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一九集) 2013/6/9 斯里蘭卡彌陀精舍 檔名:02-040-031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同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六百零一頁第四行,科題「皆願如佛」,請看經文:
【卻坐一面聽經。心中願言。令我等作佛時。皆如阿彌陀佛。】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卻坐聽經以下」一直到『皆如阿彌陀佛』,「表希求佛智,聞法無厭足也。並皆發願作佛,皆如阿彌陀佛,見賢思齊,願我之大願、大行、大慈、大悲、大智、大力,如是一切,皆能如阿彌陀佛,住真實慧,攝淨佛國,普利有情。是即真發菩提心也」。這就是三輩往生裡面,佛一再勸導大眾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真正發菩提心,我們應當要學習的。見賢,這個賢就是阿闍王子與五百大長者,他們聽經聽懂了、聽明白了,覺悟了,都發心求生西方淨土。到西方淨土成佛,跟阿彌陀佛一樣。所以在極樂世界成佛不是一般的佛,我們通常講十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極樂世界成佛跟那些不一樣。極樂世界成佛都跟阿彌陀佛一樣,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要怎麼修?第一個是發大願,求生淨土、親近彌陀,要發這個願。發願之後要大行,阿彌陀佛教導我們的我們要依教奉行。你看願同佛、行同佛、慈悲同佛、智力同佛,這加起來,圓滿的菩提心。阿彌陀佛是我們的榜樣,阿彌陀佛的愛心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都得到了,得到是彌陀的愛。心地清淨,完全能感受;煩惱習氣重的人,雖然佛以愛心去加持他,他沒有發現,他沒有感觸到。這是煩惱習氣障礙了自性,不是佛的愛沒有到他身上,到了,他自己有障礙,不能接受,所以不得利益。
這些,六個大,是我們修學淨宗求生淨土修行的總綱領。在哪裡修?就在日常工作上修。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要學佛的大願,佛願普度一切眾生,一個都不捨,大乘教裡常說「佛氏門中,不捨一人」。這個人不接受,不接受也要度他,完全不能接受,他的罪業太重了,也要幫他種種子。種子叫他什麼?阿賴耶識裡頭有阿彌陀佛。這個事情不難,我們念一聲佛號,他聽見了,種子種下去了;我們誦經,他聽到一句、二句,種子也種下去了;看到佛經、看到佛像,種子也種下去了。要用善巧方便,讓他對阿彌陀佛的種子要天天增長、天天增加,用種種方便來幫助他。
大行要做出來,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太多了,至少要把四弘誓願做到。四弘誓願的擴張就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濃縮就是四弘誓願。念念要有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的這個心,「眾生無邊誓願度」。眾生苦,眾生的苦我們也嘗到了,我們自己親身嘗到、體會到,才曉得眾生苦。代眾生苦,希望眾生苦我一個人承受,眾生都不要受苦。賢首國師《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裡面提出四德,這個四德是性德,一切眾生自性裡頭本有的。本有的性德沒有了,不是沒有了,是煩惱習氣把它蓋住了,它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是煩惱。煩惱是什麼?七情五欲,現在人所說的以自己為本位,就是自私自利。以這個為本位就苦不堪言,有利於自己身心的他就幹,沒有利的他就不幹。這個利不是真的利,假的利,為什麼?是貪瞋痴慢的利,不是仁義道德,不是四弘誓願,與性德完全相違背,這就錯了。與性德相違背的,是三途、是地獄,與性德完全相應的是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這個要清楚、要明白。
四德裡頭要常常想著、常常記住,為什麼法身菩薩各個都能夠隨緣妙用?我們知道隨緣,不知道妙用,我們的用是自私自利、是損人利己,這叫造業。業有善惡,善惡業都不好,這總得要記住,善業感的三善道,惡業感的三惡道,叫你永遠不能出離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太苦了,六道輪迴決定不是一樁好事,超越六道才叫得究竟樂,離究竟苦,究竟這兩個字就是指的六道。生在人天是得樂,那個樂不究竟,樂裡頭還有苦,只有學阿彌陀佛才真正能出苦。
