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九六六卷) 2008/5/11 華嚴講堂 檔名:12-017-196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經文第三大段偈讚分,第四小段功德慧菩薩。十首偈頌從第二首看起:
【言詞所說法。小智妄分別。是故生障礙。不了於自心。不能了自心。云何知正道。彼由顛倒慧。增長一切惡。不見諸法空。恆受生死苦。斯人未能有。清淨法眼故。】
這是十首偈裡面的第二段。在這章功德慧菩薩章,十首偈分四段,前面第一首是第一段,講凡夫、小乘不是不覺,他錯覺了。經上講妄覺,我們現在常講錯覺,不是正覺。從見解上來講,正覺是正知正見,錯覺是邪知邪見。我們知道一個人他的思想、見解,主導了他一生的吉凶禍福,先有思想,然後才有行動,言語、行為的造作。見解正,他造善,善業;見解要是錯誤,他就會造惡業。他為什麼造惡業?不知道自己的見解是錯誤,這在佛法裡面稱為愚痴,沒有智慧。所以前面第一首,昨天我們讀的,那是說迷惑的根本,凡夫不知道宇宙萬有的緣起,就是不知道諸法實相,於是執著相,著相就造業,著相肯定起貪瞋痴慢,對於諸法實相一定有疑惑,這是病根,六道輪迴的根本。這種見解,佛法裡面稱它是輪迴心,分別執著的心是輪迴心,那就造輪迴業。
分別執著裡面有善有惡,向上提升,善惡就沒有了,向上提升是佛菩薩的法界,佛法界、菩薩法界,那個地方有妄想,沒有分別執著。菩薩分別執著沒有了,但是他還有分別的習氣,執著的習氣沒有了,還有分別的習氣。十法界裡面佛的地位,分別的習氣斷了,只剩下最後的無明,無明就是起心動念,這個煩惱非常微細。我們在《華嚴經》前面學過,彌勒菩薩跟釋迦牟尼佛的對話,彌勒菩薩是大乘佛法裡面,如果把大乘佛法比作一個大學,彌勒菩薩是教授,他是教心理學的,心理學的教授是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有三百二十兆的念頭,你看看這多微細,「念念成形,形皆有識」,這現在科學家都沒發現,佛經三千年前就給我們講得這麼清楚了。要曉得,這講形、講識,識就是輪迴心,所以有識才有善惡,我們講得明顯一點,有執著就有善惡,沒有執著就沒有善惡,分別裡頭沒有善惡,執著裡頭有善惡。
善惡都有標準,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佛法給我們做了最簡單的一段教誨,那個標準就是十善業道,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不貪、不瞋、不痴,這是十善,這是善的標準。反過來就十惡,殺、盜、淫、妄、兩舌、綺語、惡口、貪、瞋、痴,這是十惡,這是六道輪迴裡頭有,六道以外沒有。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十善相應,十善也有上中下三品,上品是天道,天人,福報大,中品的是人道,下品的是修羅、羅剎,六道裡面講的阿修羅。其實阿修羅為什麼把他貶在下品?實際上阿修羅所修的十善也是上品,不過是他不圓滿,那就是嫉妒、好勝、瞋恚這個心特別重,把他上品十善的福報虧折,所以他還不如人道。人要真正能夠做好,做個好人,來生生天;天上阿修羅死了之後多半都墮地獄。所以在表面上這一生看,他比我們人殊勝,再往下面去看,他不如人,人不會墮三途,他墮三途,所以把他的善說之為下品,這是我們要曉得的。下品善,為什麼他有那麼大的福報?福報是從布施裡面修來的,這要懂得。
