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100集)视频/MP3/文字/开孝法师、开慧法师、开宝法师、开莲法师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開孝法師、開慧法師、開寶法師、開蓮法師、開示法師、開定法師  (第一00集)  2014/11/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2-0100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链接MP3链接

老法師:好,我們開始。

學生:慚愧學生開孝,今天向大家恭敬匯報的主題是:「一句佛號,至上法寶」。

學生在觀看「賢公和尚,佛門榜樣」的光碟時,看到大家送老和尚出殯的場景,一片安詳寂定,全場籠罩在莊嚴的佛號聲中,沒有悲傷,沒有哭泣,沒有痛苦,這就是師父上人所說的沒有死苦,不禁感佩至深,對淨土念佛法門的信願行又增加了好多好多倍。海賢老和尚是怎麼成就的?一句佛號,行住坐臥不離,從朝至暮從未丟失。師父上人說,學佛之後,你看生老病死,八苦交煎,八苦都沒有了。第一個「生苦」過去了,那個我們不談了,過去了,現在生過去了,現在生不苦了。「老苦」,來佛寺三老都是超過八十歲,海慶八十二歲往生的,海賢的母親八十六歲,他自己一百一十二歲,老,不苦,沒苦。你看海賢老和尚的媽媽,老媽媽八十六歲,走的那一天親自包餃子,大家一起吃,吃得歡歡喜喜的。吃完了,她在椅子上盤腿一坐就走了,沒有「病苦」,沒有「死苦」。三個人都沒有老病死苦,這不容易。我們現在留意看這個世間人,你特別去看看醫院,在醫院你就真正知道老病死苦,看看婦產科你就看到生苦,生老病死在醫院全看到了。要免除這四種苦,那一句阿彌陀佛管用,這一句阿彌陀佛是寶。世間什麼樣的寶都不能解除生老病死苦,遇到了徒喚奈何!佛門有這個辦法,這佛要不要學?

另外,除這四種苦之外,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這四種苦都放下了,都沒有了。打開記憶的閘門,八年前,父親在異地工作期間,於某晚,一人騎沒有燈的摩托車,不幸遭遇車禍,意外身亡。那天,哥哥突然出現在學校說要接我回家,當時他並沒有告訴我實情。半歡喜半疑惑的我隨哥哥一起回到家中,看到家裡的一些布置變了樣,心裡略微猜到了幾分,但我騙自己不可能,不可能。可事實就是事實,當我走到堂屋,看到躺在榻上已蒙了一層布的父親,我說我要找我媽。我跑到樓上,母親從佛堂走出來,早已是滿臉淚水的母親看到我,抱著我失聲痛哭:「都是我們沒有福啊,福不住他!」是我們沒有真修,沒有真實功德,沒有能度他進入佛門,轉不了業報,留不住他啊!現在學生已學佛出家多年,才有少許理解母親當時的心情。師父上人說,當一個人願力大過業力的時候,才能消除業障。如果自己當時就明白,也許能轉,所謂「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就像海賢老和尚超度死去的母狼一樣。清朝慈雲灌頂法師說得好,我們世間人造作罪孽求懺悔,一切經論、一切懺法都失效,都懺不了你的罪業,他說最後還有一門可以把你的罪業懺除。這一門是什麼?老實、一心專念阿彌陀佛,說了這麼一句話。

出殯那天,母親撕心裂肺的放聲痛哭,一出門頭就往地上撞。三叔強有力的拉著母親,邊哭邊勸:「嫂,別這樣,還有孩子呢!」街道兩邊站滿了來送葬的人,都是一片惋惜之聲。哥哥哭得泣不成聲,路都快走不了了。愚痴的我,強忍著一股氣,嫌人家笑話我,一聲都沒哭。有人以為我嚇傻了,哭不出來了,還一個勁兒勸我,「毛兒,妳別憋著,哭出來吧,啊!」現在回想,這位阿姨是一片真心啊!是我太傲慢了,把人全想壞了。雖然她不學佛,但人家有慈悲心。是我個性剛強,所以佛法大海,才不得其門而入。上果下良律師說,進入佛門首先要具足調柔善順的弟子相,人家才肯教你,你才能真正學到東西。師父上人反覆勸導學生們,「要重視紮根教育,沒三個根,再努力都是枉然」。其實,我就是放不下,埋怨命運為什麼如此安排,為什麼偏偏是我遇到這樣的事?我還小!

學佛後,每當讀到祖師大德的生平事蹟時,常常發現他們的經歷比學生不知痛苦多少倍!在心理上給予了很大的安慰和鼓勵。佛菩薩無限慈悲,知道學生什麼都放不下,不忍學生再在六道裡打滾,所以用惡度的方法度學生進入佛門,幫助學生放下情執,出家修行。三年前的一個晚上,學生曾跟館長匯報過:「今天是爸爸的忌日。」館長說:「其他人也遇到,為什麼可以是別人,不可以是你?」突然想到了黃警官在學習班心得報告裡面,提到的一位樞機主教單國璽先生,當他知道自己得肺腺癌時,他說:「為什麼是我?」隨後向上帝懺悔,數十分鐘後說:「為什麼不是我!」這叫轉念。佛經說,「若能轉境,則同如來」。愚昧學生直到今天,才搞懂三年前館長的教誨。是啊!為什麼是我?為什麼不是我?人命無常,國土危脆;業因果報,絲毫不爽;三世因果,自作自受;受了受了,早受早了;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順逆境界,一切隨順。放下我愛、我瞋,因為不管是物質還是精神,都不可得。自性本自清淨,本自具足,能生萬法。

因為經歷失去至親的痛苦,對上海下賢老和尚的表法才更增敬佩,才體會到一點上昌下明長老對老和尚的讚歎,「證明了淨土持名念佛法門的無比殊勝,證明了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不可思議」。淨土法門是當生成就的法門,是不老、不病、不死的法門,學生才愈發想要弘揚這個法門,誓願幫助一切有緣眾生離苦得樂。無限感激尊敬的師父上人日日教導,今年又慈悲開辦《無量壽經科註》學習班。感恩上印下信法師、館長送學生們參加學習班,真心幫助、照顧、成就我們;感恩所有護法菩薩,感恩一切同修依眾靠眾互相幫助。我們做好是本分,做不好就是在滅法。其實我們就是這條道路上的先行者,一塊墊腳石,踏著這個足跡,後來者比我們走得更精彩、更殊勝。所以我們必須要走好。那就是「一句彌陀法中王,自今而後心中藏。信深願切直念去,早和彌陀慈父見」。

