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66集)jingkong老法师主讲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六十六集)  2012/12/1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066

视频MP3点此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二百九十一頁倒數第三行,「輾轉弘護」。經文:

【及賢劫中一切菩薩。皆來集會。】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及賢劫中一切菩薩,皆來集會』。「賢劫,現在之住劫,名為賢劫。在此大劫中,有千佛出世,故名賢劫」。劫是時間的單位。小劫有很多種講法,通常古大德都給我們講人壽,人的壽命最短是十歲,這個時候災難很多,最長是八萬四千歲。人壽從十歲,每一百年加一歲,加到八萬四千歲;然後再從八萬四千歲,每一百年減一歲,減到十歲,這一增一減叫一個小劫。二十個小劫叫一個中劫,四個中劫是一個大劫,這個數字可以算得出來的。一大劫四中劫,這個中劫是成住壞空。世界成,形成要一個劫,住也是一個劫,我們現在是在住劫。

釋迦牟尼佛出現是人壽百歲,換句話說,釋迦牟尼佛應該那個時候住世是一百歲的,他才會走。結果我們佛弟子,無論是在家、出家疏忽了,佛在世時間久了,大家就懈怠了,煩惱習氣一天比一天重。魔王波旬請求釋迦牟尼佛入般涅槃,佛答應了,所以提前二十年走了。佛還有二十年的福報,這二十年福報就留給後世出家人,給他們做道糧。佛滅度之後,這個後世是要到佛的法運終結,也就是正法、像法、末法一萬二千年,這一萬二千年出家人都是享釋迦牟尼佛這二十年的餘福。這是經上記載的,我沒有去查,古來祖師大德引用這段話的人很多,我們能夠相信。真正相信就會有真正的感應,心在道上與佛就有感應,不必去強求,強求,我們的心已經遠離佛道了。佛是無爭無求,生活苦一點沒有關係,實際上全都是表法。今天這個世界,你看眾生爭名逐利,不擇手段,能不能得到?不能,如果能得到,因果就沒有了。能得到的,是他命裡注定的有的,你看命裡注定有,何必要爭,要造這些罪業?得不到的,是命裡頭沒有的,不是你爭得來的。真正學佛人,明理的人,心永遠是清淨的,永遠是定的。一切得失自有因果安排,對這個毫不操心,佛菩薩的安排比什麼都好。

釋迦牟尼佛在世,教我們「以戒為師,以苦為師」,他都做到了,所制定的戒律,沒有一條他沒做到。入般涅槃之前囑咐阿難,阿難問:佛在世,我們依佛為師,佛不在世,我們依誰為師?佛就說了,「以戒為師,以苦為師」。要能吃苦,不能吃苦你就不能持戒;不能持戒,你就不能成就。佛把這個事情看得很重,我們在這麼多年來學習過程當中,深深體會到,佛法為什麼不能振興?實在講就是不能吃苦,就是不能持戒。六波羅蜜大家都知道,為什麼要學布施?為什麼要持戒?為什麼要修忍辱?這六條都是對治修行人的煩惱習氣,都是對治這個的。布施是對治慳貪的,貪名、貪利、貪財、貪色,這四個是一切惡法的根源。有一個你就不能成就,如果四個都有,你怎麼可能有菩提心,行菩提道?不可能的事情!

今天佛法衰到極微之處,幾乎快要滅亡了。夏蓮居老居士自己講得很清楚,他到這個世間來,就是為《無量壽經》來的。《無量壽經》在中國一千多年,沒有一個完善的本子,五種原譯本可以說是資料,釋迦牟尼佛留下來的。資料很完整,會集是把它重新整理出一個完善的本子,這是應該做的。以前曾經有人做,王龍舒做過,魏默深做過,彭二林做過,但是都沒有做到盡善盡美。確實對《無量壽經》有功,但是它有欠缺,惹得後人批評,對《無量壽經》沒有信心。這一點我們比不上日本人,日本人沒有別的長處,對祖師那種恭敬,我們不能不佩服。在日本,到處這寺廟裡面,你們都能看到,他們供智者大師的像、善導大師的像,跟供養諸佛如來一樣,真誠恭敬心。這我們親眼看到。在中國寺院裡沒有看到,在日本你到處可以看到,雕塑的像,真是泥塑木雕,彩畫的,到處都有。把淨業三福裡面所說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他們做到了。到今天,這個風氣還明顯的能夠展現在我們眼前。

但是日本佛教衰了,衰在哪裡?就是名利財色一樣都放不下。所以,在中國古大德眼目當中,日本是在家佛教,這是真的。在家修行也有成就的,所以《無量壽經》在日本留下來的註解就有三十多種,你就曉得多少人學習,在中國只有兩種。非常可惜,日本人寺院庵堂講經的風氣疏忽了,中西隨功告訴我大概有四百年,他說四百年前,日本大小寺院都有講經的。