佛在經上常講三種布施,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這是因。你不修因,哪裡來的果報?所以我們遇到有這種機緣,給你修因,那就真幹,不能空過。現在災難很多,我們在此地用自己的修行提升自己的靈性,把這個功德迴向給一切災難的眾生。這個功德利益好像是看不到的,實際上它真有效果,確實能把災難減輕,把災難的時間縮短,我們知道,我們很清楚。在有形這方面隨分隨力,也要為社會大眾做個好樣子,遇到不能不做。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的示現是三輪說法,這就圓滿了。三輪是身語意,你看他老人家身給我們做榜樣,他把十善、律儀完全在日常生活當中做出來給我們看,這是身教;四十九年講經教學,言教。幫助眾生覺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個願望、意念永遠不忘,這是意教,身語意三輪教誨,這是圓滿的。世間人沒有法子跟他相比,這真叫慈悲到極處,所以稱之為大慈大悲。
佛的心願希望我們早一天成佛,早一天回頭,早一天覺悟,沒有第二個目標,沒有第二個想法,純真到極處。我們如何報佛恩?只有依教奉行,在這一生決定成就,這是真報佛恩。所以報佛恩不是口頭上說說就算了,真做到!怎麼樣成佛?放下就成佛了,不但身外之物沒有貪戀,放得下了,連這個身體也沒有貪戀,也能放得下。像世尊一樣,不辭辛勞為眾生說法,我們要曉得,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沒中斷,講堂跟大眾是講經說法。一個人、兩個人向世尊請教,他也給他講經說法,所以他不中斷。一生當中沒有一句廢話,沒有一句閒話,只要開口決定是利益眾生,這是佛的心、佛的行,我們要學習的。也許有人說,佛是再來人,我們是業障深重的凡夫,縱然想做,真的,有時候會感覺到心有餘而力不足,灰心、退轉。這在凡夫地,連小乘,凡夫、小乘在所不免。
大乘教裡面,佛鼓勵的這些話多,也常常告訴我們,真發心決定得三寶威神加持,為什麼?真心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心心相印,通的,沒有障礙。什麼東西是障礙?分別執著是障礙,分別執著裡頭最嚴重的障礙,是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這是最嚴重的障礙,然後你就曉得,障礙不在外面,障礙在自己。所以世間也有句話說得很好,人在世間最大的敵人、最厲害的敵人就是自己,這話說得有道理。自己有堅定的方向、目標,什麼人都障礙不了,什麼環境都障礙不了。你要不相信,你去看看善財五十三參,你就明白了,你看五十三參裡面,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幫助善財勇猛精進,向上提升,沒有造成絲毫障礙。凡夫、小乘不行,沒有這個智慧,沒有這個定力,順境善緣起貪心,貪心障礙了,逆境惡緣起瞋恚,那就大幅度的退轉。這個事情要多想想,我們遇到困難、遇到障礙,要老實想想,誰障礙我,我真的被他障礙了嗎?如果你沒有貪瞋痴慢,就沒有人能障礙你。
孫悟空本事很大,這小說裡描寫的七十二變,你們曉不曉得,他有很大的毛病,什麼毛病?喜歡別人讚歎他,喜歡戴高帽子。所以觀音菩薩變化一個老人送他一頂帽子,他喜歡得不得了,戴上去之後,那是緊箍咒,永遠被觀音菩薩控制,他有毛病,他就會被人控制。所以小說裡一些故事有大道理在,你只要有小辮子被人抓住,你就被他控制一輩子,你脫離不了他的魔掌。這樁事情也許就是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有沒有被人控制?想想,有!我們的小辮子很多,自私自利就是小辮子,名聞利養你看都是,你就受誘惑,你就受擺布。什麼人不受?我們這麼多年大家在一起學習,我常常提醒同學,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貪瞋痴慢、放下五欲六塵,你沒有東西被人家抓住,你就得大自在,你在六道裡面你能自己做得了主宰。原來放下就是!真能放下,宿世今生所染的那些習氣,自自然然它就能轉過來了。
