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二0集) 2013/6/9 斯里蘭卡彌陀精舍 檔名:02-040-032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六百零二頁倒數第五行,「相值緣勝」,相值是相逢、相遇,因緣非常殊勝。請看經文:
【彼於前世住菩薩道。無數劫來。供養四百億佛。迦葉佛時。彼等為我弟子。今供養我。復相值也。】
『彼』指的是阿闍王子與他們的同伴五百長者,這些人跟釋迦牟尼佛緣很深,在前世他們都是佛門弟子,都是大乘的學人,行菩薩道的。『無數劫來』,這個時間長了,經中沒有說小劫、中劫,那就是大劫。一個大劫有四個中劫,一個中劫有二十個小劫,這個時間都是天文數字。多少劫?「無數劫」,曾經供養過四百億佛。迦葉佛的時候,『彼等為我弟子』,彼等是阿闍王子這些人,「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迦葉佛的時候,釋迦牟尼佛是菩薩的身分,這些人是菩薩的弟子。今天供養我,這又遇到了。這一段話,「表善根與因緣之不可少也」,就是顯示這句話的意思,學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句是《阿彌陀經》上的經文,所以一定要知道多修善根、多修福德。大乘經教裡面少說福德,說功德,積功累德,才有這樣殊勝的緣分跟佛遇到了。沒有這個福分的人,就是遇不到,佛菩薩就在他面前,他也遇不到,他不認識。對於三寶知道得不多,這是無明,這也是煩惱,孝順心生不起來,恭敬心生不起來。
佛教人,無論哪一尊佛,過去、現在、未來沒有例外的,佛教人從哪裡教起?從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從這教起的,善根福德是從這裡建立的。以孝敬父母的心,恭敬師長的心,來孝敬、恭敬諸佛菩薩、三寶、聲聞、比丘,功德是這麼修來的,生生世世沒有間斷。這是一般大乘學者才能夠遇到這個法門,彌陀法門。今天釋迦牟尼佛講《無量壽經》,阿闍王子這一批人是聽眾,聽眾跟經有緣,跟法門有緣,也把他記錄在經典裡面,這個用意就是勉勵我們,讓我們有所效法,應當要向他們學習。所以善根、福德、因緣不可缺少,日常生活當中要能認識什麼是善根、什麼是福德。因緣就是緣分、機會,現在講機會,機會遇到了不能錯過,要把它抓住;機緣錯過了,再遇到非常不容易。凡是成功的人,無論是世法、是佛法,都是真正能把機會掌握住,他就成功了。諸佛菩薩修因證果都不例外。
「本經《福慧始聞品》」,裡頭有一首偈跟這個意思相應,「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已曾供養諸如來,則能歡喜信此事」。這是世尊在本經裡頭說的,如果不是過去生中(往昔是過去生中),修福修慧,積功累德,這樣的緣分,於此正法不能聞。就是沒有福慧,縱然遇到《無量壽經》,遇到無量壽佛,也如同不見不聞,我們一般人講沒有福報,他遇不到。下面兩句講能夠遇到的人。已曾供養諸如來,這一句大乘經上佛說得很多,每一個信願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的人,過去生中都曾經供養無量諸佛。這個地方是四百億,往生極樂世界不止四百億,無量諸佛。這一次遇到這個法門能信、能解、能發願往生、能一心專念,這都是過去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得無量諸佛威神加持。所以你能相信,你能夠理解,你會發願求生,你能夠做到一向專念,不是容易事情。
