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的意义-周泳杉老师主讲

admin 周泳杉老师评论阅读模式

祭祖的意义  周泳杉老师主讲  (共一集)  2017/8/27  台湾台北国际会议中心  档名:55-112-0001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长辈,各界的女士、先生们,大家早安。很荣幸能够参与这次祭祖的活动,承蒙我们系念大和尚上悟下道法师的指派,学人在这里跟大家就祭祖的意义来做分享。法师非常的慈悲,希望大家在隆重的祭典当中能够完全的体会祭祖的意义。但是由于学人的所知也很有限,只能就自己知道的一点点的道理跟大家做分享。如果有讲得不对的地方,还请我们大和尚、诸位法师、诸位长辈们多多的指导。

 

祭祖,我们首先要知道为什么要祭祖,如何来祭,这个都是很基本的问题。我们老祖先很清楚的告诉我们,其实祭祖就是四个字,叫「木本水源」,告诉我们所有的木都有本,我们找不到一棵没有根的树,找不到;所有的河流都有源头,我们也找不到一条河是没有源头的,这就是祭祖。我们一个人有根、有源,谁是我们的根?父母,父母还有父母,父母的父母还有父母。你看,所以你这么一追下去就找到根了。所以告诉我们,木必有根,水必有源,根深则叶茂,源远则流长。木一定有根,因为找不到没有根的木,水必有源。如果植物要壮大,根一定要深、一定要广,所以根深则叶茂,没有例外的。源远则流长,源头要是很远的话,表示河流很长。

 

叶茂跟流长指的是什么?指的是福报,叶茂是人的福报。我们经常讲,福荫后人,荫就是在树底下有树木遮蔽,他可以乘凉,我们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所以荫指的就是福报。流指的是影响力。你看我们在这里祭祖,影响力大不大?我们看得到的是一个部分,还有我们看不到的,你看我们历代的祖先都在这里,我们虽然看不到他们,请问他们在不在?统统都在,今天万姓先祖都来了。这个影响力冥阳都能够感受得到。所以影响力很大。就像一条河它流得愈远,能够滋润、能够灌溉的土地就愈广。

 

我们都希望福报大,都希望影响力大、深远,怎么做?要有根、要有源。所以祭祖就是寻根,就是把根连起来,把根养大。反过来,如果没有祭祖,就是一个人拿斧头把自己的根砍断,你说这个人会不会有福报?不会。他把根砍断了,它的叶子怎么会长大?所以你看浮萍飘在水面上,为什么?它的根很小,所以它随波逐流,没有办法扎根,没有办法发展。所以它很可怜,随波逐流,又没有办法发展,所以它叶子就那么小。在我们人比喻我们福报很小,也没有影响力,这一生胡里胡涂的来,又胡里胡涂的死,这个就是很沉痛的一件事情。

 

所以我们要祭祖,首先就是把我们的福报跟祖先的福报连起来,把它连起来,我们就能享祖先的福报,就能在我们这个好像很小的身体发挥出强大的影响力。为什么?因为有祖先智慧的加持,就会发挥强大的影响力。所以,首先我们从木本水源这四个字先了解为什么要祭祖,这个就是把福报连起来。可是福报怎么来的?福报是由德行发展出来的,也就是在果上讲福,推它的原因,因上是德,果上是福。所以祭祖就是把我们内心的德显出来,透过这场祭祖把我们的德、我们的智慧、我们的福报显出来。所以祭祖是一场教育的活动,我们在这里上一堂课,这堂课把我们的德引发出来,把我们的福报培养出来,这就是祭祖这个课程要教给我们的。所以古人最重视祭祀。所以祭祀不是迷信,祭祀是教育。

 

