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无量寿经 (第二十六集) 1998/9/19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026
请掀开经本,第八页第一行看起:
【大教缘起第三】
这一品是本经的发起序,说明这一部经这一次法会发起的因缘。黄念祖老居士在他的注解里面,引用了五种原译的原文,可以参考对照来看,这是很好的一桩事情。现在请看经文:
【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里。现大光明。数千百变。】
这是一小段,这一段是讲世尊放光现瑞,引发这一次法会的殊胜因缘。『尔时』是介绍证信完毕的时候,也就是法会开始大众聚集,好像我们参加法会的听众大家都到齐了,就在这个时候。证信序里面,赞叹与会菩萨的智慧德能说得很多,我们也曾经详细的跟同修们报告出来。这个时候世尊『威光赫奕』,「威」是讲他老人家的威德、威神;「光」是光明;赫奕,「赫」是非常明显;「奕」是茂盛的意思。就是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的光彩显得很特殊,跟一般时候很不相同,与会的每一个大众,都很明显的觉察出来。下面就举了一个比喻,『如融金聚』,这个比喻好,在经上我们读到,佛的色相常用金色来形容。金是七宝之一,金之所以被一般人看得那么重,就是金在任何状况之下它不变色,它的色永远是美好的,尤其是黄金在融化的时候,在高温融化的时候那个颜色更美了。以这个来比喻佛今天的光彩,这个比喻可以说佛光彩之美好殊胜,是一丝毫缺陷都找不到,就是这个意思。
『又如明镜』,「明镜」是内外光明。下面讲『影畅表里』,「影」是说的光影,光影是讲在外,佛的外表。「畅」是一丝毫障碍都没有,从外表也能够看出内里,这个里面说佛的色相。我们常讲这个人的色相是透明的,这个身体透明的,确确实实是如此,这个相好,要用现在一般人来讲,这是最健康的形象。凡夫内外为什么不透明?是因为凡夫有妄想、有烦恼、有忧虑、有牵挂,所以凡夫的色相里面是暗的,一团的黑暗。诸佛菩萨妄想、分别、执着断尽了,他内外是透明。我们一般凡夫自己里面是一团糟,所以也没有能力看别人。但是这个世间有一些修行人,修行稍稍有一些定功,也就是说他有能力将烦恼伏住,这个不是断,是伏住,也是我们一般讲功夫成片,这种人心清净烦恼少,烦恼很轻,他就有能力看到一切众生色身,也能看到色身的内部。我们现在人叫他做特异功能,或者有人叫他做X光眼,就属于这一类。在佛法也说天眼通,他就能看到一个人的内部,所以你身体是不是透明的,他一看就晓得,如果是透明的,修行就有很高的功夫,至少他烦恼已经不起现行。身心透明,这个决定不是凡人,凡夫做不到,这身体是透明的。
往年我在美国迈阿密讲经,曾经有一个美国人,他有天眼,也就是所谓的特异功能。我讲经的时候他也来听,他看到《无量寿经注解》,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前面有一张夏莲居老居士的像,我们印在经本上,这个人看了夏老居士的像,他说夏老居士身体是透明的。他告诉我们,他说这个人不是普通人。我们觉得很奇怪,如果他看到本人说透明的,这还有得说,看到一张照片,说照片的像身体是透明的,我们很不容易理解。但是他说夏老这个人,他也没有见过面,也没有听说过,从来没有听说过,说说大致上都还满正确。他说这个人现在不在世,这个人是个再来人,说他当年在世的时候也遇到一些困难,所说的都很接近事实。所以由这些谈话当中,可以判断他所说的话是可靠的,不是假的。到「影畅表里」,这个有相当功夫了,这是形容释迦牟尼佛身体内外透明,所放的光明,威光赫奕,对外遍照法界,对内还照自性,这是影畅表里的意思;影是表,畅是讲里,讲内在的。『现大光明,数千百变』,光明当中无量的变化,它是变动的。这里面使我们体会到佛光遍照法界,跟华严会上的境界没有两样,遍照法界。法界、体性、现相、理事、因果,转变无量无边,这个境界就在佛「大光明」当中显现出来,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佛现出这种境界,决定不是偶然的,一定有大因缘,要不然佛不会现这样殊胜的境界,这个境界非常非常希有。当时在会阿难尊者看到了,下面这一节,请看底下这个经文:
【尊者阿难。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诸根。悦豫清净。光颜巍巍。宝剎庄严。从昔以来。所未曾见。喜得瞻仰。生希有心。】
