。貪是貪而無厭,愈多愈想要多,累積無量無邊罪業。貪的果報是鬼道,這個心重,將來墮餓鬼;瞋恨心重,地獄道;愚痴心重,愚痴是理事因果他不相信,他不能理解,認為這是假的,愚痴墮畜生道。三種都幹,肯定是地獄道,無間地獄。現在這個世間眾生造無間地獄的太多了!大家不相信,說因果、輪迴這是騙人的,這是宗教人士欺騙人民的,這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他們敢作敢為。可是你要是冷靜細心去觀察,果報就在眼前,會被你看到。那些造作一切不善的人果報現前,死於非命,或者是家破人亡,他們真看到了。看到相信了,看到了害怕,於是乎他回頭,他的善緣成熟了。回過頭來有救,要是遇到淨宗,回過頭來不但有救,他還能成佛、成菩薩,得大利益。有親身經歷的同修,我希望他們有機緣能在此地給諸位現身說法,給經教作證轉,他們來給你做證明,證明經上講的是正確的。

所以修布施不要吝惜,我們到這個世間來沒有帶一分錢來,走了以後一分錢帶不去,財物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如果對於財物生貪戀心,不能放下,你這一生也沒有做什麼大惡,來生呢?來生還在這個地方,不肯離開,這是他自己的產業。那怎麼辦?這個房子裡頭有螞蟻、有蟑螂,有這些小動物,老鼠,他去投胎,投這個胎來了,他對它貪戀。要放下,決定不要佔有它,經書、佛像都如是。我在早年遇到一位法師,喜歡佛像,蒐集古董名貴的佛像二、三百尊,大大小小。他有一個房間專門供養,收藏在那裡。平時這個房間鎖起來,沒人進去。我去的時候,特別招待我,打開請我去欣賞。現在不在了,到哪裡去?肯定沒有離開他的佛像,那個佛像裡頭有小老鼠、有蟑螂、有螞蟻,到這去了。什麼時候能真正放下,他才能離開,你說多苦!這愚痴。經本,我比較喜歡經本,收藏一些民國初年、前清一些線裝書,要不要捨?要捨。如果把這個放在心上,書會生蛀蟲,來生到哪裡投胎?肯定變成書裡頭的蛀蟲。不知道的人不曉得,真正學佛的人曉得,看到書本翻開裡頭有蛀蟲,過去對這本書很珍愛的人,捨不得離開它。所以要「行檀捨施」,檀是檀那,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就是施捨的意思,要能放下,要肯布施。「心無慳惜」,沒有絲毫吝嗇。而且愈施愈多,這是果報,果報是自然的真理。施財,愈施愈多,財愈多;施法,愈施聰明智慧愈增長;施無畏,身體健康長壽。我年輕的時候跟章嘉大師,第一次見面,他老人家教我這個方法。我很認真學習,這六十二年證明佛菩薩的話是真的,大師教我是真的,不是假的,愈施愈多。愈多要愈施,千萬不要存在那裡,存在那裡錯了。這個錢用也得緣分,沒有緣到哪裡去用?我們要找好事,別人不願意幹的好事我們來幹,別人願意幹的讓他們去幹。

前幾年,台灣再版《四庫全書》跟《四庫薈要》,這兩個書店的總經理跟我都熟,知道我喜歡,把這個信息告訴我。那個時候我正好有這一筆錢,找不到地方用,聽說這個信息非常歡喜。我跟書店交涉,以老價錢給我。最初大概是七、八年前印過第一版,我跟他買過一套《四庫》;《薈要》,我跟他買了好像有七十多套,買得多,價格就降低。我是希望還是照老價錢給我,我買了一百套《全書》、二百套《薈要》,再加上一萬套《群書治要》、一萬套《國學治要》,總共美金一千萬,這錢馬上就散掉了。這書送到哪裡?送到全世界大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去收藏。為什麼要幹這個事情?這兩套書可以說是古聖先賢的智慧,從個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些智慧、理念、方法、經驗都在這套書裡頭。這套書是人類無價的瑰寶,如果失傳那是大不幸,全世界的人都要遭殃;這個書能傳下來,世界可以長治久安。別人不做,我知道,我幹,把錢統統用在這上。