那我們常常想到,我們遇到了,遇到怎麼樣?信心實在不足,半信半疑,或者是百分之九十相信,還有十分懷疑,那都是障礙。只要有絲毫懷疑都會障礙你往生,真正往生的人決定沒有懷疑。去年十一月,劉素雲的姐姐劉素青發願為我們表演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快快樂樂的往生。她這一發心到她往生,不到一個月,真走了。劉居士有報告,說得很詳細,做成光碟送來給我看。這個是三轉法輪裡頭作證轉,我們是在介紹,用口頭,她以事實證明表演往生給我們看。她雖然有病,她一點病苦都沒有,一絲毫痛苦都沒有,快快樂樂的,跟大家有說有笑,時間一到,真走了,一分一秒都不差,劉素雲報告裡面說得很清楚。她好像是,我記得(不知道有沒有記錯)是十五號聽到一個信息,十一月十五號,這個信息是個數目字,就是「二0一二一一二一一二」,這麼一組數字,也沒頭沒尾,她聽到的。聽到她就把它記錄下來,心裡想著,是不是姐姐往生的日子,信息傳來了?她把它記下來,送給她姐姐看。姐姐看了笑一笑,就收起來了。她想,二0一二這是年,一一是十一月,二一是二十一號,十一月二十一號,一二是十二點(十二點鐘),這個數字是透這麼一個信息來了。
她十五號的時候聽到這個信息,她姐姐十一月二十一號走,時間不多。你看從十五,一個多星期,一個星期之前得到這個信息。所以在這一天,每天有很多親戚朋友都去看她姐姐,姐姐跟大家聊天,也有的時候念佛、講笑話,歡歡喜喜,二十一號這一天日子到了,所以她這一天特別盛裝,穿得整整齊齊去送她姐姐,參加她的歡送會。歡喜、熱鬧,果然到十二點鐘,十二點整,姐姐跟大家揮手:我到極樂世界去了。在預先大家要求,阿彌陀佛來接妳,妳看到,我們看不到,妳坐上蓮花我們也看不到,希望妳坐上蓮花那些動作給我們看到,好像妳攀到蓮花瓣跳上去了,這個動作讓我們看看。真的她就表演,跟大家揮手告別的時候,看她確實有這個動作,坐上蓮花的動作,之後很安靜,就沒有了。非常殊勝、非常安詳,表演歡歡喜喜的走,對這個世間沒有一絲毫留戀。給同參道友做證明,信願持名,往生淨土是真的,我能夠做到,你們每個人都能做到,只要你有信心、有願心,一心專注,這個世間統統放下。家裡面有親人,你做出來給他看,希望大家明白了,信心建立了,將來都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永遠在一起,再也不會分離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生到極樂世界人人都是無量壽,在極樂世界個個都成佛,這才叫真正圓滿。
劉素雲居士這些年來到處講經,弘揚淨土法門,可惜國內還是有反對的聲音,不相信。所以她就想,要有個人來做一個往生的榜樣多好,給大家看看。她跟她姐姐說,她姐姐說行,我來做,發這麼個心。不到一個月,她真走了。這些不是普通人。她的往生說得很清楚,為大家證明三樁事情。第一樁事情,證明夏蓮居老居士會集這個會集本沒有錯誤,她是依會集本修行的,真往生了。第二個證明,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是正確的,沒有問題的,對於《無量壽經》的理解,確實是讀這一部註解建立的信心。第三個證明,我們這一幫人這些年來依照會集本修行,依照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來學習是正確的,沒有問題的。她為我們示現證明這三樁事情,希望大家都能夠接受,不要存疑,不要懷疑,這發的是菩薩心,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她走了,確實有不少人堅定了信心,有不少懷疑的人回頭了,真信、真願,認真念這一句佛號。她生前是家庭主婦,學佛修淨土大概只有四年,時間不長,是個非常負責的家庭婦女,照顧一家人生活起居,一生過著艱苦生活,晚年發心給我們作證。
下面這念老的話,「今我等能遇是經」,今是今天,我們大家有緣遇到這部經,遇到這個註解,遇到,我們這些人在此地共同學習,能夠信受奉行,「則決非小緣」。我們這個緣深,不是小的緣分,就像阿闍王子一樣,我們在這一生當中,這個緣成熟了。成熟,我們要把這個緣抓住,這一生決定得生淨土,要有堅定的信心,一絲毫懷疑都沒有。無論什麼時候、無論什麼處所,緣熟了,阿彌陀佛現前,我們一絲毫顧慮都沒有,立刻跟佛走了,這身體不要了,一定要有時時刻刻都能走的本事。我們在這個世間,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心是定的,沒有妄想、沒有雜念,念念跟阿彌陀佛相應,我們知道佛,佛知道我們。「由於過去生中,非於一佛二佛而種善根」,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是《金剛經》上所說的。實實在在「於無量佛所,種諸善根」,我們有這麼深厚的善根,自己要相信。
