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951卷/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mtb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九五一卷)  2008/4/22  華嚴講堂  檔名:12-017-195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經文第三段偈讚分,第三個小段西方勝慧菩薩。偈頌第一首看起:

  【如來大智慧。希有無等倫。一切諸世間。思惟莫能及。】

  清涼大師在這十首偈頌,先給我們講大意。這段文,菩薩代表修行住,修行所修的、所求的是智慧,菩薩的德號就是這個地位的通號,凡是修行住的菩薩都稱之為「勝慧」。勝慧菩薩多了,不是一個,要區別那加上名字,某某勝慧菩薩那就指哪個人。如果單指勝慧就是三住菩薩,這是通稱。好比說三年級的學生,二年級的學生是一切慧菩薩,一年級的學生是法慧菩薩,他都稱慧,勝慧就是代表第三住,十住裡面的第三住。清涼先講十首偈頌的大意,「頌意為顯欲令菩薩智慧明了,即大智了如,及佛性故」。文字不多,這就說明修行修的是什麼?是顯示,經文上的顯示,也就是說用十慧菩薩給我們做出示範,把修行表演出來,「欲令菩薩」,這個菩薩是學習的,這是學生,「智慧明了」。我們現前,我們現前沒有智慧,智慧到哪裡去?智慧變成煩惱了。一定要曉得,煩惱跟智慧是一體,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修行沒有別的,就是把煩惱變成智慧,你的修行就成功了。無量劫來我們生生世世,都是把自性本有的智慧變成煩惱,這要知道,錯了。佛沒有東西教人,無非是帶領我們回頭是岸,回歸自性,什麼都圓滿,什麼問題都解決。所以要曉得,佛沒有東西教人,所以佛沒有一絲毫驕傲。現在人做一點好事,值得驕傲,佛沒有,為什麼?佛沒有做一樁好事,這是真的。幫助大家成佛,是你自己成佛,是你自己回頭就成佛,這不是佛的功勞,不是佛的德能,佛沒有這個功勞,也沒有這個德能。如果真的有,我們不要修,他把我們就轉成智慧,那他就很值得驕傲,沒有。佛法給我們講的「開示悟入」,佛能夠做的是前兩個字,開示,開示是兩樁事情,開是開啟,像大門,大門打開,示是指示。大門一打開,如果上根利智,他馬上就覺悟;中下根性的人,必須一樁一樁來指示他,告訴他。後面兩個字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悟入,佛把門打開,什麼門?是我們心性的大門。我們迷了就好像門關著,不知道心性的殊勝。

  心性真的是萬德萬能,具足的是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不知道,完全迷失了,就好像這個門關起來,不是沒有,有,得不到用處。佛與法身菩薩他們心性的門是打開的,到最後是沒有門,因此心性智慧、德用圓滿現前,得大自在。佛為我們開啟,講經說法指示給我們看,我們要能夠悟。悟是明白了,明白之後要能契入,入就是我們一般講的證道、證果、證入,那你就得受用。如果只有悟,沒有入,不得受用,講得頭頭是道,天花亂墜,自己是什麼?還是博地生死凡夫,還是生活在煩惱痛苦的世間,這不得受用。如果入了,入了得受用,入了是什麼?生死沒有了,煩惱沒有了,轉煩惱為菩提,轉生死為涅槃,那是悟入,悟入是轉,轉凡成聖。我們通常從最淺的地方講,「轉惡為善」,入了第一道門,從今而後再不作惡。不但惡的行為、惡的言語沒有了,惡的念頭也沒有了,你看他多快樂、多自在,這才叫真正幸福美滿的人生。這是入第一個門,入得不深,轉惡為善。再入第二道門,「轉迷為悟」,那是菩薩境界,真的入了菩薩的俱樂部;最後第三層「轉凡為聖」,這個聖是佛陀,成佛了。所以證有小果、有大果,菩薩是大果,有究竟圓滿的果,佛陀,你成佛了。成佛不希奇,為什麼?你本來是佛。所以佛法永遠是平等的,沒有高下,是你性德的迷悟不同。完全迷了叫凡夫,圓滿覺悟叫佛陀,這是修行總的綱領、總的目標、總的方向,就是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為聖,你要能轉得了!