現代的社會價值觀被扭曲,真正是墮落到低谷了,貪財、貪名位、貪權勢,這全錯了。這些東西屬於福報,你命裡有它自然會來;命裡沒有,你怎麼樣貪貪不到,不但貪不到,甚至於連性命都丟掉了。譬如貪財,發財這個機會,哪種機會最方便?賭博,要不然賭場誰去!凡是進賭場的人,他是什麼心?希望把別人的錢統統贏過來,不必自己辛苦經營,那個念頭真的是損人利己,不就這個念頭嗎?最明顯的,這樣的思惟,真贏了有幾個人?諺語常說十賭九輸。那你再仔細觀察,自古至今哪個人是靠賭博發財的?哪有這種道理?開賭場發財還是他命裡有的,他命裡沒有的,他開賭場會蝕本,不會賺錢的。可是命裡雖然有,手段不正當,為什麼?害人,你所經營的事業是謀財害命,你看多少人拼這一步,賭輸了,賭輸就死了、自殺了。贏別人錢,還讓別人送一條命,這你欠債,來生既要還錢還要償命。如果你要知道因果報應的事實真相,你決定不敢幹這個事情,這不是樁好事情。
各種宗教古聖先賢,哪個叫你這一生靠賭博去過日子,沒聽說過。佛教人發財,那真的是生財有大道!你聽佛的話真會發財,這不是假的。那什麼?命裡沒有財,佛教你這一招你會發財,那是命裡沒有的。命裡有的那不必說!佛教我們修布施,財布施愈施愈多,這叫生財有大道。特別是布施病苦的人,幫助病苦的人,財布施不但得財富,還得健康長壽。為什麼?病苦、貧窮他有恐怖,你幫助他、安慰他,他心裡得到安慰,得到了歡喜。你布施錢財也幫他解決物質生活問題,所以這裡頭有財施、有無畏施。如果你還能夠勸導他,勸他斷惡修善,跟他講解,這個世間富貴貧賤的業因果報,那叫法布施,你一舉裡頭有三得。那你將來的果報有財富、有聰明智慧、有健康長壽,這是正法,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這一生能活到這個歲數,能得到這一點小福報,都是章嘉大師教我的。我要沒有遇到他老人家,決定是隨業流轉,隨業流轉我就過不了四十五歲,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很相信。年輕時這些算命看相的,看我的生辰八字,跟我講的我有理由承認。過去生中造的業不知道,這一生當中造的,知道,小時候殺生、打獵,這個罪重!命裡又沒有福報,造這種重業。好在是二十六歲遇到佛法,這覺悟了,看到因果報應趕快回頭。所以我遇到佛法,大概六個月我就吃長素,懺悔過去打獵殺生的業報,初學佛常常放生。李老師教我的真正懺悔、真正回頭,你真做,它真有感應,愈施愈多。愈多,有些人要改善自己的生活,那是錯誤的。佛法裡面告訴我們,養身最重要的,是心地清淨、平等、善良、慈悲,這是養生之道,那些補品不見得真有效,如果與自己的體質不相應,可能會帶來病苦。我們要想自己不生病,老而不衰,老是免不了的,健康,我們應該多修福、多積德,你才能達到。絕對不是富裕豪華那種奢侈的生活能做到,那就錯了,那是折福的,那不是修福。我們看釋迦牟尼佛,近代的我們看印光大師,你看真正有道德、有學問、有涵養的人。
我這一生運氣還不錯,抗戰期間在貴州念書,我們老校長,要今天從佛法角度上看,他是菩薩化身,真正讀書人。民國年間科舉制度廢除,在從前科舉的時候考狀元,廢除了,國家開始有高等考試,高等考試就等於進士,我們周校長是第一屆高等考試第一名,叫狀元。周邦道先生一生的生活過得非常清苦,對於學生的照顧比兒女周到,我們服了。抗戰期間物質缺乏,有些救濟的、國家分配吃的東西、穿的東西學生優先,分到最後剩下來的時候,他兒女才有分,分到不夠的時候首先他兒女得不到。我們這些學生對老師沒有不服的,老師愛護學生決定超過他兒女。到台灣我又遇到他,在台灣做官,考選部的政務次長,就是第一副部長,公家給他配的有轎車,公家也替他家裡裝了電話。他的兒子告訴我,他說老頭子實在太頑固,公家電話只可以他辦公事用,私事不用公家電話,到外面巷口公共電話付錢去打。公家配的車,公務才坐那個車,不是公務出去的時候乘巴士,他說這個世界上大概找不到第二個人!兒子跟我也同學。我說,真的,是找不到第二個人。
