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 (第40集)刘素云老师 复讲2018年04月23日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十六品经文,经文的题目是: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这一品经文说的是:十方世界的菩萨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生活、活动情况,介绍他们在西方极乐世界礼拜、供养阿弥陀佛,以及聆听阿弥陀佛演说妙法的情况。
那现在呢,我希望同修们,你们就把自己当成也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然后去礼拜供养阿弥陀佛,聆听阿弥陀佛演说妙法,你就是其中的一员。
看下面一段经文:
【复次阿难。十方世界诸菩萨众。为欲瞻礼。极乐世界。无量寿佛。各以香华幢幡宝盖。往诣佛所。恭敬供养。听受经法。宣布道化。称赞佛土功德庄严。】
这段经文字面上的意思是这样的:
佛又告诉阿难,他方世界听到阿弥陀佛的佛号,又能生欢喜心的菩萨们,他们希望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瞻仰无量寿佛,都带着香、花、幢、幡、宝盖等礼物来到了极乐世界,以诚敬的心供养无量寿佛,聆听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诲。之后又回到自己的佛国宣扬传播,以正道教化众生,称赞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
这是上面这个经文所表达的意思。
看下面的词:
〔宣布道化〕:“宣布”就是宣扬、传播;“道化”是以正道来教化众生。
佛在这个经文里告诉我们什么呢?是告诉我们,十方世界的菩萨众到极乐世界来参礼阿弥陀佛,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中的最后五愿的成就。因为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的最后五愿,是为十方世界诸菩萨们所发的。我们现在已经看到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愿愿都兑现了。十方菩萨没有听到弥陀名号的功德,是机缘没有成熟。当然包括听到之后不能信受,那也等于没有听到。除此之外,凡是听到弥陀名号的,能生欢喜、敬重之心,没有不到西方极乐世界参拜阿弥陀佛的。所以这些都是机缘成熟了的大众。
见佛也要带一些礼物以表敬意。“香华幢幡宝盖”这是举出几种礼品的例子。
〖恭敬供养〗
是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听完之后,又回到自己的国土,再辗转流传。
〖宣布道化〗
是他们闻经之后,再向大众讲解。在西方极乐世界听了阿弥陀佛讲法之后,就到十方去宣传、宣扬弥陀本愿功德。
〔道〕是指弥陀的本愿功德,这正是本经所说的“惠以众生真实之利”。
〔化〕是什么意思呢?是指众生所获得的利益。
〖称赞佛土功德庄严〗
为一切众生宣扬《无量寿经》。
看下面一句经文:
【尔时世尊即说颂曰】
这时世尊以偈颂的方式来赞说,“颂曰”。
下面看下面一首偈颂:
【东方诸佛刹。数如恒河沙。恒沙菩萨众。往礼无量寿。南西北四维。上下亦复然。咸以尊重心。奉诸珍妙供。】
这一共是八句偈颂,说明到极乐世界菩萨人数之多。东方世界的佛刹,像恒河沙数那么多,而每个佛刹又有像恒沙数那么多的菩萨。大家想一想,这些菩萨到极乐世界去礼拜、供养,听阿弥陀佛说法,该是多么壮观!
除了东方以外,还有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等九方,加上东方,那就是一共十方。每一方都有恒沙数那么多的世界,而每一个世界又有恒沙数那样多的菩萨。这些菩萨们都以真诚恭敬之心,奉持各种珍妙的物品,供养阿弥陀佛以及与会大众的诸上善人。
这是对八句偈颂字面上的一个解释,再说说它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这八句偈颂,为我们叙述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的菩萨,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参拜阿弥陀佛。前面六句是叙事,后面两句是说他们所修的供养。
供养最重要的是“以尊重心”,这告诉我们什么?
