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专题讲座/第13集/刘素云老师主讲

admin 无量寿经专题评论1阅读模式

《无量寿经》专题讲座第13集 四 极乐世界 美好家园 04刘老师 讲于2019年2月28日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

昨天讲到西方极乐世界第十一种依报庄严——妙声庄严

还剩下一小部分没有讲完,我们这节课接着把它讲完。

中国古时候非常重视教育,虽然是重视教育,但是不认识字的人还是占大多数。虽然大多数人不认识字,但是他懂道理,他会做人,他有爱心。这些东西是从哪里学来的呢?是从文艺里面学来的。

中国古时候,文艺是属于教育,国家管制得很严格。无论是哪一种表演,歌舞也好,戏剧也好,说唱也好,一定要遵守一个总的原则。这个总的原则是什么呢?就是叫观看欣赏的人“思无邪”。注意这三个字——“思无邪”,都是以这个为标准。“思无邪”是孔子说的,说得非常好。中国这个文艺,是属于高雅的文艺,让你在娱乐当中受到教育。

你看中国过去的戏剧,比如,昆曲、评剧、京剧,一些地方戏剧,所表演的剧情一定是忠孝节义,表演伦理、表演道德、表演因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表演这些。这些演艺人员是社会导师,社会大众跟他们学习。注意这个评价呀,这些演艺人员是社会导师,社会大众跟他们学习。看看我们今天的社会,今天的演艺界的明星们,他们在教些什么?让社会大众跟他们学些什么?当然,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对那些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们,我们要向他们致敬。为什么?因为他们是漫漫大漠中的一片绿洲。

人是决定可以教得好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人有良心。人之初,性本善。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古时候有个王阳明,大家很熟悉这个名字。有一天,王阳明跟着一帮商人出去办事。在路上就遇到了劫匪抢劫财物。这个时候的王阳明,已经是很出名的人物了。这个土匪,知道这帮人里头有个王阳明。土匪头就问:哪一位是王阳明?

王阳明就站出来说:我就是。

土匪头说:听说你是个道德先生,我今天有个问题请教你,你要是能回答出来,我就放你们过去。

王阳明说:好,你说。

土匪头说:你讲良知,人都有良心,对不对?

王阳明回答:对。

土匪问:我们这些土匪也有良心吗?

王阳明回答:有。

土匪头说:我不相信,我们干土匪这行的,就是没有良心。

王阳明是这样回答的:你能听我的话,我就能把你的良心找出来。

土匪说:好,你吩咐。

王阳明对这个土匪头说:你当众把上衣脱掉。

土匪头照做了,脱掉了。

说:里面的再脱掉。

又脱掉了。下面的也脱掉,脱到最里面了。

这个土匪头说:这不行,这怎么可以?

王阳明说:这就叫良心,叫良知。

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羞愧了,他不敢把衣服脱光。土匪头明白了,送他们过去,一个都没有抢劫。大家看这个道德起的作用多么大!给同修们讲这个小故事,是想告诉大家,人性本善。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人民是很好教的,只要你真教他,他就会真学。确确实实能让良心发现,让他羞于作恶,他要接受因果教育,他就不敢作恶。

古圣先贤的那些东西,真的有效,不是没效,真的能够拯救现前的社会,能够拯救地球,能够化解灾难。问题是你不相信,那就没办法。

影响力最大的是谁?老法师说,一是国家领导人,二是媒体人。他们要是真正来做,会起很大的作用的。

从国家来说,政策引导;从媒体来说,声音引导。引导是正能量的,人民接受的是正能量;引导是负能量的,人民接受的是负能量。关键在于你怎么引导。

以上说的这一段,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依报庄严的第十一种庄严——妙声庄严。

第十二种,庄严主功德成就——主庄严。

极乐世界的教主是阿弥陀佛,主庄严就是阿弥陀佛庄严。如果没有阿弥陀佛,就没有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没有一切的庄严。极乐世界的无量庄严是从哪里来的?都是从阿弥陀佛自性本愿生出来的。自性我们有,我们跟佛是同一个自性。所以经论上佛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说明我们和佛本来是一体。阿弥陀佛有四十八大愿,这个我们没有。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愿愿都跟自性相应,所以从自性本愿流出来的极乐世界。

