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758卷/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mtb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七五八卷)  2007/6/1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75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無方大用」第八段,「明毛光照益三昧門」,第二個小段有四光,「令發大心」,就是四弘誓願。我們在這一段裡面又有四個小段,分別是度眾生、斷煩惱、成佛道、學法門,跟我們一般所學的四弘誓願的次序有點不同。我們看第二個小段「滅愛光」,滅愛光有三首偈,前面一首我們學過,我們把經文念一遍。還從第一首念起:

  【又放光明名滅愛。此光能覺一切眾。令其捨離於五欲。專思解脫妙法味。】

  捨離五欲對世間人來講,是很難的一樁事情,為什麼?世間人在六道裡面輪迴的時間太久,染上貪戀五欲,五欲是財色名食睡,這個習氣太深。基本上是迷失了自性,把貪戀五欲六塵已經成為六道輪迴裡面受生的唯一目的。這個受生就是我們一般人講生命,一生當中唯一的目標,是追求五欲的享受。盲目的追求,決定做出損人利己不義的行為,這種行為生生世世累積下來,果報就在三途,果報現前的時候苦不堪言。

  過去的人還好,社會上還有倫理、因果的教育,時時刻刻有人提醒你。當有人提醒的時候,自己警覺心就高了,縱然還是造作損人利己,總是希望損害別人不至於太大;換句話說,還有點良心。但是所造的惡業依舊免不了三途,三途裡面實在講與餓鬼道的緣最深,為什麼?餓鬼道的業因就是愛欲。所以世間人常說人死了就作鬼,細細想這句話也不無道理。為什麼人死了之後都作鬼?人的愛欲確實是非常嚴重,愛欲是餓鬼道的第一個業因,如果不能把愛欲捨棄,他就肯定到鬼道。他的前途,他的輪迴範圍很小,我們一般人講六道輪迴,他只有三道,餓鬼、畜生、人道,就在這裡輪迴。如果有一生傷害眾生太嚴重的話,自私自利的心太深,損害別人太嚴重,他就墮地獄。這是事實真相,絕對不是說你相信就有,不相信就沒有,不是這回事情,是事實真相。所以,愛要淡化,欲要放下,決定不是好事情。

  肉身在這個世間要認真努力學習,學習什麼?下面一句給我們指出來,『專思解脫妙法味』。學佛無論是出家、在家,古人講得好,世味,世間的滋味,就是愛欲,世間愛欲的味哪有法味濃!決定比不上妙法味。但是能夠品嘗到妙法味的人畢竟是稀少,貪戀在五欲的人數多,不成比例。這個地方講「解脫」,解是解開,解開什麼?解開煩惱,解開憂慮。脫是什麼?脫輪迴、脫生死。生死決定不是一樁好事情,雖然現在有人發現,人真的是沒有生死,靈魂不滅。這個發現在東方亞洲地區,千萬年前就明白、就知道了,西方人也知道,不是不知道,科學技術發達之後,有意的把它掩蓋住,就是不談這個問題。古時候《聖經》裡面有記載,以後把這些文字刪除,不講輪迴了。刪除是人幹的,現代的科學家又發現了,發現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

  鍾茂森居士根據西方人的報告這些資料,最近他做了好幾場的講演,完全說外國人對輪迴的發現,有科學的證據,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我們要知道,肉身還有生滅,靈魂不能夠轉變成靈性,靈魂轉變成靈性也叫一番生死,這個生死叫變易生死。我們這個人身體的生滅叫分段生死,靈魂的轉變叫變易生死,佛法講生死有兩種。這兩種生死都要脫離,脫離六道,脫離十法界,脫離這兩種生死,那要靠什麼?要靠妙法。法上面加個妙,就是告訴你,法也不是真的,也是因緣所生。《中觀論》上講「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這個我是佛,佛說的。所以《金剛經》上才告訴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是佛法,佛法也不能執著。執著佛法錯了,佛是叫我們放下執著,不是教我們把世法執著放下,佛法的執著還可以,佛沒有這麼說法。佛法也要放下,佛法也不能執著,執著裡面包括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所以,佛把「法」字上面加個「妙」,妙是什麼?非有非無,你不能說它有,它沒有自性;你不能說它無,它有幻相,如夢幻泡影。