  可是一切眾生根性不相同,遇緣不相同,緣,世間人講機會,所以有人運氣好,他機會來了,機會是增上緣,他能夠認識這個機會。佛法講機緣,能認識這個機緣,能掌握這個機會,他這一生當中真的是建大功、立大業,成就圓滿的果德。如果遇不到這個緣分,他的成就就很有限。緣分也不是求來的,確實古德的諺語說得好,「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雖然說是機緣,外面的增上緣,跟自己多生多劫的修行有密切關係。沒有這個關係,我們知道,佛菩薩對眾生的加持是平等的,決定沒有偏愛。為什麼有人加得上,有人加不上?這就是宿世善根福德因緣不一樣!總的來說,在佛法講慈悲,你真有慈悲心,緣就殊勝,就常常見到機會,你能抓住機會。慈悲心淡薄,愛心少,就是講心量窄小,機會遇到了當面錯過,他不能掌握,不能發揮,不是沒有。所以說到最後,問題還在自己,絕不在外面,這是我們老祖宗教導我們「反求諸己」,這句話是無比深的大道理,我們也記得、也會念,但是不會用。佛菩薩、老祖宗都告訴我們「天下本無事」,所有一切的事都出生在自己,與任何一個人都不相干。我們在楞嚴會上看到世尊跟我們講,業報有共業、有別業,別業我們好懂,個人的;共業,共業還是自己別業裡面與別人有相同的業報,還是自己的。所以真正回過頭來去反求諸己,這在佛法叫真懺悔,這是用真心。對外面,「我沒有錯,都是別人不對」,這是妄心,這不是真心,這個解決不了問題。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在製造問題,所以現在這個世界愈來愈亂,為什麼?沒有人回頭。

  你細心去觀察,都是妄心在找外面的麻煩,其實外頭沒有,他就不曉得,麻煩是從內心裡生的。我講得很多,也常常提醒同學,頭一個就是對立,對立是很自然的現象,為什麼?有我就有他,我他就對立,我你就對立,所以這個對立是與生俱來的煩惱。你要曉得,性裡頭沒有,自性裡頭永遠沒有對立,和諧的。從對立就產生傲慢,「我總比別人強,別人總不如我」,這個念頭就生了,不是人教的,沒有人教你,生生世世帶下來的。這就是佛所說的,佛給我們講的八識五十一心所,末那識裡面(末那是執著)四大煩惱常相隨。最嚴重的執著四個,四個根,這執著的根,你有這個東西,真心就沒有了。「我見」,見是見解,肯定認為身是我;身沒有了,靈魂是我,我去投胎了,我到哪裡去了,堅固的我執。佛說這個東西就是六道輪迴的根,六道輪迴從哪來的?就是這個根變現出來的。什麼時候無我了,靈魂也不是我,靈魂是什麼?阿賴耶的見分,末那執著阿賴耶的見分,認為是自己的靈魂。執著阿賴耶的相分,認為是我的身體,不是,不相干。什麼是我?佛講「常樂我淨」那個我是真我,那是什麼?那是靈性,不是靈魂。靈魂跟靈性不一樣,靈性不生不滅,靈魂有生滅,靈性永遠不變,靈魂會變。所以頭一個執著我見,難!《金剛經》上到後半段才破我見,前面破我相,破我相不再執著身是我,這破我相,破我相就證須陀洹果。破我見,好!破我見,六道十法界沒有了,圓教初住菩薩,四見破了,「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沒有了。《金剛經》的後半部,大乘的入門;《金剛經》的前半部,權小的入門。在《華嚴經》裡面,《金剛經》前半部的境界是十信位,後半部是十住以上的,分證位的菩薩,法身菩薩,那是真我,你把真我找回來了,常樂我淨都有了。在六道裡面,常樂我淨有名無實。

  清涼在這個註解裡面講到「無常苦空」,我們要是不知道,從哪裡修起?修什麼?修來修去認為很不錯,斷惡修善,到這個境界。斷惡修善,諸位要知道,沒離輪迴,斷惡是什麼?不墮三惡道,修善你能生人天,享人天福報。可是你一定要知道,你在人天的時間短,你在三惡道的時間長,這個話我們想想,不錯,我相信。為什麼?想想自己,從早到晚起心動念,是惡念多,還是善念多,不就知道了嗎?起心動念是因,造的什麼樣的因,他自然有什麼樣的果報。起心動念都為自己,這個念是惡念,為自己為什麼說惡念?為自己有什麼不好?在世間法裡面講起心動念為自己不錯,我們也覺得沒什麼過失。但在佛法裡,佛法是教你脫離六道輪迴的,起心動念有我,你這個我執天天在加深,這個執著愈執著愈深,你出不了六道輪迴!這個念頭就錯了,這個念頭就不善。

  所以佛法目的要搞清楚,他教你脫離六道,脫離十法界。十法界六道全是假的,是從你妄想生的,你有妄想它就有,你沒有妄想它就沒有。所以永嘉大師講得好,「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這麼來的!雖然是假的,他假的真受苦、真受罪,就好像人做惡夢一樣,不知道他在作夢。夢裡受刑罰,夢裡被人糟蹋,被人侮辱,被人殺害,苦不堪言,不是真的,但是他不知道,他真的受苦,真的受難。菩薩看得清楚,尤其是法身菩薩,看到芸芸眾生果報牽連,永遠不能夠脫離,叫可憐憫者,自作自受。雖然遇到佛法也很認真修行,因為習氣太重,想回頭回不了頭,難!這是誰都幫不上。佛教我們一個方法,我們深深體會到,那就是天天學習,所謂「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天天要幹。八萬四千法門,不要想著門門都學,那錯了。

