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785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mtb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七八五卷)  2007/7/1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78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無方大用」第八段,明毛光照益三昧門,我們看「慧嚴光」第二首偈。第二首偈看起:

  【若能證諦解緣起。諸根智慧悉通達。則得日燈三昧法。智慧光明成佛果。國財及己皆能捨。為菩提故求正法。聞已專勤為眾說。是故得成此光明。】

  這兩首偈前面兩句我們學習過,它說假若能夠證得聲聞、緣覺,四諦是聲聞阿羅漢,緣覺就是辟支佛,能證得這樣的果位,『諸根智慧悉通達』。阿羅漢確實圓滿的證得六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盡。漏盡是六道裡面的煩惱他統統放下,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執著,執著統放下,於世出世間一切人事物不再執著了,這叫漏盡通。三果聖人(三果是阿那含)有前面五種神通,後面漏盡還沒有,一定要證得阿羅漢果超越六道輪迴,漏盡通才能得到。所以諸根智慧悉通達。諸根智慧,除漏盡通之外,有報得的、有修得的,佛法裡面通常講都是修得的,修什麼才能得到?修禪定,也就是修清淨心。清淨心程度有淺深不相同,所以六通是能力,給諸位說是本能,一點都不奇怪,一切眾生各個具足。

  佛常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句話我們要記住,雖然不是我們的境界,佛說的決定不是妄語,決定是真實的。我們是迷失自性太久,迷失得太嚴重,佛雖然這樣說,我們自己聽了不敢承認,不敢直下承當。這是我們自己的過失,佛說的是對的。現在破迷開悟的事情,迷是迷惑,煩惱習氣慢慢的斷,用這個方法,這個方法每個人都能修,不是圓頓大法。圓頓大法那是要煩惱很輕、善根很厚的人,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所以佛有方便法門,這講善巧方便。方便門在小乘就有四向四果,這方便門;大乘法裡面有五十一個位次,這方便門。講圓頓沒有次第的,沒有這麼多階位的。我們中下根性的人,從方便就能夠入真實,方便法裡面永遠不變的原則就是放下,這一定要知道。

  經裡面第三首一開頭,「國財及己皆能捨」。捨就是放下,這是佛法裡永遠不變的修學原則,修什麼?沒有別的,就是能捨。我們對於一切人事物的執著能放下一些,放得不徹底,放得不乾淨,能放下一些,就是現在開始放了,我們現在在什麼位次上?在小乘初果向。向著這個目標,向著這個方向,我們已經在走了,這第一站還沒到,這要知道。第一站到的時候智慧通達就出來了,哪一種智慧通達?你有天眼,你有天耳,這都是講修得的。什麼時候你有能力見到一般人所見不到的事情,這就是小乘初果位。可是它的條件我們要曉得,我們現在修這麼久了,能力沒有現前,消息也沒有,是什麼原因?它的標準是身見沒有,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我們沒做到,我們還是非常執著這個身是我,頭一關。所以有這麼個見解,這東西沒放下,那不符合它的標準。第二個就是對立,對立的執著沒放下。對立在佛法講是邊見,我和你對立,我和他也對立,我和事也對立,我和天地萬物也對立。這就是現在科學家所說的,世間人都是生活在相對的世界,這相對論,相對是對立。什麼時候我們對立的觀念沒有了,知道什麼?我跟一切人、我跟諸佛菩薩、我跟天地萬物是一體。什麼時候你能夠覺悟到是一體,不對立,這是第二個條件。

  第三個條件,成見放下了。就是無論在生活、處事待人接物堅持自己的意思,這個堅持是堅固的執著。不再堅持,什麼都好,能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不再堅持自己的意思,這就正確,自己沒有意思。佛菩薩到世間來隨順眾生,我們能夠很清楚的體會到,佛菩薩應化在這個地球,地球上在一百五十年前,沒有資訊,交通不發達,人與人之間確實真有,還不在少數,老死不相往來。確實鄉下人,我們家鄉人都有,一輩子沒到城裡去過的,他一輩子生活的空間就是那幾個村莊,就是那麼個小範圍,他沒有超越過,所以人很淳樸。於是怎麼樣?文化就不一樣,就有隔閡,言語不一樣,文字不一樣,生活方式不一樣,就構成這個世界上許多不同的族群,族群文化。佛很慈悲,佛菩薩慈悲要教化眾生,到某個族群去他就隨順那個族群。你們諸位想想,佛應化在印度,完全隨順印度人,沒有自己意思,你們覺得怎麼好就很好;佛菩薩應化在中國就隨順中國的文化、中國的生活環境,這真有不是假的。

