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开敷夜神章|第29集|文字MP3|jingkong老法师主讲|台湾华藏讲堂

admin 华严开敷夜神章评论阅读模式

华严开敷夜神章  (第二十九集)  1986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12-004-0029

点此听MP3

请掀开经本八百二十四页,倒数第三行,我们先念一段经文,对对地方。

【王赞女已。以无价宝火光摩尼。种种妙色所庄严衣。手自授与宝光童女。并其眷属。】

从这个地方看起。这一段是讲国王在修大布施的时候遇到了宝光童女,童女也是再来人,从她对于大王的偈赞我们晓得她的境界也是法身大士,如果不是法身大士,说不出来的。菩萨们是彼此互相的赞叹,所以这个大王在前面也赞叹童女,这个地方所说的就有摄受她的意义存在。我们看经文里面所说的,赞叹之后,底下就是布施,照我们世俗讲法来说,就是彼此见面都要送一点礼物做纪念,佛门当中也不例外,所以这个大王赞叹童女之后也送一点礼物给她。布施法会里面,国王宝物太多了,小礼物也很不可思议,『以无价宝火光摩尼』,是摩尼宝珠,以这个来送给她。除宝珠之外还有衣,『种种妙色所庄严衣』,这个衣不止一件,数量相当多,都非常的华美。而且是『手自授与』,不是别人代他拿的,国王亲手给她的,亲手将这些宝珠、这些衣服给她。不但给她,随着童女来的也有不少人,这是她的随从、她的眷属,『并其眷属』。

【一一告言。】

这个『一一』是非常关切的意思,告诉大众。

【汝诸童女。各各受取。着此妙衣。】

不但给她,而且还劝她,这些衣服都可以穿上,送给她了,都可以穿上。

【时诸童女双膝着地。两手承捧。置于顶上。然后而着。】

这是礼节。世出世间法都是非常重视礼节的,礼表敬,礼显我们的性德,礼是性德,所以礼不能废。儒家要没有礼,儒就没有了,纵然有研究儒家的这些学术,那不过是学者而已。佛法也是如此,佛法要是没有礼,佛就没有了;换句话说,真正修行人没有了,充其量也不过世间有几位佛学的学者而已,变成了佛学,而不是学佛。佛门的礼就是戒律,所以戒跟礼是一样的东西,没有戒就没有佛,没有礼就没有儒。因为儒与佛都是要重实行,信解行证是以行为最重要。当然,你不信,你不会去行。信了之后,我只有信、只有解,没有行,那是没用处的,那是佛学家,现在所讲的佛学博士,佛学博士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他不能出三界,他不能了生死。所以一定是行而后证,要证果。所以重视行。行里面第一个就是「礼敬诸佛」,十大愿王第一个就是修礼敬,这是戒律里头最重要的一条。

我们在此地看,你看每一位菩萨、每一位善知识他们的礼节很周到,决定没有轻慢人之心,也没有轻慢人之行,他做得很圆满。国王既然亲手赐予,当然是也要跪下去双手捧承,捧了之后先顶在头上,这是最恭敬。顶在头上之后退开,退开之后在旁边再穿上。这是礼节,我们要学习。这个礼节是重视往来,所谓是礼尚往来,礼是要讲求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是往来的。可是诸位要知道,礼尚往来是平辈,平辈是礼尚往来的,长辈赐予你就不能推让,推让对尊长不敬。你看《礼记》里面就有,「长者赐,不敢辞」,不可以推让,推让是平辈,长辈不可以。长辈赐给你,道一声谢谢,行个礼,乖乖的接过来就行了,不必客气,客气是平辈,不是对尊长,这一点也要注意到。往往我们不晓得,对长辈也是礼让,对长辈不可以让,这是不礼貌。所以这里国王赐的时候她们没有推让,没有谦辞,只有接受,为什么?这是长者赐。

【既着衣已。】

这个衣服穿上去之后还要穿给国王看看,这个礼貌才周到,不能说是穿了之后就走了,这个不行,还要到国王这里道谢。你看:

【右绕于王。】

普通的礼节是绕三匝,这是古印度的礼节,就是道谢,穿好了之后再来道谢。

【头面作礼。】

就是五体投地。

【时彼一切诸宝衣中。普出一切星宿光明。】

这个衣服真正是宝衣,衣里面能现种种形像,就像我们现在电视屏幕一样,它会现种种形像,这真是妙极了。所以我们讲这个科技,科学技术,怎么样讲,比起佛法差得太远了。我们今天诸位想想,你看电视后面那些电子多复杂,人家做得太巧妙了,薄薄一件衣服上已经就是做满了。现在我们这电视是硬件的,人家已经做成软件,实在是妙,实在是高明。在从前读这个经真正是不可思议,现在读这个经我们能想得通,不是做不到,你看科学将来进步的时候,真的,衣服就是电视机,他就有能力做成这么薄,做成这么柔软,可以折迭,携带很方便。这在佛法里头,他方世界都已经发展到极处了。

【众人见之。咸作是言。此诸女等皆悉端正。如净夜天星宿庄严。】

末后这一句是赞叹、是比喻,『净夜天』天气非常的晴朗,星光闪耀,非常净明,拿这个来形容这一班的女孩子,一个个非常的天真。再看下面经文:

【尔时夜神告善财言。善男子。于意云何。】

善财童子正好在这时候参访这个夜神,夜神叙述他过去的事情,对着善财叙述他过去的事情。底下就要说明过去这些人物、这些事,都是夜神的前生,历劫修行,所以叫着善财童子,提醒他。下面这一段话就重要,就是你的意思、你的看法怎么样?

【尔时一切法圆满宝盖大师子吼妙音声王者。岂异人乎。毘卢遮那如来应正等觉是也。】

他说你晓不晓得过去世修行的这些菩萨,这个国王是什么人,你晓不晓得?原来就是现在的本师毘卢遮那如来。毘卢遮那是法身佛,华严三圣当中就是供着毘卢遮那佛,就是他。『如来应正等觉』,这是十号当中的两种,凡是成佛都有十种德号,这在此地不必多讲。

【光明王者。净饭王是。莲华光夫人者。摩耶夫人是。宝光明童女者。即我身是。】

当年那个时候的『光明王』,就是现在的『净饭王』;『莲华光夫人』,就是现在的『摩耶夫人』;而『宝光明童女』,就是现在这位夜神,可见得这个关系、这个缘分是生生世世结成的。我们在这个世间,纵然很陌生的人,有一面之缘,也不是偶然的,何况能够同在一个讲堂,能够坐在这个地方听一个半钟点经,这个过去世的缘分非常非常之深,否则的话,像这样的聚会是不可能的。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要珍惜历劫的因缘,好好的在这一生当中做个同参道友,彼此互相勉励,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我们有决定性的成就。

【其王尔时。】

这还是讲过去生中的事情。

【以四摄法所摄众生。即此佛会大道场中一切菩萨云集者是。】

过去这个大王教化众生『以四摄法』,「四摄」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是大乘法里面诸佛菩萨摄受众生的四种法门,我们在这一段经文里面都看到了。你看第一个大王广行布施,见到这些人来求帮助的,国王欢喜,言语柔软,这是爱语,亲手来布施,这是利行、同事,这是以四摄法摄受大众,那是过去劫中的事情。那个时候这些人物就是现在我们这一会,现在我们这一会大众,过去世就有这个因缘。所以说『即此佛会大道场中一切菩萨云集者是』,现在这么多人聚会在一处,可见得过去生中都结了缘。

【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这一句是不能少的,为什么?前面讲的是一切菩萨,如果对于菩提道要有退转,那就不是菩萨。《金刚经》上说得很好,「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那就不是菩萨。他这里说了,这个大道场中一切菩萨云集者是,所以他们是真正的菩萨,都是明心见性的菩萨。所以是证三不退,都是不退转,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下面说出他们的地位:

【或住菩萨初极喜地。】

这个地位就高了,全都是地上菩萨,都登了地。『极喜地』就是初地,有些经上翻作欢喜地。

【或离垢地。或发光地。或焰慧地。或难胜地。或现前地。或远行地。或不动地。或善慧地。或法云地。】

『离垢地』是二地,『发光地』是三地,『焰慧地』是四地,『难胜地』是五地,『现前地』是六地,『远行地』是七地,『不动地』是八地,『善慧地』是九地,十地就是『法云地』。这些与会的大众个个都是地上菩萨,从初地到十地。这些名相我们在此地也不多说。通常在别教里面讲,从初地到七地修行的时间要一个阿僧祇劫,所以讲三大阿僧祇劫成佛,第一个阿僧祇劫修到三贤位,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证三十个位次;第二个阿僧祇劫,从初地到七地,就是从极喜地到远行地;第三个阿僧祇劫,就是从不动地到法云地,三个位次。这就是说明菩萨道愈往高处是愈难修,你看第一个阿僧祇劫证三十个位次,第二个阿僧祇劫证七个位次,第三个阿僧祇劫证三个位次,这样才能圆满菩提。这是讲三大阿僧祇劫。这是一般法门几乎都是这个说法,没有例外的。例外的只有求生西方净土,它不要三大阿僧祇劫,不需要,它是一生就证得;不是别教,还是圆教,圆教的佛果一生可以证得。

这个方法实在讲非常的简单,最稳当不过了,可是很少人相信,这个世间人好像看到这个太容易了,他信不过,他要找麻烦,愈是麻烦,愈是奇奇怪怪的,他觉得那个可信,简单的他不相信,这就是少善根、少福德、少因缘。少善根,不信、不解;少福德,不肯修;少因缘,他接触得少,没有遇到善知识详细透彻的给他讲解,这个很不容易。尤其是《弥陀经》,你要想找一个人详细、透彻来给你讲这部《弥陀经》不容易,因为要很详细的来讲解,一部《阿弥陀经》一天讲一个半钟点要讲两年,你到哪里去找这个人跟你讲?没有这个因缘你的信心生不起来,一生成佛的法门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是当面错过,这实在太可惜了。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十地菩萨,的确不容易。

【各各具足种种大愿。】

《华严经》上所说的大愿,以普贤十愿就全包括了,那是菩萨的总愿。但是虽然讲的十愿,题目是不变的,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到普皆回向,题目不变,每一个阶层修行的方法、境界不相同。所以这个妙理、妙境无有穷尽。这底下讲:

【集种种助道。】

前面讲四摄,六度万行都是属于助道。

【修种种妙行。备种种庄严。获种种清净。】

这个『备』就是具备,具备这种种庄严。庄严道场,诸位一定要记住,庄严最重要是心生清净庄严,如果我们心里不清净,外表做得怎么好也不叫庄严。果然身心清净,纵然是个简陋的茅蓬,也是具足庄严。所以庄严要从心地做起,依教修行,就是真实的庄严。所以他的果报是『获种种清净』,身语意三业清净。

【得种种神通。游种种自在。】

『神通』是从能力上来说的,「通」就是通达无碍,「神」是神奇莫测,就是我们一般人常识达不到的,想象不到的,他都能做得到,他都没有障碍,这叫神通。所以我们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才艺、就是技能,技术、能力,在佛法里用神通这个名词。『自在』是讲他的生活快乐,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他得自在。

【住种种解脱。】

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法能够系缚他,这他就能得解脱。解脱跟自在意思非常的接近。

【从种种方所来此会中。处于种种妙法宫殿。】

这些十地菩萨都是从远方而来的,所谓『从种种方所』,就是从十方而来的,到此地来集会。『处于种种妙法宫殿』,这一句我们看起来非常的奇妙,这些菩萨来了,他怎么来的?他自己住的那个宫殿,他的宫殿飞到这来了。到此地来,他还是住在他的宫殿里面,非常非常之妙。像我们现在做的佛像都做个小佛龛,那个佛龛就是代表他的宫殿。而且那个宫殿坐落在莲花上,在花台之上。这么多菩萨个个都是如此。所以他的宫殿,不但是他居住的处所,也是他的交通工具,他到哪里去,那个宫殿就是交通工具,宫殿会飞,可大可小,变化无穷。

我们在《维摩诘经》里面看到的,经上讲的,维摩长者他住的房间不大,丈室。丈室是一方丈,一方丈有多大,很小的一个小房间。经上讲它里面容纳了一万个师子座。师子座在我们中国来讲太师椅,比这个椅子大。这个椅子你看我每次上来的时候很别扭,为什么?太小了,坐上来很不好坐,尤其是这两边,没有这两边靠着就好一点,太小了。图书馆那个椅子比较上标准的师子座,有三尺的面积,那个坐了很舒服。一万个师子座,要多大的地方才能容得下?菩萨的师子座没缩小,维摩丈室没有放大,这是华严境界,大小无碍,一多无碍,就是清凉大师所讲的「事事无碍」,这是妙,妙法宫殿。这比维摩丈室还要庄严,维摩丈室不过师子座而已,这是人家的宫殿都来了。

