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无量寿经 (第四十二集) 1999/3/20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042
请掀开经本,第十二面第八行:
【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
这两句经文在全经里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古今许多大德,在言论注疏之中常常引用,意思无尽的深广。尤其在我们现代这个时代,我们读这两句经文,如同世尊在我们眼前耳提面命,感触非常的深刻。经文讲法很多,古大德把这个「圣」看作地上菩萨,这个意思也很明显,如果更深一层、更广一层,这个圣就是佛菩萨,佛菩萨就包含着一切众生。大乘经上常说「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华严》、《圆觉》说得更透彻,「一切众生,本来成佛」。由此可知,我们供养一切众生,又何尝不是供养恒沙圣?为什么不如坚勇求正觉?诸位要知道,只修供养你得的是福报,你供养再多诸佛菩萨,你的福报也不过是在天上而已,欲界天、色界天享天福。因此单单供养,这个不究竟,所以不如坚勇求正觉,坚是坚定信愿行,尤其是信心。佛法无论哪一个宗派,无论哪一个法门,都是成无上道。何以不能成就?我们的信心不坚定,信心会动摇,因此修行人多,成就的人少。哪些人成就?信愿坚定,始终不移;也就是说始终不变,那个人一生决定有成就。
信心为什么会退?为什么会变?这里头总不外两类的原因。第一类是自己无量劫来,修积的善根福德因缘薄,不厚,这是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对于教理认识不够深刻,所以学佛,佛的教义没有深刻的了解;世尊在金刚般若会上教我们「深解义趣」,我们对于佛法的义趣解得不够深。于是有这两种原因,就禁不起外面五欲六尘的诱惑,烦恼习气随着增长,道心消失掉了。这是自古以来,多少修行人不能成就,因素在此地。所以我们要想成就,第一要坚定信心,坚定信心实在是难,不是那么容易一桩事情。自己往昔善根福德因缘薄一点,也还不怕,如果我们这一生当中遇到的缘殊胜,可以补足善根福德因缘之不足。
所以善导大师在《观经疏》里头讲得好,他说「九品往生,总在遇缘不同」。我们晓得,善导是阿弥陀佛再来的,这个话就是阿弥陀佛亲自为我们讲的,遇缘不同。纵然遇到殊胜因缘,如果善根福德没有也不行,总得要有,有还不足,可以弥补;如果没有,也不能成就。这个例子很显然,我本身就是一个活的例子。我在年轻的时候,我闻佛法很晚,二十六岁才闻到佛法;我自己总感觉得太迟了,缘不足,二十六岁才听到佛法。我亲近方东美先生,方先生学生很多;我跟章嘉大师学佛,章嘉大师的弟子也很多。大师圆寂之后,我承蒙朱镜宙老居士的介绍,认识李炳南老师。我跟李老师的时候,李老师的学生就有二十万人。这么多的学生当中,为什么出不来?善根福德因缘少;他不是没有,有,他也遇到了,少。少,跟着好老师,还没有办法补足,就这么个原因。
我们今天在新加坡这一会,缘具足,缘殊胜。能不能成就?就在诸位同修的善根福德。如果诸位同修真正具有少许善根福德,在这样殊胜的法缘当中,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就。现在我们的《华严经》,改在净宗学会报恩堂里面来讲,每天上午十点讲到十一点半,天天讲。诸位可以在家里面收看网络,我们每一天每一座都同时上网。现在的计算机非常方便,我们讲经美国在听,我们时间一改,美国那边打电话来非常欢迎。我们白天早晨十点钟开讲,在美国是晚上八点钟,他们看正好,八点看到九点半,所以打电话来高兴得不得了。澳洲在收看,香港那边也在收看,这是我知道的。我不知道的想必还很多。诸位在家里面,可以装上计算机收看网络,你天天都看到。
初学佛法,读诵、听闻比什么都重要。为什么?帮助你坚定信心,帮助你坚定愿心,你求正觉才靠得住。你若不能深解义趣,你会懈怠,你会退转。你要晓得一懈怠、一退转,你就要觉悟自己善根福德不够,对于经义了解不够透彻;善根福德深厚的人不会退转,深解义趣的人也不会退转,这两种人决定成就。大家都晓得,这个世界有灾难,肯定有灾难。怎样救自己?不如坚勇求正觉;怎样帮助众生?不如坚勇求正觉,真正是自利利他,真正是本经前面所讲的「住真实慧」、「惠以真实之利」的落实,这一句就落实了。由此可知,一定要信心坚定,绝不动摇。要记住善导大师的教诲,无论什么人来给你讲,讲的跟本经法门不相应,我们统统拒绝,统统不接受。善导大师说,即使是释迦牟尼佛再来、十方诸佛再来跟你讲,讲的跟此经不相应也不听。为什么?那不是真佛,是假佛。如果是真佛,佛佛道同,一切诸佛所说决定跟释迦牟尼佛讲的相应,那是真佛,这善导大师苦口婆心教导我们的。