  在中國佛教史裡面記載的,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的化身,在日本、韓國他們也告訴我,古來傳說有這個說法。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化身,這日本人相信,唐朝時候到中國來留學的,這日本出家人很多都是善導的學生。所以善導在中國沒什麼名氣,不是修淨土的人都不知道,可是在日本名氣可大!到處都有善導大師的像,有畫的像、有塑的像、還有石頭雕的像。很多寺院用他老人家名號做寺的名稱,「善導寺」,所以你一看到是善導寺,你就知道它是淨土宗的。在中國是淨土宗第二代的祖師,阿彌陀佛來的。淨土宗第六代的祖師永明延壽也是阿彌陀佛來的,這是諸位都知道。國清寺的豐干和尚是阿彌陀佛化身。佛常常來,在中國哪裡都去。我們想想基督教裡頭摩西、耶穌是不是他們化身的?在理上講很有可能,但是事上沒有證據。所以哪個族群他都去,都去化身,他應化在什麼地方一定是完全隨順那個地方眾生,這就是沒有成見。佛經上說的見取見、戒取見他都沒有,永遠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無論在哪個族群現身,那些人都把他看作聖人,都把他看作神的使者。我們對這樁事情沒有懷疑。

  所以放下要有方向、有目標,我們在現前這個階段,首先就學這個。雖然是第一個階層,小乘須陀洹是第一層,在《華嚴經》裡面初信位的菩薩也是第一個階層,一年級,不能把它看輕。為什麼?它是基礎,可不能看輕。取得這個階段,如果我們真的證得,念佛往生淨土就百分之百的把握,而且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凡聖同居土,是方便有餘土。為什麼?第一階段放下你夠條件,你及格!我們為什麼放不下?這也不能怪凡夫,習染太重,我們念佛也得用《金剛經》的辦法,《金剛經》上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身見就是我相,常常念這個經文,常作如是觀。《金剛經》另外兩句話也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般若心經》上所說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我們的身是五蘊,色受想行識,在《華嚴》前面沒多久,我們學習了五蘊皆空,這些是什麼?都是幫助我們看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沒有這個身。

  身,我們對它迷得非常嚴重,它不是真的。實在講我們在這個經裡面學了不少,尤其這段是般若,般若裡面給我們講,剎那四相,四相是生住異滅。世尊在《仁王經》上給我們講一剎那有九百生滅,一個生滅裡頭又有四相,你說多微細,這是我們無法覺察的。但是常常念、常常想有好處,為什麼?把這個世間看淡了,首先把這個身看淡。這是什麼?真相!我們現在是迷在假相裡頭,把假當真,真的不知道,虧吃在這個地方。對於自性要肯定,自性裡頭特別要肯定的,世尊在《華嚴》上所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我們要肯定這句,佛不欺騙我們。我們自己每個人都一樣,有圓滿的智慧,有圓滿的德行,有圓滿的才藝(你能力),有圓滿的福報,自性裡頭有。你不用害怕,不要到外頭去求,你真能相信,你就統統能放下,真正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你真做到了。這是一般人不敢相信的,他要不去求,他說那我明天生活怎麼辦?他不相信。這是什麼?最難放下的。

  我們細心想想,幾個人有釋迦牟尼佛那種膽量?幾個人有像惠能大師那種見解?惠能一無所有,他什麼也沒有憂慮,也沒有憂愁,他沒想到咱明天沒得吃怎麼辦?天冷沒衣服穿怎麼辦?從來沒想過。他們理解什麼?自性裡頭本來就具足,這叫心在道上,與自性相應。我們一個妄念跟自性就脫節、就迷失,諸根智慧全沒有了。佛祖經論常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我們就沒有一念相應,所以要認真努力。說起來都知道,可是實際在生活上全迷了,到什麼時候我們能夠把佛菩薩的教誨,真正能用在生活上,就自在了,你就得到佛法真實的受用。得到真實受用最低限度你先要破身見、要破邊見、要放下成見,這一放下身心自在!天眼、天耳的能力出現了,剛出現的時候能力不大,但是也很可觀,你能見到的、能聽到的就像收音機的頻道一樣,長波、短波。首先發現的,大概幾十里、幾百里的範圍很清楚,功夫再要深一點的,可能幾千里的範圍。

