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718卷/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mtb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七一八卷)  2007/2/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71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手出廣供」偈頌第十四首:

  【又放光明蓮莊嚴。種種蓮華集為帳。普散十方諸國土。供養一切大德尊。】

  在前面第八首偈頌裡面講,「出生無量寶蓮華」,那首偈是講以此供養於諸佛,在這裡我們又看到『蓮華』,蓮華表法的意思是完全相同。可是前面是講供佛,此地是講『集為帳』,這個意思就不一樣。「帳」,在前面跟諸位說過,它表法的意思是保護,就是我們現在講的環保,大家容易理解。用帳做保衛,我們知道帳有三重,最小的範圍是保護自己的,像睡覺的時候用蚊帳。現在在都市裡面幾乎這些蚊蟲、蒼蠅很少見到,可是在一般偏遠地區、農村裡面,依舊是有用蚊帳的,這是防衛睡眠的時候這些蚊蟲來騷擾。大一點的就是帳篷,在野外露營,尤其是游牧的民族,他們沒有固定的住處。往往是帶著一大群的牲口,牛羊、馬匹、駱駝,哪個地方有水草他們就到哪裡去住,所以都是住帳篷,這也是屬於帳。更大的,則是用帳好像圍個圍牆,這裡頭有內外之分。

  我們用現在的環保來體會,大家比較容易理解,佛對於怎樣保護自己,非常重視。所以佛法裡面有護法神,護法神是表法的,跟這邊的帳表法意義是相同的,不過護法神他的內涵比帳還要明顯,這是學佛的同學不能不知道。佛法最重視的是要怎樣保護你的真誠心,你的清淨心,你的平等心,你的慈悲心;換句話說,幫助你的道業不斷向上提升,這叫真正護法,所以護法決定不是護外面。縱然是講道場,道場也著重在心地,不著重外面的形式,這點我們要有相當程度的認知。

  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做的示範,就是明顯的告訴我們,道場在哪裡?凡是有道的人,他所在的處所就叫道場。所以,佛門有句諺語說得很好,有廟,這廟裡頭沒有道,沒有真正修道人,就不能興教。可見得廟不重要,道人重要!偌大的道場,裡面住幾百人、幾千人,有一、兩個真正修行人,那是真道場,這一、兩個修行人肯定是在那裡教化眾生。教化的方式那是因眾生的根性而不同,沒有一定的方式,活活潑潑,現身、說法都不一定。

  道是什麼?道是心。一切眾生的心,尤其是六道,都被染污了。如何幫助他轉染為淨?當然也就是幫助他轉迷為悟,轉惡為善,這是真正的護法。所以我們護持佛法從哪裡做起?是從自己心地上做起。如果我們心地不善,還有自私自利,還有名聞利養,還有貪瞋痴慢,你怎麼護持?帶著這些染污、帶著這些習氣到道場,肯定把道場也染污了。不是去護法嗎?結果不是去護法。這一層的意思現在知道的人就不多。所以,佛在經教裡面告訴我們,「自己未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這是講教化眾生,沒這個道理。護法,我們套這一句的語句來說,自己保護自己都保不住,你要想護持佛法,也是無有是處。這就是世尊在經教裡常講的,「一切法不離自性」,一切法都要從自心做起。佛說得非常好,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的心想善,不但護自己你也護了佛法;那一念不善,不善的時候不但是自己在造業,也把罪業帶到佛門去。這不是護法,這是來破佛法的。現在這個道理、這個事實幾個人能懂?真正懂得的,他的想法、做法跟佛菩薩就沒有兩樣。

  弘法的確是要有一定的程度,我沒有這個能力,別人有這個能力,我把我的一些親戚朋友喜歡學佛的人統統介紹給他。將來他在佛法上成就了,是那個人教的沒錯,他怎麼會去跟他學?是我介紹的。介紹的這個人他的功德,跟那個教學的人功德是一樣大,這個道理知道的人不多!沒有我介紹,他就不知道有這種機會,他就學不到佛法,所以他的成就關鍵是在那個介紹人。絕對不是說,我教得不好,你還是到我這裡來,不要到那邊去,這就錯了,這就把那個人的法身慧命斷掉了。現在好像你的法緣很盛,信眾很多,可是將來果報不可思議。斷絕別人的法身慧命,這個過失比殺他的身命還要重。殺他身命實在講無所謂,如果他有福報,他福報沒享完,七七四十九天他又投胎,他又到人間來,換個身體,還有餘福沒享完。可是法身慧命這個機會,聞法的機緣,太不容易得到,真的是百千萬劫難遭遇。有這種機會,你多多介紹人,你的功德就無量無邊。