  我們現在在無量法門裡面,就是無量的妙法,我們只取一味,這一味就是念佛成佛,就取這一味。為什麼?這一味容易、簡單,上中下三根都得利益,下下根人也能得上上根人的成就,這個法門太妙了,這個法門無比殊勝。「專思」,專思就是專念,這個法門搞清楚、搞明白了,一心專念,萬緣放下,很快就成就。佛在這裡教我們,斷煩惱應該在這裡下手。第二首偈:

  【若能捨離於五欲。】

  要真能捨,這句話簡單的講,對於我們日常的生活隨緣就好,不要攀緣。現代世界濁惡,《彌陀經》上講我們這個世間是「五濁惡世」,現在濁惡達到飽和點,人心不善,是有史以來沒聽說過的。由於人心不善,只知道自利,不知道利人,所以飲食起居現在混淆假的東西在裡頭,連醫藥都很多是假的,我都遇到過。韓館長生病的時候,要我給她去買片仔璜,那個時候我在新加坡,還是在很高級的店裡面去買的。它一盒是十粒,買的是兩盒還是三盒,裡面有一粒是假的。你說多可怕,聽說香港這邊假的就更多。

  飲食裡面摻假的更多,所以對於飲食那就不能不謹慎。從前講衛生,我們學了佛之後,懂得衛性、衛心;衛性、衛心沒有什麼問題,今天衛生有問題。即使是蔬菜、稻米,農夫不信因果,種植用大量的農藥、化肥,他們自己知道這個東西有毒,他賣給別人。自己吃什麼?我聽農家告訴我,自己吃的是另外種的一片小塊,那個他們收成不賣的,自己吃,沒有農藥、化肥。他為什麼賣給人家這麼做?這個稻米、蔬菜外表上看到特別好看,蟲都不吃,市場上人歡喜、喜愛。自己種的稻米顏色不好看,蔬菜,小蟲吃得一個洞一個洞的,拿到市場賣不掉,沒有人要。那是真正營養,真正的好東西。所以我們能不能怪農夫?這裡頭因果很複雜。

  我們住在澳洲、住在美國的時候院子都很大,自己種蔬菜,你吃得安全,吃得放心;現在在市場、超市去買的,很多都不可靠。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跟我講了十多次,我的印象很深,講什麼?不要到館子裡面去吃飯。這個在二十幾年之前,他對於飲食就非常小心、謹慎。生活在現在這個社會環境當中,下面這一句就變成特別重要。

  【專思解脫妙法味。】

  我們今天就是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有沒有把握往生?有把握。人人都有把握,萬修萬人去,只要你能把世緣放下。對這個世間,包括出世間法,世出世間法真正知道放下,放得乾淨,放得徹底,你怎麼會不往生!心裡面再不要牽掛這些事情,這個重要。心裡面還有一點點五欲六塵、名聞利養,還有這麼一點點,那就是從前李老師講經常常用比喻給我們說,妙法是醍醐上味,這一杯醍醐上味,那一點點不能放下是什麼?是毒藥。你修得再好,你只要有一樣東西放不下,這個醍醐上味裡頭摻雜著毒藥,整個這一杯飲料都有毒。這是告訴我們,絲毫不善都要放下。世尊當年在世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你看他放得多乾淨,放到最後只剩三衣一缽,除這個之外什麼都沒有。