以上是慚愧學生開孝的心得報告,錯誤之處請求尊敬的師父上人、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慈悲批評指正,學生樂意接受。至誠頂禮感恩,阿彌陀佛。

老法師:開孝法師的報告,世尊在經教裡面告訴我們,十法界裡面的大眾,都是屬於迷而不覺。尤其是六道輪迴裡面苦難眾生,完全是被業力支配,如果不能覺悟,確實沒有能力超越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自作自受。四聖法界是釋迦牟尼佛的淨土,這個裡面有染淨,沒有善惡;六道是世尊的穢土,有染淨,有善惡。善業、善心、善行所感的是三善道,惡念、惡心、惡行所感的是三惡道。學佛的人,首先要把六道輪迴搞清楚、搞明白。為什麼?真正清楚、明白了,才知道不願意住六道輪迴了,下定決心要想超越。超越輪迴就要放下造業,善惡業統統要放下。為什麼?我放下惡業,眾善奉行,諸惡莫作,行不行?行。只是放下三惡道而已,還有三善道。生到三善道,人道是三善道之一,果。在三善道裡頭造不造業?依舊在造業。造什麼業自己不知道,自己沒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往往把惡當作善,真正善業茫然無知。在人道的時間不長,人的壽命到了,又到三途去了。三途很容易去,很不容易出來。人不是故意去造業,是無知、迷惑顛倒才造的惡業,太可怕了。

所以佛教眾生從哪裡教起?從三皈、五戒教起,首先是教我們不墮三惡道,然後再向上提升,永遠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六道輪迴,才是真正的離究竟苦。沒有一尊佛不介紹我們到極樂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得究竟樂。注意究竟兩個字,脫究竟苦,得究竟樂,這才深深體會到佛菩薩無盡的慈悲,我們世間人沒有。世間人只看到離苦得樂,短暫現行,沒有想到究竟苦跟究竟樂。既然知道了,我們這一生,如果不能夠脫離六道輪迴,往生極樂世界,我們怎麼對得起佛菩薩?怎麼對得起列祖列宗?

許多善知識給我們表法,給我們做榜樣,妳這裡所舉的來佛寺的三聖,是在家、出家學佛真實的榜樣,我們一定要向他們學習。所以我勸大家,海賢老和尚的光碟,一天至少看三遍,遍數愈多愈好,天天不能間斷。然後要求自己,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佛號,希望也做到不間斷,我們往生才有把握。這一生生活縱然是清苦一點,好,真放下了,一心念佛,苦中有樂。苦是假的,樂是真的,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我們往生了,這個榜樣就是給一切眾生,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啟發大家。現在人不看到榜樣他不相信,來佛寺三賢給我們做好榜樣,我們相信了,我們要做好榜樣給別人看,這才叫真正報佛恩、報父母恩、報祖宗恩、報善友恩,都在這一招。好,我們再看下面一位。

學生:慚愧學生開慧,今天向大家恭敬匯報的主題是:「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

甲一,不憎、不怨——化解冤結消罪障。

我們學佛的人常常把這樣一句話掛在嘴邊:我業障深重,念佛功夫不能增上,是我業障深重;身體不好,是我業障深重;煩惱妄想多,是我業障深重;遭遇天災人禍,是我業障深重。說得沒錯,我們是業障深重的凡夫。如何消除我們的業障?其實很簡單,放下就消除了,放下憎恨、放下冤仇,不再怨天尤人,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

學生在上學期間學習過一個案例,此案中的當事人給學生上了生動的一課,令學生深受震撼。這是一起傷人致死的刑事案件,被害者張某、犯罪嫌疑人李某就職於同一家公司,但這兩位當事人此前彼此並不認識。一日,二人因一件小事發生摩擦,便相邀於中午下班後到公司天台單挑。中午二人果然在天台互毆,但二人不打不相識,於打鬥中竟升起惺惺相惜之情。所以沒打幾下就聊起天來,並且愈聊愈投機,最後二人決定結拜為異姓兄弟。二人都是二十多歲的年紀,張某是家中獨子,父親早逝,母親含辛茹苦將他培養成人,雖家境一般,但也是備受疼愛,母親不捨得讓他吃一點苦。李某幼年雙親便過世,由兄姐撫養長大,幼年生活非常艱難。張某便與李某說:「從今天起我家就是你家,我媽就是你媽,改日我就帶你回家去看咱媽。」李某也感動的說:「從今天起你就是我的親哥哥。」

當日下午張某便感到頭部有輕微疼痛,但沒有在意,誰知傍晚時分疼痛加劇,以至於昏倒在路邊。被救護車送至醫院時,醫生宣布已無力回天,於當日晚在醫院過世。經醫生診斷,張某死因係頭部受到撞擊導致動脈破裂。此時的李某還沉浸在與張某結拜的喜悅之中。次日李某到公司聽聞了張某的死訊,猶如晴天霹靂,他不相信昨天還生龍活虎的義兄,僅僅時隔半日,竟然已經不在人世了。他在得知義兄的死因後,回想起昨日自己曾向義兄頭部揮起的拳頭,更是悲不能勝。知道是自己莽撞的行為害死了義兄,李某便來到派出所投案自首。其實他與張某打鬥的事情,沒有第三者知情,而且醫生也說死者的傷極有可能是由於意外摔倒或碰撞導致的。後來記者採訪李某為什麼要投案自首,只要他不說沒有人會知道的。李某回答說:「因為過不了自己良心這一關。」學生當時看到這裡已深受感動,誰知此事的後續發展竟更加的出乎學生的意料。

至此,犯罪嫌疑人已投案自首,並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且其所供罪行與屍檢報告等罪證完全相符。若是平時這個案子就沒什麼可說的了,只待開庭審理、判刑、結案。可是死者張某的母親,在得知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後,竟然親自替李某向公訴人求情,說他是無心之失,還年輕,不能因為這件事就把他這一輩子給毀了。況且李某已有家室,他有家室他家也就毀了。

