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圆觉经 |第22集|MP3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dmin 大方广圆觉经评论阅读模式

大方广圆觉经 1981.7 启讲于 台湾圆觉寺 / 编号:09-007 / 共 36 集

MP3下载

 

注:共36集文字由网络同修提供。


圆觉经  (第22集)1981年  圆觉寺  档名:09-007-0022

清净慧菩萨这一章是要给我们讲菩萨修证的位次,这也是从无差别当中建立的差别。「于是清净慧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本所不见。本所不闻。我等今者。蒙佛善诱。身心泰然。得大饶益。」这几句话是菩萨述说自己闻法所得的利益。“广说如是不思议事”是指前面所讲的一味圆觉,重重分析乃至于轮回根本、五性差别、种种不可思议的法门。「愿为诸来一切法众。重宣法王圆满觉性。一切众生。及诸菩萨。如来世尊。所证所得。云何差别。令末世众生闻此圣教。随顺开悟。渐次能入。」这是祈请的话。“诸来”指一切来到法会的大众。“重宣法王圆满觉性”就是讲的圆觉的体性一味平等,前面已经说过了,有详说有略说。佛为什么要重复?因为与会大众,更重要的是末世众生不可能一遍两遍就开悟了,百遍千遍开悟了这都算是根性的利的了。怕的是百遍千遍还不能开悟啊,所以求佛重说,不妨给我们多说说。“如来世尊。所证所得。云何差别。”这是主要的几句话。此地讲如来世尊指释迦牟尼佛,十方三世如来世尊所证所得也是相同的,佛佛道同,一尊佛是这样的成就的,每一尊佛都是这样成就的。清净慧菩萨问佛啊,世尊你最初也是凡夫啊,后来修成佛,你从凡夫修成圣果,你所证的觉性以及当中的层次像菩萨有五十一个位次,前后究竟有什么差别呢?这也是我们很想知道的,菩萨提问给我们做个参考,末世众生听了佛的开示就可以随顺开悟,渐次地也能够超凡入圣。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尔时世尊告清净慧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渐次差别。汝今谛听。当为汝说。」这几句话也不必多说,这是世尊对清净慧菩萨的赞叹,以及答应给他说明,答复他的问题。「时清净慧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善男子。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这是正式的答复他。经文分为两段。这段是说明圆觉无证,既然无证,那为什么要说证呢?说证是对那些在迷的人说的。所以证,只有圆说,不是事实。我们要特别注意到,这部经典在佛法里是最高级的佛法,不是普通的佛法。普通的佛法会给你讲修因证果的。这里讲的是最上乘的向上一着,无智亦无得。这个法门一下手,因地心与果地觉就不二。所以是直截成佛的一部经典,不走任何迂回的道路,叫你一开始就用的佛心,清净圆觉。换句话说,一开始你要是能够直下承当,本来是佛嘛。既然本来是佛,那还有什么成不成呢?说个成佛已经是多余了。确实是为上上根人所说的,大乘了义再深一级是一乘佛法啊,像《法华经》所讲的“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我刚才看到你们桌上摆着有金山活佛的书籍,这是幼稚园小朋友的佛法,圆觉经是一乘了义的佛法,这个不相同。

这几句话说得既简单又扼要,把整个问题都答复出来了。圆觉自性就是我们的真如本性,清净本然啊,所以说是“非性性有”啊。这句话是说明,本来就不是修证差别的性,性是本来的,哪需要修正呢,里面也没有差别。现在讲性讲差别,那是“循诸性起”,差别相是从这个地方升起来的,那就是随缘现起差别的性。虽然是随缘现起差别性,差别性起来的时候,也是圆觉性而起。所以显现的不是局部的,它是全体的,所谓是全妄即真啊,全真即妄啊。这个道理如果一下子会不过来,我们举做梦来比喻。梦境是清净心所现的妄相,正如同眼睛有病看到空中有花,这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的精神不能统一、不能专注,就会做梦,整个梦境就是我们清净心变现的相,整个妄相就是我们的清净心。绝对不会说这个梦境是半个清净心变现的,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一现肯定是完全现,不会现局部的。比如我们现在现人法界,一界现九界隐。你要是变现天法界,就都是天法界,人法界就看不到了,其它的法界都看不到了。这在《华严经》里说得清楚。所现的相就是这里所说的“循诸法性”,你循佛法界心就会现佛法界,循菩萨法界心就会现菩萨法界,循人天就会现天法界、人法界,循恶道那就会现恶道法界。差别性是从这个地方说的。

