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无量寿经(第3次) |第41集|视频MP3文字|jingkong老法师主讲

admin 大乘无量寿经评论4阅读模式

大乘无量寿经  (第四十一集)  1999/3/13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041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请掀开经本,《科会》第十二面,经文第八行:

 

【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

 

上一次讲到这个地方,意思还没有讲尽。这两句也是《无量寿经》最重要的经文,也是最精彩的经句。供养,前面曾经跟诸位说过,有财供养、有法供养。通常在一般大乘经里面称布施,财布施、法布施,到华严会上就不说布施,而说供养。这道理在哪里?《华严》是圆教,大乘是别教,别教的菩萨跟圆教的菩萨见地就不相同。换句话说,别教菩萨智慧还没有圆,对于事实的真相,还没有能彻底看清楚,因此讲布施。到圆教菩萨见地圆满,跟诸佛如来见解相同,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我们对佛就不能称布施,就要供养。所以供养是以最真诚恭敬的心来修布施,通常一般菩萨,真诚恭敬达不到这个水平则称布施,如果跟诸佛如来的水平等齐就称供养。

 

由此可知,谁供养一切众生?诸佛如来。此地讲诸佛如来,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是真佛,不是假佛。在天台六即佛里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分证即佛。虽然他的果证没有圆满,他确实证得了一部分,这一部分就真如自性。所以他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因此对一切众生,他是把他当佛来看待,因为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就是普贤行。没有达到这个境界,还有佛、有菩萨、有众生,对佛是供养,对众生那就用布施,这个恭敬心大幅度的衰退了,不能保持圆满的恭敬心。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反省,我们应当要学习,学习一切恭敬,这叫学佛。做到一切恭敬,这叫成佛。你要是问:几时我成佛?几时我对一切众生那个真诚恭敬心,跟对诸佛如来没有两样,那个时候你就成佛,你就证果,你就像诸佛如来一样供养一切众生。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认真努力去学习。凡夫跟佛的差别,就是凡夫有妄想分别执着,佛是妄想分别执着完全放下了。

 

在法供养里面,普贤菩萨给我们说了几种,我们在上一次也曾经介绍过。「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我们讲了四种。这四种,摄受众生非常重要,如果不能摄受众生,你怎么能帮助众生?佛法里面常讲普度众生,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普遍,普遍就是没有分别,度就是帮助,普遍无分别的帮助一切众生。那众生不接受怎么办?你去帮忙,他理都不理你,他根本就不领你的情,你怎么办?所以供养里面,就提出有摄受众生供养。摄受众生,这个话的意思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把众生跟自己的关系搞好,就这么个意思。摄受就是搞好关系。

 

佛用什么方法,把这些众生关系搞好?佛有四个原则,叫「四摄法」,更殊胜的就是「四悉檀」。悉檀,这个名词是华梵合译,悉是中国字,檀是印度话,檀是檀那,就是布施。悉要在此地,我们用现代的话来讲,悉檀意思就是圆满的布施,平等的布施,普遍的布施。佛说法有四种:第一种叫「世界悉檀」。这都是讲摄受众生,你离开这四个方法,摄受众生做不到;也就是说,你想跟一切众生搞好关系谈何容易!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父子已经没有亲,夫妻也不讲道义,这种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怎么去建立?可是我们想想,佛陀那个方式还是行,「遍施」,你要肯布施。所以这四条,第一条就是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世界悉檀先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要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那你一定要懂得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要不能恒顺众生,要众生顺着我,就难了,必须要知道自己去顺众生。佛做个榜样给我们看,先令他欢喜。

 

接着第二步,「为人悉檀」。这个意思就是说,念念都想到他的利益,人家当然欢喜,念念想着我自己的利益,你跟别人就很难处,大家就争利。我们能够放下,我们能够舍弃,满足一切众生的欲求,为他,样样都为他;时间长了以后,他把你当作知心的朋友,看到你这个人在一生当中,他觉得很可靠,你给他建议,他就会听。所以到第三步,这才帮助他改过自新,叫「对治悉檀」。在这种亲密关系之下,长久的交情,菩萨才开始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因果报应的事实跟理论。劝导他,什么是真正的利?什么是害?什么是是?什么是非?是非利害才能谈,让他慢慢的醒悟过来,知道断恶修善,趋吉避凶,我们一般学佛人讲消灾免难,教他这个道理。这是初级佛法,这不是帮助他的真正目标。

 

