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日本东京中元护国消灾祈福三时系念法会开示(第3集)悟道法师2017年8月13日

admin 悟道法师评论2阅读模式

2017年日本东京中元护国消灾祈福三时系念法会开示  悟道法师主讲  (第三集)  2017/8/13  日本东京天空剧场  档名:WD21-090-0003

src="http://bd.amtbvod.com:88/vod2/mp4/WD21/WD21-090/WD21-090-0003.mp4

《净土集.印光大师法语菁华》。尊敬的孙会长,诸位同修,及网络前的同修,大家上午好!阿弥陀佛!时间过得很快,今天是我们太和净宗学会举办二O一七丁酉中元祭祖护国息灾系念法会第三天,今天就圆满了。现在这个时间我们再继续来学习《印光大师法语菁华》。昨天我们学习到第七条、第八条,讲的是护国息灾根本方法在念佛。念佛不但是为了求生西方净土,对于我们现前消除业障的力量是无比的巨大,这是祖师特别给我们开示。今天接着我们学习第九段:

 

【九。真正念佛之人。必先要闲邪存诚。敦伦尽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尤需明白因果。自行化他。】

 

第一句祖师给我们开示,要怎么样做才是一个真正的念佛人,也就是说我们要怎么来修学。这个条件标准就是此地讲的,我们能够『闲邪存诚,敦伦尽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明白因果,自行化他』,那就是真正念佛人。如果祖师此地讲的开示我们没有做到,那只能说念佛人,我们是在念佛,但是还不是真正念佛人。真正念佛人这一生决定往生西方净土,念佛人那就不一定了,要看临命终最后一念。我们希望有把握这一生往生净土,祖师这些开示我们一定要留意,不能疏忽看过,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疏忽了,可能这一生我们又是跟净土法门结结缘,往生净土又要等来生后世。

 

要做一个真正的念佛人,首先,『必先』,就是必须先要「闲邪存诚,敦伦尽分」,这是讲伦理道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是因果教育,也就是我们净老和尚这些年常常在提倡的伦理、道德、因果教育,伦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教育,这是普世的教育,人天善法。出世间的善法也必须建立在人天善法这个基础上,这个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净业三福很明显给我们说明。所以这个我们不能疏忽。

 

什么叫闲邪、什么叫存诚、什么叫敦伦、什么叫尽分?我们这个文字看了,会念也会讲,但是里面真正的意思,我们现代人,没有学习过传统文化的人,实在讲也不能够理解。在印光祖师那个时代,清朝末年、民国初年,虽然渐渐疏忽传统文化,但是毕竟接受传统文化的社会大众还是绝大多数。像我们老和尚这个年纪以上的都有接触过,都有从小读过儒家的书,《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四书五经、道家《感应篇》、老庄,这些传统文化的典籍,那个时代从小都读过、学习过,老师都教这个,这是国家的主流教育。所以印光祖师这样提出来,对当时的这些莲友同修一提出来,闲邪存诚,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什么道理。因为大家都学习过,只要一提醒,大家就知道了。现在我们没有学习过,祖师这样讲,这个字会念,但是不懂意思。

 

什么叫闲邪?我们从这个字意上来讲,闲邪就是心里不要有邪念。怎么样才是没有邪念?总认为我的心都很正,我一点都不邪,现在人就不明白了。往往把这个邪知邪见,邪的思想,认为是正确的,这是在现前这个社会非常普遍,因为没有受过佛菩萨、圣贤的教育。现在整个世界社会大众都受到邪知邪见的误导,所以什么叫闲邪根本就不懂,把邪看作正,正看作邪,错了。因此,我们根据祖师这里开示,闲邪存诚,这是讲修心,就是儒家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心做起。这个心要导正,圣贤教育的宗旨就在这里,我们心有偏邪,赶快给它调整回来在正道上面,调整到正途上来。但是我们没有读这些圣贤书,往往我们也不知道自己偏邪了。

 

