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与三时系念的意义 悟道法师主讲 (第一集) 2018/5/5 马来西亚马六甲华美达广场大酒店 WD21-110-0001
今天是马来西亚马六甲,古城净宗学会,马来西亚汉学院,合办二O一八戊戌清明祭祖系念法会第一天。我们主办单位安排悟道这个时间跟大家讲讲话,我们今天第一堂课来跟大家谈一谈「祭祖与三时系念的意义」。祭祖在我们中国是优良的传统文化,每年的清明在传统里面大家都知道要扫墓,要祭拜祖先。一年当中祭祖一般有分清明跟冬至,过去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有几年的时间,一年是办了三次,就是清明、中元、冬至。从去年到今年,在香港去年还是办了三次,今年就是把中元祭祖这个时间移到英国去办,一年还保持二次。在我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这个地方,最近这一、二年来一年办一次,这是最基本一年也要有一次的纪念祖先。
祭祖的法会是由我们净宗道场来发起的,一般我们各人的家庭自己也要拜祖先,自己在家里有供祖宗牌位,过年过节一定要祭祀祖先,特别要教下一代,下一代的子孙要接着拜。祭祖主要的意义就是教孝道,教人不要忘本,要知道饮水思源,我们饮一口水、喝一口水,要想到我现在能够喝到这一口水,它的源头从哪里来的,不能不知道它的源头。像我们在台北双溪这个道场,我们感受就特别的深刻,我们饮用的水不是自来水厂提供的,是饮用我们山上的山泉水。山泉它有个源头,出水的源头,我们都要从水源去接水,接下来接到我们下面的道场,它道场在山上。如果这个源头断了,我们下面就没有水喝了。因此我们饮水思源就是要想到源头从哪里来,我们今天才有水可以饮用。如果把这个断了,后面就没有水了,所以这个不能断,一定要跟源头接起来,我们才有源源不断的水来使用。
这个道理也就是教我们,我们现在做人,为什么有我们这个身体?我们这个身体从哪里来的?大家都知道父母生的。父母从哪里来的?父母再上去也有父母。这一代一代推上去,推到一个源头,一个远祖。为什么不能忘记祖宗?如果忘记了,这个人就叫忘本,不知道自己祖宗是谁,不认识,他不知道,这样的人就不如畜生道。在畜生道里面,狐狸到外面去找食物,如果死在外面,狐狸的头一定朝着牠的巢穴。牠快死了,知道自己快死了,没有办法走回牠的家里,走回牠的巢穴,牠的头也要向着巢穴,表示牠没有忘记牠的本、牠的家。我们人如果忘本,我们看看真的不如畜生,狐狸是畜生。因此我们人称为万物之灵,灵在哪里?就是灵在懂得孝道,懂得不忘本。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就是孝,敬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本,孝敬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
祭祖提倡孝敬,特别我们东南亚的华侨,昨天江会长也跟我讲,虽然国籍是马来西亚的国籍,但是我们心里还是不忘自己祖宗是中国来的。这点就非常重要,也值得我们鼓励和赞叹,要把这个精神传下去,传给下一代的子孙。要教育下一代的子孙,知道自己祖宗哪里来的。现在在全世界的华侨,我走了几个国家,看到马来西亚对自己中国祖先传统文化保存得最好,不但保存,也实质上在教育下一代。所以在马来西亚有华校,其他国家地区我们就没看到有华校。其他国家地区,现在大概只有星期六下午去找中文老师教一个下午,那不是正式的学校。在马来西亚有正式的华校,这点也是在全球移民的华侨当中,是保存我们老祖宗传统文化最好的一个国家地区。因此汉学院也在马来西亚马六甲这个地方成立了,这个也不是偶然的,真的在我们佛门讲佛力加持、祖宗庇佑,这是一个感应。所以我们马来西亚这个国家地区,的确可以做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移民的华侨当中的示范、榜样。
这个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教老祖宗的传统文化,教孝、教祭祖,移民到外国,实在讲,也不知道自己是哪里的人。你移民到西方国家去,长的样子又跟西方人不一样,那确定西方人不是我们的祖宗。长的样子不一样,脸也不一样,个子也不一样,皮肤、头发、眼睛都不一样。西方人他们知道他们的祖宗;但东方人移民到西方,他不知道自己的祖宗,只知道自己现在的国籍是哪一国的人。譬如说移民到美国拿美国护照,大家说美国人,只知道这个,其他大概就不知道了。特别年轻一代的,移民到外国去的,他心里祖宗的影子都没有,这个族就叫亡族,这个族的灵魂他没有了。血液里面是华人的血统,但是在心里面,自己祖宗的历史、文化,他完全不知道,这个就叫亡族,这个民族亡了、没有了。