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六十七集) 2012/12/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06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二百九十三頁,從第三行看起,「在家菩薩」。請看經文:
【又賢護等十六正士。所謂善思惟菩薩。慧辯才菩薩。觀無住菩薩。神通華菩薩。光英菩薩。寶幢菩薩。智上菩薩。寂根菩薩。信慧菩薩。願慧菩薩。香象菩薩。寶英菩薩。中住菩薩。制行菩薩。解脫菩薩。而為上首。】
我們接著看念老的註解。『正士』者,「《度世經》曰:開士、大士、聖士、力士、正士等。皆菩薩之異稱」。都是菩薩的別名,意思都相同,可以從這些字面上,顯示出法身菩薩的大德大行,名號總是依德建的、依行建的,大德大行。「又《甄解》云:正謂正道,士謂士夫。在家之稱」。士夫古時候講士大夫,士大夫就是今天所說的知識分子,古時候在社會地位,他們是最高的,讀書明理,師法聖賢。中國自古以來的教育目的都是成聖、成賢、成君子,不是為名聞利養,所以得到社會大眾的尊敬;如果為名利,人家就不尊重你了。這都是在家學佛,在家學佛證得的果位,跟出家人無二無別,有證阿羅漢的,在家有證阿羅漢的,有證辟支佛的,三賢十聖統統具足。還有成佛的,維摩居士代表在家修行,在家身分成佛。所以世尊的弟子,舍利弗、目犍連,這出家人,見到維摩居士都要頂禮三拜,右繞三匝,為什麼?那是佛。所以他們對待維摩居士的禮節,跟對待釋迦牟尼佛相同,說明這是一不是二,絕不能有輕慢之心。
一有輕慢之心他馬上就墮落了,墮落還不算,罪比一般人還重。為什麼?他表法表得不好,讓一般人看見,釋迦牟尼佛的弟子還有傲慢,對於整個佛教就輕視了。整個佛教受到了侮辱、受到了誤會,這個罪等於破和合僧。那破和合僧的罪是無間地獄,這就是所謂的「地獄門前僧道多」,就這個意思。破壞佛罪更重,道是神仙,羞辱了神仙,這罪很重;佛沒有學得好,是羞辱諸佛菩薩,這樁事情誰都不敢做。在家修行比出家就容易,他也破壞,但是破壞力度小,出家這個形象力度大。總而言之,都是地獄果報,地獄有輕重不一樣。「居家名為正士」,也名為大士,同樣稱菩薩摩訶薩,這都是通稱。「此等大士,外現凡形,內深達正道」,外面是凡夫,在家人的身分,裡面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就是深達正道,所以他們是等覺菩薩。
「又《會疏》曰:十六正士者,《文殊師利嚴淨經》言:菩薩八萬四千及十六正士。則明知正士之名,云居家菩薩。正謂正道,士謂居士。此等大士,雖葆光和塵,久出於邪道,深達於正法,故云正士也」。這裡頭有一句,葆光和塵,這是我們永遠要記在心裡,要學的,跟諺語有句話說,「和光同塵」意思相同。就是自己有德行、有學問、有智慧、有神通,不要顯露,外表跟一般普通人一樣,這叫葆光和塵,塵就是代表凡夫,葆是保守。久出於邪道,很久了,不是現在。深達於正法,修成等覺菩薩不是一朝一夕,不是一生一世。所以這十六位大菩薩他們的本,我們沒有辦法知道,我們只看到他的跡象,外表的形相,在家修道之人。「準上可知,正士者,即在家菩薩。又十六者」,列十六個人。「密宗以十六數,表圓滿無盡」,所以十六不是數字,是表法的,代表圓滿。什麼叫圓滿?與這個法門有緣的這些菩薩都來,取這個意思。
「《出生義》云:厥有河沙塵海數量,舉十六位焉;亦塵沙之數不出於此」。這就說得更清楚,出家眾數量也是無量無邊。釋迦不是這一世修行成佛的,久遠劫就成佛,跟釋迦有緣的這些眾生,無量無數無盡,這是真的。所以通常以七、十代表圓滿,十六、二十一都是代表圓滿的。法藏比丘參訪諸佛剎土是二百一十億佛剎,二百一十億就是二十一,代表大圓滿,所以稱二百一十億。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他一個都沒漏,統統都採訪到了,行嗎?這真的嗎?真的。你要是往生極樂世界,你也有這個能力,你可以在一念之間,統統都訪問到了。因為一念時間你能化無量無邊身,有多少諸佛剎土你就現多少身,你能夠現無量無邊的分身,每一個身參訪一個佛國土,在這一尊佛面前供養、聞法,供養是修福,聞法是修慧,福慧雙修。