真正目标在最后,「第一义悉檀」,帮助他成佛。做个好人,得人天福报不错,不究竟,人要死,活不长,你福享不久。怎样能够学到不死,不生不灭,怎样能够保持你的富贵,千年万世永远不衰?那就得要作佛;不作佛,这是做不到的。最后的目标,帮助他作佛。佛用的方法多么巧妙!用这个方法来建立人际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他喜欢的我们随顺,不喜欢的我们避开,第一个阶段,佛菩萨帮助众生,那实实在在了不起。如果这个人一辈子都不能回头,那怎么办?佛有耐心等他来世,来世还不能回头,佛菩萨还有耐心等他后世。「佛氏门中,不舍一人」,然后你才知道,佛陀对众生恩德之大无与伦比,没有人能够相比。佛对于任何一个众生,照顾你都是生生世世,从来不舍弃。

 

也许有人说,我都没有看到佛菩萨保佑我?实在佛菩萨天天在你的周围,你自己感觉不到。佛菩萨还是在保佑你,还是在照顾你,自己为什么感触不到?业障太重了,不肯听话,不肯认真学习。所以佛菩萨对你的加持,经上讲冥加,不是显加,你自己没有办法觉察到。如果你自己诚心诚意的学佛,真正发心依教奉行,给诸位说,你就会感觉到,佛菩萨时时刻刻在帮助你,从来没有离开你;这个加持是显加,明显的加持,你自己知道。由此可知,我们得到佛菩萨加持的分量,有轻重不同,完全在自己。也可以这么说,佛菩萨的加持是对我们的心,这个修学的心,完全成正比例;我们多一分用心,多一分善心,多一分真诚,佛菩萨就多一分的加持,就是这么个道理。所以有些同修明显知道佛菩萨保佑他,有些众生完全不知道,道理就在此地。

 

所以说到「摄受众生供养」,我们要晓得,知道佛的四个原则。四个原则里面还有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世界悉檀里头有这四种法,为人悉檀里头也有这四种法,对治悉檀里头也是这四法,第一义悉檀里头还是这四法。你要会运用四悉檀、四摄法,我相信你在这个世间,跟任何族群,任何不同的文化,任何不同的族类,乃至于不同的宗教信仰,都可以建立良好的关系。实在讲,这世间搞外交的人是应当要学习的,这是佛的外交哲学,外交的理论,一定能够相处得非常和睦。摄受众生,我今天把这个意思补出来。不补出来,虽然讲了,太空洞,不知道从哪里落实?想想佛菩萨接触一切众生,实在是非常非常高明。仔细想想,他就是运用四悉檀、四摄法,运用得非常恰当,我们应当学习。

 

「代众生苦」,必须要认真的去做,为什么?我们的目的,是希望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希望一切众生破迷开悟。众生能不能开悟,关键他对于这个老师有没有信心?有没有敬意?果然有诚敬、有信心,开悟的机缘就有了。老师如果不能代众生苦,要令一切众生对你生诚敬心,对你生信心,太难了。释迦牟尼佛,能令一切大众对他生起敬仰,是看到他代众生受苦,他把物质生活降到最低的水平,他的精神生活达到究竟圆满,令一切众生看到没有不佩服,没有不五体投地。众生的生活恰恰相反,精神生活非常贫乏,物质生活很厚,佛要纠正我们错误的思想,错误的生活行为,他表现一个正确的给我们看。物质生活,如果大家都能够知足,知足就常乐,知足社会就安定,世界就和平,所有一切众生就真正能够享受到幸福美满的生活。

 

世界为什么会动乱?是你不知足,贪求无厌,必定会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这就造成社会动乱的根源。佛表现出来的是知足常乐,我们肉体在这个世间,维持生命是很简单的。佛出现在印度,热带的地区,所以只需要三衣一钵就够了。这个地方是热带,再冷,三衣搭上的时候,也就足以保暖。晚上睡觉,这三衣就是被盖,当被子用。我们在新加坡这个环境里面,三衣也足够了;我相信新加坡,住在这个地区,晚上睡觉没有盖棉被的,如果盖棉被那个人身体一定不正常;所以此地生活很简单、很容易。一钵是每一天出去托钵,去托一餐饭,这需要一个钵。生活多简单,多么容易满足,这一餐饭吃饱,没事,真是快乐无比。聚集一些学生说经讲道,那个多快乐!教学是人生第一乐事,我们中国谚语里面常说,「得天下英才,而乐育之」,这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所以他精神生活多么的丰足,物质的需求够了就行。我们明白这个意思,在现前生活环境之下我们学佛,我们衣服穿得暖,每天吃得饱,有一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足矣!够了,还有什么需求?再有需求,你就是找烦恼。