為什麼自己懷疑?自己既然有這樣深厚的善根,為什麼我們妄想雜念還是那麼多?這就是懷疑的由來。這個問題要解決,不解決,就可能這一生往生不了。那要知道我們過去世的善根福德因緣雖然非常深厚,可是煩惱習氣比這個更嚴重,所以煩惱習氣常常起現行。念佛求生淨土偶爾起現行,在這一天當中煩惱現行的次數多,信願持名的這個念頭起來得少,我相信我們大家都有這個現象。那我們跟一般人去相比,我們就比他多,我們從早到晚這一天,生起信願持名的念頭總還有幾十次,許許多多人一天一次兩次都未必有,這一比,我們的善根比他就強多了。這個不足,明顯的不足,那要怎麼辦?加強。為什麼要結七念佛,打佛七?沒有別的,加強,依眾靠眾,一個人常常把佛號忘掉了,大家在一起念就不會忘掉。尤其現在科技發達,有念佛機,這念佛機很好用,二十四小時不間斷。你要是有這個緣分,這各人緣分,有工作不妨礙,身上帶個念佛機,用個耳機聽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從早到晚往裡頭灌,這個方法好。這個方法真正是用個一年半載,你把你的這個善根福德因緣不足的地方全部把它補足了。
另外要注意的,那就是你得要有智慧。智慧是什麼?智慧是看破,一定要曉得這個世間,假的不是真的,人間天上都不是真實的。假的怎麼樣?假的要放下,決定不求,一心求生極樂世界。這個力量就非常非常之大,得到阿彌陀佛顯著的加持,你有能力預知時至,知道什麼時候往生,阿彌陀佛會給信息給你。你一心一意等待這個時節因緣,決定得生,沒有憂慮。身體住在這個世間行菩薩道,行菩薩道是什麼?自己修行,教化眾生。自己修行就是給眾生做個好樣子,讓眾生看到我們一天到晚念佛,有機會把極樂世界講給他聽,跟他在一起分享,讓他也知道。他看到我們往生,是真的不是假的,他信心足了,那就又帶一個去了、帶兩個去了,帶得愈多愈好。那我們這一生到這個世界來幹什麼?到這個世界來成佛的,這個多殊勝!不但自己成佛,還得帶不少人去成佛。
我們看看宋朝瑩珂法師的例子,這雖然是個破戒的法師,他有善根。那個破戒是什麼?煩惱習氣重,非常嚴重,禁不起外面誘惑,外面一誘惑,他又幹錯事了,又去造業去了。遇到這個法門,知道這個法門能救自己,他要不能往生決定墮地獄,他沒有中間路子好走。這對他是一個很大的力量推動他,自己清楚不往生就墮地獄,決定求往生。念佛就是三天三夜,他能夠信,能理解、能相信、能發願,念佛的功夫不夠,關起門來,三天三夜不眠不休,一句佛號念到底。念了三天三夜,精疲力倦,阿彌陀佛出現了,真來了,告訴他,你還有十年陽壽,等到你臨命終時,佛來接引你。說他還有十年陽壽,這就等於給他授記,你還有十年,往生的緣就成熟了、到了,來接你,這十年好好念佛。他也很聰明,我十年陽壽不要了,我現在就跟你去。佛跟他約了三天以後,這三天是什麼?三天叫他度眾生。佛當時帶他走了,沒人曉得,也許人家以為瑩珂法師自殺了,沒人知道。所以有三天的時間他就可以告訴大家,我三天就往生了,阿彌陀佛來接我,把這個事情宣布出來,大家知道了。三天真走了。
你說他影響多少人?一直到今天,我們在《往生傳》上看到這個文字,都受到影響。不但當時那一個寺廟人都得度了,他真的不是假的,每個人都看到,信心完全堅定了,不再懷疑了。知道這個事情人都生起信心,度眾生!寫成文字流傳到後世,只要看到的都受感動。我們深深相信,這個故事絕不是人隨便造的,《淨土聖賢錄》、《往生傳》都是那個時代的人真正往生的事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寫在這個書上,全是事實,沒有一個是虛構的。這是菩薩慈悲到這個世間來應化,示現什麼?示現破戒造惡,到臨終還是能往生。多少人因為自己造了惡業,恐懼、害怕,極樂世界那是個好人世界,我沒有資格去,我怎麼可以去?知道,信心生不起來,起懷疑。這個示現就告訴你,五逆十惡都能往生,毀謗大乘也能往生,只要你真正懺悔、真正認錯,後不再造,問題就解決了。道理,道理都在經論上,這部經就講得很透徹、講得很多,從頭到尾,特別是黃念老這個註解。真正修淨土的人,註解從頭到尾最好能看一百遍,經希望每天至少能念兩遍,就是早晚課,早晨念一遍,晚上念一遍,一年也念個七、八百遍,那十年就七、八千遍。專修淨業,這樣修行會得念佛三昧。得念佛三昧,往生淨土是方便有餘土;得三昧之後開悟了,那就生實報莊嚴土;不得三昧,功夫成片,你真正有把握往生。所以我們確實有深厚的善根,這個善根還有一些欠缺,急需要彌補,我們要真幹。
