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概要十四讲表】第14讲表(吾人应有之警觉)

佛学概要十四讲表

雪庐老人编表/徐醒民老师主讲

民国八十五年七月讲于台中市佛教莲社大专佛学讲座

第十四讲表(吾人应有之警觉)

【佛学概要十四讲表】第14讲表(吾人应有之警觉)

最后这一张讲表「吾人应有之警觉」,前面十三表把佛家的佛性、一般的教理、大乘的、小乘的、各宗的普通法门修的方法、净土宗的教理与方法,都介绍过了;最后等于是佛经的流通分,要劝大家,我们没有接触佛法则已,既然接触了佛法,而且是接触净土宗的特别法门,我们应该要有个警惕、警觉,所以这张表题目就是「吾人应有之警觉」,分四段来讲。

(甲)、世法之相

第一段是「世法之相」,要明了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这个世间法现象。一个讲「器世间」,就是前面讲的宇宙,这个器世间是「不住的成住坏空」,这是讲四劫。这个世间好不容易能够成,成了到一个时候叫做住,这个住也不能维持太久,然后就是坏,坏到最后就是空,这就是四个劫的名称,有成劫、有住劫、有坏劫、有空劫,这四劫。器世间就是这样不住地,不住就是不停止,照「成住坏空」这一个循环不断地在那里演变。

再说到「不停止的沧海桑田」,讲成住坏空那个时间那么遥远,一般人就不大容易了解,可是就我们这个地球人类有始以来,现在人类历史短得很,才有几千年有文字记载的,文字记载的那些神话说有沧海桑田。根据中国神仙传记载,麻姑修神仙修成功了,是个仙女,他说我们这个世间在东海这边,三次变为桑田,同样的桑田也变更好几次为沧海,这是在神仙传里面讲的。另外在其他的记载里面,比如说幼学故事琼林、佩文韵符(这是工具书)里面都有记载,过去在海上有三个老人,这三位老人相遇,说我回忆我年轻的时候,我想沧海变成桑田,沧海变桑田变一次,我就投下筹码,下了一筹,现在这个筹已经投满了一屋子,想想看,这个沧海桑田变了多少次数。所以到后来有一句话题祝寿的词「海屋添筹」,所谓海屋添筹就是海上老人他看沧海变成桑田,变了一次就投下一个筹码,然后他这屋子里边筹码都已经充满了,表示祝贺一个人的寿命那么长。另外有一个老人他说,我的老师吃了蟠桃,蟠桃的核子丢下来,只吃蟠桃,核子不吃,核子丢在世间堆成一座山,那个山就是现在那个昆仑山,那个山是很高的。想想看吃得那个核子已经是变得那么高了。这三位老人讲沧海桑田的故事。这故事说起来虽然是神话,实际上说起来我们这个世间就是沧海桑田。

我是在民国四十二、三年这几年之间在台北读书,完了之后我又到外岛几年,然后五十几年又在台北住过几年,然后又到了中部,现在已经民国八十五年了。我到台北的时候这路找不到了,在台北那几年,台北大街小巷我都熟得很,那一条路我非常熟悉,经过若干年离开那个地方,找不到了,房屋也找不到,路也不记得了,也不认识了,这不是沧海桑田吗?再讲时间远的话,我是民国三十八年从大陆到台湾来的,三十八年初到台湾来之前,我故乡是小地方安徽,我是民国三十六年就离开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前年我又回去那个地方,路也不对了,我自己小时候爬的、自己住的后面那个山,我印象当中自己描画都描画得出来,前年又回去,那个房屋都造到山上去了,山上先人的墓地找都找不到,必得要请人带路。原来先人的坟墓距离房屋很远的一段距离,现在这个房屋造起来,跟那个墓地差不多是比邻而居了,改变得太多了,这都是沧海桑田。所以人世间都是这样的,「万法无常」,器世间是这样。

「有情世间」是什么呢?讲人生,「不断的生住异灭」,生住异灭是讲四相。就时间长的来讲,我们这一个人生,我们生下来叫生。生下来逐渐成长,长到成年了,心理也好、身体也好,到了饱和点了,这叫住。各位现在就是住,还没到饱和点,到三十就是壮年,一到壮年维持不到好久,很快要往下坡路走,那就慢慢变坏了,三十岁以后你想再继续长吗?不可能了,就住了。到四十五岁以后身体机能就慢慢退化,慢慢坏了。到最后那不就一死,不就空了吗?人生整个生命来讲生住异灭。再就短时间来讲,一念之中就有生住异灭,我们讲生灭,念念生灭,一个念头就有一个生灭,这个生灭是简单地讲,讲的完全就是生住异灭,念念当中都有生住异灭,这是「不住(不断)的生住异灭」,就是四相。这个四相是有为法的四相,包括我们生命的现象,包括每一念头都有短暂的在那里变化的现象。我们不修道的人,这个四相能不能够把握住?生命的四相没有办法把握,自己意念念念生住异灭也没办法把握,不修道、不了解教理,知道都不知道,怎么能够控制?所以儒家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了解生住异灭才能够致知,生住异灭这个生灭现象不知道、不了解,他怎么用功?因此,不住地生住异灭,「所以有六道轮回」,「生死事大」。

