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815卷/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mtb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八一五卷)  2007/8/2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81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用無方第八段,毛光照益三昧門,最後一首偈「結略顯廣」。我們把經文念一遍:

  【如是等比光明門。如恆河沙無限數。悉從大仙毛孔出。一一作業各差別。】

  大仙就是佛陀,諸佛毛孔出光,這是講的常光,不是放光,常光。在中國一般習慣上講的是氣,氣功裡面講氣,社會上常講的氛圍、氣氛,外國人講磁場,名稱有很多,實際上是一樁事情,佛法裡面講身光。毛孔出光是屬於身光,佛在此地給我們略舉四十四種,略舉,實際上它有多少種?如恆河沙無量無邊,氛圍裡面具足無量無邊的功德。四十四光最後的這兩類,我們在此地讀到的,可以代表總結,「內淨六根,外清六境」。因為無量無邊的毫光具足的功德,總不出這兩大類。身這是能觸,能觸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能觸;不但六根能觸,六塵也能觸,六塵是色聲香味觸法。怎樣才能夠感受到根塵氛圍裡面無量無邊的功德?你看都在個淨字。外面的境界沒有問題,為什麼?境隨心轉。所以境轉變成清淨,是果上轉,根是因上轉,我們只要修清淨的六根,外面境界自然就變成清淨。有清淨眼當然就有清淨色,有清淨耳自然就有清淨聲,這一定的道理。如果我們的六根不淨,外面環境你要想叫它清淨,是不可能的。

  非常可惜,現在一般人疏忽佛菩薩的教誨,科學今天講環保,因為地球已經污染到飽和點了。外國的宗教跟科學家都警告我們,地球的生態環境要不能夠有效的保護,這個世界會走向毀滅。這個話講到最早的那是佛經,釋迦牟尼佛在二千五百年前就講這個事情。法國的聖人諾查丹瑪斯出現在十六世紀,四百年前,他就預言公元二000年是世界末日。二000年到了,這個世界也很平安度過,諾查丹瑪斯在歐洲人心目當中真的是聖人,為什麼?他的預言幾乎百分之百的準確,這一次沒準,所以就有人懷疑。那個時候我住在新加坡,我聽同學告訴我,新加坡有個天主教的神學院,好像是院長,地位很高,就說明明這個時期世界上有大災難,為什麼會沒有?他懷疑。

  這個同修把這個話傳到我這裡來,我告訴他,不是沒有災難,而是全世界都知道這個事情,都知道一九九九年底、二000年開頭世界末日。我們在過去二、三十年,常常看這些訊息的資料。為什麼沒發生?佛法能解釋,佛法裡講境隨心轉。在那個時候可以說全世界信仰宗教的人,不管你是信哪個教,因為全球遇到災難,大家都祈禱。學佛的人拼命念觀世音菩薩,每個宗教都在祈禱,這就產生力量,所以把災難減輕,把災難推遲,這是真的因素。過後之後認為這個災難真的沒有了,預言是假的,作惡的習氣又現前,不但現前而且更嚴重。這一嚴重那現在又現前,今年才二00七年,難道只能夠推遲七年嗎?現今整個地球上的災難,諸位都比我清楚。因為我不看這些報導,你們看來告訴我,說是有史以來沒有過的,非常的異常,異常就不是好事情。

  最明顯的就是地球的溫度上升,冰雪的融化,南北極跟高山長年積雪的雪山快速的在融化,許多人慌張。為什麼?南北極的冰要完全融化了,過去科學家估計五十年,現在有人說不需要五十年,三十年大概就差不多了。果然是南北極的冰融化了,海水會上升六十多米,全世界沿海的都市統統都被水淹沒,這是嚴重問題。高山的冰川融化,我們曉得高山的積雪是許多河流的源頭;如果冰雪融化,像長江、黃河這些大江大河的水源斷掉,這問題嚴重。如果這兩條大河枯乾,你想想看大河兩岸養多少人,沒有十億人也有七、八億人,那怎麼辦?沒有水源,糧食不能生長,沒有飲水這不得了!

  最近我們看到一個報導,江水有嚴重染污,水有毒,不但水不能飲,連灌溉都有問題,水不乾淨,這問題真嚴重。科學家講這是人為的,因為長江兩岸的森林在過去百分之六十幾將近七十,這兩岸森林,原始森林,古人詩句講「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現在沒有了,都被砍掉。我是在二000年陪同新加坡的宗教團訪問中國,由國家宗教局特別安排,讓我們去遊覽三峽。因為在抗戰期間我走過這條路,那個時候原始森林都在,二000年走這條路都沒有了,樹木都被砍光,現在兩岸的樹木只是從前大概是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七,你看原來是百分之六、七十。所以樹木被砍伐,水土不能保持,它流失造成水災,造成嚴重的染污,生態平衡失掉,它怎麼不會發生災難?如何來挽救?現在呼籲種樹,這個措施是正確的,可是最重要的是人心。