《往生论》上有这样两句话:“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这两句话非常重要。

阿弥陀佛已经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究竟圆满的佛果,所以一切法都能通达无碍,称之为“法王”。王是什么意思?王就是取自在的意思。比如说,一个国家,一切人听命于王,这个王是没有听命的人。所以说这个王他最自在。

再说说这个“善住持”。

住是安住,持是保持。阿弥陀佛的国土无比殊胜,超越十方一切刹土,永远保持。为什么?因为有个善住持。这个善住持是谁?就是阿弥陀佛。这个善住持非常了不起。比如说,一个家需要善住持,就是需要一个好的当家人,家有善住持,这个家不败,世世代代有人承传。从国家来说,国家需要善住持,需要好的国家领导人,这样国家兴旺发达、国泰民安。推而言之,一个学校,一个公司,一个道场,都需要这样的善住持。

为什么佛陀的教学能产生这么大的摄受力,让人接触到了生欢喜心,欲罢不能,永远想听下去,没有厌倦的时候。这个原因在哪里?

因为佛庄严。这些庄严是果,每一种庄严都有因,修因证果,因圆果满。因真正达到究竟,果自然出现。极乐世界就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自性和阿弥陀佛相同。我们的烦恼,阿弥陀佛给消干净了。我们的业障,阿弥陀佛全部给化解了。所以现出这样庄严的环境,提供给我们这样殊胜的修学道场。极乐世界越来越庄严,永远不衰不变。

阿弥陀佛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相好、神通、道力,确确实实能在他的演说中表演出来。这是最善住持。

每一个国家的领导人,都希望把自己的国家,治理成全世界最好的国家。到哪里去学?就在这个《无量寿经》里。这是阿弥陀佛以身作则,做出榜样给大家看。阿弥陀佛的修身、齐家、治国、和谐天下的智慧、理念、方法、经验、效果,统统都在这部《无量寿经》里。

极乐世界是无上最善住持最好的典型、最好的榜样。我们要向阿弥陀佛学习,就能养心性,就能修身、齐家、治国、和谐世界。我们的起心动念,一念善心,一念和气,所生的智慧就能感动人。佛经上说,依报随着正报转,一切法由心想生。

想想我们自己,我们每天在想什么,在念什么,在说什么,在做什么。我们学佛要把欲望放下,把贪瞋痴慢疑放下,把自私自利放下,把名闻利养放下。为什么?为的是要恢复我们的真心。真心是清净心,是平等心,是觉而不迷的心。这样,我们的起心动念,一念真诚,一念善意,一念和谐,就能感动别人。如果我们有恶心,有一念不和,一念烦躁,那就会带来灾难。带给自己的是烦恼,是罪业,严重的你就得病了。带给我们居住环境是不祥和,就是风灾、地震这些灾难。所以我们的起心动念,是祸福的根源。不可以不知道,不可以不谨慎。

以上说的,是西方极乐世界依报庄严的第十二种庄严——主庄严。

第十三种,庄严眷属功德成就——眷属庄严。

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好老师,是好主人。那哪些是他的眷属呢?十方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都是阿弥陀佛的眷属。

《往生论》上说:“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

这个“华”就是莲花,如来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学生就是众菩萨。这些菩萨是以真心相信有极乐世界,真心相信有阿弥陀佛,真心相信念一句阿弥陀佛,都能往生极乐世界。

举个例子说吧。就好像他们和阿弥陀佛接通了热线,从十方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七宝池中莲花化生。“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这“华”是正觉花,一丝毫迷惑都没有,一丝毫染污都没有,一丝毫邪气都没有,纯正。这是弥陀眷属,人数无量无边、无尽无数,天天都有那么多人去,当然天天也有很多人成佛了。成佛就是毕业了,天天有毕业的,天天还有新生。川流不息。所以阿弥陀佛的讲经教学,永远没有中断,永远不会中断。佛的心量大,大心、大量、大愿、大行,统统摄受。

经论上告诉我们,这些莲花,都是从阿弥陀佛清净心与众生的自性而生出来的。真心是一,真心里面的清净智慧,孕育出来的众生。所以我们到极乐世界,就完全转变了一个人,跟我们现在完全不同。我们在这个地方没有智慧、没有福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在莲花里孕育、蜕变,真的是脱胎换骨,所得的身相、光明、相好,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这叫法性身。

