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八二六卷) 2007/9/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82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用無方第九段,「主伴嚴麗三昧門」,從偈頌第二首看起。今天有很多新來的同修,前面沒有聽到,我們簡單的介紹一下:
【有妙蓮華光莊嚴。量等三千大千界。其身端坐悉充滿。是此三昧神通力。復有十剎微塵數。妙好蓮華所圍繞。諸佛子眾於中坐。住此三昧威神力。宿世成就善因緣。具足修行佛功德。此等眾生繞菩薩。悉共合掌觀無厭。譬如明月在星中。菩薩處眾亦復然。大士所行法如是。入此三昧威神力。】
這段一共有四首偈,「明一方業用」。這也是舉例,清涼大師告訴我們,四首偈前面三首「法說」,後面一首比喻,「喻合」。我們看經文,在大用無方裡面跟我們講主伴的莊嚴。佛告訴我們,法界虛空界從哪裡來的?這個問題自古至今,哲學家在研究,科學家也在研究,宗教家也在研究,一直到今天都沒有肯定的答案。答案有很多,都不能夠肯定,不能夠叫人心服口服。即使科學也不例外,科學講今天的宇宙觀,宏觀世界這是講大宇宙,微觀世界講量子力學,一個是無限大,一個是無限小。中國古人講的大而無外,今天的術語叫宏觀宇宙,小而無內就是今天講的微觀世界,這是量子力學。佛法裡面也講到這些問題,所以佛經裡面的內容,我們從一切大乘教裡面看到,尤其是《華嚴經》這是大部經,內容非常的圓滿。它有倫理、有道德、有因果、有哲學、有科學,這五樣東西可以說都是講到究竟圓滿,你要是接觸去讀它,真的不能不佩服。
可是讀經必須要知道,佛的教學,在三千年前就進入藝術化,藝術的人生,藝術的受用,現在講享受。佛生活、學習、教學非常活潑,他的理念總是要幫助人開悟,也就是啟發人的悟性,由你自己去覺悟,這是真的。老師沒有法子幫助你覺悟,覺悟是你自己的事情,老師可以用種種方法,所謂善巧方便,誘導你、啟發你覺悟的心智。這是真實的智慧,真實的教誨。可是悟還是要你自己開悟,老師沒有辦法代你開悟,這個我們要懂得。所以沒有悟之前,老師幫助你,悟了之後不需要再有老師。你看《壇經》裡面六祖說得好,未悟的時候師度,老師度,悟了之後自度。五祖對他這個話肯定,悟了之後真的是要自度,也要像老師一樣幫助別人,引導別人自度。
佛在大經上告訴我們,宇宙從哪來的?是自性變現出來的,《華嚴經》上佛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就是本性,《華嚴經》上常講法性,大乘教裡面常講的佛性,這才是真正的自己。性,心性它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它沒有形相;換句話說,你六根接觸不到它,也就是你眼看不到,耳聽不到,你也摸不到,你也想不到,眼耳鼻舌身意都沒有辦法接觸到它。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質,它能夠變現出精神、物質。精神、物質統統是它變的,我們今天講精神世界、物質世界,全是它變的。在哲學裡面,佛家講的法性、自性是哲學講的本體,宇宙萬有的本體,宇宙萬有統統是從它來的,在宗教裡面就稱為真神,神造宇宙。佛法裡頭不說神,佛法裡頭說本性、法性、佛性、心性,它用這些名詞來說,說的名詞不是一個,很多。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說這麼多名詞?跟老子意思一樣,「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你不要執著名相,執著名相你永遠就不能見性。名相是個工具,就像你走路一樣,指路牌,你目的地不是這裡。我們在高速公路,那個指路牌指到南京,你看到指路牌就是南京嗎?不是,它指那個方向,名詞、術語是這個意思。
講法性、真性、心性都是讓你尋找這個方向、目標走,你會見性,終極的目標是你要明心見性才行。所以佛家宗派很多,法門很多,常說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門再多,目標是一個,方向是一個,那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你見了性,就稱你為佛陀,佛陀也是個假名。你循著這個方向走,你還沒有達到明心見性,則稱你為菩薩;菩薩方向、目標非常正確,還沒達到,正在路途當中,這稱菩薩。所以中途站也有不少,菩薩有五十一個階級,就是五十一個中途站,有大站、有小站,也可以讓你休息,你不願意休息,一直精進那就更好。所以我們要曉得。
佛告訴我們,這是真話,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所以佛並不是很高、很玄,不是,每個人都是的。現在為什麼不是?佛在《華嚴經》上也講得很清楚,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由此可知,佛跟我們凡夫差別在哪裡?凡夫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佛呢?佛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個意思就告訴我們,你能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就是佛,這個要懂。你要是不懂的話,你學佛就是搞迷信。人人都是佛,一切眾生都是佛,非常可惜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放不下,所以叫凡夫。根性利的,一聽到之後立刻就放下,他就成佛了。有沒有這個人?有,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樣子,他老人家是一次一下放下的。