阿难尊者是世尊的侍者,也是常常跟在世尊身边的。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见到世尊今天这样的光彩,这样的示现,这是他心里面在想。『色身诸根,悦豫清净』,这两句非常令人仰慕。「色身」是讲世尊的身相,「诸根」是别说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使人见了之后,就能够很明显的体会到,世尊全身都是快乐的。「悦豫」是快乐,所谓是毛孔都发笑,都显出笑容。清净无比,这个「清净」是讲心清净,根身悦豫。下面两句是形容他,『光颜巍巍,宝剎庄严』,「颜」是容颜、面貌,今天面貌的光彩,世尊的德相。「巍巍」是形容高、殊胜,高大殊胜之意,这是极其形容。「宝剎庄严」,宝剎庄严就是前面讲的「现大光明,数千百变」。佛放光,光中显示诸佛剎土,光中显示十方一切诸佛剎土,都在佛光当中展现出来,所以这是希有。
『从昔以来,所未曾见』,阿难想一想,自从出家跟佛做侍者,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看到世尊今天这样的瑞相,没见过。在经典里面记载的,释迦牟尼佛示现成道的那一天,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大彻大悟,正在这个时候阿难出世。这个讯息报到净饭王那里,净饭王听到他的弟弟生了个儿子,又听说太子今天成佛,双喜临门,就给弟弟这个儿子取个名字叫阿难,阿难中国意思就是庆喜,庆祝欢喜,双喜临门,阿难的名字是净饭王给他取的。阿难二十岁出家,也就是说前面二十年,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他没有听到。出家之后做为佛的侍者,佛说法四十九年,后面二十九年,阿难尊者一会都没有漏掉。尤其是他多闻第一,记忆力非常之好,听过一遍永远不会忘记。阿难出家的时候,向世尊提着有条件,条件里面有一条,就是过去世尊讲经说法二十年,那个二十年他没听到,要求世尊找空档的时间给他重新说一遍,世尊答应他。所以过去所讲的经,又给阿难重复说一遍,因此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之法,可以说阿难是会会都听到,一会不漏。
所以世尊灭度之后,阿难就成为集结经藏重要的人物,我们知道所有一切经典都是阿难复讲出来的,复讲的时候,下面有同学给他记录,这样才编成经书,世尊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并没有记录。阿难复讲有没有讲错?这一点我们不必怀疑,世尊早就明白,所以阿难重复讲经,五百阿罗汉为他作证,下面五百阿罗汉听阿难复讲,必须五百阿罗汉个个都点头,没错,世尊是这么说的,这才能记录下来。有一个人提出异议,这一句就不能记下来,所以集结经藏不是少数服从多数,有一个人提出异议都不行,都不可以记录,一定要五百人个个听了都点头,都肯定世尊是这么说的,这才记录下来。这是正信,后人展开经典能够断疑生信,决定没有怀疑,阿难的复讲就是世尊当年所说的无二无别。所以过去集结经藏,这样的严肃,这样的慎重。
阿难,实在说也是法身大士倒驾慈航示现的,佛的这些弟子当中,尤其我们在大乘经上看到,皆是大阿罗汉,不是小乘罗汉。那个「大」就是大乘,大乘罗汉是什么地位?阿罗汉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无学」,无学就是毕业了。小乘阿罗汉是小乘教里面毕业了,他所学的东西学完了,没有东西再学了,才称证阿罗汉果,就是毕业了。大乘法里面称阿罗汉那也是毕业了,那是什么果位?法云地的菩萨,十地菩萨,这是毕业了。经上常讲的「三大阿僧祇劫」圆满成佛,三大阿僧祇劫是说十地菩萨,法云地的菩萨。如果果如经上所说的,这些人皆是大阿罗汉,换句话说,他们最低的位次都是大乘法云地的菩萨。这个在本迹里面讲,他的本来面目给我们透露了,现在在舞台上是表演,他是表演一个小乘初果须陀洹,阿难尊者这个时候是这么个地位。而实际上都是法身大士,所以这是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明白这些事实真相,对于经藏的集结就不会怀疑了。可是这些话对现代人来讲,他很难相信,你相信我不相信,这样的人太多了,不相信的人太多了,这难怪。这《地藏菩萨本愿经》上说的,娑婆世界众生,特别是末法众生,「刚强难化」,哪有那么容易他就相信。
