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讲座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一集) 2005/3/20 澳洲悉尼大学 档名:52-121-0011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刚刚提到「父母呼,应勿缓」,其实当我们深刻感受父母的恩德,我们连一句不敬的话都不愿意说。所以那次我姐姐出嫁的时候,当我感受到为人父、为人母的辛劳,我也在内心告诉自己,这生绝对不能再对父母讲一句冲的话,讲一句忤逆的话,因为报恩都不来及了。
孩子对父母讲话的态度那当然从小教起,假如他对父亲不敬,母亲应该适时给他纠正;假如对母亲不敬,父亲也要适时纠正,这叫夫妻配合。因为有些学校它还不见得重视到德行重要,这个时候家长的态度会慢慢影响学校,所以这股德行重要性的教育风潮,也有赖于家长跟老师一起来努力,让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孩子,能够真正受益,真正奠基人生的理智基石,把人生站稳。
「父母呼,应勿缓」是一个恭敬的态度,不止父母呼应勿缓,老师呼应勿缓,当他这分恭敬内化以后,他对于老师、对长者他也不会怠慢。所以「尊长前,声要低」,尊长在的时候,他都会谨慎自己的行为;「长呼人,即代叫」,长辈来找家里的大人,他也会恭敬的应对,然后帮客人解决问题。当他对师长也能够师长呼应勿缓,那他对于学业就很认真。再来,还有谁呼应勿缓?所以一句经文你从它的存心去看,就可以从一句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我们学才把学问学活了,不然会学呆了;从存心去看,这个学问就非常的活活泼泼。
还有对谁要应勿缓?上司呼应勿缓,你不能老板还要用八个人抬的大轿子来请你,那不恭敬。再来,老婆呼应勿缓,夫妻之间都不耐烦,给孩子什么影响,所以我们要相敬如宾,演给孩子看,这个「宾」是尊敬的意思,不是冷冰冰的冰。所以身教重要。当然这句话你不能用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小孩呼能不能应勿缓?儿子说:爸爸。你马上跑过来:儿子,有什么事吗?那就倒过来了。教孩子是要长养他的恭敬心,所以一定是晚辈跟长辈行礼问好,那这个学问就学活了,懂得通权达变。以后家庭里面孩子讲话有不恭敬之处,我们也要适时给予他指正、给予他引导,慢慢他习惯这种讲话的态度,他对人就时时恭敬,时时能够谨言慎行。
下一句「父母命,行勿懒」。你看孩子很多时候,父母叫他做的事一拖再拖,所以当他在学校、在家庭都在落实《弟子规》,他的行为转变的速度才会快。我们回想一下,今天答应任何人的事,最有可能失信的是谁?我们对谁最容易失信?父母,这样太颠倒了。为什么?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最大,结果我们却最容易失信于父母,那这错误了。那最不容易失信于谁?太太?最不容易失信于客户,这客户绝对不能失信,因为一失信怎么样?就没钱赚了。从这个态度当中看得出来,现在做人的分寸搞不清楚了,重利轻义,不行,所以父母交代的事应该是列为最重要,要全力去做到才对,这样我们才尽了为人子的本分。
刚好有一个老师听完课以后,他马上去给他父亲打电话,为什么?因为三天以前,他看到他父亲拿着一个老旧的刮胡刀在那里刮,他跟他父亲说:爸,这个都那么旧了,我买一个电动刮胡刀给你,你这个不要再用了。他爸爸听了以后很高兴,马上就把刮胡刀丢到垃圾桶,庆功一下,结果他就忘了。他父亲比较内向,又没有跟他讲,生了三天闷气,结果他一打回去,马上用快递寄回去。诸位朋友,你们有没有忘记买刮胡刀?所以父母命行勿懒。而当我们处处对父母的事很重视,你已经把孝道演给小孩看了。