尊师重道是弟子对佛最重要的供养。
最后一句是说,他们所带的礼物以及一切珍妙的供品,用来供养阿弥陀佛。这是属于财供养。
〔珍妙〕是说的珍宝。
我们再看下面的偈颂,这一首偈颂是比较长的。
【畅发和雅音。歌叹最胜尊。究达神通慧。游入深法门。闻佛圣德名。安隐得大利。种种供养中。勤修无懈倦。观彼殊胜刹。微妙难思议。功德普庄严。诸佛国难比。因发无上心。愿速成菩提。】
这一大段偈颂是十方菩萨赞叹阿弥陀佛,他们也发愿要快速成佛。十方无量无边的菩萨们畅发和雅的音声,歌颂赞叹阿弥陀佛。赞叹阿弥陀佛神通、智慧究竟通达。众生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都能安稳地得到圆满成佛的大利益。听闻到圣德名之后,能于种种的供养中精进地修持,没有懈怠厌倦之心。
这些菩萨们看到极乐世界种种殊胜美好的环境,确实感到微妙不可思议。这些都是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的大众功德共同所庄严的,所以赞叹极乐世界是十方诸佛国土所不能比的。这些菩萨们见了这样微妙不可思议的盛况,因此都发无上的菩提之心,希望在这一生中能够快速地成佛。
这是上一段比较长的偈颂的书面解释。
下面,为了让大家了解得更透彻一些,我们把这一大段偈颂,分开来说一说。
看下面四句:
〖畅发和雅音。歌叹最胜尊。究达神通慧。游入深法门。〗
这四句偈颂是总赞佛德,赞叹无量寿佛的。
〔畅〕是非常舒畅,心开意解非常欢喜。
〔和雅音〕是赞叹的声音很美。
〔最胜尊〕:无量寿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所以用“最胜尊”来赞叹阿弥陀佛。
〔究达神通慧〕:“究”是究竟;“达”是通达。也就是究竟圆满,通达神通智慧的意思。这一句就是弥陀本愿里所说的,他成佛之后要超胜诸佛。
〔深法门〕是指真如本性。我们常讲性海法源,唯独阿弥陀佛穷彻根源,所以他对于一切法没有障碍,才能为一切众生建立这样殊胜美好的、平等的成佛法门。这个法门真的是超胜诸佛,超胜一切法门。
看下面四句:
〖闻佛圣德名。安隐得大利。种种供养中。勤修无懈倦。〗
这四句偈颂是专颂名号功德的不可思议。第一句是指六字洪名这句名号,当然了四字也是名号。
众生听到了弥陀的名号之后,“安隐得大利”。这一句是赞叹名号功德的究竟圆满和不可思议。
菩萨“三慧”,闻是第一。闻、思、修是三而一,一而三。绝对不是闻了之后,思、修就没有了,不要错解这个意思。那不是菩萨的三慧。如果是只有闻没有思修,那不是菩萨的三慧。
比如,佛教我们戒、定、慧三学,有圆融、有次第。圆融就是三学同时修成。戒、定、慧包括整个佛法,不仅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为我们所宣说的,不出这三大类,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为一切众生宣说的无量微妙法门,也离不开这三大类。所以,这三大类称为三无漏学。
戒学的精神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专门读经的时候,心里妄念不生,就是诸恶不作。《无量寿经》是如来彻证性海法源所流露的善中之善,没有比这个更善的了。我们读这部经就是众善奉行,不但是人天善法、二乘善法、菩萨善法,如来果地上的大圆满善法都包括在其中。
读这部经的好处是什么,知道的人真的不多。
世出世间所有一切善法,一条都不漏,这是戒圆满,读经是圆修;专心读经,不夹杂、不间断,就是定学;念得清清楚楚,了了明明,没有念错、没有念漏,也没有念颠倒,这是慧学。
所以,读经的真正利益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圆满完成。
闻、思、修是一体的三面。闻是表示接触。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就用这个闻字来做代表。思表明了,绝对不是思考,是思慧。明了了就不迷,不迷是修慧。所以闻是闻慧,思是思慧,修是修慧。闻、思、修三慧同时完成。
我们大家读经,三学、三慧、三资粮,乃至于六度、十大愿王,都是一次完成的。如果我们再说得深一点,显密也是一次完成的。
因为在这部经典里,包括密宗甚深的教义在其中。虽然它没有咒语,名号经文与咒语没有两样。
因此我们读这部经、念这一句名号,都能得到安隐大利。“安”是安全,“隐”是稳妥,“大利”是指当生成佛。
利益中最大的利益就是圆成佛道。
这一部经典、这一个法门,确实能使一切众生安安稳稳地在这一生中往生不退成佛。
下面看这一句:
〖种种供养中〗
这一句是告诉我们,供养的方式很多,因为前面是“种种供养中”,是说供养的方式多,决不只是财供养。
这里的“种种供养”是指法供养。
《普贤行愿品》里说了七种法供养,第一种即是“如说修行供养”。
在一切法供养中,〖勤修无懈倦〗