做官的人人都像他,這個國家自然長治久安。一生清廉,他過世的時候九十多歲,晚年學佛,跟李老師,這是我們的好榜樣,菩薩示現,公私分明。他學什麼戒?五戒裡不偷盜,那個汽車出去要耗汽油,那汽油是國家的,私人不可以亂用,亂用是偷盜戒。裝電話是公務上用的,沒有說是給你私人用的,更沒有說是給你的兒女眷屬用的,沒有。他在這些小事上,能夠分辨得這麼清楚,真能做到。自己收入不多,我跟諸位報告,家裡面的生活非常清苦,非常節儉,省一點下來,幫助在大陸的兄弟姊妹,每個月都寄一點錢,錢雖然不多,月月都有。這我一生當中看到一個好人,真正讀書人,真正是孔門弟子,以後是世尊的學生。所以苦日子從小過慣了,一生都不要改變,這是什麼?最健康的生活,最健康的飲食。我們要學,我們要真做到。
所以學佛最重要的,是從心地上真正回頭,真正會轉過來。這個事情好像是不容易,實際上很容易,問題就是你自己有沒有認知,這是頭一個條件。你有這個認識,你知道,這樁事情對自己有大利益,利益不僅講來世,這一生,這一生當中有大利益,煩惱輕、智慧長是大利益。年紀雖然老了,有年輕人的體力是大利益;生活有規律,生活簡單,減少疾病這是大利益。多多的幫助貧苦的人,幫助老人,幫助病人,得健康長壽的果報,長壽一定要健康,不健康很苦!所以業因果報都在我們面前。人生在世,幾個人知道真誠、清淨、平等、慈悲心的重要?肯認真的在這上下功夫這是真修行,真實受用,得真自在,真的幸福。
今天經文上這首偈,這十首裡第二首,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二、三、四這三首偈「通凡小」,凡夫、小乘。「初一」,這就是第二首,我們剛才念的,「辨迷執」,迷了他才會有執著。「隨言作解,可謂小智,心外取法,為妄分別」,這是先把業因說出來,業因是迷、是執著,前面第一首講得詳細。所以我們一般迷於,『言詞所說法』,太普遍了,古今中外在所不免,在過去古時候,言詞說法真的是有管制的。現在這個社會,把古時候很多認為不合理的都廢棄,現在講求言論自由。從前言論不自由的,為什麼?目的是要維繫社會整體的安全,所以言論有標準。《論語》裡面所說的,「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這就是中國五千年言詞所說的標準。違背這個標準那有罪過,無意的是過,有意的是罪。也就是說你的言詞、你的行為,決定不可以讓看到的人、聽到的人、接觸到的人產生邪知邪見,那就錯了。所以佛法裡面講正論,這都是標準,尤其是大乘教,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絕對的標準是性德。
中國古人也講本性本善,本善這兩個字包括的範圍太深太廣,在中國傳統文化裡面講,這個本善包括五倫八德,這是本善。五倫是道,五常是德,再展開就是八德十二個字,這不僅僅是言詞說法的標準,也是我們起心動念、立身處世的準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中國自古以來非常重視教育,原因是什麼?中國的家是大家庭,沒有教育就會家破人亡,這關係大了。所以家道,家道是什麼?是共通的,五倫是家道,八德是家規,祖宗聖賢的教誨是家學,你為社會服務所做的一切事業是家業。他如果不重視家教,他的家怎麼維繫?現在我們的家沒有了,現在家沒有了叫家破人亡。在過去家庭裡面成員少六、七十人,多,兩、三百人,這是你家族。四代同堂,人丁不旺!人丁旺的時候五代同堂、有六代同堂。老祖宗長壽活了一百多歲,他也有六代!一百多歲的老人,兒子八十多歲,孫子六十多歲,重孫四十多歲,再往下二十多歲,還有剛剛生的幾歲的,不就六代嗎?這樣一個家族住在一起,那叫做家!