  地球溫度上升原因是什麼?科學家是說工商業的發達,排出二氧化碳太多,造成溫室效應,這說得也有道理,可是不是根本的原因。佛法講因緣,二氧化碳造成溫室效應這是緣,因是什麼?因是貪瞋痴慢。我們六根不淨,外面六境就生病,所以地球病了。這只有學佛,對於佛法有相當程度的認知,他相信。一般人給他講不相信,我們的思想怎麼會影響外面環境?可是這樁事情,你要是能夠冷靜去思惟觀察,就在眼前。我們心清淨,你看影響什麼?相貌清淨。心地慈悲,充滿愛心,你的面相就慈祥,你的身體就健康。起心動念會影響身體,再告訴你,不但影響你身體,影響你相貌,影響你家裡面的氣氛,你相不相信?我相信點頭的人不少。能影響你家庭的氣氛,就能影響你這個地區的氣氛。佛法說得對,依報隨著正報轉,境隨心轉。我們居住在這地區的這些眾生心行都不善,這個事麻煩大!氛圍不善會感染到這個地方的樹木花草,感染到山河大地都不善。所以氣溫上升,這是火,火是什麼?瞋恚之火。現在的人,你細心觀察,脾氣都不好,很暴躁,普遍的看出來心浮氣躁。有幾個人能想到,心浮氣躁是地球溫度上升的因,工業排出的廢氣那是緣,因緣都不善,果報現前了。

  頭一個現在大家已經沒有懷疑,地球會有嚴重的水災,水的因是什麼?是因為貪心,人現在是貪而無厭就感來的水災。瞋恨,脾氣很大,心浮氣躁,感來是火的因,熱,溫度上升,嚴重的火山爆發。要知道地球地心是火,我們自己火大的時候,瞋恚之火會引發地心的火往外面發洩,這事情麻煩!海底火山爆發就造成嚴重的海嘯。我們今天冷靜觀察全球這些災難,水災、旱災、地震、風災、颶風還有雷電,它不正常,一個小時當中雷電居然有上萬次,這還得了!這確實中國歷史上沒有記載,這都不是好現象。佛教給我們怎麼樣化解災難?佛講的話很輕鬆、很深刻、很簡單、很容易,教我們「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災難就沒有。這就是我們這段經文「內淨六根,外清六境」,災難就化解了,從因上化解。

  上個世紀,七0年代湯恩比博士談話當中,他說人類如果還想繼續活在這個地球上,必須回到古代人工種植的時代,才能夠在地球上永續生存下去,這有道理。對人類生活衣食住行沒有關係的這些科技不必發展,交通、通訊過分的發達沒好處。雷電這麼多,也有人問過我,這是什麼原因?我們普通常識裡面曉得天空有電,雲彩裡面帶電,地下帶電,這陰陽電,雷電的原因科學家給我們這麼解釋。可是現在科學技術發達,電的來源比過去不知道增長多少倍。特別是近代,你看每個人都帶手機,手機確實上面跟天上陽電,等於說你是接受陽電,下面有地下的電,下雨天你常用手機,你就很容易遭雷電,遭這災難。

  從前我們中國人在下雨天用的傘,紙傘,我小時候都紙傘,看到洋傘很希奇,那都很奢侈。鄉下人都用紙傘,紙傘安全,洋傘那根骨子上面,就等於天線一樣,天線就會引空中的電,都是導電體。現在你想想看,用洋傘的人多少,幾乎全部都是用洋傘,我想雷電的頻率這麼多與這一定有關係。所以下雨天最好不要出門,出門的時候,就是在家裡頭,下雨天不要用手機,用手機電磁波很強,比普通電話還強很多倍,不是個好事情,要懂得防範。最重要的還是經上教給我們,「內淨六根,外清六境」,外清就是我們再不要造成環境的污染。一定要知道愛護大自然,不可以破壞大自然,不能造成環境的染污,這比什麼都重要,可以減輕災難,可以把災難推遲。

  湯恩比博士說得好,化解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他說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今天大乘佛法我們念的內淨六根、外清六境,確實可以化解災難,帶給我們幸福美滿,著重在淨。那我們想想,我們起心動念自私自利,這不淨。什麼是淨?《壇經》上說得很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那是淨。尤其六祖惠能大師這一開悟之後,頭一句話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換句話說,內淨六根是你的本來面目。你今天六根不清淨是你迷失自性,你才被外面染污。其實是不是真的染污?說實在話,你並沒有被染污,你的染污不是真的。就像馬鳴菩薩所說的「本覺本有,不覺本無」;換句話說,清淨本有,不淨本無。問題就是本無的東西你以為它有,這叫迷,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說這樁事情,迷是錯誤的、是虛妄的、是不實的一種抽象概念,它不是事實,沒有事實。

  我們用的比喻讓大家能看得清楚,能夠有更深的體會,我們用道具來說明,紅黃藍三色三原色,我們把黃色的代表妄想,藍色的代表分別,紅色代表執著。我們現在妄想分別執著統統具足,就好比這樣擋住。這是妄想分別執著,把我們的眼睛比作自性,它有沒有傷害自性?沒有。外面是法相,有沒有真的染污法相?也沒有,內不染法性,外不染法相。可是這個東西是虛無飄渺,你以為它有,它就起作用,讓你的性德不能現前;你把這東西放下,放下你本來是佛。《華嚴經》上一再跟我們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菩薩看你,你現在還是佛,為什麼?你並沒有染污到,你只是一念不覺,迷了,以為有染污。上上根人聽到明白了,他馬上放下,他就成佛;中下根人,他很執著,他認為這是真的,他不肯放下。所以佛就大開方便之門,你不肯放下,先教你放下一部分,先放下執著,教我們對於世出世間法,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不執著,把這個放下,執著放下。執著放下了,還有妄想分別,這就輕得多,我們這遮起來看,就好像戴太陽眼鏡一樣,外面看得很清楚;執著看不清楚,那真的像瞎子一樣,凡夫,六道凡夫。

