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七十八集) 2012/12/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07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頁,倒數第五行,從第三句看起:
「願謂四宏誓與十大願等勝願」。十大願是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我們在「德遵普賢」前面學習過了。極樂世界所有菩薩都是修普賢行,所以普賢行願跟淨宗法門有密切關係。普賢的行願與阿彌陀佛的本願完全相應,也就是說十願,四十八願願願都具足這十願,也可以說十願願願具足彌陀的四十八大願。「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才能夠學習,所以這是彌陀會上阿惟越致菩薩們所修的。往生雖然是凡聖同居土,甚至於下下品往生,到達極樂世界,見了阿彌陀佛,得彌陀威神加持,你就作阿惟越致菩薩,與普賢行完全相應了。所以他成佛快,成佛順利。
這個地方講行願是通常說的四弘誓願,四弘誓願是一切諸佛的本願,跟普賢十願也是有密切關係。我們看資料裡頭有這一段,從《三藏法數》裡面節錄出來的。「四弘誓,出止觀大意。弘,廣也;誓,制也。謂菩薩廣發誓願,要制其心,志求滿足」。發這個大願之後,心不離願,願不離心,這就是成佛之道,念念在道上,心心在道上。實際上,四願裡頭最重要的就是第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此依苦諦境而發誓也,謂菩薩遍觀六道眾生等類,無量無邊,皆被生死諸苦所逼,一一不虛,故發誓願欲度脫之,令出三界。故云眾生無邊誓願度」。
什麼是佛教?佛教的是什麼?佛出現在這個世間,這個佛是指一切佛,不是指某一尊佛,一切佛出現在世間為什麼?就是為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就是這一願。看到六道眾生實在是太苦了,尤其我們今天生在這個時代,眾生造業特別重,非常普遍,完全迷失了自性,對聖賢教誨總不能接受。所感的苦報還是不能醒悟過來,完全喪失信心。諸佛如來總發這個大願,佛知道苦從哪裡來的,樂從哪裡來的。苦樂是屬於果,因是什麼?因是迷悟,迷了就有苦,覺悟了就有樂。佛知道這個因果,所以佛用什麼方法來幫助眾生?用教學,把離苦得樂這個願望,用破迷開悟的方法,幫助眾生,離究竟苦,是出離六道輪迴、出離十法界,得究竟樂,得究竟樂是證無上菩提,人人都圓成佛道。行嗎?行。為什麼?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個願望是能達到的,不會落空。但是眾生迷了,一定用教學的方法,教學是先成就自己,再能成就別人,自己不能成就,沒有人相信你。
在歷史上,我們知道教學最成功的是釋迦牟尼佛,在中國是孔夫子。孔子是平民,不是貴族,也不富有,生活可以說是清寒,有道德、有學問、有智慧,沒有人用他。六十八歲真正發心專門教學,七十三歲過世,真正教學只有五年。經典裡面記載,他有三千弟子,有成就的七十二人,這七十二賢。後世尊稱他為至聖先師,孔子在世作夢也想不到。如果他要知道了,他三十而成,就是成就智慧、成就德行、成就學問,應該就出來教學了。釋迦牟尼佛三十成道,成道之後他就開始教學。我們在《論語》上看到的,夫子一生,他自己說的,「十五有志於學,三十而立」,這個而立就是成就德行、智慧、學問。他一直是想取得一官半職,效法周公、效法管仲,為國家做一番事業。這樁事情得要命,命裡頭沒有官爵,求不到。所以周遊列國,浪費幾十年的時間,沒有人用他,那叫「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沒有莫強求」。他如果要是三十歲從事於教學,像釋迦牟尼佛一樣,那他功德不得了,他成就多少人!