最怕我们是道听涂说,听听这个法师、那个大德再说说,对这个法门、对这个经典来批评,你心里马上怀疑,马上动摇。或者是接触五欲六尘,自己贪瞋烦恼起现行,名利心起现行,退转了,堕落了。这个事情太多太多,在在处处我们都见到,保持坚勇不退多难!「勇」是勇猛精进,决心求正觉。此地这个正觉,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决定可以求得到,决定能成就,只有一门,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这一门最可靠、最稳当、最快速。其他法门当然也不错,怕的是我们根性不具足,用现在的话来说,我们的条件不具足。为什么?决定要断烦恼,要断见思、要断尘沙、要破无明,这实在太难了,确实不是现代人能做得到的。
别说这些,就说密教的法门,黄念祖老居士他是密宗的金刚上师,诺那活佛的传人。他非常坦率的跟大家说,「这个时代修学密法成就已经没有人了」,这是他讲的,「唯有念佛求生净土」。所以他接触许许多多修密的同学,他劝他加持《无量寿经》,加持《弥陀要解》,加持《普贤菩萨行愿品》,他叫他加持这三种;换句话说,密不成就,这个成就。夏莲居老居士、黄念祖老居士师徒真是苦口婆心,跟永明延寿大师用的方法几乎完全相同。永明延寿那个时代,参禅的人很多,他看得很清楚,不会成就的,所以提出禅净双修,「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这个意思是什么?禅那边,看到你不能成就,你加这一分净土,这个地方能成就。他不是鼓励我们搞禅净双修,不是的,他是对修禅人说的。人先入为主,有面子问题,舍不得放下。所以祖师用这个方法善巧方便,你再加个净,更好!他就会接受,面子也够了,也能下得了台。夏老、黄念老也是如此,学密的人也是有面子问题,用这种方法来帮助他,来成就他。如果是老实念佛人,那就决定成就;这是十方一切诸佛在本经的赞叹,我们都读过,佛哪有妄语的?句句都是真诚的教诲,我们要相信,要把这一桩事情,当作我们这一生当中,唯一的一桩大事来办。一切时、一切处,念念与佛相应,与阿弥陀佛相应。
再跟诸位说,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真正供养恒沙圣,这是如教修行供养。我们舍弃一切的享受,舍弃一切的富贵,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念佛上,都用在读经上,也是代众生消灾免难。这个道理,我们在讲席上面讲了很多遍,这是真正自利利他的行为,凡夫不认识,诸佛如来赞叹,龙天善神看到你恭敬护持。所以我们在此地,弥陀村还没有着手筹备的时候,我们就先开念佛堂,把这桩大事落实。换句话说,化解世间一切众生劫难的修学,这是眼前最迫切的一桩大事情,急着要快做。我们念念当中,这个念是愿,愿一切众生也能和我们一样,一生当中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
单有这个愿,愿不落实是个虚愿。愿如何落实?落实一定要修行,自行化他。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我们把这个殊胜法门介绍给别人。介绍给别人也要懂得观机,机有三类,佛法里面常讲的上根、中根、下根。这个说法很难懂,哪个人上根?哪个人下根?下根还不错,还有没根的;没根,你送给他,他不要,那就是没根的。所以我们与人结缘,没有根的给他种善根,也不能放弃。如何给他种善根?他看到三宝的样子,所谓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那是音声,三宝的音声;三宝的形相,一历眼根也是永为道种。诸位要是了解这个事实,了解这个道理,你就晓得出家这个形象,就修很大的福报。你到马路上走一下,走一圈,多少人看到了,一看到,这是佛,这佛教徒,和尚、出家人,他阿赖耶识就落这个印象,佛种就种下。这是在家同修做不到的。
在家同修要怎么作法?你要上街去,手上挂一串念珠,人家一看,阿弥陀佛!也行。你要有标志拿出去,这是给一切众生种佛种,没根的人给他种种子,我们要真有心去做。你们有不少同修到这边来听经,参加法会,自己开车来,我们这儿阿弥陀佛贴纸很多,贴上,前后都贴,你的车开到哪里,人家一看都给人种佛种了,都是属于法供养。下根之人听到欢喜,能合掌恭敬,他不来听经,他不来念佛,下根。中根的人,他听了之后,他晓得之后,他会来听经,也会来念佛。上根人他要听到之后,他一生就依靠这个法门,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成佛,那是上根人。中根人未必这一生能往生,上根人是决定得生净土。我们平常要懂得观机,要懂得帮助一切大众,我们坚勇求正觉,也不忘供养恒沙圣。以坚勇求正觉为主,供养恒沙圣与一切众生广结法缘,缘殊胜。佛在经上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由此可知,结缘是多么重要。特别是出家人,出家人接受信徒的供养,供养拿去干什么?一定去结法缘,这是真实功德。这个供养,自己要拿去享受,那就坏了,那就是佛门谚语讲,「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所以一定要懂得广结法缘,一切为众生、为佛法。