如果你真正了解了,所谓差别还是无差别,因为它是从觉性变现出来的,迷了觉性才现这些境界,所以经里面说法身流转五道啊。说五道,就是不算阿修罗道。为什么不算呢?天有阿修罗,人也有阿修罗,畜生里面也有阿修罗,恶鬼道里也有阿修罗。阿修罗是四道都有,只有地狱里面没有阿修罗。我们通常讲阿修罗,是单指天上的阿修罗,其它的三道都不算。所以讲五道、讲六道是一样的。法身流转,五道就变成了五种差别相了,了解这个真实相,我们就应当明白,谁是能取谁是所取,谁是能证什么是所证。搞来搞去,统统是一个觉性,十法界依正庄严相,统统是一个性变的,要有二才有个能取所取啊,不二是一了,一还取什么呢,哪个是能哪个是所,哪个能证哪个所证呢,一里面什么都没有了,所以给你说无取无证啊。我们现在听不懂,越听越迷惑,问题在哪里?我们认定了这个法界不是一,我不是你,你也不是他,人不是鬼,鬼也不是人,认定了那有什么法子呢?释迦牟尼佛不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不是释迦牟尼佛,你在这上面认定了,你不晓得事实真相,你要晓得事实真相完全是一不是二啊。这个一是从圆觉性上说的,在哲学里指从本体上讲。一切万物的本体就是自性啊,自性是一啊,六祖开悟后说“何其自性,能生万法”,这说得多清楚啊。万法是什么,十法界依正庄严原来都是我这个清净自性所生的,能生的是一,所生的万法都即是一。一即是多啊,所以禅宗里说“识得一,万事毕”。你要认得一,一切事情都完了了。佛法,高级的佛法,不管是哪个法门,都是教我们认识一,你几时认识一,就开悟了。悟了以后要证实这个一,万法本来是一啊,这个时候心才真正清净、真正慈悲。

“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实相是真实相,决定不是虚妄相啊。真实相中无菩萨也无众生啊,菩萨众生都是假名啊。不但是无菩萨无众生,而且无佛也无众生,那都是些假名,真实相中没有这些。为什么呢?同归圆觉。正如同古人讲的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啊,它的分量它的价值完全相等,是一不是二啊。如果这个意思我们不懂,我们再举一个比喻来说,圆觉自性就好比是电,种种的差别就如同电器,电在灯上能放光,让我们觉得明亮,电在电风扇上能扇风,使我们觉得很凉爽,灯和风扇有差别,电有没有差别呢?电没有差别啊,绝对不会说放光的电与扇风的电是两种,绝对没有这个道理,它们没有差别啊。所以诸位要晓得,性没有差别,它是随着相而有差别,不是性体上的差别,从性体上看它们没有差别,它是“循诸性起”啊,所以在实相当中是没有差别的。这个意思六祖在《坛经》里说得非常明白,答复印宗禅师,他说“佛法是不二法,二就不是佛法”。下面是解释理由。

「何以故。菩萨众生皆是幻化。」“菩萨众生”,这是在十法界无量无边差别当中举个例子来说。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啊,不是真的,是假的啊。如果菩萨真是菩萨,那菩萨就成不了佛了。菩萨会成佛,成佛了,菩萨的名也没有了,菩萨的相也没有了,可见得它是会变的。佛也不能叫佛,为什么呢?佛可以随缘变成普萨,又可以变成众生,可见得全都是幻化的。「幻化灭故。无取证者。」由此可知,菩萨、众生不过是假名而已,我们从迷的境界我们叫他作众生,这个迷也不是真的,前面讲了无明如幻啊,不是真的啊。如果真的有无明,那无明还能断得了吗?一觉悟无明就没有了,断无明快得很啊,觉了它就没有了。所以古人把无明比作暗室,灯一开,黑暗就没有了。所以破无明就像这么快,就怕你不觉,一觉无明就没有了。所以有无明的时候,我们叫他作众生,无明没有了,我们叫他作菩萨。此地讲的“幻化灭故”就是前面讲的“垢尽对除”,菩萨与众生这两个名号是相对建立的,差别只在迷与不迷。迷如果去掉了,觉也说不上了,迷本来是对迷来说的,现在不迷了,不迷你再说个觉,那觉就变成迷了。就好比说,病好了之后药也不能要了。这叫对除,两边都要离开,无众生亦无菩萨,无取证者,这是说的真实话。我们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对于一切法修正都不执着,修不修呢?修。亦修亦证,亦无执着,这才是正确的。不可以误会,不可以执理废事,“那既然这样说,我本来是佛,清净本等,那我可以不用修不用证”,你如果这样理解,那你永远在轮回,永远不能超越。