所以,釋迦牟尼佛那是再來人,孔子我相信也是再來人,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身分,決定不是普通人。菩薩有三十二應,他應化在中國,中國人相信聖賢,他以聖賢身出現;印度人相信佛陀,這再來人以佛陀身分出現,《普門品》裡面所講的三十二應。
第一願真的是相同,後面三願成就這一願。我憑什麼來度眾生?度眾生就是教化眾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的果他就得到了。那要先幫助自己破迷開悟,所以我們學佛,為什麼要學佛?也就是這第一願。我們看到自己苦,看到眾生苦,自己想離苦得樂,也希望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就為這樁事情。用什麼方法?釋迦牟尼佛用教學,一生教學,我們走他的路子就對了。這是早年章嘉大師教我的,勸我出家,教我讀《釋迦譜》、《釋迦方志》,向釋迦牟尼佛學習。我們這才完全了解,世尊成道之後,全心全力在講經教學,培養人才跟講經教學同時完成。
學生當中品德好的,這最重要,佛法裡面品德好就是持戒,戒行好,能吃苦、能忍辱,這個基礎好。然後再看這個人有沒有記性,他聽完之後他能記得多少、理解多少,這就是弘法人才必具的條件。記憶力好、理解力好,就被選出來,幹什麼?複講,講小座。聽佛講經之後,找個時間把佛所講的重複講一遍,給同學聽、給大眾聽。要知道佛這個團體人很多,常隨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出家眾;還有在家眾,不是常隨的,來到這個地方住幾天的、住幾個月的、也有住上二、三年的,就離開了,很多。先來後到的不一定,這人太多了。所以結集經藏不記這些人,因為他們不常在。這些人來看釋迦牟尼佛,來向釋迦牟尼佛請教,佛重要的事情當然會給他們說。佛說了,以後統統結集成經藏,像《四阿含》裡面都很短,那都是接見一二個小時、三四個小時所說的,這統統都算在三百餘會裡頭。大的單元,佛有的時候講一、二年,二、三年的都有,大單元。阿含就是小的、短的,那都是一、二天,二、三天,這種情形我們都能夠想像得到。佛的這些優秀的弟子,可以在這些人面前複講,講給他們聽。
修行佛不管,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是你自己的事情。修行都離不開禪定,法門雖然多,是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門道,全修禪定,念佛也是修禪定。修行終極的目標是開悟,先讓你得定,得三昧,然後,定久了就有機緣豁然大悟,智慧開了。智慧開了,你一切都通達明瞭,你才可以為人師。凡是智慧開了的人,那得都是菩薩、阿羅漢了,阿羅漢、菩薩,佛常常派遣他們到周邊四圍去講經教學,把佛陀教學盡量的把它擴大。這些人常年在外面,他有緣分,有法緣,有個小道場。每年雨季,雨季出去托缽不方便,不出去托缽,舉行夏安居法會三個月。這三個月當中,回到釋迦牟尼佛的身邊接受再教育。你看,九個月教化眾生,三個月回去再提升自己,接受再教育,佛的這個教育制度好!這三個月的時候,大家都在外面教學的人回來,可以互相在一塊研究討論。你遇到哪些困難,你怎麼解決的,大家來共同分享,普遍提升自己,接受佛的教誨。佛通常是講一部大經,總叫你不斷向上提升。
所以第二願,「煩惱無盡誓願斷」,它這裡是「無數」,我們現在一般念的是煩惱無盡誓願斷,這也可以,無數一樣的。「此依集諦」,前面看眾生苦,這個地方看眾生造業,集就是造業,「依集諦境而發誓也,謂菩薩諦審煩惱惑業無量無邊」,惑是迷,業是造作。迷失了自性,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迷惑顛倒,造無量無邊的業習。業有三大類,善業、惡業、無記業。隨順性德的是善業,違背性德的是惡業,無所謂善惡的是無記業。像我們喝一杯水,這是無記業,說不上什麼善惡,它沒有果,沒什麼果報。
善惡有標準,在大乘裡頭,淨業三福是最高指導原則,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佛說,這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這話說得很重。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菩薩修成佛道,都不能離開這個指導原則,你說這多重要,言簡意賅。第一福是基礎,第一福是人天福報,第一句「孝養父母」,第二句「奉事師長」。所以孝是根,對老師的尊敬那是本,尊師重道,世出世間的根本。你教什麼?開頭就教這個。如果這個地方人,沒有紮根,你教什麼到最後都失敗。像樹一樣,沒根,不孝的沒根,不敬老師的沒有本,要拿個樹枝去插,插不活的。怎麼樣教,到最後都白費工夫,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為什麼我們教學這麼艱難?沒紮根。
我們要講培養弘護人才,將來是弘法的、護法的,沒有根怎麼可以?一定要從根本去修。能孝親、能尊師重道,充滿了信心,這個人可以培養,將來成為法器,沒有根的不會成就。他個人肯念佛,要把念佛法門教給他,念佛法門可以帶業往生。雖然帶業往生,與他宿世的善根有密切關係,宿世沒有善根,念這一輩子佛也不能往生。現在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並不多。六十年前李老師常說,一萬個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三個、五個。現在過了一甲子了,在今天,大概一萬個念佛人只有一個、二個往生,哪有那麼多!真正往生的人,你細心觀察,這個人在世的時候,對父母孝不孝順,對尊長尊不尊敬,對人有沒有慈悲心,細心觀察,統統都有。處事待人接物,雖然沒有念過書,他懂道理,他能夠自己謙虛,能夠尊重別人,這是什麼?性德。