  所以佛經上一個比喻,比喻得好,佛法是藥,這個藥店規模很大,藥材很齊全,八萬四千種藥都有,你有病你去吃藥,你要把八萬四千那個藥全部都吃了,那你非死不可。你敢不敢把藥店裡的藥,所買來的時候全部把它吃掉?你不敢,為什麼?毒藥。藥要對症,你害的是什麼病,大夫給你開幾味藥那是對症下藥,藥到病除。八萬四千種藥方是對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種種不同的病而說的,不是跟你一個人講的。你要是遇到佛陀,向他請教,他給你一個人講,這部經、這個藥方對你就特別有效,別的就可以不必管了。你想多知道一點,多知道一點別著急,你在這一門當中先得三昧,然後開悟了,悟了之後不要學,全通了,八萬四千法門都通了。這是佛經上常講「一經通一切經通」,這個通就是開悟,開悟是通到自性,見性。見性為什麼就通?《壇經》不是說得很好嗎?「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你見到了性,性生萬法,能生萬法的自性,哪有不通萬法的道理!所以不必學。

  我們今天採取的是念佛法門,持名念佛,念佛法門很多,我們用持名念佛,這一門就行了。得念佛三昧的人,佛稱讚這個法門,「念佛三昧,三昧中王」。我們今天凡夫業障深重,煩惱習氣除不掉,我們不會用真心。那現在佛告訴我們,阿彌陀佛是你的真心,你能夠在一切時一切處,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就受持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心裡頭有佛,佛裡頭有心,那就是你的真心,一點都不假。你們學三時繫念,中峰禪師,記住他是禪師,三時繫念修什麼?修淨土。禪師學淨土給我們開示的,「彌陀即是我心,我心即是彌陀」,那個心是真心。你能夠把阿彌陀佛攬作自己的心,你的真心就能找到,念到相應的時候自性就現前,明心見性。用這個方法明心見性,淨宗的術語叫「理一心不亂」,得一心,理一心不亂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跟禪宗徹悟是同一個境界。他是用參究方法證得,我們是用念佛方法證得,用念佛這個方法可靠、快速、穩當,不起副作用。參禪、持咒都有副作用,副作用你著魔;念佛不會著魔,只要你不夾雜。念佛也有著魔的,夾雜,所以這個法門穩當。

  這樣子你也就曉得,慈雲灌頂法師告訴我們,我們宿世今生造作一切的罪業,什麼樣的經、什麼樣的懺都懺不掉的,最後這句阿彌陀佛能懺除。現在阿彌陀佛為什麼沒有力量?因為你沒有信心,你不是真心念阿彌陀佛,所以這句阿彌陀佛效果不大。如果真心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效果太大了。你看昨天還有個居士來看我,他得的是癌症,把他醫院一些證明都拿來給我看,淋巴癌,細胞已經擴散到全身。醫生說他沒救,那他也知道沒法子,死心塌地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他說大概念了半年,再去檢查完全沒有,醫院的證明拿給我看。他為什麼產生這麼大的效果?因為他沒有妄念,他只一心求生極樂世界,他也沒有求病好,他也相信醫生說這病不能好。所以說是這個世間所有一切指望都放下,這叫放下萬緣,一心專念,你看效果成功。他還有壽命,還有壽命病就好了,沒病;如果壽命到了,他就往生。「山西小院」四十幾個人的例子,就是這麼個道理。

  什麼叫真心?真心發不出來,你對這個世間有一絲毫貪戀,真心就沒有了。這個道理從前李老師常常給我們講,真心好比醍醐,最好的飲料,這個杯子盛的是醍醐,你在裡面放一點點毒藥,整個杯子都變成毒藥。阿彌陀佛是醍醐,毒藥是什麼?我們摻雜一點點私心,一點點的妄念,就全變了,效果就沒有。真的裡頭摻不得假,什麼叫真心?沒有假的就是真心。什麼是假的?平常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我講十六個字,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這十六個字沾一點點邊在裡頭,你就不是真心。不是真心,你做這些世出世間的事,靠你的福報,福報是你生生世世修的。你這一生得人身,遇到這個機緣福報現前,可是你還是用的妄心,不是用的真心,你那個福報消得很快。你有一百年的福報,可能你不到五十年就消完,消完之後人命就沒有,叫祿盡人亡,你福報沒有了,你人也亡了。如果你有兩百年、三百年的福報,那是什麼?從前帝王,他世世代代能夠延好多世,十幾世。末代的皇帝胡作妄為,把福報消盡,這個國就亡了,改朝換代!福報大的,子子孫孫享受;如果惡造得太多的,他一生壽命沒有到,福就享完,就這麼個道理。所以世出世間聖人教我們惜福、修福,不要享福,我的福希望大家享,一切眾生享。你的心量愈大福就愈大,心量愈小福就小,量大福大這個話也有道理,不是隨便說的。什麼人的福報最大?佛的福報最大,為什麼?佛的心量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佛起心動念普度眾生,四弘誓願你看看「眾生無邊誓願度」,他對於十法界眾生是平等看待,真誠的教誨,教誨裡頭第一就是做出好樣子給人看。佛做出好樣子給一切眾生看,你細心去觀察,找不到佛的毛病。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把它記錄下來就是戒律,戒律不是佛制作的,是佛的日常生活記實,你把它記錄下來,實在他就是那樣子。那是什麼?那是你自性的流露,你成佛了也是這樣的。