因此,我最近也看了雪庐老人,就是我们净老和尚的经教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他的《论语讲记》,还有《常礼举要讲记》,这两部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来学习。雪庐老人九十几岁再讲《论语》,以前六十几岁讲过,后来九十几岁再讲。在《讲记》里面,他老人家对台中莲社的莲友讲,为什么九十几岁还讲《论语》?就是帮助大家念佛往生西方。他到台湾三十八年,在台中教学三十八年,第一个十年念佛往生的莲友是最多,第二个十年就比第一个十年少,第三个十年那更少。是什么问题?后来发现,没有基础,没有人天小乘的基础,在我们中国传统,没有儒家、道家的基础。所以念佛往生的人愈来愈少。念佛的人是很多,但是往生的人很少,一万个人难得有二、三个往生,不成比例。发现这个问题,所以他再讲《常礼举要》、《论语》,教做人,做人这个脚跟没有站好,要向上提升、要超越很困难,这是他老人家慈悲。所以以后有机会,我们李老师的《论语讲记》、《常礼举要》我们还是要来学习,希望我们有时间来学习。

 

闲邪存诚,就是「诗三百,曰:思无邪」。《诗经》原来有一千多首,经过孔老夫子删订剩下三百首。诗是导正我们正念的,不要有邪思邪念。这几天,我那天从台湾过来,在飞机上看《论语讲记》,刚好看到有关诗无邪,诗人的诗,这一段我来念一念,跟我们现场同修及网络前同修大家来分享。这个是在《论语》里面,「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我把它这个《讲记》念一念。「吾讲《论语》注重道,若文字有离谱的也必须说,泰伯篇中有若干讲不通的经文,吾必须说说。」这是在《论语.泰伯》这一篇的第八段,有四句,「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此章依书说,费事又听不懂,所以你们只要听吾讲,因吾也是依注子说,说时用白话讲,必须使你们容易懂」,雪庐老人就讲得很白话,他不用文言,怕大家听不懂。

 

「国家第一步必须讲生活,国家政策首先要令人民不饥不寒」,这个也是我们佛门讲的「法轮未转食轮先」,先填饱肚子,「再者要紧在教育。先庶之,再须富之,再教之,人民不受教育,不知所从」,人民没有接受教育,这个教育我们要听清楚,不是现在学校,是圣贤的教育。「教育在教人,有本有末,昔日吾看历史,孔子杀少正卯,此人未犯罪,是鲁国的闻人(如今日胡适)」,胡适很出名的。「孔子一当鲁司寇,杀这位全部人都恭敬他的人,指出他有罪五」,有五条,「一、心逆而险,二、行僻而坚,三、言伪而辩,四、记丑而博,五、顺非而泽。刚开始时这五罪记不全,学佛后依五戒十善身口意三业便记住了」。雪庐老人学了佛,以前这个五条也不好记,学了佛用五戒十善来对照,那就容易记了。

 

「这五条这也是三业故。口业,饰非而泽、言违而辩」,这是讲少正卯;「身,行僻而坚」,行为很怪异;「意,记丑而博,心逆而险」,学问很好,但是心奸险。这是讲少正卯,很多人都听他讲经,他也讲,他的听众比孔老夫子多,口才好,学问好,孔子很多学生也都不听孔子的,跑去听他的,听少正卯的。「依身口意三业分析,所以能记得。学佛有助于学儒,学儒有助学佛」,学佛法帮助学儒家的圣贤之学,学儒家的传统文化也帮助我们学佛。你看过去出家的、在家的祖师大德,都是佛跟儒都通达。「学儒的证道者多,如宋陆象山」,宋朝的陆象山,「明李二曲」,明朝的李二曲,「都是,学《论语》有助往生,人身难得,人格若不够,未有能证果的」。这是雪庐老人很慈悲,九十几岁还讲《论语》。为什么?因为台中莲社都是念佛的莲友,愈念往生的人愈少,发现没基础。所以学《论语》帮助我们念佛往生,也就是说人身难得,我们做人的人格如果不够,那怎么能作佛?这是给我们讲这个。

 

「人为本位,三业以意为主,学佛要你改心」,这是讲到身口意三业,我们念三时系念忏悔偈,「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所以意是主导的,主导身口去造业,造善、造不善都是意在主导。学佛就要从心里上去改,改变我们的心里,符合佛菩萨、圣贤的教导。「忏悔不是贿赂佛」,不是去巴结佛菩萨,那不是真忏悔,是要改心,在佛前发愿,我要依佛的教导改正自己的错误的思想。「教育首先在正心术」,教育首先在正心术,就是此地讲的,印祖开示,必先要闲邪存诚,就是正心术,你心要正,你心不正就邪了、就偏了。