張母這樣做,不是對自己的兒子用情不深,法庭上在被告人李某陳述案情談及死者張某生前的一幕幕時,張某的母親悲痛欲絕的哭泣,一滴滴帶血的眼淚訴說著這位樸實憨厚的母親的喪子之痛。即便如此,這位偉大的母親還是強忍著悲痛,一字一句的說:「兒子這樣這是他的命,我已經失去了兒子,何苦再搭上另外一個家庭!失去親人的滋味實在是太痛苦了,我不願他的家人像我一樣承受這種痛苦。況且小李(被告)是我兒子的把兄弟,他也是我兒子……他不是有意的,希望法庭看在他還年輕,能夠對他從輕發落,給他一個重新做人的機會。」張母的話字字千斤震撼著學生的內心,淚水止不住的往下流,是感動,更是敬仰。法庭內的所有人,無一不為之動容,連法官與審判員都低頭拭淚,被告(李某)更是泣不成聲,當庭向張媽媽下跪哭著說:「媽媽,兒子對不起你。」

由於張媽媽的求情,最終法院以「故意傷害致人死亡」判處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四年,緩期執行兩年。也就是說,兩年之內只要李某沒有任何違法行為,就可以免除牢獄了。審判結束了。生活還在繼續,一年後李某的孩子出生了,李氏夫婦從張某的名字中選了一個字給孩子命名,以此來紀念張某。每到週末、年節,他們都會帶著孩子去張媽媽家。李氏夫婦對張媽媽體貼孝順,一家人其樂融融。誰能想到李某竟然是誤殺張媽媽兒子的凶手?(張某、李某均為假設姓氏)

這是學生所見的刑事案例中,唯一一件控、辯、審三方意見一致、願求一致(三方都希望李某能夠從輕判罰)。法庭上沒有爭論,沒有仇恨,李某的真誠懺悔、張媽媽的慈悲寬恕,洗滌了在場所有人的心靈。當時學生的同學中有部分表示對張媽媽的做法不能理解,認為殺子之仇不共戴天,怎麼可能替仇人求情,並認仇人作兒子呢?學生從張媽媽手上戴的佛珠,及其家中供奉的佛菩薩像猜測,這位偉大的母親應該是一位學佛的人。她說,他兒子的遭遇是他自己的命。說明她深信因果,知道「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所以她的心中沒有仇恨,縱使兒子的離去令她悲痛萬分,她也沒有想到要去報復誰。在承受喪子之痛的同時,張媽媽還在為另一家庭的幸福著想,希望他們不要再經歷失去親人的痛苦,為誤殺自己兒子的李某求情。這正是佛菩薩「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心懷呀!這位樸實憨厚的老媽媽就是活菩薩呀!

無始劫來我們造的罪業無量無邊,這業力牽著我們在六道流轉,無量劫又無量劫。這無量無邊的業是怎麼造下的?就是我們看不破、忍不過,受到一點委屈、傷害都牢牢記在心裡,怨天尤人,有能力時就一定要報復。這一生不能報復,仇恨的種子種在阿賴耶識,來生後世遇到緣也一定要報復。這一世你傷害我,下一世我傷害你,一世又一世,冤冤相報無有盡時,這六道的輪迴也是無有出期。

張媽媽深信因果,知道兒子的死是他的命,是他前世造作的不善業,感召今生被人誤殺、短命的果報,怨不得他人。這一世把這個業債還了,不怨天尤人,心中不生仇恨怨懟,那這個業就了了。所謂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今生我們所遭受的是我們應受的,順逆、善惡一切境界都是我們自己造的,不要再用仇恨的刀劍害己害人。像海賢老和尚那樣,看一切都好,沒啥不好的,打我、罵我、唾棄我也好,敬我、愛我、稱讚我也好,統統都隨緣,不放在心上,從前造下的業消了,六道的種子不再種了,心上只有阿彌陀佛,念念播撒菩提種子。

甲二、不爭、不辯——化解一切衝突。

我們這一代人(八0後),大多數都有爭強好勝的毛病,衣食住行樣樣都要和別人比,沒人願意居於人後,言語上更是不肯落人下方。控制、佔有、支配的念頭根深蒂固,縱使學佛了也不能避免。有競爭不可避免的就會有鬥爭,鬥爭再升級就變為戰爭。所以化解衝突,便是放下我們控制、佔有、支配的念頭,不與人爭,不與人辯。

乙一、修行人由不爭得心安,生大智慧。

我們淨宗學人,今生唯求淨土,但我們若是不把財色名利、五欲六塵那些拉拉雜雜的都放下,極樂世界沒分。因為這些東西會擾亂我們的心智,只要我們有欲望、有情執,我們就會為外境所驅使,在其中造業。若不想為外境驅使,就要將一切財色名利統統放下。你的、我的、他的,統統是不可得的,別人要的我不要,別人爭的我不爭,我只求極樂世界。所有的衝突都化解了,身心俱得安樂。

乙二、修行人以不辯為解脫,得大自在。

海賢老和尚說,出家人要有度量,能包容。他老人家什麼都能忍,別人造謠中傷他、侮辱他都能忍,不辯解。因為海賢老和尚知道,一切相是假的,不是真的。凡夫迷惑把身當作是我,永遠把我的利益擺在第一,然而我們費盡心思,為之謀求、經營的這個色身並不是真的。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這個色身一秒鐘有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哪一次是真的?哪一次是我們能夠掌握得住的?它有生老病死,有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都不是我們所能主宰的。我們長劫迷惑,把假的當作真的,執著身是我,貪瞋痴這三個俱生煩惱跟著一起出來。對於別人的毀謗、侮辱,甚至是一句不合己意的話,都要辯上一辯,駁上一駁,總不肯落人下風。控制、佔有、支配的念頭沒有一刻停息,害怕失去,我們心生恐懼、憂慮;與人攀比,我們心生瞋恚、嫉妒,心被貪瞋痴緊緊束縛。現在知道身不是我,那麼一整天為它營求還有何意義?身心世界統統放下,都是假的,別人辱我、毀我,我以不辯為解脫,放下就得大自在。