  早年我在台灣講經,有個老居士,年歲很大,常常來聽我講經。他在抗戰期間他是軍官,是高級軍官,告訴我一樁事情,跟日本人打仗的時候住在江西,那個地方有個道士,很有點道行。有天道士派人通知他,叫他搬家,道士告訴他:三天之後他們住的地方會漲水,有水災。道士居住那個地方也不太遠,水災的時候道士也會淹到。他就派人去看道士有沒有搬家?結果有人去看回來告訴他,道士搬家了。這也許是真的,他就把軍隊移居到高地,一絲毫跡象都沒有,不像漲水的樣子。到第三天真的洪水爆發,那地方都被淹沒掉。他說這個人好像有點神通一樣。又有一回來告訴他,他說他在定中看到一個戰爭,指出方向,距離很遠,那個地方爆發嚴重的戰事,他說不出地方。他們這些軍官對於國際上這些戰爭的訊息,他們都有,沒看到這個報告。三個月之後日本人偷襲珍珠港,跟他講的方位、情況很接近。他們想這個老道在中國江西,他居然能夠看到珍珠港的戰爭,而且三個月之前,這就是諸根智慧悉通達。

  這種諸根智慧,諸位要曉得只要有智慧就行,不一定要學佛,學道的也行,甚至於基督教裡面的牧師,天主教裡面的神父,伊斯蘭教的阿訇,還有些很小的神道教裡面都有這個能力。能力從哪裡得來的?無非是放下,放下得愈多這能力就愈大,放下得少這能力小。我們講須陀洹的標準,這標準是相當的高,肯定比王老居士(我剛才講的將軍)他所講的老道要高得多,那個道長還比不上須陀洹。這就是有天眼、有天耳,第一個階段,第一個目標。我們不要希求神通,為什麼?你到這個程度自然就恢復,六通是自己的本能。到法身菩薩這能力多大?你的眼睛能看多遠?遍法界虛空界,而且能看到過去、未來。阿羅漢只能看過去五百世,未來五百世,有這麼大的能力,可是愈往上面去能力愈高。所以一般講到法身菩薩障礙就沒有了,能看過去、未來,能看一切諸佛剎土。

  我們在《華嚴經》前面讀到,絕大多數諸佛剎土都有十法界;沒有十法界的剎土,有,也不少。像西方極樂世界,他們那邊沒有十法界,沒有六道,沒有三途,這個世間決定不是只有一個極樂世界。我們在「華藏世界品」裡面讀過,釋迦牟尼佛舉很多例子,但是一切諸佛剎土,確實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無比的殊勝,這個話是誰說的?這個話是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都這麼說法,這我們要相信。《彌陀經》上六方佛讚,《無量壽經》裡面講的十方佛讚,十方諸佛讚歎,跟我們介紹,這要知道。所以我們今天很幸運遇到佛法,知道有彌陀淨土,這很不可思議,知道一定要抓住,決定要往生。現在有很多人說,我就遇到很多,連我們住的大樓管理員都告訴我,這個世間災難太多,有很多人想著到什麼沒有災難的地方能避免。不求,為什麼?你求這個,你還出不了六道輪迴。

  有災難對於念佛修行人不算是壞事,你知道這個世間有這麼多災難,而且災難肯定會發生,那怎麼樣?我們就剋期取證,我們把求生極樂世界的日期把它定下來,或是三年、或是五年決定成就,這好!沒有這些災難,我們精進提不起來,聽到有這麼事情,趕快努力加功用行,三、五年成就了,成就之後自在往生。這個世間沒有緣就走,有緣多住幾年,緣是什麼?有沒有相信你的人?有沒有聽你勸導的人?如果有,那你有緣,你要幫助他,你要帶領他們學佛。沒有緣,人家不相信你,不聽你的,就可以到極樂世界去。這叫什麼?佛法叫生死自在,去西方極樂世界什麼時候去都可以,住在這個世間也不妨礙。古大德可以做到,我們也能做到,怎麼做法?還是一句老話,放下就是。讓自己的清淨心現前,真誠心現前,平等心現前,這就辦到了。