因为莲花是法性变的,我们到那里住在莲花里头,不知不觉就变成了法性身。我们居住的是法性土,一切享受跟法身菩萨相同,这不可思议,所以叫难信之法,一般人不敢相信。所以这些眷属,智慧、神通、道力,都跟阿弥陀佛差不多。在这里出生平等,都是莲花化生,眷属平等。大家每天接受佛陀的教诲,天天听经闻法,六尘都说法,大家心地清净。这些人都是真正相信、真正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

佛在经上教我们往生的方法,一种是“三辈九品”;一种是“一心三辈”。这个在去年讲《无量寿经》的过程当中,曾经详细地给大家介绍过。

“三辈九品”是专修净土念佛法门的,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的。

“一心三辈”,不是专修净土念佛法门的,他们修学的是其他的大乘佛法,修学的是其他法门。但是他们是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能往生。这里面有个重要的条件:一是修大乘佛法,要一门深入,不能杂修。二是必须回向。这两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信仰其他宗教的,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能不能往生?答案是肯定的,能。

阿弥陀佛的法门太大了,他的眷属遍虚空法界,上自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都是信愿念阿弥陀佛往生的,都是阿弥陀佛的眷属。

这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依报庄严的第十三种庄严——眷属庄严。

我们将来都是阿弥陀佛的眷属,我们和阿弥陀佛一样庄严。

第十四种,庄严受用功德成就——受用庄严。

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受用太多,说之不尽。如果把它归纳起来,不外乎是两大类:一类是物质上的受用,一类是精神上的受用。我们六道众生生活很苦,人们普遍感觉到,精神上的压力大,物质生活压力大。纵然心里想学佛,障碍重重,很难如愿。最大的障碍无过于衣食之累,每天为生活劳苦奔波。每天都在忙什么?忙衣食。在这个世间为衣食忙碌,非常辛苦。阿弥陀佛当初考察时,看到这种情况,他就想,将来他成就的世界,所有众生到这里来,一定不要再为衣食奔波、发愁。所以这些物质的供养,随心所欲,要啥有啥,招手就来。阿弥陀佛发的这个愿真的兑现了,成就了。真的是不可思议。

《往生论》上说:“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

极乐世界的人,爱好、喜欢佛的法味。佛的法味是什么滋味呢?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的人,每天享受的是这个佛法的法味。关于衣食问题,简直是小事一桩,随心所欲,随手拈来,妙极了。真的就是这样。西方极乐世界需要衣食吗?不需要。为什么呢?因为是法性身。不像我们,我们的身是阿赖耶的相分,是阿赖耶的境界相,所以需要饮食来滋养。法性身不需要这个。极乐世界为什么有时候,还有这些现象出现呢?是因为往生者的习气,他们刚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久,原来的习气没有断,还有念头。他们的念头可能是这样的,怎么这么久了没吃饭呢?只要他这个念头一起,饭菜就摆满了。他又一想,现在我不需要这些东西了。马上饭菜就全都没有了。法性身永远没有饥饿的感觉,没有这个东西。身体有没有五脏六腑?有。五脏六腑是干干净净的,是透明的。如果是这些饮食,那就变成污染了。它不需要。经上说,“百味饮食”。人间饮食最丰富的,莫过于帝王。从前帝王三餐吃饭多少个菜?一百个,一百道菜。所以用这个比喻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过的是帝王的生活,比帝王还要高。帝王的那些饭菜是厨房里做的,极乐世界的饭菜是从空中自然来的,不需要人做,不需要人料理,色香味具足。眼看、鼻闻,不需要吃了,吃了是染污。所以种种的平等受用,物质享受平等,精神享受平等。

精神享受更高人一等——闻法,闻法有无穷的乐趣。

我自己的亲身感受,近二十年听经闻法,受益很大,初步尝到了什么叫法味,什么叫法喜。佛法挽救了我的生命,也给了我慧命,所以我说,我是佛法的最大受益者。我的体会是,人生什么最快乐?学佛最快乐。

这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依报庄严的第十四种庄严——受用庄严。

第十五种,庄严无诸难功德成就——无诸难庄严。

我们看到这一句,一定会有很深的感触。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所受的,就是一切诸难。无论是贫富贵贱、男女老少,只要你生活在这个地球上,这些难你就得受,非常辛苦。