  我們現在迷惑,我們墮落在六道裡面,我們怎麼回頭?我們從外表上來學習,學習佛陀的外表,外能影響裡面,認真的學習。學習裡面不夾雜自私自利,不夾雜名聞利養,就很容易把性德引出來,性德引出來叫悟,小悟、大悟、大徹大悟。所以最怕的是夾雜,只有不迷才不會夾雜,不迷我們做不到,所以我們只有天天讀經。要知道讀經是接受佛菩薩的教誨,天天不離佛菩薩,我們才能保住自己。三天不念經,我們的言行就變了,就退轉、就墮落。讀經裡面夾雜著名利,得不到受用,只能夠說你的福報保持長久一點。福報肯定是在折,虧折,虧折速度慢一點,天天讀經的話,有一點點警覺,不徹底,福報虧折速度慢;如果不讀經,這個虧折的速度非常快。如果是真心,起心動念真的是希望正法久住,不為自己,正法久住眾生有福,這叫真正利益眾生。

  今天全世界所發生的問題沒有法子解決,我接觸的面很廣,認識的人很多。全世界確實國家領導人、專家學者真有心希望化解衝突,希望這個世界能恢復和平,能夠恢復安定,真的想不出辦法,你不接觸不知道,他們是真心。我們將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誨介紹給他們,這是我們中國人曉得,有這麼個概念,外國人疏忽了。我們中國人困難問題來了,找誰?有人問過我這個問題,陳大惠問過,我就告訴他,你有沒有看到三歲小孩,他遇到困難,他立刻去找他爸爸媽媽,向他爸爸媽媽請教用什麼法子來解決。同樣一個道理,我們中國從前的人遇到困難問題找老祖宗,老祖宗在哪裡?在經典裡面,四書五經、十三經、《資治通鑑》、二十五史,這是老祖宗,《資治通鑑》、二十五史是經驗,四書五經十三經是學問,老祖宗的經驗、學問在這些裡頭,你去找,你就能解決。如果不能解決,這個書怎麼能流傳後世幾千年?現在這個社會,所謂民主自由開放,選舉,我們中國老祖宗說過「選賢與能」,標準是什麼?兩個字「孝廉」,你看多簡單。如果選民都有這個知識,都有這個認知,我們選人選什麼人?那個人是孝子孝順父母,那個人很廉潔不貪污,我們選舉用這個標準,肯定選的都是好的領導人。你看中國人他有標準的,這個標準不是你自己說的。你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你對待家庭、對工作、對朋友,看看你是不是一個負責的人?是不是一個講信義的人?這是選賢與能的標準。自己說自己怎麼好,靠不住!真的好,提名用不著宣傳,哪有自己上台去宣傳我怎麼好,別人都不如我,哪有這種道理?這是從前念書人說不出口,怎麼可以自己稱讚自己?古聖先賢、諸佛菩薩哪個不是自己謙卑、稱讚別人,這個世界才有安定,才有和平。

  所以我們學佛求什麼?求智慧,就是大智了如,了是明瞭,如是什麼?如是性相一如,所有現象跟法性是一不是二,性相不二,理事一如。後頭有一句「及佛性故」,這句就是講的我們的目標在明心見性,這是我們入佛門求佛法的第一個目標,唯一的一個方向,不要搞錯了。到佛門裡面來不是求名聞利養的,雖然佛說的是真話,「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沒有一樣求不到,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不在外求,在內求。我們寺院現在有一點建設的工程,如果我們的心向外求,無不是罪,無不是業。我們用種種方法來誘導人,希望他們來捐錢給我們,這不好,這個不能做。人家就是送錢來,我還要問他,你的錢從哪裡來的?過去韓館長這一點我就很佩服,有一年過年一個居士,女居士送了五十萬供養圖書館。館長就問她,錢從哪裡來的?她錢是借來的,妳家裡人曉不曉得?家裡人不知道。借有沒有利息?有利息。館長說:妳拿回去還給人家。這是正確的。做好事隨分隨力,不要充面子,不要用高利息來借貸,這是有罪的。你供養佛,佛也不會接受,因為你的財不淨,不乾淨,這個不接受的,要懂這個道理。不是說見到錢就好,不可以的,來路不明不可以,絕對不暗示你,為什麼?這種心都是不清淨的心,都是屬於盜心裡面的一分。你們看看《沙彌律儀》不偷盜的註解,你看它講得多細,範圍講得多廣。做好事完全是他自動自發,而隨他自己現前能力,決定不能超過,歡喜,沒有壓力,這才如法、才如理。沒有錢,沒有錢我們道場可以不建,搭個小茅蓬一樣修行,真成就。所以印祖他老人家的話,是告訴我們現代人的,知道現代人貪瞋痴三毒增上,念頭變換無常,往好的這邊變難,往不好的那邊太容易!有意無意人就走下坡、就墮落,他自己不知道,到果報現前的時候後悔莫及,這不能不知道。就是有力量做好事,也要防範這個好事變成壞事,如果這個道場將來沒有道,變成大家在這裡爭名奪利,變成個是非場。你建這個道場,罪業就無量無邊,果報在阿鼻地獄,這哪裡是好事情?這為佛建的,佛在哪裡?泥塑木雕不是佛。