所谓「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话,可是学人要请问大家的是,教学以什么为先?建国君民是教学为先,那教学以什么为先?以祭祀。学人说这个都有根据的,就是教学就从祭祀典礼开始。为什么?以前国君建立一个国家,刚刚讲不是要建国吗?然后君民那个君是当动词,建立一个国家,领导老百姓,君当动词,领导老百姓,请问他靠什么?靠福报,没有福报做不到。你看,那个国家要建立起来,他没有福报他怎么有那么多人来帮助他?他为什么有那么大的福报?是他自己一个人创造的吗?不是,是祖先,就是祖先。也就是说,他把祖先的德承接下来,他就有了这个福报能够庇荫老百姓。所以有十世之德者,必有十世子孙保之;有百世之德者,必有百世子孙保之,这就是福报。但是你看,百世之德、十世之德,那个就是德行。

 

所以,当一个王者建国营都,他建立一个国家,首先确立它的首都,首都一确立,第一件事情做什么?盖宗庙。建国营都的第一件事情,建宗庙,宗庙就是拜祖先的地方。可是大家一定要清楚庙是什么意义,因为现在很多人都把这个概念给搞糊涂了。譬如说,为什么要祭祖?有的人就认为是迷信,听到庙也以为是求神问卜的地方,其实这个都是误会。什么叫庙?庙者貌也,这个庙就是貌的意思,貌就是我们的这张脸,貌。以前没有照相机,所以我们这个脸不能够用照相把它照起来,所以用牌位来代表祖先的面貌;也就是说,我们进入了庙就好像看到了我们祖先的面貌。那好了,大家想想看,这间庙是用来供奉祖先的面貌,请问庙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是什么概念?我告诉大家,就叫纪念馆,就是这个概念,也就是说这个场所就是后代的子孙为了纪念过去的祖先所盖的一个纪念馆。大家去看看,纪念馆里面应该要放哪些东西、哪些文物?那就是祖先走过的痕迹,有没有?对不对?也就是说你到了纪念馆,你就清楚的看到了祖先的面貌。这样理解吗?

 

这一个面貌,请问是什么面貌?刚刚说了,建国是福报,福报是结果,原因是什么?是德。所以,祖先的面貌是什么面貌?是德相,它纪念的不是只有那张脸,它纪念的是背后的德。所以纪念馆就是一间博物馆,就是教室跟博物馆结合的一个艺术的教学,它里头陈列的就是祖先的德相,它缅怀的就是祖先的智慧,因为智慧所做出来的行为才叫德相。因此庙里面主要就做一件事情,就是歌祖先的功,颂祖先的德,歌功颂德。歌功颂德在我们现在好像是负面的意思,可是古代是正面的意思。也就是说,大家看这两个字,一个字叫功,一个字叫德,它所歌的是祖先的功,所颂的是祖先的德,所以叫歌颂功德。

 

祖先的功是什么?祖先的德又是什么?在佛法里面讲功德怎么讲法?我们都知道,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持戒有功,得定叫德;得定有功,开慧叫德。所以功德是在定慧上讲。这样大家能理解吗?不是外表上看,不是善法的表相,不是,是内在的定慧,是真实定慧力,讲功德。所以它歌颂的是祖先真实的定慧。这样大家清楚了吗?而它用的是诗歌的方式来阐述祖先的功,阐述祖先的德,然后用唱的把它唱出来。所以,它唱出来的时候叫做音乐,而唱出来的过程当中,等一下大家会看到有一些礼,所以就以礼乐来交织成整个祭祀的大典。所以就是宗庙礼乐。宗庙礼乐就是建国第一件事情,因为建国营都第一件事情就是盖宗庙,就是追溯祖先的功德。

 