所以真正第一等聰明人,我們真可以稱他們為上上根人,哪些人?死心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的人。他們什麼念頭都斷掉、都死掉了,就是一心念佛,生到極樂世界他證得大圓滿,不是自己親證,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他,等於親證。而且時間之短我們無法想像,有一天成就的,有三天成就的、七天成就的,大不了三年成就的。三年成就的我們看到太多太多,古今中外都看到了,需要三年在我們一般想,他為什麼那麼長的時間?他有親情放不下,最令人放不下的就是這樁事情,名聞利養他放下了。念佛人一般往生的年齡,大概都見到孫子,兒子放下了,孫子沒放下,所以要拖三年,什麼時候放下他什麼時候就成就了。連鍋漏匠三年都成就了,我們不能不知道。所以這個世間法假的,日子得過且過。什麼叫真正自愛?一個目標向成佛之道走,這個人自愛。還會受這個世間一切影響,這個人不自愛,為什麼?他這一生未必成就。雖然遇的緣好,都具足,他有障礙。嗜好、欲望就是障礙的根源,這個東西有很深、很深的習氣,不是簡單的。
下面這十六位,我們一尊一尊的來介紹、來學習,第一尊『賢護』,「賢護等十六正士,常見經論」。也就是說在大乘講席他們經常來參加,他們到這個會場,世尊一定會提出他們。「《勝思惟梵天經》及《思益經》,列十六名」。《大智度論》也標十六,雖標十六實際上只說了六個人,六個人代表。「論曰:善守等十六菩薩是居家菩薩」。善守就是賢護,這個護是護法,護自己的法,護如來的法,護眾生的法。護法要有智慧,要有德行,沒有這兩樣東西,你縱然心裡想護法你做不到,所以這兩樣具足稱為賢。《大智度論》裡頭只列六個人,「下列五名,茲不俱引」。只說了一個賢護,底下五個也不必再提了。
「《思益經》云:若眾生聞名者,畢竟得三菩提,故云善守」。眾生聞名,聞阿彌陀佛名號,一歷耳根,永為道種,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緣就種上,永遠不會退失,這是善守的意思。什麼時候成就?要看緣,因有了,緣成熟了,他就決定能往生。緣從什麼地方看?他什麼時候再遇到這個法門,再遇到這個佛號,他真信,真願求生,一心稱念,這個經上講「一向專念」,就行了,他就決定得生,這個緣就完全具足了。所以講經弘法,真正的目的,是幫助那些有緣眾生緣成熟,幫助他發起真信、切願、老實念佛,講這部經的目的就達到了,功德就圓滿了。絕對不是這部經聽到,他學到了什麼東西,這沒用處,他也會講,也講得天花亂墜,不行,得要他自己真正能往生。
「又《大方等大集賢護經》曰:王舍大城有優婆塞」,在家居士,「名曰賢護,為眾上首」。這個老居士有道德、有學問,一向專修淨土,諸佛菩薩講經,他常常來當影響眾,這就是賢護的意思,來護持道場。年輕初學的法師講經,得到這些老人的護持,就是他們來聽經,堅定了一般聽眾的心。怕聽眾對法師年輕,信心不足,這些老人在一坐,這老人都在聽,大概不會有問題,這叫影響眾。我早年講經在台北,趙默林老居士每會必到,影響眾,跟李老師是老朋友,年齡差不多,印光大師的學生。
還有抗戰期間我的老校長,周邦道先生,他是跟李老師學佛的,那是一位大德,這夫妻兩個人之德行,我們一生當中沒有見到第二個人,聽都沒有聽說過第二個人。以前他做過江西省教育廳長,我們不知道。我們只在台灣親眼看到,他做考選部的政務次長,就是第一副部長,公家給他配的有轎車、有司機,他們一家人不准坐這個車子,那是公家的。他的夫人如果不是公事的話,不能坐這車;小孩根本就不必說了,出門去搭公共汽車。自己坐這個車子,只有上下班、開會公事,不是公事,自己看看朋友,他都坐巴士,不可以浪費公家一滴汽油,這世界上還有這種人。公家給他裝了電話,方便,外面打進來可以,自己打出去,不是公事,不可以用這電話,到巷口去打公共電話,去付錢。世界上還有這麼一個人,從這點的德行,你看他愛國家,點點滴滴都顧到。電話公家替他付電話費,汽車、油是公家配給他的,一絲毫不浪費。政府官員要都像這樣子,天下哪有不太平的道理!國家哪有不興旺的道理!別人做不到,他做到,他做得很自然。對任何人謙虛,謙卑這兩個字他做得非常圓滿,我們做學生上台講經,他對我們的禮敬,跟禮敬佛菩薩一樣,這是修普賢行的人。他的事跡可能沒有人去寫,知道的人少,我們要多多為他介紹。我們親眼看到的,對學生的愛護,真正用功好學的人愛護比自己兒女還周到。這夫妻兩個一生所積的德,晚年都修淨土,都往生了,都成為彌陀弟子。