我们也看过世间不少的老人院,我们在澳洲参观很多退休村,每一家的老人公寓,我对于这个很留意,看得很多。大家有时候谈起来,有人说安老院是无希望工程,没希望了,他到那里是等死。物质生活照顾到了,精神生活空虚,所以我们要办弥陀村。我们现在接触外面宗教多了,许许多多的宗教都办有老人院,都办有孤儿院,我们要鼓励他、帮助他,老人院是有希望的工程,有大希望。佛家的养老院,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般宗教的养老院,那些人将来都想升天堂,享天福,怎么会没希望?这希望从哪里来?希望从宗教教育。你养老,养他们,天天要给他们上课。一定要有宗教师,每一天跟他们讲经说法,领导他们修行,每个宗教都有它修行的方式,这样都能达到宗教希求的目标。升天、往生,不堕三恶道,不再到人间受苦,他怎么没有希望?充满了希望。
如果这个养老院,没有人讲经说法,没有人领导修行,那的确是有问题。我们看老人,不是在胡思乱想,就是痴痴呆呆;痴痴呆呆是落在无明,胡思乱想佛家讲掉举,这两种现象都不好,都是三恶道的因。所以我们帮助老人院是充满希望、充满光明的工程,决不是一般人讲的无希望工程。老年帮助他成就,帮助他来生比这一生更幸福、更美满。孤儿院更要帮助他,成就他的德行、技能、学问,我们要真正付出爱心,好好的去教导他们。这都是属于供养恒沙圣,把这些功德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多福德、多善根、多因缘,《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造的是多善根、多福德。所以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离这一个理念,行行都落实这个理念。
我这一次在香港讲经,有同修问我:怎么样念佛往生才有把握?我告诉他:预知时至,不生病苦,坐着走,站着走,有把握。他说:那能做得到吗?我说:能,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做?真正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修福不要享福,福报留在临命终时候享,临命终没有病苦是大福报。临命终时清清楚楚,看到佛来接引,给你家亲眷属说「BYE!BYE!我走了」,第一等的福报,一生修积的,这个时候享。你这么一表演,你度多少人?人家看到你往生,不相信的也相信了。我们讲嘴皮讲破了,他未必相信,这一表演他都相信。
他又问我:那要怎么作法?我刚才说的是原则,你要修布施供养。人到中年都防备将来要老了,要准备一点钱将来养老,又要准备一笔钱做医药费,怕自己生病。我就告诉他:你把你养老那个钱捐出去,捐给老人院,把你医药费捐出去,捐给那些病苦的人。你就做到了,你一定预知时至,不生病,站着走、坐着走。什么原因?你没有钱害病,你没有钱养老,你就成功了。你要准备一笔钱在那里养老,你非老不可,准备一笔钱做医药费,你非生病不可,你怎么能够走得自在?这里头有道理,你要懂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为什么别人能做到,我们做不到?我们从根,观念就错误了。真正去修慈悲喜舍,要舍得清净,这是决定有把握一生当中圆满成就。佛这两句话的意思,非常非常之深,非常之广,我们讲不完。这两句就讲到此地,请看下面经文。下面科文「愿求净土」,这里面有两小段,两首偈,第八首:
【愿当安住三摩地。恒放光明照一切。感得广大清净居。殊胜庄严无等伦。】
这一句就是「坚勇求正觉」的果报,下面一首就是「供养恒沙圣」的落实。先成佛,再度众,这是正理,自己没有成就,想度化众生,难!难在哪里?怕被众生度跑掉,这个事情太多太多了。所以古人有个好处,自己没有成就的时候,一生不离开老师。自己没有成就离开老师,很容易迷于五欲六尘,迷于名闻利养,那个堕落就非常之快。这一堕落下去,回头难,不容易。所以有高度警觉性的,不离开老师,不离开同参道友,依众靠众。