所以,一定要斷煩惱,一定要消業障。煩惱,根就是個我,執著身是我,執著起心動念是我的心,身,這個身體是我的身。有這兩種執著,造業就沒有中斷,起心動念無不是罪,《地藏經》上說的,是真的,不是假的。念念都為我,這就是罪,為什麼?無我,執著有個我,錯了;有我,就有自私自利,就有貪瞋痴慢。相宗所講的第七識末那,四大煩惱常相隨,第一個是我見,那就是堅固的我執,沒有我,以為有個我。跟著我見可以說是同時生的,有我愛,我愛是貪;我慢,我慢是瞋恚;我痴。你看貪瞋痴,俱生煩惱,跟我見合起來,四大煩惱。這四大煩惱就叫末那,就是一切眾生深深執著的我。那個不是身,身容易覺悟,這個我很不容易覺悟。
《金剛經》前半部,小乘就做到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小乘初果就破身見了。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統斷了,證小乘初果,大乘華嚴圓教五十一個菩薩階級裡頭第一個,十信位裡頭初信位菩薩。這真正的佛弟子,入了門了。身見沒破,初果沒有證得,不算,這是門外的弟子,不是門內的,一定要知道。我們自己要認真、要努力,希望做個入門的弟子,是真的不是假的。知道身體不是我,知道經教裡頭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
彌勒菩薩給我們講得很清楚,這一切法從哪來的?都從妄念上生的,全是妄的。一念不覺,自性裡頭變出個阿賴耶,自性是真心,阿賴耶是妄心。從這之後全是妄心做主,妄心變化成妄境,所有境界是假的、虛妄的。這個一念不覺,這個一念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當中的一念。我們一秒鐘,我相信有彈得快的可以彈五次,如果乘五,就是一千六百兆,一秒鐘。一秒鐘一千六百兆個生滅,所有物質現象都是這樣產生的。這些念頭念念不相同,沒有兩個念頭完全相同的,所以佛說一切現象,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都叫做無常。常是什麼?永恆不變叫常。統統是變化,都是在這個高頻率裡頭產生的,所以叫幻相,不是真的,確確實實畢竟空、不可得,念念不可得。我與我所全是假的,一場夢而已。
什麼是真的?自性是真的,自性沒有這三種現象,所以叫空。空不能說無,為什麼?它遇到緣能現現象,你看,一念不覺,它就出現,它就能現相。所以,空跟有是一不是二,空有不二,性相一如。大乘菩薩看得清清楚楚,在一切相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真正做到了隨緣妙用,恆順眾生。隨一切緣,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妙,太妙了!什麼都知道,什麼都不染,真的,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他在這個境界裡頭。終極的目標,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是無上正等正覺,《華嚴經》上妙覺如來,在等覺之上。
《華嚴經》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報土,那是什麼?明心見性的人,從初住到等覺,他們的智慧、神通、德相跟妙覺果佛非常相似。《華嚴經》上說的四種無礙,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在實報土看到了。實報土怎麼來的?無明煩惱斷了,無明煩惱的習氣沒斷,習氣成就的實報莊嚴土。習氣不礙事,所以它四無礙法界。習氣斷了,實報土不見了。所以實報土裡頭沒有生滅的現象,叫一真。壽命很長,那就是無始無明煩惱自然消失,這個時間需要三個阿僧祇劫,法身菩薩在那裡等。這三個阿僧祇劫幹什麼?完全在做四弘誓願,在表演。十方一切諸佛剎土,他們上參諸佛,經常供養諸佛,修福;聽諸佛的教誨,修慧,福慧雙修。同時又分無量無邊身,在一切眾生界裡頭,度這些有緣人。不定用什麼身,他們不起心不動念,完全恆順眾生,眾生希望什麼身他就現什麼身。演什麼?演四弘誓願,做給大家看,教化眾生。一直到無明習氣自然斷了、沒有了,沒有了,一真法界就沒有了,就是實報土也不見了,他回歸常寂光。那是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跟一切諸佛融成一片,這時候沒有身體,三種現象都沒有。所以,跟一切諸佛合而為一,一個大光明藏,這是究竟圓滿。
菩薩看到眾生煩惱、惑業,最重要的就是個惑,迷惑,迷惑才會生煩惱,才會造業。造善業,三善道受報;造惡業,三惡道受報,業因果報絲毫不爽。這些法身大士們,就在六道裡頭行大慈大悲,六度四攝、四弘誓願幫助眾生、成就眾生,不疲不厭。眾生「能招集生死苦果,流轉三界無有窮盡」,所以發願,欲斷煩惱,「而使六道眾生,悉亦斷除,令出三界」。這就是佛菩薩他們幹的事情,雖然天天幹,不但沒有分別執著,起心動念都沒有,這叫菩薩道。起心動念做這些事情,還是人天道,為什麼?出不了六道輪迴,你著相了。著相修的是福德,沒有功德;離一切相,才叫功德。功德跟福德一定要分清楚、搞明白。
梁武帝一生所修的,佛門在歷史上第一大護法,為佛教建立的寺院,都是非常有規模的,四百八十座,護持出家人十幾萬人。達摩到中國來,他很炫耀,問達摩祖師,我做這麼多好事情,功德大不大?達摩祖師回答他一句話,並無功德。為什麼?他修的是福。為什麼是福?著相。他還沒有把做的事情忘掉,念念不忘他做這麼多好事,這著相。著相是福德,離相是功德,叫三輪體空,那是功德。這個要知道,不住於相修一切善法,不求果報,什麼果報都不求。有求果報的心、有著相,是人天佛法,為什麼?出不了三界,你所造的業只是善業而已,你沒有造惡業,善業,你的果報在人天。
佛菩薩教導你,確確實實是幫助你脫離三界六道輪迴,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就是六道,才算是成就。脫離六道之後,再繼續幫助你脫離四聖法界,那是第二個階段。第二個階段真正做到了,再幫助你生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證大般涅槃,契入常寂光,這才叫大圓滿,這個幫助幫到底了。所以自己要先斷煩惱,先把我這個身的執著放下。我身沒有了,哪裡會有災難?哪裡會有生死?這些幻相自然就沒有了。身心清淨,一心向道,怎麼還會有這些事情?