  放下執著,你自性的性德就透出一部分,智慧、德能、相好都透出一部分,阿羅漢。阿羅漢沒有執著,就好像戴綠色的太陽眼鏡看東西,也看得很清楚。如果再進一步把分別也放下,藍色,分別也放下,現在只剩下妄想,這就更清楚,這是什麼人?這是菩薩。所以菩薩還有妄想,菩薩所見,這見是智慧比阿羅漢高明多了,因為他戴的是淺色的眼鏡,很淺色的,看得很清楚。菩薩再把妄想放下就成佛,本來面目就現前。所以凡夫成佛,在理論上講就這麼簡單。

  我們從這個地方明白,佛常常在經上講佛法、世間法,佛法、世法從哪裡分別?你要知道釋迦牟尼佛當年給我們做示現,給我們做樣子,他十九歲放棄王位的繼承權,放棄了,放棄宮廷裡面榮華富貴的生活,他外出求學。我們不要說求道,求道人家馬上聽到這是宗教。我不說他是去訪道,不是的,我說他求學,他真的去求學。他去訪問印度當時宗教裡面的高人,學術界裡面的高人,知名的學者他都親近過,都跟他們學過,學了十二年。現在講的話就是畢業了,他沒地方再學,但是根本的問題不能解決,他有疑問。印度確實是不平凡,他們的學術真的比中國高明,因為他們普遍都修禪定,在禪定功夫深的時候空間維次突破,所以他在定中能看到整個六道輪迴的現象。往上看,他能看到非想非非想處天,二十八層天清清楚楚;下面能看到地獄,地獄也很複雜,不止十八層,跟天的複雜不相上下;餓鬼道也很複雜,佛在經上常常講餓鬼道三十六大類,細分就太多了;畜生複雜你能看得到,人間的也很複雜,族群不相同,統統明瞭。

  可是問題怎麼樣?這六道從哪來的?沒有人能夠解答,為什麼會有六道?六道以外還有沒有世界?這些疑問釋迦牟尼找不到答案,所以這才到恆河邊上找棵大樹下面入定,入更深的定。過去他所學的,佛經上講的四禪八定,叫世間禪定,你有這個功夫,你能夠親自見到六道,這不是迷信,這不是宗教,這自然現象。春夏秋冬你能說它是宗教嗎?自然現象,這一定要懂得。佛所求的沒有別的,宇宙人生的真相,世尊這一入定,入更深的禪定,突破了六道輪迴,佛家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一見性才完全了解,前面幾個問題答案統統出現。我是看到這些經文,體會到什麼叫世間法,什麼叫出世間法。法沒有世間、出世間,就是說你還有妄想分別執著,你所學的任何法都是世間法,為什麼?出不了六道輪迴。你能把它放下,就叫做出世間法。你能夠放下執著,對於世出世法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不再執著了,連執著的念頭都沒有了,恭喜你,你超越六道輪迴,你證阿羅漢果,這是佛教的第一個學位。

  佛家講的佛是出世間法,出世間法不是別的,哪有什麼世間、出世間?出世間,你把執著放下這叫出世間。你對六道裡面的情形真的徹底明瞭,六道怎麼來的,六道什麼原因來,統統明白了。六道之外還有沒有世界?有,多得很,太大!你都見到了。所以世間、出世間是在放下,放下就是;如果你再能夠把分別放下,你在四聖法界裡地位就上升,你是菩薩。分別沒有放下,你是阿羅漢,你是辟支佛,上面有四個法界,你是在下面兩層。分別放下你就到第三層菩薩,最後再把妄想放下,那你就突破四層,十法界沒有了。到哪裡去?一真法界,華藏世界、極樂世界、一切諸佛的報土,那是真的,十法界都是假的、都是虛妄,純真無妄。四聖法界可以說是半真半妄,六道凡夫完全是虛妄,你迷在裡頭,所以佛教我們放下就是。釋迦牟尼佛十二年所學的世間法,菩提樹下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那個世間法就變成出世間法,就這麼回事。

  我們今天學《華嚴》、學《楞嚴》、學《法華》,如果我們妄想分別執著統統在,這統統叫世間法,這不是佛法,你要懂得。如果我大經大論從來沒學過,我只學了幾句《弟子規》,我能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弟子規》是佛法。說老實話,六祖惠能大師連《弟子規》也沒學過,他在黃梅聽五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統統放下了。他放下的境界跟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放下的境界完全相同。所以你要知道六祖是在中國成佛,不過當時眾生沒有那麼大的福報,他所示現的是祖師的身分,就是成佛作祖。印度那時候眾生福報大,釋迦牟尼佛是以八相成道身分出現;六祖在中國是以祖師身分出現,境界完全相同,沒有兩樣。這是我們應當要記住的,我們的自性不可思議,自性才是真正自己,自性永恆不變,要會變就不是真的,那都是虛妄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也是虛妄。唯獨能現能變的自性,它是真的。