我們在經典裡面讀到的,記載這樁事情,三十歲的時候在樹下打坐,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這個時候空中星月,他是在夜晚,所以夜睹明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成佛了。求學的時候並沒有放下,放下之後,他所學的都稱之為無上道,都稱之為出世間法;沒放下,那都叫世間法。所以世間、出世間是在放下、沒放下上區別,其他的沒有區別。這就是世出世間法沒有界限,放下,世間法都是佛法;沒有放下,《華嚴經》也是世間法,這個要懂。在中國唐朝時候,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廣東人,他也很了不起,他聽了《金剛經》上佛所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一下放下。一下放下,他就成佛了。所以,世尊是以佛的形相出現,能大師是以祖師的形相出現,實際上他們所悟的境界完全相同,完全平等,一絲毫差別都沒有。你要知道,釋迦、能大師如是,我們亦如是。差別在哪裡?差別在我們現在雖曉得,放不下,妄想分別執著放不下,放不下就當凡夫。但是你一定要肯定,自己本來是佛,那我現在要想學佛,你說你能不能成佛?你本來是佛,現在又想學佛,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佛要怎麼學?向佛菩薩、向祖師大德看齊就行了。你看看人家是怎麼存心,是怎麼樣生活,怎麼樣工作,怎麼處事待人接物,學會了就行了。一切經教,古大德講得很好,禪是佛心,那就是我們的真心。禪是什麼意思?《壇經》上講得很清楚,《壇經》所說的完全是《金剛經》上所講的,根還是依經,真的是「依法不依人,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佛在《金剛經》上講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叫禪。祖師說得更白一點,我們更好懂,什麼叫不取於相?叫外不著相。再說明白一點,外,不被外面境界所轉,就是不受外面環境影響,這叫禪;內,我們六根對外面六塵境界不起心動念,叫定。你看禪跟定是什麼?還就是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這就叫禪定。這個心叫清淨心,這個心叫真心,能現萬法,六祖開悟時候說的,能生萬法的就是這個心。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外不被境界影響,內不被外面境界誘惑,這個心就是能生萬法的心,能現宇宙的心,這是真心。
我這樣說法,諸位聽了就比較容易明白,那是真心。我們現在眼見、耳聽都會起心動念,都會分別執著,這是妄心,這不是真心。真心能現,妄心能變,也不要輕慢了妄心,妄心也有很大的力量。為什麼?十法界森羅萬象是妄心把它變出來的,一個是現相,一個是變相。所以,你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只有心現,沒有變化,那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裡面的現相沒有變化,所以叫真,凡是有變化的就叫妄,真妄的定義是這樣區別的。為什麼?心能現,識,它沒有識,它不起心不動念,起心動念是阿賴耶識,執著是末那識,分別是第六意識。相宗講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它是智慧,統統變成智慧,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那個境界是一真法界,就是華藏世界,就是極樂世界。起心動念就把華藏、把極樂變成了十法界,變成六道,再作不善業就變成三途。全是自己造的,不是自然有的,自然沒有,全是自己造的。所以佛家講的真平等,一切眾生都是佛,這平等。平等心是真心,清淨心是真心,覺悟的心沒有迷惑,真心。真心是什麼樣子?真心清淨平等覺,《無量壽經》的經題上就有這三樁事情,那是我們的真心。
如果我們真的明白,真的不懷疑了,接受佛菩薩的教誨,那我們對自己要用什麼心?要用清淨心、平等心、覺悟的心對自己,這就是佛門的三皈依。學佛的同學到佛門接受三皈依,三皈依什麼?就是皈依佛法僧,佛就是覺悟,覺是佛;法是正,正知正見,正而不邪是法;僧,皈依僧,僧是清淨,六根清淨一塵不染。他染不染沒有關係,與我不相干,問題是我染不染!我要覺而不迷,我要正而不邪,我要淨而不染,我三皈依了。所以佛的教法,教學的方法,所有經論不是教別人的,教我一個人的,四十九年說法是給我一個人聽的,我才會開悟。現在一般人學佛得不到佛法真正的受用,原因在哪裡?聽到佛講經的時候,那是講他們的,他不是講我的。這就是古人講的不肯直下承當。直下承當,佛是講我的,不是講別人的,我才得受用;佛是講他的,與我不相干,我一點受用都得不到。