講經人才,古時候是經過嚴格培訓出來的,現在沒有了。如果要恢復,還是要走老祖宗的老方法才行。老方法是要人開悟的,大徹大悟是明心見性,這是大法師。一般至少也要有大悟,小悟是常常有,積小悟為大悟,經過老師的印可,這才能出去講經。訓練講經,自古以來沒有開班的,我們在台中,李老師是開了個班,專門來培訓,古時候沒有。古時候是從聽眾,聽眾裡面選擇,無論出家在家都行。第一個就是德行,德行就是持戒,就是苦行。老師如果觀察認為你德行可以,然後就看具不具足講經的條件。講經條件,第一個記憶力要好,第二個理解力好,有這個條件就可以培訓了。培訓的方法是複講,複講,不許有自己的意思,完全是老師的,漏掉的可以,不能增加,這要很有耐心。這個方法給諸位說,從阿難尊者開始的,阿難結集經藏就是複講。講漏掉的沒有關係,自己不能加一個字、不能加一句,不可以,全是釋迦牟尼佛的,一定要忠於教主。

什麼時候可以自己講?開悟了,明心見性了,你愛怎麼講就怎麼講。會不會錯?決定不會錯,跟諸佛如來完全一樣。為什麼?諸佛如來開悟了、見性了,你也見性了,你怎麼會有錯誤?悟是從怎麼開的?從定中來的,決定證得三昧。三昧從哪裡來的?從專一來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古人長時薰修的目標是一千部,「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你要學這部經,這部經要念一千遍。學講經,這一千遍不難,如果要叫你把這部經連帶註解念一千遍,就比較難了。但是這個一千遍下來,沒有話說了,你不可能不開悟。為什麼?分量大了更容易攝心,你心要不專一,你背不下來。一生就這一部,這一部通了,你沒有學過的一切經全通了。佛法教學,中國古人教學,儒跟道,都用這些方法,並不著重記誦,不著重這個。叫你念一千遍什麼意思?把心定下來,這一千遍是修定,你沒有定,你做不到,你有妄念、你有雜念、有妄想決定做不到的。叫專心,專心就是定,定到一定的時候自然開悟。

開悟之後,你所說的東西是從你自性流出來的,諸佛說的也是從自性流出來的,那怎麼會不懂?自己說的跟諸佛說的一樣,諸佛說的跟自己說的一樣,標準在這裡。煩惱真斷了,見思煩惱的習氣沒有了,剩下的是無明煩惱的習氣,那個沒有關係。無明煩惱的習氣,只障礙你不能成就妙覺如來,就這麼一個障礙,對其他的沒有障礙。所以,你自行化他跟諸佛菩薩完全一樣,諸佛菩薩的經典哪裡會講錯?

但是要記住,我們要想到這個境界,首先這四個字連根都拔掉,名、利、財、色,心裡頭痕跡都沒有,功夫才能得力。如果有這四個東西,我拿著佛教這工具,我要來求名利財色,用它來做工具,這怎麼樣?把出世間法變成世間法了。在現在,把佛法變成世間法的很多,學校裡面,哲學系裡面的課程有很多用佛經。我還在文化學院,現在是文化大學,我那個時候是文化學院,我還教過五年。那是什麼?那是世間法,佛法變成世間法了。我們在學校取得教授的資格,名;拿到薪水、鐘點費,這是利,這是本分的小利益,出名之後那就有大利益。這就把佛法變成世間法。如不如法?不如法。到什麼時候知道不如法?死了以後就知道不如法,死了以後三途果報。怎麼可以拿佛法去牟利?怎麼可以拿佛法去欺騙別人?人家不說是你欺騙,說佛欺騙我的,這個帳算在佛的頭上,這罪過就重了,無間地獄。所以這個不能不知道。

佛法今天真的是衰到極處了,李老師教我依印光大師為老師。我也細細去思惟,真的,除此一招,沒有第二招了。我們跟誰學?只有跟印光大師學。印光大師他老人家在世,一般人對他都非常敬畏,這個人鐵面無私,不講假話。你有不對地方,他一點都不客氣,教訓你,人慈悲到極處。留下來的是書信、是幾篇文章,文章不多,書信多。因為他老人家在世,鄉音很重,他陝西人,南方住得很久,大家聽不懂他的話,所以沒有法子講經,講經人聽不懂,找翻譯也有困難。所以完全用書信來弘法,你有疑難、有問題,你提出問他,他會給你解答。這個就以後編成《印光大師文鈔》,《文鈔》內容主要是書信,篇篇都不可思議,他把佛經念通了、念透了。

他在普陀山住了三十年,三十年,常住分給他的工作,叫他管藏經樓,就等於學校裡一個圖書室,圖書館,他負責管這個事情,所以他天天可以讀經。不說其他的,他的儒學的底子非常厚,不出家,他是通儒,是大儒。以後出家了,三十年的時間,真幹,通宗通教,顯密圓融,從經典當中紮下的基礎。雖然是淨宗大德,無論你問哪個宗派東西,他都能給你解答,底子深厚。老人非常感慨世風日下,人一昧去追求名利財色,道德丟了,倫理淡薄了,因果不相信了,才敢胡作妄為,他才敢做。果報現前後悔莫及,來不及了,沒人救你。看到你在輪迴裡頭流轉,不知要流轉多長,時間是論劫來算的,至少是小劫。所以,認識一個人,給他書信往來,他都非常慈悲,認真給你解答,勸勉你要認真修行,要脫離苦海。