下一句「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在教诲我们的时候,我们要恭敬的接受,恭敬的检讨。现在的孩子有没有这种态度?现在叫一言九顶,讲一句他顶几句?我有一次跟一些老师聊天,我说现在孩子好像七、八岁就会顶嘴了,他们说哪还要七、八岁,三、四岁就会了。所以这些我们要谨慎对待,自己要先演;你不要父母讲你两句,你就跟他斗起嘴来了,小孩在旁边都在学习。为什么父母教的时候我们不要去顶嘴?我们站在父母的角度来看,当他在训斥我们的时候,情绪比较怎么样?比较高涨,当情绪比较高涨,你又回他的嘴,他火气愈大,情况愈糟。所以父母在训我们的时候,我们恭恭敬敬听。
那很多人就说:可是他讲我十件事,只有三件事是真的,其他七件是误会,我要解释。愈解释愈糟糕,愈解释可能情绪的抗争、冲突愈大,所以忍一时风平浪静。纵使讲你十件事只有两件事是真的,那很好,检讨这两件:感谢爸爸,爸爸你指出来,我马上改。其他那八件事是无中生有,父母在训我们的时候情绪比较高涨,等到他冷静下来,第一个,我儿子修养怎么这么好,我误会他,他也都没解释。你这个态度,反而让父母提起了对你的佩服,对你德行的尊重,久而久之,他会愈来愈听你的话,因为你的态度让他折服,所以不应该当面把父母的教诲顶回去。事情过了以后,可能父母也觉得有点过分,所以会主动过来:今天我刚好买了柳橙,榨了一些果汁,来,大家喝一下。就有意思好了,没事了,这个时候怎么样?这个时候你可不能翻旧帐:爸爸,你上次骂我,乱骂。那就很尴尬了。要包容,要接受,要感谢。
这个时候可能爸爸也怕你不高兴,你一喝起柳橙汁的时候要马上说:爸爸,上次不是说好要陪你去哪里,我已经计划好了,我们一起去。你爸爸会怎么样?更感动,你看这个儿子完全都不会跟我计较,还处处都替我着想,那你的家庭里就会演出一出出感人肺腑的好戏;你们可不要都在电视里面掉眼泪,要在自己的人生演出来,所以父母责须顺承。父母真的责罚我们了,我们也要虚心接受。当然学问要灵活,因为春秋时候有一个孝子叫曾参,他很孝顺,有一次犯错,他父亲要责罚他,结果因为脾气来了,顺手就拿起旁边的棍子,那个棍子很粗,结果一打下去曾参就昏倒了。孔子知道这件事就跟曾参说,你这样不孝。曾参很纳闷,父亲责罚我,我都没有生气,我都虚心接受,怎么会不孝?孔子接着就说:假如你父亲情绪失控,一棒把你打死了,那你不就陷父母于不义了。所以小棍子可以接受,大杖怎么样?你们都用跑的,古书上是说「大杖则走」,你们用跑的更安全。所以懂得权变。
今天假如你父亲在骂你,很生气,你父亲又有心脏病,你要不要一直站在那里给他骂?愈看愈生气等下心脏病发作了,这个时候要赶快离开。要视状况而定,时时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你就知道应该怎么样去应对了。所以一个人的孝道,一定是从生活当中、从言语的态度开始做起。妳孩子常常顶你的嘴,有时候还会跟妳说:妈,我长大以后一定会买大房子给妳住,买大车子给妳开。妳还在那里觉得我儿子好孝顺。妈妈最好骗了,他连讲话对妳都不恭敬,以后会买大房子给妳住,那只有在作梦的时候才遇得到。所以孩子的孝心一定是从生活点滴慢慢形成流露出来。