 

许多人喜欢住大房子,我在美国见得很多,在澳洲也见得不少。同修们邀我到他家里去吃饭看看,这个房子很大,很大的庭院。仔细一观察,他很可怜,他要做房屋的奴才。每天要上班,已经累得不得了,回来还要整理这个家。里面,在外国多半是铺地毯,要吸尘;外面,院子里面要剪草、要浇花,没有时间。院子愈大愈辛苦,雇人又怕花钱,外国雇人是论钟点算的。美国雇工人最便宜的,雇外籍劳工一个小时五块钱,你要雇他来,做六个小时就三十块钱,最便宜的。一般普通工人,差不多是十块钱一个小时,你请他来,做六个小时就六十块。所以不敢雇工人,那只有自己来。我看到那一些人,我也不好讲话,实在讲自讨苦吃,哪有我们这一个小房子好?我说我住房子喜欢一间房,我整理很方便。出门,这个门一锁,没事,不管出去多少天。我只要一个房间,卧房就够了,其他统统不要,太麻烦了!释迦牟尼佛更高明,连卧房都不要,树下一宿,他真是得大自在,我们还比不上他。这一些都是我们凡夫看到,「代众生苦供养」,这凡夫眼睛看。实实在在佛是示现表演给我们看,虽是示现,想起来都是真实的。这是补充这点意思。

 

下面一句是「勤修善根供养」。这都是算供养,都是帮助一切众生,让他听到、让他看到有所感悟,能感动人,能令人觉悟。他要有所感悟,他就接受供养,他明白了,他知道怎么做,就是接受供养,佛菩萨修供养的目的就达到。善根,佛在经上常说,世法善根是无贪、无瞋、无痴,所有一切世间的善法,都从这三个根生的。反过来,贪瞋痴是世间一切恶法的根源,所以叫三毒,我们今天讲的病毒,最严重的病毒,所有一切毒恶都从它而生。佛在大小乘一切经论里面,多次劝导我们,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用戒定慧的方法,破贪瞋痴。诸位如果体会得这个意思,你就恍然大悟,佛出现在世间说什么法?就是讲戒定慧。现在佛家的经典,我们整理归纳分为三类,叫三藏。三藏:经藏、律藏、论藏,经藏讲定学,律藏讲戒学,论藏讲慧学。诸佛如来出现在世间,没有别的,就是讲戒定慧。

 

为什么讲戒定慧?因为众生有贪瞋痴;戒定慧这三服药,对治贪瞋痴的。明白这个道理,你才能认识佛法,佛法是什么,你就会很清楚。戒学,戒的理论很深,事相非常繁琐,那是一门大学问。但是它有纲领、它有原则,它的原则这八个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恶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必须要清楚,凡是自私自利的是恶,凡是利益众生的就是善。在中国有一句谚语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佛教给我们不要为自己,好像跟中国人这个观念不兼容。到底哪个对?佛说得对。对在什么地方?佛为我们说明六道的来源,我们今天不幸堕落在六道里面,无量劫来在六道轮回,没有办法出离。佛说,六道怎么形成的?自私自利那个念头变现出来的。佛教给我们,把自私自利的念头断掉,自私自利的行为放下,你就出离六道。这是真实的利益,佛说得对。

 

世间人的观念,「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中国人说的。外国人非常重视隐私权,外国的法律有隐私权。隐私权是什么?自私自利权,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为什么?法律规定保障你在六道轮回里头,不让你出去,你还能出得了六道轮回?出不了六道轮回,佛就说,你决定是在三恶道的时间长,你在三善道的时间短;特别是在人道。所以六道里头,三恶道是老家,三善道是出来观光旅游。这一次我们出来观光旅游,总算不错遇到佛法,把这个事情搞清楚了。你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晓得哪个是利?哪个是害?决定舍弃贪瞋痴,决定舍弃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五欲是财色名食睡,要舍。佛讲五欲,财色名食睡,是地狱五条根。为什么说地狱是老家?你们想想看,这五条谁不贪爱?谁不想得到?你贪爱、你得到,就入地狱去了。

 