再看末後這一段,「眾皆隨喜」:
【時諸比丘聞佛言者。莫不代之歡喜。】
這是當時佛講經,佛把這些人過去的因緣說出來,跟大家介紹。當時在會的大眾,這些比丘、大眾們聽佛說這段話,『莫不代之歡喜』,代阿闍王子、五百大長者,代他們歡喜。念老說「故亦應如阿闍王子等」,這是黃念老勉勵我們,勸導我們。我們讀這一品經,這一品大概是本經裡頭最短的一品,佛穿插這一段故事,這是當時實況,真實狀況,勉勵我們,增長我們的信心、願心,目的在此地。要效法阿闍王子,「聞經發願,持六字之德號」,這個六字是南無阿彌陀佛。「入一乘之願海」,一乘願海就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接引眾生圓成佛道,比喻作願海。「輾轉教授,同證彌陀」,我們認識的人就把阿彌陀佛介紹給他,不認識的人也把阿彌陀佛介紹給他。口裡面常念阿彌陀佛,念出聲音,旁邊的人聽到了,阿賴耶識就種了阿彌陀佛的種子。念佛堂大眾在一起念佛,功德無量,除了有形的眾生都種善根,還有許許多多我們肉眼看不到的眾生。
最近這些年來,我們看到許多附體的眾生,幾乎我們所到之處都聽說,在亞洲有,日本有,美國也有,歐洲都有。在以前二十年前,二、三十年前沒聽說過,最近這十幾年愈來愈多。這些事情是福是禍我們不敢講,但是我們能意識到,他給我們透了很多信息,這些信息讓我們提高警覺,警覺什麼?我們要加緊努力。遇到這個經之後,我們的意識會更加深一層,是不是幫助我信願持名,這一生得生淨土?我們做這樣的想,對自己有大利益。要樂於教人,教人最重要的,你自己家親眷屬,父母、兄弟姐妹、至親好友,要勸導他們。年歲大了,退休了,更需要念佛,念佛能夠充實自己的生活,讓自己老年不感覺得孤單,不感覺得寂寞。佛菩薩陪伴我們,佛友陪伴我們,讓我們的生活還能得到快樂。
所以在現前這個時代,我是一九八二年第一次到美國,在美國的舊金山遇到了在台灣的一些老朋友,都是佛友,他們退休之後移民到那邊去,住在老人公寓,邀請我到他們家裡去看看。我看到老人公寓,也在他們那邊講了幾天。舊金山的老人公寓因為在市區,它是高樓,好像是十幾二十層的樣子。我看了之後,我很有感觸,老人退休了,沒有事情做了,這樣住在這些地方,這個裡頭要有個念佛堂多好!所以我那個彌陀村的念頭從那起來的,大家住在一起有念佛堂,天天聽講經,天天念佛,這個日子多好過、多快樂!
老人公寓的好處,如果像旅館這樣的經營,有服務生天天給你打掃環境,你不要操心,統統給你搞得整整齊齊的,每個月繳一點服務費就夠了。吃飯的時候有大餐廳,自助餐,大餐廳,包伙食。一個月多少錢,包伙食。吃飯,到時吃飯的時候到餐廳裡面就有東西吃。餐廳開流水席,譬如中午兩個小時,這兩個小時隨便什麼時候你去,都有東西吃,多省事!老人住在裡面心安理得,好!這個裡頭沒有法師來講經,我們用電視,電視講經一樣,每天聽經,每天念佛,快樂無比。現在年輕人叫他學佛不可能,他的工作非常緊張、非常繁忙,分秒必爭。年輕人叫他知道有佛,教他認識佛教,什麼時候修行?退休之後真幹。把一生從年齡上劃分出來,退休之後就得真幹了,真幹就是入住彌陀村。
我參觀他們那個老人公寓是猶太人辦的,這個猶太人很聰明,他的樓下是托兒所,幼稚園。這裡頭這些小朋友從哪裡來的?大概都是這一棟公寓老人的孫子,讓他們的兒女每天有機會去看看家人,讓他家裡的後代有機會看看老人。下課的時候,這些小朋友都會去敲他的祖父(爺爺)、奶奶的門,去敲門,玩個十分鐘,大概就是這樣,搖鈴上課了,趕快下去。太長了老人也煩,不來又想,每天來有個十分鐘、二十分鐘,這就很滿足了。一次不超過十分鐘,上午來一次,下午來一次。你看晚上的時候,他的兒子媳婦把孫子帶回家去了,第二天早晨又送來,他們上班。我在那裡看到,這個時代不要蓋廟,真正蓋道場是什麼?就是彌陀村,老人公寓就是彌陀村。用這種方式來經營,幫助這些同修們個個往生淨土,這功德很大。而且費用沒有問題,老人有退休金,老人公寓,你買一個公寓很貴,你只買一個房間,像旅館一樣我只買一個房間,那就很便宜。這是一九八二年我到美國舊金山,在他們公寓裡頭講了五天,讓我有這個啟示,所以始終有一個老人公寓彌陀村這個概念。
