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论语 悟道法师主讲 (第一二一集) 2019/3/23 台湾 档名:WD20-037-0121
诸位同学,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雪庐老人的《论语讲记》,「公冶长篇」第十九章。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弒其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这一章书是子张问孔子,令尹子文他这个人。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春秋列国时,楚在长江以南。中国文化自北方兴起,往南方扩充,楚国那时还是化外之邦,有如台湾的高山族,制度与中原其他国家不同。」
「令尹如其他六国的宰相。子文是什么人,各家注解不同,旧注说他叫斗谷于菟」,斗谷于菟,这个菟上面一个艹,下面一个兔。这是楚国那个时候老虎叫菟,是老虎的另外一个名称。「他父亲到母亲外家,淫人妇女,生下孩子而丢弃到野外,母虎喂他,所以名叫虎乳,就是斗谷于菟(拚成音为虎乳)。」老虎喂乳给他吃。「但是后来人的考证,以为子文不是这个人,但是他本身也不肯定是什么人。」
「为什么三已三仕」,三次做官,三次就下台不做官了,「也没有肯定的说辞」。这为什么没有肯定一个说法?「楚庄王时,楚晋交战,子玉做元帅,因为骄傲而败,自杀而死。这个人是令尹子文举荐的,其余的事就不可考了。」只有这桩事情有这个数据,其他的事情、事迹就没办法去考证了。以上雪庐老人先给我们讲,令尹子文这个人他简单的身世,有很多方面是没办法去考证。
下面讲,「我们学《论语》」,雪庐老人讲,「我们学习《论语》一者学做人,一者学认识文法」。这是我们学习《论语》的两方面,第一个就是学怎么做人,第二个学认识文法。「懂文法后自己看书不必人讲,也不致于学错了。」这非常重要,文法不懂可能把意思看错。「以往吾只要大家做人就可以了」,雪庐老人过去,他只希望大家能学做一个正人君子就可以了。「今日文字里的内容变得不象样,不得不自己求,不懂文法,重要的字便会滑口而过,不重要的字反而白费力气。」这也是我们今天现代人对古文,传统的文言文大家现在不学,不懂这个文法,不懂,看这些文,重要的地方滑口而过,不重要的反而费力气的去找。所以懂文法,也是我们学习《论语》非常重要的地方。「这一章吾引《四书.论语》来证明,这一章吾有吾的考证,吾都是引孔子的话。」雪庐老人讲解这章书,他引用《四书.论语》,孔子讲过的话来引用、来考证,所以这是雪庐老人他有他的考证,但是他的考证都是引用孔子讲过的话,这样来对照。
「子张是周朝人,当时的社会兴起议论,对令尹文子有好的议论,所以子张提出来问孔子。向老师提出问题,必得有根据,不能胡说八道。」
『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令尹子文三次做官不喜(他也不欢喜),为什么?不为升官发财,为国办事是应该的,这有什么欢喜?三已之,不干了(下台不干),他也不愠。」也没有埋怨这样的情绪。「人情有冷有暖,(做官)上台放鞭炮,下台没人欢迎,两种不同景况,这是人情事故。若知道这一点,那上台也不须要挂鞭炮,上台时要想起下台时怎么样。所以吾活着的时候不作寿、不享受,一碗饭就饱了,死后也不必作告别式。」雪庐老人他一生的行谊就是这样。「国家另外有人能用,这样何须愠?来了新手,政务不熟(不熟悉),令尹子文将他办的方法旧制度都告诉他,这是令尹子文的好处。」一个新的人来接他的位置,对这个政务方面还不熟悉,令尹子文把他办过的这些方法、旧的制度,原来的制度都告诉新来的这个官,这也是令尹子文他的好处。
『子曰:忠矣。』「孔子说:忠矣(这是尽忠),为人谋事而能忠。」
「但是子张的意思不在这个忠上」,子张问的意思不在问忠。「因为忠在公家办事是很普通的事。孔子提倡仁,所以子张问:仁矣乎!」子张他是问仁,他说令尹子文算不算仁?