  我們在大乘教裡面學了這麼多年,體會得很深。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普度眾生,贏來的是十方諸佛讚歎,十方諸佛沒有嫉妒心,這個要學。為什麼?都把自己的學生介紹給阿彌陀佛,都勸他們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在我們這個世間,本師釋迦牟尼佛就是這麼做的,他們沒有叫我們念他,他叫我們念阿彌陀佛。我記得三十年前,我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就有位法師問我,提出這個問題來。他說淨空法師,你為什麼不念本師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叫人去念阿彌陀佛?問這麼個問題問我。我告訴他,我念阿彌陀佛,我教很多人念阿彌陀佛,是釋迦牟尼佛教我做的!我們尊重老師,老師怎麼教,我們依教奉行。如果老師教我們念阿彌陀佛,我們捨不得自己的本師,我們還是念本師釋迦牟尼佛,不念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心裡會很難過,這小孩不聽話,感情用事。

  從這個地方去想想,你看佛的心量多大。不僅釋迦牟尼佛如此,你們讀《彌陀經》,六方佛像釋迦牟尼佛一樣讚歎,教導大眾念佛求生淨土;《無量壽經》裡面十方佛。可以說十方三世沒有一尊佛不教你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這個現象實在不可思議。一尊佛、二尊佛、十尊、二十尊就很難得了,十方三世無量無邊諸佛異口同音都是這樣教的,極樂世界的殊勝你就可想而知。你要是不相信,你要是感情用事,你這一生把機緣錯過了,那叫真正可惜!稍稍有點善根的人,頭腦清楚一點的人,看到這個現象趕快跟著走,肯定沒錯,決定沒有猶豫、沒有懷疑,那就對了。

  真正念佛求生淨土,需要多長的時間?我們在《淨土聖賢錄》裡面看到的,在歷代往生傳記裡面看到的,一般大概是三年到五年就成功了。這個成功,他的殊勝確實唯佛與佛才能知道,法身菩薩都不能究竟,為什麼?縱然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都是成佛了。這是一生成佛的法門,這一生永遠脫離六道輪迴生死苦海的機緣,這種殊勝功德到哪裡去找!但是這個法門你必須真正有認知,怎麼樣修?如理如法的修行,時間很短暫,三年到五年就成就。去年深圳有個居士,黃忠昌,三十幾歲,他聽了想做個實驗,閉關念三年佛,萬緣放下,看看三年能不能往生?他實驗成功了。兩年十個月,還差兩個月三年,預知時至,沒有生病無疾而終,火化的時候還有很好的舍利,留給後人做紀念。問題是你相不相信?你懂不懂念佛往生成佛的道理?你如不如法?如理如法沒有一個不成就。

  說到這個地方,這首偈教導我們的,「種種蓮華集為帳」,對我們念佛往生淨土是非常重要的教誨。蓮花是代表清淨,種種那就是方方面面,身心都要清淨。一定要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的享受,放下貪瞋痴慢,放下所有不善的思想、行為、習氣,像蓮花一樣出於污泥而不染。蓮花是在池塘裡面生長的,根在泥裡面,污泥,污泥代表六道;它的莖是在水裡面,水代表清淨,四聖法界;花開在水上面,水上面代表一真法界;換句話說,染淨統統都不染,不但六道不染,四聖法界也不染。你要是具足這樣的條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給諸位說,品位高!西方世界四土三輩九品,你到哪裡往生?實報莊嚴土。超越十法界是實報莊嚴土,你到那裡去往生去了。確實娑婆世界捨掉這個身體,這個時候你就是成佛的時候,你所成的佛是究竟圓滿佛。