佛在经上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们,十善是厚友,十恶是冤家。想想,我们跟冤家这个朋友交得很不错,非常亲密,十善非常疏远,没有什么大兴趣,我们搞颠倒了。人能够远离十恶,亲近十善,这个人生生世世能得人天善果,他享人天福报;如果远离十善,亲近十恶,那是必定生三途,所以佛才劝我们要勤修善根。诸佛菩萨、祖师大德给我们做榜样,他们不但恶的行为没有,杀盗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瞋痴,不但没有行为,连念头都没有,这真的叫断恶。他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展现着:不但不杀生,爱护众生;不但不偷盗,欢喜布施;不但不淫欲,非常有礼节;他做给我们看,句句话真实,决定没有妄语;所在之处,总喜欢大家能够和睦相处,决没有挑拨是非,挑拨是非是两舌。所以诸佛菩萨,你仔细观察,他的生活、他的行为是十善,真的是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勤修善根。

 

修,还要加个勤,认真努力去做,我们想想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妄想分别执着都破了,何必还要勤修善根?他的善根早就具足,早就圆满了。他到这个世间来应化,表演这一套给我们看,口说教给我们不行,有些人未必相信;他真做到了,他所说的他完全能够做得到。我们听到、看到,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他劝我们布施供养,他自己一毛不拔,这个有问题,这个靠不住。他劝我们布施,他也布施,他布施比我们多,比我们更彻底,我们看了,没话说,相信了。

 

我过去在台中求学,李老师讲经说法,常常劝大家布施供养,广结法缘,这常常教导我们。我们看他,他带头干。在那个时候,他的待遇很不错,他本身是孔德成先生奉祀官府的主任祕书,官阶是简任一级,地位相当高,待遇很厚。他还兼着中兴大学的教授,中国医药学院的教授,哪个地方他都有收入。他主持台中莲社、慈光图书馆,慈光图书馆创办的时候,他是董事长兼馆长,莲友常常对他也有供养,供养老师。他这些钱全部布施掉,过最简单的生活。我跟他在一起的时候,民国五十年代,生活很清苦,一天生活费用二块钱。那个时候,台湾钱跟美金兑换一比四十,一块美金四十块台币。他一天生活费用两块钱,一个月的生活费用,现在还不到两块美金。我们这些学生、这些莲友看到他,哪有不尊敬?比不上人家。人家说到,他真做到了,所以学生自然就敬佩,相信他的话,向他学习。如果自己会说,自己不能做到,要叫别人能做到,没有这个道理,佛经上讲「无有是处」;必须自己要做到。要勤修戒定慧,要勤修无贪、无瞋、无痴,逆缘当中不生瞋恚心,顺境之中不生欢喜心,永远保持心地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讲勤修善根。

 

佛又告诉我们,菩萨善根只有一条:「精进」。可是诸位要记住,菩萨对于世间的善根他圆满了,他那个精进是道业。怎么个精进法?断烦恼精进,学法门精进。学法门就是断烦恼,断烦恼就是学法门,这两个是一桩事情。为什么?烦恼障碍了你的悟门,你学法门为什么不开悟?因为有烦恼;烦恼断了之后,悟门就开了。所以学法门帮助断烦恼,断烦恼帮助悟法门,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要精进,菩萨善根唯一精进,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然后再从经论里面,细心去观察佛菩萨他怎么个修法?在本经大家看看,法藏比丘怎么修法?这是我们最好的榜样。我们学佛,有缘能够向阿弥陀佛学,你说这多么荣耀?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如何向他学习?你看看《无量寿经》,他是怎么修的?我们照他这个方法来修,就是效法他,就是向他学习,他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

 

下面一句是「不舍菩萨业供养」。业是事业,菩萨的事业是什么?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这菩萨事业,如来家业。我们今天剃了头,搭上这个衣,这如来子弟,就要继承如来家业,要把如来家业发扬光大,这是我们的本分,是我们的使命。如来的事业,帮助一切众生作佛,这是如来圆满的事业。可是诸位想想,我们要想帮助一切众生作佛,那一定要先作佛。自己不能作佛,怎么可能帮助别人作佛?怎样自己作佛?第一个要发心,四弘誓愿。四弘誓愿要落实,决不是早晚念一遍,那没用处的,要落实,念念要度众生,念念要帮助众生觉悟。佛的经教要知道怎么讲法,原理原则不变,讲的方法是千变万化。如果你懂得四悉檀、四摄法,你就开窍了。今天这个世界,全世界普遍一个错觉,认为佛法是宗教,把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当作神明看待,那是佛教拜的神,把这些菩萨们也都当作神明看待;佛教拜的神跟印度教差不多,印度教神有两万多,我们佛教的神可能比他还多,多神教;普遍一个错误的看法。我们今天要怎样把这个错误观念纠正过来,这是第一桩要紧的事。这个观念纠正不过来,佛陀教育就没有办法推动,就行不通。