  六祖給我們說出來說得很簡單,說得很清楚,我們自己要自愛,愛什麼?愛我們的自性。自性第一個是清淨,沒有一絲毫染污,我們還有自私自利的念頭,還有爭名奪利的念頭,還有貪圖五欲六塵享受的念頭,還有貪瞋痴慢的念頭,不清淨,這不清淨就不自愛。要自愛,我把這個統統捨掉,你是真正自愛。你能把這個放下,雖然沒有見性,你把這個放下,你是個真正修道人。為什麼?修是修正,行是什麼?行是行為。錯誤的行為,自私自利錯誤的行為,爭權奪利錯誤的行為,沒得爭你爭什麼!《般若經》上跟你講得很清楚,「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爭什麼?就好像人在作夢一樣,夢中去爭,一覺醒來什麼都沒有,造業,你爭不到。因果道理裡面,佛經講得清楚,儒跟道也講得不錯,你命裡有的時候,所謂「命裡有時終須有」,丟不掉的,「命裡無時莫強求」,為什麼?求不到,這是對凡夫說的,對聖人不講,為什麼?聖人樣樣具足,他自性裡頭有,不需要求。他向內他不向外,外面沒有,自性裡頭才是真的,那不是假的。

  自性有清淨心,並沒有染污,妄想分別執著確實沒有染污到自性,也沒有染污到自性所變現的現相,沒有染污,你說妄想分別執著多冤枉。惠能大師聰明,一聽馬上放下,這叫什麼?上上根人,頓悟、頓超一放下立刻就超越,就從凡夫地入佛地,當中不通過階級。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三把刀,你放下立地成佛,就這麼回事情。身還在這個世間,果然是放下了,身還在這個世間,那你要想方法幫助別人放下,這叫大慈大悲,普度眾生。幫助別人用什麼方法?釋迦牟尼佛教我們以身作則,他做出樣子給你看,釋迦牟尼佛王位放下,榮華富貴的生活放下。他悟了之後,三十歲菩提樹下悟了之後,就開始教學教一輩子,七十九歲走的,整整教了四十九年。佛真的是教學,並不是說什麼天神來指導他的,神仙來給他感應的,沒有,宗教裡頭都有,佛沒有。所以佛是教育不是宗教,你一定要認識清楚。

  他的學生真的是有教無類,不分國籍、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來者不拒,去者不留,只要你肯來學,沒有不認真教導你的。這是釋迦牟尼佛一生示現給我們看的,聰明人教,歡喜教;再笨的人他也教,慈悲到了極處。像周利槃陀伽那麼樣笨,可以說毫無記憶力,教他念一首偈,念上句當然不知道下句;教他念下句,上句忘掉了,這一般人不願意教的,佛教。長時期的薰修,慢慢的他都能記住,到最後他心靜下來,也開悟了,周利槃陀伽證阿羅漢果,也變成了大法師。這些道理我們要懂得。他老人家給我們做示現,一生不但沒有積蓄,一生沒有住處、沒有道場,他的道場山林樹下。你看帶著那麼多學生,學生跟老師一樣,經上我們常常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都是給我們做榜樣的。佛是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晚上生活在野外找棵樹底下打坐,休息一下恢復精神體力,休息的時間四個小時,中夜睡眠,他們是坐著睡的。中夜是什麼時候?晚上十點鐘到兩點鐘,這中夜。所以每天休息靜坐四個小時。

  佛一生教學,沒有帶著哪個人去打個佛七、打個禪七,去念念佛,沒有。為什麼?修行是你個人的事情,他只跟你講道理,道理講清楚了,怎麼修是你的事情,佛才不會管你的事情。我們這個念佛堂、禪堂,後來祖師搞出來的,佛陀在世時候沒有,只有聽課、教學、研究討論,只有這些。你看經典裡面許多都是學生提出的問題,佛給你解答,沒有人問,佛自己說的這個經不多。我們看這經題上,有很多經上有「佛說」,你看《阿彌陀經》,《佛說阿彌陀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沒有佛說,《妙法蓮華經》也沒有佛說,經題都有學問。為什麼有的有佛說,有的沒有佛說?有佛說是沒有人問,佛自己說的。沒有加佛說,就是有人問,佛來解答,這不加佛說的。或者是經文的正宗分,正宗分的第一句話是佛說的,這通常加佛說。第一句話不是佛說的,是學生或者是菩薩、羅漢啟請問的,這個經不加佛說。加上佛說的經不是很多!