真正能信得过的人,两种人,我们在讲经常说,一种人是聪明利根人,你一说他明白了,他会深信不疑;另外一种人,过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之人,你给他讲他能接受,这一提起引发他过去世的善根福德,他相信他不怀疑。这两种人能得利益,这两种人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根熟众生,他的根性成熟,可以得度。既不是上根利智,又不是善根福德成熟,他怎么能不怀疑?所以他一定会怀疑。这种怀疑不但在佛法里头说得很多,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这是大烦恼,贪、瞋、痴、慢,下面就是疑,不能相信、不能接受,是烦恼障,疑是很大的障碍。既然有疑,他们的知见绝不是正知正见,他的知见是错误的知见,执着自己错误的知见,这就变成偏见。在佛法里面可以归纳在五种见惑之中,这五种见惑大家都知道的,「身见」,执着这个身是我。第二种「边见」,边见就是偏见。第三种「见取见」。第四种「戒取见」。第五种「邪见」,凡是不属于前面四种的一切错误的见解,都叫做邪见,邪见是错误的见解。
我们想想佛说的话很有道理,今天的世界为什么乱成了一团,过去说世界大乱我们很难体会,现在说世界大乱哪个人不晓得?个个人都看到了,个个人都亲身感受到,乱世,乱从哪里来的?偏见来的,佛教给我们要断除,佛教导我们见解要圆满。佛法讲圆,信要圆信,解要圆解,行要圆行,证要圆证,觉悟要圆觉,修行要圆修,都讲圆不讲偏,一偏就坏了。今天世界,我们从这个地方就很明显体会到,今天世人所重视的也就是偏见,偏在科学技术,偏在财富。所以在整个文化里,整个生活里面,它不均,偏在一边毛病就出来了。我们回头看看佛菩萨教诲,再看看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跟现前人所学的、所教的确实不一样,儒佛都顾到全面。宇宙人生的整体,不是偏重在某一部分,忽略了某一部分,失去了均衡,就正如同现在地球失去了生态平衡一样,这里面有危机了、有灾难了。像这些道理很深很深,不容易体会,现在我们是眼前深受其害,展开佛经我们忽然悟到、忽然明白了。在这一会阿难尊者也是如此,是以往从来没有看到,世尊有这样奇特的瑞相,从昔以来所未曾见。『喜得瞻仰』,看到之后非常欢喜,『生希有心』,太希有了。「希有」,希有的瑞相,世尊一定要说希有的法门,他现瑞跟他教学一定有关联。阿难跟佛时间久了,佛每一次讲经说法都放光现瑞,所以大家一看到佛有瑞相,就知道佛说法了,但是今天瑞相是无比的希有。
【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
这是礼节。底下这一段是「礼赞陈辞」,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请法。请法之前一定要行礼,礼代表自己重法,我们中国人讲的尊师重道,所以礼不能废。现代人虽然不讲礼,可是遇到有礼貌的人大家都欢喜,可见得礼确确实实能顺乎人性,看到有礼貌的人总欢喜。礼,实在讲一定要学。过去我在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他老人家给我们讲《礼记》,《礼记》的篇幅很大,他给我们选讲。而讲《礼记》开课的头一段话就告诉我们,他说他讲《礼记》不是要你们学礼,学礼太难了。只是教你们懂得礼的常识,希望将来出去处事待人接物,别让人家讨厌你,我们这一堂课就有意义,就有成就了。不求太高,水平不太高,水平很低,你到外面去接触大众,人家对你不讨厌,所以李老师教我们《礼记》,水平就在此地,这一点相当重要。
古人所讲的「不学礼无以立」,你不懂得礼貌,你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是礼义之邦。礼教,礼的教学在古时候是童子必修的科目,从什么时候学?七岁上学就开始学,可以说是整个小学教育就是礼教,就是教你处事待人接物的规矩。到民国初年还有一堂课,这个课我都没有上过,大概比我大五岁的人上过,到我这个年龄上学的时候,这一门课已经没有了。叫什么课?修身,有这门功课,我看过这个本子,小学里头修身的课本,修身的教科书我看过。但是我们上学的时候,这个课已经废除,已经没有,改作公民,还有这么一堂课,修身改作公民,多少还教一些。现在恐怕学校已经没有了,已经没有这个课程。尤其现在提倡民主、自由、开放、人权,这些东西很时髦,决定不能反对,这时代潮流那反对还得了,其实是偏见。这些口号并没有能够带来整个世界的安定和平,繁荣兴旺,没有带来。仔细思惟这口号带来的好像是灾难,我们还不反省吗?还不觉悟吗?这个口号是真理吗?很值得我们深深反省,这是我们从礼节上想到。