 

现在世间人,稍稍有知识的人、有觉悟的人,都已经意识到,全世界的人一定要和平共存,都意识到了。我在澳洲参加世界宗教和平组织,三十多个宗教的领袖们,都有这个共同的意识,祈求「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互助合作,共存共荣」,这十六个字几乎是共识。但是这个事情怎样才能落实?现在大家在想办法。我们有缘接受他的邀请,把佛法介绍给他们,佛法就是他们现在梦寐所求的。佛法是什么?佛法是释迦牟尼佛对于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我过去说的。现在对他们这些状况,我就不是这个说法;佛法是释迦牟尼佛对于多元文化至善圆满的教学;他们听了,好!这正是我们要的;我没说错。

 

释迦牟尼佛不是神,他是什么?他是个义务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工作者,这大家一听就懂了,就知道释迦牟尼佛是个怎么样的人。为什么称他作佛?佛家称佛,跟中国称圣人一个意思。佛,我们翻译叫觉者,觉悟的人。中国那个圣,圣是什么意思?圣是明白的人,这个人是明白人。明白人对于一切事理,我们讲宇宙人生的真相他明白了,称作圣人;圣人是明白人,在我们佛法称作佛。所以佛是个明白人,我们对于一些事理不明白,他明白;这一解释的时候,大家就清楚了。我们把佛陀教育介绍给一切众生,利益一切众生,这是菩萨业。全心全力从事这个事业,希望把这一桩事情做好,把这一桩事情做得圆满。

 

但是现在,我们眼前最大的困难是言语的隔阂,我们今天面对世界许许多多的宗教,这个隔阂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所以翻译就变得非常重要。翻译的人难求,不容易,绝对不是说,通达两方面的言语文字就可以翻译,没那个道理。过去美国沈家桢老居士,他对于将中国大乘佛法介绍给西方人非常热心,他用了几十年的时间、精神、财力,请一些翻译翻成不少的经论,将中文翻成英文。翻译的这些原稿一大堆,在纽约图书馆,他带我去看。一面墙,书架上全都摆着,告诉我,摇摇头!一本都不能用。所翻出来那个东西,中国人看不懂,外国人也看不懂,那么多年的精神、财力、心血可惜了。

 

他认识我可以说是太晚了,我给他建议,这样的翻译当然不能流通。我说:你想一想,中国古时候印度法师到中国来,译经的工作是怎么做?不是一个人翻的,中国翻译佛经是有组织的,人数很多,分工合作;由一个小组来起草,然后提出来研究讨论,意思有没有错,许许多多人在一起讨论。先确定意思没有翻错,然后再找一批文学家来润文,就在文字上的修饰,使文字能更美化,意思决定不能够改变。最后还要请通达两国经教的来印证,念一遍给他们听,他们点头,没错!他们来做证明,这个工作才能完成。所以译经很多道的手续,哪有那么容易?请一个人在家里闭门造车,那个造出来的车不能行路。沈老居士问我:怎么办?我说:如果你要翻哪一部经,譬如你翻《金刚经》,你去打听,中国、外国对《金刚经》有修持的人,对《金刚经》讲得透彻的人,你把他请来。能讲的人,你把所有翻经的人集合起来,先听他讲。《金刚经》的大意真的懂得了,随时还要咨询,他有疑问来请教法师。依照《金刚经》修行的这个人,给他做证明,来证义,他翻的有没有错?这个作法,一定要有译经院,要有组织,规模虽然不能跟中国古代相比。中国古代,大家知道鸠摩罗什大师的译经院有四百多人,玄奘大师的译经院有六百多人。它有编制的,国家主持,国家拿的经费,哪有那么简单?