下面是举个比喻。「譬如眼根。不自见眼。」我们的眼能够见外面境界,见不到自己的眼。「性自平等。无平等者。」这是从比喻上说,眼的光明照外面境界,境界有千差万别,可是能照的只是一,平等不二啊。我们就圣凡来说,好像是见量有圣劣不同,比如说阿罗汉的见量就比我们要大得多,阿罗汉有天眼、有慧眼,普通的阿罗汉能见一个小千世界,经里面讲的阿㝹罗陀他有半头天眼,他能够见三千大千世界,这是阿罗汉里面见量最大最殊胜的。如果我们离开一切分别圣劣之心,那就是平等一如啊。虽然讲平等,也无有能作平等者,这才是真平等。如果有个心“他能作平等观”,那就不平等了,那决定不是真平等。

这个境界我们很难证入,但是能够体会,只要你一切都放下,一切妄念都没有,这才能亲证自性。亲证之后,能证所证也要舍弃掉,才是究竟证。如果能证所证没有舍弃掉,那是在菩萨位。菩萨是有能证之智,有所证之物,有菩提涅槃。菩提涅槃都放下了,这才入究竟位。究竟位也是与菩萨位相对建立的,因为菩萨觉,不究竟,佛是对不究竟说一个究竟,到了究竟位,那个究竟也没有了,到这个时候是真正平等一味啊,无佛无众生啊。这是答复圆觉无证,这是最高的境界。

下面再说有证,有证是对机说的。「众生迷倒」,迷惑颠倒啊。「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于灭未灭妄功用中便显差别。」这段是说明众生迷惑颠倒是差别的原因。这种迷惑颠倒就是前面所说的根本无明,根本不觉啊,所谓三细六粗,《大乘起信论》里也就这桩事情来显示始觉的地位。“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上面讲,菩萨众生都是幻化,我们没有把这个摆脱掉。始觉是开始觉,是对究竟觉讲的,所以马鸣菩萨讲始觉有四种。实际上是不是四种呢?不止四种。如果我们修行入了一点境界,你就会发现一个事情,我们天天都在开始啊,天天都是始觉啊。今天有悟处了,觉悟了,想想昨天,那昨天还没悟啊,那今天就是始觉啊。今天跟去年比,今年觉悟了,去年不觉啊。所以讲经,每一次讲每一次有新悟处,那之前都算不觉,这次是始觉。一定到究竟圆满,不再有新的觉悟了,那就没有始觉,是究竟觉了。天天有新悟处,那天天都是始觉啊,天天都在开始啊。你们诸位如果入了这个境界,一定有这样的感触,年年觉悟,天天觉悟。今天觉悟,你会感觉到昨天还是迷惑,到了明天,你又会觉得今天还是迷惑,所以始觉永远是新新不住啊,真是儒家讲的“苟日新,日日新”啊,日日都在那里始觉啊。《大乘起信论》里面讲最初的始觉,就是觉悟到三世因果。真正明了三世轮回荫蔓不断,发心出离,这是始觉的最初相,到等觉菩萨那是始觉的最后相,这些统统叫始觉位啊,都是开始觉悟啊。