平常我是不操心的,頭腦裡沒有金錢的概念,只是銀行有一個存戶,有個號碼,有些同學知道,點點滴滴供養給我。平常我根本不問,不知道有多少,三年沒過問了。這次斯里蘭卡建學校,緣成熟了。強帝瑪國師跟總統早有這個念頭,想辦一個佛教大學,緣不成熟。去年我去訪問,跟馬欣達總統談到這個事情,這緣成熟了。總統一口答應,兩個大學都建在斯里蘭卡,立刻就規畫,把圖畫出來。土地地主是釋迦牟尼佛。這怎麼回事?佛陀第三次到斯里蘭卡講經,當時的國王就把講經這塊地供養佛陀了,這寫在他們歷史上,這塊地的主人釋迦牟尼佛。所以我們現在就在這個地上建學校,建兩個大學,一個宗教大學、一個佛教大學。同時也建一個活動中心,面對全世界,全世界的宗教活動都可以在斯里蘭卡這個中心來辦。

我去問問我那個銀行裡有多少錢,全部送給他們。贊助的人有,所以這個緣成熟了,一點心都不要操。預定兩年完成,我的希望是一年。一年可以做得到嗎?能做到,工人增加就行了。譬如原來用一百個工人,二年建成;我現在用二百個工人,一年不就成功了嗎?我跟他們建議,他們向這個目標努力。這個建好了,完全供養給斯里蘭卡政府,讓它照顧全世界的宗教、全世界的佛教,在這個地方培養弘護人才,弘法的人才、護法的人才,聯合全世界各個宗教,希望宗教都回歸教育,互相學習,化解衝突,帶給全世界安定和諧。我們幹這個事情。我們不建寺廟,我們不建大佛,那個花錢很多,覺得沒什麼大意思。人才重要,人能弘法,非法弘人,要重視人才。馬來西亞漢學院亦如是,我們要全力支持它,培養儒釋道的人才。

我們還希望,培養的理念跟方法到大乘經典裡面去尋找,古人這個方法用了幾千年,我們看到效果,能不能把這個理念方法再恢復起來?這個要做實驗,不做實驗沒有人相信,一定要通過實驗,大家相信了,可以去改變現代的教學理念跟方法。古老的傳統,接受教育的目的,在中國聖賢教育。這就說得很明白,教育希望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培養聖人、培養賢人、培養君子。聖賢君子學位的名稱,現在大學裡的博士、碩士、學士,聖人是博士,賢人是碩士,君子是學士,聖賢教育。在佛法裡面,佛、菩薩、羅漢也是學位的名稱。佛教育裡頭最高的學位是佛陀,第二個學位是菩薩,第三個學位是阿羅漢。怎麼證得的?放下證得的。放下見思煩惱就證得阿羅漢,放下分別就是菩薩,放下起心動念就是成佛,這要懂得。佛教我們放下,教我們無求。有求是凡夫,搞六道輪迴,出不去;無求就出離六道輪迴,出離十法界。