「又《大寶積經賢護長者會》佛說賢護長者眾樂事:其受於快樂果報,雖復忉利帝釋天王,猶不能及,況復人間」。這就是說,這些在家菩薩,他們所受的樂,不可思議。
我們這個參考資料裡頭有一段,「《度世品經卷四》:菩薩有十事號為正士」,這個我們應該要知道。第一個「菩薩解了佛慧,為一法身,故曰開士」。解是理解,了是明瞭,開解、明瞭佛的智慧,這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為一法身,一法身就是自性、就是真性、就是法性、就是真如,沒有一切形相,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華嚴》稱他為法身,所以稱為開士。宗門裡面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樣的人稱為開士。第二「堅住大乘」,堅是堅固,決定沒有退轉,大乘是什麼?利益一切眾生。退轉是什麼?利益自己。大乘菩薩根本就沒有自己,為什麼?不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破了,連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也破了。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他怎麼會想自己!只有一念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這叫住大乘。住大乘而不著相,著相他就住在相上,大乘沒相,法爾如是,這是住如來之所住、諸佛之所住,這種人稱「大士」。
第三「奉行豪法,故曰尊人」,這條可以查查原文,看有沒有錯字。豪法也就是大法,奉行大法,故曰尊人,尊貴的人,為大眾所尊敬的人。第四「覺成妙法」,覺是覺悟,成是成就,這個妙法是度眾生而不著眾生相,這就叫妙,就是隨緣妙用。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功德就是不著相,這是功德,著相叫福德。梁武帝一生護持佛法著相,所以他修的是福德,他向達摩祖師請教,他有沒有功德?達摩祖師說,並無功德。為什麼?著相了。不著相就是功德,著相是福德;不著相叫妙,著相就不妙。所以稱為「聖士」,這是聖人,不是凡人。
「入殊勝慧,故曰超士」,超越一切眾生,殊勝的慧是自性本具的智慧,不從外來,必須回到自性本定它自然就出現。於是我們就曉得,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包括淨土在內,什麼是修行?第一個要領就是禪定。淨土不叫禪定,叫一心不亂,也就是佛在一切經上常講的,「制心一處」,最重要。這是佛教人修證無上菩提第一法!我們這個心要動就錯了,如果這個動是偏、是邪了,那就鑄成大錯。動尚不可怎麼可以有偏邪?淨土的偏邪是不信,有懷疑,這是偏邪;願不懇切,在這個世間還有留戀,這是偏邪,你沒放下!李老師以前常說,百分之九十九你放下,還有一分沒放下,那一分就可能引導你繼續搞輪迴,甚至於引導你墮落地獄,這是不能不知道的。真正住在殊勝智慧,殊勝智慧簡單的說,我真信,信有西方極樂世界,一絲毫不懷疑,我信有阿彌陀佛,我相信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真實,我求願往生,我求願親近彌陀,這叫勝慧,這是真實智慧。超士,超越一切聲聞、緣覺、菩薩,一生決定成就。
