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八一二卷) 2007/8/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81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用無方第八段,明毛光照益三昧門,我們看最後一首偈「法清淨光」:
【因緣所生無有生。諸佛法身非是身。法性常住如虛空。以說其義光如是。】
我們今天繼續再來學習這後面三句。『諸佛法身非是身』,佛法通常講身都講三身,三身四德。三身是法身、報身、應身,有時候應化合在一起說,應身。在佛法裡面對於這些說法,大小乘不一樣,大乘裡面各個宗派也不一樣。這些問題最重要的是不要去分別、不要去執著,不同的說法這裡頭有個原因,為什麼有不同的說法?那就是菩薩、祖師大德教化眾生,眾生根器不一樣,教學總是要隨順聽眾的根性,所以一切說法都是方便法。這總的原則我們知道,佛出現在世間,宗旨無非就是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是唯一的一個宗旨、一個目標。至於說法教學決定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種種不同的說法都是方便。我們要懂得它的原理原則,就曉得各個宗派接引的根性不相同,同一個宗派,同一個宗也分派,甚至某一派跟某一派說法也不一樣。所以到最後,祖師大德總是把不同的會合,都歸到一體,一體就是性,心現識變。所以說萬法歸一,這個一就是一心,一心就是萬法,萬法就是一心,一心就是佛,三身不外乎一心。它有開合兩種說法,開是展開,合是歸納到最後。
「小乘說王宮所生之身」,就是釋迦牟尼佛父母生的身,這個身叫生身。戒定慧,還加上一個解脫、解脫知見,通常在經上看到的五分法身,所以小乘認為修行的功德這是法身。大乘講得就多,「大乘說,理智冥合之真身為法身」,隨機現生的身叫應化身,應化身是生身,這是大乘裡面的講法。理是心,就是心性,心性是說理,智是說般若。如果我們用法相宗的說法,諸位就更容易理解,理是自證分,自證分就是法性,所以法性是理;智慧是證自證分,證自證分是般若,通常在大乘也稱佛性,佛性是從智上說的。佛是梵文,翻成中國意思叫覺,覺是智的作用,智是體,覺是用,所以它是佛性。佛性跟法性是一個性,不是兩個性。
相宗的四分,就是佛在《華嚴經》上講的一句話,「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智慧就是證自證分,而德就包括了法性,法性是圓滿的都包括了,由法性變現出見分,見分再變現出相分,這講到見相兩分大家就比較容易懂。見分是精神,我們講心理;相分是物質,在佛家講色法,色法跟心法。精神跟物質都是自證分變現出來的。所以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從體上講這是理,怎麼樣知道有這個理(就是有這個體)?能變的。哲學裡面講的本體,因為本體它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它沒有形相,我們六根都接觸不到;眼看不見,耳聽不見,它也沒有氣味,身體接觸不到,甚至於想都想不到。想是什麼作用?想是心理的作用,是見分的作用。見分的作用很大,但就是緣不到自體,緣不到。那怎麼會曉得?它有個證自證分,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這個智慧,佛在經上常常用比喻,把自性比作一盞燈,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就像燈點燃了,點燃的時候它能照自己,它照外面也能照自己。有了它才知道有本體,本體生精神跟物質。所以說理智冥合的真身,這真身沒有形相的,稱之為法身,法身沒有形相。