覺而不迷,對我說的,我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待人接物念念要覺而不迷,我就皈依佛了,真的皈依了,沒有法師給你做儀式,你也皈依了。佛承認,菩薩承認,護法神承認,你真皈依。你做的形式,你沒有做到,你皈依佛了,你還是迷而不覺,你沒有皈依。佛不承認,菩薩也不承認,護法神也不承認,人承認沒用處,這個道理一定要懂。皈依法,正而不邪,正知正見,決定不是邪知邪見,就是說你的思想、見解是正確的,沒有錯誤的,這是皈依法。皈依僧是心地清淨,沒有染污。這個叫三皈!所以,它不是教別人的,是教我的。十善五戒也是如此,教你不殺生、不偷盜,是教我的,不是教別人的,我才能得受用。我要直下承當,佛所講的我統統把它接受過來,對我才有用處。如果說佛講的都是講別人,與我不相干,全錯了。
講到主,主只有一個,像開會一樣,主席只有一個人,其他的人那都叫伴,是你的同伴。主他不是獨一,一個主,它不是獨一,不是老是只有一個,它是任一,同伴裡頭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請他出來做主席,來主持這個會議。我們以佛來說,釋迦牟尼佛是主,毘盧遮那佛、藥師如來、阿彌陀佛都是伴,釋迦佛,主席在台上,他們都在下面坐著。如果是菩薩做主,觀世音菩薩做主,諸佛如來也是在下面,也是伴,平等!再給你說,我們凡夫今天在這裡開一個法會,在這邊我們來學習講經,我在講台上,諸佛菩薩也坐在下面,平等法。那諸佛菩薩不矮了一截嗎?沒矮,為什麼沒矮?諸佛菩薩心目當中看我們都是佛,本來是佛,他對我們尊重。我們愚痴,我們不知道他是佛,所以對他不尊重,他對我們尊重。覺悟的人一定會尊重沒有覺悟的人,如果是覺悟的人瞧不起沒覺悟的人,他根本就沒有覺悟,他還在造業。為什麼造業?他有分別執著,分別執著就造業了。瞧不起是我慢,是煩惱。覺悟的人心地清淨一塵不染,他怎麼會有這個東西出現!所以你要知道,要用我們的想法看佛菩薩,那全搞錯了。所以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做宇宙的主宰,所有諸佛菩薩、十法界眾生,都在會下,真平等。
這種示現的教學,我們怎麼可以輕視一個人,怎麼可以嫌棄一個人?這個人我討厭他,我不喜歡他,不可以。你還有這麼個意念,你自己要知道,你是道道地地的凡夫。為什麼?你在佛法裡面連小學一年級都沒進去。小學一年級,《華嚴經》上講初信位的菩薩,初信位的菩薩怎麼樣?《金剛經》上講的四相破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初信位的菩薩。我還喜歡這個,討厭那個,沒有入門。這個自己要知道。修行在哪裡修?就在日常生活當中修,把所有這些毛病、習氣統統給修掉,修是修正,不能有這些毛病。貪瞋痴慢是毛病,自私自利是毛病,名聞利養是毛病,七情五欲是毛病,七情是喜怒哀樂。那你聽了會害怕,這樣學佛不都變成木頭人?這是你不解如來所說義,你對於事實真相完全不了解,你在那裡胡猜,愈猜愈錯。你看佛菩薩應化在世間,多麼活潑,多麼自然,多麼可愛,沒有絲毫拘束,對人滿臉笑容。確實用現在的話說,他們的生活所現出來是高度的藝術,這裡面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你說多快樂。跟大眾在一起,隨緣,隨緣就自在。你做什麼我跟你一樣做什麼,你有分別執著,我沒有分別執著。有分別執著,他起副作用,副作用就生煩惱,他有喜怒哀樂;沒有分別執著,他不生煩惱,他所表現出來是真樂。這個樂不是苦樂的樂,這個喜不是憂喜的喜,是什麼?是自性裡面的性德自然流露,它不是相對的,所以能成就自己,能成就眾生。
這聽起來是好,怎麼學法?要在經典裡面學。佛留給我們的東西,最寶貴的就是經典,所以稱為法寶。佛陀在世,佛寶第一,佛不在世,法寶第一,所以要尊重法寶,要認真的在經典裡面學習。經典是什麼?實在講就是當年釋迦牟尼佛教人的教科書,就是教學的資料;祖師的那些註疏、解說,那是我們參考資料。佛所講的這些經法是我們的課本,我們得到這個資料,就應該認真好好學習,這就對了。經典裡面所說的,有很多是表法的,是意在言外,這個要懂。你不能執著它的言語,你也不能執著它的形相,那就錯了,起執著心就錯了,不要執著,不要分別。
經上講的『有妙蓮華光莊嚴』,多大?『量等三千大千界』。三千大千界這個量可大了,三千大千世界實際上講就是一個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區,他所教化的範圍。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的教區就是一個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為什麼稱三千?這是講世界的組成。像我們這個世界,我們現在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叫單位世界,這是一個世界。這個單位世界有多大?我們初學佛的時候總以為是一個太陽系,這是個單位世界。以後我遇到黃念祖老居士,跟他討論這個問題,他告訴我,我想想他講的很合理。他說一個單位世界不是一個太陽系,而是一個銀河系,銀河系就太大了。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因為佛在經上講的是有道理。日月,我們的太陽,這個太陽系它是繞須彌山的中間環繞的。現在我們知道,我們的太陽系帶著九大行星,確實它是繞銀河系。佛經上講的須彌山,那就是銀河系的中心,銀河系的中心才是須彌山,佛經上講的須彌山,太陽系是繞銀河系的,他講的這個很有道理。所以,須彌山不是在地球上,是在銀河。