煩惱斷了,這才談學法門,為什麼?你學法門非常容易,有煩惱就不容易。沒有煩惱,學得很容易,很容易得三昧,很容易明心見性。所以「法門無量誓願學」,這裡是無盡,有無量的意思,法門無量誓願學,這是依道諦境界而發的誓願。「謂菩薩諦審一切道法,無窮無盡」,這就是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眾生有無量的品類,不是一個法門能度盡的,眾生的品類無窮無盡,佛的方法也是無窮無盡。所以,學佛、學經教最重要的是開悟,先得三昧。我們學《無量壽經》,先得念佛三昧,然後就能大徹大悟。悟後,一切經教自然通達,沒有學過的經教全都能通達。所以這是不思議的境界。「能通至涅槃」,這法門幫助我們。
「自既知已,亦令一切眾生證知」。學佛四個階段,信、解、行、證,這四個字具足,這叫正法住世;如果有信解行,沒有證,這叫像法;有信有解,沒有行證,這叫末法,這個意思我們要懂。這世間沒有人講經了,也沒有聽經的,叫滅法,法就沒有了,經典在沒用。所以講經教學,要真正發心,真正依教奉行,把奉行的心得與大眾分享,別人聽了就會受感動。你自己會說,沒有修行,不能感動人。人家聽了會生懷疑,你說這麼好,為什麼你沒做?你真正做到,讓人家真看見了,他不能不相信。特別是在現代這個時代,受科學的影響,科學影響最嚴重的就是懷疑,今天這個世界普遍存在的懷疑,我們如何叫他起信?自己不真幹,決定不能夠贏得別人的信心。
我們要把淨業三福做到,淨業三福第一福裡頭包括儒釋道的三個根,你就真做到了。「孝養父母,奉事師長」要落實《弟子規》,要真做到,別人做不到我做到,要落實《感應篇》、要落實《十善業道》,第一福你就具足了。有這個條件才能夠拜釋迦牟尼佛做老師,拜師是有條件的。沒有這個條件,你拜釋迦牟尼佛做老師,釋迦牟尼佛搖頭,沒有接受。人間承認你,佛不承認你,這不能不知道。具足這個條件,以佛為師,你才能夠真正受持三皈。三皈是什麼?三皈是佛教給你修學、成佛最高的指導原則。皈依佛,覺而不迷,時時刻刻有高度的警覺,不會迷惑。第二個,正而不邪,這是皈依法,正是正知正見,你不會有邪知邪見,正而不邪。第三個是淨而不染,這是皈依僧,僧表的意思是六根清淨,一塵不染。你看你一入佛門,佛就把這個教給你了,這三樁事情做圓滿就成佛了。三皈是我們學佛真正嚮往的方向跟目標,覺、正、淨這三個字,佛是覺,法是正,僧是淨,要求自己不要求別人,於別人不相干。
所有戒律是幫助我們覺正淨的,所有經教也是幫助我們覺正淨的,所有行門還是幫助我們覺正淨的,讓我們圓滿證得。戒不能放鬆,佛離開我們,最後教導我們「以戒為師,以苦為師」,絕對不可以貪圖享受。為什麼?稍稍有一點享受,它天天在養貪心,那個貪心就煩惱就愈來愈嚴重,很可怕。所以佛讚歎迦葉尊者修苦行,佛弟子當中真正能修苦行的,佛法可以常住世間。貪圖享受就完了,他出家為什麼?出家享福的,現在這種人多。現在這個社會,沒有人來管你,也沒有人敢批評你,你自己能不能成就全靠自己,全靠自己高度的警覺。再就是全靠經典,沒人說,佛經上有說,常常讀經,慢慢就讀明白了。經上佛、菩薩對我們怎麼樣的要求,我們要認真把它做到。
章嘉大師教我的原則,「看破、放下」,言語很簡單,意思深廣沒有邊際。看破要靠經教,放下完全靠自己。看破而不放下,章嘉大師說的,你根本沒有看破。為什麼?真看破了,決定就放下,放不下就是沒看破。老師給了我這個標準,學東西,沒有做到的不算數,決定不可以以為書我讀了幾遍,我知道了。那是皮毛的常識,精髓你沒有見到。精髓是什麼?真正去做,真正有體驗,那就不一樣了。你對於這一句經文有深刻的體會,你深入其中,你說出來味道不一樣,那是大學問,那是真實智慧。「法門無量誓願學」這是解、行、證,它的排列在第三,前面斷煩惱,煩惱不斷,法門學不成,為什麼?你入不進去。必須煩惱斷了,菩提心發出來,就相應了,跟法門就相應。你真正能體會,真正能懂得、能明瞭,而且你會做到。自己證得了才能幫助別人,自己有經驗,這個路自己走過的。
末後,「佛道無上誓願成」。為什麼要成佛道?唯有成佛道才能普度眾生。不成佛,在菩薩位子上,度眾生還是有侷限的。因為你發的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你要度無量無邊眾生,那一定要成佛。這是依滅諦境發的誓願。「謂菩薩諦審菩提之果,最勝無有過上」,沒有超過的,沒有更上的,這是妙覺如來,無上正等正覺。「自成就已,普願一切眾生咸皆成就。故云佛道無上誓願成」。不成佛,你不能度等覺菩薩;成佛,你就能度等覺菩薩。