隨機現生之應化身,這叫生身。怎麼會隨機?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應是應化在十法界現身,現的身叫生身。這個生身有兩種作用,大乘教裡面講的,一種是自受用,一種是他受用,他受用是教化眾生,自受用是提升自己的境界。因此大乘教裡面有些宗派說,法身也有身相,不是完全沒有形相,也講得通。譬如我們現在這個身是生身,實際上法身、報身、應化身都在這一身當中。如果我們能夠將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斷了,我們的身就是法身,不能說它不是法身;就是報身,報身是智慧身,你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斷了,煩惱沒有了,智慧現前,就是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這智慧現前,智慧就是證自證分;德能現前,確實萬德萬能,確實是大徹大悟。悟什麼?悟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個身;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是全宇宙,全宇宙是一,很不可思議,沒有法子形容。
大宇宙跟小宇宙是一不是二。如果你說大宇宙跟小宇宙是二,你還沒有覺悟。確實是一,小中有大,大中有小,小宇宙跟外面大宇宙是一樣的,一絲毫差別都沒有。這個境界到最後,佛說,叫不思議解脫境界;你不能夠想,你也無法可說。我們在《華嚴經》前面讀過,微塵裡面有世界,微塵是最小的物質,不能再分,最小的物質。現在科學家發現到就是原子、電子、粒子、夸克,夸克是不是佛經上說的微塵,還很難講,看它以後再能不能分?再能分,那它還不是的。這肉眼沒有法子看見的,高倍顯微鏡才能發現。甚至於還有些人,我們科學儀器還達不到,用數學來推算,算出來應該有,數學為科學之母。這麼小的東西裡面有整個的世界,很不好懂。我們現在看到科技的進步,看到電晶體,一片晶體指甲這麼大,一點點,這裡面居然能夠含藏一部《大藏經》,這不可思議,這被科學發現。再一看佛經,這給我們一個啟示,有可能它含藏一部《大藏經》,可是它跟佛法比還差很遠,佛法講的微塵沒有這麼大,它裡面含藏整個宇宙,這一部《大藏經》算什麼!所以從這裡來看,佛法比科學進步太多。
我們從科學裡面發現到,叫全息照片,這我們看到科學報告,很有意思。它這個照片是用兩組雷射光拍攝的,拍攝出來的照片洗出來,你看不到形相,你看到裡面一條一條是紋路,必須要用一組雷射光去照,那個現相出來了,照片出來了。譬如一個人相,我們看到報告,把這張相片撕成兩半,你在雷射光下照的時候,那一半還是一個完全的影像,另外一半也是個完全的影像,這很奇怪,不可思議。你再把它撕碎,撕成粉碎,拿一點點在雷射光下,它依舊還是一個完整的現相。我們從科學實驗裡面就想像到佛經上所講的小中有大,整個大宇宙在一微塵裡面。全息照片不過是他們發現而已,有這個事實存在。每粒微塵都是一個大宇宙,還有人能進去,這我們前面讀到的,普賢菩薩他能夠進入微塵裡面的世界,到那裡面去拜佛。那裡面跟大世界一樣,十方有無量無邊諸佛,有無量無邊佛的剎土,他到裡面去供佛、聽經,在一微塵裡頭。
這個身是佛的法身,法身不可思議。大乘說這就是合法報應三身中的法身跟報身這兩種身稱為法身,把應身稱為生身。對,應身是在十法界裡面,眾生有感,自然就有應。應身裡面還有一種化身,他不是父母生的,他是變化出來的,也算是生身。應身大概住的時間比較長,如果在人道現身,他也要來投胎,像釋迦牟尼佛一樣,示現在人間,跟人的日常生活相同,也從小長大,有生有滅,實際上完全是一種示現。佛菩薩如是,我們凡夫怎麼樣?佛給我們講真話,凡夫跟佛沒有兩樣,差別只是在凡夫迷了!迷了,你對於事實真相完全不了解,這叫凡夫。除了迷之外,事實上跟佛沒有兩樣,迷了就不自在,絕無自在。迷了怎麼樣?迷了,你在六道裡頭捨身受身是受業力支配。業力是什麼?業力是妄想,所以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是妄想,這個一切法就是指六道,六道是從心想生。
四聖法界就不一樣,四聖法界也是心想,他是願力,不相同。我們是業力,業力有善業、有惡業、有無記業;願力是願成佛道,願了生死,願度眾生,他是願力。四聖法界怎麼支撐的?他怎麼會有這個?願力。到一真法界裡面願力跟業力統統都沒有,這個境界就不思議,那真的是不思議解脫境界。他能不能現身?能,一樣的跟眾生起感應道交。他起感應道交還包括四聖法界,不只是六凡,跟十法界眾生起感應,有感他就有應。這是大乘經上告訴我們。凡是經上所說的,我們在學習《華嚴》前面就有幾次的報告,《華嚴經》講的是什麼?全是講我們自己。我們自身以外的從來沒講過,全都是講自己,真的,諸法實相就是自己。現在講生命的真相,遍法界虛空界是自性變現的,是一個自己,一個法性身。