  我們生在今天的社會,想放下做不到,這怎麼辦?真正般若智慧開了,你明白了,也能夠契入無障礙法門。現在擁有很多東西不要放在心上,有可以,沒有也可以,事上有,心上沒有,不礙事;心上有就礙事。心上沒有,譬如你現在擁有很多財產,別人把你拿去了,你不在意,你會笑笑點頭很好,我用、他用都一樣,一絲毫罣礙都沒有。早年我在台中聽李老師講經,老師舉個例子,你在這裡正在聽經,忽然你家裡人來給你報告你家的房子失火了,這個時候你是繼續聽經,還是趕快回家救火?如果說趕快回家救火,你還是沒有放下;如果聽說家裡失火了,隨它去,我這裡上課要緊,你才能有成就。李老師舉這個例子意思很深,真要做到。房屋財產是身外之物,佛在經上比喻講得很多,大千世界七寶的布施比不上四句偈。這個意思就是說聽經聞法的功德超過一切,為什麼?你不定在哪一句上豁然大悟。世法裡頭是決定不會開悟的。悟了之後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功夫才能得力,你修念佛法門你往生真有把握。家裡房子燒掉有什麼關係?

  極樂世界的住處是七寶宮殿,這不是妄想,這是真實的。極樂世界七寶宮殿,你有沒有貪著?絲毫沒有。正是沒有,它自然現前,為什麼?性德。性德流露自然現前,你並沒有去想它,為什麼?想它就起心動念,就有分別執著。我們現在知道,極樂世界的人跟華藏世界法身菩薩沒有兩樣。祖師大德給我們說西方世界的殊勝,為我們介紹「思衣得衣,思食得食」,那是就我們這個世間凡夫知見的方便語,方便語是真實的,不是妄語。到了極樂世界,哪裡還會要飲食!他們確實跟色界天人一樣。但是也有可能,剛剛去往生的,對於娑婆世界飲食習慣的習氣沒斷,偶爾會想起來,怎麼好久沒吃?會有這個意念。這個意念不是真正意念,習氣,意念習氣。這個習氣一起來,飲食立刻它就現形,所謂是百味飲食都擺在你面前。百味都是從世間說的,諸位要知道,從前皇帝吃飯多少個菜?一百個菜,百味飲食是皇帝的享受。吃完之後,不要吃了,不想吃了,它就沒有了,所以也不要洗碗,也不要收拾,自然就沒有,變化所作。西方極樂世界是有這個情形。住的時間久了,習氣沒有了,再也不會有這種現象出現。

  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快樂,他只有兩樁事情,一樁事情求學,每天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無論在什麼地方,你都看到阿彌陀佛在你面前,你說為什麼?阿彌陀佛的化身。我們現在沒有能力用化身,但是用網路、用電視也變成化身。我們現在的化身是平面的,西方極樂世界化身是立體的,不一樣。所以在西方極樂世界,無論在什麼處所,佛都在面前,你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誨不會中斷,你說這個地方多殊勝。第二個殊勝,是你有能力親近十方一切諸佛如來,你有能力分身,分千百億身,每個身去禮拜一尊佛。他方世界的佛很多,每個世界都有一尊佛,你去拜佛、你去供養佛,聽佛說法。是不是我們去拜訪別的佛,我們就離開阿彌陀佛?沒離開。阿彌陀佛面前你也在,十方諸佛面前你都在,不可思議!這是本能,每個人本來具有的能力。現在我們這個能力失掉,不是真的失掉,迷失了,迷了自性,這個能力不能現前。這是第一樁事情,親近諸佛如來。

  第二樁事情,與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你就有應。感應做什麼用?幫助眾生覺悟。你看供佛聞法是上求,應身教化是下化,到極樂世界去,你的生活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除這個事之外,其他事統統沒有,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不在這個世間,在極樂世界,在華藏世界,所以我們今天迫切需求解脫。