依照這種通途法門,現在在這個時代,念老在生前,我們確實是同心、同願、同行、同參的道友。他年歲比我大,他學佛的時間比我長,功夫比我深,而且親近的是真正大德、善知識。小時候,他舅舅教他,他舅舅是梅光羲居士,李炳南老居士的老師,我們見面要稱師公。親近夏蓮居老居士,是夏老的入室弟子,不是入門,入室,夏老的傳人。通宗通教,顯密圓融,當今真正的大善知識,我把他看作老師,他把我看同參道友。告訴我,新中國建國以來,用密宗修行成就的人只有六個。十多億的人口,這麼大的幅員,六十多年只有六個人成就。禪宗開悟的沒聽說過,得定的寥如辰星。告訴我,往後真正成就全靠淨土,淨土真正往生就是成就。往生也得要萬緣放下,你無牽無掛、無憂無慮,佛來接引你,你沒有障礙;你還有牽掛、還有顧慮,去不了。淨宗最重要的,培養堅定的信心,永恆不變的願力,我這一生什麼都不要,我只求往生極樂世界。
在這個世間,真正能做到隨緣,恆順眾生,你們喜歡怎樣就怎樣,我沒有意見,我只曉得念阿彌陀佛,心裡只向著極樂世界,這個重要!有緣,幫助一切眾生,幫助他什麼?幫助他建立信心,幫助他發願求生,做個好榜樣給他看,如此而已。我在這幾年,最近這十幾年,跟世界許許多多宗教結了善緣。我知道,宗教團結、宗教互相學習、宗教回歸教育,對社會有很大的幫助,真正能化解衝突,能促進社會安定和平。這個緣也是自然成就的,也不是攀緣來的,跟聯合國建立很好的關係。聯合國真正的目的就是化解衝突,促進安定和諧,這麼多年來,這個目標沒達到,社會一直在動亂,衝突不斷在發生,而且很嚴重。他想不想真正把這個工作做好?很想。我跟他們接觸很多,許許多多國家派駐聯合國的大使我認識的不少,這些人真都是好人,都希望聯合國能完成它的任務,不知道從哪裡下手。
我參加過不少次的會議,建議聯合國辦世界宗教大學,用宗教的力量,就是宗教團結,宗教互相學習,宗教回歸教育,用這些辦法。宗教大學自己擁有一個衛星電視台,網路衛星,就成功了。讓每個宗教優秀的傳教師,二十四小時不斷講經,二十四個鐘點分配給各個不同的宗教,看在哪個時區他們的信徒最多,那個時區就給他。我相信,我們如果這樣能夠播講一年,這些老師們都能夠深入經藏,各各不同宗教的經典,都能夠依教奉行,不僅是口說,都能做到。這些宗教師可以住在一起,辦一所宗教大學。我跟斯里蘭卡總統談到這樁事情,總統非常歡迎,到我斯里蘭卡來辦。他說的話是真的,他不是開玩笑的。那個地方真的是個好地方,是個很理想的環境,我希望他們能辦成功。
這個學校應該屬於聯合國的,可以在斯里蘭卡辦,校長要聯合國指派。真正有愛心的人,有廣大心量的人,看所有宗教一視同仁,就能把這樁事情做好。另外就是它是佛教國家,我很佩服,我們的佛教是口頭上的佛教,他們的佛教完全落實了,全國人民絕大多數他做到了。你看星期天,我們參觀一個小學,這些學生在寺院裡頭,廣場到處坐得整整齊齊,非常有秩序,在那裡聽法師講經。這些法師各個都能言善道,學生聽經,我們在旁邊參觀,沒有張頭來望我們的,都是聚精會神在聽經。這個秩序我們看到很感動,學生沒有交頭接耳、到處亂看,沒有,他心是定的。寺廟裡法師告訴我,差不多三千人,每個星期天,他們全國在校的學生,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都要到附近寺廟去接受佛陀教育。這是他們的一堂課,一定要去學。所以他們落實了,每個家庭都是佛教家庭。
他們除佛教之外,也有別的宗教,信仰佛教的大概佔百分之七十五,還有少數的基督教、天主教、回教、印度教,這些長老我都見了面。國家政策,宗教平等。我們在那裡講了三次經,講了六個小時,其他宗教這些長老也來聽,真難得。可以給宗教教學樹立一個最好的榜樣,讓全世界人來看,看了之後,你就相信了;沒有看到,不相信,都說那是理想,做不到。那個地方人真做到了,所以我們很受感動。總統要邀我去講經,現在他們積極做籌備,通知我,希望我五月份能去,五月份是他們氣候最好的時候。這段時間讓他做準備,因為我們要攝影棚,要能夠現場播出,這他們都願意做。