《智度論》裡面給我們講,佛有兩種身,這《大智度論》上講的,一個是「法性身」,一個是「父母生身」。大乘教裡面講得最多的三身,「理是法性身」,法性是理,真理,法性就是身;第二個「智是報身」,報身是智慧身;父母所生的是應身,這是眾生有感,菩薩就有應。最重要的一句,就是後頭「三身一體」。我們應身有沒有離開法性身?沒有。法性身好比是金,應身是器,器有沒有辦法離開金?離不開,金也離不開器。所以這要知道它是理體。像我們看電視,法性身是什麼?好比電視的螢光幕,它什麼都沒有,但是它什麼都能現。雖然現,現與它也絲毫不相干,決定沒有絲毫染污,它不礙諸相發揮,一點障礙都沒有。真的是清涼大師在《華嚴》講的四種無礙,「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法性。
法性就是法身,遍一切處、遍一切時,所有一切萬事萬物體全是法性身。所以六祖開悟的時候,末後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就是它能現出萬法。我們把螢光幕比成法性,萬法就是螢光幕裡面的現相,能生萬法。所以萬法沒有離開自性,自性也沒有離開萬法,萬法跟自性是一不是二。你從這裡肯定了那就很好,怎麼樣?你見性了。性在哪裡?相就是性,性就是相,見性就成佛了。我們現在是懂得了,好像是見性,可是沒有真的見性,為什麼?你沒放下,你著了相。我們現在的障礙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沒有了,就是佛;沒有了,你這個人的,我們講人的人品、品德純淨純善。純淨是什麼?你沒有起心動念,純淨;純善是什麼?你沒有分別執著。有分別執著就不善,有起心動念就不淨。諸佛如來不管他現相跟不現相,都是純淨純善。就好像螢光幕一樣,這裡面千變萬化,無數的頻道都能出現,螢幕上絲毫不沾染,我們現在是這個樣子。但是我們現在怎麼樣?染污。這個染污是妄心不是真心,染污叫什麼?叫阿賴耶。阿賴耶是怎麼造成的?阿賴耶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造成的,這個道理要懂。三身確實是一體,這個一體不但是在我們自己的身體,所有一切萬事萬物統統是一體。像電視裡有我們自己的畫面,除自己之外也有一切山河大地,也有許多的人物,森羅萬象,一體!這個體就是螢光幕,就是法性身。
所以大乘教裡才說「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這我們前面念過,是一個法身,你就曉得關係,你就明白了。講到關係是什麼?倫理,我們講的一家人。一家人還疏遠,是一體!你說這多親密,就是自己。阿彌陀佛、藥師琉璃佛、釋迦牟尼佛,自性釋迦,自性藥師,自性彌陀,自性現的,跟我們是一個性、一個體、一個法身,怎麼能分?我們不知道。土也是如此,土是自性土,叫法性土,身土不二,離開自性一法不可得,萬法是自性,法法是自性。真正把事實真相搞清楚了,然後性德自然就流露,性德是什麼?你自性裡面真實的智慧。
真實的智慧起作用是什麼?是大慈大悲,現在講愛心。愛心從哪裡來的?是從自性般若裡面生出來。自性般若是體,它起的用就是慈悲,性德的作用。今天我們對人沒有愛心,是迷了自性,為什麼?自性裡面愛心是一樣的,我們跟阿彌陀佛、跟釋迦牟尼佛的慈悲絲毫沒有兩樣,是一不是二。生不起來就迷,佛一句話跟我們講清楚,你迷失了自性。我們今天學佛目的在哪裡?目的在回歸自性,也就是把真正的自己再找回來。真正自己在哪裡?就在現前,一覺悟,真正自己找回來了。自己忘記掉了是迷失,並不是另外再找一個自己,不是這樣的。所以說是就在當下,迷悟不二。