所以大行裡頭,一定要知道斷煩惱、學法門、成佛道。我們的成佛道是分作兩截,第一個階段往生極樂世界,第二個階段在極樂世界成佛。這個法門叫易行道,人人都有分,人人都能成就。我們的成就就是阿彌陀佛的期望,阿彌陀佛天天望著我們成就。我們真幹,佛就加持,有一分真幹,佛加持一分,十分真幹,佛加持十分,佛的加持是跟我們自己的行業完全相應。我們搞假的,根本沒有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念頭,只說說而已,這是佛加持不上的。一定要知道,佛不加持,魔加持你,魔是讓你的欲望增長,貪心增長,貪而無厭;瞋恚在增長,天天發脾氣;愚痴增長,永遠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叫修行,要斷煩惱,要學法門,要念佛,要求生淨土,這是大行。再就是擴充自己的慈悲心,慈是愛人,愛一切眾生,悲是憐憫一切眾生,眾生在受苦受難,你生出同情心、憐憫心,你去幫助他。慈悲上加個「大」字,那個大字是無我。
我這一次,這幾天,抽出一點時間,把湯恩比博士在日本訪問的談話記錄,第五章講宗教,他們翻譯出來,總共有四十多頁,我細細的看過一遍。這是一九七一年的事情,那年他八十二歲,他是八十五歲走的。我看了之後有很多感想,感觸很深。從他對宗教的信仰,有,不是沒有,但是跟宗教徒不一樣,沒有宗教徒那麼樣的熱忱,他是個學者,完全從學術角度上來看。而他肯定宗教是人類文明的起源,先有宗教而後才有文明,所以他認為宗教是人類決定不能缺少的。
高級的宗教都有個方向、有個目標,這個方向每個宗教說的不一樣,其實是一樁事情,都是回歸到終極。他非常贊成佛教講的涅槃,涅槃這個概念說得好,涅槃概念意思是什麼?整個宇宙融會成一體,這就是大般涅槃,淨土宗講的常寂光淨土,回歸常寂光。回歸常寂光,整個宇宙融成一體,一片光明,這個裡面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沒有自然現象,它就是一個整體。用三個字來形容它,「常」,常是永恆不變,不生不滅,這叫常;「寂」是清淨,一塵不染,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光」是遍照,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今天迷了,好像跟它脫離了,實際上?實際上並沒有脫離,你沒有辦法脫離它,自己以為跟它脫離了,產生這樣一個錯覺。覺悟的人錯覺沒有了,回歸,大乘教稱為實相,一切諸法的真相,真相就是常寂光,真相就是般涅槃。
他認為宗教裡頭有高級宗教、有低級宗教,高級宗教最後的歸宿都是般涅槃,其他宗教裡頭講的天堂、講的天園,實際上就是大般涅槃。這是什麼?這是宇宙的真相。人要學習人就能夠得到永久的和平,能得到永恆的幸福快樂,也就是人要回歸到一體。那這個地球,地球不要有國家、不要有地區,我們就是地球人。放棄我們狹小的這些觀念,我的國家、我的土地,有我的你的就會有鬥爭,就會有煩惱。我們大家都放棄了,我們整個地球是一家,這個樣子地球會出現真正永久和平。在過去,是用武力、用戰爭奪取別人的領土,統治別人的人民,奴役他們,用戰爭的方法。湯恩比說,現在用戰爭行不通了,用戰爭做為手段這個時代過去了,現在決定不能用戰爭。為什麼?現在戰爭是核武,核武是沒有輸贏的戰爭,輸的那一家毀滅了,贏的一家也毀滅了,同歸於盡的戰爭。所以今天不可以用戰爭做手段。
那用什麼做手段?他就主張宗教。他說宗教必須要改革,也要放棄窄小的心量,我的宗教、你的宗教,這個不行。各個宗教可以互存,但是各個宗教要團結,為什麼?說的名字不一樣,有些方法不一樣,在理論上、歸宿上完全是一樣的,他認為天堂就是佛教講的涅槃。這個很有道理,好像大家走的路不同,每個宗教走的路不同,到達目的地完全相同。那你要是爭就毫無意義了,不管你走哪條路,最後都到達一個地方。這個說法好,宗教是一家,不同的族群也是一家,我們走的是同一個方向,是和諧、幸福、美滿,大家都追求這個。放棄自己主觀觀念,這個問題就解決了,真正放棄,這就是世界和平的鑰匙就拿到了。他說現在我們還沒有拿到這個鑰匙。
這個鑰匙是什麼?他沒說,中國人說清楚了,教育,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把全世界變成一個國家,要用教育的方法,教學為先,不可以用戰爭。教學的力量太偉大了,所以提倡宗教教育,因為宗教教育最後都歸到一個地方。方法也好,方法是戒、定、智慧,佛教講得這麼清楚,實際上其他宗教還是修戒定慧,沒有佛教這麼嚴格,所以他成就沒有佛教這麼高。成就是什麼?就是認識,真實的智慧,對整個宇宙認識清楚了,真正搞明白了,自己要回歸大宇宙。從哪裡看?《還源觀》上就講得很清楚,宇宙怎麼來的,萬物怎麼來的,生命怎麼來的,我從哪裡來的,這《華嚴經》上說的。《還源觀》這篇論文太好了,很短的一篇文章,把《華嚴》的精華就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宇宙的源起,根源是自性清淨圓明體,這就是宗教,宗教肯定這個本體。這個本體存在,這個本體見不到、聽不到、摸不到,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是一切萬法的根源,一切萬法是從它生出來的,這大乘教上講得詳細。