『即从座起』,听经的时候,各人坐在自己座位里面,如果需要请教,现在很方便,现在请教不必离开座位举手就行,我有问题发问就可以了。从前规矩大一点,一定从自己座位起来,到佛的面前行礼。『偏袒右肩』,我们现在搭的袈裟,右肩是「偏袒」,大家都看出来了。可是我们现在的袈裟已经缩水了,真正的袈裟,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现在小乘穿的袈裟是那个时候的。你看它这一整块的布裹在身上,通常两个肩膀都不露,都裹上来,行礼的时候才把右臂露出来。但是现在小乘的袈裟颜色不对,他们现在穿黄色的,有穿黄色的,我看也有穿红色的,这个不对,应当是染色才对,它不是染色的。佛教传到中国之后,中国的疆域在印度的北面,诸位现在看地图就晓得。所以中国的气候比印度要冷,三衣决定不够用,所以佛教传到中国来,在服装、饮食许许多多地方都中国化,这是我们常讲的现代化与本土化,我们一定要明了,并不是一成不变。到中国来之后穿中国的服装,我们现在穿海青,海青是汉朝人的服装,在民间已经没有了,出家人还有个纪念,我们穿汉朝时候的服装,叫海青。
在家跟出家的差别,出家人穿的海青,海青上不绣花,在家人穿的海青绣花,最低限度领子上、袖子上绣花。地位高的富贵人家全身都绣成花纹,那个花也是有一定的,不可以随便绣的,代表你的身分,代表你的地位,所以叫章服。你什么样的身分,士、农、工、商分得很清楚,衣服不可以穿错,你出去时便于行礼,知道你是什么身分,下对上要先致敬,要行礼;帽子也是,花纹上都有身分地位的标志。出家人素色完全不绣花纹,完全没有,差别在此地。可是衣,佛的三衣我们还是有,只有在法会期间当中,讲经是法会,讲经听经的时候搭衣。但是这个衣就不必要原来那么大,那么大搭在我们衣的外面很麻烦,所以把这个衣就裁了一半,我们是缩小一倍,只有原来的一半大。在从前这里没有勾环,用带子,两根带子系起来,以后就不知道什么人发明勾环方便多了,比打结方便多了,这中国化、本土化,所以我们的衣缩水缩了一半,这是讲到「偏袒右肩」。可是佛教传到日本去之后,日本人比我们更厉害,他那个袈裟已经缩成了三寸,你看日本法师他的袈裟,他穿西装,他不穿海青,他穿西装。平常他的袈裟放在西装小口袋里面,做法会的时候他就拿出来,他有个红的带子往头上一戴,一块三寸就摆在面前,他的衣就搭上了,他比我们还简单,还没有我们这么麻烦。
这个就是纪念的性质,我们搭衣是纪念释迦牟尼佛,纪念当时法会的状况,使我们念念不忘佛陀的恩德,意思在此地。这个属于知恩报恩,返本报始,念念不忘老师的恩德,所以偏袒右肩。为什么要偏袒右肩?行礼的时候不忘伺候老师,老师有什么事情吩咐你做,你的动作敏捷,右手做事情方便,承事供养。所以行礼的时候不是仅仅在那里致敬,还要随时听吩咐,随时服务。『长跪』,长跪通常是跪一只脚,起来的时候方便,起来的时候快,中国跪是两个膝盖统统跪下去,起来没有那么快。所以佛经里面也有常讲胡跪,胡是外国人,外国人的跪跟中国人跪法不一样,中国人跪两个膝盖,外国人跪一个膝盖,胡跪就是一个膝盖着地,起来快,右臂露出来做事情快,这就是时时刻刻准备伺候长者,为长者服务,这是最敬礼。『长跪合掌』,「合掌」也是致敬,表一心。十个指头代表散乱,平常心都是散乱的,胡思乱想,现在行礼的时候表示我一心恭敬,把所有的妄念都放下,专心致敬,专心来听尊长的教诲,所以合掌表这个意思。合掌懂得这个意思了,掌要合严才是一个,如果合当中是鼓起来,掌是两个不是一个,所以一定要合拢,它代表一,代表一心,表这个意思。下面是阿难尊者请法的话:
【而白佛言。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
请教的话,里面有两段,这一段先赞叹世尊示现的瑞相。阿难说『世尊今日入大寂定』,「大寂定」就是禅定,甚深的禅定。「定」,诸位要晓得,定不是盘腿面壁闭着眼睛,我们现在都把这个样子当作禅定。这种入定是小定不是大定,小定入了定之后就不起作用,大定是行住坐卧都是定。释迦牟尼佛为大众讲经说法在定中,定的意义是「外不着相,内不动心」,不是说六根不接触外面境界,释迦牟尼佛眼也见色,耳也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内心里头如如不动,不被外面境界干扰。我们凡夫见色闻声会被外面境界干扰,为境界所转,这很苦。佛与大菩萨他们有功夫,真有定力,他们能够见如不见,闻如不闻,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跟他的清净心丝毫没有沾染,这种定就叫大寂定;定中能成就一切事业。禅定,另外还有一个名词梵语称为「三昧」,三昧就是寂定。这大寂定古德讲「宝王三昧」,又说「普等三昧」,普是普遍,等是平等。一切诸法,佛菩萨已经证得平等,一切诸法不但是理上平等、性上平等,实在讲事上也平等、用上也平等,这个境界很深。