我们怎样把种种供养都修得圆满,而没有欠缺呢?那就是要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所有法供养都圆满。这两句话听懂了,就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所有的法供养都圆满了。
念佛法门殊胜的利益不可思议。一心修学,真是佛门所讲的有求必应,所有的业障都能消除,一切灾难能够脱离。它的这个效果远非其他经论法门可以相比的。
大家听到这儿,留没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求必应,所有的业障都能消除,一切灾难能够脱离。这种效果,其他的经论、其他的法门是找不到的。
看下面四句:
〖观彼殊胜刹。微妙难思议。功德普庄严。诸佛国难比。〗
下面还有两句:
〖因发无上心。愿速成菩提。〗
前面这四句是赞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赞叹国土依报庄严。
〔观彼殊胜刹〕,这个“刹”是指西方极乐世界。
〔微妙难思议〕,这一句是总说。
第三句是说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这么庄严。真正的原因就是阿弥陀佛无量劫来积功累德的成就。把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这么庄严的原因,给我们说得一清二楚。
下面一句,〔功德普庄严〕,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功德。十方世界每一位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都是与阿弥陀佛同心、同德、同愿、同行的功德。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功德”所庄严。谁的功德呢?阿弥陀佛的功德,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菩萨们的功德。依报、正报都是功德成就的。
我们读经、念佛就是修积功德。这个功德究竟有多大?不可思议。因为直接与阿弥陀佛的果地相应,这是真的妙不可言。
下面看,〔诸佛国难比〕,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世界里所没有的,唯独极乐世界特殊。
下面两句,“因发无上心。愿速成菩提。”因为看清楚了、看明白了,才真正生起了仰慕之心。
“无上心”是恳切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求见阿弥陀佛的心,这叫“无上心”。
因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这一生你必定不退成佛,就得到了阿弥陀佛神力的加持。即使在十方世界弘法利生,你也决定不会退转。
看下面一段偈颂:
【应时无量尊。微笑现金容。光明从口出。遍照十方国。回光还绕佛。三匝从顶入。菩萨见此光。即证不退位。时会一切众。互庆生欢喜。】
这段偈颂字面的意思是:
阿弥陀佛放光,利益来参访的菩萨。正当那些菩萨发愿的时候,阿弥陀佛现出微笑的金容,从口中放出光明,遍照十方诸佛刹土。光明遍照十方之后,又再回来绕佛三圈,然后从佛顶入。这表示阿弥陀佛为十方菩萨灌顶授记。这些菩萨们见到佛的光明,立刻圆证三种不退转的果位。当时来礼供听法的十方菩萨们,彼此互相庆幸,生起大欢喜心。这是字面的意思。
听了这一段意思,大家能不能眼前有一幅画面:阿弥陀佛现出微笑的金容,然后从口中放出光明。这个光明遍照十方诸佛刹土之后,又再回来绕佛三圈。这个光明绕佛三圈,然后从佛顶入。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我们看看下面几个词语:
〔应时〕是指菩萨赞叹发愿的时候。
〔无量尊〕就是阿弥陀佛。
〔从顶入〕:“顶”是头顶,代表至高无上的大法。“从顶入”指从佛顶入,这里有灌顶授记之义。
这一段经文,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出,当时西方极乐世界法会的状况。只有释迦牟尼佛见到,我们没有能力见到,即使是阿罗汉和一般的菩萨也见不到。因为阿罗汉的天眼,只能看一个大千世界,十万亿佛国土他就看不到了。菩萨的天眼也只能看百千大千世界,他是有局限性的。菩萨去拜佛,佛欢喜。
下面几句是讲感应道交:
〖应时无量尊〗
“无量尊”就是无量寿佛,也就是阿弥陀佛。
菩萨拜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微笑现金容〗。
“微笑”表示欢迎。
佛在没有说法之前是先放光。
〖光明从口出〗
为什么要放光?放光是加持这些菩萨们。
“光”是代表智慧。显示大智之言,还是从口里说出来的,因为光是口中放出来的。
〖遍照十方国。回光还绕佛。三匝从顶入。〗