也有同修可能会问,菩萨的宫殿是不是一样的?给诸位说,不是的,多彩多姿,到这个境界你的衣食住行都是随心所欲,你心想什么样子它就变现什么样子,随心所欲。《弥陀经》里面都讲的七,七是代表圆满。你不懂这个意思,看到《弥陀经》里面,「七重行树,七重罗网」,好像看到西方极乐世界家家户户住的房子都是一个样子的,这有什么好玩!你不晓得那个七是代表圆满的意思,不是数目字。什么叫圆满?随心所欲就圆满,欢喜什么样子就变什么样子,那就是圆满。七这个字它的本意就是四方、上下、当中,取这个意思,这是圆满。所以一点欠缺都没有。《华严经》用十表法,所以十也不是一个数字,也是代表圆满的意思。我们再看下面文:

【尔时能开敷一切树华安乐主夜神为善财童子欲明此解脱门义。而说偈言。】

底下一共是有十一首偈颂,这十一首偈颂就是夜神对善财童子的开示,说明他已经能知,换句话说,智慧现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种能力都是我们自己的本能,绝对不是说这种能力佛有、菩萨有,我们没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所以读这些经文正是启发我们的自性,建立自己的信心,恢复自己的德能。第一首是讲的天眼通。

【佛子我有广大眼。】

这个『佛子』是夜神称善财童子,对他的敬称,「佛子」,『我有广大眼』。

【普能观察于十方。种种广大剎海中。众生五趣轮回者。】

换句话说,他的天眼能够看到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的剎海。这个地方讲的『剎』就是一尊佛的教化区,也就是一个大千世界。像我们住的这个世界叫娑婆世界,《弥陀经》上告诉我们,娑婆世界的西方过十万亿佛国土那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此地讲的范围广大,十方无量无边这个空间里面所有广大的诸佛国土,每一个佛世界里面情形跟我们这个世界总是差不多,大同小异,所以也有『五趣轮回』。通常我们讲六道,「五趣」就是六道,讲五趣就不说阿修罗,讲六道,把阿修罗算一道。严格的讲,只有五道,没有六道,因为阿修罗天上有,人间也有,饿鬼当中有,畜生也有,只有地狱没有阿修罗。阿修罗在哪一道他就算哪一道,他在天道他就归于天人一类,在人道就归于人道一类,所以实际上讲只有五道。通常我们讲六道是单单讲天阿修罗,人、畜、饿鬼这三种阿修罗不说,单单讲天阿修罗。所以诸位以后看到经文里面讲到五趣、讲到六道,或者是像《楞严经》上讲七道(七趣),那再加一个仙人。仙有天仙、有地仙,也有人间修成的仙人,跟阿修罗一样,他在哪一道可以归入哪一道。所以说五趣、说六道、说七趣,可以说都是开合不同,一个展开来说,一个归纳起来讲,意义都是圆满的。他有这种能力,能够见到这些众生在五道里头轮回,有这个能力,这是天眼通。这是见到凡夫。

【亦见彼剎一切佛。皆坐寂灭菩提树。神通充遍于十方。说法调伏诸群品。】

前面是见六凡法界,这一首是他的天眼见四圣法界,他在这个佛国土里面,这是一个佛国土,一切佛国土总是差不多的情形,见到『一切佛』。一个佛国土只有一尊佛,怎么会有许多佛?有,这个「一切佛」,给诸位说是讲的化身佛。你看我们在经上看到,「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千百亿就是一切佛。一个佛国土,像一个娑婆世界,法身佛只有一个。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所以无处不现身。应化身佛是有寿命的,有生有灭,像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示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他住世八十年,拿现在的话说,他的寿命八十岁,八十岁圆寂的,有生有灭。而报身佛是有始无终,法身佛是无始无终,所以说不上生灭。我们讲佛入涅盘都是讲的应化身,报身哪有什么入涅盘?有始无终,他怎么会入涅盘?所以要晓得,凡是讲佛入灭都是讲应化身。这是讲应化身的佛。『皆坐寂灭菩提树』,这就是示现八相成道,示现成道。