 

「昔日上学首先念《三字经》,人之初,首为人,后来人手刀尺,也教学做人。性本善,本性」,这是《三字经》讲的,「从前教育先教心性,因人是活着,都会有意思」,人活在这个世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思。「如十二因缘说」,这是佛在《十二因缘经》讲的,「出生时触,不辨好坏,后来才有爱取,便有业,如小孩一下生就爱吃乳、爱吃糖而不吃辣,就是有分别」,出生下来慢慢就有分别了。这个详细在《十二因缘经》。「性一动便是情」,这个心性,这个性如果一动就有情,情感这个情,有情「就有喜怒之情」,有欢喜、有生气,「必得使它归并集中而到一范围有目标,这就是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不叫意乱走」。就是我们这个心里不要让它乱跑,好像性一动,就牵动我们的七情五欲。一动你要去控制,没有控制,它乱跑,好像我们开车,车一发动,你方向盘要抓好,你不能没抓好让它乱撞,那就危险了。我们控制这个心也是一样的道理,就是要有一个范围、有一个目标,不要乱撞,没有目标、方向。

 

「那七情要如何收歛法?」七情要怎么收敛?喜怒哀乐爱恶欲这个七情怎么去收敛?「所以定有礼节」,就从身口这个礼节来规范。所以《常礼举要》就是讲这个。如果没有个规范那就放纵了,自己爱怎么做就怎么做,那就乱了。「七情就是识」,就是佛经讲的意识心的识,「识定于一处便是志」。我们这个意识心心猿意马,胡思乱想,现在把它锁定在一个地方,锁定在一个地方这叫志,志气的志。志这个字上面是一个士农工商的士,下面是一个心。「受过教育的心」,你受过圣贤教育这个心,你的志向就有目标,就不是志乱,乱了就没有目标、方向,「有志向,有工夫的人」。这是受过教育,传统文化的教育。

 

「生而知之者志于道,一般人办不到」,这个是我们佛法讲再来人,一出生他就志于道,这个不是我们一般人,不是我们一般凡夫,一般人办不到。「所以要定礼」,要有个规范,佛法讲戒,儒家讲礼,我们「遇到外面的色声等都会动,具体为财色名食睡,一般人不禁止」,一般人他不懂得去节制。所以礼节礼节,礼是一个规范,节是一个节制,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不能太超过,也不能不到,要适中,这才合乎礼。所以财色名食睡你要有个节制,不能过了。「佛、罗汉都不睡,普通人办不到」,佛不吃不睡都可以。但是佛示现在人间他也是跟我们一般人一样,要去托钵,也要吃饭,也要休息,实际上他是不需要。但是在我们这个世间,佛菩萨大慈大悲,必定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个我们凡夫当然办不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此是礼」,我们这个心情,喜怒哀乐这个情绪,没有发作之前,这个时候心是中和的,中,中节,这个就是礼。

 

下面讲「兴于诗」,诗是讲什么?「就是讲你的志向」,你的志向从吟诗来表达。「子曰:兴于诗」。下面雪庐老人讲,「七情一发动,定住志,诗引导你往这个范围走」,我们喜怒哀乐爱恶欲这个七情一动,一动我们给它锁定在志,这个志就是从礼来规范,诗引导你往这个范围走。「人必有言,诗言志,七情有善有恶,若志向圣人为定的目标」,这个七情有善有恶,如果以圣人为目标,圣人是有善无恶,「所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把周朝以前历代这个诗,有一千多首,把它删节,好的、纯善纯净的留下来,三百,这三百首诗它的内容,核心就是思无邪,你的思想没有邪念、没有偏差,就是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心情都是正的。

 