 

所以你私人译经,你没有二、三十个人做不出来,决不是几个人能够做的工作,至少要有二、三十个人。翻译哪部经,天天讲这部经,天天研究这部经,你才不会把它翻错。翻译的人没有听过佛经,不懂佛法,只是翻文字,那就像李老师所讲的笑话,「二足尊」翻成什么意思?两条腿里面最尊贵的。他翻得没错,二足,二不是两个吗?足就是脚,两只脚里头最尊贵的。就笑话百出了。所以在字面上翻一点没错,意思全走了样子,可见得这个事情不容易,所以佛门的翻译人才就更难求了。他自己要有工作,要有行业,怎么能以全部的精神到这儿来学佛?如果不认真学佛,翻译的事情就难了。

 

翻译的事情,今天是菩萨业。如何能将流传到中国的大乘佛法,普遍介绍到全世界?你们如果要发心,不舍菩萨业供养,你们今天好好的去学外国文,每一个国家语文都应当要学,学好了之后,就能把佛法介绍给那个国家、那个地区。将来在世界上发展,我们现在能看得出来,全世界将来最通用的语文,英文、西班牙文、中文。因为中国语文,单单是中国人就有十四亿,很大的一个数量。中国强盛起来,很多外国人都要学中国语文。现在在美国,每一个大学几乎都有汉学系,汉学系专门学中国语文。你将来跟中国交往,你不懂中国语文怎么行?我们要想把佛法普遍传到西方每个国家,我们要不通达他的语文也不行,临时找翻译非常困难,这是我们在经验当中得到的。

 

所以说不舍菩萨业修行,在现前这个时代,不仅仅我们自己要如教修行,要续佛慧命,要弘法利生,还要想到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言语文字,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年轻的同修,无论是在家、出家要发心。果然发心专修专学,自己根性钝一点都不怕,必定能得三宝加持,「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怕的是自己如果懈怠放逸,那就不能成就;如果贪图自己物质、精神的享受,你也不能成就。真正能成就的人舍己为人,吃尽一切苦头都甘心情愿,只要能够利益众生,只要能够帮助别人觉悟,帮助别人明了正法,帮助别人修行证果。这是菩萨行,菩萨业。你发这个心,认真努力去做,你就是供养诸佛如来。为什么?续佛慧命。供养一切众生,普度众生。

 

最后一条:「不离菩提心供养」。普贤菩萨在《行愿品》里面,给我们说法供养,总共说了七条。他是以「如说修行供养」摆在第一,将「不离菩提心供养」放在最后,这一个前、一个后,非常重要。实在讲七句都重要,这两句是更重要。佛在大乘经上常说:「离失菩提心,而修善法,皆是魔业。」佛对于菩提心,这个教诲特别着重,没有菩提心,修任何的善法,都是魔业,不是菩萨业。何以说它是魔业?因为没有菩提心,修一切善法,你将来得的是人天福报,享人天福报,出不了六道轮回,福报享尽还是要堕落,所以叫魔法,不是佛法,是魔业,不是菩萨业,道理就在此地。发菩提心,修积一切善法,为什么就变成菩萨业?菩萨觉悟,菩提心是觉心,觉悟的心。觉悟的心修一切善法,他不享受,他里头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修福自己不享福,那福到哪里去?福给一切众生享,这是菩萨,这是佛。绝对不会自己享受,自己享受就着了魔,给别人享受,那你就是菩萨,你就是佛。

 

我们仔细去观察,释迦牟尼佛本身是这么作法。释迦牟尼佛以后,他这些弟子,个个都学老师。早年到中国来的安世高,摩腾、竺法兰,这历史上都有记载的。中国历代,从印度、从西域到中国来弘法利生的大德,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示现,都能够以世尊做榜样,都能够效法世尊,所以在中国能被中国朝野所尊敬。佛法能令中国人欢喜学习,他们的功德,他们有智慧、有福德。智慧、福德都令一切众生共享,这是我们后人应当要明了,应当要觉悟,应当要效法的。

 

菩提心,世尊在《观经》里面给我们说了三条。第一个是至诚心,真诚,至诚是真诚到了极处。至诚心是菩提心的体,我们常讲的性体。菩提心的性体,是真诚到极处,我们人人都有,只是现在我们被妄想障碍住了;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菩提心没有了。真诚,什么叫诚?有许多人看到这个,我的心很真、很诚,我都真诚心待人,我跟你讲的都是真诚话;全是假的。前清曾国藩先生,在读书笔记里面,他给「诚」下了个定义,下得好。从前中国念书人,大概都读佛经,也都愿意听讲经,由于自己对于儒学、道学的修养,对于佛法领悟比我们现在人要深刻得多。他说:「一念不生是谓诚。」这个定义下得好,确实跟佛法讲的相应。什么叫真诚?一念不生是真诚,我们佛法讲一心、一念。一念一心那都是至诚,二念二心就不诚。

 

不诚,给诸位说,就落在十法界里头。如果你是一心一念,你就超越十法界。到哪里去?一真法界。所以你要晓得,一心一念能证,一真法界是所证。你要没有到一心一念,一真法界你决定不能够证入。你落在二念、三念,这十法界。再要是妄念纷飞,那就六道,不知道多少心、多少念,这就搞六道了。所以净宗念佛,那个功夫在哪里?一心不乱。你真得一心不乱,不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也到华藏世界去了。一心不乱,它跟一真法界相应,它跟十法界不相应。真正到一心不乱,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所以一心不乱,不容易!