這些大乘經,湯恩比博士可能沒有去讀,在他的想法當中,宇宙當中有這麼一個本體存在,但是我們找不到。他就認為宗教裡面講的涅槃、天堂、天園,那應該就是的。所用的方法,高級宗教是戒定慧,低級宗教是斷惡修善。我們從十六觀,就是修淨土的十六種方法,《觀無量壽佛經》,我們簡稱為《觀經》。《觀經》裡面講的理論,淨土宗修行原理,一句話,「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是淨土宗的原理。方法,佛說了十六種,前面十三種都是用的定,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跟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所用的方法,理上來講是相同的、一致的。但是十六觀後面的三觀,善導大師說叫散善,前面十三種叫定善。定善難,那真成就。散善要靠阿彌陀佛,完全依靠阿彌陀佛,像小孩依靠父母,他自己不能獨立,前面十三條能獨立。散善就是斷惡修善,求生淨土,信、願、持名,這屬於散善。
我們依靠的是什麼?真正相信,一點都不懷疑,這就叫做善根。半信半疑,這人沒有善根;完全相信,沒有一點疑惑,這是善根。發願求生是你的福報,一心念佛,經上講的一向專念,這是福德。一聲佛號能消無始劫來的罪業,一聲佛號能得無量無邊的福報,這佛號功德多大。所以斷惡修善雖然是散善,散善也了不起,跟阿彌陀佛結合起來,這個力量就大了。離開阿彌陀佛,我們修善,斷惡修善得的利益少,你不能出六道,你所得的三善道的福報。
三善道福報裡面最大的,摩醯首羅天王,四禪天的天主,福報最大的。中國人通常講天是講欲界天,欲界也只講到第二層,往上去很少。第二層天就是忉利天,中國人稱他作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就是忉利天主。在天道裡面,忉利天主的福報不算大,小福報,大梵天比他大,就是欲界往上去,夜摩天、兜率天都比他大。縱然是你做到摩醯首羅天王也不究竟,壽命雖然長,有到的時候,福報雖然大,有享盡的時候,享盡就沒有了。所以人天福報是消福報的地方,餓鬼、地獄、畜生是消惡業的地方,都是消業的。真正明白了、真正搞清楚了,業,善業也不能修,惡業不好,善業也不究竟,善惡總是混雜的。所以佛勸我們修淨業,淨業就是斷惡修善決定不能把它放在心上,事上要幹。事上要幹這就是威儀有則,是做榜樣給眾生看,希望眾生都能夠斷惡修善,這個世界就太平了,這個世界就美好了。所以,斷惡修善能幫助世界穩定,能幫助人得到幸福。
那麼也是佛法修習的目標,可以說最初級的目標,離苦得樂,戒能幫助人離苦得樂,定能幫助人破迷開悟,慧能幫助人入大般涅槃。那我們就曉得,戒定慧三學就是這把鑰匙,拿到這把鑰匙你要會用它。小的,打開了世界和平之門,讓這個地球上人都能夠享受太平、和諧,互相尊重、互助合作,享受這個快樂。人與人當中沒有競爭,人與人當中沒有對立,一片祥和。再用定的鑰匙打開智慧之門,所謂明心見性。生實報莊嚴土才是真正的成就,雖沒有到圓滿,他決定不退轉,保證一生證入大般涅槃,回歸到終極的目標。這樣我們這一生真的沒有白來,我們這一生的成就是無比殊勝偉大的成就。
慈悲心不能沒有,憐憫心不能沒有,慈悲憐憫,連一個蚊蟲螞蟻都不忍心傷害牠。虔誠的宗教徒,生活當中都戴個面紗,為什麼?防止怕呼吸有小蟲的時候,殺害了牠。那個面紗是防止小蟲的,不要被吸到鼻子裡去,不要被吸到嘴裡面去了,慈悲,大慈大悲。這一點湯恩比博士看到很歡喜,他說如果世界上人都能學上這樣的,和平不就立刻實現了?什麼衝突也沒有了。這是宗教的力量,好的應當要保留,應當要學習,應當要發揚光大。這是什麼?佛法十善業道裡頭,頭一條講不殺生。佛教比丘,就是出家的這些弟子們,因為當年佛在世,都是露宿在野外,人第一個需要的就是飲水,吃東西還其次,排在第二。飲水,河裡面的水、溪裡面的水、稻田裡面的水統統可以飲,但是一定要過濾,用很細的紗,這個布,做成小網把它過濾,怕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受到傷害,都是慈悲到極致。沒有經過濾的這個水就不可以喝,不是不乾淨,怕裡頭有微生物被你吃掉了。慈悲,在生活裡頭形成小心謹慎,處處都想到這些小動物,肉眼雖然看不見,心裡頭知道,長養慈悲心,何況待人?
