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868卷/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mtb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八六八卷)  2007/11/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86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賢首品第十二」,第五大段「喻況玄旨分」,大喻最後一段「龍王遊戲喻」,前面兩句是「總標」:

  【大海龍王遊戲時。普於諸處得自在。】

  我們前面以《解深密經》所講的四種道理,說明菩薩應化在世間,神通自在,遊戲人間。而實際上他們是在九法界,九法界其他的法界我們接觸不到,所以講人間我們就感到特別的親切。四種道理,第一種是相對的道理,沒有見性都離不開相對,見性之後,相對就沒有了。所以大乘教裡,特別是《華嚴》,講到諸佛如來、法身大士的境界很多。為什麼?世尊講這部經就不是六道眾生聽的,這部經的當機,就是對象,佛講經的對象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給他們講的。所以,我們凡夫可以聽聽,不要去執著、不要去分別,聽懂很好,你有殊勝的善根;聽不懂沒關係,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變成所知障。障礙有兩大類,一類是煩惱,一類是所知,不放在心上,所知障就沒有了。懂很好,不懂也好,不懂,阿賴耶裡面種了金剛種子,往後,不定是今生、不定是來世,或者是後世,遇到機緣就豁然大悟。我們聽了,我們也不要希望來生後世,我們希望這一生決定得生淨土,這個重要。決定生淨土這個種子好,到極樂世界會起大作用,這個作用幫助我們大幅度的提升品位,它有這個好處。因為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給你一講經,你很容易開悟,你阿賴耶識有華嚴種子,道理在此地。所以行門,念佛比什麼都重要,這是大家不可以不知道的。

  只要有妄念就有十法界,這十法界、六道三途從哪裡來的?起心動念它就有、就具足,這是講到自性裡面本自具足,本來就有這個東西;雖有這個東西,得有緣它才現行,沒有緣它不現行。講到終極,現行,一個是精神、一個是物質,十法界依正莊嚴離不開這兩個根本。精神是屬於心法,物質是色法,色法跟心法都是自性本自具足,但是沒有緣它不會現行。什麼是緣?起心動念就是緣,所以大乘教裡頭佛常講佛法因緣生。不但佛法,一切法,一切法的生起都離不開因緣,所以才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個話的意思深!我們迷得太久、迷得太深,現在想回頭,想離開三途、離開六道、離開十法界,回歸一真法界。佛在這部經裡面教導我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就回歸。我們放不下,放不下再不要增加,把舊有的慢慢放,新的不要再增加,這是個好主意。所以古人講「隨緣消舊業,莫更造新殃」,不要再造新的。已經有的分別執著慢慢把它降溫,不再增加新的分別執著,這個對於修學幫助就大了。舊有的阿賴耶裡面的業習種子,這個種子你要說用什麼方法把它化解掉?在無量法門裡面,化解阿賴耶識業習種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老實念佛。很多人不相信!

  真正老實念佛,念頭才一動,阿彌陀佛,不動也是阿彌陀佛。確實你要冷靜去思惟,你去想想,它能夠消阿賴耶識裡業習種子,又能叫現前這個現行不起作用。真正會修行的人,真正有大善根的人,他能抓住這一句。在我們這個世紀裡我們有看到,像諦閑法師的徒弟鍋漏匠,他就真抓住,早年哈爾濱極樂寺的修無法師抓住了。在眼前的,在兩年前,深圳黃忠昌居士抓住了。只要抓住,沒有一個不成就的,這是我們的好榜樣。我們要一生不能把一句阿彌陀佛抓住,念佛功夫不得力,若存若亡,念的時候少,忘掉的時候多,抓不住。為什麼會忘掉時候多?雜事太多、雜念太多,道理在此地。所以,能夠放下雜事、放下雜念,這個人是走佛道,成佛之道。雜事、雜念太多不好,這是什麼?業障。業就是活動、就是事業,這些活動、這些事業統統障礙你一心念佛。我們舉的三個例子,這些例子實際上太多了,而且時間都不很長,大概三、四年他就成功了。像鍋漏匠、黃忠昌都是閉關,像住茅蓬一樣,什麼都捨掉。修無師雖然他工作沒放下,他在常住幹別人不願意幹的活,粗重的活別人都不願意幹,菜園裡面種菜、挑糞、洗廁所,他幹這些活,心裡面一句佛號他不離開。這種活是很辛苦,辛苦對他自己來說是個增上緣,為什麼?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對這個世間不會起七情五欲。就像宗門一樣,時時照顧話頭,念佛人這一句阿彌陀佛是話頭,修因證果做得到。所以,作用道理就是因果道理。