下一句「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冬温夏凊是在东汉的时候,有一个孝子叫黄香。我们在跟孩子讲解过程能够抓两个重点,第一个多讲故事,古今中外都好。因为孩子的思惟是具体的,他还没有抽象思考能力,比较弱,所以你讲故事,他就好像自己的脑子里在演一部电影,印象深刻,所以小孩都很喜欢听故事。我们可以结合的是古今中外的故事,你有心要教导的时候,自然而然会很敏锐搜集得到。那你要搜集不要担心,我们「大方广文化公益网」上面有很多古今中外的德育故事,可以提供大家来教导孩子。另外,每一句句子要跟生活结合,他才知道如何实践,如何去运用。
东汉黄香他的母亲比较早去世,父亲身体又不好,所以他才九岁,主动担起家庭很多的工作。其中举了两件事,就是冬天的时候,怕父亲身体不好会太冷,所以钻到被窝里把被子弄暖了,才请父亲来睡;夏天天气热,他先把凉席搧凉了,才叫父亲来睡觉,对父亲的生活无微不至的照顾。当然不是只有帮父亲温被,帮父亲凉席,一定在食衣住行方面都会处处留心。所以我们也引导小孩,当父亲回来很疲累,我们赶快端一杯热茶给父亲喝,帮父亲按按摩,消除疲劳。还有生活上很多的需要我们也可以尽力观察,尽力去做。
刚好我在高雄讲课,讲了三天,有些家长把孩子带去,听完课孩子回去改变很大,帮他盛饭给他吃,那碗饭一定吃得很痛快。然后父母要出门的时候他跟母亲说:妈,妳穿这样会不会太凉了?再加点衣服。所以他们很高兴,就跟旁边的邻居说:这个中国文化很好,孩子听几节课就变了。所以孩子好不好教?不难教,是没有教。结果他隔壁就问了,她说:你去哪里听课的?讲课的老师叫什么名字?他就跟她说:老师叫蔡礼旭。结果他隔壁就说了:那个是我外甥。我大姨刚好她的邻居去听课,所以我的大姨马上打电话给我妈妈报告这件事情。所以确确实实,我们年轻人能够立身行道,能够好好把自己的能力去奉献社会,我们的亲友都会非常高兴,非常欢喜。
当我们这样去引导小孩,小孩的观察力会愈来愈敏锐。当他在家里都不会照顾父母,不会帮忙,他就会很迟钝,走到哪里都要人家伺候,有没有这种事?哪有这么好的事。所以孩子的观察力从哪里训练起?从对父母的关怀就开始训练起。那我们也要做给孩子看,天气比较凉,赶快打一通电话:母亲,明天气温要变低了,你出门要多加些衣服。孩子虽然在旁边玩玩具,他的耳朵有没有听到?其实小孩跟大人的学习不大一样,因为虽然很专注在读,脑子里烦恼一大堆;小孩是在那里玩,但是旁边大人在讲话,他一句一句都听进去,他可以耳听八方,所以有时候讲出来的话会把你吓一跳,他跟谁学的?所以你只要有做、有讲,他都可以吸收。甚至于,因为我们现在小家庭居多,也常常带着孩子回去探望爷爷、奶奶;要汇钱的时候带着孩子去,让孩子填单子,去填我们每个月寄多少钱给爷爷、奶奶,让他们没有生活之忧。你这个都是让孩子直接去参与,直接去学习。
「晨则省,昏则定」,对父母晨昏定省。有一个老师,一个小学老师,他打电话到我们中心来,他对我讲:蔡老师,《弟子规》里面有糟粕,有不好。诸位朋友,我们道理不是用辩的,愈辩冲突愈大,因为每个人都有他的本位主义,所以这个时候你不要口气不好:哪里有糟粕,乱讲。那可能这就搞砸了。我们「谦受益」,要谦虚、要恭敬。我接着就请教他,我说:这位老师,哪一句是糟粕?他就说:晨则省昏则定是糟粕。我说:为什么这句是糟粕?他说:一天要问两次,太麻烦了。现在人都怕麻烦,方便到最后都变随便了。
我接着就跟这位老师说:为人父母每天不知道想孩子多少次,我还听过有家长在春秋之际,因为气温变化比较大,去睡觉跟半夜温差都好几度,怕孩子踢被子着凉了,所以自己都盖得很少,半夜的时候冻醒了,醒过来先去给孩子的被子盖上,自己才回来睡觉。父母连在睡觉都在替孩子着想,更何况是白天,那是时时在关怀着他的孩子。所以我们一天才问两次,父母却时时在关心我们。所谓「母活一百岁,常忧八十儿」,一百岁的母亲对她的孩子纵使八十岁了,还是像孩子一样照顾他。