第六「勸人精進,故曰上人」,精是不夾雜,夾雜就不精,夾雜尚且不可,染污當然就更不可能。一般凡夫不但夾雜,他有嚴重染污,必然造成菩提道上的延誤。我們看到勸人精進,最好的榜樣印光大師,無論是初學、是老修,你只要碰到他,他一定勸勉你,認真修淨土,決定求生西方,這上人。第七「宣豪勝法」,豪勝法就是淨土法門,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的。任何一個法門,講八萬四千法門,一生成佛做不到,那只有極少數上上根人,上中下都做不到。但是這個法門,從上上根到下下根人人有分,往往那個下下根還超越了上中根,這在淨土裡頭常見,真正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我們非常幸運,這一生當中遇到了,能不能在一生當中成就全靠自己,靠自己覺悟,靠自己放下,覺悟就是看破,放下就是往生。第八「具足解了十種力慧」,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十力,經上常說,我們這個本子裡頭也出現好幾次。這是果地上顯現出自性本具的德能,成就自己,幫助別人,所以稱「力士」。
第九「除諸一切闇冥覆蔽,故曰無雙」,闇冥是無明,覆蔽是煩惱、是業障、是習氣,這些東西都要把它除掉,除就是放下。放下不難,難在看破。這樁事情,在一切處一切時,你會發現那是障礙我清淨心,障礙我平等心,障礙我精進,那就得放下。放不下的原因是什麼?沒有覺得它是障礙我的。譬如念佛人,一心專注在念佛,一個人打電話來了,這障礙,你有沒有解決它?念佛的時候電話線拔掉,有電話打不進來。還有你的門,有人來按你的門鈴,這干擾,門關好,門鈴也拿掉。真正佛七道場,有護七的,房子周圍都有人保護著,一切人不准靠近,怕受到干擾。護七的人小心謹慎,他知道,要讓你們在這個地方安安靜靜,一絲毫干擾都沒有。最重要就是心裡頭牽掛的,這個東西麻煩,很難斷,也要斷得乾乾淨淨。一進念佛堂想到什麼?我就要往生,要用這樣的心進念佛堂才真正能萬緣放下。心裡、意念裡只是盼望著: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到極樂世界。其他的一概不管,不再理會,這才能保證我們去得了。
因為這個機會稀有難逢,這一生要錯過了,不知道要在輪迴裡頭受多少劫的苦難,這自己找的。你有機會往生,你自己把機會錯過,所以一切責任百分之百要自己負責任,決定不能怪罪別人,別人沒過失,都要自己懂得迴避。對人、對事、對物不要指望,不要期望,為什麼?你有期望就有失望。一定要用平常心看待,這個平常心就是清淨平等覺,知道各人有各人的因果,你操心是白操心,沒有用處;不如不操心,一心念佛真有用處。一心念佛不但成就自己,而且加持別人,我們迴向就是加持,是自然的,這個真管用。如果我們有心天天求、天天盼著,那個不行,那是妄心,是你的妄想分別執著,不是真心,真心管用,妄心不管用,這差別很大。真心不在形式,甚至於形式有沒有沒關係,完全在你那一念真誠,一念真誠必須放下一切闇冥覆蔽這四個字,這全障礙,闇冥是無明煩惱,覆蔽是見思、塵沙。真能放得下的叫無雙,世間人沒人能跟你相比。
最後第十「無匹儔士」,匹是相比的,沒有能夠跟你相比的,大士。「心得由己輒成佛道,號無思議」,無思議就是不可思議。這個十樁事情,「是為菩薩號十正士也」,具足這十條稱正士、稱大士、稱開士,梵文裡面稱菩薩摩訶薩,我們要知道。
這幾天有同修告訴我,日本政府公布預測,會有大地震發生,聽說日本有幾千萬人都公開討論這樁事情,人心惶惶,好不好?不好。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大家如果真正懂得這個道理,聽到這個宣布,萬緣放下,一心念佛,它這災難會減輕,也可能就沒有了,為什麼?不想它了。這麼多人、這麼大的力量在想,在想這個災難,沒災難也會想來,這個道理怎麼會不懂?佛經上這樣說,現在科學家證明了,現在的量子力學這些報告,好像書店裡面很多,同學們送給我陸陸續續,我這裡差不多就有二、三十本。我沒看,我念阿彌陀佛,我不受它干擾,他送給我,我謝謝他,我有時間看那個,就被它干擾了。所以這個書拿來了放在書架上,誰願意去做參考資料誰就拿去,不聞不問。佛菩薩教導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個重要,這真能解決問題。你不相信,你有懷疑,你還在搞這些東西,自己找麻煩,自己在造成障礙,這就錯了。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大寶積經賢護長者會》佛說賢護長者,他在日常生活當中的享受,離苦得樂,其受於快樂果報超過忉利天。