我们今天跟你讲理上平等、性上平等,我们会点头;说相上平等、事上平等,我们不同意,五个指头伸出来长短都不齐,怎么会平等?每个人个子高矮不一样,面孔不一样,怎么平等?我们现在晓得这个事上平等,西方极乐世界事平等,生到极乐世界每一个人个子一样高,相貌完全一样,决定不会有两样,这是《无量寿经》上讲的。每一个人身相都跟阿弥陀佛一样,西方世界叫平等世界。我们今天这个世界讲平等,大家就很难接受,而实际上还是平等的,我们没有发现。怎么说是平等?《般若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好相是虚妄的,恶相还是虚妄,虚妄跟虚妄不就平等了,哪有不平等?「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一切法都如梦,如梦就平等了。所以说真的相也平等、事也平等,入平等的境界你心是定的,在一切法当中绝对不会起心动念,决定没有好恶,决定不生分别、执着,为什么?知道一切法不可得,知道一切现象无所有。
这一个事实,现代科学家逐渐逐渐在证实,逐渐逐渐他在发现,证实佛在经上讲的这个是事实,我们将来在《华严经》下面,要说明这一个事实真相。佛的心为什么是定的?佛了解一切法的真相,虽然随类化身,随机说法,依旧是如如不动,真的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这就是大寂定之相,现相。所有的活动都在大寂定中,正是大乘经上常说,「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那伽」是梵语,它的意思是龙象,龙我们没有见过,象我们见过,你看大象,到动物园看大象,大象一天到晚看那个样子,好像在定中一样,走起路来慢慢的,不慌不张,牠的态度都像在定中一样,所以用这个来比喻,比喻佛菩萨的生活在定中。即使动作非常敏捷,你仔细观察还是在定中,为什么?他心清净,他心不动,所以身再敏捷的时候,你观察都是在定中。此地讲的大寂定,归到我们本经来说就是「念佛三昧」,跟底下阿难所说的前后呼应,确实说的是念佛三昧,这一点我们要学,怎么个学法?实在讲看破、放下,放下心就定了。
给诸位说,什么都要放下。为什么要放下?什么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不但世间一切法要放下,放下是绝对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错了,你就是凡夫。放在心上你就有累赘,你就有牵挂,你就有忧虑、有烦恼,要知道这个东西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你说你是真的是放不下,假的,如果你现在死了,你还放下放不下?所以印光大师常常警惕我们,时时刻刻把死字贴在额头上,你什么都放下了,还有什么好想的,哪有放不下的?你迷执,痴迷、执着,你放不下。你要晓得放不下就是搞六道生死轮回,你放不下什么?放不下生死轮回;一切统统放下了,恭喜你超出六道轮回了。说老实话就这么简单,看你愿不愿意做。不但世间法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金刚经》上不是说得好吗?「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就是佛法,这佛教给我们的,佛法也要放下,为什么?哪有佛法?佛法是因缘生的,不是真的。佛在经上讲,众生有病,佛法是药,你病好了药要丢掉,病好了还要吃药,又吃出病来了,这个道理大家容易懂。「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我们现在有病需要佛法,天天在那里讲,需要;到你悟入这个境界,这佛法不要了,再要你就又生病,你又不正常了。
所以诸位要晓得,觉悟了之后你就会像古人所讲的,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一大堆废话,这一《大藏》叫废纸一堆,入境界了。不入,这个东西有用处;悟入,没用处了,要明白这个道理。这些话的意思,就是教我们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要去分别它,不要去执着它,你就用得自在。法不是没有用,有用,你生活得很自在,生活得很快乐,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没有牵挂,没有妄想,你看多快乐。
『住奇特法』,「奇」是奇妙,「特」是特殊,「奇特法」是指什么?就是下面所讲的,『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这底下三句,把奇特法给我们具体说出来了,这都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住佛所住」,我们在《华严经》上讲过十住、十行,现在正开始讲到十回向,经文没讲到,这是出席大众表法里面透一点消息。佛弟子要知道住佛所住、行佛所行,这个住与行实际上就是菩提心的落实。大乘经上,本经是大乘经,本经教导我们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本经修行的纲领。八个字合起来圆修圆证,偏在一边可不行。如果你偏在发菩提心,没有一向专念,不行;一向专念,没有菩提心,也不能往生。所以发菩提心跟一向专念要结合起来,你就决定得生净土。菩提心,经论合起来看意思就非常明显,《观经》里面所说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这是菩提心。《起信论》里面所说的,直心、深心、大悲心。经论合起来看,直心就是至诚心,这个心真诚到极处,什么叫真诚?一个妄念都没有,这个心才是真诚。