所以开国的皇帝不认为自己有德,但是确实他有福报,对不对?我又没有德,我的福报怎么来的?祖先。所以拜祖先,把功劳全部都归给祖先,我没有,他很谦虚,我没有,我的成就是谁的成就?祖先的成就。所以,注意,他在歌祖先的功的时候,颂祖先的德的时候,里面最重要的概念是什么?就是告诉他的子孙,我今天有这个福报能够当国君,是祖先的德庇荫的,如果后代的子孙不想亡国的话,一定要守住祖先的德,你要是守不住祖先的德,你就亡国。所以开国的皇帝一定要亲自做祭祀这件事情,教育,教他的子孙,他的子孙才会有警惕心,我不能够轻慢,我不能轻忽,因为我今天有这个福报不是我个人的能力,是祖先庇荫的。所以,他把祖先的功唱出来的时候,就是要我们学习,我们学习这个功德。所以,歌颂的过程要名符其实,也就是写在这些歌曲、歌颂的这些诗篇的事实,这个文字叫做名,而这个名符合他祖先功德的事实,然后唱出来给下一代的子孙永远学习,永远传诵。现在我们把这些东西汇集起来就是五经,就是我们现在的四书五经,四书五经就是我们祖先的功德相,我们不但要学习,我们还要传下去。

 

所以,这个就是祭祀一开始的面貌。因此建国营都第一件事情,盖宗庙。盖宗庙的时候就面临第一件事情,要制礼作乐,因为你没有制礼作乐,请问怎么祭祀?这样大家能理解吗?所以,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学以制礼作乐为先,而先制什么礼?祭礼。所以礼分五礼,叫「吉、凶、宾、军、嘉」。吉礼就是祭祀,祭礼,祭礼就是吉礼。等一下再讲为什么,为什么祭礼是吉礼,等一下再讲。我们就晓得,五礼以吉礼为首,第一个,它是第一个,所以它在建国的初期就要完备。因为你宗庙盖起来就要祭祖,而天子带头来祭祀,下面的文武百官能不祭祀吗?当然就上行下效,然后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乃至于到庶人,没有不拜祖先的。这就是天子起了一个好榜样,天子追溯祖先的功德,所以老百姓不敢忘记祖先的功德。所以家家户户就把祖先的牌位立起来。所以看到祖先的牌位,就看到祖先的样貌,看到祖先的德相,就懂得如果不把这个德传下去,会家破人亡。所以要拜祖先,是从这里来的。你看,教学为先,教学以制礼作乐为先,制礼作乐以吉礼为先。

 

所以,我们今天世道不好,因为乱世,乱世要恢复次序,我们要学古人,怎么做?先把祖先牌位恢复起来。所以,提倡祭祖。这是我们的师父上人他老人家很早以前就倡议的一个教学活动,这是孝道的源头,就是帮我们寻根、连根、养根,希望我们的福报能够跟祖先连起来,希望我们的智慧能得到祖先源头的加持。他老人家在早年提出了百姓宗祠,后来发现不是只有百姓,有万姓,那个姓超过万,所以以后就不叫百姓,叫万姓,宗祠怕大家听不懂,就改成现在的话叫纪念堂,所以以后就变万姓先祖纪念堂,纪念馆,就这个,这就出来了。所以庙是古人的话,古人叫庙,我们现在如果再叫庙,大家听不懂,会误会,所以用现在人听得懂的话,纪念馆、纪念堂,这就对了。

 

可是大家来这里纪念祖先,不能只有表面的仪式,表面的仪式其实是一个引导的道路而已,它引导我们什么?去学习、去认识、去开启我们想要知道我们祖先的功德在哪里的那个活动,就是透过这个活动,大家非常的庄严肃穆,开启了我们一个心念,我好想知道我们祖先为什么这么的了不起,进而发动了我们想要学习经典、认识经典的那种期待、期望,我们就会去学习。所以,祭祀的活动十分的重要,在今天百废待兴的时代,我们要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第一个就要以吉礼祭祀为先,然后慢慢的再把后面的这些礼兴旺起来。而礼我们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国民生活须知,就是一个普世教育的基本内涵。什么叫普世教育?这个普是普遍的意思,也就是说所有的人民、所有的老百姓都必须要普遍的知道这个生活的公约。而它重要的核心内涵是什么?礼的重要核心内涵就是恭敬,就是敬,「礼者,敬而已矣」,礼的内涵就是敬。