『神通充遍于十方』,因为一个大千世界有十亿个阎浮提。这个十亿,给诸位说也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字,有多有少,这是从大致上的说法。这是概说,不是定数,诸位一定要明了。为什么是依这个原因?因为诸佛的愿力、众生的业力不相同,所以诸佛国土大小不一样,佛度众生人数多少也不一样。你将来要成佛,希望多度一点众生,你现在就要与一切众生广结法缘。你不肯与众生结法缘,你成佛了,众生不愿意接近你。你成了佛也度不了他,所谓是佛不度无缘之人,他跟你没有缘。由此可知,结缘非常重要。我们不仅仅在佛法里要结缘,不管到什么地方,都要有这个念头。

现在台湾同胞都相当富有,全世界人都知道,观光客,全世界是第一个欢迎台湾人,台湾人有钱,肯花钱,所以非常受欢迎。美国欢迎台湾的观光客,日本也是的,欧洲也是的,都知道台湾有钱。咱们去观光,很可惜,没有跟那个国家结法缘。这个可惜了,白跑了一趟。如果是个学佛的,他这个心态就不一样,每到一个地区、到一个国家,一下飞机,踏上这片土地,心里面就有愿,我与这个国家、地区有缘,与这个土地有缘,与他们的政府有缘,与他们的老百姓有缘,你要起这个念头。你起这个念头好,将来你成佛到那个地方,大家都欢喜你,你可以到那度众生。不学佛的人他不会生这个念头,学佛的人他懂得生这个念头。

学佛的同修,在家就要学,这是当年李老师教给我的,我那时候没有出家,跟他求学的时候他教给我的。我们到一个寺院道场,当然第一个你就要到大殿去礼佛三拜,怎么个拜法?第一拜是拜自己与这个道场结了缘,我第一拜是结这个缘;第二拜,与这个常住住持、当家师里面的执事与他们有缘;第三拜,与这个道场所有的信徒有缘。你看,同样是拜三拜佛,意思不相同,会拜的这个三拜拜下去缘都结了;不结缘不能度众生。所以一定要懂得广结善缘。到人家道场去,晓得结缘。我告诉诸位,你们出国去观光旅行,到人家国家去,也要发这个愿,也要结这个缘,将来机缘成熟,度这一方的众生,你不发这个愿就不行,所以一定要发这个愿。除了发愿之外,还要行持,行持看我们力量能不能达到,这个不能勉强。力量达不到,我的心圆满,也是无量功德。如果有这个力量,我尽心尽力去做。像我们现在这个道场可以说与全世界许多国家地区都结了法缘,我们印的经书、佛像每个月都寄到海外去,在许多国家、地区去流通,这是广结法缘。你能出一点点力量,随喜一点,这是随喜功德。出一块钱、出二块钱,这里面功德就有你一分、二分,就有。你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地区就有缘,这个缘成熟的时候你才晓得不可思议。所以要懂得结缘,神通才能充遍于十方。

目的何在?『说法调伏诸群品』,「品」是品类,「群」是种种不同的品类。像通常佛经里面把有情众生分为九大类,九法界众生,这还大分,每一界里面又有许多不同的种类。菩萨发大慈悲心,以清净、平等为一切众生说法。说法,诸位要记住,第一法就是劝众生念佛求生净土,这一法他不能接受,再说第二法,第二法就是禅,禅再不能接受,说第三类的法门,第三类就是一切大乘的法门,大乘法门再不能接受,那就跟他说小乘法门。

为什么说念佛法门是第一法?因为这个法是能叫众生当生成就,最快速的成就,没有比这个更快的。佛讲这个经,他老人家自己说出这个经题,叫「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现在讲的《弥陀经》起的经题,这个经题内容太丰富了。什么是不可思议功德?功就是一句佛号,这一句阿弥陀佛;德,就是往生成佛。不可思议的功,念佛是不可思议的功行,往生是不可思议的收获,这一往生圆证三不退,一生就成就圆教的佛果,所以这是第一法门。你看《华严经》讲到最后,这些法身大士怎么样圆满菩提的?都是求生西方净土,才能证得大圆满,所以这个法门是第一法门。

