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五七卷) 2009/11/9 台灣高雄 檔名:12-017-205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方廣佛華嚴經·十住品第十五》,今天看第三段「起分」,經文只有一句:
【法慧菩薩即從定起。】
這一科就這一句經文。前面我們看到『法慧菩薩』接受諸佛三業的加持,諸佛隨順法慧就如同大地能忍受故。順,佛法裡面常常用大地來做比喻,這個意思很深,什麼叫順?就是能忍。你看大地,你把香水灑在大地上,它如如不動;你把再穢污的東西灑在大地上,它還是如如不動,取這個意思叫隨順。我們中國人常講孝順,我們怎樣顯示出孝親?那就是順從。順從也要像佛法大地來比喻,一切都順從,沒有一樣不順的。可是在人事上,聖人教導我們隨順要合乎義,如果不義,那你的隨順就陷害父母於不義,這是大不孝。那怎麼辦?就是父母的過失要勸導,一直勸導到父母明白、覺悟為止。這《弟子規》上就講得很多,也講得很好。義是什麼?古人解釋義,「義者循理」,用現在的話說,什麼叫義?合情、合理、合法。與情、與理、與法相違背的那就是不義,這個原則要把握到。特別是佛門弟子,因為佛教導我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我們要恆順、要隨喜,可是順跟隨喜都必須要與義相應,佛經上講的情理法。可是情理法在佛法裡面講得很多、講得很深、講得很廣,那就是各個層次的水平不一樣,標準也不一樣。十信菩薩的標準跟十住就不相同,十住跟十行又不一樣,這是聖人。凡夫?人間跟天上的標準又不相同,天還有二十八層,分三界,你才曉得義這個意思就太深太廣了。這個我們慢慢學,一層一層向上提升,漸漸就明白了,到真正把煩惱,《華嚴經》上講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這才真的開悟,這個隨順就做得圓滿了。
此地說菩薩起定,也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出定;前面是入定,入定接受諸佛的加持,加持完之後就出定。清涼大師在此地跟我們講出定有四個意思,第一個是「三昧事訖故」,二、「已得勝力故」,你看入定的事情圓滿了,得諸佛威神的加持;已得,已經受加(接受加持),為得殊勝的威力。這是一樁什麼事情?這是為說法,沒有殊勝的能力不能說法,說法一定要得諸佛威神加持,這已得,得到殊勝的能力。三、「說時至故」,佛力加持是什麼時候?你升座說法的時候,這個時候出定了。最後告訴我們「定無言說故」,為什麼在定中不說法?定中沒有言說,但是定中可以以心傳心。就像我們現在資訊的傳遞一樣,沒有言說,那個傳遞還很圓滿。「此四」,前面講的這四樁事情,「後後以釋前前」,第二句是解釋第一句的,第三句是解釋第二句的,第四句是解釋第三句的。起定我們就說到此地。
現在看第四「本分」。說法,菩薩說法了。本分「文分為三」,它分三段。第一段「總顯體相」,第二段「標以許說」,最後一段「別陳其名」。我們現在看第一段:【告諸菩薩言。】
這是法慧菩薩告訴參加這次大會的諸菩薩,跟他們說:
【佛子。菩薩住處廣大。】
這個住處就是十住,住處廣大。
【與法界虛空等。佛子。菩薩住三世諸佛家。】
修學到這個境界才有住處,這個住處的體真的深廣沒有邊際,跟諸佛如來沒有差別。我們看清涼大師給我們的註解,這個註解文很長,我們要細心去體會。實際上菩薩住虛空法界、『住三世諸佛家』,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我們從這個地方就能體會到。現在我們看清涼大師的開示《疏》,「然十住體,略有三種」,講十住菩薩的體,略說。「一約所依,即前三昧,依此說於十住法故。論云,三昧即法體故」,這是說十住的體,第一種就所依。約翻成現在的話是就,約所依就是「就所依來說」,就是前面講的三昧。為什麼?如果要沒有前面的三昧,你就無法說十住法。三昧是定。三昧是梵語,用中國意思翻,梵文稱三就是正的意思,中國人稱邪正的正;昧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受,正受。正受就是正常的受用。正常的反面就是不正常的,不正常的受用是什麼?佛在經上給我們講五大類,五種受,這個受是不正常的,特別是在六道裡面。這個受是苦、樂、憂、喜、捨,六道眾生五種受。身有兩種,有苦、樂;心有兩種,有憂、喜;身沒有苦樂,心也沒有憂喜,這個時候叫捨受。其實捨受就是三昧,但為什麼不叫三昧?它保持不久,它的時間很短又起苦樂憂喜。如果是永遠都能保持在捨受裡頭,保持著心沒有憂喜、身沒有苦樂,這就叫三昧。