  我們不真誠的因素,不清淨的一些因素,不平等的因素,要把它消除,這就是要把它放下。所有問題都不在外面,都在自己。為什麼不真誠?虛偽。能不能把虛偽放下?虛偽放下就真誠。為什麼不清淨?染污,染污放下就清淨。為什麼不平等?不平等是傲慢,是有高下心,我比你強,你不如我,這就不平等;如果能想到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就平等了。可見得所有一切的問題都不在外面,外面沒有問題,問題都在自己,從內心裡面求這才能夠解決問題。我們不祈求諸佛菩薩那種廣大的神通智慧,我們現在開始把目標定在初信位的菩薩,小果須陀洹的標準,我們只定在這裡。這個目標達到,再定二信位的菩薩,慢慢的把自己向上提升,只要提升到第一個階段往生就自在。身見不容易破,從哪裡破起?從成見,不執著成見,能隨順別人;把對立放下,不再跟人對立。他跟我對立可以,他是凡夫,他還不想出三界;我不再跟人對立,我這一生當中想生淨土。從這兩樁事情下手容易,慢慢的對這個身也不執著。

  這樣就得這個效果,『則得日燈三昧法』。日、燈,這當中還有一個月省略了,因為偈頌它一句七個字,它省掉一個我們要知道。太陽照白天,月亮照晚上,日月照不到的地方,燈照到,用日月燈就全都照到,這是代表智慧。三昧法,三昧翻作禪定,但是一般正翻叫正受,正常的享受,我們在此地把它當正受講好講,好容易懂。智慧才是正常的生活,正常的享受,煩惱不是。智慧的反面就是煩惱,煩惱跟智慧是一體,覺悟了煩惱就變成智慧,迷了智慧就變成煩惱,煩惱不能斷,煩惱一斷智慧就沒有了,哪有這種道理!所以大乘教裡面講,轉煩惱為智慧,或者是轉煩惱為菩提,菩提是覺、是覺觀,要懂得轉,破迷開悟就是轉煩惱成智慧。經上告訴我們,如教修行,你就得三昧,你就得正受。最普遍的,我們念佛,念佛就講念佛法門,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功夫淺的,實在講距離破身見還很遠,為什麼?破身見是聖人不是凡夫了,須陀洹是聖人,他往生生方便有餘土。

  我們今天把這個層次降一等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沒破身見,破身見就不在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一般講帶業往生。可是你不能不用功夫,經教裡面告訴我們,帶舊業不帶新業,什麼是舊業?昨天所幹的都是舊業,今天幹的是新業。昨天所幹的已經過去,現在下定決心不幹,就能往生。所以新業到最後一天,就是往生那一剎那。往生那一剎那不迷,所有的舊業都可以帶去,叫帶業往生;往生那一剎那迷了,就帶不去。古大德教我們,這一生念佛,一生行善,一生都在斷惡修善,積功累德,為什麼?就為最後一念不迷,最後一念清醒,最後一念是念佛,就決定得生。《無量壽經》上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第十八願臨終一念就往生。所以平常天天念佛,就好像軍隊一樣,天天在操兵,在操場,往生那一刻就是打仗,天天在操練為的就是最後要打勝仗。我們天天念佛,為的就是最後往生那一念還是阿彌陀佛。

  往生不能生病,一生病有的時候就迷了,把佛號忘掉,別人助念也聽不進去,這個事情很多。別人助念,一大堆人助念,他助念他的,他自己還打妄想,這一點辦法都沒有。助念怎麼樣?過去李老師常講比不念好,盡人事而已,能不能往生決定是他自己,別人幫助他,他願意接受很好,不願意接受幫不上忙。現前每天在生活、在工作、在處事待人接物上用功,這個非常重要,用功就是依教修行。淨宗最方便的方法就是一句佛號,念念不忘,念茲在茲,只抓住這句佛號,其他統統放下。有這句佛號,還有其他放不下的,不行,那就夾雜,這念佛很忌諱的。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念佛的原則,在《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面,「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覺明妙行菩薩跟我們說得更明白,實際上就是大勢至菩薩這句話,他用白話說,他說念佛的祕訣在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最重要的心裡有佛,心裡面除佛之外什麼都沒有,真念佛,沒有一個不往生的。