所以,佛道無上誓願成,我們自己有堅定的把握,決心往生極樂世界,我們才能夠幫助別人,才能夠成就別人,普願一切眾生咸皆成就。這個法門是阿彌陀佛無量劫的修行,五劫參學,結成四十八願,願力、功德之所成就。彌陀成佛到現在已經十劫,度眾生無量無邊、無盡無數,這是讓我們非常嚮往的。這部經要熟讀,這部經念的遍數愈多愈好,把心定在這部經、定在這句佛號上,其他的統統放下,一心一意專修,沒有一個不成就。四弘誓願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我們再繼續看下面經文,「願以導行,行以滿願,行如足,願如目,互相依持」,叫具足無量行願,安住在一切功德法中。沒有願就沒有目標、沒有方向,你的修學很難成就。有願,我有目標,我有方向,我們的方向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目的是親近阿彌陀佛,決定會實現。而且就這一生當中,不要等到第二生,這個法門是一生成就的佛法,叫當生成就的佛法。往生極樂世界不是死亡,活著去的。往生的時候,見到阿彌陀佛手上拿著蓮花來接引你,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光攝受你。佛光一攝受,把我們自己修行的功夫就提升一倍。我們如果念到功夫成片,就提升到事一心不亂;我們修到事一心不亂,就提升到理一心不亂;我們是散亂心在這裡念佛的,佛光一照,我們就是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也是念佛三昧,決定得生。
自己看到自己坐在蓮花裡面,經上告訴我們,這個蓮花就合了。阿彌陀佛把你帶到極樂世界,蓮花放在七寶池裡面,花漸漸就開了。這花一開,我們的身體產生變化,在蓮花裡頭產生變化,改造了。我們現在的身是阿賴耶的見分、相分,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的了,我們的身體是法性身,我們居住的環境是法性土。就是相宗所說的轉八識成四智,在蓮花裡面轉的,轉得太快了,一剎那之間就轉了,真正不可思議!所以花一開,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我們這個本子第二十願裡講,「皆作阿惟越致菩薩」,一點都不錯,這是真正的成就,這是無上的成就。所以,願在領導我們行,我們的行就滿我們的願。行,好像兩隻腿在走路,願好像是眼睛,我們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沒有走錯路,沒有偏、沒有邪。「具足謂圓滿無餘」,這經上講的,具足無量行願。
「《行願品》云:聞此願王」,這是講十大願王的,前面我們學過。「讀」,看著經文叫讀。「誦」是背誦,念得很熟了,不看經文能背得下來叫誦。「書寫」,這個書寫是流通,古時候沒有印刷,經書全是書寫的。中國的印刷術是宋朝時候才發明的,才有刻版印書,唐朝時候沒有,宋朝初年都還是抄寫。印刷是發明了,大都會裡面能夠看到印刷的本子,都會之外統統要靠抄寫。所以書寫的功德無量無邊,多寫一本,這個世間就多一部經。現在機器發達,不需要書寫,翻印。我們要做功德,這個功德可別忘記,流通聖教,大量的翻印,本子愈多愈好,遍法界流通。遍法界太大,我們遍地球流通,到處都送,這好事情。送這個經本,這是中文本,鼓勵全世界的人學習中文。我們要搞善巧方便,幫助大家快速學習中國文字。中國文字的單音只有四百二十個,每個單音有平、上、去、入四聲,乘四,四四一千六,只有這麼多,不難學。我看哪一國的文字都比中國多,所以中國文字不多。通常我們用的大概三千字,普通日常生活當中用的;讀音,發音、讀音只有,這四四一千六,一千六百個,不難學。
我們在研究用一種方便法,將來做出來之後,再做個光碟,可以在光碟上看到這文字的寫法、讀音。把這個學會了,這是第一個階段。一天學四個字,一百天就完成了。完成之後就是中國字都認識了,一百天的時間全認識了。第二步要學這個文字怎麼講法,學《說文解字》。這個字為什麼要這樣寫法,它用意在哪裡?就學六書,學《說文解字》。有這個基礎,再教你一門深入,你專讀一部經。「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一千遍讀下來之後得定了,定就開悟,這書裡頭什麼意思自然就通達。這個方法妙極了,希望四十歲以前的人不要放棄你的機會,你可以學成。如果用十年、二十年的時間,四十歲開始學,到六十歲,你就成為全世界第一流的大儒、漢學家。你至少還能教十年、教二十年,功德無量。不要放棄這個機會,要認真學習,自己要有信心。自己沒有信心,搞什麼都不能成就;自己有堅定的信心,沒有一個不成就的。所以,書寫重要。