忉利天就是帝釋天王,我們中國人稱他作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所受的樂都比不上賢護菩薩。況復人間,人間沒有能跟他相比的,等覺菩薩!佛在經上這樣說法,我們也能夠體會到一點意思,修行人的樂趣跟世間人不一樣。世間人樂趣是財色名利,他樂這個東西,全是外來的;修道人的樂趣,是智慧、是德能、是境界的提升,智慧長、煩惱輕,業障消除,神通現前,這是樂事。這些世間人不要的,他不求這些東西,所以世間人不知道這個樂。世間人心完全迷在名利財色上,他以為這是樂,不知道那是苦,那是三途的因緣,每天製造這些果報在三途。眼前縱然得到一點,古人比喻刀頭舐蜜,那點甜頭不值得,舌頭斷掉了,這就是迷,迷的形象、迷的結果。佛菩薩是覺,覺裡頭有真樂,不是外面刺激,是內心的性德智慧向外透露,這樂是真樂,這個樂是清淨,決定沒有污染。
又《名義集》裡面介紹賢護,「颰陀婆羅」,這是梵語。「翻為賢護。自護賢德,復護眾生故」。這護是有自他,還有正法,自護賢德是本是根,自己不能護自己的福慧,就不能幫助別人,也幫不上正法。自覺而後才能覺人,自己成就然後才能成就別人,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自愛者才能愛人,人不自愛說愛人,那都是假的,有說無行。自愛這兩個字,在佛法、在聖教裡頭非常重要,真正自愛的人就是菩薩,他沒有不成就的。「或云賢首,以位居等覺,為眾賢之首故」,佛陀在世,真有其人,也是應化在世間做佛的護法。「可見賢護正士,乃示生於王舍城」,他出生在王舍城。「位登等覺之在家菩薩」,這些人全都是所謂「一佛出世,千佛擁護」,這是太平盛世,正法常住世間之時,眾生有福。怎麼知道?眾生念念想佛,念念想聖人出世,我們都能夠聞聖教、得正解、修正行。你看人有這種念頭,這就念頭是感,佛菩薩就有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決定不可以疏忽。
現在人是用的什麼心來感?自私自利的心,名聞利養的心,貪瞋痴慢的心,我們常說名利財色的心。對於聖人忘得一乾二淨,什麼叫正法不知道,根本不懂,沒有這個念頭,他的感,那應是什麼我們自然就明白了。感應的事情,一時一刻都沒有離開我們,我們用的是什麼心,所感的是什麼,學佛有一點底子的人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的我們想錯了,我們這念頭錯了,話說錯了,行為錯了,這才感得災難出現。災難如何化解?念頭一轉災難就不見了,念頭是正念、是善念、是淨念,就轉過來了。現在許許多多量子力學家都懂得這個道理,他們也到處勸人,真能聽得懂的、真能聽明白的不多,多就好了。所以我們總是希望這個世界上信仰宗教的人士,他們比一般人容易聽得進去。實在說聽得進去的人也愈來愈少了,為什麼?信仰宗教有其名無其實。這是我們多年來,認識了宗教應當要回歸教育,只有聖賢的教學,能幫助我們辨別真妄、邪正、是非、善惡、利害,它有個標準。現在標準失掉了,沒有共同的價值觀,都是各個人的價值觀。對他有利的、他喜歡的,就是是;於我不利的、我不喜歡的,那就是非。這怎麼辦?這與災難有沒有關係?與一個人、與一個家庭幸福有沒有關係?關係太大了!沒人知道。
真正的根源在什麼地方?還就是兩個字,孝跟敬這兩個字沒了。孝敬這兩個字世出世法的大根大本,這兩個字丟掉,在個人來講一生的幸福沒有了,家庭的幸福也沒有了,在社會來講必然造成動亂,對地球必定帶來許許多多的災禍。孝敬,努力把這兩個字做出來,問題全解決了。但是沒有標準,什麼叫孝、什麼叫敬,怎麼做法?麻煩了,沒人教你,教你也不相信。得要有人引導你,自己深入去體會,真幹,而且還要幹個幾十年你才會有點概念。到真正具足,那就是佛法裡頭說,臨命終時一念十念決定往生。什麼原因?你這個根太厚了,這個孝跟敬根深蒂固,你決定得生。所以什麼事情都得紮根,根不牢不行,蓋棟房子地基是根,地基要不厚、不結實,這個房子不堅固、不牢。我們看到古老的建築,幾千年還屹立不動不搖,那是什麼?根紮得深,基礎做得好,沒有一絲毫偷工減料,真紮實,千萬年來如如不動。那些都是表法給我們看的,我們看到、聽到、接觸到了,有沒有明白?有沒有覺悟?有沒有回過頭來想想,我自己的根是什麼樣子?