三昧有淺深等次不同,三昧就是定,所以定有淺深不同。這個地方法慧菩薩所證得的三昧,我們可想而知,他超越十法界,他在一真法界裡面。我們一般的說法,明心見性之後到哪裡去?他到實報莊嚴土去,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因為這個境界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法身菩薩,不是在十法界,十法界確實他還侷限在一處,這個已經跟法性融成一體了。法性,『與法界虛空等』,這是法性。法性是體,法界是相,性相是一不是二。見性,他的生活空間就圓滿了。生活空間多大?遍法界虛空界是他生活的空間。我們今天人生活空間,藉著科學技術的發達,我們生活空間不能離地球,比起(不要說太遠)一百年前,我們的生活空間大得多。一百年前在這個世間許多人沒有離開他的出生地,一直到老死都沒有離開出生地。那個時候交通不發達,沒有這些車船、沒有資訊,走一百里路很遠,怎麼走那麼遠,千里要走上二十天,那是很長的距離。哪裡像現在,現在飛機帶來的便捷,環繞地球一周兩天,二日遊。所以地球變成地球村,就是這麼個道理,不是地球縮小,是我們交通工具快速。
如果我們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完全回歸到自性,就是賢首國師講的妄盡還源,還源就是回歸自性,功德圓滿,法慧菩薩就達到這個境界。往下他就是斷習氣。習氣不能起心動念,那怎麼斷法?隨其自然,時間久了慢慢就沒有了,不能著急,這一著急,習氣又加重。所以在這個時候修行叫無功用道,不但沒有方法,連念頭都不能動,你一動念頭就迷了。念頭都沒有了,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了。所以說一真法界是平等法界,理平等,事也平等,事上平等是淨土經論講得清楚、講得明白。而淨土經論裡面常常說,這樣殊勝無比的境界只有極樂世界圓滿,其他諸佛世界都比不上極樂世界。這話有沒有問題?好像有問題。佛為什麼這麼說?佛說法依據兩個原則,第一個完全講證得,如來親證境界,第二種方便說。雖然是方便,他的目標決定是引導人回歸自性,不是真的也是真的,真妄不二。從這個地方你要體會到,十方諸佛的剎土沒有差別,跟極樂世界怎麼會有差別?佛說差別用意在哪裡?是沒有差別,你修別的法門你這一生不能成就,你修淨土,淨土往生靠什麼?靠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你。這個很特殊,其他諸佛沒有發這個願,這是真的。所以境界雖然是相同,其他諸佛如來一定要破無明證法身才能入這個境界,西方淨土不必破無明證法身也能入這個境界,這不可思議,這是真的。所以不僅是釋迦牟尼佛讚歎阿彌陀佛,你在《彌陀經》、在《無量壽經》看到十方諸佛都讚歎。這個事實你不能不曉得。
這個意思就告訴你,你現在要想入華嚴境界,要想得到彌陀淨土,你這一生的機會遇到了。只要你如理如法的去修學,你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功,就像善導大師所說的「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漏。他這個方法很妙,三個條件你具足就行了,這叫淨宗的三資糧,信、願、行。第一個要相信,相信什麼?阿彌陀佛真有,極樂世界真有,不是假的。從理上講不離自性,西方極樂世界唯心所現,唯心淨土,阿彌陀佛是自性變現的,自性彌陀。彌陀是誰?原來是自己,不是別人。你怎麼能不往生!現在我迷了,這個身是迷了的我,彌陀是覺悟的我,真假不二。我們不願意再搞六道輪迴,希望這一生能夠回歸自性,圓圓滿滿,你對淨土、對這個法門、對阿彌陀佛、對極樂世界一絲毫疑慮都沒有,這叫信,真信。有這個條件,你發願、你真信,還不想去,那就沒法子。信了之後怎麼?真想去,要把求生淨土看作我這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
我到這個世間來,這一次來是業力叫我來的,糊裡糊塗來的。沒想到很幸運,得人身之後能遇到這樣殊勝的法門,這太難得,生大歡喜心,發大願這一生當中決定生淨土,這個重要。文殊、普賢在華嚴會上念念不捨、時時刻刻在引導眾生往生極樂,他們兩個在做接引人。極樂好像是佛教大學,他們兩個負責招生,文殊、普賢負責在遍法界虛空界裡頭招生。招哪些學生?根熟的眾生,真正相信發願求生,根熟的眾生。根熟的眾生以後就要具備一個條件,那個是行。行是什麼?行要靠自心,我們這個心上真有阿彌陀佛,除了阿彌陀佛之外統統放下,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現在社會上一般大眾,甚至於學佛的人都不例外,他心裡有什麼?你要問問,你們心裡想什麼?想錢。他心裡頭要錢,佛就沒有了,所以極樂世界他沒分。他心裡雖然有,那個錢太大,把佛障礙住了。貪財,這個果報將來到哪裡?這我們知道,這是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來生是餓鬼、是地獄。現在人心裡頭一個是財,第二個是色,貪財不貪色,餓鬼道;貪財又貪色,地獄道,這是兩大障礙。這個障礙能放下,把它換成阿彌陀佛,那就是什麼?那是佛道,十法界裡面的佛法界。為什麼不去佛法界,你要去餓鬼、地獄?你真能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你就知道怎麼修,你就知道怎樣到極樂世界,這條路暢通無阻。