先说说,我们的身有灾难,这第一大灾难就是饮食。

可能有同修不理解,怎么饮食成了第一大灾难呢?你们想一想,现在有多少人为饮食在奔波。福报大的,还说得过去,福报小的,这日子就过得很辛苦、很可怜了。可能我们有些同修,生活比较富裕的,他不理解。如果我们经常看看电视,那些贫苦的人,数量还是不少的,真的每天在为衣食而奔波。就在我们身边也比比皆是。还有,我们过去在佛经上看到,末法众生“饮苦食毒”。那个时候我们看佛经,还不太明白这是什么意思。现在听经闻法时间长了,和现实生活再一对照,我们明白了。因为饮苦食毒,现在我们正在亲身经历着。我们在吃什么,我们在喝什么?你仔细想一想,你是不是正在饮苦食毒?你认真想一想,现在,你吃什么、喝什么?你很放心吗?什么东西都让你不放心。好在我比较有福报,我现在住的这个小道场,应该是没有饮苦食毒。我们吃的喝的都是自给自足。夏天是大地上种的,冬天是菜棚里种的,没有任何污染,没有化肥、没有农药,纯粹的绿色食品。就这样的环境恐怕是极不多见的。这是第一大灾难,饮食的灾难。

第二大灾难,病苦。

我一说这个,可能有些人都毛骨悚然。为什么?现在这个病,一是奇奇怪怪。有的那个名字,你连听说都没听说过。有的到了医院,医生都起不出来一个合适的名字。不知道这个病是怎么来的。大家想一想,不知道这个病是怎么来的,那又有什么方法去对治呢?当然没有。现在是如果家里日子过得穷一点、苦一点,还好说。如果家里有了一个生重病的人,那就糟糕透了,真的天都塌下来了。比如说,比较富裕的人不愁钱,但是那个罪难遭啊,谁也替不了。是不是这样?比如说什么化疗啊、放疗啊,听说是很痛苦很痛苦的。你再有钱,那个罪你得自己去遭,这是比较富裕的人。对一些贫穷人来说,那就更糟糕了,钱花不起,不但是病苦,而且没有钱治,那不苦上加苦吗?现在你到医院里去看看,简直是人满为患哪。那个医院哪,是真热闹啊,人挤人。尤其是一些比较出名的医院,那真是人满为患。

我记得去年,现在说应该是前年,我去香港有病那次,回到哈尔滨我住院了。住院当时的情况是,那个医院不但病房患者是爆满,而且在走廊里那叫加床。那个加床都是一个挨一个的,走廊的两边是加了两排病床。中间剩窄窄的一条道。那么大的医院,那么多个房间,那么多床位,根本就住不下。所以现在有些时候,你生病了,你要想去住院,没有点门路啊,你太难住进去了,那就不是你花钱不花钱的问题了,人太多了。

如果我们现在同修们,还有些什么事情看不明白,想不通,真的是劝你们到医院去看看。看看那些在病床上、在死亡线上痛苦挣扎的人,你什么都想通了。真的是这样。他能帮你消烦恼。

这是我们的身有灾难,我举了两方面的例子,一是饮食,二是病苦。

再说说,我们的心也有灾难。这心的灾难是什么呢?忧悲苦恼,如影相随,无有间断。

这三个词每个人都对对号,你有没有?心的灾难是忧悲苦恼,如影相随,无有间断。看一看我们自己,看一看我们的周围,富而不乐,贵而不安。这在三四十年前没听说过这样的词。现在是穷人没有安乐,他要为生活奔波,富人照样也没有安乐。你说到哪儿去找安乐去?穷人没有安乐,富人也没有安乐。在社会上没有地位的人,没有安乐;在社会上有地位的人,照样也没有安乐。人人都觉得过得很苦、很累、很难。为什么?佛法告诉我们,我们人生在世,一切的遭遇都是业因果报。我们现在不讲业因果报了,但是你躲不过去。

过去世修福,你这一生能享福;如果你过去生没有修福,你这一生必然受苦。受苦你又不甘心,是不是这样?有谁说我甘心情愿受苦?没有吧。因为你受苦,你又不甘心,不甘心怎么样?再造业呗。造业就更苦了,是苦上加苦。有几个人肯甘心情愿受苦的?如果你学习佛法,你明白这个道理,再苦的日子咬紧牙关,把它熬过去,不怨天、不尤人,这就好了。你每天忏除业障、断恶修善、积功累德,用这个方法,可以把我们这一生苦难的环境转过来。你觉悟了,你就能回头。回头是岸。