「法性身,滿十方虛空」,法性身才是真正的自己,經教裡面常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是法性身,滿虛空法界。「無量無邊,色像端正,相好莊嚴,無量光明,無量音聲」。我們沒有見到,可是偶爾有這個緣也見到了,跟經上講確實是一樣的。我在前年從廬江到北京,在北京病了四天,那個四天有人跟我講,我自己沒有覺察到,有人跟我講:你死過一次。我聽了這個,想想有,外國人講的瀕死經驗,死過一次的經驗。他說你回來了,還是回到你自己的身體上。我們找外國很多這些心理學家講瀕死經驗,我去翻翻,有點類似。就是我在生病的第四天晚上,好像醒過來了,醒過來之後,這個境界是夢也非夢。醒過來之後就是自己躺在曠野,面對著是一重一重的青山,沒有看到水;藍天白雲,一重一重的山,風景美極了,面對的是這麼個境界,非常清楚。沒有多久就看到,仔細一看,滿山遍野都是人,怎麼那麼多人,密密麻麻,心裡感覺得很奇怪,這麼多人在這裡幹什麼?這個念頭才一起,再仔細一看,不是人,是畜生,許多的野獸,面孔都對著我。我在這個時候就合掌,念了一聲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佛號一念,釋迦牟尼佛出現了,這個境界沒有了。釋迦牟尼佛跟虛空一樣大,那麼大,可是清清楚楚,一絲毫模糊都沒有,這很不可思議。我接著再念一聲南無本師阿彌陀佛、南無本師毘盧遮那佛,最後念一句南無觀世音菩薩,統統現前。所現的相,念後面一尊佛,前面佛像沒有了,這一尊佛現,現的形相都跟虛空法界一樣大,滿十方虛空,讓你看見。我聽到我旁邊還有人跟我講話,問了我好多問題。醒過來之後,大概差不多三點鐘,醒過來之後精神就很好,病就好了。
我還把這個境界跟我旁邊這些同學們說明,會有這麼一個境界出現。所以以後有人告訴我,你死過一次,我想應該是這個境界。可是醒過來之後病就好了,休息一天就回香港。這就是我相信像我這種經驗的人,不止我一個。這就是在世偶爾機緣當中,你看到法身遍虛空法界,真的是無量無邊,色像端正,相好莊嚴,無量光明,無量音聲。我看到佛像是看到無量光明,沒有聽到音聲,音聲是旁邊有人問我,問我好幾個問題,那不是佛菩薩的聲音。可是問我這個人,我是覺得他在我身邊,我沒有回頭去看他,不知道是什麼樣的人,沒有看過,我只注意看佛像、看菩薩像,這樣就醒過來了。
底下說「聽法眾亦滿虛空」。這使我想到滿山遍野那些人是聽法眾,以後看到許多這些眾生那也是聽法眾。這些聽法眾也是法性身,不過他現的身不是遍虛空法界,遍虛空法界是無量的身相。不像佛,佛是一個身相,一個相遍虛空法界;這些聽法眾是許多眾生,他也遍虛空法界。「常出種種身」,這個身是千變萬化,「種種名號,種種生死,種種方便度眾生,常度一切,無須臾息時」。無須臾息時就是永遠不間斷,眾生求佛菩薩教誨的意念不間斷,你沒有這個念頭,他有;他沒有這個念頭,另外個人也有,所以總不間斷。眾生太多,十法界的眾生太多了,所以諸佛菩薩的應化沒有間斷。應化的身,就像《普門品》裡面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所以常出種種身,種種名號,種種生死,種種方便。
從這裡我們就體會到,這世間所有的神聖,像各個宗教裡面他們崇拜的神聖。學術界裡面像中國,中國沒有宗教有學派,聖人,道家的老莊,儒家的孔孟,孔孟之前,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都是聖人。大聖大賢都是佛菩薩應化。在佛門裡面有菩薩、羅漢、祖師大德,有示現出家的、有示現在家的。佛陀在世,維摩居士他們那幫人示現在家的;在中國,傳說裡面傅大士,這是在家人,是彌勒菩薩的化身,示現的在家人;布袋和尚也是彌勒菩薩化身,那示現的是出家人,應以什麼身得度現什麼身。從這個地方我們能領會到,全世界所有宗教是一家人。從佛法這觀點來看,佛是主,其餘所有宗教是伴,主伴圓融。佛菩薩化種種不同的身,教化種種不同根性的眾生,這叫種種方便普度眾生。
這個理念,我們這些年來跟許多宗教接觸,把這個理念說出來,看看大家的反應,一般的反應都非常好,都能夠接受,都能夠同意。我在上個月參加馬來西亞弘法的活動,我跟馬哈迪長老舉行一個訪問座談,我送他一張「三教九流圖贊」,又送他一張千手觀音,千手觀音的頭上有三十二個面孔,三十二應。我當時跟馬哈迪長老說,這三十二是表法的,不是數字,代表圓滿。我說我曾經跟畫家建議,三十二個面孔不要畫一樣的,要畫我們世界各個不同民族的面孔,說明什麼?說明真神應化在各個不同的民族,是一個真神。千手代表大慈大悲,代表圓滿的智慧、圓滿的能力,手裡頭都有個眼睛代表什麼?眼到手到,看到眾生有苦難的時候他就伸出援手,這個像代表這個意思。他接受了,很歡喜。什麼時候我們承認法性身是自己,努力把法性身的障礙除掉,我們的功德就圓滿了。