遇到佛法不容易,人身難得,佛法難逢,佛法裡頭尤其遇到淨宗,談何容易!我常說,遇到夏蓮老這個本子,這是佛菩薩的工作,他來執行。他是什麼人再來的我們不知道,黃念老跟我談過,談到他的老師,他笑笑,他說他曉得,現在不能宣布,時間沒到。不是凡人,凡人做不出來。王龍舒還得了嗎?無論國學、佛學底蘊深厚,你說他做的沒有成績,他往生的時候站著走的,預知時至,沒有生病。這是給你做證明,他的東西雖然有疏忽,大意了,沒錯誤。魏默深實在講,德行、學問跟王龍舒比比不上,他的本子,一般人說後後勝於前前,比王龍舒的好。可是,印光大師對他的批評非常中肯,他指出,魏本在字裡行間有輕視古人,自鳴得意。這一點就不行了,為什麼?人只要缺了德,就談不上學問。正是孔子所說的,「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則不足觀矣」,印光大師對他批評站在這個角度上,他有傲慢習氣,自以為是的習氣。諸佛菩薩,無論是言語、文字都非常柔和,非常謙虛,不會批評人;批評人也都非常含蓄,顯示自己的德行,那種人誠敬。所以,魏默深的本子沒有人學習,跟印祖有關係。

夏蓮老這個本子他沒看到,這個本子出來的時候,印祖可能已往生了,沒見到。這個本子的好處,字字句句都是五種原譯裡面的經文,沒有敢改一個字。這就是前面會集的曾經有改過字,改的是不錯,但是不許可。這是什麼?你不忠於原譯。你是會集,你不是翻譯,翻譯自己可以斟酌用什麼字,會集不行,要尊重原譯者,不能改他的字。你認為他翻譯的這個難懂,你可以捨去不要,這就是取捨。不好懂的你不取他的,哪些地方好懂的,講得清楚的,你就取他的。五種本子湊起來,取出來湊起來,編成一個完整本子,字字句句都有根據,這就對了,這人家就沒話說了。夏老這個本子就做出來了,比五種原譯本好讀,意思完整,比其他的那兩種譯本確實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這九種本子我們都曾經印出來,給大家比較,給大家細細去觀察,建立信心,我們不是盲目的。

這個大劫,賢劫是我們現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出現在這裡頭。這一大劫,就是二十個小劫裡頭,有一千尊佛出世,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彌勒是第五,這個距離時間都很長,往後,愈往後愈密集。這些人都來參加這一會,釋迦牟尼佛介紹西方極樂世界,講《無量壽經》,他們統統都來了。《悲華經》第五卷說,「此佛世界,當名娑婆。時有大劫,名曰賢善。是大劫中,有千世尊」,就是一千尊佛,「成就大悲,出現於世」。佛在《悲華經》裡頭簡略的介紹,我們這個世界,這釋迦牟尼佛說的,這個世界叫娑婆世界。

娑婆是梵語,意思就是濁、惡。濁是染污,《彌陀經》上講的五濁,五濁第一個是見濁,第二個是煩惱濁,是以這兩個為中心。見是什麼?見解,看錯了。實際濁惡兩個字就是見思煩惱,濁是見惑,惡是思惑,思惑裡面包括著貪瞋痴慢疑,根本煩惱裡面五個。六個根本煩惱,二十六個煩惱,有六個根本,二十個叫隨煩惱,從根本煩惱裡面流出來的。貪瞋痴慢疑五個,後頭有一個惡見,就是見濁。所以濁惡就是見思煩惱,見思煩惱造成的六道輪迴,這個東西斷了,六道輪迴就不見了。就是永嘉大師《證道歌》上所說的,「覺後空空無大千」,醒過來了,像作夢,醒過來,這夢裡頭不見了。六道輪迴一場夢,惡夢!三善道是美夢,三惡道是惡夢,輪流做,惡夢做得差不多了就做美夢,美夢做夠了又做惡夢。就在這裡輪迴顛倒,來幹這個事情,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出離。遇不到佛法,沒法子出離,只有遇到佛法,佛才教你,別再搞了,太辛苦了。把見思煩惱捨掉,六道就不見了。

可是眾生在六道時間太久了,時間太長了,被這些煩惱習氣薰習,一遍一遍的薰,薰到他自己都不知道了,這就是佛來度他都有一定的困難。不是佛不慈悲,佛天天表演、天天講解,真正聽得懂的人不多。聽得懂的人都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學佛,佛法的薰習也有相當的功夫。所以大乘經上講,每一個往生的人,一切得往生者,每個往生的人,即使五逆十惡,臨終十念往生的,皆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這一生遇到緣,得無量諸佛威神加持,他才能順利往生。