人有跟自己對立的,什麼原因?過去生中有過過節,這一生當中遇到了,一遇到,一看就不順眼。怎麼辦?要練習,不順眼的要看順眼,問題才能解決。所謂冤家宜解不宜結,無量世之前結的怨,現在要化解,不能加深,這就對了。知道他跟我是一體,我們都是自性裡頭變現出來的,我們同一個自性、同一個本體。同體比同一家的人更親密,一家的人不同身體,整個宇宙跟我同一體,怎麼可以有怨恨?由此可知,有那種怨恨的心,有對立的心、有排斥的心,永遠不能開悟,可以得定,不能開悟。這就說明,為什麼有人得定開悟了,有人得定不開悟,問題就在這裡,得定沒有把自他的界限放下,自他界限放下之後就容易開悟。佛法非常重視這個概念。
慈悲,確實這兩個字能化解所有的問題。難怪古人有說,有人問什麼是佛教?祖師的回答,兩句話,「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這就是佛教。佛教的根本就是慈悲,佛教的入門就是方便,我們要學著,將方便自己擴大到方便一切眾生。方便是最善巧的方式、最容易的方式,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方式,這叫方便。大智、大力,我們今天講盡心盡力,這也叫做大,全心全力幫助別人。幫助別人以什麼為中心點?以覺悟為中心點,幫助別人覺悟這叫佛法。因為覺悟了,他什麼都得到了,覺悟是回歸自性,自性裡頭本有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才藝、無量相好,能成就世間一切法。
佛教菩薩是六波羅蜜,菩薩是佛的高級班的學生。這邊我們到處看到佛教旗子,佛教旗幟是代表六波羅蜜,看到這面旗子就想到六度,用六度這個方法度自己、度眾生,眾生跟自己一起度。頭一個就是講布施,布施是放下,放下一切障緣,障礙大菩提的這些東西要放下。障礙大菩提的頭一個就是自私自利,要從放下自私自利起。再放下享受,為什麼?享受這個習氣多生多劫帶來的,很麻煩,享受裡頭最容易生起的就是貪戀、貪愛。貪是第一個煩惱,所有煩惱都從它那裡生出來的,所以頭一個要從這根上下功夫,把這根拔掉。用什麼方法?用布施。布施度慳貪,不是度別人,度自己的,把自己無始劫那種慳貪,慳是自己有的不肯布施給人,叫吝嗇,自己沒有的想求到,叫貪得,患得患失,患失是吝,患得是貪,要把這個念頭斷掉。這個念頭是所有一切不善的根本,叫三毒煩惱。三毒裡頭毒中之毒就是貪,有了這個東西,就是說六道輪迴是貪瞋痴變現出來的,貪瞋痴不除,六道是永遠出不去。天天搞貪瞋痴,天天在加強六道輪迴,你怎麼能出得去?