 

过去我在美国,有一些同修读了《弥陀经》,来给我说:法师,净宗法门我不能修。为什么?一心不乱,我做不到。真的这个人看经,我很佩服,他看得很细;一般人看这个,都没有提出这个问题。他想想,一心不乱,他做不到,恐怕不能往生。所以我就告诉他,「一心不乱」这个字翻译,是鸠摩罗什大师翻的,他是意译。玄奘大师的译本,这一句不是这个翻法,玄奘大师的译本上面翻的是「一向专念」,不是翻一心不乱;像我们《无量寿经》上,也是「一向专念」。一向专念,行!我们就可以做到;一心不乱,那真不容易!

 

这一句话,罗什大师是不是翻错了?罗什翻得没错。怎么没错?我们往生的时候,诸位一定要晓得,往生是佛来接引。所以大家也不要怀疑,经上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不要去问西方到底在哪里?地球是个圆的,往西走,不又走回来了,到底西方在哪里?大家这个愈搞,思想愈乱愈糊涂,到最后连西方都不相信了。所以我们不管,向西就向西,就这么去做。这一句佛号是讯号,我们跟阿弥陀佛、跟极乐世界联系的讯号,这一句阿弥陀佛。凭着这个讯号,我们就接通,我们也不晓得极乐世界在哪里?到底哪个星球?阿弥陀佛来接我们去,不需要认路,也不需要辨方向,跟着阿弥陀佛去,那还有错吗?尽管放心,这个法门是个易行道。

 

佛来接引的时候,一定先用佛光注照。像去年,去年我到此地来的时候,观音救苦会的林医生往生,李木源居士还带了一些同学给他助念。往生前两天,我去看过他。他走的时候,告诉助念的人:我现在看不到你们,我看到一片金光。阿弥陀佛放光,首先看到光明,光一照就把你的功夫提升,你本来没有到一心,这一照的时候就得一心,所以罗什大师译得没错。你只要功夫成片,我们只要做到这个功夫就行。功夫成片,就是一天到晚佛号不间断,我们心里头只想阿弥陀佛,没有其他的妄念,所有的念头都念阿弥陀佛,这叫功夫成片。你只有这个功夫,佛来接引你,佛光一照,就把你功夫加了一倍。这一倍是什么?事一心不乱。

 

罗什大师翻得没错,罗什大师也是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净土圣贤录》里头有他。这都是西方极乐世界菩萨再来人,所以中国人真的是有福。古代翻经的这些法师,都是古佛菩萨、法身大士再来的,如果不是再来人,这个经怎么能翻得出来?现在问题是这样,我们现在能不能变成再来人,成问题了。能不能?能,只要你的愿力超过你的业力,你就是乘愿再来的。愿力超过业力,你就得一切诸佛菩萨加持,本来没有这个智慧,佛一加持智慧就现前。本来这个经看不出意思,佛一加持,这个意思,字字句句那个意思像泉水往外涌,止都止不住。

 

问题是你想不想作再来人?你想不想作菩萨?真想作菩萨,愿力超过你的业力,你就成功了。要发大愿,要真正看破,要真正放下。真正觉悟,没有自己,所以不必谈救自己、帮助自己,没有自己,一切众生就是自己。帮助一切众生,自己就圆成佛道,众生就是自己。《法华经》上说的佛知佛见,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如果我们能够肯定,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就是自己,这就是佛知佛见。你能够肯定,你就入佛知见,入佛知见就转凡成圣,我们这个身就是乘愿再来,必得三宝加持。所以不能离菩提心,菩提心是真诚心,处事待人接物要用真诚心。真诚心从哪里做起?从不妄语做起,从不欺人做起;不自欺、不欺人,这是真诚心的最初方便。你还有瞒着别人的事情,还有不可告人的事情,你的真诚在哪里?没有。这一般同修听:这个事情难!我告诉你,不难。求人难,求自己有什么难?自己肯不肯干?自己真的肯干,肯干就是真的不想再搞六道轮回,真的这一生想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去作佛、作菩萨;你只要真肯干,你就能做到。你不肯干,那就没法子,谁也帮不上忙,诸佛如来都帮不上忙,这个事情是自己的事情。