那我們就知道,我們也不簡單,每個人都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但是現在對名聞利養是有覺悟,有相當高度的覺悟,可是有習氣,一遇到的時候,心裡就動心,把握不住。這是什麼?這是習氣,證明你的善根還不夠深,還差一點,你伏不住習氣。這怎麼辦?有辦法,念佛,一心專注念佛,可以把你不足的善根一下就提上來了。經上講的話真的,不是騙人的,重要我們相信,就是至心,真誠心、恭敬心念一聲阿彌陀佛,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我們造了很多罪,想這個方法、想那個方法去懺悔,懺不掉。沒有想到,真誠心、恭敬心念一句阿彌陀佛,罪就消掉了。為什麼還消不掉?證明無始劫來造的罪業太多太多,無量無邊、無盡無數,生生世世修行已經消得差不多了,還敵不過習氣。這一生要是遇到了,真正肯發這個心,萬緣放下,一心念佛,功德不得了!多久?你看,《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所記載的,一半以上都沒有超過三年,他就往生了。這是什麼?夠了,我累積的功德夠了,夠了就能往生、就能超越。它不難!

所以前面一個時代,印光大師這個時代,也就是民國初年,這個初年應該指民國二十年以前。中國社會雖然動亂,軍閥割據,戰爭沒有停止的時候,但是那個時候的武器不能跟現在比,武器太差了。所以,人避難很容易,住在鄉村裡面,人跡不到的地方,偏僻的地方,真的是天下太平,根本就沒事。我們家鄉比較偏僻,現在人講落後,落後的地區,沒人去,軍閥割據,我們那裡沒事情;日本人侵略中國八年,也沒有到我們那個城市去,我們周邊幾個城市他去了,我們那個小城沒去。這就是我們講過太平日子。所以念佛的人他好用功,聽說這裡有災難,那裡有刀兵劫,我們這裡沒有,覺得幸運,加倍用功。

那個時代,出家人還真的有道心。領眾念佛,像印光大師定的這個念佛堂規矩,念佛堂念佛,沒有講經。有講開示,但是他的開示是很特殊的,不是一般的開示,他的開示就是幾句話,老生常談。就是提醒大家的幾句話,叫你放下萬緣,提起正念。所以那個開示,天天念的就這幾句話,為什麼?不能讓你有雜念,不能讓你有妄想,要幫助念佛的人心專一。這是念佛堂堂主,這好堂主。他不起別的念頭,他就是阿彌陀佛,就是照顧這一句話頭,這個話頭就是阿彌陀佛。不許你有第二個念頭,你動的有妄念,把你止住,提起佛號,放下萬緣。這樣的念佛堂,往生的人真多。

印祖絕不贊成說往生之後,他是不是真的往生了?去摸摸頭頂熱不熱,這是印祖最反對的。他真往生沒事,如果沒有往生呢?你這一摸他,他生煩惱。煩惱,瞋恨心一動,他就墮地獄去了,你不是送他到極樂世界,你把他送到地獄去了。所以印祖不需要大家探這些事情,老實念就好。真正你要想知道他的時候,你求他託夢給你,往生極樂世界的人有這個能力。走了一、二天,他託夢給你,我在極樂世界,甚至於品位都告訴你,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一定要如法!不如法送往生,不曉得送到哪裡去了。尤其是在現代的社會,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什麼叫邪師?不依照經教理論、見解,用自己的意思來解釋,這出問題。古大德錯下一個字的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那是好的,算是不錯的。說錯一個字,說錯一句話,不要以為那個時候,現在大概不會了,現在更嚴重。要負責任,把這個人送到哪裡?不是眼前的事情,往後要負責任。如果他在三惡道裡,他怨恨你,你誤導了他。

所以,念佛堂不講經,念佛堂也不念經。念經就是開始念的時候念一卷《彌陀經》,那什麼意思?收心。沒有在念佛堂之前,心是散亂的,念一卷經再念佛,那收心。如果是老念佛堂,裡面就沒有這個必要,為什麼?同修心是定的。我覺得用諦閑法師教鍋漏匠那個方法最好,我們過去在美國做過實驗,很成功,大家歡喜。我是把念佛堂分三個區域,佛像最好是不要靠牆,像這個房子,佛像供在這個位置最好,後面可以繞佛。前面這個地方擺幾個蒲團,他念累了他坐下來念,坐下來不出聲,養養神,坐下來。這前面,最前面是拜佛。拜佛、繞佛,止靜,就是坐下來念,分三個區域。我在達拉斯也是這樣教法的,佛堂面積大,我們共修的人不多,只有三、五十個人,這個樣子,佛號是統一的,心是定的。你喜歡繞佛你就繞佛,實在講以繞佛為主,繞累了你就止靜,坐下來念;昏沉,你就拜佛,拜佛時候不要念,耳聽,聽佛號,拜佛。這樣子可以調身,時間持久,心是定在一句佛號。大家依眾靠眾,一個人有時候懶散,精神提不起來,大家在一起共修,互相勉勵。

