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东北大鼓书六祖惠能 高春艳居士主讲 (第二十三集) 2006/3 北京 檔名:52-183-0023
第二十三回 五祖索偈
话说惠能一见这云游老僧去志已决,知道留也留不住,当即说道:「既然老师父去志已决,惠能也不强留,但明日一早,惠能要送大师一程,聊表寸心。」「卢行者,你千万不要送我,以免别人起疑。另外,你的无相禅功也不可轻易暴露,免得招来麻烦。明日一早,我悄悄离去。卢行者,时候不早了,你明天还有繁重的劳动,马上回房休息去吧!」惠能依依不舍的拜辞老僧,回到自己的房间。第二日一早,这老僧悄悄的离开东山,打这以后惠能再也没见着他。书中暗表,这老僧离开了东山寺就到五台山,在恩师的舍利塔下参悟半年,便于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下坐化圆寂。
惠能在东山寺仍是天天踏碓舂米,苦劳身心。他虽然天天在舂米,可时时刻刻在回光返照,静虑修禅,内绝妄念,外息诸缘,不停的用功。一晃他在东山寺待了八个月,这八个月的勤苦修行使他的修为大大提高,就在这个时候东山寺内却发生大事。
五祖他近日暗自忧急
叹自己如今年过古稀
尘缘已尽将要离世去
不知道何人能够举旗
祖师的职位任重无比
必须要大觉大悟契玄机
因此上传衣付法不能大意
唯有那见性之人才能承衣
这本是衣钵真传留圣旨
为的是续佛慧命正法不息
眼下五祖大师已年过古稀,功德圆满,行期将近。可禅门正传无人,法嗣未定,这件大事未了,倒使他暗自忧急。他反复掂量座下这上千名徒众,虽说龙象峥嵘,不乏智慧之人,也有修为颇高者,更有能举旗之人。但是真正有真知灼见,悟透祖师禅精髓的大觉大悟之人,他还没有发现。为选拔真龙,他决定要用善巧方便,先测试一下学生们的水平。
这一天,他升座说法完毕,对众僧说道:「众位比丘,想我禅门自达摩大师西来传法,代代传承,已历五世。如今老衲已年逾古稀,行期将近,我曾多次告诫你们,世人生死事大,无论荣华富贵,还是贫穷卑贱,都免不了一死。荣生衰死,自古皆然,要知道生如何生法,死如何死法,如果能彻了无常的道理,才能操纵自己的生命,来去自在,迈向光明的境界。若对生死不了解,这一生就是胡涂而来,胡涂而去。要知道,不眠的人夜长,疲倦的人路长,没有智慧的愚人生死轮回长。」
「我说法论道多年,就是希望你们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如果不修慧,自性被迷住,是不能救你们出离生死苦海的,必须要奋勇精勤于道业,以俟顿彻法性,了脱生死。你们都随我学法多年,都要好好观察一下自己真正的智慧,要在自心中找出般若之性。就你们各人的见地各作一首偈语给我看看,谁悟透自性我就把祖师的衣法传给谁,奉他为我宗第六代祖师。真正明心见性之人,我说完他就能明白,因为事须渐修,理可顿悟,否则用思量忖度的分别心来作是没有用的。见性之人犹如睁眼视物,自然呈现,无须揣测、寻思,这样的人,虽当挥刀作战的紧急关头,也能于言下立见自性。你们都速速回房作偈去吧!」
诸位,五祖大师这番话说得太好了,一个人若是尽求福报,不修智慧,像梁武帝似的,那是不能脱离生死苦海的。五祖大师不光这一番开示好,选拔接班人的方式更先进,这叫搞竞争,他让徒众每人做一首偈给他看。什么是偈?佛经里的诗词、和尚念诵的词句,就叫偈。他让徒众每人做一首词句给他看,谁悟透自性,与他心心相印,他就把衣法传给谁。衣是指出家人的袈裟,在这里是指达摩大师西来所传的祖衣,是释迦牟尼佛用过,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法指正法,内传法以印证宗门的佛心宗旨,外传衣以表示师承的信实无虚。
五祖大师说完,由侍者陪同走回方丈室,众门人也都各自回房用心作偈。有的写了撕,撕了写,反复几次,闹了个白折腾;也有的绞尽脑汁,连一句都没写成;更有的自暴自弃,连笔都没敢动;还有的倒挺有自知之明,不但自己不作,还公开给众人提醒。