  要把佛放在心上,這是這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什麼都不可以代替。一代替這一生往生的機緣你就失掉,不可以有任何代替的,什麼都放下。你說你的父母、妻子、兒女,這是你常常掛在心上的,你要想清楚,什麼樣的恩愛,壽命到了各自隨業力受報,誰都幫不了誰,你想到這一點。如果你能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的家親眷屬無論在哪一道裡頭,你都能照顧到,這是真的。你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你就統統明白了,你的家親眷屬生生世世造些什麼業,你全都看到,你也全都聽到,他在哪裡受果報,什麼時候他的善根現前,你會立刻去幫他。業報現前,善根沒有現前不要去,為什麼?去沒用處,不但不能幫助他,反而給他添麻煩。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是菩薩,阿彌陀佛在四十八願裡面說的,這是佛親口說的,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還得了!阿惟越致一般講七地以上,不退轉的菩薩,那就超越阿羅漢,超越辟支佛多多!那不能比,這是什麼人?凡聖同居土帶業往生的人。你沒到極樂世界,他比你高得很多,到極樂世界你比他高太多了。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這一生遇到可不是容易事,所以諸位要珍惜!

  如果有疑惑也沒有關係,你暫時就相信,有疑惑在經典上下功夫,經典會幫助你破迷起信。完全相信、肯定了,沒有一絲毫疑惑了,老實說經典要不要都沒關係。六祖惠能大師不認識字,沒念過經,他能大徹大悟;老實念佛的人,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他不要經典,他能上上品往生。這是有事實證明的,只要我們自己信得過,這就成功。「得日燈三昧」,我們可以把它換成念佛三昧,你要是得念佛三昧,我們有許多世法、佛法沒能理解的很多,得到三昧之後就諸根智慧悉通達,你就能通達。還有個好處,你所見所聞的,見一次、聽一次,永遠不會忘記。這樁事情我們在《壇經》裡面看到,惠能大師聽別人念經,聽一遍他就能記得,他就不會忘記,他給別人講開示他就能引用,這跟佛經上講的相應。

  『智慧光明成佛果』。這個佛果不一定是講究竟圓滿的佛果,為什麼?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成佛果。天台大師講他們叫分證佛,他們是真佛,不是假佛,不是十法界裡面的佛。十法界裡面的佛不是真佛,叫相似即佛。明心見性是真佛,他們的智慧、神通、道力跟究竟圓滿佛幾乎沒有差別,差別在什麼地方?無始無明習氣沒斷。這是我們在前面學習了很多,《華嚴經》上講的法身大士四十一個階位,這四十一個階位不是別的,無始無明習氣厚薄不相同,這才是事實真相。

  後面這首偈是講「慧嚴光」,就是般若智慧的氛圍從哪裡來的?這講因,因,這是講修行。修布施,『國財及己皆能捨』,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的表演,國王捨掉了,現在人講地位、權力。講到社會地位沒有比國王更高的,講到權力也沒有比國王更大的,統統能捨,表演給我們後世人看的。不捨怎麼樣?不捨有障礙,不捨你貪瞋痴斷不掉。佛教人會有這麼大的效果,就是他老人家以身作則,他給我們所講的他全做到了。財是代表富貴、富足,國是貴,我們一般人講榮華富貴,他統統能捨。下面這個字,「及己」這個字好,把自己捨掉,自己捨掉是什麼?就是《金剛經》上講的「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無相!不但無相,《金剛經》下半部講四見捨了,「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就是念頭,就是這種分別的念頭沒有了,真正做到在日常生活當中,於一切眾生、森羅萬象,他做到不起心、不動念,整個宇宙跟自己融合成一體。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來的分別執著!這叫皆能捨。

  凡夫執著這個我,大乘教裡面,法相唯識講這個我是什麼?末那識。八識,阿賴耶是能現能變,末那、第六意識、前五識都是所變。末那是執著,所以有四大煩惱常相隨。這四大煩惱是根本煩惱,煩惱的根,第一個就是愚痴,痴迷!佛經裡頭也叫無明,無明就是糊塗,對於事實真相沒搞清楚,不明白。這個東西,就是我們前面講十二因緣裡面講的無明。諸位要知道,十二因緣裡的無明,就是這第一個「我痴」。第二個「我見」,我見是執著,《金剛經》上講「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執著,堅固的執著。第三個是「我慢」,第四個是「我愛」,我愛也叫做我貪,愛就是貪。所以你看看這四個,貪瞋痴慢,佛給我們講根本煩惱有六個,這裡講四個,四大煩惱常相隨,捨是能捨這個。我們真的要捨,把自己捨掉是什麼?把自己的貪愛捨掉,瞋恚捨掉,傲慢捨掉,愚痴捨掉,這四樣能放下,就叫做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你自性裡面的平等覺就現前。