要放下七情五欲,要把愛心擴大,能愛一切眾生。用清淨的心、平等的心去愛一切眾生,那就是佛陀,那就是法身大士。你愛眾生,眾生愛你,眾生愛你,你才能度他,為什麼?你說話他相信,他歡喜,他接受。如果你討厭眾生,眾生也討厭你,你說的是好話,跟佛說的一樣,他不相信,他不喜歡你,不聽你的,你就度不了他。湯恩比也認為宗教裡頭最偉大的、最了不起的就是愛心,愛心是自性第一德,愛心沒有問題解決不了的。今天社會這麼亂,什麼原因?愛心沒有了,不但對人的愛心沒有了,對自己的愛心沒有了。所以這人不自愛,不自愛怎麼會愛別人?那不可能的事情,這是天下大亂的根源。宗教教育教什麼?宗教教育的核心就是愛心,沒有一個宗教不講愛的。
我們是以阿彌陀佛為最好的榜樣,向阿彌陀佛學習,向佛學習。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作菩薩的時候,遇到歌利王,歌利是梵語,翻成中國是殘酷、強暴,我們一般稱為暴君,瞋恚心特重,喜歡殺人。菩薩修忍辱波羅蜜。歌利王出去打獵,在帳篷裡暫時休息。這個山上一個山洞,菩薩在這邊修行,被他的旁邊的人看見了,這一傳,那裡有個修行人。大家看到國王在睡覺,都到仙人那裡去看看仙人,看看修行人。忍辱仙人看到這麼多人來,為他們說法。歌利王醒過來,看到旁邊人都不在,發現的時候在洞門口,他就很生氣,也不問清楚,就非常非常憤怒。你修行人,你不是個好人,你引誘我的宮女。你修什麼?他說修忍辱。好,看你能不能忍,拿出劍把忍辱仙人手刺了,問他,你有沒有怨恨?沒有。好,再割,到最後,身上器官都割完了,最後問他,你還有沒有怨恨?沒有。仙人最後說了一句話,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就走了,死了。凌遲處死,一刀一刀的割,凌遲處死。這個忍辱仙人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世,釋迦牟尼佛說話兌現了,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在鹿野苑講《阿含經》,第一個得度就是憍陳如,憍陳如就是那個時候的歌利王,釋迦弟子第一個證阿羅漢的就是他。
佛不但沒有瞋恚心,被人家凌遲處死,受那種侮辱,他心生的是感恩的心。為什麼感恩?通過這個考驗,忍辱波羅蜜圓滿了,他畢業了。沒有通過這個試驗,你自己都不曉得你能不能忍;通過這個試驗,自己真能忍,忍辱波羅蜜畢業了。要老師來考試,順利通過。功德是提前成佛,賢劫千佛,有一千尊佛出世,釋迦牟尼佛本來排列是第五,彌勒菩薩是第四,結果因為他忍辱波羅蜜圓滿,提前,提前成佛,彌勒菩薩在他後頭。這是我們要學的,我們受一點委屈,受人家羞辱,有沒有想到釋迦牟尼佛做忍辱仙人遇歌利王的事情,我們能不能受?小小的是幾句話,人家給個不好的顏色給你看,就氣得半天,幾天都消不了,這怎麼行?這怎麼能成就?你說忍辱仙人受的那個委屈多大,沒有人能跟他相比,他沒事,不但沒有怨恨,還感恩還感謝。釋迦牟尼佛提前成佛,他知道就因為這個事情。所以我們應當要學習。
阿彌陀佛那還得了嗎?阿彌陀佛五劫參訪諸佛如來的剎土,是不是一帆風順?有沒有遭遇到這種羞辱?肯定有的。我們看《華嚴經》末後五十三參就知道,善財童子遇到勝熱婆羅門,真正遇到逆境,很不容易忍受的逆境,他都能夠順利通過。法藏比丘參訪十方剎土諸佛如來,什麼樣的事情都見過,一片慈悲,順利通過,這才有極樂世界的出現。中國古人也有句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小事不能忍辱,大的功德不能成就,你成就有多大,跟你的忍辱功夫成正比例。所以看一個人一生當中有多大的成就,看他有多大的耐心,耐心愈大,他成就愈大。順境沒有貪戀,逆境沒有怨恨,一切境緣總是以清淨平等覺來對待,就是在一切境界裡頭修什麼?修清淨平等覺。順境你起不起貪心?逆境會不會怨恨?從這看,這是真功夫,這是真實功德。你能順利通過,佛菩薩讚歎,天龍鬼神擁護你、讚歎你。沒有受委屈,那個不能忍受的人他受委屈了,能忍受的人沒有委屈,成就忍辱波羅蜜。這是要學的,這就是大智、大力,大智清楚明瞭,大力能夠通過,布施的力、持戒的力、忍辱的力、禪定的力,他能通過。