  如果你能放下六道,對於清淨還染著,這個清淨諸位要記住,善惡二邊都放下。因為善惡都是染、都不淨,是六道裡面的事情,惡。善惡的標準最簡單的說法就是《十善業道經》,如果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像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感應篇》,與它相應的是善,與它相違背的是不善。這是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的細行,十善是總綱。我們要想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就得要用《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沙彌律儀》做標準。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念佛往生生凡聖同居土;如果不求往生,你的福報決定在人天。上品善生天,中品善人道,下品善,下品是善裡面夾雜著傲慢,夾雜著好勝、好強,夾雜這些,生阿修羅道,修羅、羅剎是這個業因變現出來。

  善惡都放下,那是斷惡修善不著斷惡修善修的相,這就清淨了,果報不在六道,在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四聖法界念佛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方便有餘土。四聖是四個階級,方便有餘土裡面有三輩九品,這個要懂得。所以我們放下要放得乾淨。現在問題在哪裡?問題是這些大乘經典沒有人講解,善男信女很多,善心人,聽經太少,甚至於沒有機緣聽經。他的煩惱習氣不但不能斷,降低一點都非常困難。這樣的人他們的果報出不了六道輪迴,還是受業力的支配。但是,在佛法裡面薰習個種子而已,這個種子好,也很難得,那不知道是來生、後世遇到緣,還要接著修才能成就,這一生當中不能成就。

  所以經教的學習比什麼都重要!如果不重要,你們想想看,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在世的時候天天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沒休息。我們後人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他,他的身體真的是金剛不壞身。一天,我們現在所說的話,至少講八個小時,有的時候不止,超過,四十九年沒有一天休息。我們這個道場一天才講兩個小時,算少,所以薰習的時間少。你看一天二十四個小時,只有兩個小時薰習;二十二個小時也在薰習,什麼東西薰習?煩惱習氣在薰習。兩個小時佛法薰習,怎麼敵得過?這就是說現在人學佛不能成就的原因在此地。真正有成就的道場,你去看看,它為什麼會成就?一天至少有二十個小時薰習,哪有不成就!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時代,只有睡覺的時候中斷,睡多久?四個小時。中夜是你睡眠休息的時候,中夜是什麼時候?晚上十點鐘到兩點鐘,這叫中夜,這是你休息的時候。兩點鐘就起來幹了,這叫做勇猛精進。所以我們自己冷靜思惟就完全明白了,我們在佛法薰習的時間太少了。

  真正會用功的,真正是個有志氣、有決心、有毅力,不再搞生死輪迴,我們能不能做到二十個小時的薰習?能。一切時、一切處都是菩薩學處,都是道場,為什麼?你在修道。在家庭裡面,家庭是道場,你是個家庭主婦,你每天燒飯、整理家事、洗衣服、照顧家人,是在修道,修什麼?修布施。布施什麼?為一家人服務,布施波羅蜜。修持戒,我樣樣事情都做得很有規矩、有條理,有條不紊,讓一家人生歡喜心,持戒波羅蜜。家裡面任何人對待我,我都能很謙虛去接受,修忍辱波羅蜜;天天研究怎樣改進、怎樣提升飲食、生活方面,精進波羅蜜;自己的心是定的,沒有心浮氣躁,禪定波羅蜜;樣樣事情清楚明白,般若波羅蜜。對待一家人用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你在修菩薩四攝法,一家和睦,菩薩家庭。我舉一個例子,主婦菩薩。

  她的修行,如果說是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這是講妄念放下,不是工作放下。工作是照顧一家人,非常勤奮,照顧得很周到。沒有執著,隨順眾生,沒有分別,沒有妄想,她念佛往生西方是實報莊嚴土。如果還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她生方便有餘土。如果都有,執著也要淡一點,執著太濃會有妨礙,有妄想、有分別,執著很淡,生凡聖同居土。她怎麼不是修行?一面工作一面可以念佛,不必去讀經,一句佛號念到底。自古以來,很多不認識字的,沒有聽過經的,一句佛號念三年,站著往生,坐著往生,預知時至,很多!