以上是慚愧學生開慧粗淺的學習報告,錯誤之處請求尊敬的師父上人、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慈悲批評指正,學生樂意接受。至誠頂禮感恩,阿彌陀佛。

老法師:開慧法師這一篇報告,跟妳的名字相符,妳智慧開了。只有智慧開了,才能把一些迷惑、假相徹底放下;智慧要沒有開,依然放不下。智慧是什麼?能夠把眼前所有的現象究竟是什麼搞清楚、搞明白,經上所說的諸法實相,搞清楚、搞明白了,原來是畢竟空,不可得。妳在這裡提到了,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鐘有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這個生滅是念頭的生滅,念頭的生滅就是萬法的來源。能大師說得好極了,簡單、明瞭,「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念頭是自性生的,萬法是從念頭生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念念不可得,哪有一樣是真東西?

真東西在哪裡?真東西在生滅心中,生滅心裡頭有個不生滅,你要把這個找到。這個東西不生不滅,永遠常住,這就是自性,生滅心放下之後,它就浮現出來了。我們今天見不到真心,是因為妄心把它蓋覆住了,只看到妄心,沒有看到真心,妄心、妄相,真心、真相我們看不到。看到真心真相,這個人就叫佛菩薩,這個人智慧開啟了。修行,這比什麼都重要,明白這樁事情才叫真修,功夫就得力;沒有了解諸法實相,往往功夫不得力。這就是佛教化眾生,為什麼常常提出信解行證這個順序。我們今天對佛法相信,是不是真信?未必。為什麼?我們沒有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所以雖然是信,信裡頭有疑在裡頭。必須搞清楚、搞明白,我們的信紮根了,不動了,這個信才管用。所以信不能離開解,解得愈深,信得愈深;信得愈深,解得愈透徹。但是解了之後要行,馬上要行,立刻落實到生活,再說得清楚一點,落實到起心動念。起心動念變成什麼?起心動念是凡夫。不起心、不動念,這就回頭了。最後要證得,要親證,自己真得受用。

海賢老和尚能忍,他得受用,得什麼受用?沒有煩惱,法喜充滿。你怎麼樣去毀謗他、侮辱他,他不跟你爭辯,他沒事,像沒聽到一樣。他為什麼?因為他知道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真的是一句阿彌陀佛,真的念念沒有丟失,他得受用了。這是他九十二年做出的榜樣給我們看,什麼樣的人才是個念佛人,什麼樣的人才是個佛弟子。他做出來標準給我們看,我們向他學習就對了。在這個世間,於人無爭,於世無求,老實念佛,積功累德,這個功德是到極樂世界的保障,是往生極樂世界的真實資糧。千萬不要被假相迷惑了。

學生: 慚愧學生開寶,今天向大家恭敬匯報的主題是:「將三皈融入身心,從點滴積累開始」。

師父上人常常強調,三皈是學佛最高的指導綱領,是根本,是學佛的入門,非常重要。學佛從三皈學起,沒有三皈就沒有五戒、沒有十善。當年章嘉大師曾將三皈比作火車票,說明我們學佛開頭受三皈,一直,甚至於說生生世世,直到成佛證得大涅槃了,三皈才圓滿。告訴我們,三皈時時刻刻不能離開,離開就錯了。慚愧學生最近逐漸體會到,在每天的生活、學習、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之中,真的要時刻觀照和提醒自己,讓身心世界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雖然做為五濁凡夫,煩惱習氣很深重,但師父上人說過,迷不怕,怕的是不回頭。半年多來,在師父上人的慈悲教誨中,在上印下信法師與館長無微不至的智慧護持中,在同參道友的相互扶持中,學生一點一點找回信心與力量,不再沉溺於因迷邪染造作的種種罪業中不能自拔,逐漸可以用理智來面對它們。因為學生找到了身心可以依止的強大後盾,自性三寶。同時也感受到,將三皈與身心融為一體,要從點滴的回歸開始,日積月累,習慣成自然,真正積功累德。

甲一、皈依自性覺,四字洪名不離心。

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功德無量無邊無數無盡,不可思議,唯有證得妙覺果位,回歸常寂光的究竟佛,方能完全明瞭。做為六道凡夫,學生二障深重,信根微弱,但是通過聽經,對這句名號不再那麼陌生,現在知道阿彌陀佛代表常寂光,常寂光是一切修行者,修行圓滿時的終極歸宿,至高無上。所以常寂光充滿無與倫比的智慧、德能、相好,常寂光遍滿虛空法界,自在無礙,虛空法界萬法由常寂光遇緣而生,故常寂光與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同體。最重要的,常寂光是一切眾生本有的佛性,是真正的我。

《無量壽經》中法藏比丘心量極大,慈悲無盡,應十方三世諸佛剎土,無量無邊罪苦眾生之感,以其無比殊勝的大智慧、大福德,為眾生找到了轉凡成聖的最佳捷徑。他為眾生找到了能與常寂光感應道交的深祕咒語,阿彌陀佛。在地上菩薩的果位,發四十八宏願,希望建立最殊勝的佛陀培訓大學,極樂世界,自己是校長,以阿彌陀佛為名號。為了早日開學,於無量劫勇猛精進,積植德行,成就無盡功德。他以此功德全部迴向眾生,加持眾生,使所有深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願意成佛的眾生,憑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就能順利入學,永不失學,直至回歸常寂光。所以,我們只要真信切願,執持名號,不僅與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感應道交,還與常寂光裡所有究竟佛感應道交,因而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加持,憑藉他力自在往生。古今中外所有往生極樂世界的前賢們,已經為我們做出最好的證明。海賢老和尚離我們最近,學生每天看他老人家的光碟,恭聽師父上人宣講最適合末法眾生的大經和註解,學生相信自己會逐漸做到皈依自性覺,四字洪名不離心。