「如是法性佛,能度十方眾生受諸罪報者,是生身佛。生身佛次第說法如人法」。這就像釋迦牟尼佛示現在人間,像基督教裡面的摩西、耶穌示現在當時當地教化眾生,救苦救難,我們在《新舊約》裡面看到。又像穆罕默德,伊斯蘭教裡面的先知,基督教裡面稱為天使,中國人稱為聖賢。他們那個時代,穆斯林在那個時代也是受盡折磨,也是遭遇到苦難,穆罕默德創教來幫助這些苦難眾生,跟佛教的宗旨所講的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沒有兩樣。所以這世界上許多宗教的典籍,你要細心去看一看、去讀讀,我發現大部分完全相同,不一樣地方很少,那是什麼?那是各個族群文化背景不相同,歷史環境不相同,生活方式不相同。神、法性佛總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所以一切眾生都樂意接受。
《法華經》上說,「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這兩句話的意思很深。法是指一切法,這世間相常住很不好理解,我們見不到,我們所見到的是世間相無常,佛菩薩見到了。佛菩薩見世間相是什麼?跟我們不一樣,人家離相見性。我們這個相,像前面講的生身,生身無常。另外你就想到法身常住,法身遍虛空法界,它沒有相,世間相常住,是真的不是假的。也就是說真相常住,妄相無常,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是故三惑清淨」,這三種迷惑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妄想分別執著。這三樣你統統放下,你的清淨心現前;有這三樣東西,你的清淨心就被染污。這一定要搞清楚,不是真的染污,是好像染污,不是真的。真的染污你什麼時候能夠恢復清淨?那不可能,不是真的。
「本性常住之色心顯現」,這就是應化,「依正二法究竟清淨」。就像釋迦牟尼佛當年住世一樣,這我們在經典上看到了。譬如釋迦牟尼佛跟他的這些學生,一般都是在野外活動,樹下一宿,日中一食,教學都在樹下,山林樹下。大樹底下用雜草鋪個座墊,佛坐上面,這是凡人看到的。禪定功深的人,他們看到釋迦牟尼佛在大樹底下坐的那個座子不是草鋪的,是金剛寶座,無量的莊嚴,凡夫看不到。這是怎麼回事情?是不是釋迦牟尼佛故意變金剛寶座,他坐到那上面?沒有,要曉得佛從來沒有起心動念,從來沒有分別執著,那這是什麼?自然性德,性德自然現前。金剛寶座是什麼人心裡變現的?是看的人他的清淨心裡面現出來的。他有這個念頭,性德要應,那個人有感,菩薩有感,佛性它就有應,應出來的就跟他想的是一樣的,佛是坐在非常莊嚴的寶座之上。那怎麼看菩提樹?菩提樹也是七寶琉璃,七寶樹,不是我們普通草本的,就像西方極樂世界的樹一樣,無比莊嚴。它統統是境隨心轉,看你是用什麼心!
所以境界不是佛在那裡變現的,是你們眾生變現的,與他不相干。就如同有一次,好像是提婆達多要害釋迦牟尼佛,用什麼?用狂象。大象大概是餵牠東西裡面有酒,讓這個象醉了,醉了之後牠就發狂,用這個象來攻擊釋迦牟尼佛。佛伸出手指這樣擋住牠,手指前面就出了五個獅子,這化五個獅子。象一看到五個獅子在面前,自然就跪下來了。以後佛告訴大家,他說我伸出五個手指,我沒有變五個獅子,五個獅子怎麼來的?是從象的心想生的。所以一切法是一切眾生心想生的。這也是給我們一個啟示,轉境界不是什麼神通變化,是你的意念,你正念它現的是正法,邪念它現的是魔法,你就起了魔障。佛心純淨純正,所以他這一示現,我們就曉得,在我們一般人想的,護法神變現的,護法神變現五個獅子,我們一定是這麼想。這麼想也沒有錯,為什麼?從心想生,都不算是錯誤,確實一切法是心想生。所以依報、正報都究竟清淨,只要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放下就行了,那你就入佛的境界。