弘法利生一定要用現在高科技的手段,無論在什麼地方全世界都能收到。同參道友多的地方,一年去見一次面,搞一個活動,大家在一塊見見面,好事情。見面時候不必講經,專門解答問題,平常聽經修行有問題,這個時候來解答,提出來解答,受益的人很多。時代變了,佛法修行、傳法方法也應該與時俱進。在從前沒有科學技術,需要講堂、需要寺廟,講堂容納的面積有限制,所以寺廟就要多建,弘法的人才要多培養。古時候行,對佛法認識的人多,修學的人多,發心出來弘揚的人也多。現在這個時代不行,因為弘法的人太少,也就是社會上對佛法正確認識的人少了。道場如果蓋得富麗堂皇、蓋得很大,就會引起人的貪心,把這個道場當作商業來營業了。很多人說得很不好聽的,說開佛店,開佛店很賺錢,對國家又不繳稅,那就造業了。所以,印光大師在我們這個時代提出來,小道場,同修不超過二十人,真好!開銷少,有二、三個真正護法問題就解決了,真修行,真成就。祖師提供我們的,我們愈想愈有道理,應當依教奉行。
所以輾轉教授,遇到可以傳授的一定要傳授,要幫助他,續佛慧命。佛菩薩真的是慈悲,我們有心幫助年輕人,但是沒有緣。真正要傳佛法,得要照規矩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矩是五年學戒,這才是真正能承傳佛法。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五年學戒到哪裡學?現在專攻戒律的人沒有了。一般的講,法師還有,研究經教,講經教學,禪師現在沒有了,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的,專門學戒律的律師沒有了。那佛法怎麼傳?戒為無上菩提本。我們沒有想到李老師晚年辦了一個內典研究班,相當於大學研究所,學生只收了八個人,大學畢業,修學期間四年,專攻佛學。沒想到八個人裡頭有一個人發心專學戒律,他學了三十多年了,很有成就。我聽到這個信息歡喜!這是佛菩薩安排的,佛法不會中斷,有人在續佛慧命。
定弘法師,我們在美國認識的,他在美國念大學,畢業之後在學校教書。我離開美國到澳洲,他對佛學很有興趣,我就通知他,勸他移民到澳洲來,到澳洲學校來教書。他跟學校接頭,居然昆士蘭大學接受了,他在美國那邊辭職,到昆士蘭大學。美國的待遇高,澳洲的待遇低,但是澳洲的生活便宜,美國生活高,所以還是相同的待遇。教了幾年書升到正教授,終身職的教授。他還沒有就職,他是副教授,學校信息傳告他了,他升正教授,他在香港出家了,學校感到非常驚訝。我也算是昆士蘭大學的教授,校長在問,他說你用什麼魅力,把這麼一個年輕的教授,叫他出家去了?我說不是我叫他,他自己選擇的。現在我把他送到果清法師那裡學戒律,五年,將來才會有成就。如果沒有這個機會,非常難講,戒律是根,沒這個東西不行。他去了三個多月,因為簽證的關係,他請了幾天假到香港來辦這手續,告訴我,現在明白了,對我很感恩,知道這個東西重要,不能不學。前面一個月幾乎從早到晚,開口、動作全都犯戒,全都錯誤,一天要好多次的懺悔,都懺不完,現在慢慢習慣。我告訴他,至少三年,最好是五年,古人五年學戒,你把這個時間補足。有這個根柢,再學經教,出來講經說法,人家對你尊敬,不會譏刺你:你講得很好,沒有學過戒律。對弘法利生,從大眾當中建立信心很困難,所以這是非學不可。而且佛法將來要興,需要戒律的傳人,看看你願不願意傳這個法門。
這個事情我在此地也跟強帝瑪國師談到,我建議辦一個國際佛教大學,為全世界佛教培養師資。他們真幹,再過幾天大概總統來主持破土,這好事情。將來這些學生第一堂課是什麼?就是戒律。所以先辦戒律學院,戒律學院畢業了,才能夠分到其他的學科,將來像大乘天台宗、賢首宗、法相宗,小乘裡面成實宗、俱舍宗,統統可以興旺起來。戒律學院的老師現在果清在培養,他現在有六十多個學生,我問他能夠擔任教學的(教戒律的)有幾個?他說有六個。不斷在那邊訓練,希望將來能夠教戒律的人,能有六十個人。一個戒律學院裡頭有十個老師就好了,能夠辦六個戒律學院,佛法真正可以興旺起來,我們樂觀其成。所以,想法、看法為整個佛教,不要為自己,心量一定拓開,量大福大,為全世界佛教培養人才。過個一、二年,頂多一、二年,還要辦第二個大學,宗教大學,團結全世界宗教,希望全世界宗教變成一家人。宗教之間的衝突、矛盾永遠化解了,宗教回歸教育,對社會安定和平做出重大的貢獻,這個有意義。宗教大學,總統他也非常樂意在斯里蘭卡辦。