 

我们刚刚讲,吉礼是祭礼。凶礼就是丧礼,军礼就是军队阅兵的那个礼,宾礼就是接待客人。嘉礼,譬如像结婚典礼,你看结婚是人伦的开始,人伦的开始,伦始福生,人伦的开始就是夫妻、夫妇这一伦,夫妇这一伦要摆得正的话,福报就出来了。因为有夫妇然后才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才有兄弟,这个是什么?这是一个家,一家人,而夫妇是一个室,我们叫宜室宜家,然后出去才是君臣、才是朋友,五伦的开始。所以这个开始重不重要?非常的重要,福报就从这里出生。所以嘉礼很重要,结婚典礼很重要,这个都是慎始,然后才能够慎终。所以这些规范都是教育。它的核心教什么?教敬,就教这个字,教敬。所以礼的核心、礼的体是敬。

 

而礼的表面、礼的相是什么?礼的相是仪,仪态,仪。所以我们今天看到了祭祀的典礼,等一下大家十点以后慢慢大家会看到什么?这些一套一套的,这就是祭祀的仪,仪式,这就是它的表相,相。它产生什么作用?有体、有相、有作用,它的作用是什么?它的作用就是和谐,和。但是,它的作用其实有很多,最重要的作用是和,所以叫「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就是先王的道美在哪里?美在和。所以圣王做政治,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这就是美。为什么会这么美?因为他用礼,因为他用敬。所以,礼乐的教育,礼主要在教敬,乐主要在教和。所以有和、有敬,而和是敬起的作用。这样大家能理解吗?所以我们佛门叫六和敬,和敬。和从哪里来的?和从敬来的。换句话说,你看一个团体很和谐,你就一定可以体会到这个团体一定注重互相恭敬;如果你看到这个团体不和谐,分裂,你不用去看它里面,你只要看到它有分裂的样子,你不要去问什么事情,你就知道它里面不敬,它不和,你就知道里面的住众一定不敬。

 

你要请问什么是敬?敬表现出来是什么样子?是让。让是什么?让是不争。不争是什么?不争是清净。所以让不是滥,滥是什么意思?滥是同流合污。所以君子和而不流,不流就是不同流合污,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不能说错的也说没关系、没关系,对、对,不要争就好了,不可以,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要很清楚。可是心里面能不能有?心里面没有。很清楚,为什么心里面没有?用心如镜,像镜子一样,镜子照得很清楚,对错镜子会不会分不清楚?不会。镜子它就照得很清楚,对不对?可是镜子会不会留影像?镜子不留影像。什么东西会留影像?底片,底片会留影像。所以我们用心不能像底片,用心像底片就乱了,你拍一张,然后再去拍一张,两个影像叠在一起,就染污了。这样理解吗?所以,是非、善恶、邪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智慧,心里面没有,这叫定功,这叫定慧,这就是德相,注意。

 

所以,君子不滥,因为他不流,可是他和,因为他不争,他心里面不放这些不好的东西,他完全能让,让是心里面没有,明白吗?不是外在把是非善恶模糊,不是。让是内心清净的功夫,不是外在是非的模糊,能听得懂吗?不容易,为什么?因为凡夫,外在很清楚,心里面一定计较。凡夫心里面为什么不计较?因为外面糊涂。凡夫走两个极端,就是他要外面很清楚,他心里面又很计较;他要心里面不计较,其实他是外面糊涂,他是分不清楚是非、善恶、邪正,这叫凡夫。我们现在要学圣人,对不对?要学德相。要怎么做?外面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里面没有,就是让,完全不在内心里面计较。所以让是不争,就是不计较。不计较就没有对立,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欲望,这三个把它拿掉,就是让,就是不争,就是清净。这个就是敬的样貌,就是这个。这样子就能和,而这个和又不流。这样大家能理解吗?所以,礼就是在教这个敬,「礼者,敬而已矣」,而它就能产生和的作用。

 