我們縱然做不到這個境界,要學最低的,最低的是菩薩法,我們學《華嚴》,放下世出世間一切執著。在《華嚴經》裡面,我們現在念的是十信這個單元,十信,我們現在在賢首是第十信位的菩薩。世出世法所有一切的執著,對人、對事、對物執著統統放下了,是七信位菩薩。七信位的菩薩在斷煩惱這個層次上跟小乘阿羅漢相等,就是放下是相等,但是智慧不等,智慧比小乘大得太多。這不一樣,大小乘完全不相同,沒有法子去比的。為什麼?大乘執著放下了,執著的習氣很淡;小乘執著放下了,執著的習氣很重,道理在此地。事容易放下,習氣很難斷。有證得阿羅漢果的,這是世尊當年在世弟子貴族出身,貴族的那些驕慢習氣他真的放下了,可是平常對人的態度還是很明顯,叫人家看到,這個人還有傲慢。佛說他確實沒有傲慢,習氣。習氣可不是那麼容易斷的,習氣斷了,在小乘那就提升一級,辟支佛;四聖法界裡面聲聞,見思煩惱斷了,執著沒有了,有習氣,習氣斷了他就升一級,緣覺,緣覺沒有習氣。緣覺再提升就是菩薩,他要斷什麼?他斷分別,菩薩斷分別,但是還有習氣。習氣斷掉之後再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真的成佛了。所以非常難得,我們在大乘教裡面把這些根本的道理搞清楚了,只要掌握到根本就好修,根本就是一心。
後面有句話說,「非真實無相之法性也」,這個跟有些宗派裡面講的法性無相、法性無不相,無不相就是有相。這個有相是他的應化身。應化身要記住,應化身跟法身、報身一而三,三而一,這疑惑就沒有了。他示現這個身,我們前面說過菩薩,縱然是法身菩薩,無始無明習氣沒斷,他還是不斷的在提升自己,這叫自受用。自性清淨心裡面確實有無盡的慈悲,所以與一切苦難眾生相應,真的是哪裡有苦他哪裡就去。他的去來我們沒有法子想像,絕對不是我們想像的,為什麼?法身遍十方法界,他只可以說現身,身的隱現,沒有去來。我們凡夫是有去有來,他沒有去來。這是有緣顯現,沒有緣就不現,不現不是不存在,這個理就很深了。
「法性有見聞覺知之德」,所以叫法身。法身跟法性實際上是一個意思。在礦物,江本博士做水實驗做出來了,知道水有見聞覺知。我告訴他,不但是水,所有物質現象都有見聞覺知。為什麼?所有一切現象都是心現識變的,它怎麼會沒有見聞覺知?再跟諸位說,虛空,我們問虛空有沒有見聞覺知?虛空也是法性變現的,虛空之體就是法性,虛空有沒有見聞覺知?虛空沒有見聞覺知,那我們的見聞覺知就不能夠傳遞。現在我們可以從無線電的播送你能夠體會,虛空實在講虛空不空,它不是無,不是空無。我們現在虛空,所謂稱虛空,你看不見,你聽不到,六根都沒有辦法接觸,稱作虛空。法性就是虛空,虛空就是法性,那它怎麼會沒有見聞覺知?所以我們現在見聞覺知這訊息用無線電,你看送到遠方,它那邊就能收到。通過的是什麼?通過我們知道是電磁波。電磁波依賴什麼?依賴虛空,而且虛空還是一種震動,它跟電磁波共同震動,而是電磁波之體。性相永遠是結合在一起,性不離相,相不離性,這都是佛經裡面講的科學。
法性,如果外面緣是染污,它隨染污的緣;外面淨,它隨淨緣。隨染污的緣,譬如三惡道餓鬼、畜生、地獄,它隨它的緣。雖隨它的緣,染而不染,看它好像染,實際上它並不染。就像水跟油和合在一起,裝在一塊,水還是水,油還是油,它並不染。在三善道跟人天合在一起,它也不染,永遠隨緣,永遠不染,真性!要染了它就不叫真,叫真性,這是我們自己的自性。哪天你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見性,你一見性,跟六祖所見到的會是一樣的,你見到了清淨。這就是剛才講的永遠沒有染污,在三善道沒有染上善,在三惡道沒有染上惡,清淨。「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與染污不相干;「何期自性本無生滅」,那就是大涅槃,自性本來就是大涅槃,沒有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你只要把這三個放下你就證得了。
八萬四千法門是教我們放下的方法,這要懂,修這個法門不知道放下這三樁東西叫白修了。我們看到許多修行人不能契入境界,得不到佛法真實的受用,原因在哪裡?沒放下。古大德告訴我們,放下一分得一分受用,放下兩分得兩分受用,真有效。得真受用,對這個學科你才會產生興趣,所謂是法喜充滿,無比的快樂。那就是古大德所說的「世味哪有法味濃」,世間的樂趣、趣味跟法沒有法子相比的。我們現在學佛的同修不能夠得到佛法的功德利益,原因是貪圖世味,還自私自利,貪圖名聞利養,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因為有這些行為習氣,所以你的內心裡頭生貪瞋痴慢疑,生煩惱,你不生智慧。雖學佛,不能說沒有益處,佛也度你,你在阿賴耶識裡種個佛的種子而已,不起作用,生生世世還是業力在主宰,你出不了六道輪迴,這道理、事實真相不能不知道。