甲二、皈依自性正,願將身心奉塵剎。

早年章嘉大師教給師父上人,只要真正發心,不為自己,為苦難眾生,為正法久住,就會得到祖宗保佑、三寶加持,一生都是佛菩薩來安排。師父上人的一生是最好的證明。師父上人把自己的身心奉獻給了佛菩薩和眾生,為了眾生,一生遇到的困難是最大、最多的,遭受的災難也是史無前例的,但師父上人在最苦、最難的時候,絲毫都沒有改變對老祖宗、佛菩薩的堅定信心。師父上人說:「老師給我說的話我相信,他不會騙我。」在師父上人弘法的近六十年中,得到真實利益的眾生無法計量。只說我們地球上的人,凡是聽聞師父上人講經的,哪怕只聽懂一句,只要依教奉行,就是在斷惡修善。多少人因為聽了師父上人的慈悲勸告而放下惡念惡行,才使這個多災多難的地球維繫到今天。如今終於明君出世,世界出現了轉機,太平盛世不再讓地球人感到遙不可及。

慚愧學生知道師父上人對我們年輕人的殷切期望,知道這一生要接下師父上人所傳的法,以正心、正行做一個和平使者。但是學生以往總在遇到障難時,失去對老祖宗、佛菩薩的信心,個人利益跑出來了,生怕自己會吃虧上當。通過聽經,現在了解了老祖宗、佛菩薩對我們的愛出自真心,我們自己對自己的愛出自妄心。真心的愛能讓眾生離苦得樂,妄心的愛讓眾生沉淪六道受苦無窮。學生決心,今後遇到困難與災難,放下邪知邪見,相信老祖宗、佛菩薩的教誨,不再擔憂身家性命,一心為眾生,方能不辱佛弟子的形象。

甲三、皈依自性淨,視一切眾生當如視佛。

皈依自性淨即是做到六根清淨,一塵不染。六根染污根源是起心動念,嚴重染污來自我們對六塵境緣的分別、執著。《金剛經》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智度論一》曰:「一切法不生不滅,空無所有,譬如兔角龜毛常無」。師父上人多次為我們開示諸法實相,告訴我們,不僅所感受的六塵境緣不可得,連能感受的六根都不可得。因為我們自己這個身以及身所依止的萬法,都是有名無實的,就像烏龜的毛、兔子的角,根本不存在,存在的只是幻相,是因一念不覺產生的誤會。但是萬法的根源是常寂光,萬法的佛性是真實的。

慚愧學生很差勁,不能將所學經教融會貫通。但是學生很感恩師父上人天天強調我們要落實經教,所以這些道理讓自己能逐漸淡化內心的對立與不敬,特別是對我們同門的師兄弟,學生要落實用真心禮敬與讚歎。想想自己迷惑顛倒無量劫,如果不是仰賴曾在三寶面前種下善根,哪裡會有今天的出家修行勝緣?將心比心,自己要成為令眾生善根增上的助緣,還是要做斷人法身慧命的助緣?諸佛菩薩、師父上人辛辛苦苦千方百計與眾生廣結法緣,為眾生廣種善根,自己動一個自讚毀他的念頭都是在破壞諸佛菩薩、師父上人的法。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學生不能做那個毀堤的螞蟻。學生發願,今後放下自己的分別執著,配合大家,恭敬大家,與大家和睦相處,一起進步,一起弘法利生。慚愧學生知道,三皈的內涵深廣無盡,自己只是剛剛接觸到其皮毛,所以期許自己從點滴落實開始,有一天能領悟到三皈的真諦。

以上是慚愧學生開寶粗淺的學習報告,錯誤之處請求尊敬的師父上人、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慈悲批評指正,學生樂意接受。至誠頂禮感恩,阿彌陀佛。

老法師:佛法的修學,最高的指導原則就是三皈依,皈是回頭的意思,是依靠的意思,它終極的目標是回歸自性。凡夫迷失了自性,迷而不覺,邪而不正,染而不淨。我們今天的生活,是無量劫來已經養成習慣了,這個習慣就是迷邪染,沒有能力把它轉過來。學佛入門,無論是大小乘、顯教密教,第一堂課就是教我們回轉,轉過頭來,轉迷為覺、轉邪為正、轉染為淨,所以佛法是清淨、是正智、是大覺。從哪裡下手?佛教給我們從五戒下手。

中國人,經論裡頭也有說,是大乘根性。大乘根性就是菩薩根性,菩薩根性就是利他而不求自利,真正的自利就在利他行當中。大乘菩薩起心動念,都想著苦難眾生,如何能讓苦難眾生離苦得樂,自己在這個世間多受一點苦、多受一點災難也無所謂,這叫大乘根性。小乘偏重在自利,小乘迷而不覺,只是說迷裡頭比較輕,眾生迷得比他重,他比眾生輕一點,沒覺悟。覺悟了,就成菩薩。但是無論在迷、在悟,都應該向正覺的道路上去行走,總有一天回歸到自性,這就是三皈真正的意思。

一切時、一切處,起心動念都會想到覺正淨。有覺正淨,一定會連帶想到五戒十善。在中國傳統文化裡面,五戒就是五常,常,永恆不變,這叫常;會改變的,那就不叫常。五倫是道,五常是德,我們常講道德,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那就是把五常五倫落實了。五倫怎麼是道?道不是人為的,不是人類的發明、不是人類的創造,是大自然的規律、大自然的法則。這個道德是被古聖先賢那些聰明智慧的人發現了,勸導大眾要遵守道德。遵守道德,那就是真正的人道,六道裡頭,有天道、有人道。正因為如此,所以左丘明說,「人棄常則妖興」。如果人把德喪失掉了,道德沒有了,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道沒有了;不仁、不義、無智、無禮、無信,德沒有了,人就是妖魔鬼怪。人棄常則妖興,不是人了,一轉眼三途去了。三途時間之長我們無法想像,三途之苦我們也體會不到,真苦!看清楚、看明白了,這不能去。現在在這個人身要守住人道,像一個人,決定不能違背倫常,父父子子、兄兄弟弟,人與人的關係處好,人與人當中的義務要盡到。權利不必自己受用,有這個福報,多多幫助別人。沒有這個福報,那是沒法子;有這個福報,要懂得多多幫助別人,多多的成就別人。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成就別人也是成就自己。

