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56集/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第五十六集)  2001/8/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5-013-0056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链接MP3链接

诸位同学,请掀开《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科会》第二十面,经文第二句看起:

 

【违法失理。其罪莫大。罪福有证。可不慎耶。】

 

这是这一段的总结,也是这一大段「师弟之分」,最后佛在此地跟我们提出的警告。『违法失理』,「法」,狭义的来说,是佛的教法、佛陀的教学,「理」是道理;我们常讲的不如理、不如法。但是法跟理意思都是无尽的深广,我们怎样才真正能够做到不违背佛的教法,不失真理,所以才讲到教学。古圣先贤没有不重视教学的,中国古籍里面,《礼记》有一篇叫「学记」,这一篇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中国古代教育哲学,非常重要。这一篇里面明白的告诉我们:「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立一个政权,领导人民,什么最重要?教学最重要。古时候那些帝王大臣,他们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政权一建立,立刻就展开教育。如果他的教育上轨道,他的政权就非常稳固,长治久安;他要是疏忽教学,他的政权不稳定,他的社会常常容易动乱,这是一定的道理。

 

佛法帮助古圣先王教化众生,这些人是世间的大善人,他们不求名、不求利,在社会上他不希求社会地位,不希求官爵。释迦牟尼佛是王太子出身,统统舍弃了,荣华富贵彻底放下,为什么?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目的何在?无非是希求世界和平、社会安定、人民幸福,这是世间真正的好人、真正的善人。你们看哪一尊佛菩萨接受帝王封官爵?没有的,他在政治上有什么地位?他也没有的。他跟所有一切众生,上至帝王大臣,下至平民乞丐,佛跟这些人平等的,上跟帝王平等,下跟乞丐平等,只有义务的教化,没有一丝毫的欲望在当中,这样的好人要是把他舍弃掉了,真是众生的不幸。这些帝王大臣知道,他们聪明,他们有智慧,对于这些人非常尊重,他是国之宝,是社会大众的导师,教人以圣贤之道,教人以至善之道,怎么能够违失?所以违背圣贤的教法,迷失真理,『其罪莫大』。这个罪究竟大到什么程度?我们套佛经上一句话来说:「不可思议」,这是真的。圣贤教诲的影响面有多大?影响的时间有多长?你就知道你的罪有多大了。

 

佛教是后汉明帝派特使从西域迎请过来,当时来了两位大德,摩腾、竺法兰来到中国之后,中国的帝王以最尊敬的礼节来接待这两位法师。听两位法师讲经说法,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恳切的挽留法师,留在中国教化众生,得到法师的同意。为他们建立道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马寺。佛教教育第一个机构,称「寺」,用现在的话来说,也是给他政治地位,是国家最高的机关。皇帝下面直接管辖的机构称「寺」,但是法师不作官,寺有长官,寺的长官称「卿」。佛教的法师不作官,他称「住持」、称「方丈」,他不称「卿」。换句话说,教育机构是国家第一等的政治设施,它是属于教学,法师跟帝王、跟大臣、跟平民依旧保持朋友的关系、师生的关系,这关系不改。

 

称「方丈」,方丈是什么意思?他自己住的小房子长度只有一丈,是个很小的房子,称之为「方丈」。称之为「和尚」,和尚是印度话,中国的意思就是老师、亲教师,指导我们修学的老师,所以没有品级、没有官阶,也没有官衔。教学的场所可以称寺,你们想想这个味道,我想这种称呼在当时决定是朝廷跟法师商量很多次才做决定,彼此双方都能接受。国家对法师的尊重,对佛教教学的尊重。法师也维持自己的身分,不作官、不干政,所以机构可以称寺,这里头没有长官、没有卿。

 