「从前中国小说也有黄色小说、戏曲,但结果都是福善祸淫的,不要点看淫戏,以保存阴骘,淫戏也含有道,但是国家是禁止的。」这个是讲有一些淫戏,当然演这些戏到最后,这个是邪淫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一般不点看这样的戏,是保存我们的阴骘,阴骘就是阴德。所以淫戏它也含有道,也就是教化社会大众的,但是国家是禁止演这些的。但是现在都是开放了,禁也禁不了,这是我们自己要去遵守圣贤的教导,我们没有那个功夫,还是不要去接触。「诗经中没有」,在《诗经》当中没有淫戏这些的,没有,所以思无邪,没有。「到了汉魏六朝还极文雅」,到了汉朝、三国那个时代、到了六朝这个诗还是很文雅的。因为诗三百是以前孔子删订的,后来的历朝历代诗人也都有作诗,到了汉魏六朝这个诗还是很文雅,就是还没有太离谱,没有很离谱。「唐诗男女的诗就多了」,这个唐诗,现在我们一般念唐诗三百首,这是唐朝人作的,这个唐诗讲男女方面的就多了,男女方面的诗就很多了,「但也不是淫诗」,不是教人起邪念的,只是谈到男女方面的,这是讲唐朝,盛唐那个时代。「晚唐便不行」,晚唐就是唐朝末期,那个时候诗人作的诗就不行了,慢慢就有这邪思出现了。「至今日的诗则思无正」,现在人作的诗都是邪,没有正的,都是教人生起邪思邪念的,现代的诗不行,思无正。

 

「诗有原则,性情往外发作时,怒也不能骂,必须具备温柔敦厚,发怒也不能超过必要程度,如某人不好,但说三、四成,其余保有他的脸面,使他能改。」以前人心里有情绪不好、不满,作诗来表达,纵然生气也不能去骂人,透过这个诗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纵然发怒也不能超过必有的程度,生气了也不能太超过,如果某某人不好,给他说三、四成就好,也要给他保住他的面子,使他有机会能改,这个也非常重要。

 

「诗言志」,诗是什么?表达我们的志向的,「心有事,口便说话」,我们心里有事,嘴巴就会说话,「不许你口乱说」,说不能乱说,「但是没有不乱说的」。但是现在的人一开口没有不乱说的,现在没有学习传统文化,不可能不乱说的。「发牢骚改变为唱歌」,古人发牢骚用唱歌来发泄。「工作时也有唱歌,如菱歌等」,采菱角,工作时候也有唱歌的,采茶歌等等。「文人咏诗、吟啸,没有不唱歌的」,那是过去有这些传统文化,所以他唱那个歌抒解他的情绪,人心情不好,抒解他的情绪。这是古圣先贤以礼乐治天下。我们佛门也不例外,以戒约束身口,儒家以礼约束身口,以乐陶冶心情,我们佛家以戒约束身口,以唱念来发泄抒解我们这些不平的情绪。

 

「今日的百姓不唱,因为洋歌不会,警察又禁止」,现代的人不会,西洋的歌曲也不会吟唱中国这种圣贤制定的诗歌,西洋不会。如果会,「唱了便满腹气消」,唱了之后把你心中郁闷那个情绪抒解。如果现在会唱诗歌,学这个也是很需要的,闲邪存诚,印光祖师讲的,现在忧郁症、躁郁症就没有了。现在为什么忧郁症、躁郁症那么多?遇到心不平的事情郁闷在心里,没有办法让它发泄出来,好像那个水沟塞住了,堵住了,没有给它疏通,我们的心也是一样的。

 

「古代有采诗的官,一地有一地的风俗,诗歌都不同,所以说是采风。」采风就是那边的风俗,听听那边唱的歌,就可以知道这个国家的人情世故,他心里在想什么,他需要什么,他有什么要表达的。像我来到日本,如果你们会唱,听一听你们唱的,我就知道你们心情如何。这个叫采风。「可以知道这个国家的人情,这种诗为国风」,这个国家地区的风气、风俗,从这个唱诗唱歌可以知道这个国家的盛衰存亡,他唱的什么歌、什么内容,我们学习传统文化,你到一个地方去听一听他唱的什么歌,你就知道这个国家是会兴盛还是会衰败,是会存下来还是会亡国,就知道了。「唱,再配合乐,更和平,为了舒泄性情」,这个唱,如果再配上乐器乐章来演奏,唱下来更和平。这个为了什么?抒解发泄我们的性情,我们的情绪,我们不平的情绪,你遇到什么不如意的事情,用这个来发泄,来表达你的情感,让你这个心恢复到和平。