  這個法門無比殊勝,西方世界叫蓮花世界。蓮花是表法,到那個地方是不是真的到處都是蓮花?當然有。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想蓮花,到那個地方一定遍地都是蓮花,而且蓮花是七寶蓮花。七不是數字,七代表圓滿,圓滿就是無量無邊,真的是美不勝收。在這個地方,我們就要能懂得,體會到經裡面的意思。「光明」是智慧,沒有智慧不能成就,智慧並不等於知識。你們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這是出現在廣東,我們居住的這個地區。大家知道他的生平,他是個樵夫,砍柴賣柴的人,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現在講是沒有文化,他有智慧。智慧從哪裡來的?佛給我們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是自性,我們的心、我們的性裡面本來就有無量智慧,所以無量智慧不是學來的。

  我們這些無量智慧德相到哪裡去了?佛在這個經上講得好,「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就說明我們自性裡面無量無邊的智慧德相,是被我們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住,不能現前。不能現前並不是沒有了,真有。這些障礙有沒有障礙我們自性裡面這些智慧德相?告訴你沒有,沒有障礙,也沒有障礙外面的境界。所以佛說這叫妄,它不是真的,妄想,妄想哪是真的?妄想生分別,分別生執著,它最初的根頭是妄,生的那些全是虛妄,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這些東西,用現在的話來說,是我們現前產生一個錯誤抽象的概念,這個錯誤抽象概念我們放不下,它造成障礙。惠能大師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要曉得他是個孝子,這就難得了。他每天除了砍柴,到城市裡面去賣柴,再買點糧食回家去供養他的母親。他心目當中只有母親,其他的事情都不操心,什麼事情都沒有放在心上,他心地清淨。

  純孝,清淨心,你看《金剛經》上說「信心清淨,則生實相」,所以他心裡面生的是智慧,他不生煩惱。這是他見五祖,頭一天跟五祖說,「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們如果見到五祖,一定說弟子心中常生煩惱、常生妄想。他沒有,他沒有妄想,他沒有煩惱,他生智慧。所以親近五祖,聽五祖的教誨,他就那麼容易把妄想分別執著一下就放下了。這一放下,放下就成佛。他的放下,跟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的放下同一個境界,確實自性本有的智慧德相統統現前了。這就是禪宗裡面所說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一見性,無量無邊的諸法,世出世間一切法全都通了。他為什麼通?因為世出世間一切法是心現識變,你見到性了,性所現的一切法哪有不通達的道理!你也轉識成智了,識所變的十法界依正莊嚴,你哪有不明瞭通達的道理!

  世間的學說不是真智慧,這個我們要懂得,在佛法裡面稱之為世智辯聰,它的能力非常有限。唯有真實智慧才能解決問題,這個問題就是最重要的一大事因緣,生死問題,破迷開悟的問題,明心見性的問題,這是大問題。這三個問題,世間法沒有人能解決得了。這些問題都能解決,這世間法,算是雞毛蒜皮小事一樁,哪有不能解決的?現在我們要明白,我們在六道輪迴太久了,真的是無量劫又無量劫來生生世世在六道裡頭打滾,迷得太嚴重,迷的時間太長。現在遇到佛法,佛把事實真相給我們說清楚、說明白了,能夠相信,不懷疑,就是上根之人;半信半疑,中根之人;聽了以後搖搖頭不相信,不敢相信,下根之人。有沒有得好處?都得好處。下根之人,阿賴耶種了佛法的種子;中根之人,那就看他遇的緣,如果遇的緣殊勝,他能夠斷疑生信,一生能成就;上根就不必說,這一生肯定成就,他沒有懷疑。

  像我的根性就屬於中根,不是上根,接觸佛法的時候半信半疑。學了多少年才相信,才沒有疑惑?二十年。我學佛到今年五十六年,你就曉得不容易,我學佛二十年才沒有疑惑,才真的相信。功夫得力又要十年,三十年功夫才得力。你們同學常常聽我講經能聽得出來,如果這麼多年一直都在聽,你會很清楚的曉得我年年有進步,這就是年年把自己向上提升。我講經教學今年也是四十九年,有四十九年的體會,真正契入大乘境界我跟諸位說是最近的十年。所以從前講的那些東西有什麼用?你們很多同學拿去整理成文字,寫來給我看,我實在是不想看,我也不願意浪費那個時間,我的時間還要提升自己。你們如果入了境界,就知道我的態度是正確的。真正留東西給後人做參考,一部《華嚴》足矣!其他的都不必要了。所以要怎樣真正懂得保護自己,出污泥而不染。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休息幾分鐘。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接著再看第十四首偈,意思還沒講完。蓮花表法的意思非常之深,從染污上來說,真的是無量無邊,如何能夠不染?還是放下。放下名,名是虛名,不為它所染污;放下位,位是地位,也不是真的,都是假的。放下利害,特別是人跟人相處有很多恩恩怨怨,怨是染污,恩也是染污,這都要知道的。像自私自利的念頭,貪瞋痴慢,尤其是對聖教的懷疑,疑也是染污。這些例子太多,舉不勝舉,用「種種蓮花」來表法,「集為帳」,這是我們必須要能夠體會得到的。