  你就曉得當年佛陀在世教學的狀況,挺熱鬧的。常隨弟子這麼多人,臨時來找他的太多了,上層次的國王大臣、長者居士,我們今天講豪門貴族;下面到販夫走卒、乞丐都有。佛接待這些人平等,決定沒有分別心,這是令人尊敬,對上不巴結,對下不輕視,有禮貌,恭敬心都到了,平等心到了,清淨心到了。你在這裡看到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他天天時時刻刻都表演在外面,你統統能看到;看破、放下、自在、隨緣都看到了。這是什麼?這是他日常生活。念佛真念佛,《彌陀經》上講得很好,他老人家成佛靠什麼?靠念佛成佛,這他自己說的。念佛成佛這個法門最快,為什麼?你本來是佛,你現在念佛就是要作佛,哪有不成佛的道理!我們今天念佛成不了佛,原因你夾雜,你沒有遵照念佛的方法。

  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你沒有都攝六根,沒有都攝六根你就心浮氣躁,眼睛張開你的心跑到色裡頭去,耳朵豎起來你的心跑到音聲上去,你的心往外頭跑。菩薩教我們念佛要把心收回來,從六根門頭收回來,這叫一心。怎麼收法?難道叫你不要看、不要聽,那瞎子、聾子是不是得一心?不是的。你可以看、可以聽,裡面怎麼樣?沒有分別、沒有執著,至少你要做到這兩樣;你起分別、起執著,你心跑外面去了。我看得很清楚,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古人有個比喻,教我們怎麼學法?用心如鏡。鏡子照外面是不是很清楚?鏡子有沒有分別?有沒有執著?有沒有妄想?沒有。所以佛他見色聞聲像鏡子一樣,不但分別執著沒有,連妄想也沒有。妄想是起心動念,這很微細,起心動念都沒有,所以他能夠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不起心、不動念叫無知,般若無知;你要問他,他隨時答覆你,無所不知。所以沒有人問他,不動的時候他是無知,無知不是沒有智慧,清楚明白,而且十法界過去、現在、未來,他統統看得清楚,統統聽得清楚,六根靈敏到極處,一絲一毫都逃不過他六根的感觸。

  所以起作用,不管你問他什麼,佛沒有預備功課,佛當時講經沒有經本,沒有預備,隨問隨答,以後記錄下來就是經典。這個智慧從哪裡來的?是你自己本有的,不是外頭來的。外面學來的東西不是真智慧,放下才是真智慧。外面東西說老實話學可以,像釋迦牟尼佛行,學了十二年,可以學;不學也可以,像六祖惠能大師不學,不學也行。學與不學對智慧德能不相干,這是祕訣,幾個人知道?除佛之外沒人知道。你要是懂得了,你只要盡量放下。大乘經典展開字字句句無量義,你能看多少?凡夫看不出來,阿羅漢能看到三分之一,菩薩能看到三分之二,佛能看到圓滿,就這麼個道理。為什麼?阿羅漢三種障礙,除了一種,所以他看到三分之一;菩薩三種障礙,去掉二種,所以他看到三分之二;佛三種障礙都去掉,妄想分別執著,他看圓滿的。凡夫怎麼樣學都看不清楚,三種障礙統統有,這麻煩大!

  所以真學佛,真正功夫不是別的,是放下。放下一分煩惱習氣,你自性裡面的智慧就透一分,放下兩分就透兩分,你不放下,我們現在說個好聽的名詞,你搞佛學,你沒有學佛。搞佛學不管用,你把經典背得再多,講得天花亂墜,你不能了生死,你不能斷煩惱,你沒放下。什麼叫學佛?放下是學佛。放下經本並不重要,這東西有也可、無也可,放下你心裡面的妄想執著這才重要。經本是法相,因為有妄想分別執著,擺在你面前看不懂,講給你聽你聽不懂,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聽懂就開悟了,五祖跟惠能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懂了。懂了怎麼樣?後面不要講了,他全知道了,不但《金剛經》知道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所說的經他全知道。一切諸佛如來講經說法不離自性,就是他開悟說的第三句話,「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的是什麼?《華嚴經》上說出來,《華嚴經》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具足就是你具足(如來是自性)自性裡面的智慧,自性裡面的德能,自性裡面的相好,你統統具足。

  所以悟了不用求、不用學,釋迦牟尼佛學是為我們示現,我們很喜歡學、很好學,佛就示現也跟你們一樣學了十二年,學了之後不放下沒用,不能解決問題;放下,這才解決問題。所以可以學,學了你要能放下,不放下變成什麼?變成所知障。佛說障礙大分分兩大類,一類是煩惱障,一類是所知障。你學了千經萬論,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放下,都變成所知障;放下了,障礙就沒有了,不但所知障沒有,煩惱障也沒有了。要知道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煩惱,也沒有所知障,這把關鍵全講出來了。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修什麼?就是修不執著。我們對這個人看得很順眼,喜歡他,執著,分別執著;對那個人我很討厭他,我不喜歡他,起分別執著。還用這個心,你學佛學一輩子你都是凡夫,你要想往生,往生去不成,為什麼?業障,業障放下就能往生。所以真正往生的人,在最後一念他沒有分別執著,這能往生的;最後一念還有妄想分別執著的話,不能往生。最重要的就是執著,沒有執著生凡聖同居土,最後一念就行;最後一念有執著,不行。所以念佛送往生叫助念,要懂得這個道理,最後一念一定是勸病人念阿彌陀佛,身心世界統統放下,只有阿彌陀佛真能往生。如果他還想到還有兒子、孫子,還牽掛著,還有家裡財產還有這些東西,還有恩恩怨怨,就完了,那還要搞六道輪迴,在六道輪迴還要搞冤冤相報,這就錯了。