 

「采取各国风谣后,并非全部要,而是选其中温柔敦厚者,一选择便定下了,就是雅。」到各国去采访,每一个国家地区都有它的风俗,有它的民谣。我们现在民谣也是很多种,你学了这个礼、学了这个乐,你就知道它是属于哪一类。你要选择,选择比较好的,选择其中比较温柔敦厚的这样的,一选择便定下了,就是雅。像现在我们中国茉莉花这个歌,我从小就听了,现在连川普的孙女都会唱,这个歌好像在世界上普遍受到喜爱,这个歌有温柔。这是举出一个例子。但是要学诗,雪庐老人有诗集,如果将来大家有想要学,我去找台中的跟雪庐老人学诗这些老师来日本教教大家,那是传统的,他们有学过。「雅者,正也」,雅,就是文雅的雅。「雅言,书诗礼乐皆雅言」,《书经》、《诗经》、《礼记》、《乐记》都是雅言,「孔子都用文话」,文话就是文言文,「也都与本国有关(风属各国),所以学诗可以兴观群怨」,学诗可以看到个人的他的心情、他要表达的志向,各方面的。

 

「再进一步是颂,颂扬赞叹,祭太庙用颂,达到立国的目的了,只能赞叹,如吴季札观韶乐说观止。」这个是祭祀,祭祀用的,就是我们一般讲歌功颂德,他不好的你就不要提了,他对国家社会有奉献的就赞叹他的功就好了,那个过你就不要提了,歌功颂德。「诗有三种体裁,方法也有三种,兴,以他事引起此事,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知道为何要作此诗。」诗有三种体裁,方法也有三种,兴这个字是以他事引此事,以其他的事情来引起这桩事情,藉其他的事情来引发这桩事情。言者无罪,讲的人没有罪,闻者足戒,听到的人他知道警惕,知道为什么要作这个诗,作这个诗的用意在哪里,在提醒我们。「赋,直言其事,如关雎是兴而赋」,这个赋,诗词歌赋这个赋,就是真接说,这是第二种体裁。第三,「比,不直接说,却都是自性情发出」,他没有直接讲,赋是直接讲的,兴就是以他事引起此事,这三种体裁。

 

「诗六义:一、风:言贤圣治道之遗化。二、雅:正也」,雅就是正,「言今之正者,以为后世法」,做为后世一个榜样、一个典范。「三、颂」,诵经的诵,一样的,「容也。诵今之德,广以美之」,颂就是赞叹的意思。「四、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这个兴,看到现在有什么好事,取这个善事来比喻来劝化大众。「五、赋:铺也。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就直接讲,这个就没有藉用其他的,就直截了当的讲。「六、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比就是比较,比较这个比,就是类似的,取其他类似的,也不敢直接讲,你看到某某人有什么不对,就讲其他的人,让他去反思,没有直接讲。「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解。」这是以上六义,诗有这六种意义。

 

下面这句,「立于礼,七情往外发,如何能都中节?」我们喜怒哀乐发作了,怎么样让它能中节?我们怎么知道它有没有中节?这就要订一个礼,一个标准,我们依照这个礼,那就中了,就中节了。「立于礼,在礼节规矩上站立得住,平常人才能站住,要达到平常态度,非礼不能办。不正常人,不能立,所以孔子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以诗引导,以礼齐之。」诗是引导我们走入正道的,以礼来当规矩,齐就是整齐的意思,以这个来看齐,这个是《论语》讲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若以政刑,则不当人是人。礼是恭敬大家,见人不合礼最多说说而已,这是君子、小人的分别。」「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政就是政治,订了很多法律来规范,人民犯罪了,抓起来判刑,现在都是讲这个,「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这是讲法治,法治就不是把人当人看了,把所有的人都当作有犯罪嫌疑的人来订这个法律,对人不恭敬。礼是恭敬大家,是尊重你,你是圣贤,如果你自己违犯这个礼,圣贤、君子你违犯这个礼,你就变成小人了,你自己自甘做小人,对自己是很大的羞耻。礼是讲这个,是尊重人的,尊重你人格的,你违反这个礼,那你自己不尊重你自己,不是别人订个法去约束你的,是你应该就必须要这样做的,这样做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不然就变成小人。