  時時刻刻保持自己的菩提心,菩提心我們說得很簡單,很清楚,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我們通常就經上講的發菩提心,經論裡面講直心、大悲心、深心,《觀無量壽經》上講的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起信論》裡面講的直心、深心、大悲心,經論合起來看就容易懂。這裡面深心比較不好懂,古大德註解多半是很簡單,以好善好德註深心,深心是好善好德,這個話講得很籠統。我們直接取《無量壽經》經題上修學的總綱領,「清淨平等覺」,這是深心,把好善好德落實在清淨平等覺。在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當中,如何保持我們的真誠、清淨、平等、覺而不迷、大慈大悲,念念不間斷才管用!如果把它忘掉了,忘掉,菩提心就失掉,就沒有了。

  要知道菩提心是自己的真心,什麼時候你要明心見性,自然流露出來就是這個心,不是學的,一點都不勉強。什麼時候自然流露出來?在華嚴會上講,初住菩薩。十信菩薩還要修,就是還要學習,不自然;初住就自然了,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處所,無論在什麼境界裡,自然他就是這個心,我們講真心性德的流露。現在我們沒見性,沒見性,學!學裡面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夠間斷,不能把它忘掉。有了這個心,在事相上你自然就很容易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非常容易,一點都不難。都是屬於性德自然的流露,這個跟「種種蓮華集為帳」就很相應。下面:

  【普散十方諸國土。供養一切大德尊。】

  『普散』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影響之所及,自己修好了,肯定影響你周邊的人。你不必有意去影響,不是的,自然的。別人看到你,你確實跟他不一樣,他看到你清淨、幸福、有智慧、快樂、歡喜、自在,你說這人生多幸福。他怎麼會不跟你學?所以,他來學是自動自發,自然來跟你學習,決定沒有絲毫勉強。我們說身心防非止惡,帳就是這個意思,防止一切的過失,防範一切的惡念、惡行,帳就表這個意思。到這首偈講得很圓滿,防禦的工作做得非常好!下面一首偈,再看第十五首。

  【又放光明瓔莊嚴。種種妙瓔集為帳。普散十方諸國土。供養一切大德尊。】

  防禦工作做好之後,表現在外面是無盡、無比的莊嚴,這也都是自然的。莊嚴兩個字用我們現在人的話來說,真善美慧,還加上智慧。你看這四個字是世間人夢寐所希求的,他能不能求得到?求不到。為什麼求不到?他有分別執著,沒放下,所以他求不到。用佛法一般的術語說,他有塵沙、無明、有見思煩惱,他哪裡有真善美慧?這點我們要明白。現在這個世間真的有史以來,在全世界歷史上你去找,沒有比現在的社會更混亂,沒有比現在的人生更痛苦。不要以為今天發大財的人,做大官的人,很辛苦,我見過太多了。許多國家的領導人、豪富長者我都遇到很多,擁有億萬家財的,生活很苦。我們見面在一起聊天,他沒有我快樂,他們對我都很羨慕。為什麼會快樂?把痛苦放下了。他為什麼會痛苦?他痛苦沒放下。

  我們在現前這個環境當中,能不能得到像佛菩薩那樣幸福美滿的人生?肯定得到。問題都在自己,你願不願意?什麼方法?放下就是。佛在這個經上跟我們講得清楚,放下對世出世間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的執著,統統放下,你就證阿羅漢果。阿羅漢超越六道的二十八層天,你說他怎麼不快樂!二十八層天的天王不能跟他相比。再放下分別,你是菩薩,比阿羅漢高多了;再放下起心動念,你就回到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你本來是佛。哪有做不到的事情!釋迦牟尼佛做到了,惠能大師做到了,這就是告訴我們,地球上這些凡夫可以做得到的。你還要過煩惱、痛苦的日子,是你不願意放下,你放下得愈多你愈自在,放下得愈多你提升的速度就愈快,佛法沒有別的教人!