一個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像這個單位世界一千個,叫一個小千世界,然後再用小千世界做單位,一千個小千世界叫一個中千世界。然後再一千個中千世界,稱為一個大千世界。所以,它有小千、中千、大千,叫三千,不是三千個大千世界,不是這個意思。它是講組成,它有小千、中千、大千。這樣我們可以能算出來,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十億,就是十億個銀河系這個範圍是一尊佛的教化區。我們想釋迦牟尼佛有沒有滅?沒有,他在我們這個世間離開,他到那個地方教學去了,他的教區這麼大。
實在講,我們讀《華嚴經》就明白了,釋迦牟尼佛的身,實在講,講佛的身,法身,我們也有法身,跟佛沒有兩樣。法身沒有形相,法身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我們今天講靈性。不能講靈魂,靈魂是精神,靈性不是精神,所以它沒有形相,六根接觸不到。靈性是法身,是法性,也是法身,遍滿虛空法界,什麼地方有感什麼地方就現身,他就現行,所以他根本沒有生滅。六祖開悟的時候跟我們說,「何期自性,本不生滅」,這個自性就是靈性,我們現在用靈性這個名詞來說。為什麼稱它作靈性?因為能大師也講過,「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無量智慧,具足無量德能,具足無量相好,這是靈性。它這個具足一切,它不是因緣生的,它本來就是這樣的,它是不生不滅的。
說佛,就是說我們自己,我們跟佛沒有兩樣,這是學佛的人首先要懂得、要明瞭、要承當。過去的佛,現在的佛,只是把妄想執著放下,我們叫他成佛了。我們今天如果能把妄想分別執著現在放下,你現在就成佛。這三種不能同時放下,放下部分也可以,佛給我們講的方便法,妄想分別放不下,執著放下,執著放下就叫阿羅漢,你就證阿羅漢,阿羅漢沒有執著,六道超越了;分別要放下,你就是菩薩;妄想放下,你就成佛。所以,佛說這三大類的煩惱,你可以一樣一樣的放,你不能一起放,你慢慢的一樣一樣的放。一起放下叫圓頓大法,圓修、圓證、頓超,沒有階級的。按照次序慢慢的放,這叫漸修,漸證,慢慢的證,像爬樓梯一樣,放下底下一個臺階,你就上去一個臺階。頓超的,他不用樓梯,他一步就上去了,那叫頓超。所以,佛法裡面講的沒有一法不是自己,心外無法,法外無心,要懂這個道理。
「妙蓮華」是什麼?妙蓮華是清淨的依正果報。蓮華是比喻,我們知道蓮花的根在池塘泥土底下,污泥,它的莖在水裡,花開在水上,所以佛用這個來表法,表清淨。你看根在污泥裡面,污泥代表六道,它的莖在水裡面,水代表清淨,代表四聖法界,這就是十法界,花開在水上面,一真法界,不在六道,也不在十法界。他舉這個做比喻,你不要真的去找個蓮花,那就錯了。你能夠說出污泥而不染,不但污泥不染,水也不染,四聖法界,六凡四聖都不染,這叫蓮花。那麼佛,我們造的佛像、畫的佛像,下面或者站在蓮花上,或者坐在蓮花上,都是取這個意思。你千萬不要說佛底下一定有個蓮花,那你就完全錯了。你能夠不著,在六道不染著六道,就是在蓮花上;在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在四聖法界而不染著四聖,就是蓮花,千萬不要搞錯了。
造像、彩畫,佛用蓮花表法,時時刻刻提醒你。咒語,密宗念得最多的,「唵嘛呢叭咪吽」,這句咒語也是表法的,用這個音聲來提醒你。唵是身,嘛呢是蓮花,佛經裡面常講嘛呢,它是蓮花,嘛呢是蓮花,叭咪是保持,吽是心、是意。依印度文法跟西藏文法,它是「身、蓮花、保持、意」。我們中國人不是這樣念法,我們中國人一定是「保持身心像蓮花一樣」。這個咒語是這個意思,念這個咒語就是提醒你,你要保持你的身心像蓮花一樣,出污泥而不染,這是觀世音菩薩六字大明咒。我早年親近章嘉大師,章嘉大師就傳這個咒叫我天天念,我問咒什麼意思,他講解給我聽,太好了!你不懂意思,你就不知道觀想。所以,密是三密相應,手結印,口念咒,心裡觀想。你念這句唵嘛呢叭咪吽的時候,你一定想到自己的身心像蓮花一樣。在觀想當中,我站著,我是腳底下有蓮花,我坐在這裡,我這個台是蓮花,它就有這個觀想。你有這個觀想,有特異功能的人,他就看到你,你坐在蓮花上,你站在蓮花上。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你要懂,你不懂不行。
所以,有妙蓮華量等三千大千世界,這一尊佛的教化區,這是表清淨依報、正報的莊嚴。就是在這個地區裡面,佛菩薩、羅漢、天人、六道眾生,雖然各各不同,迷悟不同,可是統統在這個大蓮花裡。所以講真的,真的是清淨,你從來沒有被染污。現在你生這麼多煩惱,受這麼多的苦難,這個苦難,永嘉大師講得好,這都是你在做惡夢,夢不是真的,「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真正覺悟了,不但六道十法界沒有,大千世界也沒有了,為什麼?大千世界的示現是度那些覺悟的菩薩們,菩薩們統統都覺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個現象自然就沒有了。要曉得這種事情就是一切法從心想生,眾生有這個需要,佛菩薩就示現。佛菩薩不是自己有意思去示現,他有意思他就變成凡夫,他就不是佛菩薩。佛菩薩的示現絕對沒有起心動念,當然更沒有分別執著,這種示現是眾生有感,性德自然現出來。