與法相應,法是什麼?與一切法的真相相應,真相是空、是不可得。「達解三空,自利利他,莊嚴菩提之道」。菩提道就是成佛之道,必須通達了解三空。這個三空是三輪體空,後面括弧裡有註解,「三空者,施者、受者及所施之物,三相皆空」。也就是天天修六度萬行,心裡面痕跡都不著,這與法相應。與法相應,與空相應。體是空的,體是法性,法性不是物質、不是精神,科學叫信息;佛法裡面講不是現象,三種現象都沒有,非物質現象、非自然現象、非心理現象,所以稱它為空,不可得。體,這個體雖然什麼都沒有,它能現相,能現整個宇宙,能現萬事萬法。惠能大師的末後一句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整個宇宙是從這發生的,所以不能說它空,不能說它有。有是幻有,不可得,剎那生滅;空是真空,也不可得。空有二邊都不可得,菩薩在這裡頭修行六度萬行,心地清淨,自利利他。自利是什麼?是不執著,就是清淨平等覺,是自利。利他,幫助一切眾生。一切眾生緣不相同,根性不齊,有上中下三根,下根,幫助他不墮三途,他出不了六道輪迴,不墮三途,教他斷惡修善;中根,他希望脫離六道輪迴,就幫助他脫離六道輪迴,他出不了十法界,他能證阿羅漢、辟支佛;上根是菩薩,他希求的明心見性,佛菩薩幫助這些人,於世出世間法徹底放下,他就能證得究竟圓滿。「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無所行,故名稱法行。」六度十善全修,修而不著相,這叫稱法。修行著相,不如法。修行不著相,與自性相應。修行著相,與煩惱相應。與哪些?與我相應,與我執相應,破不了我執,與貪瞋痴慢疑相應,斷不了見思煩惱。修行為什麼?要為斷煩惱,要為證菩提,決定不能夠為名聞利養。修行要為名聞利養,沒有不墮三途的,這不能不知道。

這一段我們末後再念下去,從第二行,《大寶積經》這個地方念起。「《大寶積經》云:乃至諸法本性與佛性等」,說佛性、說本性是一個性,沒有兩樣,「是故諸法皆是佛法」。大乘教裡所謂的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若諦信一切法悉是佛法,亦無分別」,就不會分別,分別這個念頭就斷了。為什麼?它就是佛法,它就是自性,所以我們要相信。在這一面第一行裡頭,《文殊般若經》裡頭說,「若信一切法悉是佛法,不生驚怖,亦不疑惑。如是忍者」,這個忍就是肯定、承認,「速得阿耨菩提」。《文殊般若經》跟《大寶積經》都這麼說法的。

末後這一句,『遠離顛倒』,「如上所說,萬法本際,皆契實相,故無顛倒」。一切法自性變的,一切法的理體,哲學裡面講的本體,本體就是自性,所以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法皆是實相。遠離顛倒,如上所說,萬法本際,皆契實相,故無顛倒。「顛倒者,如羅什大師註《淨名經》」,《淨名經》是《維摩詰經》,註解裡頭這是鳩摩羅什大師說的,「有無見反於法相,名為顛倒」。有見錯了,無見也錯了,有見、無見都不是真相。有見、無見兩樣都放下,知道它是一不是二,這就對了。「蓋謂有見與無見,各有所執」,他執著。離開一切執著、放下執著就是阿羅漢,放下分別就是菩薩,放下起心動念就成佛,所以放下便是。決定不能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凡夫全有,全有就叫顛倒。

「無相無為及以下遠離顛倒共四句,顯極樂大士所說之正法。」這四句,「無相無為,無縛無脫,無諸分別,遠離顛倒」,往生到極樂世界統統證得了。在這個世界要把這四句做到很難,前面給諸位說過,天上人間七次往返還做不到;雖然做不到,沾著邊了,功夫沒有白費。由此可知,一切法門總不如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這個境界就證得,不是自己的功夫,自己沒有功夫,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阿彌陀佛無量劫修行功德加持,我們才能辦到。阿彌陀佛給我們的是緣,為什麼我們能接受、我們能做到?因為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是因。你本來是佛,所以阿彌陀佛加得上,幫得上忙;你本來不是佛,阿彌陀佛就幫不上忙。所以有因有緣,因緣具足,果報就現前,這個果報就是成就,成就我們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成就我們,把我們提升到,從六道輪迴裡頭的人道,提升到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法身大士,不費工夫就證得。「顯極樂大士所說之正法」,純正,沒有絲毫虛妄,沒有絲毫偏邪,中正大道。

這些經文,難得黃念祖老居士為我們找到這麼多的經論,把經文抄在此地,幫助我們理解,顯示極樂世界真的不是假的,佛在許許多多經典都提到,常常提到,時時刻刻提到,希望我們在一生當中圓滿成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4月15日09:42:1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858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