当我们小朋友早上能够去跟父母问安:爸爸、妈妈早上好,昨天睡得好吗?俗话说人逢喜事怎么样?你看这个孩子这么孝顺,哪有比孩子孝顺更快乐的事,父亲会觉得我的努力很有价值,他整天工作都很有力量;又看到孩子额头发亮,代表昨天睡得很好,他也放心多了。下午回来,上完课主动跟父母讲:爸爸、妈妈我回来了。父母一看,气色不错,代表今天在学校没有跟同学打架,学习状况不错,所以早晚的问候让父母安心,让父母放心。为人子女在这么小的年纪,很难直接在经济上、在生活上给父母很多的帮忙,但是最起码要做到不要让父母多担忧。所以我们告诉学生,不让父母担心是一个为人子最低的标准,要努力去做。
这个老师听完,他就说:蔡老师,你的中国文化学得不错。这么讲他也能接受,接着他又告诉我,他说:蔡老师,但是这句话你没有做到。他知道我离乡背井,不可能晨则省,昏则定。我们当老师的最怕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你自己都没做到」,这样会冒冷汗。接着我就跟他说:假如我早上打一通电话,晚上又打一通电话给我妈妈,我妈妈会骂我,我妈妈会说你不知道长途电话很贵吗?那不就让父母生烦恼了。所以每句经文要灵活运用,这句经文最重要的是不让父母担心,这才是本质。
学经典要重本质,不能着在形式当中,假如你现在见到国家领导人,你马上跪下去三跪九叩,行不行?那领导人会说:这个学生谁教的?马上给我调出来。因为行礼是一种仪式,礼是仪式,敬是内在的状态,所以我们要学本质,要学内在,就是恭敬心,而表现出来要因时、因地制宜,这样才会学得活活泼泼。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就好像一棵四、五千年的大树,那一棵树干自始至终顶立在天地之间,没有变,那就是文化的本质,但是它每年都发新芽。而那个新芽都是随着当时候的阳光、空气、水、土壤,长出那个时候最适合的枝叶。我们现在学中国文化也是如此,抓到了孝的本质,抓到了礼仪的本质,我们也要在现阶段与人相处当中能够融入社会当中。所以这句我就跟这位老师讲,我只要每个礼拜固定哪一天打回去,然后把这个礼拜的事情跟母亲报告清楚,她就放心了。甚至于可能我打过去,母亲一听电话的响声就会有感应,这一通一定是儿子打的,都会有默契。
所以我就跟这个老师讲,我们最重要的是不让父母担心,而如何不让父母担心?一定要有好的德行;假如我们德行不好,一天纵使打十通电话回去有没有用?妈,不要担心!不要担心!有用吗?很怕你不知道要搞出什么名堂出来。所以成人首先尽孝的根本,一定要有好德行,让父母不要多替我们再担忧,包含像「居有常,业无变」,什么业?学业。一个大学生念书被学校退学,那很糟糕。有一个大学生退学以后,朋友问他你有什么打算?他说我也不知道。现在这样的学生多不多?都没有自己的一个本分,职责都搞不清楚,所以学业要稳定,父母才会放心。
再来,工作了,事业要稳定,你不要这边做一下,那边又做一下,把很多老板都给fire掉了,这是不对的。当我们常常换工作,其实父母很担心之外,把我们自己的社会信用都一点一滴在消耗掉。因为跟你相处过的长官跟同事会觉得这个人太轻浮了,这个人搞不清楚人生在干嘛,所以对自己的社会信用都是一点一滴的退丧。为什么说「屈志老成」,就是因为做起事来很稳重,所以在事业上我们也要深谋远虑。年轻人不要一出来就想着要升官、要发财,这种态度对不对?错了。年轻人最重要的,要建立别人对我们的信任,要积累我们的能力,要肯接受磨炼,这样你的根基才扎得牢,往后事业才盖得上去。不止学业、事业要稳定,家业也要稳定,所以夫妻之间要相处好,自己的孩子要教好,不然你的父母也会很担心。