現在沒有了,小家庭就夫妻帶幾個兒女,這個家整個毀掉!家人到哪裡去了也不知道,互相也沒有聯繫,見面也不認識了,這現在的社會,古人要看到我們今天這個樣子會流眼淚。家庭的歷史是宗譜,世代相傳都是大家,都是家族,這裡頭有親情,所以有天倫之樂。現在有沒有?沒有了。天倫之樂不是說這父母跟子女在一起天倫樂,不是,那怎麼享得到?天倫之樂是你這個家族在一起,那真快樂,四代、五代同堂那是天倫之樂。所以現在有這個名詞,實質沒有了。中國從前的家庭是社會,家族就是社會,你能治家就能治國,沒有兩樣,家擴大了就是國。家庭裡面的分工,跟政府裡面分成各部門,差不多的。
清涼大師在此地告訴我們,隨言作解這是『小智』,心外取法這是『妄分別』,這兩句話不好懂。現在就是現前的社會,確實是隨言作解,不像古人,所以我們現在看古書困難,看佛法更困難。為什麼?它意在言外,你不能夠隨言作解,特別是大乘教,隨言作解把佛的意思全解錯了。開經偈上說的話好,「願解如來真實義」,幾個人能解如來真實義?你們知道六祖惠能的故事,惠能大師避難十五年出來,到了廣州法性寺遇到印宗法師講《涅槃經》,印宗法師承認,他講《涅槃經》隨言作解。六祖大師真正是所言說皆是如來真實義;換句話說,你沒有成佛,你怎麼能懂得佛的真實義?隨言作解,這裡頭有淺深差別不一樣,你的修持愈是接近性德,你的理解、你的體會、你的言說,也就愈接近性德,這是真實義。
從總的原理原則上來說,你不能不放下,真正放下執著,我們一般講你見道了,這不是大乘,這還是凡小,見道了。大乘見道,是要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見道位,圓教初住菩薩發心住,菩提心就是真心,起用了,你開始用真心,用真心就是如來真實義,你用真心。如來用真心,你也用真心,你當然能懂他的意思;如來用真心,我們用妄心,妄心是決定不能解如來真實義,這要知道。所以我們要借重祖師的講解,祖師他們的修持距離佛很近,不遠,我們從他的教誨得到一些訊息。這個訊息雖然講是如來真實義,實際上是自性的性德,這可不是假的。
由此可知,大乘法裡面講的凡小是有道理的,凡夫、小乘因為不解真實義,也就是說不解諸法實相,宇宙人生的真相不了解,『是故生障礙』。障礙是什麼?煩惱、習氣。在佛法具體而言,惑障,惑是迷惑;業障,業是你現前造作;報障,報障是果報,三障!這三障障礙了法身、般若、解脫。也正因為這麼個道理,所以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教我們,讀經不要執著文字相,聽經不要執著言說相,這就有道理!用什麼樣的心去聽?用清淨心聽,用真誠心聽,懂,很好,不懂也很好。不懂是什麼?薰習,接受如來聖教的薰習,薰習時間長久自然就懂了,這裡頭有很深的道理。你不懂原因在哪裡?你阿賴耶識裡面通常都是受煩惱習氣的薰染,這薰得太久,印象太深。所以接觸佛法,佛法是性德,我們一向跟性德都完全違背,現在一接觸性德好像格格不入,不習慣,會產生這麼個狀況。這樁事情我們要很冷靜去思惟,可以理解的,不是不能理解的。
怎麼回頭?要多用聖教的薰習。聖教的薰習可不能研究,研究是什麼?你又把你的煩惱習氣引出來,那就錯了。所以看經能懂很好,不懂沒關係,決定不能把這些書當作世間東西去研究,錯了。研究是什麼?心緣相,就是此地講的妄分別,絕對不是佛的真實義,那是什麼?那是你自己的意思。我們學佛盡可能不要用自己的意思,自己沒意思。我們學講經用古人的註解,我們在這裡學習《華嚴經》,用的是清涼大師的《疏鈔》,是清涼大師的意思,不是我的意思。什麼時候你不用分別了,你就開悟了,分別執著沒有的時候,你就解如來真實義了。古大德給後人設想的方法,這妙極了,我們後人真的是愚昧不相信,還懷疑,怕的什麼?怕我們被人家牽著鼻子走,我們受了他的影響。要知道,佛一生不牽人鼻子走的,佛菩薩一生絕對不會去影響別人,也就是不會去控制別人,控制尚且沒有,哪有佔有!所以他得大自在。