此地说明众生不明了不通达如幻本来空寂,于是乎堕在妄功用中。经上讲,七地以前的修证都如同梦中修道,统统是梦中佛事啊。到圆明证悟之后,这才恍然大悟,真正觉悟到烦恼本空,无明如幻啊。这个时候连能断烦恼的般若智照也是虚妄的。烦恼断了,那个观照般若就没有用了。烦恼没断的时候它有用,用这个智慧观照断烦恼证菩提,烦恼断掉了,菩提也没有了,能照的般若也没有了。两种生死都没有了,涅槃也没有了,涅槃是对生死来说的啊,所以说涅槃生死等空花啊,是平等的,是无二的啊。说药到病除,病除掉了,药也不用了,对除掉了。可是没有到这个境界的时候,就有能证有所证。“于灭未灭妄功用中便显差别”,妄功用中就显示出有众生、有菩萨种种差别,差别是从这里来的。

「若得如来寂灭随顺,实无寂灭及寂灭者。」这是修证功夫到了极处了,圆满了。圆满是怎么样呢,是二障永尽,烦恼障永远断尽了,所知障也永远断尽了。烦恼障断尽大家不会有什么怀疑,所知障为什么能断尽呢?世界太大啊。一切事理无量无边,我们学不尽啊,古人讲“活到老,学到老”,也学不了啊。你要去学啊,你的所知障永远不能尽。那如何能尽呢?不学了,什么都不学了,所知障就尽了。所以你们念书,念大学、硕士、博士,没有办法,学不尽的啊,你的所知障断不了啊。你要真正觉悟了,书不念了,什么也不学了,一心清净,所知障就统统断掉了。为什么呢?你所学那些全是妄念啊,决定不是真实的啊,虚妄的东西你知道得越多,越障碍了你真正的智慧。烦恼障涅槃,所知障菩提啊。菩提是大觉啊,是真正觉啊。什么都不学了,心清净了,清净心中能生智慧啊。六祖慧能大师就是一个例子啊。他什么都不用学,智慧现前了,他什么都懂。你有不明了的去问他,他给你讲得头头是道。他从哪里讲出来的呢?他从空空如也当中讲出来的。我们的心不空啊,里面装的东西太多了,所以迷惑颠倒啊。人家心里空空的,什么都没有,外面一切众生来找他的时候,他是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正是鸣的时候也不鸣,要晓得这个道理。正是他在解释演说的时候,心里还是本来无一物啊,绝不是说他讲的时候就有啊,讲的时候也没有。所以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其实是一句话没说,一个字也没讲,心地干干净净,这叫从真智般若流出来的言说,无言说当中流出的言说,言说即是无言说,言说与无言说不二啊。这叫做所知障尽啊。

所以你们同学要知道这个理论的时候,何必去研究呢?白费功夫,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找障碍。我们讲经的时候,我这几天也把圆瑛法师的讲义从头到尾看一遍,看看圆瑛法师的境界,还有就是看看里面有没有生字啊,有生字得查查字典,怎么念法,为什么呢?要随顺众生啊,你们要念这个音,我只好跟着你们念这个音了,实际上清净心中哪有言语文字呢?没有啊,这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这个准备充其量不过是查查字典,查查生字,至于经里面的义理,经里面没有意思。没有意思,它就有无量无边的意思。所以展开经典,什么样程度,怎么个说法,自自然然就流出来了,绝不是是想去准备的。学校里的教学,先要做一个教案,想想怎么讲法。佛法不如是,佛法是见面,眼睛对眼睛,一看你的表情就感应道交,就知道这个经该怎么讲了,没有预备的啊。