我们在这里面多想想,就能想到当时大致上的情形,朝野跟法师多么融洽,彼此互相尊重,希望佛教教育真正能够帮助国家、帮助社会、帮助众生。如果违法失理,换句话说,佛陀教化的目的就达不到了。佛这句话,现在我们看到了,确确实实现代社会只有佛教的形式,佛教的教法、佛教的真理没有人懂。这一句跟前面的经文互相照应,「魔世比丘,四数之中,但念他恶,不自止恶」,一直到「断绝道意,令不得行」,下面又说:「贪欲务俗,多求利业。积财自丧,厚财贱道」,这些话在此地总结,就是「违法失理」,「违法失理」就是讲前面这一段。「其罪莫大」就是前面讲的「死堕恶趣,大泥犁中,饿鬼、畜生」,总结前面的。

 

『罪福有证,可不慎耶』,因果报应的事情,佛经里面很多,在中国历史上记载的也很多。前人很难得,把历史上的因果报应这些事情抄录下来,编成一本书,《历史感应统记》。那是《二十五史》里面所记载的,中国历史称为「信史」,不是真正的事实不会写在历史里面,确实有凭有据才会写在历史上。我们要到历史上去查看很麻烦,中国史书部头太大了,前人用心统统搜集起来,现在精装本两册,这就是证明。何况古人笔记小说里头太多太多了,现在外国人讲因果报应的书籍也不少,确确实实有证据。

 

「可不慎耶」,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如果我们细心留意观察,太多的果报都在我们眼前,这是佛法里面常讲的「现世报」,非常可怕,现世报在佛法里面讲的花报,果报在三途,我们总要晓得。修行人最重要的是反省,承认自己的罪过,改过自新,断恶修善,前途才是光明的。不能够掩饰自己的过恶,掩饰自己过恶就会积成大罪业,那错了,所以佛家常常教人「发露忏悔」,勇于承认自己的过恶,改过自新。

 

经文到这个地方是第三个大段「师弟之分」讲完了,下面等于说是另外一个问题,「疑法抵触」这是另外一个问题。这一大段,在这部经里面是核心,因为在第一个大段只是讨论学佛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到底是吉还是凶。佛跟我们解释,怎样学佛是吉利的,怎样学佛是错误的。我们明白之后,接着跟我们讲杀业责任,这一条我们跟诸位介绍的时候,着重在持戒。戒为无上菩提本,真正能懂得断恶修善的功德利益,然后才能学佛。学佛,师弟之分就是关键;换句话说,断恶修善一定要有师承,所以才有这一段经文。

 

我们在这一段里面,想到世尊在大经上常讲「信为能入,智为能度」。佛家有一部大书《大智度论》,《华严》是大经,《智论》是大论,大经大论里面都说「信为道元功德母」。没有智慧就愚痴,没有觉悟就迷惑,愚迷之人他怎么能成就善业?所以学道,师生两方面要建立互信,学生要相信老师,老师也要肯定学生。所以我们在这一段经文里面体会到,学生对待老师要如同对父母、对佛菩萨一样。

 

求道求学的态度,我们培训班的同学主修的一门课程,《内典研学要领》。《内典研究》是李老师写的,这里面我有一篇短文附在里头,《内典研学要领》,我这一篇短文李老师看过的,当时吩咐(那个时候是油印)印给同学们做参考,老师一个字都没有改动,我自己还感觉得后面有几句写得不理想,但是老师没有改。求学求道的态度,《内典研学要领》诸位可以做参考。老师教学生,我们在这里看出世尊如何教诲的,尽心尽力,慈悲摄受,教之以道,导之以德,成就学生道业学业而不居功,不以为我自己有多少功劳,我自己有多少恩惠,那就错了,那就着相了,若无其事,这真正叫得大自在。

 