前清曾国藩先生在他《读书笔记》里面,他解释这个「诚」,他说得很好,什么叫诚?一念不生谓之诚,这个解释接近佛所说的定义。你有一个念就不诚,一念不生是真诚到极处,这就是直心。大寂定就是真诚到了极处,落实在住佛所住,所以菩提心里面的「至诚心」就是住佛所住,「深心」是行佛所行。深心,古德给我们说,这是经论都说深心。深心是好善好德,善与德都与真诚相应,这才叫深,好善好德;善德与真诚不相应,那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善导大师讲「一切皆从真实心中作」,这个开示很有道理,起心动念,处事待人接物,一切从真实心中作,一点虚伪都没有。好善好德,这是自行、自受用、自成就。末后「回向发愿心」也就是大悲心,这是利他的,也就是说我们用的真心,真心对自己是深心,真心对别人是大慈悲心。真心对别人就是回向发愿心,此地讲的是『最胜之道』。这个地方讲的三句,「住佛之所住」,这是至诚心;「导师之行」是深心;「最胜之道」是大悲心,回向发愿心。起心动念都是利益一切众生,这是我们合在菩提心上来说,这是菩提心的落实。
如果就事相而论,我们都要用心来学习,佛住在哪里?佛住在真诚,真诚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古大德给我们说,这是性德的名字,真如本性的德号,所以叫做「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弥陀是自性弥陀。心里面有阿弥陀佛就是住佛所住,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尊诸佛如来不念阿弥陀佛的。我说的这个念,大家不要误会,不一定是口上念,口里头念那个不算念,什么叫念?心相应。你看看阿弥陀,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是梵语,全是梵语,它的意思「无量觉」。「阿」翻成中国话是无,「弥陀」翻成中国话是量,「佛」翻成觉。你们想想看,哪一尊佛不跟无量觉相应?与无量觉相应,没离开无量觉,这叫念佛,这真念阿弥陀佛,你要懂得这个道理。否则的话你一听,一切诸佛都念阿弥陀佛,这奇怪了,佛为什么念阿弥陀佛?没听说过佛念阿弥陀佛,你要把理搞清楚之后,一切诸佛还真念阿弥陀佛,从来没有间断过。我们今天念的一句阿弥陀佛是在学习,真正叫学佛,一点都不假,百分之百的在学佛。所以从外地来的同修,我一定劝他到念佛堂来念佛,他要没有来,那我就不客气告诉他,你新加坡白来一趟。
达拉斯康国泰居士今天晚上回去,今天早晨吃早饭我问他,你有没有到念佛堂念佛?他说没有,「你白来了」,所以他吃过午饭到这边念了两个小时。念两个小时回到会所来告诉我,他说确实是不一样,他回去想学。我老实告诉他,学不来的。他说我这里有念佛机带回去。不行,念佛机没用处,声音跟这里完全一样,甚至动作跟这里一样,还是不一样,到底不一样在哪里?我给他说明白,磁场不一样,这是真的。何以说磁场不一样?我们这个里面念佛的人,有佛菩萨在里头念佛,你那个道场找不到佛菩萨去念佛,这就不一样。所以你在此地你只要把心定下来,心静下来,念佛的时候不要胡思乱想,你在里面念一段时期你就有感受。我给你说没用处,一定要亲身去体验,这是你在别的念佛堂没有办法,做不到的。你要再追问为什么?我就给你老实讲个话,这个念佛堂的主人是李木源居士,那是个菩萨,完全没有私心,完全为众生,你那个道场能不能找到个李木源,你找不到,这个李菩萨天下希有,这是奇特法,没有了。他是真看破、真放下了,念念为众生,念念为佛法,没有一丝毫私心。所以建立道场感动诸佛菩萨加持,这是与佛心相应,与佛愿相应,与佛行相应,道理在此地。
再有参加念佛的同修,同修当中确实有真诚、清净、平等心在佛堂里念佛的,这种人希有,所以你到这地方念佛念个几天,沾他的光,接受他的磁场熏陶感受不一样,道理在此地。念佛的人再多,里面没有一个清净心的人,没有一个发真正念佛心的人,那个磁场就不相同,没有感应。所以我对于念佛堂情形清楚得很,佛菩萨在里面,护法神在里面,而且护法神很多排队的。所以这个道场我们世间一般人讲,气氛跟别人不一样,外国人讲磁场不相同,气氛确实不一样,希望你在这里能够感受。有时间到这个念佛堂,你念的时间愈久愈好,这是一生当中希有难逢的因缘。你到别的地方,你的心是散乱的、杂乱的,你在这个地方心是清净的,非常非常之可贵,只有你真正明了,你才知道珍惜。所以此地「住诸佛之所住」,就是住弥陀之所住;「导师之行」,行弥陀之行,住弥陀之住。再说得清楚一点,念佛法门,念佛三昧,身心世界万缘放下,一心念佛。