我们看这一首经文,开头『愿当安住三摩地』。实在说是求成佛摄净土愿,八句当中这是诸愿的总归,也是四十八愿的核心。第一句说「愿当安住三摩地」,三摩地是什么?就是念佛三昧。这一段经文说的是法藏比丘,阿弥陀佛在因地的修行。法藏,实在讲,他老人家的示现是给我们做榜样的。阿弥陀佛是不是在西方极乐世界才成佛的?你要是这个看法、这个想法,你就全错了。法藏亦是古佛再来,西方极乐世界是他的化土,就跟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样,三千年前出现在我们地球北印度,示现八相成道,是不是释迦牟尼佛在那个时候修行证果的?不是。他老人家在《梵网经》里面告诉我们,他这一次来表演,来表演成佛是第八千次,这个戏唱得很熟,唱八千次了。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成佛,跟释迦牟尼佛一样,也不知道唱了多少次。所以我们晓得古佛示现,不是真正在那里成佛,这一生才成佛的。这个事情,古大德也有讨论,有人说法藏这个时候的身分是十地菩萨,也有人说地上菩萨。实实在在讲真的是古佛再来的,完全是示现做给我们看,做给我们看叫我们学习,以他做个榜样,向他学习。
因地上,我们现在在因地,还没有往生,学法藏比丘;将来往生之后,学阿弥陀佛,这学果地;没往生之前,学因地。你想一想这个示现的意思多深?我们不从这个地方去体会,你怎么会觉悟?你怎么会明白?你从哪个地方去下手、去修学?诸佛如来慈悲到极处,三轮化度,大乘经上常讲的身语意三轮化度众生。这就是教给我们,我们要安住三摩地,也要学阿弥陀佛在因地,愿当安住三摩地,我们要把心安住在念佛三昧之中。经上说「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正受,正常的享受。正常的享受是什么?执持名号,这才是真正正常的享受。我们把佛号忘记了,就胡思乱想,胡思乱想是不正常的受用。诸位要晓得,胡思乱想是造轮回业,我们自己要有警觉,这一天二十四小时,细细的去思量二十四小时当中,我造的是什么业?我每天念佛占多少时间?打妄想占多少时间?堕无明占多少时间?什么时候堕无明?睡觉就堕无明。这个帐好好的算一算,就晓得自己有没有把握往生?如果正念的时间长,超过妄想、超过无明,你功夫就得力,你才真正安住在念佛三昧当中。
睡眠,睡眠是魔,是魔障。佛在经上常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睡眠也是地狱的一条根。有没有方法突破?有。你们诸位年轻法师,从中国大陆来,大陆上有些真正修行人,我没有见过,我听李木源居士说过。真正有念佛,一年到头不睡觉的,二十四小时念佛、拜佛;有人不相信,派人轮流去看,果然没错,天天如是。你去向他请教,他的睡眠怎么样断掉的?我们为什么断不掉?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连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都告诉我们,「本觉本有,不觉本无」。财色名食睡是不觉,本来无;本来无的决定可以断掉,本来有的决定可以证得,问题你有没有决心去断它?你要下定决心去断它,行!断得了。真正下定决心,要突破这个关口,突破这个瓶颈。再告诉诸位,你还有诸佛护念,还有龙天善神护持,哪有做不到的事情?
在此地我们念佛堂,诸位也有一个小的试验,通过小的试验,我相信可以增长你们的信心。许多同修天天睡眠睡惯了,还睡懒觉,到念佛堂听说二十四小时念佛,恐怕受不了,结果三十六小时念下来,很轻松、很愉快,念完之后也不打瞌睡,也不想再睡,这就是你渐渐突破。你能够三十六小时精神饱满,你就想你也可能三百六十天精神饱满,问题你是不是真正突破?这个突破最重要一个因素,清净心,心地真正清净。为什么?安住三摩地。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你就做到。心里面有烦恼、有忧虑、有牵挂,还有种种放不下,那就不行,你要过世间人一般的生活;果然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你就可以过佛菩萨的生活。不但佛菩萨没有睡眠,给诸位说,色界天人就没有睡眠了。欲界天还有,但是时间少,欲界天有六层,愈往上面去睡眠的时间愈少,到初禅睡眠就没有了。世间人都办得到,何况佛菩萨?我们要有信心。
所以真正修行,说到根本还是个「信愿行」,决定要相信自己。世间圣人告诉我们「克念作圣」,这一句话的意思,凡夫能够克服自己的妄念,你就能作圣人。在佛法里面,断烦恼就证菩提。所以修行人一定要跟烦恼去打一仗,要打赢,不能打输,输了就完了。怎样才能打赢?要拼命,不怕苦、不怕难、不怕死!你决定战胜。凡是打败仗的,怕难、怕苦、怕死!你注定失败。真正求佛菩萨保佑,求佛菩萨护念,你下定决心,佛菩萨就现前。佛菩萨日夜在你周边保护你,苦跟难决定是有,但是决定死不了。到你快要死的时候,佛菩萨马上就现前,来帮助你一下。我们在《虚云老和尚年谱》,虚老和尚发愿朝山,三步一拜,几千里路,要拜好几年才拜到。走到哪里,晚上就在地下睡觉,长年累月哪有不生病?有病苦。苦到不能支持,佛菩萨来了,来帮助他,来照顾他,帮他调养病。病好了之后,佛菩萨走了,他继续再拜。怕苦、怕难、怕死,怎么能出得了轮回?怎么能得生净土?我们把毛病找出来,只要把毛病消除,佛祖能成就,我们为什么不能成就?