一切回歸到教育,確實問題都解決了;如果疏忽了教育,這個社會的亂象沒有方法化解,解決問題全靠教學。所以諸佛菩薩高明,是我們最佳的榜樣,你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沒有中斷。世尊當年在世四十九年教學不中斷,產生這麼大的影響。我們繼承,我這一生章嘉大師給我決定的,他勸我出家,勸我學釋迦牟尼佛。因,是方東美先生講的,最初接觸佛經哲學,方老師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所以章嘉大師勸我,我就接受了。教我要學釋迦牟尼佛,學佛要先認識釋迦牟尼佛,將來就不會走錯路。怎麼認識?他教我去念兩本書,《釋迦譜》、《釋迦方志》,《大藏經》裡頭有,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傳記,唐朝人編的。依照佛經的記載,等於說把佛經裡頭有關釋迦牟尼佛生平事蹟節錄下來。我們從這裡認識釋迦牟尼佛,肯定釋迦牟尼佛是一個教育家,他一生為我們示現的身分是多元文化義務的工作者,他是教員、教師,不收學費。
多元文化是什麼?他的學生不分國籍、不分族群,也不分宗教信仰,只要你肯來,他就教你,所以真的是來者不拒,去者不留,熱心教誨。是這麼樣一個身分,是這樣一個人,我們得認清楚、認明白。他不是神,他也不是天使,他也不是仙人,方東美先生說他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我們看到湯恩比博士一九七一年訪問日本談話,這個以後整理出了一本書,我們在這個裡面看到,湯恩比博士對於佛教的看法跟方東美先生一樣。他說,佛教是宗教還是哲學?湯恩比說兩個都可以,說宗教也行,說哲學也行,它統統是,是宗教也是哲學,一點都沒說錯。所以我們現在希望所有宗教都回歸教育,這就是確實有辦世界宗教大學的必要。
「皆願作佛第十」,我們就學習到此地。再看下面,念老將這個註解分為四卷,前面是第二卷結束了,下面是第三卷的開始。第三卷裡面從第十一品到二十九品,前面有這一卷介紹,這一卷一共就是從十一到二十九,介紹它的大意。
「上卷表彌陀因地大願之發起」,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歷史,阿彌陀佛發願成就極樂世界的緣起,把這個說清楚了。這一卷裡面要說的是「彌陀究竟果覺圓滿大願之成就」,也就是具體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四十八願圓滿的成就,我們才真正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經中備顯極樂依正主伴,清淨莊嚴」,說明極樂世界依報是環境,生活的環境、學習的環境。所以極樂世界真搞清楚、搞明白之後,我們知道它不是一個國家,極樂世界裡頭沒有國王,沒有政治的組織,這跟其他宗教不一樣,其他宗教有天主,極樂世界沒有。極樂世界沒有士農工商這個社會,也沒有一切閒雜人等,極樂世界只有兩種人,一個是阿彌陀佛,一個是菩薩。到極樂世界的,佛是老師,菩薩是學生,所以極樂世界是學校,是私塾。不像現在學校還有好多老師,它只有一個老師,這個老師是個萬能的老師,他可以讓極樂世界那麼多的學生,他能夠個別教學,一對一的個別教學。極樂世界是這樣的,雖然是大講堂,還是一對一,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所以他是一對一的。我想學這部經,真的他給我講就是這部經,你坐在我隔壁,我想學《華嚴》,你聽到全是《華嚴》,所以他真的是一對一,非常不可思議。進到他的教室接受他的教誨,這學生,等到你開悟了,畢業了,就成佛了。所以進入教室坐在你座位上,你是學生,起來離開講堂,成佛了。西方極樂世界什麼學校?成佛的保證班,到那裡去成佛的,太稀有了!所以它是學校,沒有士農工商。