那你说,我心里面很恭敬就好了,我为什么还要有外表的这些仪式?因为如果我们不透过外在的这个仪式,没有办法让别人理解我们内心的恭敬,所以外在仪式的表现都在传递内在恭敬的本质。所以大家在这里祭祀祖先,好像是一套一套的仪式,对不对?可是里头一定有恭敬。如果我们只有外在的这一套一套的仪式,而忽略了恭敬的话,我们这堂课就没有落实,就落空了。再举一个例子,外在的仪式,我们譬如说鞠躬,这个鞠躬,学人请问大家,是不是礼,鞠躬是不是礼?是吗?不是,鞠躬是仪。但是如果鞠躬里面有敬的话,它就是礼。我们鞠躬这样鞠下去的时候,如果内心里面是清净相,是不争的,是让的,是不流的,是没有计较的,是没有对立的、没有控制的、没有占有的,这个鞠躬就是礼。但是如果没有,这个鞠躬是仪。譬如说现在大家经常去便利商店,便利商店你进去不是会「叮咚」?然后店员会跟你讲「欢迎光临」,请问那个欢迎光临是礼还是仪?你怎么知道?因为他不诚,因为他没看到你他也说欢迎光临,他背对着你他也说欢迎光临,明明你走出去了他还说欢迎光临。那个叫什么?那个叫仪,那个不叫做礼,就是他不诚。这样大家理解吗?

 

所以,我们在这里学习祭典就要诚、就要敬,透过这个仪式淘汰我们的虚假。怎么做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这样就可以做到了。这两句话指两件事情,不是一件事情。第一句祭如在,是祭谁?祭祖先,对象是祖先,或者是已经过世的父母,这一句,第一句指的是这个对象。祭神如神在,这个是祭诸神,这是第二个,这是祭诸神。所以大家就知道,我们祭祀有这两种对象。我们先说态度,再说原因,就是为什么要祭这两个,我们等一下再说,我们先说态度。刚刚不是讲要敬吗?如果没有敬,那就只有仪而已。仪,我再举一个古人说的例子,叫做磕头如捣蒜,就是这个人磕头就像捣蒜一样,有没有敬?没有,那头磕破了有没有用?没用,因为不诚。所以,我们刚刚不是讲到这里吗?然后学人请问大家,怎么样才能敬?因为你要抓到那个本质,然后才告诉大家如在,这个就是敬,如在眼前。所以就是《弟子规》里面讲的,「事死者,如事生」,就好像在眼前。这样理解吗?

 

请问大家,我们现在拜的祖先,或者是说拜佛,请问你拜的是泥塑的还是木雕的?听得懂吗?你回家拜佛,你家有佛堂,请问你拜的是泥塑的还是木雕的?听不懂,你们家的佛像这么难吗?你们家的佛像是泥塑的还是木雕的?都不是,是真佛。泥塑的、木雕的你拜它做什么?你拜的是真佛,因为如在。这样理解吗?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这个态度的话,那就不敬了,那你磕头就像捣蒜一样,那有什么用?为什么佛会变真佛?因为你入了观,你入了观想。为什么你能够启发自己入观?因为你对佛的教诲十分真诚的在受持。所以要听经。不听经、不学习,我们怎么做得到?就像我们拜祖先,如果我们不知道祖先的功德相在哪里,我们也在拜,可是心里面的敬起不来。这样理解吗?就是一个,譬如说,一个对传统文化有很深、很深学习的人,跟一个从来没有学习的人,他一样这样拜下去,请问内涵一不一样?一定不一样。福德跟功德外表一样,不一样在哪里?用心不同。

 

所以,我们来这里举行祭祀典礼,为什么有的人修到了功德,有的人只是福德,有的人不但福德也没有,还造了罪业?大家都在这里,等一下也都要祭祖,为什么有人有功德,有人只有福德,有人连福德都没有,变成罪业?样子都一样,哪里不一样?用心不一样,这就是重点,重点就在这里。有如在的人,有功德;没有如在,但是他也很善良,也有一颗善心,有福德;没有如在,他只有什么?「我现在听说来拜会求到什么福报」,你把祖先当什么?当黑社会老大吗?你拿一个什么供品来贿赂他,他就赐福给你,你拜他他就赐福给你,你不拜他他就降罪给你,那他是黑社会老大,他是收保护费的吗?这样叫污蔑祖先,这个有罪业。这样理解吗?