再跟諸位說真實話,我們眾生現在的起心動念都是貪瞋痴慢,都是自私自利,我們的性德也是自然現出來,現出什麼?現出三途六道。自性有沒有動?沒有,這個道理很不好懂,非常不好懂。實在講自性從來沒動過,所有的現象都是從業感而生,從意念而現的。你的意念善,善業現出來境界是天堂,惡念所現出來是餓鬼、地獄。誰主宰的?沒有人主宰。你要問真正到底是哪個?到底是你自己,與別人毫不相關。所以佛法說得好,修行如父子上山,各自努力,誰都不能幫助誰;又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所以統統是自己業感的,這才是真理,這才是事實真相。
講到量,它第三句講到身,其身端坐悉充滿。量是依報,就是我們的生活環境。我們今天居住在這個地球,這個地球是三千大千世界裡面的一顆星球。三千大千世界的星球可多了,沒法子計算,十億個銀河系,真的無法計算。所以這是講依報清淨莊嚴。清淨莊嚴的依報,這是什麼?是佛的實報莊嚴土,一點都不錯。釋迦牟尼佛的實報莊嚴土,也是我們自己的實報莊嚴土,你一定要知道,生佛不二,生是眾生,佛是諸佛如來,佛跟眾生是平等的。你看佛很謙虛,佛沒有說佛生不二,他把眾生放在上面,生佛不二。這是佛對眾生的尊敬,佛對眾生這樣尊敬,我們對眾生不尊敬,還有輕慢,還有瞧不起,你說這個罪多大!你所嫌棄的人是佛所尊敬的人,你尊敬佛有什麼用?尤其是在現在的社會,父母年歲大了,行動不方便,多病,兒女嫌棄,這還得了!兒女要對父母嫌棄,學生對老師的嫌棄,一般人對貧窮下賤人的嫌棄,罪業都是地獄。大慈悲心從什麼地方表現?就是在這些殘障人員跟孤寡的老人,你有憐憫心,你有尊敬的心,常常去照顧他們,去幫助他們,這叫慈悲。慈悲要平等,慈悲要清淨,不能有選擇,這個我喜歡他,對他慈悲,那個不喜歡他,那就不需要了,就不要去理他,這不是慈悲心。佛的慈悲心是平等的,是清淨的,所以你永遠才坐在蓮花上。
下面一句,『其身端坐悉充滿』,這個身是法身,這個身也是報身,充滿什麼?充滿三千大千世界,它的依報是這麼莊嚴,它的正報也是這樣莊嚴。這個很難理解,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我們的身是這麼大,再告訴你不只這麼大,這還是小,為什麼是小?這個身是十信心滿所現的佛相,在《華嚴經》上十信,是第一個階段,小學。佛教小學畢業就能示現八相成道,就能示現佛身教化眾生,應以佛身而得度者,他就現佛身。現多大?量最大的,蓮華三千大千世界,身相也是三千大千世界,現這麼大的身相,十信位。如果是十住,那就更大,後面講到十地菩薩、等覺菩薩,十地菩薩這個註解裡面講,有百萬三千大千世界,他有這麼大;等覺菩薩的蓮花跟虛空法界一樣大。你們想想這是什麼?你的自性、你的本性是虛空法界一樣大,這個毫不希奇,跟諸佛果地上的境界完全相同,沒有一絲毫差別。十信菩薩怎麼只能現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你們要曉得,他所證的心量只有這麼大,愈往上提升,心量就愈大,心量愈大,蓮花就愈大。這個蓮花可以說是前面我們所讀的毫光益眾,現在我們講的是,外國人講磁場,你的磁場就這麼大,我們中國人講氛圍,你這個報土氛圍有這麼大。菩薩位次愈高就愈大,到等覺才遍法界虛空界,幾乎你的性德已經圓滿顯示出來。
佛菩薩又有四教不同,到底講的是圓教還是別教?這裡面差別就很大。一般教下所講的多半是講別教,別教的初地等於《華嚴經》,《華嚴》是圓教,等於初住,你看差很遠。別教究竟的佛果是圓教二行的菩薩。這些地方我們不可以用分別執著,很冷靜的去體會、去觀察,然後我們對於十信菩薩能現佛身度化眾生,我們才不會懷疑。有很多人不相信十信位的菩薩能現身,十信心滿他就入初住,剛剛開悟。他把起心動念放下,不起心、不動念。起心動念叫無明,不起心不動念,無明破了,他就見法身了,剛剛見法身,他怎麼不能現佛身?他的法緣很殊勝,眾生有感,他就有應,自然就有應。但是這個應的佛身,現的佛身這麼大的身相。我們如果不是這麼長的時間學《華嚴》,我們對這個事情總還是有疑惑,長時間的薰修,我們明白了。尤其在大用無方前面的八段,這是第九段,這是講自性的德用無量無邊,一見性就具足,就沒有欠缺。自受用圓滿,他受用也圓滿,自他不二。
這個作用從哪裡來的?下面一句就說出來,『是此三昧神通力』,三昧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三翻作正。你看「三藐三菩提」,三是正,藐是等,正等,三又是正,菩提是覺,正等正覺,三是正。此地昧是翻作受,受用的受,正受,正受是正常的享受。正常的享受就是禪定,不會受外面環境干擾了,裡面不生煩惱,不會起心動念,正受,這學了。所以,修行在哪裡修?修定在哪裡修?不會修定的是盤腿面壁,會修定的,真正會修定的,在生活裡,在日常應酬裡面。我們在《華嚴經》裡面看到修定的,鬻香長者修定,他在哪裡修?像現在講的百貨公司,在商場裡面。天天去逛商場,到處去玩,他在那裡修行。我們一般人不知道,看他在那裡逛商場,有說有笑聊天,到處走。他在那裡修什麼?六根接觸外面境界不受它影響,他在那邊看什麼?他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動心。在那裡面是外不著相、內不動心,真禪定,那是三昧。不像我們凡夫,一看到這個,這個好看多看幾眼,那個又想要,馬上就動心了,那就不是修行。