今天有許多人談到中國文化,一開口就是取其精華,除其糟粕。精華跟糟粕的標準是什麼不知道,你如何取捨?怕的是什麼?真正精華不認識,把它當作糟粕,而把糟粕當作精華,取錯了,你想想有沒有可能?懂得取捨的,那是什麼?有眼光、有智慧、有道德、有學問,他懂得。一般人怎麼有這個能力?我們凡夫到寶山看到石頭,外面這個外皮很難看,丟掉了,沒有想到裡面是寶石,得內行人去看,外行人不知道。取精華,棄糟粕,是絕對正確的兩句話,誰會?我不識貨,我沒有這個能力,不識貨、沒有能力就老老實實聽古人的話。我們相信一個道理,古人的教訓能夠傳幾千年,經過多少人看過,都沒有把它廢除掉,一代一代傳到我們這個地方,我們相不相信?現代人相信科學,科學的定律視為真理。我年輕的時候,科學的定律真的被人當作真理。七、八十年之後科學家知道了,任何科學定律都不敢講是真理,為什麼?後來一個科學家發現,把你推翻。變得現在沒有人敢說定律是真理,這是什麼?禁不起考驗。
現在說古人東西沒有經過科學的檢驗,未必是真的,未必可靠。這個話聽起來好像挺有道理的,事實擺在我們面前,我們今天受這麼多的痛苦,這苦從哪來?我們今天社會動亂,心情不安,世界的人心反常。常是仁義禮智信,古人個個遵守,現在人都不要了,這五個字都丟掉了,仁義禮智信,現在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五個字全丟掉了。那就說明仁義禮智信是糟粕,只有不仁才可以殺人,只有不義才可以偷盜,我們可以做這些事情;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不信我才可以騙人,我才能得到好處,這是什麼?這是精華。古人講仁義禮智信,這是糟粕,我要守那個,我什麼都得不到。左丘明說得好,「人棄常則妖興」,人要把這五個字都丟掉,這個社會是什麼?妖魔鬼怪。為什麼?妖魔鬼怪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我們細細去想想這樁事情,特別是想想,我們自己是什麼樣的心態?它是精華還是糟粕?如果遵守,可能說我這一生窮一輩子,佛法講那是你完全錯誤的知見。
人到這個世間來兩種果報,第一個是引業,引導你到人道來受生,這個引業是五戒。到人道來受生,這一生貧富貴賤、壽命長短,這一切是講滿業。滿業是什麼?你過去作惡作善,積功累德,是這個果報。命裡頭有的,丟都丟不掉;命裡沒有的,想什麼方法去求都求不到。所以古人說「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這是真理!所以你只要真正發心做個好人,你不會餓著,你也不會凍著。沒有財,修財布施;沒有智慧,修法布施;沒有壽命,修無畏布施,統統都能改造你的命運。改造得來的是正規得到的,理得心安,不是僥倖得來的,不是欺騙人得來的,不是為非作歹得來的,是你命裡真的改變了。《了凡四訓》是最好的證明,《俞淨意遇灶神記》也是最好的證明,中國像這類的書很多很多。人都學好了,自己命運可以改變,這是什麼?聖賢教誨。聖教入門,聖教的深入,聖教的真實利益全靠孝敬兩個字,也就是說,聖教取捨的標準,根本就這兩個字。人要不孝、人要不敬,雖有福報,福報折了,打折扣;如果有孝、有敬,前世沒有修福報,這一世可以把它補修過來。這就是改造命運的祕訣,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這一生自己親身深受其益,引業得人身,滿業不好,貧窮的命運、短命的命運。沒有想到遇到佛法明白這個道理,效法了凡先生,依照他的理論、方法來修行,修正自己錯誤的思想行為,命運真改了。沒有福報,衣食住行沒有欠缺,都很豐足;四十五歲短命,延壽四十年。這在歷史上少見的,十幾年、二十年多見,四十年很少見。所以我不怕死,我喜歡早死,我超過我的壽命已經太長了。死了一樣帶不去,你說我要這東西幹什麼?我什麼都不要,我要的就是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我活在這個世間天天勸人念佛,除這個沒事幹,什麼事我都不想幹,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沒有往生極樂世界殊勝。我今天所做的,是世出世間第一等的好事,勸人念佛。他相信,肯修的,他一生成功;不相信,不肯修的,阿賴耶識的種子給他種上。金剛種子永遠不壞,來生後世遇到緣他決定得生,這叫世出世間第一等好事。