  這個地方給我們說的佛菩薩是什麼?智慧明了是佛,大智了如是佛。我這個地方幫助人、成就人達到大智了如,這是真佛道場。那個佛到哪裡去找?找不到!宗門禪和子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走遍天下找不到。可是怎麼樣?「得來全不費工夫」,就是不能在外頭找,找自己就是。佛在哪裡?自己是佛。你找自己,原來就是!我成佛,我才能幫助眾生成佛;我自己沒有成佛,想幫助別人成佛哪有這個道理?五祖成佛了,才能幫助六祖作佛;六祖成佛,才能幫助他那四十三個學生個個成佛,這是真的。所以你要幫助別人,先要成就自己。我們今天這幾個人還算好,沒開悟,但是迷得比一般人淺一點,知道一些事實真相,天天不捨經教,天天不離開佛菩薩,還有這個機會天天跟同學們一起共同學習。誰是佛?誰是菩薩?我們常講哪個人直下承當他就是,直接當下就發心、就真幹,那你就是。我根性不利不怕,只要你一發心,三寶就加持你。如果你這裡面摻雜著有名聞利養、自私自利,也有加持,也有很了不起的智慧德能,什麼人?魔王加持。魔王加持你來滅佛法,將來果報你跟魔王一起去阿鼻地獄。所以佛跟魔要能辨別,依教奉行的是佛子,違背經教的就是魔王,魔子魔孫。這就是同樣在學,夾雜私心就變成魔;真正聽佛的教誨,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這是佛道。所以你一定要知道,你的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這些東西,你應該要放下。自性裡面有的是智慧、是德能、是才藝、是無盡的相好,是你自性有的,只要把障礙放下,完全現前。

  所以,要求人幹什麼?不求人很多事情不能做,章嘉大師教給我的,求感應,不求人。連出家,他勸我出家,出家我總得要拜老師,總要有個寺廟可以剃度。大師當年在台灣沒有寺廟,他的寺廟在五台山、在北京、在內蒙。所以總得找個老師,找個寺廟,他告訴我,如果這個寺廟的師父不給你剃度,拒絕你,你會不會感覺得很難過?我說那當然。那怎麼辦?不要找,求感應。用什麼感?真心去感。為什麼出家?為續佛慧命,為弘法利生,這就行了。佛菩薩給你找道場,佛菩薩給你找老師,這個好!他教我這個我真得受用,自己一點都不操心。果然機緣成熟了,真的,台北圓山臨濟寺那時候住持心悟法師,我們以前見過幾次面,他派人來找我。好像兩個月當中來找我九次,我看他的心很誠,我就提出條件,他每一條都答應,我才去。這是章嘉大師教的,老師告訴我,我的一生都是佛菩薩安排,自己不要操一點心,專心在經教上。順境也好、逆境也好,順境沒有歡喜心,逆境我也不會很沮喪,都能夠以平常心對待。所以這是五十七年,從認識老師到現在五十七年,老師的指導,真的佛菩薩照顧。我對於道場沒有絲毫留戀,所以離開的時候很容易,沒有一絲毫牽掛,我至少捨了四個道場,有五個,包括新加坡。道場建立的時候,捨的心就有了,這個道場是供養這一方的,利益這一方的。

  這個供養利益是多久?不是長久的,要有這個心,叫心安理得。不要認為這個道場建立是我的,那就錯了,那你就著相,那你有苦頭吃了。正在建立的時候已經放下,你看你多自在,為誰做的?為佛法做的,為這個地方修行人做的。這個地方如果現在沒有修行人,將來還可能有修行人,有緣者可以在此地安居修道。我自己對自己很清楚,要用俗話來說,這一生是勞碌命、奔波命,不可能在一個地方久住。你看我出去七十多年,學佛之後,在一個地方從來沒有住過三個月的。有很多地方居住的時間只有一個星期、兩個星期,講幾堂課、講一部經就走了。香港曾經住過四個月,九龍兩個月,香港兩個月,這就是現前是個特殊的環境,沒有辦法安靜下來定居。與一切眾生廣結善緣,所以一生就是一樁事情:幫助有緣人,全心全力的幫助有緣人,雖然是弘法的時間比較長,護法的時間也不短,一生做弘護的工作。你們諸位同學真發心,我全心全力的護持你們,成敗的關鍵就在專,「學之道,貴以專」。不但法門要專,方向要專,目標要專,連我們學習的道場也要專,這要知道。