真正修行不是這樣的,《華嚴經》後面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那是修禪定,那是「三昧神通力」。你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是代表社會,五十三個人就是五十三類,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他都接觸。接觸樣樣都清楚,智慧,無所不知;如如不動,這是禪定,定慧等學。可是這是要有真功夫,如果沒有真功夫,你一接觸就被誘惑了,馬上就墮落。
我們看到這些菩薩修行,我們不是菩薩,還是要盤腿面壁,修基本功。到有一點定力了,試試看。這要有很高度的警覺,一接觸就起心動念,趕緊回來,為什麼?功夫不夠。住茅蓬,或者閉關,趕快回去。試驗行,可以了,禁得起考驗,念念能夠提得起正念。宗門常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一起馬上就有觀照功夫照住;念佛的人這一句阿彌陀佛提起,念頭轉變成佛號,無論是善念、是惡念,那個不要去理它。念頭都是妄念,把它歸到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不生一個妄念夾雜,這叫真念佛。
果然能做到面對外面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了,佛號念不念無所謂,都不需要了。起心動念需要,分別執著是更需要,用這個方法對治,病好了藥就不要了,一句阿彌陀佛是藥。那佛菩薩再來,到這個世間來應化,他功夫是成就了,他為什麼還要念佛?那是做樣子給人看的,那個就是大慈大悲,做樣子給人看,這個要知道,你就曉得佛法怎麼學,怎麼樣會成就。所以,有緣很好,沒有緣也很好,有緣是善緣,沒有緣還是善緣,沒有障礙,大用無方裡頭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只要你覺悟、明白了,你有信、你有願、你有毅力、有恆心,沒有一個不成就。
這是三昧神通力,就是清淨心與自性相應。自性,惠能大師講得最清楚、最明白。自性的樣子像什麼?他跟我們講清淨,永遠清淨,現在有沒有被染污?沒有。染污是個虛妄,我們常說這個染污,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它是錯誤的、虛妄的、相似相續的抽象概念,它不是事實。只要你肯放下,你的真心,清淨心,不生不滅的心,本來具足的心,永遠不動搖的心,能生萬法的心,全現前。所以宇宙從哪裡來的?你自己造的。
我們最近看到美國寄來一份資料,夏威夷的土著用心靈治療的方法,這份資料這兩天有同學翻譯出來給我看,很難得。他們也懂這個道理,說這個世界是你自己造的,他肯定這個。所以你要對這個世界上負責任,這個世界上所有人他歡喜、苦難,你都有責任。要怎樣去幫助他們?先幫助自己,成就自己就是成就眾生,這個與佛法講的都通。他裡面也介紹,現在的傳人有七十多歲,生活很隱蔽。這是世間一般人看的,我們曉得他不是生活隱蔽,他是生活在定中。大乘教裡常講,「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他生活在定中。
他很少跟人往來,很少跟人接觸,也很少跟人談話,那是什麼?他要保持他的能量,他有能量他才能幫助別人。這一接觸的時候,功夫不夠不行,要像鬻香長者沒問題,他什麼都可以接觸,他能量不會喪失;普通人不行,一接觸就起心動念,能量就喪失,那就不能幫助別人。所以我們看到他的理論、方法正確,他的功夫不能說沒有,不是最上乘的,最上乘的會從他生活行為上看出活活潑潑。在我們中國舊小說裡面看《濟公傳》,你看濟公多活潑,他那個修行功夫就高。晚近,這還是半個世紀之前,抗戰期間這個人還在,金山寺的妙善法師,他在世的時候行持跟濟公差不多。那個是成就三昧了,他真的是三昧神通,他能做到不受外面環境干擾。
這樣說起來,這個世間苦難人多,佛菩薩既然有這個能力,為什麼不多幫幫忙?救苦救難大慈大悲,這個話怎麼能講得通?我們冷靜去思惟,原因在哪裡?性德裡頭產生障礙,是你自己產生,消除還是要靠你自己,沒有人能夠代替。諸佛菩薩大慈大悲給你做增上緣,增上緣是把事實真相告訴你,把回歸自性,返妄歸真的學習方法告訴你,但是修還是靠你自己。所以,佛對我們的幫忙只有信解,幫助你信,建立信心,幫助你了解事實真相,行證靠自己,別人幫不上忙。我們到苦難的時候,你說澳洲土著能夠幫助一些苦難,那是什麼?有緣人;沒有緣,你想幫都幫不上。緣不是這一生的,底下我們第四首偈講「宿世成就善因緣」,宿世沒有善因緣不肯修,幫助你的時候,你不肯接受。所以無論是認識、不認識,能幫上的都是宿世有緣。宿世的緣肯定是善緣,不是惡緣,惡緣是決定幫不上。