  最後你所得到的,全是你自性裡頭本有的,真的如佛所說「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你得到的是大圓滿。什麼是圓滿?整個宇宙。給你說整個宇宙你不能體會,因為你不知道宇宙多大。在佛法裡頭不說宇宙,宇宙太小了,又何況宇宙不是真的,佛法說什麼?說法界,遍法界虛空界你全得到。為什麼?遍法界虛空界是你自性所現,十法界依正莊嚴是你心識所變。法界離不開心識,心識是真的能現能變,法界裡面所有一切是所現所變,你這才把源頭找到。像一棵大樹,很大的樹,非常茂盛,你找到根,原來這麼大的樹就是根生的,根找到了,落葉歸根,你把根找到了。根找到,對於枝枝葉葉你自然不在意了,不能守著那個,守著那個永遠找不到根。

  瓔珞是裝飾品,我們看到佛像,看到菩薩像,你看胸前配的這些,我們講的是珠寶,叫瓔珞。身上掛的,帽子上的裝飾,手臂上手鐲、這些戒指,統統是屬於這一類的。這個意思就很明顯,自己身心清淨之後,那個時候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是不是為自己?不是,自己早就斷得乾乾淨淨。釋迦牟尼佛不是這一次三千年前在我們這個世間出現,修行證果成佛了,不是。《梵網經》上他老人家告訴我們,他這次到我們這個世間來,來示現作佛,是在我們這個世間第八千次。你就曉得,惠能大師在中國做這次示現,他沒給我們透這個訊息,但是我們很肯定能夠信得過,大概也是幾千幾萬次了。早就成佛了!是來表演的,做種種示現,這就是『又放光明瓔莊嚴』。這個「莊嚴」做什麼?是度眾生的,完全是做給眾生看的。

  這段經文一共講七個「帳」,前面六個帳都是保護自己性德,這個帳是要展現在外面,要招來大眾,在佛法裡面講接引眾生。眾生喜歡這些珠寶,喜歡這類的藝術,現在都講藝術品,喜歡這個東西,見到就歡喜,所以佛菩薩要修相好。在道場裡面,特別是接引眾生的道場,跟真正修行的道場有差別。真正修行的道場不需要這些裝飾,非常的樸實,衣著都很簡單;可是接引大眾的道場,穿著非常鮮明、光彩,眾生看到生歡喜心。你看看世尊當年在世,給我們做出真的樣子,穿的衣是染色衣,我們現在穿這些顏色,染色衣。可是講經說法,世尊那時候還是這樣子的,到諸菩薩在他方世界,就是不同的地區接引初機,衣的質料、顏色變了。你看在中國是變成紅色,叫祖衣,紅色的,上面繡的是金線,甚至於裡面還繡的有花紋,穿的是黃色海青,這個沒關係,這是中國的。佛的衣就是這個三衣,我們裡面穿的是中國服裝,海青是漢朝時候服裝。佛教是從漢朝時候傳到中國來的,所以我們現在穿的是漢朝服裝。把佛的衣搭在外面,這叫搭衣,也穿得很華麗。

  從前那個衣是國師、大法師,皇帝賜的衣,皇帝送給你的,那當然要穿,不穿是不恭敬。你看六祖大師在曹溪,那個時候武則天做皇帝,武則天以後是中宗。他們兩個人都派使節是去請六祖到長安,那個時候首都是長安,到長安宮廷裡面供養,請他講經說法。六祖沒去,六祖身體不好,不能夠長途跋涉,所以皇帝送衣、送缽供養他。這是為什麼?這是不是把佛教戒律破壞?不是,接引大眾,讓大眾看到生歡喜心,是這麼個道理。這就是「光明瓔莊嚴」的意思。