你在这个念佛堂念佛就是自行化他,这两者统统有了,你在这个地方念佛是自行,同时在这个地方表演就是化他。你让来自其他地区的同修,到这个地方来亲身受到感受,这就是化他。叫他们来接受这个磁场的熏陶,使他们真正能有所感动,感动的浅深在个人的根性,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善根、福德、因缘不同。善根福德厚的感受就深,善根福德薄的感受就浅,但是如果善根福德薄的人也不怕,念的时间长就行了。这个道场薰修的力量非常之强,能在这个地方继续不断的念上三个月,善根薄的也变成厚的了,因缘少的也变成具足了,不可思议。讲经这两个小时等于念佛堂讲开示,念佛堂应当不讲开示,把开示的时间集中在这个地方,为大家说明念佛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议。所以信、解、行、证都在念佛堂实现了,这个很不容易,这真正是奇特法。奇特法就是指的这个法门,就是指的这个法式,这个形式,这个样子。
「弥陀之所行」,也就是经里面常讲的,这个方法能令五乘人平等同入实报庄严土,这个意思我们说得白一点,能令五乘人平等成佛。这个五乘是不平等的,五乘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不平等的。其他一切法门,这个五乘人方法不平等,成就果报不平等。可是你念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平等了,人人都是法身大士,人人都是等觉菩萨,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了。经上世尊给我们说了,第六品里面阿弥陀佛也亲自告诉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不是讲得很清楚吗?阿惟越致是什么?圆证三不退,古大德给我们注解阿惟越致是七地以上。所以有同修来问,我遇到好几次,他们拿《观无量寿佛经》下下品往生,经上讲要十二大劫才花开见佛,我们生到凡圣同居土品位都不高,业障太重自己晓得,是不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在莲花里头还要待十二大劫?这个地方诸位修净土一定要懂得,四十八愿是净土的基本法,任何说法都不可以跟它相牴触,相牴触的都没效,四十八愿是最有效的,这是基本法。
《观无量寿佛经》讲的有没有错?没错,实在讲没有冲突,说下下品往生要十二大劫是不论佛加持,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的。经上讲的「花开见佛悟无生」,那是什么地位?登地,初地菩萨,花开见佛悟无生是实报庄严土。可是事实上,每一个下下品往生的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在实报庄严土。西方净土的特别,是奇特法,它四土是在一起,同居土、方便土、实报土、寂光土它在一起,不像其他诸佛世界四土它不在一起。像我们现在住的这个世间是凡圣同居土,虽然凡圣同居,我们凡人见不到圣人。最明显的例子,文殊菩萨是圣人住在五台山,你到五台山去找文殊菩萨,找不到。古时候有个法照法师,他很幸运他找到了,文殊菩萨的道场七宝庄严在五台山,他找到还到道场里面去参拜,听文殊菩萨讲经,还讲了一会。离开的时候还到处做记号,怕以后迷了路,走了没多远,回过头一看没有了,一片荒山,再要见见不到了。凡圣同居土凡夫还是见不到圣人。《三昧水忏》里面诸位念过,悟达国师在四川见到迦诺迦尊者,那是阿罗汉的道场,他也是有缘,离开道场之后,回过头再去一看没有了,一片荒山,这是有障碍。同居土尚且如此,有余土、实报土我们怎么会看得见?可是在西方世界就不一样,四土在一起,所以说五乘齐入报土,那个报土是实报庄严土。所以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见到观音、势至,就见到文殊、普贤,这些等觉菩萨,天天跟大家坐在一起,一起活动,一起听佛说法,你入他们这个团体。这是什么一回事情?这是阿弥陀佛威神加持,加持你,你才入实报庄严土。