但是凡夫、小乘這都不明理,想控制、想佔有。殊不知控制不到,佔有不到,只是你妄想而已,為什麼?現在我們總算有點明白了,一切法剎那生滅,你怎麼能控制得住!一彈指三百二十兆的念頭,你怎麼控制?你怎麼能佔有?你真正把這個通達了,常常去觀照,於一切法你才把佔有的念頭、控制的念頭放下。放下之後提起,提起什麼?為大眾服務的念頭,那真正叫積功累德,真正叫斷惡修善。斷惡,惡就是控制、佔有,那是大惡,那是輪迴心,那是決定錯誤的。回過頭來誠心誠意為一切大眾服務,尤其是為真正有道心的、想修道的人,為他們服務,幫助他們,成就他們,這個功德太大!他們成就,下一代有福了。現在我們也得到一些訊息,看到這個世界還是有前途。我聽說,我相信是事實,十一、二歲的兒童,五、六歲的,這是兒童,真有善根,而且深厚的善根,他對聖教、對聖賢他能信、他能解,他能理解還能行。這樣的兒童,如果有聖賢的父母好好的來教他,二、三十年之後他是佛菩薩,他是孔子,他是孟子,能出現十個、八個,這個世界就有救了。我們如果遇到這個緣,要細心的去照顧、去栽培,防止傷害,這真的是建大功立大業。遇到了這是機緣,你有緣分也是你這一生修無量福、積功累德的機會到了。
我們看到這個世界混亂,我昨天收到一封信,印度尼西亞寄來的,他們在下個月月底召開一次世界和平會議。我看到這個通知上寫了,有五十二個國家代表參加,研究怎樣化解衝突,研究這個衝突的因素,化解的方法。這個會議幾年之前開過一次,我參加了,這是第二次,很難得。我們學佛學了這麼多年,好在哪裡?諺語常講「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們這一生都站在旁觀的位置上,所以看得比較清楚,整個世界動亂的因素在哪裡。我們曉得「人之初,性本善」,我們對於這個教誨深信不疑,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本善為什麼變成這樣的不善?所以,老祖宗有智慧,《三字經》上前八句,都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多少人念了都疏忽掉,「苟不教,性乃遷」,結果問題出來了,你沒教。沒教,習性跟本性,習性是不善,本性是善的,這個不善跟善距離是愈來愈遠,原因在此地。這個社會大治之道,教育辦得好!這個教育就是倫理、道德、因果,古今中外大聖大賢沒有例外的,正是所謂「英雄所見大略相同」,他們的看法、想法、做法一致的,這教育。教育的內容不外乎這三個科目,倫理是說明關係,現在我們關係要講得透徹,我們是地球人,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個地球上,要愛護地球,可不能破壞。我們是一家人,我們是地球族,地球上任何一個人跟我們都息息相關,不能再分派,不能再打架,不能再吵鬧,那你就破壞了這個家族。所以中國過去的家族的觀念,今天我們要把它擴大到地球族,才能解決這個問題。所以他邀請我,我也願意參加,下個月的月底,我在那裡要告訴,我們今天是地球族,希望大家都有這麼一個觀念,我們是一家人,我們是一族人。把中國古老家的觀念,家道、家規、家學、家業給大家做個報告。希望真的能夠減少衝突,給世界帶來安定和平。
難得印尼辦這個活動,提出這樣一個命題,會很有價值。凡是來參與的人,我自己過去有這個經驗,確實都非常熱忱,真有心尋求安定和平,找不出方法。所以我們非常歡迎,聯合國這些使節們到湯池來參觀,我們這是起步。我們遇到困難了,自己沒法子解決,找老祖宗,老祖宗的方法現在用起來還很管用,有效。我們要肯承認,我們做錯了,我們今天遇到這個災難,正是古人所說的一句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們現在眼前吃這麼大的虧,沒有聽從老祖宗的教誨,我們搞些新花樣,排斥老祖宗,反對老祖宗,現在吃這麼大的虧怎麼辦?只有回頭求老祖宗饒恕,我們修懺悔,再把老祖宗請出來,真有效!所以不能不修懺悔法。我這次答應他們去參加,也就是為這個,要強調還是老祖宗好。而且,障要曉得怎麼來的!