  第三個講「證成道理」,證成道理也叫做「成就道理」,「依現量、比量、聖教量而證成真正之理,名為證成道理。」真正之理是什麼?就是諸法實相,宇宙人生的真相。依現量,這是法身菩薩,他們親證,那是真的證得。依比量,沒有親證,就是推理,我們現在講用科學的方法論,用邏輯來推理、用辯證法來推理、用因明來推理。譬如我們隔著牆沒看見,牆那邊沒看見,但是看牆上面有煙冒出來,我們推想那個地方一定有人在生火,這叫比量。不是自己親見的,但是很合乎邏輯,那個地方一定有人在生火,要不然怎麼會有煙出來?這比量。聖教量,既不是現量,也不是比量,而是我們相信佛跟我們講的。佛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這實在講不是我們現量境界,我們也沒有辦法用科學方法論去推證、推斷,也沒有,只能夠相信佛講的。佛所說的決定是真實的,佛不妄語,《金剛經》說「如來是如語者、實語者」,真實不虛!如語者,如是什麼?事實是怎樣佛就怎麼說法,不加一點也不減一點,這叫如語。不誑語、不妄語是佛常常教導我們的,佛哪裡會有妄語!所以佛在經上所說的,句句是實話。

  對我們凡夫來講,特別是講到倫理、道德、因果,我們要認真學習。人與人、人與環境、人與天地萬物都離不開緣,能夠遇到、能夠相聚都是緣分。緣分很複雜,不是偶然的,諺語有所謂五百世修來同船渡。我們今天同坐一條船渡海、渡河,這個緣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在一起,才有這麼一個緣分。如果你要懂得,懂得你會很珍惜、你會很愛惜。雖然上了船是陌生人,在船上這段期間一定會互相謙虛、互相尊重、互相關懷、互相照顧。與大自然環境、與天地萬物統統都有緣分。大乘教裡面講無量因緣,只有佛才能夠知道究竟,菩薩還不行,還不能究竟。

  佛告訴我們,我們自性裡面有圓滿的智慧、有圓滿的德行、有圓滿的相好,這個不是現量,也不是比量,這是聖教量。你要相信聖人的教誨,你就有福了。為什麼?你依照這個教誨、這個方向、目標去走,你一定能夠見到,就是你能夠證得。所以佛說的東西不是假的,跟我們講華藏世界、跟我們講極樂世界,你決定可以證得。不是說佛講了就算數,你們只要相信就行了,佛沒有這個意思;佛是叫你相信之後你要證得。給你介紹阿彌陀佛,你將來真的能見到,真的能夠親近他,真的能往生淨土,你證得了。對聖教懷疑,那只能說福薄,他沒有福報,他業障重;對於聖教一點都不懷疑,無論佛陀是依真諦說法,或者依俗諦說法,都不懷疑,這個人就善根深厚,福報現前。這樣的人不多,為什麼?這樣的人我們遇到之後你立刻就能看到,他跟一般人不一樣,他有堅定、清淨的信心,他有智慧的選擇,他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勇猛精進,你會看到他這個樣子。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他會非常隨和。這些我們都應當要知道、應當要學習。

  聖教量一定是以經典為主軸,菩薩、祖師大德的教誨一定要跟經論相應,你就可以依靠,沒有問題;如果跟經論所講的相違背,決定不可以依靠。善導大師在《觀無量壽佛經.上品上生章》講得清楚,這一章他的註解文字也多,篇幅很大,舉了很多的例子。最後舉到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來給你講,譬如你專修淨土法門,選定了法門,佛告訴你,我還有更好的方法,比阿彌陀佛還好。那你什麼態度?謝謝釋迦牟尼佛、謝謝阿彌陀佛,我不想聽、我也不想學,我還是學念阿彌陀佛就好。要有這樣的信心,你就決定成就。

  我們見過不少的同學,學《無量壽經》學得不錯了,學了好幾年,一聽說這會集本不可靠,心馬上就動了。這是什麼?這是善根福德薄,自己沒有智慧,還是有懷疑,信心動搖了,那哪裡會有成就!無論學哪個法門都不能成就。《金剛經》上說得好,「信心清淨,則生實相」,你的信心不清淨。如果你真正懂得道理,《華嚴經》是說得透徹,一切法不離自性;換句話說,一切法都通自性。如果這個道理你真明白了,是不是佛說都沒有關係,為什麼?一切法都通自性。為什麼都通?能大師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有情眾生的佛性,無情眾生的法性,你能夠從相上見到性就成佛了。所以說哪一法不是佛法?我們在《華嚴經》裡面學到現在懂得了,只要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哪一法不是佛法?如果有妄想分別執著,哪一法是佛法?這兩句話的意思深到極處,深、廣都沒有邊際。