我們在這一生裡面,生活環境再辛苦無所謂,為什麼活得這麼苦?那是過去生中造作不善業的感召,這是我自作自受,不怨天不尤人,歡歡喜喜的消業障,來生多殊勝、多圓滿。諸位要曉得,這個真不是容易的事情,愈想你就愈感到無比的慶幸,真的不容易得到。經書裡頭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這個世間假的不是真的,你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幹什麼?彌勒菩薩講得那麼清楚,慈悲到極處,把宇宙的奧祕揭穿了,告訴我們真的凡有所相皆是虛妄。虛妄應當要捨,阿彌陀佛是真實,阿彌陀佛是自性,念阿彌陀佛就是念自性。自性為什麼叫阿彌陀?自性裡頭有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行、圓滿的才藝、圓滿的相好。阿彌陀佛這句名號是梵語,它的意思就是包括這些東西,梵文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完全用中國文字來翻譯是無量覺,名號是這個意思。覺什麼?覺本有的智慧、本有的德能、本有的才藝、本有的相好,全部恢復了。這什麼境界?這就是一切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就是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最後一句話,「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你證得了。不起作用的時候,跟一切眾生不起感應道交的時候,那就是常寂光;眾生有感你就應,應就現實報土。實報土裡面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是功德還沒有達到究竟圓滿,究竟圓滿就是常寂光土。我們實在講無比的幸運,這一生能遇到這樣殊勝的大法,而且在我們條件具足了,這一生肯定能成就,只要你不再貪戀這個世間。所以念佛堂堂主的口頭禪常講,提醒人「放下身心世界」。這句話說得好,身心世界都不要貪戀。身,物質的享受;心,精神的享受,不能在這裡頭起貪瞋痴慢,要放下,隨緣。隨緣的心裡面是正念,正念就是六字洪名,這個道理不能不懂,不能不知道。真正抓住了,該捨的捨,捨得乾乾淨淨,身心清涼自在,你不再有業力、累贅。所以具足信願行就能回歸到性體。
清涼大師在此地說,引這個論就是《十地經論》,「三昧即法體故」。三昧是禪定,禪定就是自性性德圓滿的現前,自性裡頭,那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這就是三昧。本無動搖裡面就有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你看多有味道。遇緣,緣就是眾生的感應,十法界的眾生有感他就有應。這個應就是能生萬法,這個萬法就是《華嚴經》前面所講的「華藏世界、世界成就」,都是講這個。所以要曉得,三昧是法體。這句話我再換句話講,大家就更容易體會到,三昧是真心,三昧的反面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就是妄心,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三昧就現前。三昧是真心,你就曉得真心是法體,一切法是心現識變,它是體。這個說法你就好懂。