末後一句『不了於自心』,這是最難的問題,「不了於自心」,心就是性,不認識自己,這個自心就是禪宗裡面講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不知道一切法是自己心現識變的。這樁事情只有大乘教講得透徹,但是今天大乘經典存在,學習大乘經典的人少了。有一些把它拿來當作一種學術來研究的,這個有,這叫佛學,他沒有認真的把所學的變成自己的思想、生活,這個他沒做到。他講得再好,著作等身,他為什麼不能做?為什麼不能落實?他有疑,懷疑這是從前的,現在適不適用?只是把古人東西提出來做個參考,現在講科學,沒有通過科學的驗證。其實古人東西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檢驗,證據十足!你不相信歷史的檢驗,你不承認它,不接受它,學習而不接受,解決不了當前社會問題。
凡事從自己本身做起,從我家做起。我們實際禪寺就是一個家,住在實際禪寺無論是常住或是臨時來參學,都是實際禪寺的成員。我們肯發心從自己做起,從我這個團體做起,落實聖賢的教誨,從哪裡落實?一定要從《弟子規》開始。為什麼?它要有順序,有次第,不能躐等。《弟子規》一年級的課程,《感應篇》二年級的課程,《十善業道》三年級的課程,《沙彌律儀》四年級的課程,你說你要從哪裡學起?四個同時學不行,在念書上學,我一年級到四年級我一起學,沒聽說過。你不照規矩就不成方圓,你真正想學得好,你一定是循序漸進。這四門功課要多少時間?中等根性的人一年就完成了,根性差一點的我相信一年半足夠,就能落實,你根就紮穩了。有這四個根,無論是學儒、學道、學佛,不需要很長時間,十年足夠了。古人講的「十年寒窗,一舉成名」,你肯定成就!
我們現在正遇到痛苦的災難,道場啟建百七繫念法會,一百個七,七百天。如果因緣殊勝,你能在這一百個七期間,一心一意在此地學習紮根的教育。繫念是懺悔,天天修懺悔,七百天的懺悔,七百天的紮根,哪個不成就!各個成就。同時還有大乘《華嚴》的薰習,《華嚴》可以天天聽,薰習,不要去分別,只管去聽,用真誠心聽,用清淨心聽,薰習久了,豁然開悟。不要去想這個東西,聽懂很好,聽不懂也不想,他會開悟。如果去研究這個話怎麼說,這段什麼意思,把你的悟門堵死了。你有研究、你有發明,你會想出很多意思,都不是佛的真實義。這個早年講經我講過這個話,也不止一次,什麼話?我說佛經沒有意思,你要去想全是你的意思,佛菩薩決定沒有意思。為什麼?他都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他還有什麼意思!意思是迷,把意思放下,你就覺悟了。
你看看「想」,想是什麼?你心裡頭有個相,你看中國的文字。所以中國文字是智慧的符號,了不起!心裡有了相是想,心裡有分別就叫思,心裡面有音聲,音聲也是相,那是意。心是什麼都沒有,你偏偏要加上這些東西,壞了。所以你要懂得,這些文字可以看,看經、聽經都是修行。所以看經不分別、不執著,就是不執著言說相,不執著名字相,也不要去想它。不去想它,就是不執著心緣相;這個心在攀緣,那就是在想這個經的什麼意思。你什麼都不要想,你只管聽,這是什麼?這是修戒、修定、修慧,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我們這兩小時,兩小時大家在此地修戒、修定、修慧。戒是什麼?規規矩矩、恭恭敬敬的在這裡聽講,或者是讀誦,這屬於戒。一心專注,這兩個小時沒有妄念,這是修定;聽得清清楚楚,看得清清楚楚,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那是慧,是根本智。我們平常讀經,也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我讀一個小時修一個小時,讀兩個小時修兩個小時。