古人常说:「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师友。」师友跟我们自己的关系,「友」是同学,同学里面志同道合的这是「友」,师友是我们一个人修道过程当中的迷途明导、苦海舟航。所以要成就,要有好老师,要有好同学,有好老师没有好同学,非常困难;有好同学没有好老师,同样困难。老师指路,同学结伴同行,在旅途上互相帮助,缺一不可。有好同参没有好老师,等于没有人指导方向,我们很容易迷失方向;有老师没有同学,知道方向很正确,走路辛苦困难,旅途很长,没有同伴。良师益友是我们这一生成功失败的关键,你有缘遇到,你就成功了。你遇不到,或者是遇到了,自己疏忽大意,就是前面讲轻慢师友,那很可惜,遇到等于没有遇到。所以师友之恩超过父母,古人说的话更重:「德重乾坤」。

 

古时候人求师,佛经里面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讲的例子,那是他过去生中学菩萨道,为求半偈而舍身,重法轻生,我们能做到吗?在中国禅宗二祖慧可,求达摩祖师教他,他表示他的真诚,冬天下雪,在雪地里头恭恭敬敬站在那里很长的时间,看到达摩祖师在那里如如不动,断臂求法,到他把自己手臂砍下来之后,拿这只手臂供养达摩祖师,达摩祖师才开口说话,这样的真诚。这就是印祖讲的,十分真诚他得十分利益,果然达摩祖师几句话一开导,言下大悟,明心见性,他这只手臂断得值得了。这些事情也不是平常人能做得到的,为什么?平常人没有慧眼,这是真正有慧眼的人,具足正知正见,他作佛了;如果是邪知邪见,他就成魔了。

 

我们在今天,讲席,特别是我们培训班,我常常勉励同学,弘护一体,弘护要互相尊重,要密切合作。弘护人要不能够成为一体,不能密切合作,佛法是决定不能够兴旺的。如果弘护两方面互相嫉妒,佛法肯定灭亡。讲经说法的法师嫉妒寺庙的住持当家,这不得了!当住持当家的又嫉妒讲经说法的法师,佛法哪有不灭亡的道理?古人讲得好:「家和万事兴」,家不和决定衰亡。要做到真正和合,记住古大德跟我们讲的一句话:通、沟通,比什么都重要,政通人就和了。政是什么?政是大众的一些事务,现在人讲的透明化,一切都公开,没有隐瞒、没有秘密。常常在一起问题就解决了,不常在一起必定是产生互相猜忌,我猜你,你猜我,愈猜愈错,本来没有事情,从猜疑当中产生了严重的错误。

 

所以从前国家帝王时代,为什么每天要早朝?早朝的意义在哪里?每天大家在一块见见面,有什么问题提出来,我们一起研究讨论。你这部门需要那部门协助,在这里可以完全了解,早朝目的在此地。现在也不例外,我们看到许多大的公司,每天也是这么做,上班之前各个部门的领导人跟老板在一块聚会,多半在一起用早餐,一面用早餐,一面天天见面,所以当中没有猜忌。最怕的是不见面,没有不出问题的,三个星期不见面,肯定有纰漏要出来。现在有些地方不必三个星期,一个星期问题就出来,就会有摩擦。何况还有一些恶知识在当中挑拨的、破坏的,现在这种人多,帮助你成就的人少,这我们要懂得,世法佛法都不例外。

 

佛教的僧团在过去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成就?没有别的,天天在做早课,早课一定大家都到的,晚课一定大家都到的,平时固然各人有各人的工作,但是早晚课是聚会,一定在一起。我们不能不懂道理,不能一个人躲在房间胡思乱想,没有问题都被你想出问题出来,冤枉不冤枉!邪知邪见都是从妄想里面生的。

 

所以弘护是一不是二,弘法的人没有护法决定不可能有成就;护法的人没有弘法,等于是一个钟表一样,里面机件一样都不缺,外头没有指针(弘法的人是指针),外面有两根指针,里面机件都生锈了,都坏了,这指针不动,弘护的关系就像这个样子。密切配合,佛法才能兴,众生才有福。所以护法功德不可思议。

 