真搞清楚、搞明白了,那叫什麼?豁然大悟。悟了之後怎樣?悟了之後自然放下,原來放下就是。在理上講凡夫成佛是一念之間,六祖惠能給我們做了個例子,做了個榜樣,一念之間。一念真的覺悟,覺悟就是放下,沒放下沒覺悟。放下一些還留一些,是悟了,不徹底,沒有徹底,那也算是不錯。程度高一點的確實永脫輪迴,他在四聖法界還要逗留一段長時間,這在佛家叫漸修,不是頓超。由此可知,凡是頓超的,幾乎都是來示現的、來表演給我們看的。表演是真的不是假的,事實確實如此,看看我們能不能一下放下?真能,那真的行。煩惱重、習氣深,我們常講業障,業障太重怎麼辦?慢慢來,漸漸的放,走這條路。總是走這條路子人多!太多了,我們有信心能行,這個路子是可以走得通的。
可是我們要認知,有這個認識,知道諸佛現身說法,一切時、一切處永遠沒有中斷的,有緣你就能遇到。真像我們現前這個世間,像衛星電視播放這些節目,真的是二十四小時不中斷,圍繞著地球的邊緣,只要有緣就看見了。有緣什麼?你裝上一套接收的這些設備,裝上一個電視能夠接收到,你按哪個頻道,頻道就出現,這就是有緣人。佛菩薩教的時候不需要用這些機器,什麼叫有緣人?清淨心。只要能夠把執著放棄一些,你就開始接收到訊息。我們就曉得,我們今天接收不到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一分都沒破,所以沒有辦法接收到。
《華嚴經》上講的,《華嚴》是圓教一乘,初信位的菩薩等於小乘須陀洹,他就能接收。因為他把見煩惱斷掉了,我們常講身見,他知道身不是自己,什麼是自己?整個宇宙是自己,這大乘,這不是小乘。所以大乘智慧比小乘高,知道整個宇宙是自己。大乘有愛心,小乘沒有,大乘有大慈大悲,他跟性德就相應,知道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對於遍法界虛空界他自然關懷,自然的全心全力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是自然的,所以他就能收到。
古德所說「塵塵剎剎,俱說俱聽,說聽同時,妙哉此境,不可思議」。那我們要說,這十方如來說的是什麼法?給諸位說,說的就是大方廣佛華嚴,《大方廣佛華嚴》是一切諸佛所說之法的總名稱,就像我們現在講《大藏經》,總名稱,裡面沒有一樣不包。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全在裡面,釋迦牟尼佛沒有說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一字一句都不漏,說聽同時。特別是華嚴境界裡面初信位的菩薩就能夠聽佛說法,你能接收得到!天眼通現前了,天耳通了。
經上說「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皆從心想生」,我們從這句經文就能夠明瞭,如佛所說「無有一法,不從心生;無有一法,不從心滅」。所以一切法在我們面前,我們就曉得心生的,我們有念頭。什麼時候念頭沒有了,法就沒有了,法不是真的。心生心滅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不生不滅,所以心生心滅就是唯識所變,識心,不是真心,這個道理要懂。但是真心跟妄心永遠也混合在一起,分不開,真妄不二。什麼時候你能見到真心?你把妄斷掉,真就現前。真不要求,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真心現前。古德有句名言說,「但除其妄,莫求其真」,這個話說得對,你要想求真那就又變成妄,又打妄想了。只要把妄的除掉,真的就現前;千萬不要再求真,求真又是個妄念、又是個妄想,你永遠見不到真。
所以佛在經上才有「隨其心淨,即佛土淨」。心淨,這個淨的標準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都斷了,那時候的境界就是華藏、就是極樂,是諸佛如來的報土,經上講的實報莊嚴土。實是真實,那不是虛妄的。在哪裡?就在現前。「淨土即是此方,此方即是淨土」,心淨佛土就淨。你幾時心淨,你看這個地方山河大地無量珍寶成就,決定沒有災難,日麗風和,極樂世界就在此地。心不清淨,心不清淨變成穢土。所以淨從心生,心善境界就善,心惡這個境界就惡。