 

菩提心里面,第二个意思是深心,自受用;第三个意思是发愿回向心,他受用。所以讲菩提心讲三个心,有体有用,这讲得很详细。作用里面又分两种:一个自受用,一个他受用。自受用是深心,古人讲什么叫深心?好善好德。我们今天换句话说,喜欢舍己助人,这就是深心。发愿回向心就是落实,你的至诚心、你的深心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你真做到,真的喜欢帮助别人,真的把自己的智慧福德与一切众生共享。看到别人享福,我们自己很快乐,看到别人吃得很饱,自己没得吃,看到也很快乐,这是发愿回向心。马鸣菩萨在《起信论》给我们讲「大悲心」;换句话说,大慈悲心。大慈悲心是无条件的爱护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众生,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不附带任何条件,全心全力帮助人,这是他受用。世间一般人,包括我们学佛的同修在内,出家、在家都有,帮助别人、布施别人,还要讲条件。纵然不贪图回报,也会谈着我这个布施是不是真的做好事?是不是被别人骗了?还有好多问号打在那里,犹豫不决。这样的修布施、修供养,都是六道里面有漏的福报,不是功德。功德是什么?没有一丝毫疑虑,清净布施。

 

在新加坡,李木源居士常常赞叹谈禅法师,我跟他见过好几次面,我很尊敬他,很佩服他。这个法师修布施是功德,不是福德。他自己的生活非常清苦,他的物质生活比我们苦很多倍,我们看看他会生惭愧心。他一生吃饭就一个菜,不像我们这里还好多个菜。他喝水,自来水,那个杯子不知道用了多少年?喝水,就在自来水龙头喝那个水。我们去看他,他把我们当贵宾看待,买一瓶矿泉水来招待我们,招待贵宾。而他布施,太可观!美金是一百万、一百万的送,毫不吝啬。送出去之后,问都不问。他说:我给你了,你做好事、做坏事,因果是你负,我不负。这叫清净布施,这个布施是功德,不是福德。布施之后还要问:这个事情做得怎么样?那就是福德,就不是功德,心不清净。

 

诸佛如来布施一切众生,就像谈禅法师一样,决定不会再过问,我们今天讲无私的布施供养,无条件的布施供养。只要看到众生有需求,我们自己有能力,总是全心全力帮助他,全心全力的成就他。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不离菩提心,这叫供养。实在说,如其说供养诸佛如来,不如说供养真如自性。真如自性就是诸佛如来,诸位细细去体会这个味道,然后才知道这两句经文的真实义。『假令供养恒沙圣』,这个「供养」就说到此地。「恒沙圣」,这圣不是普通人,用现在的话说是法身大士。证得法身的菩萨才能称为圣人,没有证得法身的菩萨,我们称他作贤人,圣贤,这是从别教上说的。圆教初住菩萨,他的断证功夫等于别教初地,所以此地的圣,是别教初地,圆教初住。恒沙是数量多,你布施供养这么多的法身大士,你的福报多大?数不出来,没有法子数。

 

这么大的福报,佛说『不如坚勇求正觉』;还不比上你有坚定的决心,勇猛精进去求正觉。「正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因为在此地这是偈颂,受文字的限制,每一句七个字,七言颂,此地正觉是无上正等正觉。不如下定决心,勇猛精进作佛。怎么个作佛法?念佛往生,不退成佛。你看不如,我们念佛堂就是「坚勇求正觉」,你才晓得念佛法门的殊胜,念佛法门不可思议。我们的心要愿令众生究竟佛果,要常常存这个心。自己一意求生净土,将自己日常所修的,断恶修善,积功累德,统统回向求生净土。所修的福德决不能享受,一享受,西方极乐世界就去不了;绝不享受,等着所有福德到临命终时来享受。临命终的时候没有病苦,预知时至,站着往生,坐着往生,好!示现给别人看,做出样子给别人看,人家看了就相信。「往生不退成佛」,前面说得那么多,归结在这一句,都不如念佛往生作佛。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四悉檀最后的目标,第一义悉檀是什么?帮助别人念佛往生不退成佛,那就是第一义悉檀。好!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2月24日14:04:0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3917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