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论语 悟道法师主讲 (第五十八集) 2019/1/19 台湾华藏净宗学会 档名:WD20-037-0058
诸位同学,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雪庐老人的《论语讲记》,「八佾篇」第九章。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若考据文法,大小文章都有起承转合,具有一撇一转。例如:上一章子夏问曰,分四段,最后合起来就可以知道,这一章也是如此。最后一句都合乎开始那一句」。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三代为夏商周,自夏开始,文化渐渐有统系。夏家的礼仪,孔子说,吾能说之,可见孔子书读得多。」「夏已经亡了」,夏朝已经亡国了,「周朝立夏代的后人于杞,祭祀夏代」,杞是周朝时候诸侯国,这个地点是现在河南杞县这一带。「孔子到杞查考夏代的文献。文化有什么人知道?有人知道文化,这种人叫献。」所以我们一般讲文献文献,这个献是奉献的献、贡献的献。有人知道文化,这种人就叫献。「所以说文献,指知道文化的贤才。杞地的人不足以当凭证。」在那个地方的人不足以当凭证,必须要有懂得的人。
『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殷朝比较接近孔子,孔子也知道殷文化。我们已知民国元年的事情,能够见到明、清的事情吗?」这个是雪庐老人举出他那个时代,清朝末年、民国初年那个时候的人,能知道民国元年的事情,能够见到明、清的事情吗?「孔子能说殷代的礼仪,但说了谁信?要有证据,宋为殷代的后人,但是要有学问、才能,能知殷朝国家文献的人很少了,例如汉代的老伏生。」老伏生他是生于公元前二六八年,在汉文帝期间全国征求能读得懂《尚书》的人,找到老伏生,但是他年纪大了,已经九十多岁了,不能应诏赴京,所以朝廷就派太常、晁错去他那里学习。这是雪庐老人举出如同汉代的老伏生他懂,朝廷就派人跟他学习。「若果真有这种人才,就能证明孔子所说,没证据便有疑惑。」这个是孔子他能知道,但是需要有证据,没有证据讲出来,大家还是有怀疑、有疑惑。如果有这个人才,孔子讲出来,他能举出证据来证明,大家就没有疑惑了。
「这一章是什么意思?吾可以说说,但是不是孔子的本意不得而知。」雪庐老人他讲这一章书是什么意思,他可以讲一讲,给我们说一说,但是,是不是孔子他的本意也不知道。「文献与民族主义,大有关系,否则是数典忘祖。佛法在世间有多少年了?有文献在,依《众圣点记》就可以知道。中国翻译经典在汉朝以后,但是在周代以前就有《众圣点记》这本书了,可以作为文献证据。」《众圣点记》这本书在周朝那个时代就有了。翻译佛经是汉朝那个时候,政府正式派人去取经回到中国来翻译,有《众圣点记》这本书可以作为文献,作为证据。「但是在现在有用处,今日台湾的文献有几人知道?」雪庐老人从大陆来台湾,住在台中。今天的台湾的文献有几个人能够知道?「三国的吴曾在台湾开辟过,再早就不知道了。」雪庐老人给我们讲出来,三国的吴就是孙权,现在江苏这一带是属于孙权他的国界。江苏、浙江、福建、广东这一带都沿海,所以根据文献,这个三国的吴曾经在台湾开辟过了。如果再早,比三国早就不知道,这个有文献,有证据的。如今政府从大陆来此,在台湾就说大陆来的人是外省人,「其实是一家人,文献与民族大有关系,今日的台湾人都是从前的内地人」,实际上都是从内地搬迁过来的,移民过来的。根据文献,在三国时代就已经来了。那我们现在比较知道的是明清时代,明清时代比较多了;在过去有,是比较少,这个都有文献可以作为证据。
「你们要自重,要深入学问,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句是雪庐老人给我们勉励的话,要深入学问,才能有所作为,对国家社会民族有所奉献。雪庐老人这一章书他就解释到这里。
这里有一件事情附带跟我们同学大家汇报。因为《论语》是孔子在生前跟学生对话,讲的话记录下来的。今天悟道接受孔奉祀官府嫡长孙,第七十九代嫡长孙,孔垂长先生邀请,参加他的祖父(孔子的嫡长孙第七十七代)孔德成先生百岁冥诞的纪念活动。从汉朝到明清,在明清时代政府封孔家一等公爵,在明清时代称为衍圣公,世袭的,一代一代。政府也有给俸禄,封他为一等公爵。到了民国,国民政府就改为奉祀官,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改为奉祀官府,是属于总统府的特任官,后来就称为奉祀官。就是孔子嫡传的,一代一代传下来,有他们的家谱记载。所以这个是从汉朝一直到民国,到现在。国民政府到台湾来,奉祀官府也跟随到台湾来了。像现在已经传到第七十九代,悟道接受孔先生的邀请,今天早上十点参与纪念的活动。所以在此地附带跟我们诸位同学汇报这桩事情。
今天我们这一章书就学习到这里。祝大家福慧增长,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