  諸位要知道,平等性是佛性。佛在經教裡面跟我們講十法界的業因,這是說明十法界,當然因緣非常複雜。雖然複雜,這複雜裡頭第一個因素,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佛跟我們說出來,成佛第一個因素就是平等,平等是佛。成菩薩第一個因素是什麼?是六波羅蜜。六度是菩薩,平等是佛,辟支佛是十二因緣,阿羅漢是四諦。天人,天有二十八層,修行方法不一樣,從總的綱領、總的原則來說,上品十善再加上四無量心。我們這後面就講到慈悲喜捨。天人跟凡夫最大的差別是心量,凡夫的心量很小,叫自私自利,天人的心量大,量大福大。天人起心動念不為自己想,真的為苦難眾生想,所以他有慈悲,他的慈悲叫眾生緣慈悲,這天人,念念不捨眾生,尤其看苦難眾生。像這些地方都是我們要學習的。人道倫常八德,這在中國儒家講的,你不失人身;在佛法裡面講五戒十善,五戒十善跟倫常八德差不多。

  這裡面還有阿修羅道,阿修羅道實在講他也是修五戒十善。為什麼會變成阿修羅?好勝,貢高我慢,這就變成阿修羅。阿修羅在六道裡面,佛說除了地獄道沒有阿修羅,其他四道裡頭都有阿修羅。所以阿修羅在哪一道就算哪一道,在天就算是天道,在人是人道,在畜生是畜生道,在餓鬼是餓鬼道。阿修羅都有很大的福報,但是瞋恚心很重,報復心很重,他福報是修來的。下面畜生道第一個業因是愚痴,餓鬼道第一個業因是貪愛,地獄道第一個業因是瞋恚。佛把十法界第一個業因說出來,對我們講有好處,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人是個社會動物,不能離開大眾生活,一定要接觸許多的人事物,在這裡面斷貪瞋痴慢,就在日常生活當中。斷貪瞋痴慢就是斷四個不善的道,貪瞋痴是三惡道,慢是阿修羅道。如果在日常生活當中貪瞋痴慢還會起現行,自己就要提高警覺,這不是好事,要認真的學習。

  中國人,有人問我:儒跟佛有什麼關係?如果有人問你,你怎麼解答?你要是聽經聽得多,你就會解答。中國從唐朝中葉以後,學佛的人不學小乘,用儒跟道代替小乘,所以大乘佛法是建立在儒道的基礎上,這關係太密切了。所以中國這一千多年來,至少是一千五百年,無論是在家、出家學佛,沒有不念孔孟書的,沒有不讀老莊的,以這個為基礎。所以儒跟道也都是我們的老師,都是我們的大善知識,我們對儒道都非常尊重,都像看老師一樣。我們就想儒家《弟子規》,如果真正做到弟子規,很多毛病習氣都改掉。更應當常常想到孔老夫子的做人,實在說夫子做人跟釋迦牟尼佛沒有兩樣,夫子溫良恭儉讓,釋迦牟尼佛是不是?你細心去看看這兩個人,溫和、善良、恭敬(對人對事對物恭敬)、節儉、禮讓,這兩個人幾乎完全相同,這是我們要常常記著的。

  我們跟一切人、物,物是什麼?物是一切動物,跟畜生、跟鬼神,鬼神也是物,包括在物裡頭,接觸都用恭敬心,都要有禮讓。這是什麼?這真修行,真正在提升自己,真正改自己的毛病,改自己的習氣。毛病容易改,習氣難斷,難斷要斷。有些人習氣不好,確實他沒有討厭人的念頭,但是他有討厭人的表情,那叫習氣。做完之後他也懂得,我今天怎麼習氣又犯,這是好事,為什麼?他覺悟。嚴重的時候犯了他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犯這個毛病,那就嚴重。知道自己今天做的過失,每天晚上反省今天哪些過失,容貌不夠柔和,言語沒有檢點,天天這樣反省天天改,不見得改得有效,但是它有潛在的效果。時間久了,三年五載、十年八年自然沒有了,那就有效果。這個力量從哪裡來的?力量就是常常檢討、常常反省,而不需要刻意去改,它自然就沒有了。這就是佛法裡頭無功用道,刻意去改改不來,常常反省自然就沒有了,就改過來了。