講經是一定的時間,實在講,真念佛的時候就不講經。講經是在準備進念佛堂之前,二、三個月,講《阿彌陀經》、講《無量壽經》,把念佛的道理講清楚,極樂世界講清楚。目的是什麼?讓他真信,真正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真正相信有阿彌陀佛,真正發心想求生淨土,想追隨阿彌陀佛。講經的目的就在此地。他真發這個心了,你就讓他一句佛號念下去,不要再干擾他,什麼事情都不需要他知道。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古人所說的,「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人多了是非就多,真正在一起修行,哪要那麼多人!覺明妙行菩薩十二個人,十二個都往生,第一道場,為什麼?每個真的都往生了。早年,我們初祖慧遠大師,東晉時代,廬山念佛堂,志同道合的同學一百二十三個人,個個往生。得結界,不是人隨便來了都可以參加的,不是的。我們這幾個人志同道合,就是要往生極樂世界的,我們來幹什麼?我們是來念佛求生淨土的,信願持名,就這四個字,絲毫不夾雜。所以講經、聽教,那是進念佛堂以前的事情,這準備好。在念佛堂,一面又聽,一面又念佛,心不能專一。

但是現在怎麼辦?現在時節不一樣,雖然進念佛堂念佛,他有疑慮,他還懷疑。因為這樣情形,所以我們才想這個方法,每天至少聽經四個小時。念佛至少是十個小時以上,能夠像諦閑老和尚那個方式很好,沒有任何限制。你累了就休息,你想睡可以躺一下,睡覺。但是怎麼?海青不能脫,就是那裡休息一下,一醒過來,馬上就加入念佛的隊伍。沒用任何拘束,這樣子一點壓力都沒有,人容易定下來,容易成就。諦老這個方法確實是好,我們在美國的時候曾經試驗過幾次,大家很歡喜。念佛堂的隔壁就有休息室,裡面有床鋪,很簡單的,有枕頭、有個小被子。不是讓你很舒服睡幾個鐘點,不是的,你一醒過來馬上就參加,累了就可以休息。這是善巧方便,把這些同學都照顧好。

真正幫助幾個人往生,功德真的不可思議,幫助人往生多了,自己決定往生。為什麼?那些人看到你臨終的時候,都會跟阿彌陀佛說,我們能到極樂世界都是他幫我忙的,現在我們一起去接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們起心動念佛知道,這樁事情,現在我們可以肯定,沒有懷疑了。《還源觀》上告訴我們,念頭才起周遍法界,全知道了,無論是善念惡念。只有自己不知道,凡夫不知道,連這些花草樹木都知道。以前我們對這個說法有懷疑,現在科學家證明了,確確實實的。物質它怎麼會知道?物質是念頭變現出來的,所以它裡頭有受想行識。桌子知道,椅子知道,天花板知道,地板知道,牆壁知道,哪有不知道的道理!中國人從前講「舉頭三尺有神明」,那個講的意思太狹小了。其實,一粒微塵、一滴水,任何物質統統知道,沒有一個不知道,就是自己不知道。所以我們心有所念,佛知道,天天真誠念阿彌陀佛,真誠想到極樂世界,時節因緣到了佛就來接你。

孔子天天想聖人,想聖人就變成聖人。他心目當中只有三個人,堯、舜、周公。因為常常想,堯現相給他看,在哪裡?在湯碗裡面,喝湯,湯碗裡頭,堯王在那裡;舜在哪裡?看到牆壁,舜在牆壁裡頭;常常夢見周公。感應道交,不可思議。夫子專想聖賢,我們能夠像他那樣的專,像他那樣的誠、敬,專想彌陀,彌陀怎麼會不現形?當然現形。他現在為什麼不現形?現在現形你受不了,你沒那個定功。一現形你就高興得不得了,我今天看到阿彌陀佛了,跟這個講跟那個講,這不能現形。什麼樣功夫?像慧遠大師那個功夫,就現形。所以遠公一生,在念佛堂三次見到極樂世界,沒告訴任何一個人,沒有人知道。到往生那天他才告訴大家,他說我今天又見到極樂世界,時辰到了,我要去了。看到阿彌陀佛,看到蓮社比他早往生的人,統統都在阿彌陀佛身邊,一起來迎接他。告訴大眾,極樂世界過去見過三次。你問他,你見到是什麼樣子?跟經上講的一模一樣。我們知道遠公建立東林念佛堂的時候,淨土經只有一本,《無量壽經》,《彌陀經》、《觀經》都沒有翻出來。他就依靠一部經,真叫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生一天都不間斷,外面的事情根本就不知道,沒有這些信息。