 

「成于乐。立住礼还不行」,这个礼还有乐来辅助,立住礼,「国家祭天、祭大庙,凡是行礼,行礼就要奏乐。礼乐配合,乐为主体,诗是乐的词,礼是乐的动作。还有舞蹈,所谓『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个我们在祭祖就可以看到,但是祭祖现在没有舞蹈了,过去都有。以后有因缘,还是要多方面请教人学习。所以礼要有乐,礼乐要配合,行礼就要奏乐。这是举出祭祖,其他方面也有礼乐互相来配合。所以圣人他以礼乐治天下,不是法治,是礼治。「成于乐,是成于性,性情成就温柔敦厚,这必须日久天长的熏习,不是一时能办到。」当然要成就这个,也要学习长时间,我们净老和尚常讲,「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个不是短时间可以薰习成的。学习传统文化也要长时学,不是学个三天、五天就行了。

 

「礼乐不行了,才有刑法、兵事。」如果礼乐能推广,这个世界上不用军队、不用警察了;不去实行这个礼乐,才有刑法,订法律,才有兵事,就是军队,因为大家不讲礼,不讲礼乐,不学礼乐,才有这些东西出现。这些东西出现,我们就知道这个世界就不会和平,讲世界和平那是一个理想,那不可能。要世界和平必定要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礼乐,这是英国汤恩比教授讲的话。「古时候一上学就念诗,诗虽是教文学,文学还不是主要的,风雅颂,兴赋比,都是圣人的道理。」

 

这一段雪庐老人讲到此地。这个还是其中一段,我们听起来好像满多了。你看这里印光祖师讲,闲邪存诚,敦伦尽分,八个字,这八个字内容深广无边。所以我们没有去学习传统文化,祖师这样讲,我们听一听,我们不懂,怎么样闲邪、怎么样存诚?所以我们要闲邪存诚,敦伦尽分,雪庐老人这个《常礼举要讲记》我们要学习。如果大家有意愿要学习,我们再来安排时间,我带大家来学。我也要学,我也不懂。但是如果大家很踊跃,我带动的士气就会很高;如果大家都不来,剩下我一个人,只能关在自己房子自己学,士气就不会那么高。

 

学这个很管用的,学礼就是通达人情世故。《常礼举要》,雪庐老人讲是《礼记》当中九牛一毛,沧海一滴。这个一滴我们都不会了,那你还能会什么?先从这个一滴一毛先学习会了,《常礼举要讲记》,雪庐老人讲我们能做到十分之一,念佛往生就有把握。我们念佛人这个是最关键的,其他我们不重视,这个要特别重视,跟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有关系的,这个我们不能不重视。我的学习也要依靠大家,所谓依众靠众,如果大家不来学,我也可能会懈怠,或者做其他事情;如果大家都来了,坐在那边,我也不好意思,这个就是依众靠众。

 

《常礼举要》非常重要,里面我举出,那天我来日本之前看到一则新闻,在联合报登的,说大陆有两个游客到德国去旅游,在德国国会前面比纳粹的手势拍照,被抓起来,罚五百块欧元,差一点被关起来。这个就是没有学《常礼举要》。《常礼举要》有一篇叫「旅行」,就是出门旅游要学《常礼举要》。《常礼举要》有一条讲,「入境问禁,入国问俗,入门问讳」。你进入到另外一个国家,问他们有什么禁止的,入境问禁。入国问俗,到一个地区要了解一下当地的风俗民情,有一些事情在我们自己国家这个地区可以,在其他地区就不行。到人家家里,要知道他们家里有什么避讳的,这个也要知道。所以,我看到这个新闻,我也剪起来,这就是没有「入境问禁,入国问俗,入门问讳」,所以犯了这个问题。因此学这个《常礼举要》非常实用。

 

闲邪存诚,敦伦尽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尤需明白因果,自行化他。这个就是我们净老和尚常讲的伦理、道德、因果教育,讲得很简要,内容深广无边,我们要发心深入来学习。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祝大家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9月28日08:59:5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3526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