第二句『恒放光明照一切』。「光」是智光。「照一切」,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样不通达明了,这叫照一切。十方三世,过去、现在、未来,过去无始,未来无终,统统都通达明了。这个能力从哪里来的?能力就是在「安住三摩地」来的。实在讲,三摩地就是我们的真心,三摩地就是我们的本性。我们今天把真心本性失掉,在六道里头打滚,生活得这么苦、这么可怜。诸佛菩萨对我们的教诲,没有别的,帮助我们恢复自性而已。迷是自己迷的,悟还得要自己觉悟,诸佛菩萨给我们做个增上缘,要靠自己去觉悟。我们为什么不觉悟?还是这一句老话,「不肯放下」,所以不觉悟。
「看破、放下」,这是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传给我的。以后我明白了,菩萨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他的功行不外乎这两句,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相辅相成,辗转不舍,能成无上道。看破是通达明了,不迷惑;放下,心地清净,不染着,这是放下。我们现前最严重的是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是我们眼前的大障碍,眼前的大害,给诸位说,大灾大难的根源。我们明白了,这就看破,晓得这个东西不是好东西,那你就要放下;你这一放下,你的智慧就增长,你看的面又广了,看得又深了;看到之后,再放下。于是你的智慧增长,对于宇宙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过去、现在、未来,愈看愈广、愈看愈深;于是乎你也就放得愈广、放得愈深,一丝毫都不沾着。不但是世间法,佛法也不沾着。不但十法界不染着,一真法界、诸佛报土也不染着,这样才能够同佛境界,同佛知见,同佛所证,这是「恒放光明照一切」。大乘经上常讲,「寂而常照,光照不舍」,这一句话也就是《坛经》里面,惠能大师所说的「常生智慧」;时时生智慧,处处生智慧,念念生智慧。智慧怎么生的?心地清净。
我们今天要学,我常常劝导大家,念念决定不为自己想,我们从这儿下手,这是我们现前最初方便。念念为一切众生想,念念为整个社会去着想,决定不要想自己,这是学佛的最初方便。如果你还会想到自己的利害、自己的利益,你就迷了。不为自己想,为一切众生想,跟诸位说,你这个事情做错了也对了;里面掺着有一分为自己着想的,做对了也错了。我这个话的意思很深,你们要细心去想想,细心去体会。有一念自己的意思在里头就错了,哪一个佛菩萨,哪一个祖师大德曾经为自己想过一丝毫?没有!这是我们修行,能不能契入法界基本的条件,我们要不具足,这个道难!这一身的弊病,没有办法转得过来,根本原因就在此地,常常为自己想。我很愿意帮助人,但是我一看到人为自己想,我就赶快退转,我得重新考虑,要不要帮助他?为什么?帮助他,不但他不得利益,他造罪业。我们不希望给一切众生造恶的增上缘,但是有时候还不免,我们智慧没开,见解不圆,所以处事待人接物当中,总还免不了有过失。但是我们警觉性很高,我们觉悟得很快,回头得很快;能觉悟、能回头,就长智慧。
法藏在因地,这两句他圆满做到了,这两句是能感。下面这一句是所感,所感的『广大清净居』,这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怎么来的?阿弥陀佛愿力变现出来的。诸位要记住,总离不开「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是阿弥陀佛愿力变现的。阿弥陀佛带头,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诲,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换句话说,也是所有往生的人共同愿力成就的,它不是业力成就的。所以这个世界也感得十方一切诸佛赞叹,释迦牟尼佛在本经赞叹,代表一切诸佛赞叹,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为什么?愿力成的,不是业力成的。由此可知,我们要想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没有愿力怎么能去得了?你的心要跟阿弥陀佛的心一样,你的愿跟阿弥陀佛的愿一样。