 

我们就知道我们应该怎么样来祭祀,如在,就是如在。如在就是念兹在兹,这个兹是此的意思,就是念这个就在这个。我相信在座的同修很能够理解这四个字,因为这四个字就是我们在念佛堂里面的态度,你在念佛堂怎么念佛?念兹在兹。你念阿弥陀佛,心有没有在阿弥陀佛,有没有?如果没有,那叫念妄想,那不叫念佛。理解吗?有个同修曾经问我,她告诉我,她说她在念佛堂里面念佛,突然想今天晚上要煮什么,我小孩子要回来了我晚上要煮什么,她就开始演连续剧,嘴巴还在念佛,脑子里面开始演连续剧,开始看冰箱里面还有什么,晚上要煮什么料理,小孩子喜欢吃什么,开始演连续剧,这样演下去。请问她还有没有在念佛?没有,她在念晚上要煮什么。这样理解吗?她已经没有在念佛了,可是她嘴巴还在动,嘴巴还在动,还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就是最麻烦的,为什么?因为她以为她在念佛,其实她在打妄想。这叫轻忽养识,她在养识胎,但是她以为在舍识用根。了解吗?念佛是要舍识用根性。结果她用了识还不知道,为什么?轻忽,就是这两个字,轻忽,而轻忽这两个字就是不敬,就是不诚。所以大家就清楚了,祭如在就是念兹在兹。

 

所以,印祖就教我们三个清楚,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朵听得清清楚楚,心里还要想得清清楚楚,这叫摄心。摄心为戒,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就是德相。所以怎么能够摄心,这是重点,「教之道,贵以专」,专就是摄心。所以一个能够摄心来参加祭祀典礼的人有功德,那就有功德了。所以大家在这个场合里面,念兹在兹,不可以打妄想,整个仪式下来都是祖先的功德相,缅怀祖先的功德。念我这一生的福报是祖先来的,不是我有能力,我今天能在这个地方遇到正法,祖先的功德,我们没有能力。所以我们平常一定要听经,在这个时候那个心智才能够提得起来,否则提不起来。提不起来也有薰习,也不是不好,也薰习到了,但是作用没有那么的广泛,但是来薰习也有好处,确实也有,也不能说没有好处。但是我们如果把重点抓住了,你慢慢的就能够把自己内心里面的功德智慧开发出来,这是生活教育,这叫如在。所以先把如在这两个字讲清楚,因为就是敬的本质,礼的内涵,再配合这个仪,就能把和谐表现出来。这样理解了。

 

再来讲,为什么要拜这两个对象?拜祖先叫知恩报恩,拜祖先跟祭诸神,第一个是拜祖先,知恩报恩。所以拜他不是要跟他求什么,不是,而是我真正打从内心里面知道祖先给我们很多,我们报不完,永远报不完,我们只能用一点点的真诚心来回报而已,这就是知恩报恩。再来,诸神亦复如是,你看这些神灵,譬如说,我们为什么要拜山神?因为从山上面有很多的资源,我们的树木从山里面砍伐下来用,我们有很多的资源从山里面拿来用,我们要感恩这个山,所以用一个神来做代表。为什么要拜水神?因为我们喝水,还有水里面有很多的资源,我们从水里面捞出来用,我们没有办法回报,所以只能用水神、河神来做一个代表,表达我们对他的感激,这叫拜。所以不是要跟他求什么,因为我们已经从他那里得到很多,我们还好意思去跟他求吗?我们已经得到很多了。所以这些祭拜都不是迷信,都是感恩。