我們再看底下一句,「二者約本,即下所辨」,下就是底下經文,下面一段經文細說。第三「剋性體」,我們中文講剋實而論,這是性體。「若約所緣,即真俗二境」,真是一真法界,俗是十法界。在一般大小乘裡面也把四聖法界看作真,六道是俗,但是今天在《華嚴》,十法界統統是俗,都是凡夫。在圓教裡面,稱六道叫內凡,四聖法界叫外凡,那就是六道以外的還是凡夫。凡聖用什麼標準?用阿賴耶做標準,阿賴耶是妄心,還是用阿賴耶的統統是凡夫。這就是說明十法界裡面的佛法界,這十法界裡最高的,他用的是什麼心?還是用阿賴耶,不過四聖法界用阿賴耶他用得正,他的心是清淨的、是純善的,純淨純善,四聖法界,跟性德相應,但他不是真心,這要知道。六道凡夫用阿賴耶用得邪、用得惡,六道裡面與淨與善相應的少,與染與邪相應的佔大多數。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人間歷史上能夠體會到,古時候的社會,我們在許多文字記載下來的,社會風氣非常善良,所以國家長治久安,人民都能夠互相謙虛、互相尊重、互相關愛、互助合作,這個世界多美好,跟現在社會不一樣。那什麼原因?那個時候的人,人心接近清淨、接近善良的多,所以這個世間美好。現在的社會,諸位想想看,接近染污、接近十惡的太多,舉目盡是,所以這個世界從人身體上來說,多病、多災、多難,從居住環境裡面來說,多自然災害,為什麼?境隨心轉。這是就所緣上來說的。
「若約能緣,即悲智二行」,能緣的。能緣是什麼?能緣是心,現在講什麼?信息,宇宙的信息,自心裡面信息。悲智都是性德,智是智慧,悲是憐憫,用我們現代話說,愛心、同情心、憐憫心,這是悲心。悲跟慈是連在一起的,悲是憐憫眾生苦,慈是什麼?幫助眾生得樂。這都要靠智慧,沒有智慧不行。所以這兩種性德現前,它就能緣真境,這兩種性德要是迷了,迷了怎麼樣?迷了就變成反面,智迷了就變成愚痴,悲心沒有了就變成吝嗇。惡業,他就造不善業;造不善業這是六凡,特別是六凡裡面的三惡道,愚痴是畜生,沒有慈悲心的是餓鬼、地獄。這是能緣。「二境既融,悲智不別」,不別就是沒有分別。「境智冥契,同一法界也」,這是什麼?高層次的人看十法界。哪些人?法慧菩薩,這一等人看十法界,十法界四聖也好六凡也好,同一個法界,同一個法性。法界就是法性,這在前面我們學習過。境,物質環境,是所緣的;智是能緣的,我們今天講精神,見聞覺知。冥契,契是什麼?與自性是一不是二。就是底下一句,覺悟是一法界、是自性,迷了還是自性;自性沒有迷悟,迷悟同歸自性,同一個法界。如果懂得這個道理,我們對十法界看法不一樣了,十法界裡面都是佛,《華嚴經》上講的「一切眾生本來成佛」,覺悟的是佛,迷的時候還是佛。為什麼?法性是一,一法界就是一真法界,沒有離開一真。一真法界裡頭起了夢境,夢幻泡影;夢醒了,十法界沒有了,一真法界出現,夢醒了。六道呢?六道是夢中之夢,作夢裡頭他又睡著又再作夢,夢中之夢。所以從六道醒過來之後,四聖法界現前;四聖法界醒過來之後,一真法界現前,就是一法界現前。不管你多少重的夢,你都沒有離開一法界。這是剋性體。
下面我們看清涼大師為我們說的,「今約本體」,現在就本體來「直觀經文」,我們來看經文。「則住處二字,總示其體」,菩薩住處,這住處兩個字是顯體。這兩個字用我們中國人俗話來說,諸位就更能體會這個意思,這叫什麼?見性。住處就是見性,見性就是住處,你現在住到自性,明心見性了,這就是住處。沒有明心見性,你還沒找到住處;明心見性,真把住處找到了。明心見性的事相在哪裡?實報莊嚴土就是相。在華藏世界,華藏世界就是相,華藏世界就是毘盧遮那的實報莊嚴土。性太大了,遍法界虛空界,廣大。「廣大以下,略顯其相」,與法界虛空等。我們在前面也透露一點信息,見性之人生活空間擴大了,遍法界虛空界是他活動的空間,遍法界虛空界好比是他的家,他在家裡拐拐角角是自由走動的,沒有一絲毫障礙。遍法界虛空界,這其中有無量無邊無數無盡的諸佛剎土。諸位一定要曉得,我們修行修到法慧菩薩這個階段,你要知道那是多麼的不容易。為什麼?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執著了成阿羅漢,不分別了成菩薩,不起心不動念這才是法慧菩薩的境界。這三大類的煩惱,哪一類你能斷掉?從哪裡斷起我也說得很清楚、很明白,從放下控制的念頭、放下佔有的念頭,你從這裡做起。為什麼要放下?因為一切法不是真的,你實實在在控制不了,你也佔有不了。你果然能佔有、能據為己有,你果然能控制,諸佛菩薩都來拜你做老師。他做不到,你能做到那還得了?他真的拜你做老師。這種物質、精神的現象,彌勒菩薩講得很清楚,不可執持,這個現象太微細,你沒有辦法執著,你沒有辦法保持它。就是我們常講的,你起這種念頭「我要控制、要佔有」,這叫妄心。這種人很可憐,做不到偏偏在那裡想,打妄想,苦了自己。了解事實真相,控制佔有的念頭自然從內心裡頭化解了,這個化解,你所得到的自在快樂是無法形容的。為什麼?你從來沒有放棄過,放棄之後真得大自在。看破放下以後才有自在,自在才能隨緣,不是我們說一下就可以隨緣的。我們隨順煩惱不是隨緣,隨緣必須放下之後才能隨緣,放下以後得自在,自在才隨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底下一句,「住三世佛家,結示住處」,這指出來,真的給你指出,你住在哪裡?住在佛家,而且住什麼?三世佛家,妙!過去佛不離自性,現在佛也不離自性,未來佛還是不離自性。你明心見性了,你不是住三世佛家了嗎?