如是一切都向阿彌陀佛學習,都向阿彌陀佛看齊,阿彌陀佛住真實慧,我們也住真實慧。攝淨佛國,他教化的地區是淨佛國,我們住在這個地區,這個道場真正學阿彌陀佛,淨化這個道場,這個道場就是極樂世界的小模型,清淨國土的小模型,展現在這個地區,功德無量無邊。這就是經教裡面所說六和敬的僧團,有一個出現,全世界人都得福。為什麼?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因為你這個地方是六和敬的道場,會產生這麼大的效果,整個世界都受你的影響,你會帶動全世界的安定和平,這功德多大,真正不可思議。這是菩薩事業,不是凡夫。普利有情。如是真發菩提心也,這總起來就叫發菩提心。
「故我等聞經之人皆應如是,信樂禮敬,發無上心」,這是念老最後做一句總結。我們讀了這段經文,了解這個事實真相,就應該要向阿闍王子、諸大長者學習,要成就自己的信心,決定不懷疑。要生起愛好的心,這個樂是愛好,歡喜《無量壽經》,歡喜淨宗法門。尊敬阿彌陀佛,尊敬所有信願持名往生的這些菩薩們,效法他們發無上心,發無上心就是發信願持名求生淨土的心,這是真正的信樂禮敬。
下面一段,「佛為授記」,在此地我們要注意到經文上說的,這些人坐在自己座位上在聽經,『心中願言』,沒有說出來,心裡想著,我將來成佛要像阿彌陀佛一樣,這心裡想著的。佛有他心通,他們心裡想什麼佛知道,佛不用他們說。你看:
【佛即知之。】
他心裡動念頭佛就知道。
【告諸比丘。】
對著聽眾裡面比丘大眾,常隨弟子,對他們說。
【是王子等。後當作佛。】
阿闍王子跟他的同伴,一起來的五百長者,他發了這個心,將來他們統統作佛。這個作佛就是跟阿彌陀佛一樣的佛,這是他們願望,心想事成。我們看註解,「佛即知之者,如來悉知悉見」。要記住我們今天起心動念,佛即知之,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是真誠心、慈悲心、智慧心想做這個事業,利益眾生,佛力就加持。如果為自己名聞利養,佛不加持你,有加持的,魔來加持。為什麼?你跟魔同心同願,你不是跟佛同心同願。千萬不要以為起心動念是小事,不是小事,是大事。所以,起心動念要謹慎,不能起一個惡念,不能起一個與性德相違的念頭。
中國古聖先賢教人從小養成,所以他根厚,中國文化這麼結實,傳了幾千年傳到現在還沒有被滅掉。可是現在我們要警覺到,現在距離滅掉的邊緣差不多了,我們這一代不努力,下一代的人比我們就更苦,恢復就更難,我們這一代已經到了底限。中國與性德相應的德目,修學的科目,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現在這個社會上沒有了。孝悌忠信,我聽了有人講,好幾十年沒有聽到過這些事,也不過是最近幾年,有人講了。在從前,講的人都沒有。
我們的傳統,從歷史上來說,疏忽了兩百年。從前清晚年,慈禧太后不尊重,她也沒有滅佛法,只是對佛法不尊重。這個頭開得不好,佛法到今天這個樣子她有責任。她不尊重了,這國家領導人,所以文武百官、民間對於儒釋道那種恭敬心、那種信心就降溫了。一直到滿清亡國,文化一直衰退,到民國初年,講的人都沒有了。滿清晚年,做的人沒有了,還有講的,入到民國之後,民國初年還有幾個人講,這些人過世之後,沒人講了。現在確實講的人都沒有了,所以民間對於傳統文化很陌生,什麼叫儒、什麼叫道、什麼叫佛,非常陌生。
五四運動打倒孔家店,師道破壞了,孝道破壞了,五四運動。孝親尊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孝是根,尊師重道是本。五四之後每況愈下,這一百年搞成這個這樣子。中國是以孝道、以師道立國的,幾千年不衰,現在不要了,不要,變成這個樣子。現在到了興亡續絕的邊緣上,中國文化還要不要?不要就滅掉了。滅掉之後,要想這個世界恢復安定和平,沒有希望了,大家都在想方法,想不出來。可是真正方法有沒有?有,要把老祖宗找回來,國家才能夠復興;老祖宗不要了,那就回不了頭。
滿清當年入關,以少數民族,只有二十萬士兵,能統一中國將近三百年,憑什麼?完全憑文化,就是儒釋道。那些開國的帝王非常聰明,把儒釋道有成就的人都封為國師,天下就太平了,在北京去做太平天子。中國的西北面,這個邊界很長,清朝皇帝只封了四個國師,那邊就安定了,就沒事了。西藏的達賴、班禪,蒙古的,內蒙章嘉,外蒙哲布尊丹巴,這四大活佛,封為國師。你看,從黑龍江那邊交界就是蒙古,一直到西藏,沒事。今天我們說它是迷信,不要它,帶來什麼?帶來是動亂。是我們聰明還是滿洲皇帝聰明?這要看事實。