  但對於初學,初學你還有執著,執著放不下,放不下怎麼辦?佛有方便法,擇善固執,這對初學。什麼是善法?就是四依法的「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什麼叫了義?適合自己程度、適合自己生活環境,你學起來方便,不會感到麻煩。《無量壽經》現在流通有九種不同的版本,沒有一本不好,本本都好。這九種版本你可以多看,哪一種你看起來容易懂、容易理解、容易學習,你就選這一本就好了,本本都好。不可以選了這一本批評那一本,你就錯了。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五種原譯本都是佛傳下來的。三個會集本、一個節校本,都沒有違背聖教量。依會集本修行的,專依這個本子,這些年來往生成就的不少,那就行了,有人給我們做證明,哪裡還錯得了!所以信心要堅定,自己這一生的方向、目標要確定。過去生生世世都錯了,要承認,這一生不能再錯了。不能再錯那就真的要放下,要真幹,夏蓮老常常講的,真幹!不能幹假的。

  下面第四個叫「法爾道理」,法爾道理也叫「法然道理」。然是自然,一切法都是自然的,法爾也是自然的意思,但是佛法常用法爾,為什麼?自然的對面還有相對的。《楞嚴經》裡面講自然、因緣,不是因緣就是自然,不是自然就是因緣,所以佛講「非因緣,非自然,非不因緣,非不自然」,這叫法爾的意思。爾是什麼?就是這樣的。這很不好懂,很難懂,到什麼時候就懂?你能真的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就懂,你就完全證得,圓圓滿滿證得。放下執著,你證得少分,阿羅漢、辟支佛證得少分;放下分別,你是菩薩,你證得多分;於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你完全證得,圓圓滿滿證得。不起心不動念是自性本定,修什麼樣禪定也不能跟自性本定相比,自性本定就是惠能大師講的第四句,「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所以你只要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就見性了。惠能大師的境界、釋迦牟尼佛的境界你統統證得,你也入這個境界。這是法爾道理。

  「如來出世說法,或無出世說法者,然法性常爾,不可思議,是名法爾道理。」如來出世是這個樣子,如來不出世也是這個樣子;如來說是這個樣子,如來不說也是這個樣子。什麼樣子?我們能夠思、能夠議的,十法界依正莊嚴;我們無法思議的,是諸佛如來的清淨報土。為什麼?因為我們有思想、有念頭,有思想、有念頭那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佛說得很多,說是這樣的,佛不說還是這樣的。佛說了,我們一想果然不錯,明白了;佛不說還是這個樣子,不明白,不明白也在裡頭,這叫法爾。所以佛說了四十九年,最後統統否定,佛沒有說法,誰要是說佛說法叫謗佛。佛是不是真的沒說法?真的沒說法。這裡頭你要懂得,說就是無說,無說就是說,說跟不說是不二。我們不懂這個道理,就是我們總在二法裡頭,說跟不說是兩回事,不是一回事。也就是我們落在相對裡頭,這相對的道理,永遠不能夠融會貫通真實的道理。到法爾是完全融會貫通,到這個境界裡頭,真的叫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所以佛滅度之後,阿育王建塔,建道場是他開頭的,那是供養佛的舍利,建塔。優填王造佛像。造佛像有很深的意思,什麼時候我們活人要能夠像佛像一樣,真的他圓滿成佛了。怎麼樣像佛像一樣?六根對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那不就佛像嗎?那就真成佛了!真成佛是不是像佛像一樣泥塑木雕的、不動的?不是,這佛上加一個字,活佛!那是木雕的佛、泥塑的佛、金銀七寶塑造的佛,你是個活佛,十方三世一切佛的智慧德相你統統具足。你能不能表演一下給大家看看?如果說好,我表演給你看看,那你起心動念了。佛菩薩、法身菩薩永遠沒有起心動念。十法界,就是十信位的菩薩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向上去,沒有起心動念了,叫法身菩薩。他應化在十法界,應化在人間,隨眾生的緣,眾生有感自然有應,沒有起心動念。而且他現的身,就是現的相,與性相應。實在講我們所現的與性相不相應?當然相應,如果不相應怎麼會現?但是眾生跟佛覺迷不同,我們是迷,迷就產生執著,產生分別執著,這個相不自在;他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他的相自在!那個自在就是非空非有,你什麼時候想他,他就在你面前,這自在!這就是說他的性遍法界虛空界,遍法界虛空界就像虛空一樣,從來沒有離開此地,你在哪裡想他,哪個地方就現形。好像奇怪,我怎麼一想你就來了,你從哪裡來的?