我们帮助众生应当拿最好的给他,最好的他不相信,他不识货,那再次一等的给他。我们给他个大金刚钻,他说你这是玻璃球,一文不值。好,算了,我再给一个大元宝给你,他一看到欢喜了。其实那个大元宝跟那个金刚钻价值不晓得差哪里去了。他要再看这个大元宝,这个东西没用处,我肚子饿了不能当饭吃,你给他一个大馒头,他欢喜得不得了。这不识货有什么法子?是吧!要晓得,《弥陀经》、念佛法门是一切诸佛第一法宝,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没有一个不赞叹。他赞叹,诸位想想,他讲不讲这个经?可以说诸佛在每一个世界里头,对每一个众生说法,所说的经不完全相同,众生根性不一样,不见得说的完全相同,但是《阿弥陀经》决定讲的。所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你要问他,他共同讲的那个经是什么经?那就是《阿弥陀经》,共同推动的法门就是念佛往生的法门,所以是一切诸佛之所护念。你看在别的经上没看到这种题目,你要是能把这个真正认清楚了,你是真正有福。

我还得要到全世界各地方去跑,算一算现在至少一年要去十个地方。去干什么?去劝人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去干这个。这个太要紧、太要紧了!我到那里去给人家讲他们还能相信,换一个人去讲他们不大容易相信。为什么原因?如果你自己信得不深,你讲出来的是模棱两可,人家纵然听了,犹疑不决。我讲的人家听了之后,死心塌地去念佛了。所以我这些年在国外都没有白跑,每到一个地方讲几次,总有几个人来跟我说,我从今以后死心塌地念佛了。总有几个人,那就是收获。认识这个法门,难,太难太难了。你看《大藏经》那么多经典,你怎么发现到这是宝?实实在在不容易。所以能真正认识这个宝,真正认识这个法门,晓得一生圆满菩提,能够真正恢复自己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这个法门又简单、又容易,人人做得到,人人能成就,古德讲的「万修万人去」。再看底下一首,讲天耳通。

【佛子我有净妙耳。】

清净微妙的耳根。

【普闻一切无尽声。亦闻诸佛转法轮。皆能信受生欢喜。】

天耳通只有一首偈,但是一首偈也是把九法界都包括了。第二句是六凡法界,『普闻一切无尽声』,这是讲六凡法界;『亦闻诸佛转法轮』,这是讲四圣法界,诸佛教化一切众生的音声,他也听得清清楚楚。『皆能信受生欢喜』,这句里头有点问题,为什么?听到诸佛转法轮的声音欢喜没话说,因为这一句它接前面,普闻六道无尽的音声他怎么也能信受生欢喜?畜生道的音声、饿鬼道的音声、地狱道的音声他也信受吗?信,他也接受了。他信受的是什么?信的是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善因一定有善报,恶因必定有恶报,他相信这个,他接受这个理论、接受这个事实。生欢喜什么?他造的恶因造得多,他现在在这里受报,报完了他就好了。所以诸佛菩萨看到众生在受果报(受苦受难)的时候,也是生欢喜,但是不是表现在面孔上,为什么?他不经过这个报他没有办法把罪业洗干净,必定要有报的。罪报也叫业障,障碍他的心性,报尽了之后,有机会闻到佛法他就相信了。

你看许多人一生没有过过忧虑生活,他对佛法不关心,几时受了打击,受到痛苦,听到佛法他才勉强能接受。世间人我们都常常遇到这个情形,你为什么要学佛?总是受了刺激、打击而来的。所以这个六道众生,三恶道,那是最重的打击。他从这个果报里面出来之后,遇到善知识很容易信受佛法,他真正吃过苦头,真正是遭过这些灾难。所以菩萨心里欢喜,知道他得度的机缘快要成熟了,不经过这个折磨,得度的机缘不能成熟,信的是这个。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我们在当前,不管是什么样的境界,无论是什么样的挫折,我们要想到,有果必有因。正是经典里面常说,「众生畏果,菩萨畏因」,众生果报来了,害怕;菩萨不怕果报,菩萨怕造恶因,不造恶因,当然就没有恶果,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面,我们心要清净,心要平等、要慈悲。