這麼大的國、這麼多的人口,怎麼治?滿清的王朝聰明絕頂,把儒釋道這些專家請到宮廷裡面來講經教學,讓文武百官,皇帝帶頭,一起來學。講學的風氣之盛無過於清朝乾隆、雍正、康熙三朝,這個根紮得穩,他們這些帝王確確實實把這些東西認為是他們政治課程裡頭最重要的。那個時候沒有廣播,人民不曉得,人民從哪裡曉得?從官員。官員傳說,皇上天天在那裡學習,認真學習,還寫筆記,完了之後還跟大家分享。這個東西在,在《四庫全書》裡頭,他們的講義在《四庫全書》裡頭。我們那個時候年輕,好奇,這些人在宮廷裡頭怎麼講的,講四書五經怎麼講的?看看他們的講義,不能不叫人佩服。
現在中國這麼大,中國要安定,我估計頂多一年,天下太平。中國安定,全世界安定了,沒事了,為什麼?現在有網路、有衛星,清朝那個時候沒有,那時候靠一個傳一個。你譬如說你做個部長的,你參加了這個活動,現在叫論壇、講座,參加這個活動,你告訴別人,這人跟人相傳,民間知道了。現在不要你傳說,不要傳,電視台廣播,網路上直播,上課的情形畫面統統傳出去,人民沒話說,誰不敬佩,誰不感恩。人是很好教的,我們在湯池做了實驗,三個月就把人的良心喚出來,做壞事就不好意思了,有羞恥心了。所以湯池最大的貢獻就是證明兩樁事情,第一個證明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是真的不是假的;第二個實驗出來的是,人是非常好教的,就是沒人教他。那要用電視這個效果就太大了,哪個國家肯幹,哪個國家領導全世界。學什麼?學倫理教育、學道德教育、學因果教育、學宗教教育,哪個國家帶頭哪個國家領導全世界。
湯池一個小鎮做成功了,澳洲圖文巴市,這個市做成功了。這次在巴黎教科文組織,市長帶領全市各個宗教的領導,在教科文做報告,整整一個下午我全部聽了,歡喜。圖文巴市長邀請教科文組織各國常駐的大使,邀請他們到圖文巴去參觀、去考察。圖文巴現在有十二萬人,十年前我在那裡建了個學院,淨宗學院,那時候人口八萬人,現在十二萬。我知道有八十多個族群,有一百多種語言,十幾個宗教。大家住在一起,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像兄弟姐妹一家人一樣,可以做全世界的榜樣。
這些事情,上次到這邊來訪問我跟總統談過,我說我還希望的是能有一個國家來做實驗,你看我們示範鎮、示範城市、示範國家。總統一口就答應了,我們斯里蘭卡來做。我說,好!我建議他辦一個佛教大學,辦一個宗教大學。佛教大學培養全世界的佛教弘護人才,就是弘法、護法的,以這個為目標。辦一個宗教大學,這個宗教大學的宗旨是團結全世界的宗教,讓全世界的宗教變成一家人。所有這些傳教師、護法都是同學,同一個學校的,我們學習的院系不一樣,都是同學,都能互相了解,互相認識,而且經典可以互相學習。宗教與宗教的矛盾就沒有了,就化解了,宗教團結帶給全世界的安定和平。
所以湯恩比這些資料很寶貴,這是上一代人說的,他已經過世了。他對於宗教有研究,說所有的宗教確實是一家,宗教之間的爭論毫無意義,因為每個宗教就走的路不一樣,將來你到達的目標是相同的。所以每一條路都值得讚歎,都向著這個方向,都向著這個目標,隨便走哪條路都可以。這給我們很好的啟示。
我們看這個經文,「《觀經》曰: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以人心與佛心,無毫釐許間隔,故感應道交,不可思議」。這是一體,比一家還要親。「大眾發心,佛即知之」,你看起心動念佛立刻就知道,並且立刻就證明,「是王子等,後當作佛」,這給他做證明,他們發心,功德不虛,將來一定會成就。「乃為授佛記也」,這就是佛給他們授記。「是表願力不可思議」,尤其人發一個好的願,要幫助救度眾生的願,諸佛菩薩哪有不加持的道理?不管他信不信佛,或者他是其他宗教徒,你發的是善願,佛菩薩都保佑你。人有偏見,佛菩薩沒有偏見,人分這個教、分那個教,佛菩薩不分。