  距離我們現在不算太遠,不到一個世紀,金山活佛,鎮江金山寺的法師,他叫妙善,跟普陀山以前的老和尚是一個名字,就是金山活佛。常常都是這樣,你一想他他就來,好像很有神通。問他,法師你從哪裡來?來處而來;到哪裡去?去處而去。沒有來去,只要執著沒有了就有這個能力。我們在經典裡面,這是聖教量告訴我們的,三果聖人就有這個能力,叫神足通。我們一般講變幻莫測,他一個身能變很多身,能同時會見許多人。像《高僧傳》裡面記載的,名字我忘掉了,這都是很多年前讀的,印象很深刻。有一個印度的法師在中國傳教,回去,他回國,前一天許多信徒請他吃飯,他都去應供。到第二天長亭去送行,每個人都很歡喜,法師很看得起我,昨天我請客他來了。那個人聽了說不對,昨天在我家。這一傳開,五百家,他有能力同時五百家請他吃飯,他每一家都到。金山活佛有一次吃飯的時候,跟很多信徒在一起,信徒們都願意去盛一碗飯供養法師,他很歡喜,送他都吃,那一天吃了二十多碗。旁邊有個法師看到說,你們不能害他,不要把他脹壞了。他對這個法師笑笑。那個法師問他:怎麼樣?你怎麼可以吃這麼多?他跟法師講:不增不減。這個法師聽了莫名其妙,怎麼不增不減?這是到什麼境界?真正證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佛跟我們講,這種能力不希奇,每個人都有,都有這個能力,只要你把分別執著放下,「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講得很清楚。所以,佛法是平等法,沒有高下,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比阿羅漢高明多了!阿羅漢只放下執著,妄想分別都還有。

  我們要相信,相信佛不欺騙我們,相信佛的話句句真實,那我們就應該放下。還放不下,對佛所講的還打了問號、還懷疑,所以信佛難!從前章嘉大師、李老師都是這樣教我,什麼叫信佛?你真做到;你沒做到,不相信。所以是用這個標準來說明信心清淨,沒有絲毫懷疑。尤其章嘉大師告訴我,佛法是知難行易,知真是難,遍法界虛空界,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理、一切事、一切性、一切相、一切因、一切果,你要完全通達真的是難。可是行太容易,如果你妄想分別執著一下放下,你全明白了,不用學的,就像惠能大師一樣。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這是什麼?這是法爾的道理。

  我們明白這些道理,再看這段經文,一共有二十四首頌,給我們講「菩薩遊戲神變德」,一般講遊戲神通,變幻莫測。我們先看下面有四首半的偈頌,講「雲色不同,喻菩薩身雲各異」,我們看這段,這都是講龍王。

  【興雲充遍四天下。其雲種種莊嚴色。第六他化自在天。於彼雲色如真金。化樂天上赤珠色。兜率陀天霜雪色。夜摩天上瑠璃色。三十三天碼碯色。四王天上玻瓈色。大海水上金剛色。緊那羅中妙香色。諸龍住處蓮華色。夜叉住處白鵝色。阿修羅中山石色。鬱單越處金焰色。閻浮提中青寶色。餘二天下雜莊嚴。隨眾所樂而應之。】

  這是一段,第一段,一共是四偈半,「雲色不同,喻菩薩身雲各異」。我們先說雲,佛經裡頭雲字講得非常之多,雲是什麼意思?這個比喻好懂,雲是霧,雲要落到地面上就是霧,升上去就是雲。相有體無,你遠看到有,近看沒有,所以就代表物質。佛講的物質現象就像雲一樣,不能說它沒有,也不能說它真有。現在我們對這個印象更深刻,了解更清楚,常常出去旅行,坐了飛機飛到雲層上面去,雲有沒有障礙?沒障礙。但是雲降到地面上變成大霧,飛機不能起飛,只要能起飛,它一點障礙都沒有。佛經上看到雲你就想到這個意思,所有一切法不能說它是真的,也不能說它是假的,相有性無,事有理無。你懂得這個事實真相,你就對這一切的色相不再執著、不再分別。眾生為什麼把色相嚴重的執著?他認為真有,他不曉得這個東西是假的。所以,事實真相就在面前。雲色不同,緣不一樣。緣不相同,所以身就不一樣,這是比喻菩薩身雲,身也像雲一樣各異。