叫声众位同修要听清
咱们可要有自知之明
绞尽脑汁也没用
何必作偈瞎折腾
咱这修行都不出众
作出偈颂也白搭工
神秀师身为上座受尊重
博览群书学问精
道德高尚人称颂
讲经说法经义通
六祖之位事关重
唯有神秀能担承
大伙一听,说得对,刮风下雨不知道,自己能飞多高蹦多远还不清楚吗?费那脑筋干啥,就咱这德行咱这修行,做出偈颂也选不上。人家神秀师道德高、学问好,讲经说法讲得非常好,六祖之位非他莫属。咱别费那个脑筋了,等着秀上座得法,咱就依止秀上座来修行。这会儿,众僧没有一个敢作偈的了。也难怪,在五祖大师的众多弟子当中,有位上座和尚神秀。什么是上座?僧人的职称,有资历、有德望的僧人。他位在住持之下,除了住持,没人能高出其上,也就是说,除了五祖之外,神秀的地位是最高了。
这位上座神秀师,不仅威仪万千,相貌庄严,而且天资卓绝,称得上是位饱学的高僧。他未出家之前就对世间的学术有很深的了解,称得上是位博学多闻的才子。他随五祖出家,修行很勤奋,深得五祖大师的器重,五祖曾亲自为他起法名叫神秀,意思是神思秀慧。神秀不光修行精进而且忠正善良,众僧对他很敬服,奉他为教授师,就是专门教授弟子威仪、作法的老师,他的言行可以做大众的榜样。神秀的确是全寺僧人的佼佼者,是大家公认最有资格继承衣法的人。
单说这位神秀师,听了五祖大师的法旨后,日日思惟,想用心作偈。可是他一看大家都不呈偈,有些顾虑,心想,众人都这么谦虚,主要是因为我是他们的教授师,都不愿意跟我比见悟、争祖位,如果我也不作,那么寺院里就无人呈偈了。自己身为首座、教授师,不仅辜负同门子弟的信任、推崇,也有负五祖的教诲之恩,让五祖失望。再说,我要是不呈心偈,师父怎知我心中见解的深浅,那如何使修持进至到最高境界?诸位,眼前的情形逼得神秀是非作偈不可,为什么?你想,老师出题考试,你身为班长兼学习委员,这样的好学生,你不交卷那怎么能说得过去?再说,你要想了解自己的真实成绩,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就必须得交上考卷,让老师检验指导。
当此之际,神秀马上提起了警觉性。心想,我作偈的用意是求法,这当然是好,求法是善,要是觅求祖位,那就不善了。争名夺利是恶,那就用意不善了,那和一般窥夺祖位的凡夫有什么差别?神秀真是个能随分用功夫的实地修行者,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断恶向善,检点自己的念头。他虽然意在求法,不在祖位,可是法和位这两个意思是同时的,要是呈偈求到法,那法、位就得一齐来。呈偈,怕别人误会,不呈偈,又得不到法,那就不能使自己的修持进至到最高境界,真是太难太难了!诸位,神秀的这些想法说明他没悟,为什么?因为开悟的人心是清净的,不悟的人才这样思前想后。
神秀反复思量,只觉得左右为难,他思虑很久,终于决定要呈偈求法。这天晚上,他苦思冥想多时,终于将偈颂作成。可惜的是,参禅见性要求的是现量,是直接感受到证悟的境界,不是比量。经考虑而得,由思量可知,那是比量,不是宗门的自家珍宝。神秀将偈颂作成,墨渍未干就匆匆折起,夹到怀中,直奔方丈室,要向五祖大师呈递。他穿过法堂来到方丈室的门前,刚要伸手推门,突然浑身一颤,又把手缩了回来。心想,这首诗偈能不能过关?五祖大师见偈要是说好,付给心法还可以,若说不好,那么我起心觅法就如同凡心而窥夺圣位,实在是可鄙。神秀想着想着,紧张得汗都下来了,汗流全身,恍恍惚惚。几次伸手想推门进去,又几次把手缩了回来:「我这偈颂能不能过关?」他这叫信心不坚固,自己没把握,这叫境地不踏实,才这么没信心。
他几次都想进去,可是没这个勇气,没办法,直到深夜也没敢进去,只好悄悄回到自己的寮房。就这样前后经过了四天,他一共去方丈室前十三次,也没敢向五祖呈偈。他站在方丈室外心内焦急,踱来踱去,突然他眼前一亮,计上心头,我何不如此这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