(乙)、人身

第二段讲到「人身」的切身问题,我们人身是最可贵的,虽然讲教理的时候,身见是不能有的,不要执著身见,但是要了解,就修道这方面来讲,我们还凭我们人身才能够修道,所以「最贵」。为什么呢?六道众生唯有人道能够接近道,人道才容易觉悟,人道才容易解脱。其他,你想在天道众生一切是那样享受,他发不起道心,也不容易那么觉悟,觉悟必得要在世间,像我们人间来着,有很多很多的痛苦,有爱别离,有怨憎恚,种种的痛苦,才能够觉悟,才容易接近道,这样才容易解脱。

还有其它三途里边,地狱众生痛苦,苦得一点都没有间断地,他怎么能够近道?怎么觉悟?怎么能解脱?恶鬼道、畜生道智慧下劣,他怎么能够觉悟?怎么能够接近道?只有我们人道。再讲阿修罗道瞋恨心那么重,他怎么能够修道?所以余道里面,天道是耽乐忽视解脱,阿修罗道多瞋背道,三途里面是昏昧多苦,没有机会来修道。

讲到我们人的本身,多苦容易起觉悟,虽是苦,我们还有小安,小小的安乐能够获得修道。比如说虽然大家从小念书受到升学的压力,这个不能说是不苦,现在考上大学是苦尽甘来,有些小安,才能够学佛,没有这种小安学不到佛的,所以能够修道。再讲最贵,只有人身最贵。

「难得」呢,说几个比喻。「机缘喻」,得人身就同「高山垂线穿鍼」,从阿里山上牵一根垂下来,这根针在阿里山山脚下,叫这根线把那个针穿起来,办得到办不到啊?还有「盲龟浮木伸头」,太平洋大海里面,有一块浮在海面上的木头,这木头有个孔,要让这个盲龟先把浮木找到,找到之后,头再从木头的孔伸出来,这样难不难呢?我们要得一个人身,就像从高山垂线穿针,我们就是个盲龟。我们在六道里的盲龟,在其他各道里边要得人身,就像从浮木里头伸头一样的,机缘就是这么难。还有「量数喻」,量数的比喻,从大地上抓一把土,爪上这一点点土,跟大地上土的数量,究竟那个多那个少?那毫无疑问的。得人身就像手爪上那一点点土,数量那么难得,大地上的土就像其余各道那么多,那就是说,我们一失了人身,就像归于大地;得人身的数量少,就像手爪上土那么少。

再就时间的比喻--「时间喻」,天道、鬼道、地狱道世寿长。畜生道,就拿一个蚂蚁来讲,释迦牟尼佛讲经的道场,就是祗树给孤独园,给孤独长者的名字叫作须达长者,须达长者在建造经舍的时候,释迦牟尼佛大弟子舍利弗就跟须达长者讲:你这位长者过去多少尊佛来弘法的时候,你都是给他建造这样的精舍,建立道场,现在释迦牟尼佛来说法,你也给他建立道场。说给须达长者听。另外舍利弗又告诉须达长者,你看地下有蚂蚁吗?马上就遇到蚂蚁,给舍利弗看到了,他告诉须达长者,你看这个蚂蚁,你知道不知道牠的来历?须达长者当然没有舍利弗这样的阅历,他说我不知道。他就告诉须达长者,这个蚂蚁牠堕落畜生道,变成蚂蚁的时候,多少尊佛以来你跟他建立道场,这个蚂蚁也在这个地方,当初他就在这个地方度了蚂蚁的生命,已经有七尊佛修成佛,然后七尊佛出世,这个蚂蚁的生命死了又生,生了又死,生生世世不能脱离蚂蚁,到现在释迦牟尼佛也出世了,七尊佛出世,牠还是没有脱离畜生道,还是蚂蚁,所以「七佛世仍蚁身」。一堕落畜生道,堕落三途,想出来的时候多么不容易、多么难。生到天上,天上享福,然后再到人间来再造业又堕落三途,那也是那么难。因此我们得了人身,真的是大幸,难得的大幸。