《观经》里面那个说法有什么意思?你这样子生活,生活到十二劫之后,到十二劫阿弥陀佛本愿不加持,你也入了,你也在这个地方了,就这么个意思。换句话说,十二劫之前,你跟这些大菩萨一天到晚平起平坐,把手而行,佛力加持的;凭你自己,十二劫以后你才能够入这个境界,是这个意思,都没有说错,说得都是对的。从十二劫,你就会感觉到非常惊讶,为什么?太快了。如果照一般大乘来讲,你要入这个境界,入这个境界至少要修满一个阿僧祇劫。第一个阿僧祇劫你三贤位修满,第二个阿僧祇劫才入初地,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只要十二劫,你在他方世界修行要一个阿僧祇劫。什么原因?他方世界有退转,西方世界没有退转,不退,圆证三不退,道理在此地,所以西方世界无比的殊胜。这是讲「导师之行」,导师就是阿弥陀佛,佛才称导师。这两句话是住佛所住、行佛所行。
『最胜之道』,那就是令一切众生往生不退成佛。「道」就是指净土法门,净土法门里面所说的成佛之道,这是无比殊胜。你修学任何一个法门,你见思烦恼不断,你就证不了阿罗汉果。换句话说,就是圆教大乘里面所说的,净宗也是圆教大乘,古人讲这个法门是大乘当中的大乘,一乘当中的一乘,究竟圆满的佛法,赞叹到这个地步。以《华严》来说,《华严》初信位的菩萨,这是最低的,十信里面的初信,初信位的菩萨,他断烦恼的功夫等于小乘须陀洹,小乘初果。所以你要证得初信位的菩萨,你就位不退,你决定不会再退转过来作凡夫,不会了,可是这个位次,经上讲得很清楚,见思烦恼八十八品的见惑断尽,你才能证得。可是圆初信位的菩萨比小乘初果须陀洹,智慧高太多了,智慧须陀洹不能跟他比,神通道力都不能跟他比,只是断烦恼相等,断烦恼这个是平等的。初信位的菩萨也是断八十八品见惑,须陀洹也断八十八品见惑,这个地方是平等的,其他不平等,小乘圣者比不上菩萨那么样有智慧。见思烦恼统统断尽了,小乘四果阿罗汉这才脱离六道,超越六道轮回,相当于圆教七信位的菩萨,七信位也就是断证功夫跟阿罗汉一样,智慧、德能、神通、道力,超过阿罗汉就太多太多了,不是阿罗汉能够跟他相比的,你就晓得多难。我们不要讲别的,就是初果须陀洹都没有办法得到,你有能力去断烦恼吗?
所以末法时期,说老实话除这个法门之外,没有人能够得度。法门没错,我们做不到,这是事实。这个法门怎么样?这个法门是一品烦恼都可以不要断,这对我们来讲,我们就行了,有把握了,不需要断烦恼;不需要断烦恼,但是要伏烦恼,这一点要注意到。烦恼没有断,你有能力把它控制住,叫烦恼不起作用,这行,这就是「最胜之道」。所以净宗只要伏烦恼就能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不怕了。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跟文殊、普贤把手同行,也跟这些等觉菩萨平起平坐就可以了。所以蕅益大师说,这些人你要说他是菩萨,不是的,是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断;你要说他是凡夫,他跟这些等觉菩萨平起平坐。不能说他是凡夫,也不能说他是菩萨,不可思议的境界,这就是「奇特法」,这就是「最胜之道」。
我们这一生很幸运遇到,遇到之后我们能不能成就,太难讲了。多少人在这一生当中遇到,结果还是空过,还是要去搞生死轮回,你说多可惜。无量劫中难得有一次碰到,然后你才晓得这个机缘多难得,这个机缘多殊胜。今天我们只是幸运当中之大幸运,遇到李木源菩萨给我们建立念佛堂,建立弥陀村,只要有这么一个道场,成就的人就太多太多了。凡是进这个道场,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三年决定往生,为什么?我们在《净土圣贤录》里面看到,在《往生传》里面看到,他三年功夫成就了,不是他命终,他寿命可能还有,命还很长,他怎么样?他不想住这里,西方极乐世界太好了,他看到了,他见到了,他快点移民过去,不在这里受苦。到那个地方他活动的空间大,尽虚空、遍法界是他活动的空间,你看那个生活多快乐。而后你才晓得这样的道场希有难逢,到哪里去找?可遇不可求。我讲经这么多年,天天在梦想、幻想,哪里敢想到将来会有事实?没想到,到这儿来碰上了,真的叫可遇不可求。实实在在难得,这也是诸佛菩萨给我们安排的,我们大家善根、福德、因缘,在这个时候成熟,所以诸佛菩萨来了。
有许多同修问我,弥陀村要几时能建好?在我的想象当中,李居士做事情速度之快,我们无法想象。我看应该再两年,顶多三年他就会造好,他的能力很强速度非常快。自从念佛堂开张以来,他日夜都在想弥陀村,除弥陀村之外,他说他一个妄念都没有,虔诚专注,必得诸佛菩萨加持,所以感应道交不可思议。诸位要看这几句经文,意思无尽的深广,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建立愿心。好,今天时间到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