  古時候有真正好的修行人,遇到祖師大德,到那個地方真的不容易,三步一拜,有的拜幾個月,有的拜一年多,路程遠的。拜到祖師的門庭,祖師問他,你這麼辛苦你來幹什麼?我來求解脫。祖師就給他說,誰繫縛你?繫是拿著繩子把你綑起來,繫縛。什麼人繫縛你,你來求解脫?這個人是真誠心,真誠到極處,被祖師這一句話點醒了,豁然大悟。他悟的什麼?解是要自己解,脫是要自己脫,別人幫不上忙。你有很多煩惱,煩惱誰給你的?沒人給你。你再想想煩惱從哪兒來?你要不執著,什麼煩惱都沒有。你能把執著捨掉,你不就解脫了嗎?這句話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我看講了一萬遍都不止,時時刻刻叮嚀、教導。所謂「解鈴還是繫鈴人」,自己生煩惱,起了妄想分別執著,與哪個人都不相干,要化解這個問題還是自己。因此,佛在《般若經》上就說得很好,「佛不度眾生」,眾生是怎麼得度的?自悟自度的。

  所以,佛法學習四個階段,佛對眾生只能做到幫助你信,幫助你解,理解,佛只能做到這個。用什麼方法?種種方便示現教誨,幫助你起信,幫助你明白,像我們現在學《華嚴》,佛在這個經上教導我們的。下面兩個字佛做不到了,這要靠自己,下面是什麼?行、證,這是自己的事情。你相信了,譬如佛把西方極樂世界介紹給我們,《華嚴經》是《無量壽經》的細說,你真聽懂、真聽明白,相信了,你要依教修行,要行!有行你才能證。淨宗法門的證就是往生,往生的證真的證,不是假的。真的證是什麼?預知時至,自在往生,沒有生病的,說走就走了,站著走的,坐著走的,很多!

  古大德有遊戲人間,這是早年道源老和尚跟我們講一個公案,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受戒時候,他講到往生,有一個出家人問大家,你們有沒有看到坐著往生的?很多人說有。有沒有聽說有站著往生的?有。他翻了一個跟斗,腳在上面,頭在下面,問大家有沒有聽說這個樣子往生的?這沒有。他就往生了,他就這樣子往生,遊戲人間。我們要問,他為什麼能往生?為什麼那麼自在?沒有別的,放得下!我們今天念佛連個消息都沒有,毛病究竟出在哪裡?放不下。雞毛蒜皮的小事還放在心上,還要去操心,怎麼能往生?道理在此地。眾生太苦,為了憐憫眾生,為眾生多操一點心,這是不是正當理由?不是。為什麼不是?你所操心的那是佛菩薩的事情,不是你的事情。我們今天正規的事情是什麼?先成就自己,然後倒駕慈航來度眾生,這就對了。要不然這是愛欲沒有斷的慈悲心,不但度不了眾生,也度不了自己,這就錯了,害得這一生不能成就。

  諦閑老和尚說得好,「名山寶剎的方丈住持,弘宗演教的大善知識比不上你」,這是他對鍋漏匠的讚歎。我們冷靜想想,諦老的話對不對?鍋漏匠念了三年,站著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作佛去了。我們今天只知道幫助別人,不知道幫助自己,幫助一輩子得的什麼結果?得的是一點有漏的福報。有漏,漏是煩惱,煩惱沒有斷,你修一點福報,果報在哪裡?出不了六道輪迴。這一生修得很好,出不了欲界天;修得不好,三惡道去了。你想你這一生是做對了,還是做錯了?要冷靜去思惟。

  如果你是法身菩薩再來的,可以,一生照顧苦難眾生。如果自己真的是凡夫,不是法身菩薩再來的,你要先把自己變成法身菩薩,這要排在第一。把護持正法、弘法利生要排在第二,不能排在第一,你就對了,就正確。先求自己解脫,然後再幫助苦難眾生。好像你看到眾生掉在水裡面,快淹死了,自己不會游泳,你怎麼救人?你下水,白白的賠一條命,無濟於事。怎麼辦?趕快去學游泳,變成游泳的高手,你才能到河邊去救人,這個道理不難懂!那麼要成就,煩惱無盡誓願斷,不能不在這上下功夫,你要能夠抓到總的綱領、總的原則,你的進步非常快速。那就是放下分別執著,這是總綱領、總原則,於一切法,自己的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世法、佛法統統不執著,你的心定下來了。