【佛子我有他心智。出过众生心境界。无二无碍量无边。一念悉了诸心海。】

这是他心通,他心通是别人心里头起心动念他就知道了。我们听了这个也很害怕,我的起心动念他晓得,换句话说,没有秘密可言,没有秘密。你认为你有秘密是你自己欺骗自己,我有秘密,别人不晓得。其实,诸佛菩萨、阿罗汉都有他心通,我们起心动念他都知道,清清楚楚。『出』是超出,『过』也是超过,『众生心境界』,一切众生的心思不能跟他相比,他超过我们太多太多了。这个能力从哪里来的?给诸位说,从禅定来的。佛菩萨心清净,他的心就像水一样,它定了,不起波浪了。定了以后它起作用就是照,像镜子一样,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它就有照的作用,所以能够把一切万法照得清清楚楚。我们今天这个心照失掉了,为什么失掉?我们这个心,心水起波浪,分别是波浪,执着是波浪,妄想是大风大浪,所以这个心水停不住,于是我们的本能就丧失了。

你要是明白这个原理,你就晓得,佛法的修行修什么?就是修定。虽然说有八万四千法门,说穿了就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手段都是修定。念佛也是一个方法。念佛修什么?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定。所以每个法门里面讲的那个名词不一样,一桩事情。《维摩经》里面讲「不二法门」,你们想想跟一心不乱是不是一样的?禅家讲大彻大悟,教下讲大开圆解,统统是这么一回事情,说法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所以定非常重要。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面,保持自己头脑清净,你才能够把眼前环境的问题看得清清楚楚。你那个定的功力再要深一层,你能够看到过去、未来,再深一层,不但能看过去、未来,能看到别人起心动念,所谓「净极光通达」,能够晓得别人的心态。

『无二无碍量无边』,这是说菩萨的他心智。「无二」就是一心,一心就没有障碍,一心就没有边际,障碍和边际都是分别、执着里头产生的。如果我们离开一切分别执着,的确,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整体,那叫一真法界。才有一念分别,就把一真法界迷失了,就变成了十法界。所以十法界不是真的,佛为我们方便说,迷的时候有十法界,悟的时候没有,悟的时候法界只有一真。

末后这句说得更好,『一念悉了诸心海』,一念之间一切都明了,可见得你有第二个念头就不行,你就没办法了。我们今天没办法就是想一念,念不成,就没有法子。所以没有办法,这就念阿弥陀佛,不管什么念头起来,立刻把它换成阿弥陀佛。这就是古人所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是讲妄念,分别执着妄想,这个不怕,怕的是什么?你觉得迟了,要觉得快,念头才一起来,立刻换成阿弥陀佛,用一念止一切妄念,念佛是这个方法,用这一念达到真正一念的目标。

也许有人问,我用别的念头不行吗?我念本师释迦牟尼佛不行吗?我念一二三四五不行吗?当然行,在理论上决定讲得通,确实可以的。可是你要晓得,你用别的方法,确实念到一心,你成功了;你不能到一心,换句话说,还是六道轮回,麻烦在这里。念阿弥陀佛念不到一心也能带业往生,这个便宜占大了。你念释迦牟尼佛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诸位同修一定要晓得。佛教我们念阿弥陀佛,我们偏偏不肯念,去念药师如来,这是不听话的学生;换句话说,对本师释迦牟尼佛不恭敬,不能依教奉行,偏偏要跟他抬杠。所以理上能讲得通,事上里头有难易。事实上,念阿弥陀佛,念不到一心能带业往生,其他的法门,必须到一心才能出三界。这个一心,你看古德在《弥陀经》里解释的,事一心断见思烦恼,等于阿罗汉,就出三界了;理一心是分破无明,那就是圆教初住菩萨,法身大士。所以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这也不是我们一生当中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每个人能做到的是什么?是功夫成片,带业往生,可以说这个标准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如果真正拿事一心的标准,不见得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所以你要晓得,这里头有难有易,这个难易差距很大。再看底下一首:

【佛子我有宿命智。】

这也是一首,就是宿命通。『宿命』,「宿」是讲过去世,能够知道自己生生世世的事情。『智』比通就更高明,阿罗汉讲六通,到如来果地上叫三明,「智」就是明。他这个通的能力比阿罗汉大得太多了,阿罗汉的宿命通能够知五百世,五百世以前他就不知道了,他就没有能力。佛与大菩萨,你看这个地方讲的:

【能知过去诸劫海。】

『海』在此地是形容词,是比喻广大没有边际,他知道。

【自身他身所受生。】

『自身』是自己,『他身』是别人,知道自己过去生生世世的事情,也知道别人过去生生世世的事情,这叫宿命智。

【一念分明皆悉了。】

末后这一句说明他这个能力怎么来的,也是一念。像我们念佛,我们念到事一心就有宿命通,为什么?见思烦恼断了,心清净了,这个能力就恢复;念到理一心不乱就有宿命智,不叫宿命通,叫宿命智。这个地方是七地菩萨,开敷一切树华夜神他是七地菩萨,宿命智当之无愧,那是高段的。我们自己修行,自己有多大的能力自己晓得,知不知道自己?先不要说知道别人,先要问知不知道自己?首先要知道自己,自己这一生,自己的过去世,自己再过去世。我说这些话不是要诸位天天去想,想我过去生中是什么样子,你要去想就错了,你想不到的,你所想的都叫妄想,不是真正的智慧;你要修一心,修清净心,心地清净就知道了。知道过去,也就知道未来。为什么往生的人预知时至,他凭什么?他心清净了,他把这个世间一切万缘放下了。放下了就知道过去、未来,就与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你有一丝毫放不下,还有一点牵挂,你这个能力不能恢复。所以预知时至不难,功夫稍稍有一点得力就做到了。乃至于生死自在,想去就去,想再住几年也不妨碍,这样的功夫也是功夫成片,没有到一心,那一心还用得着说吗?

功夫成片里面有三辈九品,中上品位的功夫成片就可以生死自在,与众生有缘,多住几年;没有缘,马上就走,就可以做得到。这个不是到一心不乱,是功夫成片,就有这个能力。我们看到过去的人、看到现在的人,他们有许多他真的做到了。他能做得到,我为什么做不到?别人可以做到的,我们当然可以做到。可是要怎么做到?他能放得下,我为什么放不下,就是这么一个问题。他能把身心世界、世出世间法统统放下,我不肯放下,所以我做不到;我如果也肯像他一样的放下,那就一样做到了。这个道理很简单,没有一点神秘。可是真正到功夫成片,你要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那真是随心所欲就去了。如果希望在这个世界再去苦修几年,也行,这个世界修行进步远超过极乐世界,可以,只要你不被环境淘汰掉,那你的成功比西方世界修行要快速,因为西方世界没有逆境,没有很多的诱惑。眼前什么东西都在诱惑,你心清净不动,比西方极乐世界人要高明,要成就得快。

所以今日之人,我们现代的人,你不成就则已,你成就了,比古人功夫高。古人修行他们环境没有我们现在五花八门,没有这么多诱惑,那些人要把他拿到今天,好多人都不能成功,都要堕落,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今天在这个世界上修成功了,这些祖师大德看到不能不佩服,为什么?禁得起诱惑。说实在话,他们那些人未必能够受得了,这是一定的道理。尤其现在这个时代,妖魔鬼怪,在这个世界里头不被诱惑,心还是清净的,不动摇,非常非常难得。不但这个世间社会五欲六尘在诱惑你,连佛门里头千奇百怪的法门统统在诱惑。佛门还诱惑人吗?诱惑。实在讲不是佛诱惑,魔在诱惑。经上讲得很清楚,末法时期魔王把他的子孙统统放出来,都叫他出家,都叫他披上袈裟,都叫他上来讲经说法;换句话说,统统来迷人,你不是被世间五欲六尘所迷,你就被佛法所迷。佛法给你讲真话,你修觉正净就不迷。

如果你把这个大前提、大方向迷惑了,你就是迷惑颠倒,你所修的,不管修哪个法门,你想想自己是不是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染是什么?就是起贪瞋痴慢。我学了这个法门,是不是贡高我慢?是不是瞧不起别人?是不是看到不是学我这个同法门的我就排斥他,我就讨厌他?如果有这种心态,那不是魔是什么?真正是佛法门,你看看《华严经》上,五十三位善知识互相赞叹,自己修自己的,自己谦虚,自己无能只修这个法门,别人智慧高,别人能力大,他可以修比我更好的法门,都是这样自谦而尊他。这是我们自己要想一想,我们有没有迷、有没有邪、有没有染污,有没有被魔子魔孙牵着鼻子走?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2月26日10:56:5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765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