所以亡族跟亡国是两个概念,亡族就是不认识自己的祖宗,也不知道自己的祖宗历史文化,他完全不知道,这个族就亡了,他只知道外国的,不知道自己祖宗的。所以那天我们到汉学院,我们台湾的画家江逸子老师,汉学院请他来这里参访,他也讲了,现代的中国人对外国的东西认识得很多,对自己祖宗的东西都不认识,都不知道。的确是这样!这个问题,关键还是在教育的问题,教育的方向目标错了、不对了,这个问题非常严重。亡国是国家管理的政权被抢走了,这个叫亡国。亡国没有亡族,它还能复兴;如果亡族,这个民族也就永远在地球上消失了,人是中国人,但是心里都没有中国的东西存在,都是外国的,这个叫亡族。这个族群它没有灵魂,这个族群的灵魂死了、没有了,所以亡族比亡国严重。
在中国的历史,并不是说每个朝代都是汉族在执政,元朝是蒙古族,清朝是满族,不是只有汉族在执政,也亡过国。但是族没有亡,这个历史文化没有亡。不但没有亡,这个蒙古族、满族还学习中原的文化,把各个不同的族群融合起来,所以称为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不是只有一个族群,只有汉族,不是,汉、满、蒙、回、藏,包括现在的少数民族,好几十个,在大陆就五十六个,在台湾最少也有十个以上,少数民族,包括这个,这整个包括叫中华民族。中是中原(汉族以前在河南,中原),发展出来好像花,华就是花的意思,好像开花、结果了,就跟周边的这些各个不同的民族融合为一体,叫中华民族。所以现在我们听到中华民族,不能想只有汉族叫中华民族,而是有汉、满、蒙、回、藏,包括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中就是它有个主体、中心,这个文化很多,多元文化。在多元文化当中有个主体的文化,来帮助各种不同的文化,所以称为中华文化,就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中华文化它可以帮助这些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因为中华文化跟佛法讲的一样,佛法讲众生是一体,在中国道家庄子也讲,「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跟佛法讲的是完全一样的,这个就是它的中心思想。这个思想在中国儒释道就是教这个,因此这个思想它不会去排斥其他的文化,而是会去帮助各种不同的文化,去帮助他们,让他们的文化更丰富,更能够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心代表就是儒道,这个代表是儒家、道家。在春秋战国时代也有诸子百家,一百多家的思想、学说,说法不一样。后来到了汉朝就采取儒家做为国家的主流教育,因为儒家的讲法它是中庸,没有偏在哪一方面,中道,佛法讲中道,儒家讲中庸。儒道思想它是有包容性的,佛教是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并不是中国本土的,印度传过来的,它的教义跟中国本土的儒道教义不谋而合,相应。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汤恩比教授讲,中华文化它能包容外来的文化,他指的就是佛教的文化。佛教的文化丰富了中国本土的文化,丰富了它的内容。佛教传到中国来已经二千年了,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了。佛教传到中国已经本土化、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了,跟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道融合为一体。佛教更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佛教的文化跟中国本土的儒道不谋而合,是有包容性的。所以佛教传到中国来,并没有去攻击、排斥中国本土的儒道,反而帮助我们更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学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帮助我们学佛有了基础。佛的教学分成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最后成佛是一佛乘。还没成佛之前五个层次,一般讲五乘佛法。五乘佛法从做人开始,也就是告诉我们,作佛先从做人开始,不懂得做人,那就不能作佛,佛也是人去做的。所以先教做人,教我们怎么做人做事,五乘佛法。