灾难这么多,世风日下,怎么挽救?只有一个方法,宗教回归教育。不但佛教要回归教育,所有宗教都要回归教育。回归教育要真正落实,不能光是口头说。

希望佛门能有更多的四众弟子,讲经说法,教化众生。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这个社会就有救了。

《往生论》上有两句偈颂:“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这两句话哪里有?只有极乐世界有。我们地球上要做到这个境界,要靠全人类的觉悟才行。一起努力,建设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这是西方极乐世界依报庄严的第十五种庄严——无诸难庄严。

第十六种,庄严大义门功德成就——大义门庄严。

大义,就是大乘的意思。大义门,门是通达的意思,是门径、门路。大乘法是真诚、慈悲,人人都能用真诚、慈悲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这就是大乘义利之门。

《往生论》上的偈颂是这样说的:“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

这首偈颂为我们说明了,极乐世界是大乘之大乘,是佛菩萨善根出生的世界。大乘的性质是平等的,和谐的根源就是平等。

《无量寿经》的经题前一半是讲果德,大乘、无量寿、庄严,这是果。大乘是智慧,无量寿是德行。一切德行里头,第一德是寿命,所以无量寿是大德。庄严是美好,没有欠缺,完美没有欠缺称为庄严。这是世尊为我们介绍的西方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是怎么样修成的?

经上有一段历史我们读了之后,终于明白了,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大慈悲心。佛在因地没有成佛之前,看到众生太苦了,发大慈悲心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用什么方法帮助?用教学。教学要有智慧,这是第一个条件,教学要有智慧。第二个条件,要知道众生的根性。两个条件。有这两个条件才能生出善巧方便。为什么佛讲经说法能够观机?因为佛知道善巧方便。我们不会观机,对谁都说同样的话,这样受益就不是那么太大。如果我们也学会观机,学会善巧方便,跟大家交流点什么,可能同修们会受益更多一些。如果我们真能做到上面两条,有智慧,知道众生的根性,那我们真能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我们就能做到了。苦从哪里来的?从迷惑颠倒来的。乐从哪里来的?乐从觉悟中来的。真正觉悟了,不再造恶业了。过去所造的恶业,自己知道忏悔,知道改过,能够消除。断恶修善、离染修净,有这样的基础,才能回归到大乘。大乘修什么?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觉而不迷。就是经题的后半段。经题的后半段是修因,前半段是讲果报。极乐世界的果报无比殊胜,是从清净平等觉里生出来的。

阿弥陀佛非常难得,要求老师教他,老师也真是慈悲,教他去参访一切诸佛刹土,取人之长,舍人之短,跟《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模一样。阿弥陀佛参访诸佛刹土,总结成四十八愿,这是他对诸佛刹土考察的结果。所以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无量劫修行功德之所成就。注意:是阿弥陀佛无量劫修行功德之所成就,是他的功德和他的愿力结合起来,成就了无比殊胜的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庄严的国土。这个国土,不是用来他自己享用的,他没有自己,圆圆满满把它用来贡献给十方世界一切有缘众生,帮助这些众生一生圆满成就,这个成就就是成佛。这是不可思议。哪些是阿弥陀佛的有缘众生呢?大家一听,可能想,我是不是阿弥陀佛的有缘众生啊?有一个条件,特别简单。什么条件呢?你这一生中曾经念过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就是有缘众生。简不简单?我们多少人,念过多少声南无阿弥陀佛。凡是念过南无阿弥陀佛的人,都是阿弥陀佛的有缘众生。你自己对上号了,你高不高兴?你就是阿弥陀佛的有缘众生,度化对象。

在这里我们要说说天亲菩萨。

这个天亲菩萨呀,很了不起,他是法身菩萨。他念佛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之后,他回来造了这部《往生论》。大家都知道,《往生论》是天亲菩萨造的。《往生论》也有叫《净土论》的。这个论是他自己修行证果的报告。他为我们说出了西方极乐世界的二十九种庄严。说到这里,我们是不是要对天亲菩萨生起无限的感恩之情。因为什么?二十九种庄严是天亲菩萨给我们说出来的,说得精彩绝伦。南北朝昙鸾大师,给这部论做了注解。大家想一想,如果大师要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怎么能做出这样的注解?换句话说,做论的人是西方极乐世界再来人。那么,做注解的人,仍然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再来人。如果不是再来人,说不出来。这是在给我们做榜样,帮助我们这一生成就的。我们要知道感恩,要知道用真诚心、恭敬心、感恩的心来学习,才能契入境界,才能对净宗真正生出欢喜心,生出信心、愿心,愿意念佛,求生净土。