「今依地論類例以解」,清涼大師說現在我們依《十地經論》所說的來解釋,「則住處為總,餘皆是別」,因為是十住品,主要跟我們講住處,住處是總,其他的都是別義。「總即示體,此云住處,十行名行業,十向名願,十地名願善決定,皆當位體也」。我們先看這幾句的意思,十住這個體叫住處,在十行那個體叫行業,在十迴向它的體叫願,在十地它的體叫願善決定。你看看,在不同的地位,也就是說他修行的宗趣不一樣,名稱就不一樣。這些名稱,你才知道,你真明白了,你才曉得在這個階段他修行以什麼為主。十住菩薩剛剛明心見性,確確實實是以自性為主,一切都跟自性相應,自性是遍法界虛空界。那就是《還源觀》裡面講的三種周遍,他舉的例子是講一塵,一微塵周遍法界,一微塵出生無盡,一微塵含容空有,一即是三,三即是一。這是住處,我們細心去想,同時也是菩薩行處,在行處來講那就是行業。行處是什麼?是菩薩在十法界與一切眾生起感應道交的作用,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應以什麼身得度他現什麼身,應該給什麼法讓他覺悟就說什麼法,這屬於行業。在十迴向,佛菩薩幫助眾生只有一個願望,而且這個願望是沒有原因的、沒有條件,無條件的,什麼願望?幫助你回歸自性,幫助你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沒有任何條件,為什麼?因為自他不二,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性體,道理在此地。
《華嚴》說得透徹,學了之後確確實實把我們的人生觀、宇宙觀修正了,人生、宇宙是一體,《華嚴經》上講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圓是圓滿,種智就是一切種智,一切種智是如來果地上究竟圓滿的智慧,是一不是二。現在我們曉得,動植物有沒有見聞覺知?有沒有受想行識?有。山河大地、礦物,有沒有見聞覺知?有沒有受想行識?也有,只是它們這些精神現象波動的頻率跟我們不一樣。我們曉得一個物理現象,波動頻率非常快,它沒有精神現象,它的頻率慢就現物質現象。先是呈現氣體現象,我們地球外殼上包的大氣層,這個大氣層要比起液體、水,它的波動就快,波動慢就變成液體,液體再慢就變成固體,變成岩石那就很慢,其實就是波動頻率不同而產生這些現象。但是全都是假的,不是真的,那個波動速度的快慢,佛經上講得清楚,這是我們不能不曉得的。
從這個地方就了解,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什麼關係?一體,講關係就是中國人講的倫理。佛法的倫理,不但是講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花草樹木的關係,人與山河大地的關係,再遠是人與不同維次空間的關係,這講倫理。關係統統搞清楚、搞明白,才曉得多親密!一體有多親密,不是一家,是一體。於是這個性德流露,流露什麼?智悲,大智、大慈大悲。現在人講愛心,愛心遍法界,善意遍虛空,這是你自性性德圓滿的流出來。這是什麼境界?是佛境界。所以我們希望在這一生當中能成就,真的斷煩惱真難,真不是容易事情,早年章嘉大師跟我講過很多次,不容易。我們真的能把萬緣暫時放下,這個可以,一心歸命阿彌陀佛,跟阿彌陀佛融合成一體。《中峰三時繫念》,現在在全世界流行是好事情,三時繫念裡面的開示精彩極了。中峰禪師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的真相,是「自性彌陀,唯心淨土」,跟自己是一體,讓我們生起無比的信心。自性彌陀,阿彌陀佛跟我是一體;唯心淨土,我怎麼不能往生?哪有不生的道理!所以對於取西方極樂世界信心就足。世出世間一切法,信心真的是擺在第一,你的信心不移一定成就;信心動搖,常常會變化,你什麼成就都不可能,世出世法都不能成就。你看這個多麼重要。