  衣著是外表,更重要的是內涵,內涵是什麼?是佛教的教誨我都能做到,在生活當中做到,在工作裡面做到。無論在家、出家各人都有工作,寺廟每個人都有他的工作。清眾,清眾也有工作,清眾好比學校裡面的學生,學生的工作是什麼?學生工作是讀書,他要學教、要修行,這是他的工作。佛教教育跟世間教育有點差別,世間教育它有解門,沒有行門,行門是在你日常生活裡面;可是佛門的教育是有行門,就是有修行的課程。譬如寺廟裡面有禪堂、有念佛堂,有戒堂,或者叫懺悔堂,這都是修行的地方。講堂是聽經的,每天聽經,還有行門的禪堂跟念佛堂。你要是修淨土的,進念佛堂,你是參禪的、修止觀的都進禪堂。這個裡面有老師指導,老師稱為堂主,禪堂有堂主,念佛堂有堂主,他來督導、來教你,解行相應。

  一天八個小時聽經,八個小時修行,在中國一般情形是這樣,十六個小時,所以沒有空。睡眠,嚴格的是四個小時,寬鬆一點的,六個小時,六個小時睡眠。吃飯有早餐、有午餐,晚上沒有,晚上都不吃飯的。他還要洗洗刷刷,時間只有兩個小時,連吃飯所有一切只有兩個小時,他哪有時間胡思亂想?這叫做莊嚴道場。從前聽經,給諸位說,沒有課本的,祖師講經也沒有課本,跟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一樣,你只管聽。為什麼?你要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你有課本就會胡思亂想,沒有課本,聽懂了你就覺悟了,它是幫助你破迷開悟;有經本則很難開悟。古人這種設施妙不可言!

  在什麼時候有經本?念經的時候有。念經的時候有本子跟著念,維那師帶著大家。念經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它是屬於行門,不是解門,這個諸位要懂得。念經,恭恭敬敬守著念經的那些規矩,就是它的儀規,遵守儀規,一心一意誠誠懇懇,這是戒律;不可以有妄念,一心專注,那是禪定;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念錯字,沒有念漏句子,這是修慧,這個慧叫根本智。所以念誦的時候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念一個小時是修一個小時,念兩個小時是修兩個小時。這在佛門裡頭非常重視,是排在行門裡面的功課。

  我們細心去觀察、去體會,你就想到了,這叫清淨莊嚴。道場每個人身心清淨,沒有妄念,更沒有是非,沒有邪知邪見。在中國,大部分還是歸向淨土,因為這個法門容易,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淨宗道場,二六時中就是讓你心裡頭只有一個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別人叫你,答應阿彌陀佛,跟別人說話都是阿彌陀佛,沒有雜念,你說他怎麼不成就!善導大師講得好,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漏。

  禪堂堂主肯定是明心見性,他要不是明心見性就不能夠領眾。因為參禪每個人境界不一樣,堂主個個清楚,才能幫助他,幫助他消業障,幫助他提升境界,沒有這個能力不行。真正開悟的人愈來愈少,於是後世,這個後世是什麼?永明延壽大師就講得很好,他是唐宋之間的人,唐朝末年,宋朝初年。在那個時代,永明大師就講禪堂裡面有很多不如法的事情發生,不是真正參禪。原因我們當然能夠想像得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老師沒有了。到了我們這個時代,不但明心見性的老師沒有,得禪定的都沒有。這個話不是我敢講的,是倓虛老法師說的,三十年前我剛剛到香港,聽倓虛法師說的。我跟他老人家沒有見過面,我到香港來他老人家已經圓寂了,我聽他講經的錄音帶,錄音帶裡頭說。

  所以,學佛要想真成就,愈來愈不容易。使我們真正體會到世尊慈悲的開示,《大集經》上講的,「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我們現在末法,這是世尊給我們指示出來,末法時期修淨土能成就,參禪不行,為什麼?老師沒有了;學戒更難,也是老師沒有了。我們聽世尊的話,做世尊的好學生,他教我們修淨土,我們就老實的依教奉行,研究淨宗的經論。《華嚴經》也算是淨宗的經論,過去彭際清居士講得很好,他說《無量壽經》就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他說這三部經是一部經。《華嚴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是一部經,只是說講得詳細,講得簡單,內容完全相同;換句話說,《華嚴經》是《無量壽經》的細講,《無量壽經》是《華嚴經》的略說,是一不是二,彭居士所說的。