  這都是老師過去教導我,我確實不想跑,是想在一個地方不動,但是沒有緣分,沒有福報,住在一個地方能住十年不動是大福報!我沒有這個福報,到處行走。如果有這個福報,在一個地方講經講五十年,那還得了!這一個地方人都會感化,都成就。五十年到處去講,沒有一個地方成就,但是自己成就,自己沒有墮落,沒有被外面境界誘惑,沒有被外面境界動搖,自己成就。成就也非常不容易,得力於老師的教誨,得力於童年的根基,就是跟諸位講的三個根,那個時候我們童年沒有,兩個根,《弟子規》跟《感應篇》,因果教育。沒有離開老家之前那個十年,十歲以前紮的根,以後接觸聖賢,接觸佛菩薩,這個根就起了作用。在全世界流浪這麼多年,走了這麼多的國家,沒有學壞,就靠這個,所以我對於這樁事情體驗得非常深刻。如果不是這兩個條件,就是一個根是基礎,一個是一生不離開經教,就這兩樁事情。要想不被外環境轉變,那是不可能的事情,現在誘惑力量太大!你能保持自己這就是定功,不迷惑、不動搖,不迷惑是智,不為外頭境界所動這是定。難捨能捨,而且相對什麼?愈捨愈多,所以我後頭補充:愈多愈捨。決定不要留,留就錯了,你就會生煩惱,捨得乾乾淨淨。

  下面大師給我們說這十首頌,分為四段,前面這一首,剛才我們念的就是第一段,這一段是「讚智為迷悟本」,智是什麼?智是佛性,這是迷悟的根本。迷是把這個智迷了,悟也是悟這個智,所以迷悟不二,迷悟是一體的兩面。迷的時候,智慧就變成煩惱,悟的時候,煩惱就是智慧,是一不是二,這是根本。迷悟的本就是凡聖的本,就是世法跟佛法的本,它是一不是二。生佛,眾生跟佛不二,凡聖不二,迷悟不二,然後再告訴你,生死不二,迷的時候有生死,悟的時候沒有生死。下面四首從第二首到第五首,「正顯迷悟」,給你說明什麼是迷,什麼是悟。第三段從第六首到第九首,「喻前得失」,前是前面所說的,就是悟,你得到的什麼;迷,你失掉是什麼。其實這在大乘教裡面,我們看到很多,悟了之後真有得,得的是大圓滿。迷的時候是真有失,自性裡頭智慧沒有了,德能沒有了,才藝沒有了,相好、福報沒有了,六道裡受苦。

  我們的真心,有很多人說真心發不起來,有個方法能逼著你把真心發起來,你天天看地獄,你真心就發起來。江逸子居士畫的「地獄變相圖」,有個詳細的解說,你每天去念一遍,一天念一遍念一百天,你的真心就發起來了,你曉得地獄苦,自然就回頭。就像宋朝瑩珂法師,他的煩惱習氣非常重,破齋犯戒,他有個好處就救了他,他相信因果,這是他得救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同學送他一本《往生傳》,他看了之後非常感動,就發了真心求生淨土,我要不生淨土,肯定墮地獄。擺在面前就兩條路,一個是阿鼻地獄,一個是極樂世界,你願意走哪一條?他選擇的是極樂世界,要趕快去,才能真心現前勇猛精進!就這一句阿彌陀佛,念了三天三夜,不眠不休、不吃不喝,三天念到精疲力倦,阿彌陀佛現前,他的功夫沒有白費,阿彌陀佛真來了。佛來安慰他,告訴他:你的陽壽還有十年,你好好的修這個法門,十年之後我來接引你。他跟阿彌陀佛說:我的習氣很重,禁不起誘惑,在環境裡自己做不了主,我十年壽命不要了,現在就跟佛去。阿彌陀佛就答應:好,三天之後我來接引你。他真的歡喜,寮房門打開,告訴大眾,他三天之後往生。別人聽他這個話都覺得好笑,造業這麼重的人,關起門起來三天三夜,現在就說他要往生,沒有人相信他。好在時間不長,三天,看你三天以後能不能往生?第三天真的,要求大眾把早晨的功課改作念佛,送他往生,大家當然歡喜,行,我們大家念佛送你往生。念不到一刻鐘,這個一刻不是我們現在的一刻,我們從前算時間是十二個時辰,子丑寅卯,大概像現在差不多是二、三十分鐘的樣子。他告訴大眾:佛來接引我,我走了。別人看不到,他真的走了,才曉得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證明《彌陀經》上說的「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一點都不錯,真心!