  心地清淨了,沒有染污,心地平等了,沒有高下。《無量壽經》的經題,把修學的綱領顯示給我們,「清淨、平等、覺」。這三句就是三學,清淨是戒,平等是定,覺是就慧,戒定慧三學;也是三寶,清淨是僧寶,平等是法寶,覺是佛寶。你看經題上三學、三寶三個綱領具足,抓住這個綱領去修學,你不會偏差,不會出軌,你永遠在菩薩道上行走。所以要常常記住,我從早到晚起心動念與清淨平等覺相不相應?相應,恭喜你你走的菩薩道,你走的是佛道,成佛之道。如果與這五個字相違背,你是輪迴心,你行的是輪迴裡面的六道。如果你心善行善,你走的是三善道;心行不善,摻雜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你走的是三惡道。自己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迷失方向,不能走上歧途。絕頂聰明的人,諸佛如來讚歎的人,是什麼人?放下萬緣,專修淨業。佛為什麼讚歎你?因為你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成佛,就這回事情,沒有比這個更殊勝了。這些理事要透徹!

  護持正法,廣度眾生,那個精義都在成就自己。鍋漏匠念佛成就了,雖然他不認識字,不但不會講經,他一生一堂經也沒聽過。但是他往生這個表演對多少人產生影響,多少人得到鼓勵,多少修行人看他這個樣子覺悟了,這就是他廣度眾生。像《華嚴經》上講的示現,他用這個來教人,示現的時間雖然很短暫,只有幾天,影響的面很廣,影響的時間很長。倓虛法師把他寫在《影塵回憶錄》上,讓大家看到他這段的公案,佛家叫公案,現在人講事蹟,看到這個事蹟都會振奮起來。真正明白透徹,他就能一切放下,像印光大師所說的專修淨業,哪有不成就的!後面兩句:

  【則能以佛甘露雨。普滅世間諸渴愛。】

  這是說前面兩句能做到,就產生後面這兩句的效果。『甘露』是比喻,上天最好的飲料叫不死藥,稱之為「甘露」。這個『雨』要念去聲,念浴,不念雨,念浴,動詞用,我們講普灑甘露,這個雨就當灑一樣。在我們現前,我們在這個地方學習《華嚴》,同步用網路播出、用衛星播出,全世界都能夠看到,這叫「甘露雨」,這叫遍灑甘露。現在的話來說,弘法利生,這你才能做得到。

  弘法利生的目的在哪裡?目的要純、要正,『普滅世間諸渴愛』,幫助人從愛欲裡面覺悟,從愛欲裡面回頭。為什麼?佛在經教上常講,「愛不重不生娑婆」,你為什麼脫離不了六道輪迴?你的愛欲太重,你不肯放下。靈魂來投胎,怎麼來的?貪愛。他跟父母有緣,過去生中有緣,這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為什麼來投胎。有人想兒女,一生都沒有,有人不想兒女,生了一大堆,什麼原因?緣分!緣有四種,四大類,緣實在講很複雜,歸納起來不外乎四大類,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就這四種,沒有這四種緣不會成為一家人。這個佛講得清楚,講得很透徹,學了佛明白了,如何把世緣,這個世間恩怨、債務的這種緣把它轉變成法緣?學佛的人都可以做到。轉變成法緣好!菩提道上做同伴、做伴侶,互相勉勵,一起成就。如果不覺,不覺真的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就很明顯。

  這幾天我們也看到鍾居士母子的報告,談他們三十年家庭教育,我也聽了。你看他們的轉變,最後遇到佛法,明白了、覺悟了,母子的關係變成法侶,真正覺悟,把世法放下了,這非常不容易。尤其是年歲這麼輕,在大學教書,最年輕的教授,品德、學術都受到人最高的尊敬。他能夠放下、能夠捨棄,來護持正法,來學經教,不是真正覺悟做不到。我們看到歡喜,也歡迎,佛法,尤其淨宗,後繼有人。他真正發大心,我們也真心的來護持,來幫助他、來成就他,弘護是一體。他怎麼能成就?為什麼能放下?這就是「普滅世間諸渴愛」。終於把這個事情看清楚、看明白了,世法裡面的渴愛捨棄了,教化眾生的目的才能達到。

