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论语 悟道法师主讲 (第一二三集) 2019/3/25 台湾 档名:WD20-037-0123
诸位同学,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雪庐老人的《论语讲记》,「公冶长篇」第二十章。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这一章经文没有人问,是孔子自己在说。季文子是本国鲁国人。」这里雪庐老人给我们说明季文子他是鲁国本国的人。季文子他讲三思而后行,孔子听了就说,再斯可矣,思之再思。
『三思而后行。』「三有两种读法,一种读如三字」,就是我们一般一二三这个三字,「一种读作三(散)」。这个三(散),就是善思而后行。一种是读三思而后行,一种是读三(散)思而后行。「读三(散)解释为多数的意思,不一定是三次」,读三思就是思考三遍,读三(散)那就不一定了,不一定只有三次,「或许是四五六次,或许可以二三」,思考两次,或者三次。「三思,思前,思后,思现在,才决定,并不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所以这个地方特别给我们说明这个三思是慎重,并不是像开会议而不决,那讨论了半天不能决定,决定之后也不去实行、付诸行动,不是这样的。「办事不可以优柔寡断,所以这一章经文要注意三思而后行的行。」行这一个字,实行,我们现在在大陆上讲落实。「遇到这等人,不要与他办事,你们可以学子路,不宿诺,答应说了要不隔夜,当时就办,他再反悔也办完了,也没法子。」这个地方雪庐老人讲我们可以学子路,不宿诺,就是答应人家的事情不隔夜。如果遇到一些人给我们讲他要办什么事,我们当时就办了,如果他反悔了,那事情也办完了,也没办法了。「再者,发脾气时不要决定,等气平之后再决定,等一二天后再做,压个两天再做决定。」这里又提出来,善思而后行。我们凡夫总是有烦恼,当我们生起瞋恨心、发脾气,这个时候不要去决定事情,特别是重大的事情,不能在我们情绪不稳定、发脾气这个时候做决定,等到心平气和之后再来决定,等个一、二天再做,压个一、二天再做决定。这个也是属于三思而后行,主要就是要慎重,要思。
「读书无非是学人情世故,当圣人也是学人情世故,不懂人情世故是书呆子,不通人情不懂世故,会伤天害理,这种人都不能办事。所以不管念多少书,不通人情世故就是书呆子,反而害事,读书就要明理。」读圣贤书无非是学人情世故,当圣人也是要学人情世故,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重点。不通人情世故办不了事情,不管念多少书,不通人情世故就是书呆子,反而害事。所以要学,我们就学这一个,通达世故人情,这个都是要在生活当中去历练、去学习。
「三思而后行,注重行,三思决定后必须去做。」不是思了一直在那边思,思了之后也没有付诸行动,没有具体行动,这个就不对了。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孔子听了季文子讲,孔子就说再斯可矣。「宋儒注解,孔子听了以后说,思一次,再一次这就可以了,三思则私心起,这种说法太呆板。」这是宋朝的大儒注解这一章书,注解这一句「再斯可矣」,孔子讲的这一句,宋儒注解说孔子听了季文子说三思而后行回答再斯可矣是思一次,再一次就可以了。再斯就是,一,第二次就是再了,这样就可以了,不用思考到第三次了,因为思考三次,私心就起来了。雪庐老人给我们讲这种说法太呆板。「一思还单纯,三思则私心起,没勇气,这个讲法似乎有理。但也不一定,有人一思他就在自己身上了,不必再思去办事就是私心害众。」有的人他思考问题,第一个他就先想到自己了,他不必等到再思、三思才私心起,所以这个不一定。「又有人说,三思之后,再考虑考虑,怕犯法,所以有人认为三思之后就不是公心了。」私心就会起来了,想太多了,想到最后就想到自己本身上来了,私心起来了。「众说纷纭。」这一章书有很多注解,很多说法。
下面雪庐老人举出,「《中庸》说:思之弗得弗措也」,「人一之,己百之,人十之,己千之」。根据《中庸》这个经文,这段经文,「这个思哪有定数」,没有一定的了。「又管子说: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通,鬼神通之,都是主张要多思。」「吾主张思没有限度」,雪庐老人主张这个思它没有一个限度的,不是限定是三次,是无数次的思都可以的。「思之弗得弗措也,思到通为止,思不通不能放下,思之不通,能思不止就可以通了,极为神妙,这种事不假。」我们思考一桩事情,不通不能停下来,还要继续思,思到通为止。这就是管子讲的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通,鬼神通之。只要不停止,一直思下去,那他就通了。这个事情极为神妙,也不是假的,事实是这样的。
「佛家有闻思修三慧」,这又举出我们佛教(佛法)里面经典讲闻思修三慧,跟思都有关的。「若不永久思,到十住就停止,不得往前走,那十行的境界便不懂了。所以必须一再地思,不思不能修,要如何到十回向、登地?只要一门通则门门都通,一门不通,千万别教人说哪个好哪个不好。」这里主要给我们讲注重在通,通了才能讲。
「我们学《论语》,要在改行为,眼前就是要分判君子、小人。」这是我们现前学《论语》人,它的重点就是在改行为,改变我们过去一些错误的行为,把它改正过来,依照《论语》这个标准、原理原则改过来。眼前那就是要分判我们自己是君子还是一个小人。「我们现今不懂文字,篇、章、节都必须清楚,如今的人常不清楚。」我们现在对这个文字,一篇经文、一章经文、一节经文,篇、章、节都必须清楚。那现在的人常常搞不清楚,我们没有学习,对篇、章、节都不清楚,往往就搞混了,那文理就不通了,错解经义了。
「这几章经文的考据众说纷纭,我们不必多事」,那些我们也不要再去增加一些什么说法、什么看法了。「季文子三思而后行章,你们要学多思,思之不得弗措也。」根据《中庸》这一段的经文来对照,这一段经文结论就是要多思,思之不通就不能停止,要继续再思,思到通为止。这是这一章书的一个重点,我们要好好来学习。
好,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祝大家福慧增长,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