 

还有一种神,这种神叫聪明、正直死后为神,这个人在世的时候聪明、正直,他发挥了一个很好的影响力给这个社会,所以我们拜他,第一个当然也是知恩报恩,第二个叫见贤思齐,「见人善,即思齐」。我们不是说纪念馆吗?台湾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庙宇,里头有拜诸神的,像学人出生的地方,台北淡水,淡水有清水祖师的庙,这个是古迹,大家都知道。我们用现在话来讲,这叫清水祖师纪念堂,它是纪念清水祖师的地方。为什么纪念他?见贤思齐,因为这位祖师在世的时候给社会做了很多的功德,所以他圆寂之后,老百姓怀念他,于是乎替他立庙,然后为了怕他这个事迹,历史的事迹,以后人忘记了,所以他们利用雕刻、利用彩绘、利用对联、利用碑文把这个祖师生前的这些事迹记录下来。所以大家再去看那个庙的时候,你会看到有很多的雕刻,他就雕刻祖师的生活行谊,我们叫变相图,它在墙壁上面、梁上面都有变相图,这些变相图你仔细去观察,都是这个祖神生前对老百姓教化的史实。他为老百姓教学,他干旱的时候乞雨,老百姓有病的时候他施药、看病,他也是一个医生,当有灾祸的时候,他号召大家设粥场施粥。你看那些故事都画在墙壁的变相图里面,然后用文学写成了对联,所以庙里面有很多的对联,就是这个祖神的行谊,有很多的碑文,皇帝颁的褒扬令,都是在介绍他的事迹,那就是一间教室。所以大家进去之后就见贤思齐。

 

当我们用这个心,知恩报恩的心、见贤思齐的心,去拜的时候,这个叫祭则得福,得福了。所以福怎么得来的?这个福是因为知恩报恩,因为见贤思齐来的。当人有这种心态的时候,福报就来了。求谁?求自己,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所以你说是他赐的也可以,因为中国人谦虚,自己觅的,还说是神赐的。这样理解吗?它不是迷信,它决定遵守因果的道理,还是你自己造的。

 

所以在佛经里面有一个故事,有一次释迦牟尼佛走在路上,看到有一个年轻人在河边礼拜,拜拜东边,拜拜西边,拜拜北边,拜拜南边。释迦牟尼佛就上前就问到,你叫什么名字?你在做什么?结果这个年轻人就回答,我叫善生,我现在正在拜六方神。释迦牟尼佛就问他,什么是六方神?他就说了,我的父亲在过世之前就告诉我,每天要到这里来拜拜东南西北上下这六方神,就能得到这六方神的赐福,他们就会赐福给我。释迦牟尼佛听了就说,我们佛法也有拜六方神。年轻人善生就很惊讶的就问,我请问佛教拜六方神是什么道理?佛就告诉他,东方的神是父母。因为东方主生长,东方属木,属春天,主生长,所以东方是父母,东方的神是父母。所以当我们孝养父母的时候,我们就是在拜东方的神。南方神是老师。因为南方属离,属火,主明,主智慧,就是会开智慧的,南方主明。所以我们尊敬老师,依教奉行,就是拜南方的神。

 

西方是夫妻。因为西方属秋天,主义,义就是仁义道德的义,夫妇重义,夫妇是以义来,道义、恩义、情义来结合的。所以夫妻相敬如宾就是拜西方的神。北方属朋友。北方是属水,属智慧,朋友之间互相的劝谏,出交天下士,入读古人书,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如果朋友能够好好的用道业来相处,就是拜北方的神。释迦牟尼佛继续讲,而上方的神就是宗教师,你要能够礼敬宗教师,能够听宗教师的教诲,就是拜上方的神。而下方是佣人,就是我们家的仆人、佣人,你要能够善待佣人,我们说「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这就是拜下方的神。善生一听,他说佛,可是你说的都是人,他们怎么是神?他们怎么能赐福给我?佛说如果你把这六样人际关系都搞得很好,你用一个恭敬的心来待人处事接物,福报就从那里生出来了,而且会很快速的生福报给你,他不是神那是什么?