  在事上我們必須要明白,不是每個人聽經聞法都能達到這個目標,為什麼?每個人業障習氣不一樣。過去生中修學的善根深厚,業習煩惱比較輕,這一生遇到善緣,沒有受到嚴重的染污,他才有可能聽經覺悟,真的覺悟了,覺悟之後決定放下。凡是沒有放下的,沒覺悟;覺悟,沒有放不下的。釋迦牟尼佛覺悟了,所以他才能放下,覺悟之後出去十二年修學,這是我們在講席裡跟諸位做了詳細報告,那是示現,是教學的手段,我們從這個地方要能夠領悟。我們要求智慧,我們要求技能,我們要求福慧雙修,從什麼地方才能獲得?從放下才能獲得。原來世間人所追求的,都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不知道向自性裡面求,向外面追求,錯了。向外面去求,你所獲得的是有限,億萬財富還是有限,你得到的太少了。你向自性裡面去求,那是無限的,真正所謂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智慧、德行、技能、相好,統統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而且大家都是圓滿的,沒有一個人是有欠缺的。六道眾生迷了,不知道本有,這是佛在經教裡面常常講「可憐憫者」。他是迷失,他不是真的失掉,什麼時候覺悟,什麼時候就現前。所以,你還有什麼放不下?你還有什麼好貪的?

  這樁事情只有佛法,上面四個字「佛甘露雨」就是佛法,能幫助我們覺悟,能幫助我們回頭,能幫助我們建立信心。釋迦牟尼佛做出來給我們看,在中國惠能大師也是慈悲,做出樣子給我們看,歷代的高僧大德、在家的長者居士,都給我們做了最好的示範,我們要細心去觀察、細心去體會才能覺悟。經文裡面只提一個貪愛,愛欲是世間六道輪迴無量無邊煩惱的根,說這一個,把無量無邊煩惱都包括了,根斷掉了,一切煩惱都沒有了。所以菩薩修行的六個綱領,六波羅蜜,第一個就是布施,布施度慳貪,就是此地講的渴愛。布施是什麼?能捨,也就是我們常講的放下。要捨得乾淨,從內心裡面去捨,自性清淨心裡面乾乾淨淨、一塵不染。有一個妄念就是障礙,就是垃圾,要把它捨得乾乾淨淨。

  末後一首這是講因,清涼大師註解裡頭也說到,「因中興有為而讚禪定,上二皆事理兼修」,這句話說得好。「煩惱無盡誓願斷」怎麼修法?修布施。我們回憶章嘉大師教我,我們第一天見面,五十六年前,他教我「看破、放下」,我向他老人家請教從哪裡下手?布施。這裡的經文寓意很深:

  【惠施池井及泉流。專求無上菩提道。毀訾五欲讚禪定。是故得成此光明。】

  『池』是池塘,『井』是水井,『泉流』,都是比喻啟發眾生本具的智慧德相,這個意思就是說我們要布施給一切眾生。布施什麼?不是說眾生今天貧窮沒有財富,我們送吃的、送穿的、送一些金錢,這些東西是社會大眾所重視的。在全世界缺少衣食的人有很多,全世界慈善救濟的組織也多,大家都在做。能有多少效果?在佛法裡面來說,效果不大。為什麼?這種救濟沒有找到根本,沒有從根本上下手。根本是什麼?是教育!人總不能一輩子靠救濟來生活,你必須要啟發他的智慧,要教學他謀生的技能,這是真正的救濟。他有智慧,他有一技之長,他在社會上可以工作,可以謀生,這就對了。