人格站住了,就可以向上提升,提升到天乘,天道;再提升就出六道,证阿罗汉、辟支佛;再提升就是菩萨;再提升就是成佛,究竟圆满。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是我们做人生天的一个基础,儒家教做人,做一个圣人,做一个贤人,达不到圣贤这个标准,起码也要做个君子。如果君子做不到就变小人,这个小人,我们都不愿意人家叫我们小人,我们中国人如果人家叫我们小人,我们就心里很难过。这是做人起码的,学习圣贤之道,它主要要成圣成贤,起码做个君子,这是一个标准。学佛,成阿罗汉、菩萨、佛。声闻、缘觉就好比儒家的君子,菩萨就好比儒家的贤人,佛就好比较儒家的圣人。佛法称为出世间法,实在讲,出世间也离不开世间法,因为先教做人,再生天,再超越六道,超越六道一直到成佛都叫出世间法。二乘是出世间法,大乘菩萨就入世间,出去又回来度众生,出世间还要入世间来度众生,才能成佛,不然只能成个阿罗汉、辟支佛。没有修菩萨道不能成佛,修菩萨道就要入世间来修六度,度众生。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人天的基础。儒家偏重在做人,教做人,道家比较提升了。儒家教做圣人、贤人,道家它的目标是要修成仙。这个仙的层次它也有不同的,我们读《太上感应篇》,「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有天仙、地仙。仙这个字在中文里面,一个山,一个人,一个人再一个山,一个人住在山上就是仙。仙的定义就是长生不老,修长生法。道家也有很多法门,练气功也好,炼丹,练符术,主要他的目标是要成仙的,做神仙。神仙有天仙、地仙,当中当然也有人仙。天仙的层次也等于佛经讲的天道的天人,如果没有修到天仙,一般在人道跟天道当中,它也比人道要高一层,修长生不老。这是道家它修学的目标。
儒道,你看《太上感应篇》,你要修天仙,你的基础条件就是要立一千三百善,你要做一千三百件善事,这个比较高的。地仙标准比较低,三百善,你要立三百善,基本的。儒家求做君子圣贤,因此我们读了儒道的书,照这个来学习,就可以代替佛法当中的人天乘佛法。在佛经里面讲,人天乘的基础就是五戒十善。学了儒道,我们净老和尚这些年提倡儒家的《弟子规》,道家的《太上感应篇》,这两样东西学好了,《弟子规》是教伦理道德的教育,《太上感应篇》是教因果教育,有伦理道德、因果教育的基础,就是落实佛家的十善业道。人天的基础有了,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再向上提升,就能超越六道生死轮回。不管修什么法门,这是共同科目。在《观无量寿佛经》净业三福,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佛还没有给韦提希夫人讲十六观法之前,十六观法就是教她怎么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念佛,都应当要先修净业三福。
净业三福,第一福就是教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一福是人天福。第二福才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有了第一福的基础才能受三皈依,才是一个真正的三宝弟子;如果没有第一福的基础,受了三皈依也是有名无实。现在很多人受了三皈依,大多数都是有名无实,都是结缘式的皈依,得不到三皈依的功德利益,为什么?因为第一福的基础没有。第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佛的净业三福给韦提希讲完,说这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不管你修哪个法门、是哪尊佛都一样,这是共同科目,必修的课程。没有第一福人天福的基础,我们很难超越,向上提升。入佛门首先要三皈依,三皈依是世出世间法的分水岭,你从世间法要提升到出世间法,先受三皈依。三皈依之前要有第一福的基础,才能受三皈依,你才能修学出世间法。
所以所有的戒律、威仪都建立在三皈依的基础上,三皈依建立在第一福的基础上。有了第二福,才能提升到第三福,大乘菩萨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才能提升。有了三福的基础,这个三福最少也要做到第一福,这样才能信愿念佛,求生净土,配《无量寿经》的三辈往生是下辈往生。如果做到第二福,信念念佛,求生净土,是中辈往生。修到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上辈往生。我们修净宗的同修千万不能疏忽净业三福,最少我们也要有第一福的基础,这一生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才有把握。如果没有这个基础,这一生也是跟阿弥陀佛结结缘;来生来世,看哪一生,我们具备了这个条件,那个时候我们就能往生到西方。这是我们必须要明白的,这个不能疏忽,一定大家要共同来勉励,这一点非常重要。