下面說「而得名不同者,何耶」,這提了個問題,為什麼?是一樁事情,都是講性體,在十住、十行、十迴向,這是三賢,十聖就是十地,為什麼他們名稱不一樣?這個解釋很好,「然三賢十聖,皆以菩提心而為其體」。這就說出來,十法界眾生皆以阿賴耶為其體就不一樣,有染淨、有善惡,菩提心為體就不相同。「菩提心有三」,有體相用,這個地方要跟我們說明。菩提心第一個直心,「一者直心,正念真如法故」。菩提心的體,菩提心的用。菩提是梵語,印度話,翻成中國意思是覺,真心覺而不迷。所以學佛,你進入佛門第一樁事情就是接受三皈依,三皈的傳授。這三皈傳授主要意思是什麼?是把學佛總的目標、總的方向告訴你,你一生的方向目標沒有錯,你用什麼方法達到這個目的,那是法門、那是宗派。方法,大乘經上講的八萬四千。真有數字,一條一條,這不是假話。廣說無量,四弘誓願裡面講的「法門無量誓願學」。給你講無量也是真的,那是什麼?出生無盡。無量跟三種周遍相應,出生無盡,真的是無量。但是你要曉得,無量的法門它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統統能夠證得,我們講證得無上菩提。所以世尊在《金剛經》上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現在我們搞清楚、搞明白了,不但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每部經都是平等的,現在我們明白怎麼回事情,整個宇宙所有宗教的經典都是平等的,所有的學術派系也是平等的。我們要問,我們如果學習聖經《新舊約》能明心見性嗎?答案是能。我們用世間這些典籍,像現在小孩念的《三字經》、《弟子規》,能不能明心見性?答案是能。沒有一樣不能,這才真正是佛教給我們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問題在哪裡?你用的是什麼心,這個重要。你用真心統統明心見性,你用妄心?那就十法界依正差別,就不一樣。得你用真心!
真心頭一個是直心。什麼叫直心?這個地方解釋得好,正念真如法故,這就是直心。我們現在沒有,我們現在是妄心。這句話怎麼講?怎麼叫正念真如法?中國古聖先賢教我們兩個字,與這句話意思很接近,老祖宗教給我們要「真誠」。你看這裡有個真,它叫真如,如就是誠,真誠,真誠是你的真心。正念是真誠,有沒有念?沒有念,有念就不真,有念就不誠。所以真如是一念不生,不起心不動念這是真如,不起心不動念這是真誠。所以正念無念,有念就不是正念,正念是跟真如相應,就是自性,跟自性相應,完全相應。所以直心就是真心,這是《起信論》裡頭講的直心、深心、大悲心。佛在《觀無量壽經》跟我們講的菩提心、講的三心,名稱就有一點不同。第一個講就是菩提心的體,叫至誠心,真誠到極處叫至誠,第二個講深心,第三個講發願迴向心,這個地方講大悲心。所以我們把經論合起來看意思就比較清楚,不至於錯解了意思。
佛教弟子們,一入門就把這個傳給你,三皈依裡面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是什麼意思?覺而不迷,法是正而不邪,僧是淨而不染。佛法僧就是覺正淨,它的反面是迷邪染。迷邪染那就是凡夫,覺正淨就是佛菩薩。你看看,第一天受三皈依就把方向目標都傳授給你了,我們有沒有接受?這是大問題,不是小問題,老師把學佛的方向目標傳給我了,我沒有接受。怎麼沒有接受?還是迷而不覺,佛沒有接受;還是邪知邪見,法沒有接受;還是染污煩惱,僧沒有接受。這就是講形式上有,實質上你沒有接受;你要真正接受,你是佛門弟子,你沒有接受,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現在學佛受了三皈五戒甚至於菩薩戒,乃至於出家受了具足戒,我們真的很慚愧,就是智者大師所講的「名字中人」。這話什麼意思?有名無實,名字上受了三皈,實質上沒有;名字上受了五戒、受了菩薩戒,形式上受過了,實質上?實質上沒有,有名無實。所以佛法真實殊勝的利益沒得到。