所以三昧神通力,這個簡單的講就是覺正淨,《無量壽經》上的經題,清淨平等覺,從這個地方修。清淨平等覺得到,真心之體你就證得,真心之體就是真誠,真心的起用是慈悲,慈悲自然就發出來了。現在我們的慈悲心發不出來,是什麼?是你的心不清淨、不平等,你才發不出來,你不覺。所以清淨平等覺是自受用,這是三昧最重要的修學的方法。所以佛教把它擺在入門,一入門就把這個傳授給你,你一生方向、目標指給你了,你只要守住,你不會走入歧途,不會走錯路。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你如何能保持?那就是你要天天學教。你要不讀經,你要不學習,你很容易迷失方向,你還是像現在一樣,迷而不覺,邪而不正,染而不淨。我們凡夫跟迷邪染,不是覺正淨,覺正淨才是三昧,才能產生神通。這些理跟事都要曉得。知道之後你自然不願意離開大乘,天天要讀,天天要學,同參道友天天在一起研究討論,法喜充滿。這就是佛菩薩的生活,釋迦牟尼佛當年住世八十年他就過這個生活。
他示現給我們的形象很好,很值得我們去省思。你看十九歲之前,他示現在皇宮,享受這些帝王家的榮華富貴的生活。十九歲開始有點覺悟了,覺得什麼?榮華富貴再好,不能常保,保持不住,因為你有生老病死。如何能把這個生活永恆的保持?那就要找個不死的方法,不死,道裡頭講的不生不滅,大涅槃的境界,所以他就想去學道。學了十二年,十九歲出去學道,學到三十歲,印度所有高僧大德、宗教學術裡面的大師他都親近過了。還不滿意,問題還沒解決,但是沒地方學了。這到恆河邊上找棵大樹底下,把十二年所學統統放下,這一放下,大徹大悟,才知道一切眾生諸法實相全都浮出來,徹底的明白了,障礙放下了,性德圓滿現前。從此之後他就開始教學的工作,那就是幫助別人。
而實際上,佛在《梵網經》上告訴我們,他來唱戲的,他來表演的,這一次的表演是第八千次。也就是說在地球上做這種實驗,做這個樣子來幫助我們大家,這一次是第八千次。他的那些學生,他的那些護法,都是佛菩薩再來的,都不是凡人,一佛出世,千佛擁護。釋迦牟尼佛做主,千佛都做他的助手,做他的學生,做他的護法,把這場戲演好,來教化眾生。所以叫演說,演是表演,表演在前,然後再講解。表演是身教,做給你看,這個重要。你要學,你要看清楚,你就學他的行誼,我們常講學他的存心,他心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首先學這個。學他的行持,生活習慣,他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在戒律。決定不是裝模作樣,不是想應該應該怎樣,不是的,他日常生活就是這樣,你把它記錄下來就是戒律。
所以戒律是佛菩薩日常生活的本來面目,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一絲毫造作都沒有。那麼我們展開戒律來看,對照自己,我們就曉得迷失了自性,我本來也是這樣的,現在為什麼不一樣?現在好像條條說的是我的毛病。不是的,條條那是正確的,現在我自己生了病,一對照,跟我健康的程度不相同,你就想到如何恢復健康,這叫真修行。修是修正,把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見解、錯誤的言行修正過來,叫修行。標準是性德,佛所給我們示現的,他示現明心見性,一切是性德自然的流露,就如此而已。所以,佛家這些經典,不是佛的著作,不是佛的發明,佛經沒有著作權,為什麼?性德自然流露。每個人性德大家都一樣,這著作權是誰的?各個人都有,完全相同,絲毫差異都沒有。
佛是一生一絲毫著作沒有,沒有創造,沒有發明,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是平等的。佛所有的,一切眾生統統具足,決定沒有兩樣,只是你自己迷失了。你說恢復性德多麼自在,你的活動空間,不要說別的,十信位的菩薩,就是賢首菩薩,他的活動空間,生活活動空間的範圍三千大千世界。我們今天活動空間很可憐,離不開地球。縱然現在有太空飛行,怕一去回不來了,這是真的。人家在太空旅行不要工具,不需要太空船,不需要。而且旅行的速度超過光速,諸位想想太陽光,太陽到地球,光的速度一秒鐘三十萬公里,八分鐘,八分鐘到地球,要八分鐘。菩薩不需要,菩薩一念周遍三千大千世界,你說他多自在。所以他不需要交通工具,到下面的時候我們就能看到,底下這一段就會講到。讀了之後你會非常羨慕,而且佛告訴我們,是我們自己本有的,本有決定可以恢復,本能。
再看下面這一首,『復有十剎微塵數』,這是講量,剎是佛剎,多少?一個佛剎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十個,十個大千世界把它磨成微塵,你說有多少微塵?數不清。『妙好蓮華所圍繞』,這是講伴,前面是講主,這就是伴。這是什麼?這是聽眾,你看聽眾多少,菩薩在這個地方講經說法,有多少人來圍繞著聽,你先看依報,「妙好蓮華所圍繞」,這些眾也是坐著蓮花。諸位記住,坐蓮花是什麼意思?身心清淨平等覺,說的人身心清淨,聽的人也是身心清淨,佛子!『諸佛子眾於中坐』,諸佛子是正報,這是伴的依正,前面一首是主的依正,就有這麼多。『住此三昧威神力』,他不是住在世界,他也不是住在虛空。世界是有,幻有,不是真有,《金剛經》上說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最後一首偈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他不說住世界,他住三昧。
這就是說明,世界是環境,正報是我們身體,身體是最貼身的一個環境,依報、正報都離不開三昧。在正報裡面講,四相沒有了他才是三昧,他如果有我相、有人相、有眾生相、有壽者相,他是六道凡夫,著相了。著,執著,只要一執著,就出不了六道;不執著,不執著你就成三昧,六道有跟沒有對你都絲毫妨礙沒有,不礙事,你住在三昧當中就不礙事。三昧最低的,你把執著放下,這最低了;最高的,你把起心動念斷掉,無明沒有了,最高的。這個威神力可大了,能夠住持世界,依正都得自在。