我们净宗学会成立,编了一个新的《朝暮课诵》,我将课诵本念的经文,把早晨念的楞严咒、大悲十小咒,改做《无量寿经》四十八愿。原因在哪里?希望我们天天念四十八愿,天天依照阿弥陀佛的愿,我们也发四十八愿,你不发不行。我要发四十八愿,跟阿弥陀佛的愿就相同,就相应了。蕅益大师说,只要具足信愿就决定往生;他老人家说得很好,生到西方世界品位高下,那是你持名功夫的浅深;持名功夫深,你生的品位高,持名功夫浅,你生的品位低;只要有信有愿就决定得生。他说得好,他老人家这个说法,被印光法师肯定。印光法师赞叹他这个《注解》,说即使古佛再来,给《弥陀经》做个注子,也不能超过其上。
我们晓得,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那蕅益大师是什么人?蕅益大师没有暴露身分,大势至菩萨对他如此的赞叹,他要不是阿弥陀佛再来,准是观音菩萨再来,我们能够想象得知。不修净土的人,对印光法师这个说法不以为然。往年演培法师,就这一桩事情曾经问过我,他说:印光法师说这个话,是不是说得太过分了一点?我给他老人家说:一点不过分,恰到好处,是真的不是假的。这就说明我们要想往生,一定要发愿,发了愿之后,要行。你发愿,愿不落实,你的愿是空愿,空愿不能感应。你要做,依行填愿,依行实践大愿。有些愿,我们凡夫做不到,做不到怎么样?要有心,所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可以原谅的;心都没有了,这不可以的,这不能原谅的,所以一定要有愿心。四十八愿里,哪些条能做到的,要很认真、很努力去做;做不到的,心向往之,要与阿弥陀佛同心同愿。
晚课,我们将《弥陀经》、八十八佛、大回向文,改做《无量寿经》三十二到三十七品。为什么要这么改法?救我们现前的念佛同修。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持戒念佛,今天谁给你讲戒?正好这一段经文就是讲戒律,戒是行,它的内容是讲五戒十善,说得很详细。五戒十善我们要落实,那是佛行,五戒十善做到究竟圆满就成佛;这叫根本戒,换句话说,所有一切戒善,都是从这个根本开出来的。我们初学的人抓到根本,一定要认真努力修学,要把它落实到我们自己的生活行为,这样子一来,我们的心同佛,愿同佛,解同佛,行同佛,哪有不往生的道理?蕅益大师讲得没错,具足信解你就决定得生,所以晓得这个事情重要。
这个法门简单,经论分量少容易受持,非常适合现代人。现代人一般生活很繁忙,工作量很多,没有时间去读诵大经,也没有时间去听一部大经。所以现代人需要精简,需要精华、需要简单,《无量寿经》正好适合于现代人的需求,分量并不多,内容非常圆满,没有欠缺。文字并不很深,一般都能看得懂,浅的人看到浅,深的人看到深,正是可深可浅。夏莲居老居士说得好,末法往后还有九千年,九千年众生能够得度,都依靠这个会集本。夏老居士也是个再来人,不是普通人。普通人会集这个经,从宋朝王龙舒,第一个开始会集。王龙舒算不错了,站着往生,他是预知时至,没有病苦,站着往生的,总算是有功夫。会集《无量寿经》有功德,但是会集不能尽如人意,后人有批评,取舍欠妥当。同时还有一个后人不能原谅的,把原本的文字改了几个,这是很大的忌讳。
一直到清朝咸丰年间,魏默深居士做第二次的会集,他会集的本子确实比王龙舒的本子有进步,依旧有毛病,取舍也是欠妥当。他也犯了王龙舒的毛病,也把原译本的字改了几个,印光法师对他这个本子有批评。到民国年间,这民国初年,夏老居士做第三次的会集。每一个字、每一句都是五种原译本的原文,一个字没有改动。梅光羲居士在序文里面讲取舍精当,过去译本里面的过失,在这个本子里头找不到,大家称之为《无量寿经》的善本。也想到《无量寿经》是最后消灭的,最后消灭的《无量寿经》的经本,必定是这个本子。我们深深相信,他们这个话说得也不过分,也是说得很中肯。
这是劝勉同修们,念佛要想在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要具足信愿,如果没有信愿,念这一句佛号,只是阿赖耶识里头种佛种子,这一生当中不能往生,古人说过「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没有信愿。可见得信愿行叫三资粮,往生西方净土,三个条件缺一个都不行,三个条件统统具足。那我们不读经,不研究教,这个经教我们今天圈子缩得很小,《无量寿经》,你怎么能够建立坚定的信愿?你怎么能够得到有把握往生?人要得到有把握往生,前途一片光明,你在现前生活当中法喜充满,你活得很自在,非常快乐,这是要功夫的。所以在现前我们最重要的,还是读经、还是闻法,有疑惑一定要提出来发问,断疑生信。要知道「疑」是修行人很大的障碍,决定不要说不好意思问,那就错了,一定要问。问有很大的功德,不但自己可以解除疑惑,也许还有别人跟我有同样的疑惑,这一问,一说明,大家都把这个疑问解除了,所以发问无不是自利利他。