  如何保證我們臨命終時能夠得清淨心?平常用功,平常我就能夠不執著,臨終的時候保險;平常時候還有這種執著,臨終的時候不保險。你敢擔保我臨終時候能放下嗎?臨終那一刻好比打仗,平常在操練、在練兵。所以功夫成熟,也就是說真放下,不再執著,你往生能預知時至。你往生的願望很強,雖有壽命不要了,你能提前往生。如果壽命到了還有很多法緣,也就是說你修得不錯,講得很好,很多人願意跟你學,雖然壽命到了,為了大家再多住幾年不妨礙,叫生死自在。這個功夫怎麼成就的?就是放下執著成就。我們不談分別,放下執著就有這麼多好處,這個好處不是金錢能買到的,天上人間沒有辦法跟你相比的,天上人間出不了六道,你這個超越六道輪迴,誰能跟你相比?富貴大梵天王,初禪天,摩醯首羅天王,四禪天,不能跟你比,為什麼?他還要搞輪迴。你在這一生多瀟灑,脫離了。

  一定要懂得,內淨外就淨,內不淨,外面用什麼方法都沒有辦法做到清淨。今天環境的染污這麼嚴重,現在每個國家地區都知道環保重要,我們在講席多少年前我就說,環保能還給地球清淨的面貌嗎?不可能,做不到。原因在哪裡?你六根不清淨,也就是你心不清淨。環保一定從精神環保做起,這是大家統統疏忽了,精神環保要清淨心,心清淨外面境界就清淨。這個例子有,日本江本博士這個實驗,很好的證明。他要到香港來看我,我歡迎他。特別是他在琵琶湖做的實驗,他來的時候我希望他會給我們做詳細報告。琵琶湖是很大的一個湖,日本第一大湖,比我們中國洞庭湖還大,有個海灣,這個海灣是死水不流動,二十年這個海灣的染污,奇臭無比,氣味很難聞。江本博士去做實驗,帶了三百五十個人,找了一個老和尚,九十多歲的老和尚帶著這群人就在岸邊,對著這個湖水祈禱,好像是一個小時。祈禱只有一句話非常簡單,大家把所有的妄念統統卸下,用真誠心求這個水乾淨,「湖水乾淨了,湖水乾淨了」,就用這個心,沒有妄想,湖水乾淨了。這次的祈禱到第三天湖水真乾淨了,氣味沒有了,所以日本電視台、報紙統統都登出來,居然能保持六個月。如果每個月去祈禱一次,那就長年清淨。

  所以今天全球災難,從這個經驗給我們的啟示,佛陀給我們的教誨,現在全球災難很多,我們呼籲全球學佛的同學,特別是淨宗同學,我們在網路、在電視,我們天天見面,天天通訊息,我們每天念「觀世音菩薩」,為整個世界化解衝突、安定和平來作祈禱,這個力量就很大!肯定像日本琵琶湖一樣,這個世界災難會減輕,災難會推遲。希望我們的祈禱不要中斷,我是天天祈禱,講《華嚴經》就是祈禱。大家跟我在一起聽經完了之後,念一千聲觀世音菩薩,這一千聲觀世音菩薩專門為化解災難祈禱的。我們有這種真誠、清淨心來做,大災難化成小災難,小災難就沒有了。盡我們這一生天天不中斷,希望這個世界上不再有這些災難發生,我們這樣做有效,不是沒有效果。世界上災難還是很多,如果沒有我們這些人祈禱,災難會更多、更嚴重;我們真認真在這裡做,已經減輕、已經減少。我們自己要有信心,認真努力修行,把錯誤的觀念修正過來,錯誤的言行修正過來。

  佛教導我們六度四攝,都在毫光這章經裡面讀過,慈悲喜捨,四等;遍施,四悉檀,都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必須要學習的,都包括在這四十四光當中。這首偈總結『如是等比光明門』,比就是類,比類、比方。像前面所講的四十四種光明門,實際上有多少?恆河沙數無量無邊,是我們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悉從大仙毛孔出,一一作業各差別』。我們要問,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那我們有沒有?告訴諸位,每個眾生肯定跟佛一樣。現在為什麼不能現前?那就是佛在這個經上所說的,「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就是說你因為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所以你不能證得。不是沒有,有,你不能證得。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只說了八個字,「一毛之用,光有塵沙」,這是講我們身上汗毛多少?這經上講的一根毫毛它的作用,就跟我們說了這麼多。我們身上有多少毫毛,這是不思議的境界,我們不能夠不知道。

  下面一首偈,這是第三小科,「類顯一切毛光業用」。前面說一毛,四十四光是一毛,這一毛放光裡面就無量無邊的作用。比類而知一切毛光業用,「及結用所依,謂三昧力」。我們看底下這首偈:

  【如一毛孔所放光。】

  前面所講的一毛孔。

  【無量無數如恆沙。一切毛孔悉亦然。此是大仙三昧力。】

  這首偈最重要的就是『三昧力』,三昧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正受,受是享受,正常的享受叫三昧。我們今天的受,佛說六道凡夫不正常,你的享受,佛把它分成五大類、五種受,這五種受心有憂喜,身有苦樂,這就四種。還有一種是什麼?心沒有憂喜,身也沒有苦樂,這叫捨受。無量無邊的受,感受總不出這五大類,這五大類要知道前面四種是果報。捨受是好事情,心沒有憂喜,身沒有苦樂,這就跟三昧沒有兩樣。但是為什麼不是三昧?因為你不能保持。你能夠永遠保持在捨受,捨就是放下了,你想對不對?心裡面把憂喜放下了,身把苦樂放下了,這就叫三昧。三昧就是定力,功夫淺深不同,展現出甚深三昧力。

  釋迦牟尼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他老人家在過去修菩薩道,沒成佛,在菩薩道修行,修忍辱波羅蜜,遇到歌利王。歌利是梵語,翻成中國就是暴君,很殘暴的,沒有愛心的。忍辱菩薩碰到他,他把菩薩凌遲處死。什麼原因?菩薩在山上修行,在山洞裡面。這個國王帶著很多人上山打獵,追趕獵物,有些宮女發現這裡有個修行人,就圍在旁邊,好奇,就看他。菩薩就給宮女們說法,說得大家都很歡喜。國王一看,這個修行人怎麼調戲我的宮女?把他殺掉。殺掉還不讓他好好的死,凌遲,用刀,肉一塊一塊的割,這樣把他處死。菩薩沒有怨恨心,菩薩還發了個願,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所以釋迦牟尼佛成佛,第一個得度的是憍陳如尊者,憍陳如就是那個時候的歌利王,佛說話沒有妄語,憍陳如的前世是歌利王。

  我們今天遭受一點點小挫折就受不了,你還能成就什麼?諺語常講「小不忍則亂大謀」,無論是世法、出世法,你的成就大小,可以說與你的定力、忍耐成正比例。順境、逆境都要能忍,順境裡面不起貪痴,痴是愚痴,逆境裡面不起瞋痴。所以順境、逆境裡面,你要會修行的都是好境界,能幫助我們很快的把貪瞋痴斷掉。你要是不會修行,都在一念之間,順境隨著發展貪戀那就錯了,你隨著貪心走,那是鬼道,順境是鬼道,鬼門關。逆境、惡緣你要接觸到之後,瞋恨已經發起來、報復心發起來的話,那是地獄門,惡道去了。如果你有定功的話,你都不沾染,你都能受,不起貪瞋痴,你就成佛了。像釋迦牟尼佛當年遇到逆境,沒有絲毫瞋恚心,沒有一點點怨恨心,而且還發心將來要報他的恩,他成就菩薩的忍辱波羅蜜。等於考試一樣,這是大考,這關通過,菩薩成佛了。世尊在經上告訴我們,賢劫千佛出世,在這個大劫當中有一千尊佛在這世間出世,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本來他排列的順序,釋迦牟尼佛是第五尊,就是因為歌利王割截身體這個三昧力把他提前,他提到第四,彌勒菩薩在第五。本來彌勒菩薩在四,釋迦牟尼佛在彌勒之後,現在變到彌勒菩薩之前。你看他這一念,歌利王變成好人,所以人哪有善惡?

  蕅益大師講得好,「境緣無好醜」,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物質環境裡沒有好醜,人事環境裡頭沒有善惡,好醜、善惡是自己心裡的念頭,看你起什麼念頭。像仙人修行人他起善念,他不起惡念,別人認為這是奇恥大辱,這真是冤枉,他沒有這種念頭,他講那是好人,成就我、幫助我提升,用感恩的心來接受,真的,他提前成佛了。這些修行的示現,我們讀到了要好好去體會、去觀察、去學習,不要認為今天無緣無故人家毀謗你、侮辱你、諂害你,你就生氣。那等於說什麼?你在修行過程當中,遇到這些老師來考你,一考怎麼?得零分,你就完了,你不及格,馬上被淘汰掉了。不論他是善意、惡意,不要起分別心,不要有執著想,逆來順受,這是古人教我們的;不生瞋恚,不生貪瞋痴慢,你的性德就現前,功夫在哪裡?功夫就在這裡。你受不了,受不了你就墮落,必須從頭來起。所以有人修行一生成就,有人修行要無量劫,原因在哪裡?一個人有分別執著,一個人沒有分別執著,道理就在此地。沒有分別執著,快!