我學佛是接受方東美先生的教導,他老人家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當時實在講就是這句話感動了心,佛法這樣的殊勝,那怎麼能不學?原本對佛法很深的誤會,認為它是迷信、它是宗教,所以沒有意願接觸,方老師這一介紹,釋迦牟尼佛是大哲學家,佛經是高等哲學。我跟他學哲學,最後推薦的是佛經哲學,而且是他真幹,他不是讚歎就算了。讓我看到的,他在台灣大學教書二十多年,他在學校教什麼?教大乘佛學、魏晉佛學、隋唐佛學,後來在台大退休被輔仁大學請去,在輔仁大學講華嚴哲學。方老師的後半生二十多年,在學校開的課程全是佛法,我們相信,不懷疑了。他每天在家裡讀經,他家裡收藏的那套《大藏經》是我介紹的。那個時候台灣翻印日本《卍字續藏》,我把這個消息告訴他,非常興奮,第二天他就到書店預約了一部,這真識貨。《卍字續藏》裡面最大的特色就是收藏註解多,歷代這些祖師大德的註解幾乎它都收藏到了,所以對於研究佛學的人幫助很大,這《卍字續藏》。《正藏》收的經很豐富,《續藏》是註解非常豐富。那個時候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楞嚴經》,《續藏》裡面《楞嚴經》的註解就有二、三十種,有這麼好、這麼多的參考資料。
所以第一個就是教我們用真心、用真誠,我說真誠大家比較好懂,對人要真、要誠,對人、對事學著用這個心。不要害怕,現在這個社會都是用妄心,都是騙人,那我要是用真誠心待人,不就吃虧上當嗎?不怕,吃虧上當,不吃虧也不上當,為什麼?因果通三世。別人騙我,我一點不煩惱,歡喜,為什麼?來生我弘法利生的時候,他是我的大護法,他會加倍的來護持,就這麼個道理。絕對沒有吃虧也沒有上當的,三世因果裡面講欠命的要還命,欠債的要還錢,人家不是真心誠意供養你的都得要還債,明白這個道理你就心開意解。人能不能傷害人?不能。你能傷害他的身命,你不能傷害他的靈性;你能傷害他的名聞利養,你不能傷害他的智慧德能。名聞利養是假的,身體也不是真的,真的東西絲毫都不能傷害。所以佛菩薩喜歡布施。這是佛教的,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的,財布施得財富。弘法利生需要財,財從哪裡來?從布施來。我們這一生沒有財,前世沒布施,章嘉大師告訴我,現在修還來得及。那個時候年輕,二十幾歲,雖然沒有財力,但是心是圓滿的,歡喜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要用真心去幹,那個果報不可思議。
「二者深心」,深心跟大悲心都是菩提心的起用,深心是自受用,大悲心是他受用,就是說你用什麼心對自己,用什麼心對別人。真心對自己是什麼樣子?你看這個地方所講的「樂修一切諸善行故」,愛好、喜歡修一切善行,我們一般講好善樂施,這是深心。我在這麼多年來講深心,我沒有用經也沒有用論,我用《無量壽經》的經題,它是自受用。《無量壽經》上經題裡面下半段是講修行,全講的深心,你看「清淨平等覺」,那是深心,清淨心、平等心、覺心。這三心諸位細心再想想,它就是戒定慧,清淨心是戒,平等心是定,覺心是慧,不就是戒定慧三學?同時又是三皈依,清淨心是僧,淨而不染;平等心是定,三寶裡面是法寶,正而不邪;覺心是佛寶,覺而不迷。《無量壽經》經題的意思非常圓滿,清淨平等覺是三學、是三皈、是三寶、是經律論,一切具足。我用這個來講深心講得多,我們自受用抓住清淨平等覺,這才是真的樂修一切諸善行。果報呢?在《無量壽經》前面一句就是說的果報,「大乘、無量壽、莊嚴」。大乘是智慧,自性本具的智慧;無量壽是德行,在德行裡面壽是第一德,這長壽,沒有壽命全落空了,所以壽是第一德;莊嚴就是相好,萬德莊嚴,果報。這從哪裡來的?從清淨平等覺來的。所以經題裡頭修因證果,佛法始終不離因果。
「三者大悲心」,大慈大悲,這個大的意思,沒有條件叫大,無條件的對待一切眾生,「救護一切苦眾生故」,眾生都苦,只要在六道他就沒有辦法離開苦。世尊把一切苦分為三類:苦苦、壞苦、行苦,分為這三大類。六道裡面的欲界眾生,六道分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眾生這三種苦都要受。苦苦是什麼?「生、老、病、死」,苦!任何一個人沒有法子避免。這講內苦,人人都有的。外面有「怨憎會」,冤家債主你常常聚會、常常碰到;「愛別離」,喜歡親近的人沒有辦法聚會在一起,苦!「求不得」,還有一個「五陰熾盛」,五陰是裡面的煩惱,內心的煩躁。八苦交煎,你能脫得了?