三皈全是性德,自性覺正淨,目標總要記住,回歸自性,絕不貪圖六道輪迴的這些樂事。佛用這個,跟儒家用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是一個道理,是一樁事情。中國古聖先賢,我們心目當中常常想到,都是諸佛菩薩慈悲應化所示現的,佛菩薩慈悲,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雖然現身說法教化眾生,確實沒有起心、沒有動念,這就屬於道,佛道。眾生有感,自然有應,這個自然沒有起心動念,大叩則大應,小叩就小應,決定是感應道交。我們的心愈清淨、愈真誠,感應愈明顯。所以希望同學,開寶同學,寶是三寶,三寶就是覺正淨,認真努力修學,跟自己的名號相應。

學生:慚愧學生開蓮,今天恭敬向大家報告的主題是:「學佛的意義在於了生死」。

今年師父上人在「學習班」第一集中開示道,「我們學習經教,如何把學習的經教變成我們自己的思想、見解、生活行為,就真正得受用。如果這樣的認真來學習,我們相信我們這一年會是一生當中最有意義的一年,最有成就的一年。為什麼?可以了生死,了是明瞭,對生死不迷惑了。了生死的利益是什麼?生死自在」。學生最近才漸漸體會到這句話的意思,這就是當年方東美老師對師父上人講的那句話,「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今生遇到了佛法,最可貴之處,就是明瞭我們生從何來、死往何去。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諸法實相四個字。釋迦牟尼佛將宇宙人生的真相和盤托出,淺的教我們倫理、道德、因果,教導我們人與人之間如何相處;深的則一語道破,「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為我們指出離開六道輪迴最快速、最穩當的一條道路,就是信願持名。一個方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遇到了佛法,今生才有出離的機會。

學生的心量狹小,眼光短淺,常常在人事上斤斤計較,在煩惱習氣裡轉來轉去,走不出來,經常忘失正念。就在一次無意中看到「了生死」這三個字眼,給學生當頭一棒,頓時心裡的疑惑和煩惱減少了很多,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但是並沒有持續多長的時間。即便如此,學生還是無比感恩佛菩薩在冥冥之中的加持,讓學生更加明瞭今生要做的是什麼,就是了生死。在觀看賢公和尚光碟的時候,從開始帶著有求的心,總想在裡面看出點兒什麼,到後來逐漸沒有什麼感受,如今學生才開始對賢公和尚一生的行誼,無比的敬佩和感動。賢公和尚從小對生死就看開了,在他十八歲那一年,腿生癰瘡,無藥能治,當時的他能夠放下身心,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學生想如果換成是我,我能否像老和尚一樣,有他這種決心和毅力嗎?身體上稍微不舒服,就提不起正念來了,這怎麼行?要學習老和尚知因識果,歡喜受,歡喜了。

第二就是賢公遇到狼的時候,說的那幾句話,學生始終銘記在心,「要是欠命就該還命,把我吃了就算了,只管念佛」。這要對阿彌陀佛有無比堅定的信心,才能說出這樣的話。老和尚了業、還債的時候是如此的痛快,老和尚一生的為人也是如此,乾脆利索,沒有那麼多的憂慮和牽掛,因為他一生為人不為己。

老和尚一生都在幹活,一天到晚都不閒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不間斷。一百一十二歲的高齡還上樹修剪樹枝,摘柿子給大家,老和尚完全是在服務眾生,自己的安危絲毫都沒有放在心上。老和尚將這種熱忱積極的心保持了一輩子,佛念到底,活兒幹到底,直至往生的前一天都是如此,這種激情和魄力超過了我們年輕人。也由此可見,老和尚求願往生之心是多麼的堅定和迫切,老和尚把自己完全放下了,所作所為全是為了眾生,只要眾生需要,看到之後就去做,沒有想到自己,眼到手到,這就是教我們用真心,沒有二念。

師父上人說,「人最難放下的就是這個身」。就是這條命,如果把身放下了,把生死看開了,就一切都能放得下。對生死看不開,心量就永遠放不大,自私自利捨不掉,最後還是一事無成。在生活中遇到許多的考驗,勘驗自己是否能夠放得下自己,全心全力為眾生著想。因為已經養成了自私自利的習慣,起心動念首先考慮自己的利益和感受,很少能為大家著想,要等到事後很久才能轉念頭。如果不刻意去下功夫的話,這種根深蒂固的煩惱習氣是很難轉過來的。偶爾有一、二次在境界中提起正念,放下自己,去隨順性德的時候,內心是無比的法喜,感受到師父上人常講的,放下即是得到。得到的不是隨順習氣後得來的利益,得到的其實是心安,是順應性德後的法喜,這種法喜才是世間最高的享受。學生知道自己還是著相修行,還有一個我在,但是這點滴的感受,給了學生很大的信心和動力,讓學生更加願意突破自己,隨順性德來生活。

生死是假的,生命往前推找不到一個開始,往後也沒有一個終點。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果轉變不空,相續不空,循環不空,捨身受身搞了無量劫,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所以要想終止六道輪迴,唯有在這一生短暫的生命中,精進修持,看破生死,放下身心,拓開心量,安住當下,一心念佛。全心全意為正法久住,為眾生的福祉做出犧牲奉獻。

以上是慚愧學生開蓮粗淺的學習報告,錯誤之處請求尊敬的師父上人、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慈悲批評指正,學生樂意接受。至誠頂禮感恩,阿彌陀佛。

老法師:開蓮的報告說得也很好,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落實,我們說到要把它做到,這樣就好。如果是說到做不到,依然是六道裡面眾生。話說得容易,真正做到是一樁很難的事情。為什麼?要克服現實的煩惱習氣。煩惱就是我執。世尊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無量劫來,從我們迷失自性那一念起,一直到今天,經歷無量世,我們都是圍繞在,緊緊的圍繞在末那識,四大煩惱常相隨。我見,沒有我認為有個我,從這個我生出貪瞋痴;我愛,貪心;我慢,瞋恚;我痴,這個也是我們常常提醒大家的。情執,我愛裡頭情執,是貪煩惱的核心。斷貪心從哪裡斷?從情執上斷。斷瞋恚從哪裡斷?從傲慢斷,從這裡斷。斷愚痴從哪裡斷?從懷疑斷。不懷疑就生智慧,有懷疑就生煩惱。要把它的核心點找出來,從那裡下手。