「普賢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彌陀以四十八願接引眾生,一切皆賴信願行為資糧而登彼岸。是故省庵師云:修行急務,立願居先」。修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發願,也叫做發心。真發心了,我沒有這個能力,叫心有餘而力不足。可是你要是真正發的是真誠心,沒有能力,佛菩薩幫助你,佛菩薩加持你,沒有能力也變成有能力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特別是在講經教學上,有非常明顯的感應。發心弘法利生,不為名利,這一點很重要,發心弘法利生,夾雜自己名利心在裡面,就不純。果報很難說,有很多人先是佛,最後變成魔,過去現在都有這種情形。發心的時候年輕,發心出家,發的是真心,是好事,可是以後慢慢的被名利染污了。這讓我們聯想到,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為什麼不建道場?看到今天許許多多年輕人發心,發心的時候真的成佛有餘,過幾年之後,被名利染污了。沒有供養的時候心清淨,有供養的時候,慢慢就貪而無厭了,名利統統來了,就變質了。
所以,印光大師教我們教得好,教導我們在末法時期建道場建小道場,在一起共修的同學不要超過二十個人。為什麼?我們想想今天的環境,對祖師這個教誨就明白了。今天道場經濟不能獨立,物質生活全靠信徒供養,所以修行的人心不定,見到這些信徒來的時候要好好接待,怕他不來了,要攀緣。古時候不是的,無論什麼人到道場來,道場人都不理你的。誰接待?知客,就是專門有接待的人,他出面接待,不是知客,道場修行人不理你的。道場的經濟有來源,道場有土地,有田,有田地、有山地。田地、山地租給農民去耕種,他收租,就是將來糧食收成的時候要分多少給寺廟。所以寺廟經濟有來源,不依靠信徒,沒有攀緣的心。古時候這些大富長者供養寺廟,不是供養金錢,是供養土地、田地,買的田地供養給道場。
我們也想到這個問題,靠信徒不是辦法,心不能安定,所以我們在澳洲買土地,搞農耕。農耕,出家人自己不會,完全跟當地的農民跟他們合作,他替我們來做,耕種。我們給工資,一天八個小時給多少錢,我們給工資,天天發給他。收成之後,除了自己需要的之外,我們在市場去賣,賣的價錢都很好。因為我們的東西確實跟人不一樣,沒有農藥、沒有化肥,而且田地裡面一片都是念佛的聲音,念佛機放的念佛的聲音。所以這些農作物都是從念佛聲中長大的,長得特別好,市場人是特別歡喜,賣的價錢很好,除付農民工資之外還有剩的。這是經濟獨立了,不靠人,靠人生存很難。所以這個,將來中國佛教要是能夠復興的話,還要恢復老的辦法。現在土地都是國有,應該國家一個寺廟分它多少田地,還是用農民耕種的方法來收租。這樣寺廟經濟能夠獨立,修行人心是定的,不用攀緣,不需要你供養。
宗教,宗教的正業,業是事業,就是講經教學。對內對外,自古以來佛門的正業,首先是學戒律,無論在家出家,在家做佛教的居士也要五年學戒,戒是根本。出家人也是五年學戒,出家剃度了,學戒學五年。五年戒律有成就,老和尚認定了,你才可以去受戒,參加三壇大戒,受戒之後就正式比丘。五年學得不好,再學,六年、七年,不學好的時候不能隨便受比丘戒。現在一剃頭就受比丘戒,佛教的衰也衰在此地。因戒得定。正式受了大戒之後,你是比丘身分,學教、學禪、學密,這個法門由你自己選擇。你跟定了老師,接受老師的指導,誦經、念佛、參禪、講經。講經是報眾生恩、報國家恩,因為你把人民都教好了,讓人民都有覺悟,都能放下自私自利,都懂得倫理道德,懂得因果教育,也懂得經典的教訓,人都變成好人。大家都能遵守三皈、五戒、十善、六和、六度、普賢十願,佛是以這個做為普世教育,人人都接受,人人都遵守,出家人做最好的榜樣,做出來給大家看。
所以修行最急的務是發願,發願是要學,有願這就有行,行是戒律第一,行門是戒律第一。所以無論在家出家,是先聽經、先學教,真聽懂了、聽明白了,你覺得這個不錯,好,值得我一生學習,我們就發願出家。家庭環境好,不妨礙修行,在家修行一樣,以居士身行菩薩道,佛法就能興旺。佛法興旺能帶動全世界宗教的復興,全世界宗教團結、宗教復興,能夠化解一切衝突,帶給全世界的安定和諧。所以湯恩比說宗教是人類不能缺少的,是人類所必須要的。宗教一定要回歸教育,宗教本來統統是屬於社會教育,釋迦牟尼佛教學四十九年,其他每個宗教教主都是社會大教育家,這個我們要能夠認識,要肯定,要好好學習。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