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本愿感得的,是一切往生的人,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所感得的,它不是业力变现的。我们也曾经听说,这个法门叫带业往生。没错!就因为他带业往生,所以这个法门最容易,不要断见思烦恼,只要你信愿坚定。给诸位说,信愿行坚勇,这坚定勇猛决定能伏烦恼;烦恼虽有,不起作用,不起现行。这就是功夫成片,这个条件就决定得生。所以我们自己要常常反省,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有烦恼起现行,这个事情麻烦。你是表演、是办事,那另当别论;你一发脾气,事情就办好了,那另当别论;那不是真的,手段,手段可以用。如果心里头真生烦恼,那就完了。表演那是例外,佛菩萨也表演。心里头决定不能真的生烦恼,真正生烦恼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这一生就去不成了。
世出世法都是感应道交,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感应。信愿行是能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所感,「感得广大清净居」,那个世界是清净的法界。广大,大到什么程度?我们没法子想象,实在跟诸位说,大到是尽虚空、遍法界。极乐距离我们不远,我们在《往生传》里看到,有人问他:极乐世界在哪里?在我堂屋;极乐世界在哪里?在厨房。那是往生人亲眼看见的,就在面前。所以告诉诸位,极乐世界到底怎么回事情?我们今天讲时空,不同的时空。就好比我们现在看电视,不同的频道,频道一拨对,形相就现前。极乐世界在哪里?就在这个荧幕上;娑婆?娑婆也在这个荧幕上,不同的频道。所以极乐世界是真正广大,跟华藏没有两样。为什么这个世界这么大?它是自性变现的。我们这个世界为什么这么小?业力变现的。业力有范围,自性没有范围、没有边界。自性没有大小,没有边际,没有来去,没有生灭;可是业力变现的,有大小、有来去、有生灭,不一样。
这个道理大乘经论里头都说得很多,他是清净心,三摩地恒放光,那是清净;清净心才放光,清净心一尘不染。不但世间法不染,佛法也不染,那才叫清净,真清净。我们今天做不到,希望世间法能不染,我们染佛法还不怕,淘汰也有层次、也有先后,先淘汰世间法,然后再进一步,把染污的佛法也淘汰掉。西方世界有四土,我们纵然是还染佛法,不染世法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凡圣同居土。如果连佛法也不染,你就生实报庄严土,这是西方净土的殊胜。所以我们只要摆脱,六道里面这一种的污染,就能生凡圣同居土。再有功夫,能够摆脱四圣法界的污染,这十法界里面,六道上面:声闻、缘觉、菩萨、佛;你能够把四圣法界污染也排除掉,你就生实报庄严土。所以它是清净居。由此可知,清净居也是极乐世界的别名,就像本经里面所说,「清净平等觉」是阿弥陀佛的别号,清净居是极乐世界的别号。
末后一句,『殊胜庄严无等伦』。这一句是形容极乐世界的庄严美好,美好到了极处,其他诸佛剎土找不到一个能跟它相比的。「伦」是同类的,「等」是平等的,找不到跟它一样,没得比。关于净土的殊胜庄严,世尊在本经里面有介绍,《弥陀经》里头也有介绍,《观经》里面也有介绍,我们合起来看能够了解一个轮廓,明白一个大概。在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体会到,它那个国土为什么这样殊胜庄严?佛在大乘经上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心想生的,一切往生人心想生的,弥陀与所有往生的人心地都是至善,至善的心行变现殊胜庄严的报土。人殊胜,土也殊胜;国土无与伦比,人也无与伦比。