確實它有高級班、有中級班、有初級班,我這樣說大家比較容易理解。凡聖同居土是初級班,方便有餘土是中級班,實報莊嚴土是高級班。高級班裡面那是阿惟越致菩薩,法身大士;中級班是三賢菩薩,我們世尊講的別教三賢,別教三賢是十住、十行、十迴向,這裡面包括聲聞、緣覺、權教菩薩,這是中級班;初級班,我們去往生的,凡聖同居土是初級班。確實有這三個階級,但是你到極樂世界這三個階級好像不明顯,好像合而為一了。因為他在一個講堂聽課,同時每一個人都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所以人人都是阿惟越致菩薩,他平等了。有三輩九品,但是三輩九品是平等的,是在一個教室上課的,是彼此都見面的。
不像其他諸佛剎土,這三類不在一起。我們這個世界就是很好的例子,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這個世界有沒有聖人?有,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在我們地球上,他能見得到我們,我們見不到他,所以雖然是同居,同居不常見面。那個見面特殊緣分,偶爾見到。這個真有,不是假的。我們看《虛雲老和尚年譜》,他四十三歲的時候為報父母之恩,朝五台山,將朝山的功德迴向給父母,這孝心。從普陀三步一拜,拜到五台山,路上經過了三年,三步一拜。這麼長的時間、這麼遠的路,還要經歷一些荒山野嶺,找不到人家的地方,在外面夜晚露宿。生過兩次病都是在荒山野嶺上,沒人救他。這個時候遇到一個乞丐,要飯的叫化子,看到他生病,病倒了,叫化子討飯來餵他,找一些藥草給他治病。十多天養好了,他再去拜。過了一個月,大概是前面身體還沒有完全恢復,勉強,他拜了一個多月,又一次病倒,又遇到這個叫化子。他感恩,問叫化子姓名。他說我姓文,名字叫吉。住在哪裡?就住在五台山,五台山的人都知道我,你到五台山就知道了。老和尚到五台山真的就問,沒人知道。到廟裡面去拜文殊菩薩,問寺廟裡大眾,寺廟人告訴他,你遇到的那個叫化子就是文殊菩薩,他才恍然大悟。凡聖同居,文殊菩薩真的住五台山,觀音菩薩住普陀,地藏菩薩住九華,普賢菩薩住峨嵋,真的不是假的。雞足山是大迦葉尊者。這些地方一些居民住在那裡多少代的,都知道菩薩常常現身,他們深信不疑。有緣的人,特別是旅遊的觀光客,山上小路很多,在山上迷路了,出不來了,就遇到有人指點他,教他從哪裡去。那個人多半是菩薩化身,你再去找那個人找不到了,不知道到哪去了。
所以我們在經典裡面真正看到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在那裡辦的一個道場,是一個學校,十方有願修行成佛證果的人,他統統歡迎。看到極樂世界這麼好,這個地方享福,如果抱著享福的心到極樂世界去,去不成,為什麼?跟他的本願不相應。他是幫助你成佛的,你要真正發心去作佛,阿彌陀佛非常歡迎你,肯定幫助你,滿你的大願。正報就是阿彌陀佛,這裡有主有伴,主是阿彌陀佛,伴是學生,十方往生到極樂世界這些人,這叫伴。就是師生,主是老師,伴是學生。清淨莊嚴,清淨到什麼樣子,莊嚴到什麼樣子,我們無法想像,後面釋迦牟尼佛雖然廣為宣說,我們能夠體會到幾分,一定要到那裡去才知道。
「微妙奇麗」,奇是很特殊,我們這個世間沒有的,作夢也是沒法子想像的。「圓明具德」,圓是圓滿,什麼都不缺,智慧圓滿、德能圓滿、相好圓滿,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成就,明是智慧,德是德能、德用,具足。「超逾十方」,這是十方一切諸佛剎土都沒有辦法跟極樂世界相比,他這個道場太圓滿了、太好了!「超情離見,不可思議」,不能夠想像,無法想像,你說不出來。議是議論,不可思、不可議。「於第廿四品,標顯本經綱宗」,二十四品是三輩往生,三輩是上中下。本經,綱是綱領,宗是宗要、是宗旨,就是最重要的修行指導原則,就是下面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真簡單,說絕了!