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刘备给他的孩子一句教诲,「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所以善一定从小积到大,恶也是如此,所以事情虽小也要谨慎。哪些方面我们要引导孩子谨慎?在攸关安全方面一定要谨慎。现在常常寒暑假过后都会有一个统计数字,都很吓人,就是孩子在放假期间伤亡情况,很多火灾、水灾、溺死的,很多,所以中国人说「乐极生悲」,不是没有道理。在玩乐当中很容易粗心大意,所以小时候要教育孩子,对于火、对于水、对于电都要谨慎,出门的时候要先检查好开关有没有关好,要先检查这些瓦斯有没有关好。那我们先做给他看,做了几次以后,往后这个工作都给孩子看,他对安全的警觉性,他对做事的细心度,从中都会有成长。
不止对自己的安全要谨慎,对他人的安全也要谨慎,所以任何的动作,只要会制造别人的危险,都不能做。有一个学生要跟他的同学开玩笑,同学正好要坐下去,他把椅子拿开,同学没有警觉到,一下就整个坐到地上,刚好脊椎直接着地,最后宣判终身瘫痪。这个事不是一件而已,现在孩子这种警觉性很差,喜欢乱开玩笑,造成别人终身的遗憾。我们把这个报导剪出来给学生看,看完以后接着跟他们讲,请问这件事情谁会很痛苦?当然这个同学这辈子都爬不起来他很痛苦,除了他痛苦以外还有谁痛苦?有比他更痛苦的,他的父母;我一个孩子养十多岁了,居然瞬间变成这样,不能动了,每次看到都是以泪洗面,你让他的父母终身都很痛苦。
不止他的父母会痛苦,我会问孩子,关心你的人有多少?好几十人,甚至上百人,所以他的亲友几十人、几百人都很痛苦。你只是小小的一个玩笑,你却造成这么大的危险,这么大的遗憾,所以只要对人的安全有威胁的,绝对不能去做,孩子从小对安全的警觉性就会比较高。也有报导,孩子东碰西碰,结果按到电卷门的按钮,结果电卷门压下来刚好压到小孩子,这种都有。所以孩子听完印象很深,下完课问他,你今天记得什么?他说按钮不可以乱按。这是危险方面。再来,礼貌方面不可失礼,比方说到人家的家里不可以东碰西碰,现在很多孩子有没有注意这一点?没有。所以父母、老师要教,教育敏感度不能那么低,当他碰习惯了,往后后患无穷。
有一个北京的外资公司福利很好,所以有几百个人,一大群人来应试,要通过很多关,很多的考试,还要英文检定,留下来只有少数几个人做最后的面试。面试由公司主管,结果这个主管就说:我现在刚好有事,十分钟以后我会再回来。这个主管离开了,留下这些最后做面试的年轻人,结果年轻人站起来开始东翻西翻,翻完以后还拿给其他的人:你要不要看。十分钟以后主管进来了:对不起,你们都没有录取。因为办公室有摄影机,看到他们轻易动别人的公物,所以就说你们请回吧,都没有录取。结果他们叫得很大声,他说:又没有人教我们不可以这样。没人教!那小事都不谨慎了,你敢让他办大事吗?那不可能。所以这些小善、小恶要很谨慎才行。
在网络上有三个报导,第一个报导,在法国的圣母殿,进门的时候写了一行中国字,叫「请勿大声喧哗」。我们问孩子写给谁看?为什么写中文?写给中国人看,我问孩子说为什么写给中国人看?他说中国人很伟大。第二件事,在泰国的皇宫厕所里面都会写一行字「便后请冲厕」;在美国珍珠港,那都是算旅游地方,垃圾桶上面写了一行中国字「请把垃圾丢在此」。我刚好到一个很高级的酒店讲课,那个酒店在博鳌,海南的博鳌,都是很多国家领导到那里开会,那个酒店的总经理就说:对对对,我们到国外去的时候,比方说到博物馆里面,中国人看画都挤到前面,比手画脚,外国人都这样唉!就走了。