  你想想看,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的時候,他有沒有分別執著?若有分別執著,他決定有怨恨心;順境裡面如果有分別執著,一定有貪愛心,他沒有!我們今天遇到這個境界,為什麼不能順利通過?你想想,都是出在分別執著裡頭。分別,一般大乘經裡面講塵沙煩惱,塵沙是比喻多,不分別沒有。萬法歸一,不分別是一,一分別就多了。這個道理我們講經講得很多,但是很多人不能體會,怎麼分別就多?譬如我們看金器,我參觀一個同學,也是我們學佛的同學,他做首飾,他有個樣品展示廳很大,有一、二萬種,你去看到美不勝收,有項鍊、有手鐲、有瓔珞、有戒指,品種是一萬多將近兩萬種,花樣都不一樣。你分別執著那就多,你不分別執著就一,一是什麼?黃金,統是黃金做的,你一看那麼多,黃金!不分別就解決了。我用這個比喻,諸位比較容易體會。所以,只要沒有分別執著,萬法是一,一裡面你就不會生煩惱,七情五欲,喜怒哀樂愛惡欲,你就不生,一。菩薩是這樣看外面境界,這是我們應當要學,我們怎麼學?看一切外面境界全是法性,性現的、性變的。

  禪宗見性的人,你看老師問他,老師會考考他,性在哪裡?性像什麼樣子?隨拈一法比劃比劃,老師點點頭,他真的明白了。性在哪裡?無有一法不是自性。豎個手指是自性,自性變現的;撿片樹葉比比是自性,就好像你真的明白。真的明白黃金,在展覽廳裡黃金在哪裡?隨便拿一個比,這就是,真的見性了。著相的人,琳瑯滿目兩萬多金器,黃金,我要黃金,黃金沒有,這個地方有金戒指、有金手鐲,黃金沒有。他不知道戒指就是黃金,手鐲也是黃金,沒有一樣不是,隨拈一法比劃就是的,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後來也有假禪和子,你問他,他也隨便拿個比劃比劃,他是不是真的懂?沒有。為什麼?妄想分別執著沒放下。真懂得的人,妄想分別執著沒有了,他心是定的,他在一切法裡頭確實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妄想沒有了,無明煩惱沒有了;不分別,塵沙煩惱沒有了;不執著,見思煩惱沒有了,這才叫明心見性。迷悟就在這裡分,用功也這裡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你還有沒有執著?還有沒有分別?起心動念不要去管它,那太深了。我們先從執著下手,不要再執著。

  我看到弘一大師那個光碟,這條那個影片上沒有,很可惜。這我知道,我在新加坡住的時候,弘一大師曾經在新加坡住過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住在薝葡院廣洽法師的道場。廣洽法師跟我很熟,我們認識,他已經年歲很大,老人。我們去參觀薝葡院他就告訴我,弘一法師就住在那裡,離我們淨宗學會不遠,我們走路過去五分鐘,散步過去,轉個彎就到了。他說弘一法師沒有執著,很容易侍候,照顧他的人每天做飲食,有的時候廣洽法師感覺得做這些菜,有時候太鹹了,有時候淡而無味,就問這些廚房的人。可是弘一大師不計較,告訴廣洽鹹有鹹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從來沒挑剔。他說不像有些法師,有些法師吃東西很挑剔。弘一大師從來沒有挑剔過,飲食起居、衣服都沒挑剔,給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都歡喜讚歎。這跟他在沒有學佛之前,強烈的對比,他在日本留學那個時候,年輕的時候那個執著、挑剔是有名的,一般人很難跟他相處。他要求的水平太高,跟你約會,我們八點鐘在哪裡見面,他一定準時,不會早到一分鐘,也不會遲到一分鐘。你要是早到,他不會說你;你如果遲到一分鐘的話,他就拒絕跟你見面,你不守時,當面就讓你下不了台。從前是那種人,學佛之後完全變了,變得那麼隨和。所以這段應當要演進去,是強烈的對比,我看那個電影的時候沒有這麼一段。這是我們在新加坡,廣洽法師親自給我們說。

  所以,佛教導我們三個大原則,「勤修戒定慧」,三昧是定,三昧從哪裡來?三昧一定從戒來。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叫三無漏學。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現在編成一部大叢書,叫《大藏經》。《大藏經》的內容分三個部分,就是戒定慧三學,戒是律藏,定是經藏,慧是論藏,所以叫三藏,經律論三藏就是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你要想修定,先守規矩,規矩都不能守,你的心怎麼能定得下來?所以現在佛教衰,衰得令人擔心。

  法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有個宗教的代表,有同學見過,法寶法師,斯里蘭卡人。前個月讓人帶信給我,他說他對佛法前途很擔憂,說聯合國的統計,每個宗教的這些信徒人數年年都上升,而佛教的信徒每年下降。他帶個信息給我,他說如果像這個樣的話,三十年之後恐怕佛教會在這個世間消失,他擔心這個事情。佛教為什麼衰?佛教現在不修戒定慧。修什麼?修貪瞋痴,那怎麼會不滅亡!這一定要懂。如果你不把貪瞋痴放下,你不好好的修戒定慧,將來的結果都是三途,貪是鬼道,瞋恚是地獄道,愚痴是畜生道。你不是走的阿羅漢、菩薩、佛,你不是走這個;你走的是餓鬼、地獄、畜生,你要知道,你要有這個警覺。沒有這個警覺,你走錯路不能怪佛,佛給你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大仙三昧力」,這就是如來三昧力,不可以不知道,我們要認真努力去學。先從飲食起居學不挑剔,沒有一樣不好,不要去故意搞什麼,一切隨緣,隨緣就最清淨、最自在,什麼都不挑剔,功夫從這裡學。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6 19:31:12)

 
amtb
  • 本文由 amtb 发表于 2017年5月26日19:31:0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961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