我们要不肯认真努力断恶修善,那怎么行?要做弥陀弟子,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给诸位说,不但是人中第一等好人,菩萨当中第一等的菩萨,你才行。一切诸佛菩萨弟子当中,你是第一弟子,本经前后都说过。所以我们自己要常常想想,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见解、我们的言语、我们的行为,能不能做到第一弟子?今天我们标榜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师是表率,范是模范。我们起心动念、一切行为,可不可以做这个世间一切人的表率模范?如果不能,决定不可以想,决定不可以做;如果能,我们可以想,我们可以做,标准在此地。这个事情要真干,不是说说就算了,说说无济于事。
悟,在佛法里面有解悟、有证悟。解悟不管用,你会讲,讲得没错,讲得天花乱坠,你将来死,该堕地狱还堕地狱,该变畜生还变畜生,不管用。要证悟,什么叫证悟?落实。一定要把你所理解的变成自己生活行为,那才管用,纵然不能完全变成生活行为,少分也管用。我过去跟大家讲西方极乐世界九品往生,我跟古大德讲的不一样,古大德讲的有道理,我想想我讲的这个也不无道理。我的说法,把这一部经它里面所讲的理、所讲的方法、所讲的境界,百分之百做到,你上上品往生;你百分之百做不到,能做到百分之九十,上中品往生;百分之九十做不到,可以做到百分之八十,你上下品往生。这样子一直降下来,下下品往生要做到百分之二十,要做到两成。两成都做不到,那靠不住了,你往生就靠不住。
我想两成应该可以做得到,最低限度要做到两成,你不落实、不认真去做,那怎么行?真正有志气的人,发愤向上的人,决定认真努力去做。两成决定不够,愈多愈好,多多益善,至少也要能做个七成、八成,才能满我们自己的心愿。百分之百当然不容易做到,但是做个七、八成,自己努力一点,我想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克服自己的妄想杂念,克服自己一切的欲望。学佛从做人学起,佛是人中的善人,佛心是善心,佛行是善行。从哪里下手?我们细心观察,现在世间人有哪些毛病,我们的修学对症下药;现在的人不孝父母,我们从孝养父母下手,现在的人不敬师长,我们从尊敬师长下手,对症下药。我们也在表演,表演给世间人看。我们敬自己的父母,也敬别人父母,我们养自己父母,也懂得养别人父母;我们知道爱护自己的儿女,教养自己的儿女,也要爱护别人的儿女,教养别人的儿女。要真干!
世间人哪一个不是自私自利?哪一个不是贪图名闻利养?我们知道这是病,我们自己必须舍弃自私自利,放弃名闻利养,做出来给他看,然后讲了他才相信。你做不到,你光说,说了是不错很好听,别人还打了许多问号在里头,到底是真的、是假的?甚至于还有怀疑:假的,骗我们的,叫我们要舍财布施,他是多多益善,愈多愈好。一定要自己先做样子给人看,释迦牟尼佛弘法利生,就是这个办法,先做出样子给你看;佛教你舍弃名闻利养,佛自己已经舍弃了;佛教人放下五欲六尘,他自己先放下了;大家听了,没话说。所以古来大德讲经说法,先自己做到,先自己契入境界,再说。所以他的言语斩钉截铁,没有丝毫忧虑,没有丝毫怀疑,他统统做到。
现在人讲经说法,在讲台上,我们听过很多法师,吞吞吐吐,叫人听的是半信半疑。为什么?他自己也半信半疑。自己要先做到,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尤其是个出家人,出家人应当舍得干干净净,决定不要怕:我统统舍干净了,明天没有人供养,我没饭吃,怎么办?你还要打这个妄想,你没有放下,你不是真放下。真放下了,决定没这个妄想;明天没有饭吃,老老实实念一天佛,后天没有饭吃,念两天佛,七天没有饭吃,不就正好到极乐世界去了;一点都不后悔,一点都不疑惑。何况佛在经中告诉我们,世尊灭度之后,白毫光中有一分福德,供养末后的弟子;四事供养统统具足,佛供养学生。这个学生包括在家的,在家要认真修行也得佛的供养,不完全是出家的,佛慈悲到了极处。
我们真正要信佛,哪里有一丝毫疑虑?凡是有疑虑的,不信,不信佛的人才有怀疑,才有好多顾虑。信佛的人决定没有,他舍得很自在,那个福报愈舍愈多,来得也很自在。可是多了怎么样?多了可不能贪,一贪就完了,就立刻堕落。所以佛教我们「舍得」,你得到的还要舍,愈舍你就愈得的多,愈得的多愈要舍。财、法,舍财得财,舍法得智慧,施无畏得健康长寿,就从我们眼前流过,你自己要有智慧处理,你才会有真正的成就,你才真正得福,那就像此地讲的「感得广大清净居,殊胜庄严无等伦」。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