  前面兩句是總說,『興雲』,龍興雲,龍行躍雲,老虎走的時候有風,生風,龍行就躍雲,『其雲種種莊嚴色』。底下的比喻,『第六他化自在天』,這是講欲界,欲界最高的一層天,它的雲的色彩確實是很莊嚴,『於彼雲色如真金』,黃金色的,金色的雲彩,第六天。第五天『化樂天』,這在前面都跟諸位報告過,他化自在天這個「他」就是第五天。第六天人的享受不用自己變化,第五天是自己變化,所有一切受用都是自己變化的,隨心所欲。第六天是他們變化了去供養,第六天念頭一動,希望要些什麼東西,第五天立刻供養就送到了,所以叫他化自在天。化樂天雲的顏色『赤珠色』,赤珠也是寶珠,紅色的,像珍珠一樣。

  『兜率』是第四天,兜率是凡聖同居土,彌勒菩薩住在這層天上,那是聖人。所以它有內外,內是彌勒菩薩住的,外面就是兜率天人住的。兜率天的是『霜雪色』,我們就知道這是白色的,我們講白雲,白色的雲彩。『夜摩天』是第三層天,夜摩叫時分,翻成中文就是時間的時,時分天。『瑠璃色』,佛經上講的琉璃就是我們一般人講的翡翠,綠色的玉,綠色的玉叫琉璃。『三十三天碼碯色』,實際上瑪瑙的顏色很多,他沒有指定哪一種。『四王天上玻瓈色』,我們要知道,古時候沒有玻璃,我們現在的玻璃產品是近代科學發達的時候才有這種玻璃產品。佛經上講的玻璃是水晶,所以水晶跟玻璃一樣,這個諸位要知道,它算七寶之一。我們現在的玻璃不算七寶,不能算是寶,水晶是的。所以玻璃色就是水晶。『大海水上金剛色』,金剛是金屬的顏色。

  『緊那羅』是八部鬼神裡面,中國翻作疑人,懷疑他,他是不是個人?他頭上長一隻角。跟人的樣子一樣,就是頭上多了一隻角,所以稱他作疑人,一隻角。他也是忉利天的樂神,就是我們要用現在的話來講,是忉利天宮的演藝人員,舞台上表演的,現在像我們社會上娛樂界,他們是這一類的神,天神。跟乾闥婆差不多,乾闥婆主要是樂神,就是演奏,演奏音樂的;緊那羅是表演,是在舞台上表演,都是屬於忉利天的。『緊那羅中妙香色』,香色,香的顏色也很多、也很複雜。『諸龍住處蓮華色』,這是講八部鬼神,有天龍。

  『夜叉住處白鵝色』,夜叉也有很多種,通常講飛行夜叉。他是屬於忉利天守衛的神,好像我們現在講保安,屬於這一類的,保安的人員,對於這些天神他們有守護、有保護他們。夜叉也叫做暴惡,他很凶。在佛法裡面,皈依三寶之後他們都變成護法神,所以八部都屬於護法神。『阿修羅中山石色』,身雲像山石色一樣,實在說他們與他們的住處統統都有關係,它都相應。阿修羅,前面有介紹,這就不多說了。這些都是過去生中修了大福報,但是修福沒有放下瞋恚,就是他有好勝心、有嫉妒心;好勝、嫉妒、瞋恚心重,修大福報都到阿修羅道去。他的福報是真修得大,所以無論在哪一道,他都等於像王一樣,福報非常大。

  『鬱單越處金焰色』,這就是四大洲,四洲,「鬱單越」也翻作北俱盧洲,四洲裡面是北州。這個色也好,在四方,北是上方。這四大部洲我們居住的地球叫閻浮提洲,南贍部洲,另外『餘二天』就是東勝身洲跟西牛貨洲。這佛法裡面常講,我們念到韋馱菩薩,就想到韋馱菩薩是三洲護法,三洲是什麼?沒有北俱盧洲。北俱盧洲沒有佛法,四洲裡頭,北俱盧洲的福報最大,他們不相信佛。而且北俱盧洲壽命長,大概都到一千歲,很少短命夭折的,壽命很長。佛在經上給我們講的八難就有北俱盧洲,為什麼?生到這裡面去,享福,一輩子享福,聞不到佛法。佛法講什麼叫遭難?聞不到佛法,跟佛無緣,這就叫遭難。八難是這個意思,不是其他的災難,遇不到佛法是最大的災難。遇到佛法,你說這個世界要毀滅都不是災難,為什麼?你到極樂世界去了,你真正脫離六道、脫離十法界,這才叫是佛法無比殊勝的成就。這麼好的東西不能不學,所以北洲也不能去,長壽天不能去,長壽天就是無色界天,沒有佛法。色界天裡面有佛法,欲界天、色界天都有佛法,有佛菩薩在這邊教化眾生;無色界天沒有,北俱盧洲沒有。