(丙)、佛法

第三段讲「佛法」,人身难得,我们得了。再呢,一般高僧大德告诉我们佛法「难闻」,为什么?因为佛是佛宝、法是法宝,闻到佛法,得了法宝,是太难了,太宝贵了,所以佛法是「为宝」。为什么为宝呢?佛法是教我们众生「破迷启悟」的,我们在这个世间,那一个众生不是迷惑颠倒的?没有佛法,我们怎么能够开悟?佛法能够教我们破除迷惑,启发我们觉悟。这还不算,悟了之后我们能够按照佛法来修持,让我们「离苦得乐」。能够离开苦、得到乐,可是这个佛法难闻,不是人人一生下来就闻到佛法,现在世界上宗教那么多,信佛法的究竟只是一部分的。所以得了人身,不遇佛法的还是很多;遇到佛法不真也很多。现在外道已经变得合法的宗教了,这个宗教没有变成合法之前,都是在地下活动的。我们老师刚刚一到台湾来的时候,他老人家很谦虚,绝不会因为自己懂得佛法很多,他要先到各地方听一听,外道也讲金刚经、也讲这个经、也讲那个经,老师去听,首先听他解释金刚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他怎么讲?般若波罗蜜就是那个凤梨,那个波罗长了多少啊?那个吃起来味道多甜?我们老师一听,阿弥陀佛,回来了。这一部金刚经是佛说、是真的,但是被外道一解释就完了,绝对把他曲解了,闻到这个佛法就绝对不是真法,「不遇不真」。还有「不解」,就算讲到真法,那金刚经好不容易,如果容易懂的时候,何必等到六祖惠能大师真正悟得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证明是大彻大悟,然后五祖才跟他讲金刚经?证明金刚经不容易了解的。我们现在一听到,自己看,或者听人家一讲,我们就明了了?没有那回事情,不容易了解的。就算小部头的经,八大人觉经也不那么容易明了,阿弥陀经是更不容易的,阿弥陀经说起来比金刚经更难,不容易的。「不信」,还有就是佛法讲了,又了解了,有一天你就发现佛理完全了解了,对于特别法门难信,不容易相信。现在各位好不容易也遇到真法,也了解,也信了,这是大幸,「闻为大幸」。所以古人讲「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赶快要觉悟,这个法门一定要学。

(丁)、四马警喻

最后这一段「四马警喻」,四马是杂阿含经里面讲的。阿含经有四阿含经,其中有杂阿含经。说比喻有四等马,第一等马呢,骑在马身上的这个人,拉马鞭子,一扬鞭子,马一看这是叫我跑快一点,赶快就驰了,驰就是赶快就跑了,见到鞭影子就跑了。二等马呢?鞭子扬起来,牠不看,牠不知道怎么回事情,必得鞭子轻轻地接触马尾巴,牠才知道这是叫我跑的。为什么马尾巴呢?马平常慢慢走的时候尾巴垂下来,马一起跑的时候尾巴翘起来,(看画马图就知道),牠就跑了。第三等马,这个也不算,骑在马上,马以为拿这个鞭子跟我开开玩笑,牠不了解,前面是马鞭子,后边抓着杖,必得用那个杖打牠几下,小侵,打牠几下,牠感觉有点痛的感受,这个时候牠才跑,感觉正在打牠了,牠才跑。第四等马,牠害怕或者是力量不够,打牠也不行,必得用铁椎子。古时候骑马,这种马是冲锋陷阵作战用的,骑马穿着马靴,马靴两边钉著铁钉子,骑马的人两腿一夹,马肚子上被铁钉子一椎的时候,痛得不得了,如果用力过猛,椎的出血的时候,牠刺伤了才著路,这样牠才敢跑路。这种修行人,智慧程度最下等,最下等的人也就不错呀,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他还是在等之内的。还有不列等的,不列等的马是怎么样的马?

第一等马,自己想,世间、器世间、沧海桑田不住地成住坏空,人有生住异灭、六道轮回,一讲他就明了了,第一等马。第二等马这个不算,必得要自己对于那世间痛苦要有所体验的。第三等的时候,小小的体验不算,必得要受到很深的挫折,给他刺激,让他很深的感受。第四等的,就算是不小的挫折还不算,过了一段他又忘记了,第四等必得要他遭受到家破人亡,自己得了重大的疾病,到了死亡边缘的时候,这种人让人家告诉他佛法,他才能够觉、能够修,能够这样也就不错啊。就有那些人,随时家破人亡,随着自己到死的时候,快死了他还是不修,这种还是有的。

我们现在自己看一看,自己看看是那一等马?学佛的人,庆幸自己,多少是自己有点善根,没有些善根的时候,人身得不到,佛法闻不到。闻到佛法后,自己跟那四匹马比一比,我们一闻就相信了,就肯这样修,绝对是第一等马,成就一定没有问题。难信法门,能够相信,照着这样信、照着发愿、能够修持、不断地修持。看到人世间一切天灾人祸的苦难,当一个镜子,反过来自己看,随时让我们了解苦集灭道,苦集这个道理天天摆在我们眼前。我们得了人身,闻到特别法,不学那是可惜啦,所以大家这样一想,我们得人身,大家都有善根,好不容易的。

十四讲表跟大家讲完了,恭祝大家,接触佛法的时候,一直是精进不退,在这个世间是不退,到极乐世界一定是能够不退,一生就能成功,前途无量,光寿无量。各位回到学社,跟新的学员研究,十四讲表是个基础,一方面自己研究,一方面就拿十四讲表跟他好好研究,当学术活动。跟他们研究的时候,时间不受限制,可以慢慢地多举些例子,按照同学们所了解的,一层一层地跟他们研究,这样各位自己就是在行菩萨道。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1月11日10:55:0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4077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