什麼是菩提心?我們根據佛與祖師大德在經論當中所說的,菩提心有體有用,《觀經》上講的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這就是菩提心。真誠心是菩提心的本體;深心是菩提心的自受用,就是自利;迴向發願心是他受用,是對別人,這經上說的。《起信論》裡面講的,也講的菩提心,它說的直心,正直,直心是菩提心的體;自受用,深心,跟《觀經》上講的一樣;他受用是大悲心,就是大慈大悲。深心不好懂,古大德的解釋是好善好德,也能講得通,沒講錯。早年我在美國講這部經,這部經第一遍、第二遍都在美國講的,我講菩提心,就用本經的經題,大家好懂。真誠是菩提心的體,至誠心、直心,我用真誠;自受用就是深心,我們的經題上講清淨、平等、正覺,這是自受用;他受用,慈悲,叫大慈大悲。這樣講大家好懂,意思完全相同。所以我用了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十個字是菩提心。要發心,起心動念不違背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菩提心就發出來了。因為它太重要了,往生不能少的條件,沒有菩提心,一向專念不能往生;發菩提心,沒有一向專念也不能往生。所以這個經裡面,二十四品是「三輩往生」,二十五品「往生正因」,往生正因就是發菩提心,三輩往生都是一向專念。在四十八願裡頭,一向專念是第十八願,發菩提心是第十九願,這個我們要特別重視它。一向專念,這裡加上一個「阿彌陀佛」。
「三輩往生之勝行,復於廿五品更廣明往生之正因」,這都在這一卷裡頭。所以念老希望我們學習的人,對這些章句(章句就是經文),應該深心尊重,發起淨信。這就是學習的心態,用什麼樣的心態學習你才能得利益。學習的人很多,精進的人也很多,用功的人很多,心態不一樣,所以他成就就有問題。有好的心態,學習方面欠缺一點,還很容易補救,心態比什麼都重要!佛法的難,在今天難就難在此地。什麼人有真誠的信心,沒有絲毫懷疑,他才得到利益;如果有懷疑,利益就得不到。湯恩比博士非常可惜,他對宗教認識非常正確,但是他不相信,他搞歷史,他搞哲學,他自己也承認他是一位歷史哲學家。可惜他不相信,講西方極樂世界他不相信,所以他沒有能往生。他到哪裡去了?依舊搞六道輪迴,他八十五歲走的。在日本訪問說的這些是八十二歲,他的東西值得學習。但是你對於佛法真正相信,得的利益真的叫無量無邊。一定要深深尊重,發起淨信,就是不能有絲毫懷疑。
底下一段,「上卷明發願」,前面這一卷說明阿彌陀佛是怎麼發願的。這個願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是怎麼成就的,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們也用了很長的時間細說四十八願。「本卷」,這第三卷,也就是從第十一品到二十九品,要說什麼?要說大願的成就,四十八願的圓滿,四十八願的功德。「故知經中種種超勝獨妙之處」,十方世界諸佛剎土裡頭沒有的,極樂世界獨有。「均由於本願之最勝極妙也」,怎麼成就的?都是由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最勝妙極。「且經中再三拈出願字」,對這個願非常重視,「如第十五品末曰:此皆無量壽佛威神力故,本願力故,滿足願故,明了、堅固、究竟願故」。這極樂世界的殊勝莊嚴從哪來的?怎麼成就的?阿彌陀佛願力成就。現在科學證明了,證明所有的物質現象都是從念頭生的,阿彌陀佛發願是念(是念頭),這個念頭太偉大了!
人中也有發這個大願的,毛主席說過一句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大願可以跟阿彌陀佛的大願比美,但是他是籠統說的。怎樣全心全意?阿彌陀佛有四十八條,全心全意,他講得很清楚、很具體,不含糊。這就是毛主席比不上阿彌陀佛的地方。確實意思都有,但是阿彌陀佛講得清楚、講得明瞭,一點含糊都沒有,而且願願兌現,願願圓滿,所以極樂世界出現了。那是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威神力,威德,不可思議的能量叫神力,本願力,這具體給你講四十八願願力。四十八願滿願了,願願都滿願了,沒有一願是假的,願願都兌現了。而且明瞭,不但明瞭,堅固,明了、堅固就不可思議。後面還有一個究竟,究竟圓滿。
第二十七品裡面也有一段文說,「此皆無量壽佛,本願加威」,加是加持,威是威德,「及曾供養如來,善根相續」,這是說往生的這些人,這些人也不可思議。及曾供養如來,善根相續,「無缺減故,善修習故,善攝取故,善成就故」。這是十方世界跟阿彌陀佛有緣的人,這些人也不可思議,跟佛有緣,這個緣是宿世結的緣,不是一生一世,無量世。還有供養如來,善根相續,一代一代的無量劫來到今天。阿彌陀佛善攝取故,善成就故,統統是說阿彌陀佛。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