所以净业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不管你修哪个法门,我们不是只有说净土,修净土要修净业三福,那修其他法门就不要净业三福了吗?不是的。因为每尊佛成佛他修的法门不一样,有人参禅,有人持咒,有人修止观等等,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门很多,各种修行的方法不一样,但是这个共同科目是一样的,是必修的,不管你修任何法门,都一定要修。纵然不是学佛的,想求个人天福报,那你也要修第一福,才能得到人天福报。如果第一福没有,人天福报得不到,到最后都到三恶道去了。现在有很多佛教的道场提倡人间佛教,人乘佛法。这个有没有错?没错,你学佛从做人开始,先学做人,人乘佛法。人乘佛法是什么?五戒十善,就是净业三福的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人乘佛法,人天乘的佛法。这个人乘再提升就是天乘,你能修上品十善就提升到天道去了。这个就像《太上感应篇》讲的,你要求天仙,要立一千三百善;要求地仙,要修三百善。你有这个基础,有这个条件,你再去选择你要修的法门。道家也是一样,它很多门派的,修长生法也很多种,但是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就像我们佛法,净业三福是共同科目,你要选修哪个法门都必须要有这个共同的基础,那你修的法门才会成就;没有这个基础,你修任何法门都不能成就。所以佛才讲,净业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个修净业,正确的修因,这一点我们不能认识,不能不知道。
以上简单跟大家谈祭祖和它的意义,教人不忘本,教孝,也就是我们《观经》净业三福第一福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教人不忘本。《论语》里面讲,「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这个道理很深。祭祀在古礼里面是吉礼,是最吉祥的。五种礼第一个就是祭礼,非常重要。现在人不懂,对祭祖不重视,不把它当一回事,我们现在人是这样的。如果没有老和尚提倡,实在我们也不懂。我从小在家里就是跟着父母拜祖先,知道要拜祖先,年年要拜,而且一年当中拜了好几次。现在这一代的人就没有再教下一代要拜祖先,这个问题非常严重,要赶快补救。
讲到祭祖跟我们三时系念,三时系念是元朝中峰国师他编的。这些年来,自从我们台北景美华藏佛教图书馆,大概在三十年前,韩馆长请明训老法师来教我们三时系念,应该也有三十二年了。明训老法师也是去年往生了,苏州人,在台湾往生的,台湾埔里弥陀精舍,去年年底八十八岁的高龄往生。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华藏图书馆以前,明训老法师没有来教我们三时系念,韩馆长都请一些法师放大蒙山,以前我们都是放大蒙山的。再来就是一年三次的祭祖,都是诵《地藏经》,《地藏经》是佛门的孝经。我们知道儒家孔子有讲述一本《孝经》,讲世间的孝,《孝经》。《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佛门的孝经。实在讲,《地藏经》主要讲因果教育,也是从做人,从教孝开始,讲因果,讲到作佛。所以这部经是究竟圆满的,我们净宗同修也不能疏忽。过去弘一大师有一年在福建永春一个寺院演讲,他的讲题就是「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这篇演讲收在他的《演讲录》里面,我们可以看看,教孝。所以我们看到地藏菩萨他代表孝,孝道,孝敬,看到观音菩萨代表慈悲,慈悲是从孝发展出来的,如果没有孝就不会有慈悲,所以教孝是第一个。
中峰三时系念是中峰国师编的,从那个时候我们净宗同修看到这个跟我们修净土很相应,大家都很喜欢,后来传到海内外。另外不是专修净宗的道场,这些寺院道场也都有在做三时系念,过去也有做,但是不是很普遍。经过华藏图书馆这样做这个法会,然后到美国海外去做,其他的道场也都开始,很多道场都在做三时系念,不只净宗道场。这个也是好现象,这个三时系念也很契合我们现代人的根机,很契合。因为很契合,所以很多人喜欢做,做得不疲不厌,每次做的感受都不一样,每次做都有不同的法喜,因此现在三时系念也大受欢迎。