「是諸人等,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這個所有行願,就是四弘誓願、普賢十願、彌陀四十八願,都能成就。「此正顯從果向因,以彌陀之善巧方便加持回向,成就無量超出十地諸聖之行願」。真不可思議,不學就能會,沒人相信。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的樣子,釋迦牟尼佛之前沒有佛教,這個世間不但沒有佛,菩薩也沒有,阿羅漢也沒有。釋迦怎麼成佛的?十九歲放下煩惱障,十九歲離開家,放棄王位,放棄宮廷富裕生活,離開家庭出去修苦行。跟印度一般修行人一樣,托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到處去參學。印度所有的宗教那些高僧大德們都見過,都跟他們學過。除這個之外,印度的學派,一般講哲學,門派很多,他都去學過。學了十二年,可以說他有豐富的知識。十二年,放棄參學,在菩提樹下入定。放下參學就是,前面十九歲是放下煩惱障,菩提樹下入定是放下所知障,不學了。夜睹明星大徹大悟,自然通了。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他從哪裡學的?自然通達,真妙!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
龍樹菩薩,佛滅度之後六百年出現在印度,也是大徹大悟,別教初地菩薩,學習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三個月就圓滿。為什麼?一本經書翻幾頁就全懂了,不必要從頭到尾看,不需要,所以三個月可以把一部《大藏經》學完。我們相信,為什麼?中國有這個例子。惠能大師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什麼都沒學過。五祖傳法的時候,半夜三更跟他講《金剛經》,我們估計頂多兩個小時。講了多少?當然不是用經本,不認識字,不要用經本。大概講到五分之一,惠能大師開悟了,說出他開悟的報告,那個報告就是他的畢業論文,他成佛了。「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第一句。第二句,「何期自性,本不生滅」,自性不生不滅,自性永遠清淨,決定沒有染污,染污是意識,自性沒有染污。「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雖然它什麼都沒有,它具足一切法,一樣都不缺。「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本定,自性是不動的。所以修定很重要,不動搖的是真心,動搖的是妄念,不是真心,妄心。最後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五祖聽到這裡,告訴他,行了!衣缽就給他了,囑咐他趕快離開,親自送他。早就準備一條小船在河邊,送他上船走了。
他在旅途的當中,遇到無盡藏比丘尼,這個比丘尼受持《大涅槃經》。《大涅槃經》兩個本子,我們知道,一個四十卷,一個三十六卷,都是分量很大的經典,比丘尼每天讀誦。她誦經的時候,惠能大師在旁邊聽,等她念完了,能大師把剛才念的這一段講給她聽。她非常驚訝,講得太好了,捧著經本來向他請教。我不認識字。不認識字為什麼講得這麼好?這個於認識字不認識字沒有關係,於學、不學都沒有關係。這些給我們信心,沒有老師可以成就,只要真信,只要真幹,要依教奉行。不依教奉行,你做不到。經上你所懂得的,你得要落實,一定要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活學活用,你真正得到了,你法喜充滿。我們在《壇經》看到這個故事,不學自然通達。
還有一個例子,法達禪師,受持《法華經》。到曹溪去參訪六祖,禮拜的時候,頭沒有著地,這是什麼?傲慢。三拜起來之後,六祖問他,剛才三拜,頭沒著地,你一定有值得驕傲的地方,什麼事情?他很老實就說了,誦《法華》三千部。《法華經》很長,雖然只有七卷,但是每一卷都很長,通常人一般念《法華經》,一天只能念一部,三千部差不多將近十年,念得很熟了。六祖問他,這個經講些什麼?他答不出來。那你念給我聽。《法華經》二十八品,他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說行了,不用念了,這個經我全知道了。講給他聽,他開悟了。你看,像這樣的方式,三個月一部《大藏經》通達毫無問題。六祖要通達《大藏經》的時候,你每天每部經念個二、三頁,他就明白了,他全知道了,不必要完全。