虽然是件小事,影响大不大?中国人的脸丢到全世界了,这不止让父母蒙羞,让国家民族都蒙羞了。所以我们跟孩子讲,我们的行为绝对不能造成国家的耻辱。那孩子会说:老师,把它擦掉。好,擦,怎么擦?用手擦吗?你自己做错事,人家要讲你,你能够把他的嘴巴摀住吗?你摀住这个嘴巴能摀住其他的嘴巴吗?不可能,所以最重要的一定是把我们的德行学好,用行为的改变让其他的国家民族的人重新对我们刮目相看。所以往后在公共场合,在国际机场绝对不能大声喧哗,绝对不能乱丢纸屑,养成好习惯,要为国争光。
诸位朋友,你去过泰国皇宫吗?你去过巴黎圣母院吗?你去过美国的珍珠港吗?谁能去?在乡下耕作的老农夫能不能去?不能去,谁去?留学生去,社会地位、财富很多的人去的。这些人群大半都是得到社会很多栽培的,结果做出来的行为居然是连基本的公德心都做不到。所以教育成功了吗?值得我们省思。安全、礼貌、礼节方面,事情再小,不可以做。我有一个朋友,他就是喜欢动人家的东西,有一次到朋友家里玩,隔天他的同学到学校来了,指着他说:我们家的钱是你偷的。全班都在场,他想解释解释不了,因为他喜欢动东西。他跟我讲的时候他已经二十几岁了,他说十多年来这都是他心里的障碍。所以这个教育很重要,要提醒孩子要有规矩。
还有,遵守法律、遵守交通安全也很重要。所以事虽小,勿擅为。有一个孩子就说道,刚好他的老师载着他停在红绿灯前面,他跟老师说:老师,你不用在这里等红灯,你只要先右转过去,然后再左转回来。在这里等红灯,小朋友说:老师,你只要这样转过来,然后再这样转回来,这样就不用等红灯了。危不危险?贪一时的方便,很可能造成一生的遗憾,你看这么危险。他的母亲是警察,所以这个老师当天回去打了一通电话给他母亲,他说妳儿子今天教我怎么开车。他的妈妈一听自己笑起来了,自己也知道什么情况。所以我们当父母的开车绝对勿擅为,不然孩子都学坏了。
我开车记忆里面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我父亲说的「再快也差不了那五分钟」。你不要小看这句话,从小坐在车子里面常常听父亲谈这句话,很深刻,以后开车也不着急、不慌张。我从不按喇叭,因为我的父亲也从不按喇叭,确实是上行下效。所以违反法令的行为不能做,你不要觉得贪到一点小便宜,损失可大!往后你的孩子不守法。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除了不能乱拿东西,我们之前也提到,给书局拿了一个小小的钥匙,专门在开日记本那种钥匙,后来到了幼儿园随手都拿一些小东西回来,那就麻烦了。除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纵使是自己的东西也不能常常藏起来,占为己有,因为这样就会很吝啬。那孩子一吝啬好不好?量大福大,量小福就小。刚好六个孩子一起上课,妈妈带了好几瓶牛奶,带进去的时候也没有让人家看到,赶快把儿子叫到寝室里面来,然后跟儿子讲:儿子,这牛奶是妈妈给你喝的,每天喝一罐,不要被同学看到。这样教好不好?孩子的心胸都不宽广。
结果刚好被老师看到,老师就抓住这个机会点,就跟孩子说:你愿不愿意把这个牛奶让大家一起喝?孩子很单纯,他说:好。所以就把所有的牛奶倒在一个大的杯子里面,倒完以后再分成每个小杯子,在分的时候其他的同学很微妙,都会说:好了好了,好了好了。深怕给他倒太多,其他同学没有。所以当人慷慨的时候,当人付出的时候,也会让其他的人那种善心都唤醒。当所有的同学都有了,然后要喝以前每个同学都跟他说:谢谢你,给我们喝牛奶。他听了很高兴,施比受更有福,一边喝同学还说:这个牛奶特别好喝。结果这个孩子当天晚上写日记他就写到「今天那杯牛奶特别香,给同学喝我也很高兴」。他的妈妈过几天来接他,看到他的日记,觉得自己教错了。所以物虽小,勿私藏。