如果我們再冷靜去想想,像我這種年歲的人,八十年之前,我們的生活環境可以說非常的美好,人少病少惱,天地少災少難。這八十年之後人心變了,在我們那個時代人有貪心,不敢露出來,為什麼?露出來怕羞恥,怕別人譏笑他。縱然貪財、貪名、貪利,他有個限度,不敢過分,他知道收斂。這個現象怎麼產生?古聖先賢的教誨,人有羞恥心,本性還沒有完全迷失;人有愛心、有同情心,都樂意幫助別人,這一直到抗戰期間。抗戰期間我是流亡學生,十幾歲跟家庭離開,打仗,到處逃難,幾乎我們所到之處都是陌生。可是到一個地方,這些人他都會照顧我們,非親非故,他看看小孩十幾歲流浪,沒有人照顧。現在這個世間沒有了,那個時候有同情心、有憐憫心、有愛心。隔了六、七十年,現在的人心確實充滿貪瞋痴慢疑惡見,佛法裡面講的十惡八邪,不善的習氣全都具足了。我們看到,表面上看地球生態平衡破壞了,境隨心轉,心不善,山河大地都不善,所有一切萬物都不善。在現在講產生了相互的影響,我們不善的心影響外面不善的環境,外面不善的環境又影響我們,這個心就更不善。這個事情麻煩大!這樣下去,確實就是西方宗教典籍裡面所說的世界末日。這個事情提出來確實令人憂心忡忡,誰都不願意見到這個事實,可是現在事實已經浮在我們的面前。
也真正是難得,七十年代,一九七0年那個時代,英國湯恩比博士說,「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我們要問,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怎麼解決這問題?孔孟學說的核心,仁義;大乘佛法的核心,慈悲,真的,這就能解決。仁者愛人,中國傳統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愛人的教育。義是合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合理,這個理就是道德。人能講道德,人能有愛心,外面境界馬上就改變。佛法講得是更徹底,沒有條件的愛心,無條件的,決定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佛愛一切眾生,這叫大慈大悲,慈悲遍法界。有慈悲才有善巧方便。
先轉自己,把業力轉變成願力,那你的命運全部改造了,你不受業力支配了。業力轉變成願力,你相貌轉變了,體質轉變了;沒有轉過來,我們的相貌、我們的身體是業力支配。轉過來之後願力那就變成菩薩,六道凡夫是受業力支配,四聖法界是願力,你的相貌變得很清淨慈悲,你的身體什麼疾病都沒有。疾病是業力,真正轉變成願力,體質變了,所以是健康長壽。長壽是不是自己要的?不是的,自己不執著壽命,壽命已經沒有了。留在這個世間是願力,是跟眾生他的感應,眾生需要你,你一定多住;眾生不需要你,你馬上就可以走。世間人所講的生死自在,生死自在就是沒有生死。
學佛最重要的,我們中國古聖先賢跟我們講,真誠,跟佛法講的完全相應。你在這一生當中用什麼心?用真誠心,你什麼都轉過來,真就是沒有虛偽。現在常講現在這個世界人人人都是虛偽,虛情假意,我用真誠心對他,那不是處處吃虧、處處上當?這沒有虧吃,沒有當上,為什麼?你要是真正契入佛的境界,你知道萬法皆空,「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上什麼當!可見得你所擔心的吃虧上當,那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沒放下。你真正放下會不會?不會,你成佛、你成菩薩了,你跟法性相應了。頭一個好處你就證得什麼?你的業力完全沒有了,變成願力。這還得了!這是無價寶。到這個時候你幫助眾生,眾生有沒有緣,不是你有沒有能力,你的能力是圓滿的。想幫助還有障礙,眾生業障沒消,是這麼個道理,與你絲毫關係沒有,你念念功德圓滿。今天時間到了,我們這個意思還沒講盡,明天我們接著再學習。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6 19:30:5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