對於佛法經教深信不疑,要認真去做,絕不自己欺騙自己。甚至於很多人自己欺騙自己,自己都不知道,墮到地獄他喊冤枉。他為什麼要墮地獄?不知道全是自作自受。所以警覺,時時刻刻、分分秒秒都要警覺到,都要自己有個清醒的頭腦,千萬不能迷惑,千萬不能受外面境界誘惑,小小的誘惑會變成大的誘惑,到最後回不了頭來。妳的名字有個蓮字,蓮的意思是清淨,出污泥而不染,今天的社會是個大染缸,妳能在這個染缸裡頭不受污染,這是無比殊勝的功德。

學生:慚愧學生開示,今天向大家恭敬匯報的主題是:「學佛就是換心,念佛即能轉境」。

學佛就是換心,把凡夫心換成佛心;念佛即能轉境,把此土轉成淨土。

一、把私心換成慈悲心。

學佛就是向佛菩薩學習,首先要從拓開心量做起。佛菩薩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其實我們凡夫本自具有的真心也是如此廣大,大心量人人有分。因為一切法從心想生,萬法是從同一個自性變現出來的,所以萬法與我一體。這是真相,是事實。可是現在的我們迷惑顛倒,自私自利的念頭把這顆大心分割成一個個私心,把自己困在這個私心裡,以為除此之外統統跟自己不相干,從而表現出來的是分別、執著、對立、自私。

正因為有了自他之分、人我之別,所以原有的平等心就變得高低不平、此起彼伏。見到別人比自己好時,就會嫉妒不已,甚至會障礙打壓;當別人不如自己時,又會貢高我慢,指手畫腳。總之,都是因為迷失了本是一體的真相,任由迷惑的私心指使。因為私心,會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不擇手段,或許會得到一時的滿足,卻不知三途的大門也同時打開。因為私心,會肆無忌憚的傷害他人,也許能得到所謂的痛快,但是惡道的通行證也已經握在了手中。更可悲的是,因為私心,我們偏離了回家的路,離阿彌陀佛愈來愈遠,離極樂世界愈來愈遠,諸佛菩薩都在為我們的愚痴蒙昧而流眼淚。

尊敬的師父上人在講經中開示道,「慈悲心是愛心,是同體的愛心」。所以慈悲心與自性相應,是性德。佛菩薩都是究竟圓滿的大慈大悲,即「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念念不捨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一心救拔罪苦眾生早日離苦得樂。而迷惑凡夫卻還在自私自利中不能自拔,何談救度眾生!而且自私自利在世出世間法中都是嚴重的障礙。所以,我們做人要做得好,學佛要能學得像,就要從心地上下功夫,先把自私自利的念頭捨得乾乾淨淨,把虛妄的私心換回本有的慈悲心。捨掉私心,就是放下自己。在此,學生有一個深刻的體會,就是決定要「自己先成就,才能幫助眾生」。因為我們自己本身沒成就,就是還沒放下自己,在幫助別人的時候,常常是自己的意思會不知不覺就冒出來,自己還以為是對的,甚至會沾沾自喜,以為有功。其實這些起心動念就是私心,是名聞利養的心,是控制、佔有的欲望心。而真正的提起慈悲心,正如師父上人教導,「一切不要為自己想,為自己想無不是業、無不是罪;為正法久住想、為眾生得度想、為如來正法久住世間想就不會。我算什麼?人人比我好,我歡喜;人人不如我,我就會傷心。要存著有成就別人的心。佛法之興衰事大,個人事太小了」。

所以,真正的慈悲心,就是用真誠的愛心去感受別人的需要,放下自己的意思,一定要用師父上人宣講的經教來指導自己,用理智代替感情用事,完全為對方著想,這才能真正的幫到對方。想想我們本是一體的,一體哪那有不愛護的道理?把這個理念牢牢記在心裡,時處拿出來運用,對治自己分別執著的習氣,就要發心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服務,念念為眾生、為佛法,為正法久住世間。懷有大心量才能承辦如來正法的大事業,常常懷這個心,就是在積德累功,這樣功夫才能得力,學佛才能受益,諸佛菩薩也都會讚歎。因此,學佛私心不能不除,慈悲心不能不有。

二、念佛即能轉境。

學佛就是為了成佛,而經上告訴我們,凡夫成佛就在一念之間,念頭轉過來了就是佛菩薩,身心世界一切放下。

尊敬的師父上人在一幅墨寶中這樣寫道:「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順逆皆佳境。惡善咸良緣。君能轉境界。是人同如來」。慚愧學生由此想到師父上人在講經中教誡我們,「我們要能轉境界,不要被境界所轉」。確實,轉境界的人能得大自在,被境界所轉的人常生煩惱。得大自在是因為他知道外面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看得清楚、聽得明白,不放在心上,就不會被外面環境染污、動搖、蒙蔽了。常生煩惱是因為把世間假象當真了,就會在這些境緣的考驗中上當,生出貪瞋痴慢疑。而真正的煩惱從哪裡來的?師父上人在講經中已經為我們開解得很明白了:「是自己感應來的。任何人都不能把煩惱加給你,你自己願意接受就沒法子了。佛教我們怎麼解脫?放下就解脫,你要肯放下。」

慚愧學生在遇到境緣時,也是常常被考倒。總是不能用佛號降服妄心,不能把經教往自己身上歸:這是我的妄心變現出來的,不是真的。如果不能用經教來轉境界,就是沒有把經教落實在生活中,那就還要好好聽經,聽明白了自然就落實了。隨著經教的加深,再加上看海賢老和尚的光碟,想想我們尊敬的師父上人和尊敬的海賢老和尚一生的行誼,兩位老人家做的都是那麼融通、圓滿,令人歎羨。看看他們在境緣中的態度就是,不放在心上,好好念佛,求生淨土。而反省自己,則是不認識真相,假的不肯放下,真的這句佛號又提不起來。所以,這顆妄心就隨外境生發出善惡、是非,飄搖不定。