  在現代我們還親耳聽到的一個人,也是念佛三天往生,在美國遇到周廣大先生。他在馬利蘭州開了個麵包店,得了癌症痛苦不堪,癌細胞擴散,醫院宣布沒法子救,讓他家人帶回去。一生不相信宗教,他沒有宗教信仰,到這個時候家裡人才想起求佛、求菩薩,看有沒有救?試試看。我們在馬利蘭州有個佛教會,「華府淨宗學會」,他就找到。找到我們這裡有幾位居士很熱心,去看他,看他真的不行,真的不可能好了,就勸他不要求好,求往生,把極樂世界的好處講給他聽,他聽了非常歡喜。告訴他的家人,不要再替我找醫生找什麼,你們統統念佛幫助我往生。所以全家人,我們淨宗學會不到十個人,大概有六、七個人照顧他,幫助他念佛,大家輪流換班,大概一班四、五個人,日夜不斷,三天。第一天他就告訴大家他不痛了,他本來那個病很痛苦的,疼痛沒有了,所以他很歡喜。第三天告訴大家佛來接引他,真的往生,臨走的時候神智清楚,一點都不迷惑。我那個時候在德州,他們打電話告訴我,真的看到《彌陀經》上講的,「若一日到若七日」。一生沒有接觸過佛法,往生前三天才聽到,才接觸佛法,聽到阿彌陀佛。那個心是真心,真的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你看這個條件他具足了。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我們聽了非常歡喜。

  所以要學佛,我們自己一定要深深的了解,我在佛門求什麼?求什麼都有偏差,只有求生淨土,求親近阿彌陀佛,就百分之百的對了,其他的是附帶做。眾生苦,現在佛法衰微到了極處,如果沒有人繼承大法,佛法將來在世間會消失沒有了。什麼人能夠續佛慧命?真幹的人。所以我們要記住老祖宗說的話是正確的,戒律沒有了,佛法就沒有了。學佛的人都不持戒,佛法是有名無實,實質上斷絕了。留下來這些典籍,世間人拿去當作學術來研究,所謂佛學,學佛的人沒有了,只有佛學,佛法滅了。儒家的四書五經十三經在,可是學儒的人沒有了,儒家東西是什麼?是禮。禮沒有了,儒就沒有了;戒沒有了,佛就沒有了;《感應篇》大家不學了,道就沒有了。中國傳統文化只留下軀殼,靈魂死了,這要知道。我們今天要救,要救就是自己真幹,你自己落實這三個根,你就是續佛慧命,你就是古人講的「為往聖繼絕學」,這個功德可大!古人常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今天居然是作佛、作中國傳統聖賢的繼承人,這是大事,沒有比這個更大的。儒釋道這三盞燈油已經乾了,快要滅了,你能夠給它添油,能夠讓它放光,這也是過去人遇不到的機會。從前人遇到什麼?那油很足,光很亮,我們做不做沒關係。現在我們碰到的時候,油快乾了,燈快滅了,這個機緣不容易,我們發心真正落實、真正做到,這就是儒釋道這三盞燈給它添油,幫它放光。我們誠心誠意去做這是添油,表現在外面是放光,你說這多有意義,多麼有價值。這也像開經偈講的「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遇到;「無量劫來希有難逢」,我們逢到了。所以你有這個認知,你真幹,你才是諸佛菩薩的繼承人,古聖先賢的真子,傳承的人。

  道場不必大,這麼大就夠了,夠大了。這個道場實際上就是一個書院,這裡頭有學,真學、實學。道場護法是菩薩,不至於你學好了,有人嫉妒把你們趕走,那這個道場是魔道場,魔看不慣佛有成就。可是你自己要有信心,趕,沒有關係,佛菩薩護持。我這一生被人趕很多次,要不是老師前面說的這句話,我們不可能不生煩惱,不可能不退心。老師有先知之明,我在初學的時候就告訴我,有佛菩薩照顧。無論是逆境、順境、善緣、惡緣,緣是人事環境,你遇到的是善人、是惡人,都是佛菩薩安排的。我們對這些事情的發生,想法、看法就不一樣,沒有怨恨,沒有歡喜。順境、善緣沒有歡喜心,逆境、惡緣沒有瞋恚心,我們用平常心來看,用感恩的心來看。逆境、惡緣,我知道那是讓我學忍辱波羅蜜,是幫助我境界的提升,等於說考試,你學習總要通過考試。順境、善緣也是考試,你生不生歡喜心?生不生貪心?逆境、惡緣,看你會不會再生瞋恚心?通過這些考試,我們無始劫的煩惱貪瞋痴慢降溫。貪瞋痴慢一下降,不但智慧提升,福報也提升、也現前。五十七年證明了這樁事,絲毫不爽,愈修愈有信心,所以就不會被外面境界所轉,不會被外面境界迷惑,這叫得大自在!