护法第一个要护道场,要懂得爱护道场,道场是吉祥地。若破坏道场,罪过就重了。破和合僧,果报决定在阿鼻地狱。所以你在道场,你到底是真正诚心诚意护持道场,还是来破坏道场的?真正护持道场的,我在道场是什么地位,是什么样的身分,我应该做的是哪些事情,把我自己本分的事情、岗位上的事情做到尽善尽美,这是护持道场。道场大众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道场兴旺。不要干涉别人,彼此互相干涉,这就错了,各人有各人本分的工作,我的本分工作做完了、做好了,看到别人还没有做好,我有能力帮助他可以帮助他,但是自己先要做好,自己都没有做好就帮助别人,那错了。先把自己的做好,然后可以帮助别人,决定不障碍别人。

 

第二要懂得护教,护教最重要的是深入经藏、深解义趣,你才真正懂得怎么样护持,换句话说,你才有智慧,智慧才能护教,聪明不能护教,世智辩聪只有障道,没有办法弘道,没有智慧怎么行!怎样才是真正护教?依教修行。我们果然做到每天八个小时听经、研究讨论,八个小时念佛,这真正护教。我们认真去做,必定感动诸佛护念,护法善神拥护,肯定的,一丝毫疑惑都没有。

 

第三个要知道护僧,僧是什么?我们道场同学的这些大众,包括在家的居士,只要他住在我们道场,跟我们一起共修,他都是我们僧团的一分子,我们要帮助他、要协助他,时时刻刻警策自己,也提携别人。不能违法、不能失理,如理如法的修行,这才叫弘护一体,这样才能真正令正法久住,这是功德,这是报佛恩。如果「违法失理」,那是罪过,那是你来灭佛法,这里面也都有因缘果报。

 

总而言之,你有缘分进入佛门、进入道场,都是过去世有善根,纵然是魔子魔孙他也有善根,他没有善根他听不到佛法。换句话说,那看你存的什么心,你要是存心捣乱、存心灭法,这罪过重了。如果没有这个心,不是存心灭法,但是利用佛法达到你自己某一种欲望,有没有罪过?有罪过,罪过减轻一等。如果是存心来消灭佛法的,罪过太重太重了,罪过的果报肯定是阿鼻地狱,极重的罪业!结罪我们前面都曾经说过了。

 

在缘上来讲,你遇到的缘是善缘还是恶缘,这关系很大。我们选择老师、选择道场、选择同参道友要有智慧,选择的都是善人,都是好的环境,我们修学成就的时间可以缩短。如果缘不善,寺院庵堂,古人所谓有庙无道,我们在这里修学就困难,儒家讲的「人以类聚,物以群分」。道场要是没有道,他们所追求的是些什么?我们修道跟他一定格格不入,格格不入决定产生嫉妒障碍,彼此不能兼容,身心不安,你道业怎么能成就?所以要想成就,这不能不重视。选择道场,道场是真正能帮助我们成就道业的,而不是障碍的,在果报就有显著的不同。道场好、领导的人好、同参道友好,很容易成就,特别是念佛法门,三年五载,我们不敢讲一心不乱,功夫成片那是很可能做到的。能做到功夫成片就不错了,往生净土就有把握,然后再全心全力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为什么?自己什么时候去都可以,早一点去、晚一点去都没有障碍,可以放心、全心全力帮助众生,帮助正法久住,真得大自在,自在随缘。

 

如果没有善知识,没有好的同参道友,也没有好的学习环境,我们的道业就相当困难,这不能不选择,不能不留意。如果自己有这个环境、有这个条件,可以创造条件帮助别人,这是应该的,这是好事情,世间第一等好事,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修行的人不管多少,不要说好多修行人我才做,只有两三个我就不干了,那你就错了。两三个人成佛,两三尊佛那还得了吗?所以我们要记住,觉明妙行菩萨只有十二个人,十二个人都往生,往生都作佛了,这功德多大!道场人再多,有几千人、有几百人,一个都不能成就,这是失败的。成就就是要看开悟的人多少,证果的人多少,往生就是证果,我们要重视这个,这是真的,其他是假的,真假总得要辨别清楚。今天时间到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8月18日17:33:2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3488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