过去也有人看到印光祖师回信给居士,三时系念是有人冒充中峰国师名义的,所以很多同修看到这个就不敢做了。这个事情也是请问我们老和尚,老和尚的回答有他的道理,我这个回答也有我的看法。印祖讲的也没有错,应该也有他的根据,根据印祖这个看法我也不反对,有人用中峰国师的名义来编这个。这个内容很多,的确我们看中峰国师的语录,主要也是他讲的开示,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理解。就像我们上净下空老和尚,我们净老和尚他讲经,我们现在华藏就给他编《jingkong法语》,他老人家讲的,然后我们编的。平常他讲的,我们摘录,我们编的。我们编的,我们说这是jingkong法师讲的。的确是他讲的,但是不是他编的,是我们编的。我们编的,你说我们用jingkong法师的名义来编这个东西。的确是这样没有错,但是内容是他讲的,编不是他编的。
我们从这样来理解,也就没有什么疑问了,跟印祖讲的,跟我们现在老和尚讲的,就觉得没有冲突。最重要就是说,他编的这个编得对不对,重要是在这里。他编的这些开示、法语讲的跟佛经相不相应,如果不对,当然你就不能去做;如果是对的,是相应的,都是好的,都是佛讲的,依义不依语,那谁编的有什么关系?中峰国师编的也好,或者其他人编的也好,因为内容正确没有错误。你说《佛说阿弥陀经》有错吗?没有,三时系念主要的、主修的经典就是《佛说阿弥陀经》。《阿弥陀经》有错吗?我们肯定没有。赞佛偈有没有错?没有。南无阿弥陀佛有错吗?没有。三宝赞有错吗?忏悔偈有错吗?祖师的开示有没有不符合经义?没有,都没有违背,都是依信愿行。而且中峰国师他是禅宗的大德,他是修禅大彻大悟,晚年再修净土的,所以他开示当中有禅机在,的确是他讲的。但是编可能就不是他编的,这个我们可以理解,可能他的弟子、他的学生用他的名义来编的。就像我们jingkong老和尚他讲的,我们把它编成《jingkong法师法语》,我们就去编。那不是师父编的,他哪有时间去编那个?都是我们编的。所以这点我们明白之后也就没有冲突了,也就放心了,「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不违背这个原则就可以了。所以这点我们也放心。我是在这里补充我们老和尚的回答,我这个说法也是根据我们事实在做的,很客观的来看这件事情。另外印祖他讲的是什么对象?当初问的信是怎么问的?原信我们没有看到。有的是针对性的,针对哪些人讲的,他并不是对所有的人讲的,就好像佛讲经说法,他有当机者,针对哪一个,针对他讲的,不是针对所有的人。这点我们也要明白,我们就不会有疑问了。
我们用三时系念来劝导各人的历代祖先信愿念佛求生净土,这个祭祖是最圆满的。如果我们没有劝祖先信愿念佛求生净土,总是不圆满,祖先还在六道里面生死轮回,还在受这个苦,虽然我们怎么诚心的去拜,还是不圆满。我们总希望,我们历代祖先也都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去作佛,这样祭祖功德就究竟圆满了。如果不劝祖先信愿念佛求生净土,那我们祭祖总是不能圆满,这点我们也要认识清楚。所以用三时系念回向,劝导我们列祖列宗信愿念佛求生净土,这是佛的意思。度自己的父母祖先成佛了,这个孝道才达到究竟圆满,这个意义我们要认识清楚。
另外,我们三时系念,这个三时每一时都有忏悔,这是我们当前大家要主修的功课,忏悔就是改过。「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但是我们念了之后,「忏悔偈」念完就完了,也不知道怎么忏、怎么悔,怎么去改,这个念也不是真正忏悔。所以念了之后,我们进一步要去了解,什么叫做往昔所造诸恶业,什么是诸恶业。我们知道什么是诸恶业吗?不知道。皆由无始贪瞋痴,都是从贪瞋痴产生的诸恶业。哪些是诸恶业?最近我都带一些同修读《太上感应篇》,《太上感应篇》前面是积善章,后面是诸恶章,列了一百七十条都是恶业。所以我现在提倡做三时系念,最好大家读一遍《太上感应篇》,你才知道什么叫诸恶业。如果没有读《太上感应篇》,我们念「往昔所造诸恶业」,什么是诸恶业,不知道。
今天没时间了,明天我们再来读一遍,什么叫诸恶业。在生活当中你没有天天读《感应篇》,你不知道什么叫诸恶业。不知道,那怎么去改?不知道那个是错的,就不会去改,知道了才有可能去改,不知道他就不会去改。所以要学习,要读诵,才明白什么叫诸恶业。这些诸恶业,《感应篇》列了一百七十条,都是从贪瞋痴、身语意所产生的。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跟大家讲到此地。我们现在休息,十点半我们上午供。祝大家福慧增长,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