我們再看下面的文,「若按今經別意,據《般舟三昧經》此跋陀和」,就是賢護菩薩,「是念佛三昧發起人,親見彌陀。今故來此勝會,助顯念佛三昧無上法門」。這多殊勝,這些菩薩、聲聞、緣覺、天龍八部沒有一個跟淨土沒有緣,而且都是很深的緣分。聽到釋迦牟尼佛為大眾宣說這個法門,介紹西方極樂世界,大家都無量的歡喜,統統來到這個會場,給釋迦牟尼佛做證明,給大眾增長信心。
第二位『善思惟菩薩』,唐譯的本子「善思惟義菩薩」,魏譯的本子「善思議菩薩」。按《四童子經現生品》裡面有介紹這位菩薩,「善思惟等正士」,在此地這個等就是十六位正士。「是他方世界來此示現之在家菩薩」,不是娑婆世界的,他方世界的。「經云:東方去此佛剎十千俱胝」,俱胝是數目字的名稱。好像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俱胝這裡有,古人翻它作「千萬」,一個俱胝就是一千萬。也有翻作「億」,這個億在印度有四個意思,大小不一樣,十萬也稱億,百萬也稱億,千萬也稱億,萬萬也稱億。
我們知道,印度在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沒有統一,言語、文字都沒有統一,度量衡也沒有統一。像中國春秋戰國時候,各地有各地方的度量衡,到什麼時候統一?秦始皇統一了。所以中國的篆字,你看用得最多的福字、壽字,有一百多種寫法,是真的,不是人創造的。周朝八百多個諸侯國,每一個國裡頭有它的寫法,所以統一之後規定用一個寫法。但是這個古老的寫法還都留傳下來,這就是說明,每個地區有它的方言、有它的文字。在印度也是如此,億,每個國家的億數量標準不相同,有些國家十萬就是億,有些百萬是億,有些千萬是億,有些萬萬是億,所以不一樣,要看在哪個地區才知道。總而言之,這是個大數字,十千俱胝,這就十千億,這是個大數字。
「有一世界名寶鳴」,我們這個世界叫娑婆,阿彌陀佛的世界叫極樂,這尊佛的世界叫寶鳴。「佛名獅子鳴聲如來。有一菩薩名善思議」,也就是善思惟,「應托來到此土,化生阿闍世王宮內」。他到這個世界來,這就是「善思惟菩薩」,他方世界來的。他是用應身來,不是化身,應身是什麼?到這個地方來投胎住世一段時間。化身的時候,來不知道從哪來,去也不曉得到哪裡去了,那是化身。這是應身,跟釋迦牟尼佛一樣,釋迦牟尼佛是兜率天下來到這個世間來,以佛的身分出現在世間。這個菩薩,善思惟菩薩他方世界,跟釋迦牟尼佛有緣,釋迦成佛他要來護持,他要來做影響眾,身分是在家等覺菩薩,他化生在阿闍世王宮內。
可見得古人所說,「一佛出世,千佛擁護」,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佛佛道同,到這個世間來弘法利生。幫助你的人不是普通人,是佛來的、是大菩薩來的,才能成就你,才能幫助你提升,幫助你這一生圓滿成就。跟我們有緣的諸佛如來很多,所以只要真正學,助緣多;不肯認真學也有助緣,也多,魔多。你要走邪、走偏了,魔來護持,不是一般人護持,魔來護持,這是不能不知道的。所以學佛的同學,無論在家出家不能失掉正念,名利財色決定不能沾染,最好從心地裡頭斷掉,沒有這個念頭。一生佛菩薩安排,你多自在,一點都不要操心,為什麼?操這些心決定破壞正念,而且容易被魔誘惑。魔是什麼?就是貪瞋痴慢,就是名利財色,這是魔,一定要認識,一定要堅持,自己決定不為它所動。好,今天時間到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