刚好有一个班级吃中饭,吃完中饭有西瓜可以吃,因为西瓜有没有可能切得每一块都一样大?不可能,所以有些孩子很贪心,狼吞虎咽吃饭,赶快吃完怎么样?飞步跑过去把那个最大的抢过来吃。老师看在眼里不动声色,要不要教?要教,你不教他的态度都错了。隔天老师就对他们说:诸位同学,今天我们去抢到那块最大的西瓜会有什么结果?第一个,吃饭吃这么快胃都搞坏了,第二个,因为你很贪心,冲过去抢,请问其他的同学对你的看法是什么?你要不要跟他交朋友?他以后什么都要最好的,所以你虽然拿到了那片西瓜,你已经失去广大的人心,同学都讨厌你。再来,你把它吃下去了,你会想下次我也要最大的,假如下次你没有抢到最大的,你会怎么样?很生气,气死我了,没抢到最大的,所以贪心一直在扩展。贪心一扩展,往后你得不到的东西你就很痛苦,你很有可能去偷、去抢,欲望像深渊一样,而你懂得让别人,别人就愈尊敬你。
结果过几天又吃西瓜了,情况怎么样?不一样了,每个人走过去挑那个最小的来吃,所以教化很重要,影响也很快。所以告诉他们「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同学不舒服,父母、老师也不高兴,因为你自私自利。我们要把一个行为所延伸出来的影响你要分析给他听,他就能感受得到。好,时间有限,我们孝的部分就先举这些例子来做说明。接下来我们来提到五伦关系以外有一伦也相当重要,它不在五伦之内,但是五伦没有它没有办法彰显,没有办法教得很好,哪一种关系?师生关系。
其实师生关系本来就在五伦之内,在哪一伦?父子关系。父母给我们身命,老师给我们智慧的慧命,所以中国人对老师的态度确实跟父母没有两样。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现在人很难感受,因为没有这样教导了。我们来思考一下古代的拜师礼,都是父亲带着孩子到私塾来拜老师。一开始父亲在前面,孩子在后面,先对孔老夫子像行三跪九叩礼,接着老师上座,父亲带着孩子依然行三跪九叩礼。孩子在六、七岁以前最尊重的人是谁?你看孩子都说:我爸爸说,我妈妈说。所以最尊重的是父母,而父母又以这么大的礼来对老师,所以那个动作拜下去对孩子内心的影响很大,他绝对不敢对老师不敬,这个恭敬的态度就让孩子学业的根基扎牢了,所以以前的孩子好教。
那很多人说老师真好,还被人家拜。其实老师坐在那里轻不轻松?我第一年教书带班,有一位老奶奶爬了四楼上来拿东西给她的孙子。当然这个做法不对,孩子没拿东西要让他自己负责任,不能帮他送过来。但是老奶奶一看到我给我九十度鞠躬,然后说:蔡老师好。那个躬鞠下去我的内心起了很大的变化,一位长者对我们这么恭敬,假如我们不尽心尽力教他的孙子、孩子,我们怎么对得起他这个鞠躬。所以诸位朋友,我为什么驼背知不知道?「老师」两个字很重,压在肩上,所以我突然感受到,那个拜师礼,老师是如坐针毡。一个有学问的人,连一点小便宜都不希望占人家的,怎么可能希望人家行此大礼!那个礼为谁?是为了成就学生,成就小孩。而当这个礼行完以后,老师念念想着,我假如不把人家的孩子教好,怎么对得起他的父母。所以当老师的人不轻松,等孩子有成就了,他这块心里的石头才放下来。
古代的礼仪影响都很深,我们应该细细的去了解它的意义所在。所以现在督促我们要好好去推展中国文化最主要的因素,是要对得起学生的家长,要对得起所有恭敬我们的人,我们不能糟蹋了别人对我们的尊敬,不能糟蹋了别人对我们的期许。所以这次到图文巴去讲课,也见到很多两年前一起学习的朋友,他们看到我在讲课都很欢喜,我看到这些朋友这么欢喜,也是督促我要好好努力,要对得起这些师长、朋友对我们的爱护。好,这节课我们先讲到这边,谢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