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论语 悟道法师主讲 (第六十四集) 2019/1/25 台湾华藏净宗学会 档名:WD20-037-0064
诸位同学,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雪庐老人的《论语讲记》,「八佾篇」第十五章。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这一章有起承转合,要细细按著层次。」
『子入太庙。』「孔子所进入的太庙,必定是鲁国的太庙。国家一建立,先立太庙,鲁国的太庙是周公庙,按时祭祀」,按照时间祭祀。「不举行祭祀时,庙门关着。」没有举行祭祀的时候,这个太庙门是关着,平常没有开门。
『每事问。』「每事问,问事与器。」这个器是礼器,问祭祀的这些事情。孔子入太庙,他每桩事都问,向人请问。「孔子尚且每事问」,这讲孔子他当时入太庙,尚且对祭祀的事情以及祭祀的礼器,这各方面每桩事情都向人请问。「宋儒却说都知道,可以相信吗?真是狂诞。」雪庐老人讲,宋朝的大儒却说都知道了,孔子当时他每件事都向人请问,过了一千多年,宋儒说他们都知道,这可以相信吗?真是狂诞。雪庐老人举出来宋儒讲的话,说他们都知道了,这是狂诞的话。
「祭太庙时,如何能每事问?祭祀时要清净庄严,讲究肃敬,执事不许移动,这时如何允许闲人发问?」祭祀的时候,我们这些年来都有办祭祖这个活动,祭祖正在进行的时候,大家都要肃敬,执事站在那里就站在那里,大家都不能乱动。这个时候怎么可能允许一般人来问这个问那个?必定不是在这个时候问。「这一章必定不是在祭祀时问」,不是在祭祀这个时候问,那个时候没办法问,「大概是在演礼时」。演礼就是演习,像我们这些年祭祖,之前都要先演礼、先练习,不是正式的祭祀,应该都是在这个时候问。去旁边观礼,看人家演礼,不了解的就向人问。应该是在演礼这个时候去问的,不是正式的时候,不是正式祭祀的时候问的。「《史记.世家》太史公曰: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曲阜儒生每月得演礼几次,否则就忘了。」这个演礼要常常练习,不然到祭祀的时候大家都忘记了,所以每个月也都必须练习几次。
『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或曰」,这两个字,「不说哪一个人说的话」。或者有人讲,没有说哪一个人说的话。「孔子是名人,孔子的学问,人们都知道,孔子是实至名归,不求而自得。」这个是讲孔子他是有名的人,孔子的学问大家都知道,所以孔子他出名,真的是实至名归,名符其实,不求而自得。他没有要去求名,他是自然得到这个名。「若不要名,惟有逃名,跑得远远的。」如果不要名,那只有跑了,去藏起来。如果没有跑得远远的,他很有道德学问,他自然就出名了,也不要自己去求,自然就得到。大家知道,他就出名了,知道他有道德、有学问。
「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封于鄹,所以说鄹人。」「鄹人的儿子,指孔子」,这是避讳,避讳以免直接称孔子,这也是一种礼貌上的称呼。「鄹人之子以懂礼闻名,为什么要每事问?谁说他知礼呢?」或许有人会有这个疑问,孔子他不是最懂得礼的吗?入了太庙不懂,为什么还要每件事情都去向人请问?每件事情都要向人请问,谁说他知礼呢?怎么能说他是知礼?「有人说:你问,当然是不懂,知道了何必问?这个说法似是而非。」
下面是孔子的回答。『子闻之曰,是礼也。』这是结语,这章总结的语言。孔子听到这个话以后,他说,「是呀!我每条问,这就是礼呀!」「孔子为什么这么说?这是孔子的修养,我们必须学。」
「演礼与祭祀一样,只是容貌不同而已,演礼重在练习。孔子前往观礼,正是学而时习之,也是传不习乎。孔子答话不亢不卑。」这段雪庐老人讲,孔子听到有人这么说,他就讲,他说每一条去问,这个就是礼呀!入了太庙,每一桩事情都向人请问。所以这是孔子的修养,我们也必须学习。有些事情,我们知道,但是到了那个地方还是向人请问、确认,这也是修养,这个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演礼跟祭祀一样,只是容貌不同,就是你在练习,跟正式的当然容貌表情不一样,演礼是重在练习。孔子看到人家演礼,就像现在我们祭祖,也有演礼,在祭祀之前先练习。在练习这个时候,孔子前往去观礼,去看看人家怎么练,这个也正是「学而时习之」,学了时时刻刻来练习,也是「传不习乎」。孔子的答话,不亢不卑,这个也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没有说觉得很卑下,也没有觉得很激动,就是很中和的回答,中肯的回答。
好,这一章我们就学习到这里。祝大家福慧增长,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