这首偈颂里头,“大乘”,大乘的性质就是平等。极乐世界一切平等。其实十方世界,没有一个世界是不平等的。那不平等又是怎么来的呢?不平等是我们自己造出来的。怎么造出来的?迷而不觉呗。不平等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是从我执开始的。这一段很重要,大家仔细听。不平等是怎么造出来的?就是说,十方世界本来都是平等的。那现在为什么不平等了呢?不平等是因为我们迷而不觉。那这个不平等,又是从什么开始的呢?是从我执开始的。那这个我执又从哪开始的呢?从这个执著身体是我,这一执著,平等就不见了。有几个人不把这个身体看作我呢?几乎找不出来。觉悟的人,小乘初果,大乘初信位,知道这个身不是我。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不是我。像衣服一样,衣服是我所有的,那个衣服它不是我,所以能舍。别人需要,我可以舍给他。如果知道这个身不是我,我们把这个身看作就像衣服一样,我们不也是能舍了吗?因为你把它看作是我,所以你才死死地不肯把它舍掉。所以我们能舍身、能舍命,那财产、财物就更不必说了,那个财是身外之物。所以真正了解了事实真相,不再执著了,为了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财能舍,身能舍,命也能舍。大家想一想,我们舍掉的这些,是真的还是假的?我告诉你们,我们舍掉的这些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真的东西你想舍都舍不掉。那真的是什么呢?真的就是那个真我,我们这个身是假我。两个词:真我,假我。

刘素青老菩萨往生前告诉大家,别看我这个身体,它是假的。她还说,这个肉壳壳儿,它啥都不知道,那个真我啥都知道。这话很简洁。

我们听了如果不注意,这耳听那耳冒了。

这是老菩萨告诉我们的箴言。这个身体,她给它起个名叫肉壳壳儿。说这个肉壳壳儿啊,它啥都不知道。

我记得有一天,她跟我说,她这个肉壳壳儿啊,可傻啦,它啥也不知道。

我说,那谁知道啊?她说,那个真我知道。

那大家问,那个真我是谁呀?那个真我就是自性,自性是真我,那个真如本性是真我。

那这个我到底是什么?有人就问了,那谁是真我呀?这个真我是什么呢?一层一层来说。

有人把灵魂当作我,那这个认识呢,要比我们一般凡夫,把身当作我要高明得太多了。灵魂是我,他知道身不是我,这个我不生不灭,这是真的。身有生有灭,是假的。佛教我们要用智慧识别真假。这一切法里头,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怎么鉴别?方法也很简单。凡是有生有灭的就是假的,不生不灭的是真的。什么东西不生不灭?真的,灵魂不生不灭。你看身生灭了,它离开了这个身体。谁呢?谁离开的?灵魂,离开了这个身体,就我们所说的魂儿。它又干什么去了?它又去找地方投胎去了,又找另外一个身体去投胎。这个很厉害,它不生不灭,又找别的身体投胎去了。那为什么又说灵魂不是我呢?也不是那个真我?严格地说应该这样来解释。因为这个灵魂它迷惑颠倒,那个真我有智慧、有道力、有神通、有德行、有相好,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这个灵魂它没有这个。这是区别。

但是灵魂与我还脱不了干系。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灵魂它只是颠倒迷惑,如果它觉悟了,觉悟了就是我。它觉悟之后那个我是真我。绕来绕去绕明白没有?灵魂不是真我,灵魂觉悟了就是真我。它觉悟了以后,我们就不叫它灵魂了。叫它什么?叫它灵性。这回听明白没有?灵性是真我,这个灵性也叫自性,也叫真如本性。佛经上所说的自性、法性、法身、真如、第一义谛等等,好多好多名词,都是说的这件事情。佛说这件事情,为什么他用了几十个名相?这是释迦牟尼佛教学的善巧方便,教我们不要执著这个名字相,名字是假的。

这一节课的时间到了,我们就交流到这里。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无量寿经》专题讲座/第13集/刘素云老师主讲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4月6日15:10:2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796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