  『隨眾所樂而應之』,你看菩薩應化是隨眾生,說這麼多相,欲界六層天跟我們四大部洲,四大部洲是眾生喜愛不相同,所樂不一樣。真的『閻浮提中青寶色』,我們這個地球在外太空看是個藍色的球,青寶色。這就說明佛菩薩應化在世間,確實是隨眾生感他就有應,眾生的感有心、有念頭,佛菩薩應沒有。應的時候要知道,不但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都沒有。他為什麼會應?法爾的道理。就像江本博士做水實驗一樣,你看水結晶的圖案那麼美,它那是應。它有沒有分別?沒有;有沒有執著?沒有;有沒有起心動念?當然沒有。所以這是自然的應,我們有心求這個感,他自然就有應。

  所以我跟江本博士談過,不但是水,所有一切現象,一切物質,統統都有這個反應,你再用一些其他的方法都可以能夠證實。也有不少人用這個原理做其他的實驗,也都很成功。用水果做實驗,像同一棵樹上長的香蕉,兩根香蕉採下來,一根你天天對它說我很喜歡你,另外一根說我很討厭你。過了一個星期,你很喜歡的這個,顏色非常好,沒有變壞;那個討厭的已經變得味道很難聞,已經壞掉,不能吃了,都能做出實驗。所以一切萬物確實境隨心轉,跟有情眾生的意念決定是感應道交。

  我們懂得這個道理,可以把它用來養生,你就懂得了,用什麼保養自己身體?意念,其他一切都沒有意念這麼樣圓滿,力量沒有意念強,什麼樣的運動都比不上,這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所以相隨心轉,身體也是隨心轉,你有個健康的意念,你的身心沒有不健康的。所以心清淨,身心清淨;心地善良,身心都善良。心行不善,決定多病,為什麼?那是負面的,這個道理不能不懂。菩薩身色如雲,非空非有,而且隨緣在變化,眾生亦如是,這個不可以不知道。我們眾生的身體隨著自己情緒在變化,你一念清淨,你的相就清淨,相隨心轉。怎麼轉法?念念都在轉,你念佛的時候你心想佛,你念貪瞋痴的時候你相貌像魔。我們看的時候是粗心大意,如果很冷靜下來,靜下來的時候,心裡沒有雜念,你看每個人相貌不一樣。一看什麼?現前,他一念善,相貌就變了,一念惡他也變了。所以中國古人講,誠於中必定形於外,你有什麼心事,你怎麼瞞得過人?能瞞愚人、瞞凡人,不能瞞聖人,為什麼?你全都表現在外面。靜的時候,你的相貌表現出來;動的時候,在你的言談舉止當中全露出來。所以人心要清淨、要真誠,沒有絲毫染污,他哪有不健康的道理!天人、佛菩薩金剛不壞身,他是用什麼練出來的?沒有,他沒有練什麼功,他不需要什麼保養,相隨心轉。從最貼近的是我們的身,身外面,我們居住所有環境,都是從心轉。我們想居住什麼樣的環境,想居住什麼樣的房子,想怎樣擺飾什麼,不都是從心轉嗎?所以境隨心轉是真的,這不是假的。但是境界也能影響一個人的心情,這是中國人講的風水,外國人講的磁場。

  知道這些事情的真相,你就會得自在,你就會不執著。這些現象是什麼?這些現象就像雲一樣,事有理無,相有性無,性是空的,空有是一不二。在不分別、不執著這個狀況之下,真正做到不分別、不執著,相就像雲霧一樣。昨天有個同修問了一個問題,說有個人從火車上摔下去,他在車廂裡面,窗戶也沒有開,門也沒有開,他怎麼會摔下去?這個事情是真的,這不是假的。在一剎那裡面,一剎那沒有分別執著,所以他沒有障礙。他說這樁事情使我們想到圓瑛法師有這麼一次經驗,這在他著作裡頭他自己寫的。有這麼一天,他在寮房裡面打坐,突然想到一樁事情立刻要去辦,他就下了床,穿了鞋子就出去,就走出來了。走出來之後,他忽然想到,我門是關著的,沒有開,剛才沒有開門怎麼出來了?回頭一看,門真的是關起來,他就不能進去了。這就是那一剎那之間你沒有分別執著。由此可知,如果念念都沒有分別執著,這些障礙都沒有,你真的是隨心所欲,不但牆壁你能看得穿,你能走出去,它不產生障礙。由此可知,障礙從哪裡生的?障礙從分別執著生的。阿羅漢為什麼能夠完全自在?他沒有執著,道理在此地。同樣一個道理,人鬼雜居,我們住的房子,鬼穿過來他沒有障礙,為什麼?他不執著我們的牆。我們對鬼也不執著,我們不執著鬼的房子,所以鬼的房子我們也自由穿過去,也沒障礙;他有障礙,我們沒障礙,道理是一樣。鬼神居住處他也有房子、有範圍,對他們講有障礙,對我們來講沒障礙,為什麼?我們不執著,他執著他的範圍。所以是同樣一個道理,這一點都不希奇。