古人有所謂,經的三分,序、正、流通這三分,「如人食蜜,中邊皆甜」。這一部經,無論哪一章哪一段你通了,全都通了。不但這一經通了,一切經全通了,這是什麼?你的本能。佛這些經從哪來的?自性流出來的,你只要見了性,全通了,一點障礙都沒有了。所以學佛一定要知道,明心見性是終極的目標。我們見不了性,明不了心,採取第二個方法,到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明心見性到西方極樂世界完成。這個地方,我們煩惱習氣太重,無法克服,心定不下來,所以帶業往生。生到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煩惱伏住了,不起作用,業障消除了,這個時候學東西踏實。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不定什麼時候你開悟了。如果你懂得這些道理,你對這些道理有堅定的信心,沒有絲毫懷疑,到極樂世界開悟得快。你不懂這個道理,你懷疑,這怎麼可能?到極樂世界開悟要比較晚一點。決定開悟,只是每個人早遲不一樣,我們得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阿彌陀佛這個法門,是從果向因,不是從因向果。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從因向果,難!修因證果。這個法門,果在面前,從果去看因,太簡單了,一點都不麻煩。所以一生決定成就,圓滿的成就,真正不可思議。阿彌陀佛善巧方便加持,他把他的功德迴向給你,這迴向真管用。成就無量超出十地諸聖的行願,超出十地菩薩。十地菩薩入室,我們中國人講入門,你進了他家的大門,登堂這第二步,入室是最後的,真正入室。入室是什麼?十地是入室。十信是進門,是進了他的門,十信進門;十住、十行、十迴向是登堂;十地是入室,入室就能傳法了。
我們一生到極樂世界,就超出十地。現在要做如來入門的弟子,只要我們真正把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大願王落實,認真做到,一部《無量壽經》、一句佛號,我們用這個入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他就入室了,登堂那個就不必了,你就直接入室,這還得了!你要修其他的法門,可沒那麼簡單。十信滿了,圓滿了,才出十法界。十住、十行、十迴向都在實報土完成,最後剩下一點殘餘的習氣,很薄了,叫十地菩薩。經上常講,八地以上入如來的境界,對於遍法界虛空界瞭如指掌,只是那一點點殘餘的習氣沒斷盡,斷盡了,就證妙覺果位。
我們搞了這麼多年,把這些東西搞清楚、搞明白了,願不願意做就在我們自己的念頭。真願意幹,先決的條件,放下萬緣。怎麼放下?把淨業三福做到,六和做到,三學、六度做到,普賢十願做到,就行了。你不僅僅是初學,你已經登堂了,所以生到極樂世界,你是決定入室。這幾樣東西為什麼做不到?就是自私自利放不下,名聞利養放不下,貪瞋痴慢放不下,七情五欲放不下。這些東西自己知道不是好東西,應該要放下,為什麼不放下?經聽得不夠,沒有聽懂。為什麼沒有聽懂?對經教不尊重,所以你沒聽懂。就是印光大師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你得十分利益,你的誠敬心不夠,不能說沒有,只有幾分。我曾經講過,神秀法師有一百分的恭敬心,他得一百分的利益;惠能大師有一萬分的恭敬心,所以他時間雖然短,他是得萬分利益。能得多少,得利益多少,完全在真誠恭敬。
真誠恭敬從哪裡做起?從孝順父母做起,對父母都不恭敬,對老師能恭敬嗎?沒這個道理。父母養育之恩不知道報,對別人恭敬一定有企圖,你別有目的。否則的話,你做不到,那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對父母恭敬、對老師恭敬、對一切人恭敬,這叫天經地義。對所學的東西恭敬、對佛菩薩恭敬,你才真正得利益,沒有這個不行。好,今天我們就學到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