这三句与弥陀的本愿相应。弥陀本愿是成佛之后,他的光明遍照法界。果然没有错,佛光确实遍照十方无量无边的诸佛刹土,当然也包括我们住的这个世间。
佛放光,也是为了大众,为大众授记。依照密法讲是这样说的,依照密法这属于灌顶,所以有灌顶授记之义。光明从口中放出来,遍照十方之后,再回来绕佛三匝,从佛顶入。这表示法身之极顶。
“顶”是代表至高无上的大法,就是密宗无上的灌顶之法。
看下一句:
〖菩萨见此光〗
这一句偈颂是告诉我们,大众振奋起来了。为什么大众振奋起来?是大众根熟了的表现。
我们可能第一次听这样的说法,看见佛放光之后,这些菩萨大众们就振奋起来了。振奋是表示这些大众的根熟了,根不熟的众生,他是见不到光的。这回我们知道了,根熟众生能见到佛放光,根不熟的众生看不见佛放光。
〖即证不退位〗
大家要记住,根熟众生见到佛光,跟见到这部经典是相同的。见到这部经典爱不释手,必定发愿专修专弘。光明就是《无量寿经》,这深刻的含义,我们一定要知道。就是说,根熟的众生见到佛光,跟见到佛的经典是一样的。见到这部经典以后爱不释手,他必定发愿专修专弘。
这个光明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就是光明。这个光明是什么光明?是佛光。
“即证不退位”,这是讲菩萨的证果,圆证三不退。
下面两句:
〖时会一切众。互庆生欢喜。〗
大家想想,十方来与会的菩萨们,个个都圆证了三不退,这该是多么大的喜庆之事!所以自己庆幸,也彼此庆幸。按我们现在的话说,互相祝贺,生大欢喜心。
看下面两句:
【佛语梵雷震。八音畅妙声。】
这两句是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说法的音声清净,洪亮得像雷震一样,可以远闻十方,而且微妙、圆满,具足八音,广为众生演说妙法。
大家要注意,这两句是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佛赞佛,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这叫佛佛互赞,这要特别引人深思。
看看我们现在的社会,正像俗话说的那样,同行是冤家,彼此相轻,谁也瞧不起谁。每个人都以为自己了不起,今天批这个,明天骂那个。这是什么?这是烦恼,这是业障。有这样的烦恼和业障,你怎么能见到佛光?这个烦恼和业障把佛光障住了,不是没有佛光。你怎么能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要清净心。你怎么能证得三不退位?我们看看诸佛菩萨,他们没有这个现象。《华严经》上五十三参,每一位菩萨都是那么谦虚,尊重别人。我们所看到的是佛佛互赞,没有看到佛佛互谤。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这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看下一句:
〖佛语梵雷震〗
阿弥陀佛说法的梵音如同雷震。
〔梵〕是清净的意思,形容阿弥陀佛说法清净无染。不但世间法不染,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染,这才是梵音。
〔雷震〕是比喻打雷的声音很响,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得见。比喻十方世界都能听到阿弥陀佛讲法。
这里的雷震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声音很响亮,第二个意思是警觉。惊动我们的心思,使我们有高度的警觉。这是雷震的两个意思。
下面一句:
〖八音畅妙声〗
这是赞佛,通常是弟子赞叹本师。在这里,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
有的同修可能问,这怎么又出来个八音?这个八音是什么,下面我们做简要的一个介绍吧:
第一是“最好音”。
世出世间所有一切音声,都无法跟佛的音声相比。一听就懂,一听就欢喜的音声就是最好的音声。
《无量寿经》可以浅讲,也可以深讲。不同根性的人都能听得懂,听了都欢喜,这就是最好音。
第二,“调和音”。
经教能调和我们的性情,也就是调和我们的情绪。情绪就是业障,就是烦恼。佛法注重调身、调心。那用什么来调呢?佛法用梵呗调心,用戒律调身。
古时候的音乐是教育,不是娱乐。以梵呗和雅,调和人的身心,以极清净的音乐,来陶冶人的性格。佛经的经文都可以谱上曲子来演唱的,尤其是偈颂。偈颂多半是押韵的,特别容易演唱。所以它有调和之意,能调身、能调心。这是第二个音,调和音。
第三,“柔软音”。
身心调和之音,必定柔软。
柔软就慈悲,不会显得刚强。刚强就烦恼。个性强的人烦恼多,这是障碍。
这两句话大家要注意,刚强就是烦恼,个性强的人烦恼多,这是障碍。我们每个个性强的人听了这句话,你要认真思索,还继续刚强吗?还继续个性吗?