  佛講每個人六根的能力都是沒有限量的,所謂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神足就是無障礙,就是變化無障礙)、漏盡統統都有,但以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就這麼回事情。所以須陀洹,須陀洹不執著身,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放下了,他就有天眼通、有天耳通,這個能力就恢復了。再提升到二果,二果就有他心通、宿命通,別人起心動念他知道,知道過去生生世世的情形,能力並不很大。我們曉得,阿羅漢才知道過去五百世、未來五百世,二果當然沒有這個能力,他可以知道過去十世、二十世、三十世、五十世,應該有這個能力。到三果就有神足,就能變化,能化身。這是了解物質現象不是真的,物質是從念頭變現的。現在科學也講到這個問題,物質是什麼?物質是能量產生的,能量集中的時候就有物質現象發生。可是物質現象的存在是很短,非常之短,不是真的存在。我們今天覺得這個東西是真的存在,實際上是一種虛幻相續相,虛幻相續相當然沒有障礙,但是我們執著這個東西是真有,它就真的造成障礙。明白這些道理,我們也可以去練練,練什麼?練看穿牆壁,我相信這個事情並不難,可以練這個功夫。練這種功夫就是修得,天眼是修得的,可以修的。就是盡量要了解它,它並沒有障礙,只要不執著,就沒有障礙,你能看到、你能聽到。初果就有這個境界,這修得的。

  所以這些相真的像佛經上所講,相是有、性沒有,事有、理沒有。所以佛說非有非無、非色非空。凡夫是業力變現的,菩薩是眾生有感他有應,所以他應眾生之感,示現的,所以他自在;凡夫業力變現的,他就不自在,這個道理我們不能不知道。現的各個不同,為什麼各個不同?念頭不一樣,就是同一個階層,同在人道,也是念念不同。不但是每個人念念不同,自己這一個人也是念念不同,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知道之後你就不會奇怪,你就曉得佛給我們講的事實真相。

  再看下面四首頌,「電光差別,喻菩薩光明等殊」,殊是不同。我們看這四首偈:

  【又復他化自在天。雲中電曜如日光。】

  他化天的電光像太陽一樣。

  【化樂天上如月光。】

  這第五天。兜率天這是第四天。

  【兜率天上閻浮金。】

  『閻浮』是我們地球,是地球上的黃金這樣的光色。

  【夜摩天上珂雪色。】

  『珂雪』是瑪瑙,白色的瑪瑙,前面說瑪瑙他沒有指顏色,這是白色的,像白玉一樣。

  【三十三天金焰色。】

  這是第二層天。

  【四王天上眾寶色。大海之中赤珠色。緊那羅界瑠璃色。龍王住處寶藏色。】

  『寶藏』,經後面有註解。

  【夜叉所住玻瓈色。】

  我們看到『玻瓈』就知道是水晶。

  【阿修羅中碼碯色。】

  這個『碼碯』沒有指定哪一種顏色。

  【鬱單越境火珠色。】

  這是北洲。

  【閻浮提中帝青色。】

  『帝青』也是珠寶的名稱,這都屬於印度人常說的。

  【餘二天下雜莊嚴。如雲色相電亦然。】

  最重要的我們了解意思。凡夫境界裡,電、光我們說它是自然現象。研究物理是對於這種事相上的道理他也有相當的認知,但是這種事相跟眾生的意念怎麼集合起來他不知道。物理確實是專門研究物質,但是物質從哪裡來?物質從意念產生的,這個他就不知道。所以物理能不能解決問題?能解決一部分,到終極他還是遇到困難,他解決不了。佛給我們說的,物質從哪來?物質在阿賴耶裡面是相分,相分是因見分而變現出來的,沒有見分就不會有相分。見分是精神,是心法,能變的體是阿賴耶,阿賴耶是個動相,就是一念不覺它妄動,我們講的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阿賴耶。由阿賴耶立刻就會變出一個轉相,轉是轉變,轉變是分別,物質現象就出現,物質就生了。物質叫相分,從見分就變成相分,它是一體的。它的速度非常快,跟阿賴耶的生滅是相等的、是相同的。阿賴耶的生滅,佛說八地菩薩才見到,《仁王經》上所說的我們能夠體會得到,是佛隨順眾生說的,就是隨順俗諦說的,凡夫容易理解;要隨順真諦說,就是佛與法身菩薩親眼所見到的,我們凡夫不容易理解。但是他說的速度已經很快,一秒鐘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你怎麼能知道它是假的?這是說我們眼前所有現象。我們根據科學裡面的發現,速度比這個快,所以曉得佛是方便說,不是真實說。佛經裡面常講空有不二,空有是一,生滅不二,你沒有辦法說它有生滅,你說生它又滅,你說滅它又生了,它是連續不斷的。