所以跟世間人讀書不一樣,世間人讀書他著了相;佛法裡面修學是離一切相,即一切法。跟世間不一樣,跟世間的理念不一樣,方法不一樣,言說跟文字沒有兩樣。大乘教裡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說哪一法不是佛法,離妄想分別執著,你說哪一法不是佛法!四書五經是不是佛法?《新舊約》、《古蘭經》是不是佛法?沒有分別執著統統是!有了分別執著,我問你,哪一法是佛法?沒有一法是佛法,《大方廣佛華嚴經》也不是佛法。總的綱領、總的原則你要知道,讓你真誠、清淨、平等、慈悲心浮出來就是佛法;如果讓你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不是佛法。你用這個標準來看,你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後經典裡面字字句句的意思,你才能看得出幾分,逐漸把障礙去掉。總的原則就是分別執著,起心動念不談,為什麼?太深了,我們確實都做不到。我們現在只在分別執著上下功夫,盡量做到不執著、不分別。
這個不分別、不執著可不能誤會,是心地功夫。日常生活要不要分別執著?要,要沒有分別執著這個社會就亂了,秩序就亂了。你看五倫關係,分別得多清楚,父子、夫婦、兄弟、君臣、朋友這是分別。還一定要執著,各人各人的本分,各人應盡的義務,父慈子孝,君仁臣忠,長幼有序,夫婦有別,朋友有信,他要做到那要執著。相上有,理上沒有,理上沒有分別執著你的心清淨。相上為什麼?相不礙性,事不礙理,性相不二,理事不二,你才能真的得受用,這是佛菩薩無障礙的法界。迷了就生障礙,悟了沒有障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他哪會有障礙!事是俗諦,理是真諦,真俗不二。相是法相,性是法性,哪有二!你這個樣子逐漸從相上見性,從事上明理,這叫開悟,這叫得真實受用。
這從哪裡學來的?這從大乘學來的,所以大乘的薰習,總要記住「薰習」這兩個字,薰習裡面決定不能有分別執著,有分別執著就變成煩惱的薰習。離分別執著,我們天天在這裡學習的,是大乘的薰習,你看看真的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我們真守住《起信論》的教誨,不執著言說,不執著名詞術語,聽經的時候不起心動念,這就是大乘薰習,天天薰習,如果七百天薰習下來,不一樣了。所以這個緣要珍惜,這個緣太殊勝,到哪裡去找七百天這種法會,這種場合找不到,所以要珍惜這個緣分,認真努力紮根。這四門根完全是事上講的,事相上這有分別、有執著。《華嚴》大乘裡頭沒有分別執著,你怎麼樣去融合,把理事融合成無有障礙。這次的法會七百天,你就沒有白過了,你在這裡面肯定像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在這裡面去體會理事圓融,性相不二。
四個根的學習,理事圓融,性相不二,六和敬自然在其中,見和同解、戒和同修,這四個根是戒和同修,大乘的薰習是見和同解,身同住,口無諍,意同悅(喜悅的悅),利同均,六和敬的僧團!古大德常講,這個世界上出現一個六和敬的僧團,全世界人都有福,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所以我們每位同學都要認真努力學習,我們不認真,那我們就把這個法會破壞了。法會能不能圓滿成就,在我一個人,要有這個想法,我認真,法會圓滿成就;我不認真,法會不圓滿。用這句話常常勉勵自己,警惕自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7 09:19:5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