 

所以你看,释迦牟尼佛的教诲跟我们老祖先祭祀的道理完全如出一辙,统统都是教育,不是迷信,不是你跟他求什么,不是。所以祭则得福,这个概念大家一定要很清楚,是因为我们带着一颗知恩报恩的心来祭祀,我们抱着一颗见贤思齐的心来祭祀。所以这就是教学活动。当我们这个法会结束的时候,我们走出礼堂,走出纪念馆,我们还能用知恩报恩的心来对待一切的众生,能用见贤思齐的态度来事奉比我们有学问、有道德的这些尊长,你就受到福报了,你就会得到福报。所以,不是只有在这里才有这个态度,不是,要把这个态度放到人际关系的修养上面。所以,知恩报恩从谁开始?从父母开始,然后再拓展到一切的人对我都有恩德,就是这一杯水都有一万人以上为这杯水效力,我才能喝得到它,「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我们都要感恩。所以不能糟蹋它,不能说喝一半就把它倒掉,不要糟蹋物力,爱惜物力。再来,喝这一杯水,吃这一碗饭,食存五观,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全缺应供;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正事良药,为疗形枯;最后,为成道业,方受此食。你就得福了,不但你有福,你还有功。这个就是什么?教育,没有什么教育比这个更好的教育,这怎么会是迷信?

 

所以我们大家要透过这个教育,第一个,把我们家里的祖先牌位重新立起来,大家回去一定要做这件事情,家里面没有祖先牌位的,大家把祖先牌位统统立起来;第二件事情,我们能够有这个能力恢复家谱,我们要把家谱恢复起来。因为家谱是家庭的历史。刚刚不是讲那些变相图吗?那些记录记载碑文,还有这些对联,那就是历史。没有历史,我们的子孙怎么认识我们的祖先。我们盖纪念堂,如果进来的人不能够看到祖先的面貌,他拜的过程当中就流于迷信,就流于宗教,教育的色彩就没有了。而当教育的色彩没有,他一直停留在宗教的祈祷,以后宗教就会被舍弃掉,因为它没有教育的内涵。所以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人不拜祖先?因为我们对祖先的功、祖先的德很陌生,我们不读古书了,我们也不知道我们祖先的历史,我们把祖先的历史忽略了,把文言文忽略了,把经典丢掉了,以后我们是失根的一代,以后我们没有福报、没有智慧,每个人福报都很薄,国家就衰退了。所以这个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提倡祭祀的道理就在这里。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这是真正的爱国、爱家、爱社会。所以,恢复祖先牌位,修家谱,提倡文化,提倡文言文,看懂经典,落实经教,这就是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祭祀典礼的意义。因为有这些祖先的智慧,我们才能够聚集在一堂来学习他们的精神。

 

所以,我们今天怎么歌祖先的功,怎么颂祖先的德?学经典,学经教,把经典找回来。而文言文又是学习经典的钥匙,如果没有这把钥匙我们打不开宝库,我们又如何认识祖先的面貌?我们又如何能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当我们没有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这种真诚恭敬的心态的时候,又如何能从祭里面得到福报?如果没有福报,社会又怎么能安定,国家又怎么能发展?所以一层一层的思考下去,你就知道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做这场典礼,然后才能够知道老和尚、我们系念和尚的慈悲。

 

所以这是学人就自己懂的一点点这些讯息,承蒙我们系念大和尚的疼爱,赐与弟子有这么一个机会来这里跟大家一起学习。因为学人懂得很少,难免有疏失,有讲错的地方,还请尊敬的我们上悟下道大法师,请我们诸位法师,诸位我们在座的长辈、贤达们,大家不吝的指正,谢谢大家!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2月26日20:16:2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3951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