  這段經文跟我們講的是影響,前面講是身,你有身,你自然就會產生影響,影響很複雜。這個影響現在人稱為波動,任何物質都有波動現象,沒有物質也有能量波動的現象。波動實在講就是佛法裡面講的無明,為什麼會有波動?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波動就沒有了;只要起心動念,再微弱的起心動念都有波動。波動就是佛家講的無始無明,無始是沒有開始,就是現前的一念,那一念太微細了,產生的波動現象。無論什麼樣的物體,剛才講了,物質有波動現象,能量也有波動現象。菩薩,佛經裡面講菩薩放光,那個放光就是波動現象,我們世間常常講的氣氛,這個會感覺到。到一個場合裡,會感覺那裡很安全,或者是到這個地方感覺到不安,其實什麼都沒有,你進去有感覺。這是氣氛不一樣,外國人講磁場不一樣,學術裡面講氛圍不一樣。這是這四首偈裡面所說的,講的欲界六層天跟我們講的世間四大部洲種種不同,它引申的意思就是影響力,這波動的影響。影響力裡面要細說太多了,就像經上的比喻一樣說不盡,可是我們把它歸納,歸納不外乎清淨、染污。清淨是菩薩,進入菩薩的氛圍,真正一個修道人的氛圍,他居住的環境再小,你進入他的氛圍你有安全感,覺得這裡很舒適。你怎麼樣看,他能生歡喜心,甚至於這房間什麼東西都沒有擺飾,有股清香的味道。有沒有燃香?沒有,有清香的味道。這都是從人身體上發出來的,在這個地方都稱之為電、光。

  我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那次來的時間長,住了四個月。每個星期都有一、兩次,同修們給我安排去參觀旅遊,所以香港拐拐角角的地方我都去玩過,香港人沒去過的地方我都去過。去參觀當時他們接待虛雲老和尚的精舍,準備請他老人家到香港來長住。虛老和尚住了一個月,他說這個地方不是修行人住的,修行人住香港會退道心。所以他就回去了。當時還有些老人告訴我,虛老和尚一年剃一次頭,所以他頭髮很長,頭髮一年剃一次,鬍鬚也很長。他也不常洗澡,穿的衣服補丁補很多,但是很乾淨。領子油垢都變成黑的,可是它放什麼?放香,有一股蓮花香味。這就是說明,前面講身,身放的電光,這氛圍。金山活佛叫妙善,我想起來了,妙善,妙善也是如此。一生沒洗過幾次澡,而且穿的衣服一生就是那一件衣服,從來沒看他換過,春夏秋冬都一樣,冬天好像也不冷,夏天也不熱。衣服也是很髒,尤其是領子,可是有香味,他那個香還可以給人治病,還真有效。我們想想,他那到底為什麼會把人家的病能治好?我們現在也能體會到,他的精神、意念,他的氛圍,能夠幫助病人。這個病人有病,當然他的身體器官細胞裡面有毒素,有了骯髒東西,染污。他的氛圍能幫助他淨化,幫助他恢復正常,道理在此地。

  我們明白這些道理,我們就曉得,染、淨,染裡面有善惡,具足真正改變自己的是清淨心。清淨心,善惡都要放下,心裡不能夠有。事要做,事是怎樣?事要斷惡修善,心地要清淨。斷惡不著斷惡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永遠保持心地的清淨。怎麼保持法?一句佛號,這就是保持法。讓心裡面不起念,好,心地清淨,一起念,阿彌陀佛!無論是什麼念,善念也好、惡念也好,都不要緊,馬上換成阿彌陀佛,讓你時時刻刻都起阿彌陀佛這個念頭,決定有好處。你不用這個方法用別的方法,的確是困難,念佛法門殊勝處在此地,修行功夫得力之處在這個地方。

  我們參透這些道理,真搞明白了,慢慢練習就會用上,用上對自己有大利益!你決定得往生,而往生的時候決定預知時至,決定是自在的走,在現前決定能感化眾生。為什麼?相貌變了、體質變了,不需要用任何藥物,不需要用任何什麼功來加持,不需要。這是你真正懂得佛法,把佛法運用在生活上。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6 19:37:43)

 
amtb
  • 本文由 amtb 发表于 2017年5月26日19:37:4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972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