  所以頭一個是感謝老師,感謝護法,護法不論他是如法、不如法,只要我們自己境界不斷在提升,我們對他都是感他的大恩大德。他縱然是做錯了,我們每天將修學的功德迴向給他,他得利益。我們不會記他的過失,我們天天幫助他提升,知恩報恩。我們不能像世間一般迷惑顛倒的人,記仇、記恨,這個錯了,這個後果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那是很淒慘的事情,覺悟的人不會幹這個事。我們每天為他祈禱,為他迴向,他要是能覺悟,那個果報就非常顯著。如果他還在迷,還在造罪業,起心動念都不善,他那個果報就不太顯著,就不明顯。但是確實都有好處,這個好處不太明顯,他自己可能不知道,我們在旁邊看得很清楚。這就是化解災難,消除業障,天天是在消,但是他天天在造,他又增加。如果一覺悟,他能斷惡修善,那這個果報就很明顯,所以必須要合作才行。迷的時候不會合作,可是我們總希望他有覺悟的一天,要有耐心,決定會有覺悟的一天。為什麼?因為他本性本善,他本來是佛,哪有不覺悟的一天!可能十年他回頭,可能二十年他回頭,可能到死的時候回頭,可能死了也不回頭,到來生他回頭了,這個事情只有真正學佛的人明瞭。最後一段第十首偈「推功有在」,你看看都那麼樣的謙虛,把這些功勞、好處都推給別人,自己沒有智慧,自己也沒有這個能力。這個十大段每段後頭都是這樣的,這個十大段,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今天這第一首偈,首先我們要曉得『如來大智慧,希有無等倫』。佛經上常常稱諸佛,有時候稱如來,為什麼不用同樣的稱呼,要有分別?這個分別是有意義的,我們學佛的同學要知道,凡是稱佛都從相上講的,從事上講的;凡是稱如來,是從理上講的,是從性上講的,差別在此地。所以你看普賢的十願,「禮敬諸佛」,第二句「稱讚如來」,你懂這個道理,你就曉得意思不一樣。禮敬諸佛是從形相上,形相是平等的,就是統統要禮敬,佛要禮敬、菩薩要禮敬、凡夫要禮敬,凡夫是什麼?未來佛。樹木花草要禮敬,山河大地要禮敬,為什麼?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所以用諸佛,稱的對象是法相,是從形相上說的,那個禮敬確實「毋不敬」,桌椅板凳要尊敬。這個敬從哪裡學起?一定要記住印光大師的話,我們現在寫字,字不一定要寫得好,我們不是學書法家,字要端正,不能潦草。現在我們看到這個社會上,每個人寫字潦草,你要給他做個好榜樣,你做示範給他,就是我的字寫得端端正正的,這就是度化眾生。

  我們中國人從小,從小就修戒定慧,用什麼東西修戒定慧?用書法。我們小時候,我記得我五、六歲的時候學寫字,寫毛筆字,父親帶著我每天早晨起床之後,洗完臉、漱了口,就寫字。那個時候寫字要磨墨,我們小孩學磨墨。寫字是修戒定慧,你依照規矩,那是戒;你一定專心,專心是定;布局、間架寫得很美,那是慧。所以那一堂課是修戒定慧的,從小就學定,不會心浮氣躁,跟現在不一樣,現在人心浮氣躁。所以我們開始學的時候,學有禮貌,九十度的鞠躬禮,那就是修敬,這外表禮敬諸佛。我們要做出來,寫字要做出來,紙張乾乾淨淨,字寫得規規矩矩,不可以潦草;潦草,那就是表現的心浮氣躁。在現在的社會要用這個幫助別人,不必用說,用這個表現才感動人。愛惜物力,連一張紙張都不可以廢棄,都得需要愛惜,惜福,所以都從這小地方做起。

  你看第二句「稱讚如來」,這個稱讚跟禮敬不一樣,禮敬是決定沒有分別,稱讚有分別了。如來是性,他的思想、言行與性德相應,應當要讚歎;與性德不相應,不讚歎。所以我們在五十三參裡面看到,你看善財童子參訪善知識,有禮敬、讚歎,有幾位有禮敬,沒有讚歎。沒有讚歎是什麼?他們的行為不能給一切眾生做榜樣。勝熱婆羅門的愚痴,甘露火王的瞋恚,伐蘇蜜多女的那種貪愛,這貪瞋痴,那是代表貪瞋痴的,這煩惱的,你看善財去參訪有禮敬,沒讚歎。所以這讚歎就有標準,因為讚歎會影響別人,一定他是有才有德我們才讚歎,沒有德絕不讚歎,有才都不讚歎。所以佛給我們定的標準,很有道理。

  今天說「如來大智慧」,這如來是自性,不是說這尊佛、那尊佛,是自己的自性,自性裡面的大智慧「希有無等倫」。『一切諸世間』,這是講有情世間、器世間、智正覺世間,諸世間。『思惟莫能及』,只要你用思惟,你決定無法想像,為什麼?思惟不是自性。自性裡頭沒有思惟,思惟是意識,是第二義不是第一義,第一義裡頭沒有思惟。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7 09:18:05)

 
amtb
  • 本文由 amtb 发表于 2017年5月27日09:18:0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990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