所以要念佛,頭一個要把手提電話丟掉,這個東西叫你分分秒秒心不安,它把你的功夫全都破壞了。我要到極樂世界去,這世界事情我還知道幹什麼?沒有這個必要。往生到極樂世界,什麼都知道了。你要真正有家裡親人,你喜歡他、愛護他,你要把他暫時放下,到極樂世界我再跟你聯絡,沒到極樂世界以前別聯絡。為什麼?他障礙你,他讓你去不成。不要以為這是好人、這是好事,錯了!真的萬緣放下,連經教都放下。經教幹什麼?留給別人看的。真正懂得了,不要看了,一心專念,我們這一生到這個世界沒白來。一定要曉得娑婆苦、濁惡,極樂世界是真樂,娑婆是真苦。

但是這一大劫,前面幾尊佛距離時間長,後頭愈來愈密切,有一千尊佛出世。「據《佛祖統記》」,這釋迦牟尼佛說的,此劫中,第一佛拘留孫佛,第二是拘那含牟尼佛,第三位迦葉佛,第四位就是現在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此後第五尊是彌勒佛,彌勒往後還有九百九十六佛相繼出世。「今此會中,彌勒與其他賢劫中成佛之九百九十五大士皆來集會,聽佛說法」,這是說明現在大會裡頭狀況。「故知賢劫中未來一切諸佛,皆必同宣此經」,這是肯定的。在這次會上,世尊把這樁大事,就是念佛求生淨土,決定成佛這一樁大事,囑咐給彌勒菩薩。同時九百九十五尊未來佛都在此地,也同時囑咐大家。換句話說,每一尊佛出現在世間,沒有不講《無量壽經》的,沒有不講《阿彌陀經》的,沒有不講《觀無量壽經》的。這三部經,是一切諸佛如來出現於世間必定要講的。

其他經典那就觀機,有這種根機的,佛說;沒有這種根機的,佛不說,說了沒用。至少佛說這部經有一個人得度,就是有一個人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佛才講;如果沒有,佛決定不講,那講是廢話。有一個人,為他一個人講,他是當機。這個法門傳下來之後,跟他同類根機的人得利益、得受用;不同類的,他不得受用。

但是這部經,它任何根機統統都能接受,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跟淨土相應,這妙不可言!所以,上至等覺菩薩,下至無間地獄,一切眾生,還包括花草樹木的神靈,山河大地的神靈,只要是遇到,沒有不成就的。這個法門圓到極處、頓到極處,確確實實是世尊出世所宣說的第一經;也可以說,主要就是這部經,其他的一切經都是附帶的,不是佛主說的。這個話,善導講得很清楚,善導有兩句名言說,「諸佛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彌陀本願海就這部經,說四十八願。確實是第一經,得到這個就得到圓滿,就得到一切了。我們比什麼都幸運,死心塌地,絕不被外面境界所動搖,不被外境所轉,一心一意定在這一句佛號上,沒有一個不往生的,真叫萬修萬人去。

下面括弧裡面,念老提供我們做參考的。他說,「另說」,有一種說法說,賢劫一共有一千零五尊佛,彌勒以下有一千零一人,未成佛。這個說法「非所常見,故不詳錄」,就不詳細說了。怕你遇到有這樣說法,給你提醒你,是有這個說法,但是這不是一般祖師大德都說的。一般祖師都說的,這是整數,就是一千尊,包括釋迦牟尼佛在內。

「以上第一品」。這部經,經雖然不大,但是它的氣派很大,跟《華嚴》、《法華》沒有什麼兩樣。通常我們看一般經,有序、正、流(流通)三分,序分只有幾行經文。這部經,序分三品,這大經的架勢;流通分在一般也是幾行經文,這部經流通分六品,完全是大經的姿態。以上這第一品,講的是「信、聞、時、主、處、眾六種成就,為本經證信。經中大比丘眾萬二千人,超越餘經」。一般經典裡面,比丘眾都是列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一千二百五十人,這部經上一萬二千人。《法華經》也是一萬二千人,說明這個經跟《華嚴》、《法華》地位是相同的,一乘大法,圓滿法輪。真正能信、能發願,這大福德人、大善根人,普通人做不到。聽了真相信、真發願,聽了之後把其他一切統統丟掉了。蓮池大師做這個榜樣,蓮池是大通家,你看他的全集,蕅益大師你看他的全集,到晚年全放下了,一心專注在這部經上,成就了。我們決定要覺悟,不要被這許許多多經教迷住了,一迷,對這部經,真經,你就不認識它,你這一生成佛的機會就錯過了。這個經決定教你成佛,證得究竟果位,妙覺如來。其他經都沒有這個說法,只有這一部,不能不知道。

「同於《法華》。又普賢最為上首,同於《華嚴經》。亦表本經之同於上之圓教二經」,就是《華嚴》、《法華》,跟它們是平等的,有過之而無不及。《華嚴》、《法華》要不發願往生淨土,你成不了,你一生不能圓滿。一生圓滿,到最後都是要修淨土,都是要念佛。你才曉得,真正圓極頓極只有這一部。