  早些年我在新加坡,新加坡的一個回教組織,他們辦一個職業補習班,是慈善救濟。裡面開了十幾個科目,有縫紉,教人做衣服,縫衣服;有烹飪,教人燒菜,培養出來可以到旅館、餐廳裡面去做廚師,十幾個科目,很好!有些中年的工人,因為現在科學技術進步,他們趕不上,這就找不到工作。所以有技術方面的提升,你再來上學,再來學習,你學習了新的科技,你都能夠懂得的時候,你在社會上找工作就容易,這個好事情。

  這個學校校舍是租的,主人要把它賣掉,這個回教組織沒有這麼多錢,來找我。我問他需要多少?他說需要七十多萬,這是相當大的一個數字。我說我們想方法幫助你,搞了個義賣會,新加坡的佛教、新加坡的回教我們那天義走,走路宣傳。新加坡的外交部副部長跟我一道,我們兩個帶頭,隊伍很長,走了差不多有五公里的樣子。那個地方設立一個義賣場,佛教徒跟伊斯蘭教徒賣些點心、小吃品。居然一天賣下來之後,出乎我意料之外,那天賣了一百多萬,這個錢全部給他,他的問題解決了。這是好事情,應該要這樣做法,讓人煩惱輕智慧長,有愛心、有能力貢獻給社會,這是正確的。使人人都能有工作,人人都能夠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這個布施是功德,也是福德。

  底下一句,『專求無上菩提道』,總不能夠缺少這個方向、目標,一定要幫助人認識世間苦。世尊最早出來教化眾生,他的主題就是「苦集滅道」,最早的主題,認識世間苦。苦從哪裡來的?從煩惱來的,煩惱是自己招集的。如何能夠離開苦難?那就得要懂得滅,滅煩惱就沒有苦,煩惱沒有了,苦就沒有。我們還是用《華嚴經》的話說,執著沒有,苦就沒有了,六道裡面的苦就沒有了。分別要是放下,六道之外的苦就沒有了,四聖法界的苦就沒有了,你要在這上下功夫。這裡面有次第,先學不執著,自行化他,我不執著了,旁邊那些執著的人他看到我,看久了他就會明白,也覺悟了。為什麼?我的生活快樂,他的生活很苦。我不比他富有,可能他的地位比我高,他擁有很多的財富,他富貴而不快樂。我所給他看到的,我貧賤而快樂,他看久了他會覺悟。

  人活在世間是要快樂,還是要痛苦?這是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釋迦牟尼佛把物質環境捨盡了,他快樂;孔子清貧,一生快樂。這人生在世,是追求快樂,還是願意受這些苦難?世間法要隨緣,不要多事,我講得很多,講得很清楚。選擇行業,我這一生幹的這個行業是章嘉大師替我選擇的,我歡喜接受。方老師只是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對這個認識不深,沒有很深的意願。章嘉大師勸我,我認真去思考,最後我接受,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那時候想到,接受這個行業是有好處,什麼好處?一生當中讀自己喜歡讀的書,做自己喜歡做的工作,講學!講經教學喜歡做的工作,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你說多快樂。晚年這幾年參加國際和平會議,這是緣,不是我求他的,是他來找我。昆士蘭大學跟格里菲斯大學來找我,我們看看這個事情是很重要,也樂意盡一點綿薄幫助他們。要沒有這個緣,我們想不到這個事情,從來也沒有動過這個念頭。

  我們確實是佛的好學生,尊師重道,就像《觀經.上品上生章》上所講的,佛叫我們做的,認真努力去做;佛叫我們不要做的,我們從來不起心動念。遇到別人提出這個工作,這個工作確實幫助社會、幫助許多苦難眾生化解衝突,真正能生活在和諧的社會,和諧的世界,這也是佛法的慈悲度眾,眾生無邊誓願度!所以我們也就隨緣參與了。把佛陀、中國古聖先賢的理念介紹給大家,而且我們也做了個示範,做得很成功,讓他們真正相信,古聖先賢的教誨在現代這個時代還是有殊勝的效果。我們就讓他們去推動了,回到本位,我們的本位是念佛,講經教學,其他的不是我們的事情。我們的生活很簡單,我們的工作很單純,現在我們善於運用這些高科技,縱然是獨善其身,同時可以兼善天下,這個生活確實是方東美先生所說的。「專求無上菩提道」,我們專求無上菩提道就是用持名念佛,一定要發四弘誓願的心,度眾生,斷煩惱,學法門,成佛道。