可是诸位初学的时候还是要准备,到了你有几分悟处的时候,就不用准备了,那时准备就是多余的了,预备反而不契机了,是呆板的,不是活泼玲珑的。活泼玲珑是自自然然的,这就叫应机说法。真正的寂灭,也就是无寂灭者,那时是无能无所、一念不生。也就是前面所讲“性自平等,无平等者”,在佛法里术语是“法尔如是”啊,本来就是这样的。在这里面生一念,这一念就是妄念;起一个见解,这个见解是妄解。那是在一切法中平等平等、一念不生。这样生活状况,似乎我们一点乐趣都没有了,人也是呆呆板板,一天到晚像个木头人。你要这样理解那又错了。为什么呢?你没有到平等,为什么呢?你生念嘛,你起了这些妄念,你在这里面是虚妄分别执着,真平等里比什么都活泼,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嘛。大家要微细揣摩,细心体会如来真实义啊。可是我跟诸位讲微细揣摩,细心体会,真这样干还是不行,为什么呢,因为你还是分别还是在用心,还是在搞虚妄的一套啊。真的,是什么讲法呢?讲真的,我就在这闭着嘴巴不说话,你们在这不打妄想,我们在这坐两个钟点,这是真的。那我是在真说圆觉妙法,你们也是真听圆觉妙法,那是在搞真的了,那一点都不假。我们在这面对面坐着,心里是无量无边的法喜,这是讲真的。真说无说,真闻无闻啊。我们现在是有说有闻,有说有闻如果与无说无闻是一样的、是不二的,那就真高明了。如果我在这说而无说,你们在下面听而无听,那才是圆觉啊,圆觉清净觉性现前了,这是寂灭的境界。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妄想我及爱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灭。故起憎爱。耽著五欲。」“我”是一个根本的妄想,无我当中生起一个我想,由我想再起我执,由我执又起我爱,这就越迷越深啊,这个事情麻烦大了。这段是讲具足凡夫,迷而不觉啊,就是这样的相。下面就开始觉悟了。「若遇善友。教令开悟净圆觉性。发明起灭。即知此生性自劳虑。」这在修证地位里是十信菩萨位。善友是缘,这是讲遇到一个真正的善知识,他点醒了我们,教我们开悟了。这里我们要注意“遇”这个字,真善知识是可遇不可求啊,我们有心去求很难,不期而遇啊。不期而遇也不是没有因缘的,佛法讲因缘,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啊。你在街上碰到一个人,那个人跟你点个头,对你笑一笑,前世都有因缘啊,要不然他为什么不会别人笑只对你笑。你在路上,有个人瞪你一眼,他为什么不瞪别人只瞪你呢,过去生中都有因缘啊。这就是三世因果,你还不相信?你要从这里觉悟了,就应该与一切众生结善缘,不要结恶缘。你与众生结善缘,你走到任何地方,别人都欢喜你。你如果与众生结恶缘,你就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就会遇到很多障碍,所以要与众生结善缘。

遇到一个善友,也是过去的善根福德因缘之所感。善友的定义,是要具正知见,而且还有善巧方便教学法,能够教我们迷惑的众生觉悟。这里的善友高明,不是觉悟别的事,是觉悟净圆觉性,这在善知识里面是一等的真善知识。能够告诉我们本来是佛,能够告诉我们与佛本来就不二,这样的善知识真正是不可多遇啊,经上讲“百千万劫难遭遇”啊,这是事实啊。

开悟了,这才发明无分别智,以智慧觉照啊,不再以妄念起灭为自己的身心之相了,这是破我执了。心里面念头起灭,念念自己都能够照得清清楚楚,这就是不迷了,所以古德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来没有关系,那是烦恼无明在那动,你对它的动看得清清楚楚,这就是觉这就是照,怕的是念头起灭你自己不知道。比如你贪心起来了,你观照得清清楚楚,“贪烦恼心所起来了”,你就看着它,一会它没有了,“贪烦恼心所没有了”,禅宗的观心就是这个办法。烦恼不管它,善也好恶也好都不要去理会,只看定它从哪里起来的、到哪里去了,禅宗观心最初就是这个方法。但这个方法要心很清净、心很细的人才能够做得到,如果妄念很多、心很粗的人,这个方法就用不上。那用什么呢?参话头。人的根性慢慢变钝了,不如古人了,祖师就改用参话头这个方法来代替观心。我再奉劝诸位呢,参话头不如念佛,念佛也等于参话头一样。但是念佛的功德之殊胜,不是参话头能比得了的。因为参话头,必须开悟才能够得利益,才能够破烦恼得清净自在,而念佛呢即使功夫不到,还可以带业往生,这个便宜就占大了。参话头功夫不到,还要轮回生死啊,不能往生啊。我们念佛,即使没有念到一心不乱,只要功夫成片,一句阿弥陀佛能把烦恼压得下去,就可以带业往生啊,便宜占得太大太大了。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不退转,西方极乐世界是保险成佛,阿弥陀佛开的公司是保险公司啊,只怕你不去,下品下生也保险你成佛。所以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比参话头的功德大。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12月18日05:41:5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582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