不管什麼樣的身分,貴為帝王、賤如乞丐,人人不能避免,所以佛說「一切苦眾生」。色界天人他禪定功夫深,他五欲捨掉了,財色名食睡、名聞利養這些東西他統統沒有了,所以他沒有八苦。前面講的苦苦他沒有,但是他有壞苦,什麼叫壞苦?他沒有辦法永遠保持,他有壽命,壽命到了還得要死,死了還得要搞輪迴,這不是究竟法。只有壽命將盡的時候,他痛苦出現了,不是在壽命將盡的時候,他們沒有這些苦。真的,身沒有苦樂,心沒有憂喜,他住在捨受當中,所以也算是定,因為他能保存相當長的一個時間。再上去是無色界,無色界壞苦都沒有了,為什麼?他沒有身體。所以我們常講無色界是靈界,俗話講靈魂,他沒有肉體,肉體上這些生死壞他沒有,他是化生。但是他有行苦,行苦是什麼意思?他那個境界不能永恆保持,時間到了他的定力會衰退,那個時候他痛苦現前,保不住。所以佛講三界統苦。離苦得樂至少要超越六道,生到四聖法界可以說是離苦得樂。為什麼?這三種苦沒有了,阿羅漢以上這才行。
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想離苦得樂,實在說只有一個方法能保證我們在這一生成就的,那就是念佛求生淨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但超越娑婆世界的六道,同時也超出娑婆世界的十法界,這個法子太妙!就這麼一句佛號,就那麼簡單,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真的,誰相信?奇怪,我們這個世界居然有許多懵懵懂懂的眾生他相信。相信,真肯幹,具足信願行,沒有一個不超越,真的離苦得樂。誰不相信?知識分子不相信。什麼是知識分子?菩薩。菩薩修行修得很辛苦,斷煩惱、斷習氣才把自己境界提升一層,說念阿彌陀佛不要受那麼辛苦,一下就超越他,他不相信。最具足代表不相信的人就是十法界裡的四聖法界,他們不相信,他們要相信,那他們的成就超過我們太多太多。為什麼?以他們那種功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實報土、生方便土,他們不生凡聖同居土。他為什麼不能生?他不相信,他要修他那個法門是能成就,時間很長、很辛苦。所以念佛就成為特別法門,而且是特別殊勝的法門,簡單、容易、快速,而且成就比菩薩高得太多。
《觀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我們帶業往生一品煩惱也沒斷,只憑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什麼品位?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極樂世界當然還得要提升,什麼時候從下下品提升到阿彌陀佛的實報莊嚴土,跟法慧菩薩一樣的境界?《觀經》裡面告訴我們十二劫。我們聽起來十二劫的時間很長,但是要跟一般菩薩修行的那個時間來講,你太短了,怎麼十二劫就成就?這是什麼?下下品往生的。如果你品位往上升,那你生實報土的時間愈來愈短。實際上在西方極樂世界什麼十二劫、二十劫無所謂,為什麼?你無量壽,壽命長。我們這邊聽起來十二劫太長,為什麼?人的壽命也不過百歲,實際上一百歲的人並不多。所以長壽是第一德,他有這麼長的壽命,足夠的時間。所以到極樂世界沒有一個不是一生成就,無量壽,十二劫他就證得,真正的法身大士。沒證得之前那種功德就不可思議,為什麼?《彌陀經》上講的,你每天都可以親近十萬億佛國土。蓮池大師、蕅益大師給我們講得很清楚,這十萬億是方便說不是真實說,真實說是你每天都可以親近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種殊勝功德到哪裡修?親近諸佛長智慧,供養諸佛修福報,福慧雙修,怎麼樣說都是極樂世界殊勝。我們能夠把這個事情不忘記,這一生就圓滿成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7 09:53:5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