  下一句說『毀訾五欲讚禪定』,「毀訾」在此地就是放棄、放下,不是叫別人放下,是叫自己放下,這個道理一定要懂。世尊一生所講的教誨對誰說的?我如果說皈依了,就是真正拜他做老師了,給我說的,不是給別人說的,我才能學到東西。現在有很多學生,天天在學習,學不到東西,原因在哪裡?他想錯了。講到不好的地方,「這個老師不是對我說的,是對他們說的,與我不相干」,那他什麼都沒學到。真正會學的人,聽到老師的話,「對我說的」,我才真正得受用。不能批評別人,不能要求別人,為什麼?緣不成熟。我能聽懂、我能接受、我能回頭,我就是這個法門的當機者。那個人他聽不懂,雖然我們一起聽,他聽不懂,他不能依教奉行,他不是當機者,他是旁聽生,他是到這兒來聽聽玩的,他不是真正接受教導的。我們是正規的學生,是來接受教誨的,所以字字句句為我說的,不為別人說,是為真正佛弟子說的。

  受過三皈五戒、受過菩薩戒,不一定是真正弟子。這個從前李老師給我講得很多,章嘉大師也給我講得很多,非常慈悲,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上受的三皈五戒、具足戒,不一定是真的;沒有受過戒的,聽到佛的教誨,認真努力把它落實在生活上,依教奉行的,這是真正佛弟子。所以,我們的學習從哪裡學起?首先從放下五欲六塵。我們在這麼多年當中常常勉勵同學,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我講了十六個字,四四十六。這十六個字真正能放得下,你才能入大乘之門,你才能入淨宗之門。

  這十六個字放不下,你永遠在門外,沒入門;換句話說,沒入門你還是輪迴心,你還是造輪迴業,你離不開六道輪迴,念佛不能往生,護持淨宗道場也不能往生,為什麼?你這個沒放下。但是雖沒有放下,不能往生,你護持道場,你一生念佛,這是福報,變成有漏福報。無論你在哪一道,你享福,人道也享福,畜生也享福,餓鬼也享福。餓鬼什麼?做土地公、做城隍、做山神,有很多信徒去拜拜你,去祭祀你,鬼道裡面叫多財鬼。只有在地獄裡面受苦,那是一點福報都沒有。可是你要曉得,地獄的果報受滿,他離開地獄,離開地獄或是到餓鬼道、或是到畜生道、或是到人道,他還有餘福。過去修的福在,福不會丟掉。

  「讚禪定」,禪定在淨宗是什麼?一心不亂,淺一點的,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定,未到定,就是你修這個定不及格,考試只能有二、三十分,未到。但是未到定求生淨土管用,生凡聖同居土。這個未到定是什麼?我講的十六個字就是未到定,可不能輕視,為什麼?你有這十六個字不能往生,沒有這十六個字,往生凡聖同居土,品位不高。所以你常常想著,我還有沒有自私自利?我還有沒有名聞利養?我還有沒有五欲六塵?還有沒有貪瞋痴慢?要認真去想。如果有,趕快放下,否則的話,這一生念佛往生受了障礙,不是別人障礙我,自己障礙自己。

  真的放下了,你自己會有信心,這一生決定得生。再加一點努力,像鍋漏匠他們一樣,成一個自在往生。那個往生不但自利,會度很多人,為什麼?大家看到你的樣子,受到你的感動,你度化很多眾生。這是應當要學習的,『是故得成此光明』。滅愛光我們就學到此地,現在時間到了。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6 18:17:14)

 
amtb
  • 本文由 amtb 发表于 2017年5月26日18:17:1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950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