現不現相?現不現相不是自己起心動念,是十法界裡面眾生的業感,像《楞嚴經》上所講,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所以他現身,現什麼身是眾生的心,眾生希望見佛,他就現佛身,眾生喜歡菩薩,他就現菩薩身。《普門品》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絕對沒有起心動念。給諸位說,起心動念就不能現身,為什麼?你有業障,性德起用就障礙了,發生障礙。只有在不起心、不動念的時候,性德圓滿的反應,那邊有感,這邊馬上就反應,是這麼回事情。很難得,我看到夏威夷土著這份資料,他也講到反應,他說世界眾生都是我們自己自心的反應,這個話說得跟我們佛經裡面意思相同。所以這個要知道。離開自心,外面沒有一法可得,必須住三昧當中才能夠起這麼大的作用。
佛子,世界這麼多,十剎微塵數,依報的世界。這麼說就是人的數量有這麼多,這些佛子們也都坐在蓮花上,全是自性顯現的。淨土宗裡面常說,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在這個地方也一樣,這麼多的佛子,自性眾佛子,唯心妙蓮華,不離開心性,都是心性自然變現的。我們回頭看我們現在,我們現實的生活狀況。我們這個地球上,不談其他的眾生,光說人,六十多億,將近七十億,自性眾生;地球雖然還不是很大的星球,唯心所現。所以地球上所有一切萬物,沒有離心性,只有明心見性才對於這些事實真相完全通達、明白了。通達明瞭之後,你的心清淨了。剛才說過,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自性本具般若智慧現前。你才知道怎樣幫助地球上很多很多眾生,這眾生包括動物,還包括鬼神,跟我們有不同維次空間,也在這個星球上,你就曉得應該怎樣幫助他。
他造的業必須要受報,受報是他自己變現的,不是佛菩薩造個地獄讓你去消業障。好像是世間人犯罪了,造個監獄讓你在這裡面去受刑,判你多少年受刑,不是的。法界裡頭沒有人為的,六道,餓鬼道、地獄道不是人造的,也不是天神造的,也不是上帝造的,也不是閻羅王造的,與佛菩薩更沒有關係,是自己不善的心變現出來。就像做惡夢,所以他必須要受。他受報的時候,我們講吃盡苦頭,回心轉意他就開始覺悟了。必須到他覺悟的時候,佛菩薩才能幫得上忙。我們看到地獄時間很長,都是論劫數算的,但是時間不是真的,《華嚴》上常講念劫圓融,沒有長短,實在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這個我們讀得很多,知道。沒有先後就是沒有時間,沒有遠近就是沒有空間,時間跟空間都不是真的。時間長短、空間大小都是我們妄想裡面起的作用,我們有這個妄念,好像空間有大小,時間有長短,其實沒有。這個道理如果是一直在一起學習的同學,我們一提你就明瞭,這才叫事實真相。
明瞭之後我們做人,所以說人生觀、宇宙觀就改變了,就走向正確的路,你有個正確的宇宙觀,正確的人生觀,你的方向目標正確。決定要斷惡修善,決定要積功累德,你要從這兒做基礎,要不然你回不了頭,要不然沒有法子覺悟。斷惡修善的標準要依佛菩薩,佛菩薩所表現的,他表現是正確的。佛菩薩表現是什麼?十善業道。十善條目只有十條,每一條展開無量無邊,要認真在日常生活當中去學習,回歸自性,十善業道就是性德,就是自性。佛說我們本來是佛,我們本來思想、言行跟十善業道完全相應。所以,你要展開十善業道,這是我本來面目,好像一面鏡子一樣,照一照,那是我本來面目。
現在呢?現在我染上一身的骯髒,像掉到糞坑裡面,爬起來滿身都是大糞,苦不堪言;但是曉得你的本來面目沒有絲毫損害,你只要洗乾淨,沒事了。我們依照戒律,就是把自己洗乾淨,像一面鏡子,哪個地方沒洗到,照一照洗乾淨。這面鏡子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的,功德無量!沒有這面鏡子怎麼知道!你要是把這些理事都搞清楚,你對十善業道就非常歡喜,你會時時刻刻不離開它,你會很喜歡去學這個東西,你在修學當中就法喜充滿。隨著你功夫的淺深,煩惱少了,智慧天天增長,德行天天提升,你自然就不一樣了。這個與世法裡面貧富貴賤毫不相干,縱然是貧賤,他會法喜充滿。在家修行確實像孔夫子的學生顏回一樣,快樂!顏回的物質條件是學生裡頭最差的,但是他生活的快樂情趣是一般同學不能相比的。他樂在什麼?他樂在道,我們今天講精神生活,精神生活比物質生活還要重要。
如果是出家,那就跟釋迦牟尼佛一樣快樂。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財產,一生沒有房子,晚上睡覺在大樹底下,樹下一宿;吃飯到外面托缽,日中一食。我們一般人看見了,這個生活苦不堪言,釋迦牟尼佛在世間上,人間天上第一快樂,沒有人能夠相比。一生的事業就是教學,教化眾生,悟後就幫助別人。他所表現的告訴我們苦樂不二,大乘教說入不二法門,那叫真樂。有苦有樂,那個樂不算樂,苦樂都沒有才真樂,這個道理很深。性相不二,理事不二,生死不二,入真不二法門,凡聖不二。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6 19:32:3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