下面第二品,第二品還是序分,而且還是通序,第三品才是別序。

【德遵普賢第二】

「第二品是上品聖眾之補充」,前面在會的聖眾,比丘上首只介紹了五位,菩薩上首只介紹了三位,在家菩薩沒說,這要把在家菩薩補上來。在本品,第二品,特別注意這個標題,『德遵普賢』。所以修淨土的人,如果能夠學普賢行願,比什麼都好,為什麼?它跟極樂世界完全相應。到極樂世界修什麼法門?全都修的普賢。所以,普賢十願是極樂世界主修的課程,我們現在就懂得的時候,就能跟它相應。普賢行願最殊勝、最了不起的就是心量大,他的心量是以遍法界虛空界為所緣。他不是一個國土,不是一個世界,不是一尊佛,他起心動念就把遍法界虛空界全包了,一個都不漏。禮敬,一切恭敬。很難修,所以是法身菩薩的境界。對一切眾生都要把他當作佛來看待,你看,我們這裡把他「當作」佛來看待;而在極樂世界,一切眾生是真佛,不是當作佛。

把一切眾生當作父母來看待,古時候說這個話管用,現在說這個話不管用了。為什麼?現在兒女不孝父母,眼目當中沒父母;現在學生心目當中沒老師。古時候,父母、老師是人最尊敬的,他現在不敬了,不尊不敬。所以,現在用這個比喻都沒法子,這用不上。這就是佛法為什麼會衰,學佛的人為什麼不能成就,用心不一樣了。古時候真的用孝敬,孝敬到極處能感動神靈、感動天地。感動神靈、感動天地是不是神話?不是的,現在我們完全明白了,科學家證明了,科學家告訴我們,境隨心轉。孔子見堯、見舜,晚上作夢夢周公,完全理解了。那是什麼?他心裡頭真想他,真尊敬他、真仰慕他。我們心中真有想一個人、念一個人,他就是這個情形。「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真的,天經地義,這是真理,一切大乘經就講這個事實真相。人難懂,現在科學幫助我們,讓我們很容易懂,很容易接受。科學,不要去看它別的,看它的報告,它的研究成果的報告,這是最簡單,對我們最有利益的。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全都搞清楚、搞明白了,它不是神話、不是迷信,完全是事實。

我們念佛成佛,那個理是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天天想佛,他就變成佛;天天想菩薩,就變成菩薩,一切法從心想生,就這麼回事情。不要想世間東西,想名聞利養,這就是繼續不斷造輪迴業,你還是搞輪迴,出不了輪迴。想你喜歡的人,想你喜歡的衣物、衣服,喜歡住的房子,喜歡住的環境,統統不行。全是六道的事情,那都叫做造六道輪迴業,你還繼續不斷在輪迴裡頭轉,你出不了。所以這個世間要徹底放下,不能有絲毫留戀,心裡面根本就沒有這些念頭,你的念頭到純一了,清淨心現前。清淨心現前,你法喜就充滿了。

夫子《論語》裡頭頭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就是佛門講的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怎麼來的?學而時習之。我們今天學淨土,我們把淨土落實,就是時習,時時刻刻不離信、願、持名。這句名號當中有信、有願,願裡頭有信、有持名,信裡頭有持名、有願,一而三,三而一。所以,句句名號,句句信願行,這個人當然往生,當然成佛。他成什麼樣的佛?跟阿彌陀佛一樣的佛。為什麼?我學阿彌陀佛要學得像,跟阿彌陀佛完全一樣,絲毫都不遜色,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阿彌陀佛被一切諸佛讚美,叫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成佛的大圓滿。我們今天能遇到這個法門,怎麼能放棄?怎麼可以疏忽?念頭才歪一點點,所謂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念頭一點都不能錯。我們的依靠就這一部經書,就這一部註解,我們對於蓮老、對於念公要感恩,念念佛號當中都有感恩的心,我們不忘本。

所以,首先「拈出上首」,在家菩薩的上首,「賢護等十六正士。品末復標餘之三眾及諸天大眾。以補足上品中六成就中之眾成就」,我們才知道法會無比殊勝莊嚴。「尤應著眼,本品名《德遵普賢》,蓋表與會之無量無邊諸大菩薩,咸共遵修普賢之德。普賢之德,實亦無量,而其心中之心、要中之要,則為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也。是為本品之綱」。綱是綱領,這一品所說的總綱領,就是普賢大士之德,就是十大願王。十大願王在修淨土的人非常重要,如果你明白、你懂得,你能在起心動念之處拓開心量,將來往生淨土決定是實報莊嚴土;這個做不到,往生淨土是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這個提示非常好,只要真正能把十大願王搞清楚,心裡頭真有。做不到,是力沒有辦法,有心,所謂說心有餘而力不足。但是,這個心重要,那個念頭比什麼都重要,有這個念頭,跟實報土它就相應。

請看經文,「在家菩薩」:

【又賢護等十六正士。所謂善思惟菩薩。慧辯才菩薩。觀無住菩薩。神通華菩薩。光英菩薩。寶幢菩薩。智上菩薩。寂根菩薩。信慧菩薩。願慧菩薩。香象菩薩。寶英菩薩。中住菩薩。制行菩薩。解脫菩薩。而為上首。】

連『賢護』一共十六位,這十六個人是在家菩薩,什麼地位的菩薩?跟諸位說,等覺菩薩,他們的地位跟前面所說的文殊、普賢、彌勒是平等的。在家菩薩,在家等覺菩薩,說了這麼多人。這什麼意思?這個法門最適合在家菩薩修,容易成就。在這個時代,出家容易造業,中國古人有句諺語說,「地獄門前僧道多」,這話不是無緣無故說的。哪些人最容易墮地獄?出家比丘,道教裡面這些修道的道士。為什麼?它的規矩很嚴,戒律、規矩很嚴,很容易犯過。所以他能修成,功德大,超過在家人很多;他要修得不好,他墮落得也很慘,他不是墮到別處,都墮在地獄。所以這句話對我們是很深的警惕,不能夠疏忽,不能兒戲,為什麼?真墮落之後苦不堪言。

在現前的社會,亂了,佛門裡頭亂了,儒跟道也亂了,亂成一團。今天許許多多人都在說,也都在做,怎麼樣復興傳統文化,有這種熱忱。到處搞論壇,這是宣揚,社會上知道的人愈多愈好,讓大家都有這個念頭,都有這個認識,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難了,難在哪裡?老師在哪裡?這是師道,沒老師了。老師要什麼樣的人做老師?要聖人,不是聖人不能做老師。什麼叫聖人?德行要具備,至少中國傳統文化裡面十二個字字字具足,這就是世間聖人。這十二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把這十二個字做到了,聖人,這個人有資格做老師。到哪裡去找?現在誰懂得孝?誰懂得悌?悌就是尊重老師,它的範圍廣大,是尊重、敬愛長輩。這個長輩是什麼?年齡比我大的,我要把他看作老師一樣,看作大哥一樣,對他跟對父母差不多。現在沒有了,這是根本的根本,這兩個字沒有,師道就滅亡了。這個問題難。

我前一次在馬來西亞,跟華校的校長、老師舉行了一次座談會,那天大概有四百多人。馬來西亞的華校,小學有一千多所,中學六十一所,他們老師有工會,有個團體,規模也很大,也有相當影響力。我約這些人見面,希望他們真正能發心做聖人,我希望能有一百到兩百人,真正發心把中國文化繼承下來,延續下去。因為他們是教學的,他們懂得怎麼學,現在懂得學的人都不多,他們對於學習很內行。我的要求是每個人在《四庫全書》裡頭選一部自己喜歡的、愛好的,用二十年的時間,專門學這一部東西。二十年之後,他就變成世界上第一流的專家,漢學家,那就是好老師。所以培養老師要這樣培養法,現在沒有人教,找不到,找遍全世界也找不到。在我們這一代之前還有,人不多,現在這些人都過世了,現在沒有了。剩下我們這些人濫竽充數,我們跟上一代比差太遠了。所以,今天底下一代,苦是苦於沒有老師,要去摸。

馬來西亞給我們一個環境,一個安定修學的環境。那邊有同修送我一塊地,合中國七十八畝,比我們湯池大兩倍多,我們湯池就有三十畝。我們將這塊地建一個漢學院,希望研究的人都在這裡頭,這裡頭沒有老師,都是互相幫助,所以名稱都用研究員。時間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紮根,十年;第二個階段專攻一門,一門深入。第一個階段紮根,深於文字,不能不認識字。中國的文字,注音只有ㄅ、ㄆ、ㄇ、ㄈ三十七個音,那拼字的拼音的話,有同修告訴我,四百二十個。四百二十個,每一個音裡頭有平、上、去、入四個音,再乘四,四四一千六,一千六百個音,所有中國文字都在裡面了。所以只要把四百二十個音念準確,音韻基礎就打下去了。再就是書法,學寫毛筆字,一天至少要寫一百個字。寫字是修定,心不清淨,定不下來,你就寫不好。所以寫字是個手段,目的是修定,意志集中,目的在此地。定才真正幫助你深入經教,你看經、讀經、念經你才真正看出裡面的意思。沒有恭敬心,沒有真誠心,沒有專注的心,你雖然念它,念的遍數再多沒用處。為什麼有人念書能開悟,有人不能開悟?原因在此地。三個基本的條件,真誠、恭敬、專注,你能得定,你能開悟。

『正士』就是大士,我們講觀音菩薩觀音大士,文殊大士、普賢大士,大菩薩。這些都是已經成就的人,他們參加法會顯得法會特別殊勝。這個法會自然以在家為主,在家十六位大士,出家只有三大士,比丘只舉了五個人。念老會集從這裡看到他的智慧,看到他的慈悲,看到他對後人的希望。這些地方我們都要細心去體會,這是報佛恩、報祖恩、報老師之恩。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4月8日18:22:3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805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