妄心不滅,真心不修,談何成佛!而修真心滅妄心就是靠這一句佛號。用這句佛號換除一切妄想雜念,妄心自滅。這句佛號念久了,念出清淨平等覺就是真心,自然對一切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如不動,此心就是佛心,此土方為淨土。因此,當下就得牢記師父上人的教誨,常常觀想:好的、壞的、善的、惡的、順的、逆的,最後統統歸於零,零跟零是平等的,哪還有分別!假的何必去計較?真的(一句佛號)決定要提起來。不念佛就大錯特錯了。再加上海賢老和尚的金玉良言:「好好念佛,成佛是大事,其他啥都是假的。」以此激勵自己,無論苦樂、動靜,耳邊歷歷佛聲。堅定成佛的目標,不在境界中上當受騙。一句佛號,勇往直前。

以上是慚愧學生開示粗淺的學習報告,錯誤之處請求尊敬的師父上人、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慈悲批評指正,學生樂意接受。至誠頂禮感恩,阿彌陀佛。

老法師:後面還有兩份。開示法師,你這篇報告也提醒許許多多同學,要把念佛當作我們這一生當中最大的大事來看。確實它不是小事,要認真努力。海賢老和尚是我們最好的榜樣,我們要常常想到這個老人,常常看他的光碟,讀他的《永思集》,向他學習,就決定不會錯誤。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當中,這一句佛號不丟失,就是真念佛人。看下面。

學生:慚愧學生開定,今天向大家恭敬匯報的主題是:「醍醐妙味」。

心性的學問是內修,契入佛法最快的途徑是「看破、放下」。煩惱習氣淡薄一分,性德、智慧就彰顯一分;欲望情執看淡一分,法喜自在就顯露一分。佛法不離生活,法味亦在其中。

在學習班成立不久,班上年齡最小的一位師兄就發心,每天幫助大家打開水,在上課前給大家倒好水。他說:「我是班上年齡最小的,就要多為大家服務。」從此以後,班上打水的工作就由這位師兄完成。師兄做事很認真負責,每天早上、下午,為了服務好大家,讓大家能在上課前有水喝,因此就要比大眾早起一些才能有足夠的時間去打好開水。師兄很細心也很有愛心,因為開水瓶不是很保溫,如果打多了喝不完,水就涼了,所以師兄在為大家服務的過程中,記下每位師兄喝水的水量,每次都能恰到好處的打夠大家所需要的水量,在上課前給大家倒好水。倒完水後,師兄都會很細緻而恭敬的將開水瓶和大家水杯上的水漬用布擦搽乾淨。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但是這位師兄把它當作是自己的本分,懷著一顆真誠恭敬、誠心誠意為大家服務的心去做這件事情,自然而然就能把一件小事做得很溫馨,讓人很溫暖。有時因為起床晚了一點,或是被其他班的師兄將熱水器裡面的開水打完了,就沒能在上課前為大家打好開水。這位師兄總會用手撓著頭,然後露出很憨厚而純樸的笑容對大家說:「不好意思,今天沒能為大家打上開水。」可以明顯的感受到這位師兄的那種天真質樸的真心。

師兄們都很歡喜念佛,只要有一點空餘的時間就念佛。因為念佛念得很專注,所以這位師兄有時在下課後就忘了將開水瓶提回寮房。有一天下課,學生將收好的供水倒入開水瓶中,這位師兄看到後,露出他憨厚而純樸的笑容說:「我又忘了提壺啦!」當時學生就很自然的回答了他一句:「這就是醍醐妙味!」(醍醐跟提壺的讀音剛好相同)。所有聽到的師兄都露出了會心的微笑。原來佛法當中所說的醍醐妙味就在日常生活中,就是用一顆真心去生活、學習、處事待人接物,就能品味到。

曾經有一位很有德行、智慧的長者,教導學生一段話:「每個人都在做好一件事和堅持做好一件事的過程中,通往心靈從容,精神寧靜,以及深知自我的大道,就可以開發自身的性德,釋放出無限的潛能,創造出不一樣的個性和人生。真理無路可尋,只能在做好一件事的過程中顯現,在一個人從頭到尾做好一件事情的一個個細節中湧現,在堅持做好一件事的韌勁和毅力中凸顯。一個人頓悟或發現自性的機緣各有不同,但是打開自己,在全神貫注做好一件事與堅持做好一件事周而復始的過程中,安心於一刻接一刻的精進,就是安身立命的重要途徑,一個人如此,一個團體如此,一個國家亦如此。」

師父上人在經講當中常常給我們開示到:「修學重在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貴在專一、持之以恆,不要貪多,專才容易得定,定到一定的時候,智慧就開了」。所以修學要專一,做事要專一,念佛更要專一。佛法裡面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由專一而契入一體的境界,就入了無上醍醐妙味,就是真心,就是自性的流露。

以上是慚愧學生開定粗淺的學習報告,錯誤之處請求尊敬的師父上人、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慈悲批評指正,學生樂意接受。至誠頂禮感恩,阿彌陀佛。

老法師: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是大乘佛法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大乘的慈悲心就從這流出來,真實的智慧也從這流出來。一是任一,不是特殊哪個一,任何一法都具足一切法。佛經上告訴我們,極其微小的一個物質,科學家叫微中子,佛家叫極微色,這一法裡面含攝遍法界虛空界都在其中。這是我們無法想像的,但是它是事實,它是實相,真實相。所以明白這個真相,就肯定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同體大悲心、無緣慈心都能生得出來,無量無邊的智慧都從這裡流露出來了。這兩句話佛說得很多,意思很深、很廣,無有窮盡。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佛常說的一毛端、一微塵,含容遍法界虛空界,所以任何一法都是第一,沒錯的,沒有第二。有第一、有第二就會有分別,最高的境界裡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動念。

後面還有,時間到了,後面這一個留到下一次。還有一位開成,他弘法利生必紮三個根,這是正確的。我們對於三個根的學習要認真、要加強,要給大家做好樣子,因為這是最容易疏忽的,它是佛法的大根大本。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100集)视频/MP3/文字/开孝法师、开慧法师、开宝法师、开莲法师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2月15日05:09:4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2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