第四,“不误音”。
“误”是错误。佛所说的法决定没有错误,所以是不误音。
第五,“不女音”。
女音是指女子娇滴滴的那种声音。这种声音一般人都不喜欢。佛的音是具足四无畏。
我看到这的时候我就想,女人的音,人家不喜欢听。但是一看呢,是指女子娇滴滴的那种声音,不受人欢迎。我就想,怎么说大家能听得更明白呢?在我们世间,有的人说话嗲嗲的,是不是就这个意思?我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因为我在看一档电视节目的时候,有的女孩儿说话那个声音真的是娇滴滴的,确实让人烦,不招人喜欢听。
这个告诉我们,最好的最美的音,一定要不女音,说话好好说。
第六个是“尊慧音”。
这个音是令众生听了之后,能生尊贵、钦仰之心,能启发智慧,这叫尊慧音。
第七,“深远音”。
佛说法的音声使人感动很深,时间很长。甚至佛说法的音声,听了之后一生都不会忘记,这叫深远音。
第八叫“不竭音”。
“不竭”是无穷无尽的意思。佛说法只说一句,也有讲不完的道理,就是我们所说的口若悬河,无尽无竭。
上面给大家介绍了这个八音。
下面看这一段偈颂:
【十方来正士。吾悉知彼愿。志求严净土。受记当作佛。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知土如影像。恒发弘誓心。究竟菩萨道。具诸功德本。修胜菩提行。受记当作佛。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
这一段偈颂,是释迦牟尼佛转述对十方菩萨们的开示。这个很重要啊,是释迦牟尼佛转述阿弥陀佛对十方菩萨的开示:
阿弥陀佛说,从十方国土来到这里的菩萨,我都知道你们的心愿,你们就是一心一意要求得庄严的佛土,希望我能够为你们授记。你们想要满足这个大愿,就要觉悟明了一切法都是如梦、如幻、如响,皆是不真实的。
如果要成就这样清净庄严的国土,就要满足自己所发的大愿。虽然觉了世间一切法都不是真实的,知道所求的国土也都是如影、如幻,阿弥陀佛还是劝他们恒发大誓愿来救度一切众生。
假如要成就究竟圆满的菩萨心、菩萨行,就要具足一切功德的根本,也就是戒、定、慧三学和六度,这是功德的根本。还要修习殊胜无上的普贤十大愿佛道之行,这样才能接受佛授予的成佛之记。阿弥陀佛教他们要通达一切法的真实相,了知一切法空、无我,然后敦伦尽分、专求净土,必定成就像极乐世界这样的庄严佛刹。
我刚才说的这一大段,就是上面偈颂的字面的解释。
下面我们来看深层次要表达什么意思。
〖十方来正士。吾悉知彼愿。〗
第一句是称扬十方世界来到弥陀净土的菩萨们。
〔正士〕是对菩萨的尊称。“正”是正知正见;“士”是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现代一般称为知识分子,古代称读书人。
古时候中国分为四民:士、农、工、商。四民中最高地位的是读书人,可见古时候非常重视读书人。
人在社会,不能离开社会独立生活,一定要与大众往来,人际关系非常重要。老法师一再告诫我们,要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个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把人际关系搞清楚、处理好,这样才能知道我们应该尽什么样的义务,什么是我们应该享受的权利,清楚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社会才能祥和,才不会有争执。
古时候非常重视人本教育。我们今天的教育有点忽视德行、言语,只重技能。教育的效果是什么呢?是科技发达了,社会动乱了,人人都没有安全感,这是非常严重的危机。究其根本原因,是我们的教育走错了方向。
我们可以这样直言不讳地说,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宗教教育都失败了。舍弃了古代教做好人的圣贤教育,这是今天天下大乱的根源。
什么时候能恢复社会的正常秩序?首先要恢复人本的教育。人若不知道人与人的关系,世界永远不会安定。