  依教奉行,這個教當然在佛法裡頭,標準的就是十善業道,可是十善業道要用《弟子規》、要用《感應篇》做基礎,《感應篇》跟《弟子規》常常讀、常常反省,也是自自然然就契入。因為你有個善心,你有個意念想學,有這個意念想把它統統做到,會自然的都做到。自己沒做到,甚至於犯了也不要自責,自責也是生煩惱,用不著自責,自己常常提醒自己就好,把所有一切不好的習氣統統都能夠捨掉。佛經上給我們說,放下就能見性,阿羅漢放下執著有沒有見性?沒有。但是,他已經到見性的邊緣,雖然沒見性,就像我們現在讀的經文一樣,毛光照益。毛光照益是氛圍,是自性的氛圍,阿羅漢已經進入這個氛圍。外國人講磁場,雖然他還沒有直接接到,他已經接觸到這個磁場,感受自性磁場,他能感受到。他再要能夠把分別放下,就又進了一步;最後再把起心動念一放下,就契入。

  契入就是中國禪宗裡面所說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教下所講的大開圓解。大開圓解就是此地所講的「諸根智慧悉通達」,這大開圓解。沒有不通的,沒有不明瞭的,都是性德自然的流露,沒有稍加絲毫意思在裡面,自性流露。諸佛如來為十法界眾生講經說法是自性流露,決定沒有通過思惟我要想一想怎麼來講、怎麼來教。《壇經》裡面五祖忍和尚年歲大了,他要傳衣缽,叫道場裡面大眾,你們作首偈子來給我看,我來看看你們有沒有見性,如果見性,衣缽就傳給你。大家趕快去作,千萬不能夠思量,就是你不能夠去想,一想就錯了,這從自性裡面直接流露出來,沒有想像的。神秀大師那首偈子好不容易做出來,他在那裡想,想了好幾天才想出這首偈,所以不行。忍和尚講不可以想,他偏偏要去想;惠能大師那首偈子沒有通過思想,沒想。但是惠能大師那首偈子是有感應,神秀大師那首偈子是感,惠能立刻就應。你想想看感有思想,應沒有思想,跟佛法所講的都相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不能靠思想,自性自然流露這就對了。

  為什麼我們的自性流露不出來?就是因為有妄想分別執著,麻煩就在此地。這三重障礙把我們的自性光明障礙住,雖障礙,我們今天眼能見、耳能聽,六根能起作用,還是自性的德用,也是自然的流露。不過自然的流露它被妄想分別執著扭曲、變形了,原本是智慧,被它扭曲變形成了煩惱,無量的煩惱。無量智慧變成無量煩惱,無量的德能變成無量的業障,無量的相好變成六道輪迴,扭曲了,這些事實真相我們不能不知道。知道之後我們自己一定就會發願,我要把它恢復正常,回歸自性,回歸正常,正常是三昧,三昧翻作正受,正常的享受,那就完全對了。所以捨是關鍵的字眼,整個佛法不但釋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教化眾生,總的綱領原則就是這個字。說到最究竟、最簡單,就是捨妄想、捨分別、捨執著,這三個綱領講得清楚,講得明白。

  迷是一念不覺,我們講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一念不覺,這一念不覺叫無明。緊接著從一念不覺裡面就生分別,從分別裡面就生執著,從執著裡面就生物質。原本沒有物質,物質現象從這裡生,所以能生萬法,物質現象出來了。物質現象雖出來,不是真的,一定要曉得,佛家講相分,剎那四相,這講真話。剎那四相就告訴你所有物質現象是什麼?是非有非無,就是你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你說它無,它有相;你說它有,相不可得。就像我們看電視的螢光幕上現的相一樣,非有非無。了解事實真相,你就很容易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放下妄想,明白了很容易放下。明白是看破,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這兩個相輔相成,從初發心到無上菩提,真正功夫的祕訣就是這個。在佛法的名詞,「止觀」,當年我親近章嘉大師,他給我講的看破放下,我懂,他要講止觀我就不懂,止是放下,觀是看破,所以用這個名詞好!看破是事實真相真正通達明瞭。