『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孔子云:未知。知读音有两种,一读如知字,一读智。」知道这个知,跟智慧这个智两种,古时候两种读音。「若读如知字,则念的语气不太甚顺」,如果读知这个语气不太顺。「前面经文有说不知其仁也这很顺,但这一章是未知,焉得仁。既然不知道他,当然就不知他仁不仁了,所以读智比较好讲。这个人没有智慧怎能说他仁?」孔子回答就这个意思。
「但是这在道理上很难讲,知当智,依文理可以讲,但在事情上便有问题。这本来不该讲,要自己去想,往后才会开智慧,光我说,你们只听,这不行。」雪庐老人也给我们举出来,有些地方要自己去悟,不能只有听他讲,自己要用功、用心。
「知当智讲的地处有很多,而郑康成、朱注是将知当如知字解释。孔子提倡仁,一般人都够不上,所以人们都把仁当第一等的字,但是无智怎么有仁?把仁放在智前,这说不通,例如曹操、王莽有智慧,但他们的仁在哪里?事实上是无智就无仁。这一章的未知,焉得仁,要如何解释,自己去想通它。」这也是让我们去悟它的道理,我们自己去想,没有智慧怎么会有仁?所以有仁的人他必定有智慧。
「自古没有人敢把智放在仁前面的,吾学佛,张商英氏以为学佛方知儒,智的确为首。按中国文化讲,智也在前头,五伦十义八德中没有说智。你们必须注重文字,预备以后自己能看书。」这个文字我们也要去考究,要注重。
「他办的是什么事,现今已经不可考」,他去办什么事,现在没有办法去考证,「这几句话找不出什么事情(不知道是什么事情)。但是我们当公务员可以学一章,上任不必欢喜,下台也不必愠怨、烦恼。将自己所知道的尽心尽力告诉继任的人就可以了,这也不是为新上任的人,还是为老百姓,假使不告诉他而办得乱七八糟,那是害了老百姓,并不是他有心如此」。因为他不知道,所以前一任应该把前面的这些方法、经验,这些事情交接给下一任接班的这个人,应该要这样;如果不这样,害了老百姓。所以跟他讲,不是为接下一任的官,而是为老百姓。
「后面这是另一段,文法与前一段相同,注解家把两段扯成一个关系,这是毛病。」
『崔子弒其君,』「崔子,崔杼弒齐君,齐君与崔大夫的妻子通奸,崔子为着夺妻之恨,杀父之仇与夺妻之恨,这个仇很大,所以崔氏弒齐君。弒是以下杀上。」下面的杀上面的。
『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崔杼的同事陈文子,财产有马十乘,弃而违之,放弃十乘而到其他邦国。陈文子说,他邦的大夫也与我们齐邦的崔大夫相同,他又到另一邦国,违之,之一邦。换了两次(换了两个国家)都是如此。台南有人送红包,台北也是如此,台中也是如此」,这是举出不同的地方,但是风气都不一样。「你们看书,必须读古书,想想今事(想想今天的事情),看看国事如何?因为我们是现今的人。」
『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子张问孔子,陈文子如何,孔子回答:清矣,清高。子张问说,陈文子是仁人吗?孔子回答说,没有智慧,哪里能谈到仁上。」没有智慧,哪里能谈到仁上面,这是孔子的回答。
「二年后,齐国换了国君,陈文子回来了,这有考据的。陈文子没有陪着崔子干,虽然两人交情很好,而且他去了其他国家,朝中臣子很多,未必个个换,陈文子是他自动走的。有说,崔子弒君时他在齐国,并没有上外国去,所以孔子才说他不智。」这个时候他没有离开齐国,没智慧。
「前面是三仕三已无喜无怨,这一则是清廉。」这一章书,雪庐老人解释得比较长,我们因为怕时间太长,不好发送,我们分两次来讲。
今天我们先学习到这一段,祝大家福慧增长,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