能解决今天世界的冲突,唯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大乘佛法。
“士”是世俗的读书人,有品德、有学问、有修养。有正知正见的是菩萨,不是世间一般的读书人,所以尊称为“正士”。对于大菩萨,我们称为大士,这是最尊敬的称呼。比如说,我们称观音大士、普贤大士,这都是最尊敬的称呼。
同修们应该了解一点佛门的常识,就是不能任意称大师。哪一位等觉菩萨称大师了?大师是对佛的尊称,一般人是不可以这样称呼的。这样称呼是不懂佛门的规矩,用这样的称呼去称呼一般人太过分了。因为捧人也不能把他捧成佛,这是不应该的。学生对老师也不可以用这样的称呼,这样称呼是对老师的大不敬。老师没有成佛,你偏偏把他称作佛,等于是挖苦他,讽刺他名不副实。正士是非常恰当的称呼,最尊敬的也不过称为大士,决定不可以称为大师。过去不知道,称呼错了,现在知道了,改了就好。不可以称呼别人为大师,也不能接受别人称自己为大师。
按照中国的传统,教下是称法师;禅宗称禅师;律宗称律师;皇帝的老师称国师;通达三藏翻译经典的称三藏法师,没有称大师的。
这些佛门的基本常识,我在这里给大家说了一遍,今后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我们在生活中,有人就随意地这么称呼,不管是谁都叫佛,这不对。以前我姐没往生的时候,有的同修给我姐打电话都这样称呼。我听到以后,我曾经给纠正过,但是好像没有纠正过来,以后还是这样称呼。那现在我姐姐往生了,这个问题不存在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不存在这个问题?如果存在,一定要更正过来。
后人对于古大德称为大师,这已经属勉强了。因为他已经不在世了,因为表示对他的恭敬,把他称“大师”,还算说得过去。人还活在世间称大师,那是说不过去的。像印光大师在世,都称印光法师。往生之后,佛教界尊称他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净宗的祖师都称大师,只有这一个例外,其他法门的祖师没有称为大师的。因为大师是佛,一切众生接触到佛,皆能得度,都将成佛。净宗劝人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跟诸佛教化众生没有两样。所以净宗祖师,后人称为大师,但不是当时,都是在往生以后的尊称。我们一定要把这个问题弄明白,不要搞错了。
看下面两句,“十方来正士。吾悉知彼愿。” “吾”是阿弥陀佛的自称。阿弥陀佛知道他们的心愿。 “悉”是全都、全部的意思。
下两句:
〖志求严净土。受记当作佛。〗
佛说,你们来到这里的目的,大概都是希望庄严净土,希望在这里受记成佛。阿弥陀佛见到这些菩萨们,菩萨们还没有开口,佛就先把他们的心愿说了出来。当然这里面的含义很深、很广。
这里的〔志求严净土〕,这一句要特别注意这个“严”字,庄严净土。
回向偈里也是“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这一句所含的意义可以这样说,深广无边。若细说,这一部《无量寿经》自始至终,就是阿弥陀佛庄严西方净土。扩大来讲,诸佛的弘愿是要庄严法界无量无边的诸佛刹土,不是光庄严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成佛才能达到这个目标。不成佛为什么做不到?因为你不成佛,智慧不圆满,德能不圆满,智能不圆满,这就很难满愿。
〔受记当作佛〕这一句是说,成佛之后,才能真正地、圆满地庄严净土。
这两句确实是菩萨求生极乐世界,修学的主要目标。我们修学的目标是什么?当然也是希望“受记当作佛”。
今天我们带大家讲到这里,我开始的时候说,你们现在就是去西方极乐世界礼拜阿弥陀佛的一员,你们去礼拜供养阿弥陀佛,听阿弥陀佛宣说妙法。这一次去,你们占大便宜了。为什么?阿弥陀佛给诸菩萨们授记成佛,你也是其中的一个,你也得到阿弥陀佛的授记了。恭喜你,成佛的机缘成熟了。
今天这节课就交流到这里。
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