  『為菩提故求正法』。菩提是什麼?菩提是自性覺。我們中國老祖宗說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佛給我們講人之初,性本覺,菩提就是覺,善跟覺意思能夠會通,沒有比覺更善的,至善就是大覺。自性覺就是阿賴耶四分裡面的證自證分,證自證分是自性覺。自性本覺不是修來的,只要把障礙除掉它就現前,為這個求正法。正法是什麼?見自本性就是正法。千經萬論、無量法門終極的目標就是明心見性。所以我們學經教千萬不要誤會,明心見性是禪宗講的,其他的沒有講,那我們就錯了。

  實在說我在年輕時候也有這個誤會,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教,學了一年三個月,十五個月,我離開台中,出家的因緣成熟,在臨濟寺剃度了。李老師的心裡非常難過,我離開的時候他老人家送我到火車站,坐個三輪車,我看他都流眼淚了,我很感動。所以以後出家之後,又回到台中住了八年,原因就在此地。他希望我跟他學,不要離開他。老師問我為什麼出家,我也很坦白告訴他,我說你老人家在台中教了十年,已經教了十年,我來的時候趕不上,同學們他們學了十年,我才來。我說我如果出家不需要工作,我每天可以學十個小時,只要兩年我就趕上我的同學們,我想兩年時間一定可以趕上,三年就超過,這是我出家的理由。我說出家之後,我一定再回來。所以,我們求學遇到一個好老師不容易,可遇不可求;一個好老師要找一個好學生更難,比學生找老師還要困難。這個緣希有,也是多生多劫的緣分,絕對不是偶然的。真正為求菩提來求正法。

  明心見性,難!我那個時候離開之後,李老師曾經在講經的時候說過一次,說你們跟我十年,什麼也沒學到,學到的人走了。他們以後就到台北來找我,他說老師說你學到了,我們沒有學到,你學到走了,你到底學到什麼?來找我。我記得我畫了三張表,大概那三張表還在。我這三張表畫出來之後,送給同學,我的心得報告,我在台中一年三個月學了十三部經,我所得到的東西用三張表給大家。第一張表裡頭,有一般修學的終極目標,明心見性。我們淨宗是往生淨土,我送給老師看,老師加一個箭頭,給我再畫一個箭頭,淨土宗往生極樂世界之後還是明心見性。這個箭頭畫過來,我才恍然大悟,不是淨土宗不求明心見性,淨土宗的明心見性是在極樂世界,現前可以把明心見性放下,那是到極樂世界再完成。在這個世間先完成往生淨土,到淨土再完成明心見性,還是一樁事情。所以我的心得報告三張表給他看,他就給我畫一個箭頭。由此可知,我們今天「為菩提故求正法」,我們求生淨土見自本性,到極樂世界才見自本性。這個重要!

  下面兩句說『聞已專勤為眾說,是故得成此光明』。這句話很重要,我們自己學多少,就要做到多少,遇到有緣人的時候,一定要勸導大眾。這個勸導大眾,最重要的是你要做到,別人才相信你;你自己沒有做到,你怎麼樣跟人家講,人家都是半信半疑。為什麼?你自己沒做到,你叫我這樣做,你自己沒做,總有疑惑,不能幫助人斷疑生信。所以世尊做到了,孔子教學做到了,《論語》裡面所講的、所記載的全都是事實。我們從這裡得到個結論,自己做到,然後再教別人,這聖人;自己說到決定做到,這是賢人;自己做不到,勸別人去做,那叫騙人,人家怎麼會相信?這句裡頭「聞已專勤」,專勤是雙關語,對自己來說是專勤精進,依教奉行;第二個意思是為眾演說,這句裡頭就是一般經論裡面講的「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所以說專勤是受持讀誦,再為人演說,這句是兩個意思,雙關的意思,你才能夠學習到圓滿。為什麼?為眾演說非常重要。為眾演說,眾一定有很多問題提出來問你,沒有人問你,你自己不開竅,這一問智慧就開了。這叫什麼?教學相長。你要自己提升自己最好的方法是教,對於你自己德行、學問的提升,這個幫助太大!如果你不肯教人,永遠沒有人提醒你,你智慧不開,就是不開竅。所以菩薩沒有一個不是非常熱心為人演說的,因為為人演說他才能成就。「是故得成此光明」,慧嚴光明,慧嚴光明是這樣修成的。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到這個地方六波羅蜜的氛圍,告一個小段落。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6 18:20:53)

 
amtb
  • 本文由 amtb 发表于 2017年5月26日18:20:5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955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