  我們在學習期間得到蓮池大師的印證,我們相信彭際清居士都看過蓮池大師、蕅益大師的著作。蓮池大師做《彌陀經疏鈔》完全採取《華嚴經》的架構,十門開啟,彭際清的話是有根據的,不是隨便的說的。蓮池大師雖然沒有講《彌陀經》就是小本《華嚴》,沒有說這個話,可是他做的《彌陀經疏鈔》,真的就是小《華嚴經》。解釋《彌陀經》處處都引用《華嚴經》的經文,引用清涼大師的《華嚴經疏鈔》來解釋《阿彌陀經》。

  我們把淨宗經論的義趣搞清楚了,依教修行。真正修行,就是二六時中心裡頭一句佛號,開口也是一句佛號,沒有其他的廢話。身拜阿彌陀佛,口念阿彌陀佛,心裡面想阿彌陀佛,就是善導大師講的萬修萬人去。我們能夠做到這點,外面人來看到你,你全身就是配戴了西方極樂世界的瓔珞莊嚴。誰能看得到?真正修行的人、內行的人一看就知道,不同維次空間的那些大眾能看到,為什麼?你放光明,你自己不知道。我們世間有些特異功能的他能見到,練氣功練得好的人能看到,你的氣跟一般人不一樣。這才叫光明瓔珞莊嚴,自然攝受眾生。一般人沒有這個能力,他接觸到你,感覺得你的磁場非常好,我們中國人一般講,你的氣分太好了。你所居住的環境、你所在的地方氣分都很好,讓人接觸到之後生歡喜心,生安全感,沒有恐懼,沒有懷疑,沒有顧慮。這就是『普散十方』的意思。

  你的功夫愈高,你的影響範圍就愈大,影響的時間就愈長。釋迦牟尼佛的影響,空間,我們凡夫肉眼能見的,全世界,整個地球;時間,佛說一萬二千年,這是我們人能看得見的。我們所看不見的,龍天鬼神,那就是『十方諸國土』。這句話真的很難令人相信,我們常常看到《華嚴經》上這些話,總覺得它太誇大,學這麼多之後才曉得,一點都沒有誇大。為什麼?因為佛說得很好,我們凡夫動個念頭,這個念頭「普散十方諸國土」。佛並沒說他,任何一個眾生起心動念,你起個善念普散十方諸國土,所以諸佛菩薩知道;你起個惡念也如此,也是普散十方諸國土,沒有不知道的。而且我們念頭的速度是不可思議,現在科學家他們所發現的,速度最快的是光速、電磁波,一秒鐘三十萬公里,這麼快的速度。這樣的速度,從地球上發出去到太陽要八分鐘,這最近的星球;到其他的恆星星球,最近的都差不多要三、四年,光的速度要走三、四年,很慢!

  而佛告訴我們,我們的念頭一動就遍法界虛空界,光速、電磁波不能相比,那太慢了。佛說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十萬億佛國土,十萬億佛國土要用光速,恐怕要幾十萬、幾百萬年才能達到。可是佛給我們說,我們這裡念頭一動,人就到西方極樂世界了,這不能相比。所以念力不可思議,懂得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我們起心動念還敢打妄想嗎?還敢有惡念嗎?一個惡念,周遍十方諸國土。所以佛講種種這些莊嚴普散十方諸國土,真的一點都不假,一念之間就周遍。這些道理、事實不能夠肯定接受,你對它還有懷疑,沒有關係,慢慢的學習,學習個十年、二十年,你就不懷疑了。

  要天天學,不天天學你一輩子都不相信。頂多說個什麼?不懷疑了,「那是佛菩薩,我們做不到,我們哪裡能夠?」殊不知佛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是你的本能。有沒有失掉?沒有失掉,只是自己不能夠覺察。雖然我們有虛妄、錯誤、抽象的這些妄想分別執著,把我們性德的作用障礙,性德沒有障礙,性德的作用障礙了,可是我們起心動念周遍法界的能力依然存在,沒有障礙到,所以眾生有感,佛菩薩有應。如果這個東西也障礙住我們,我們跟佛菩薩應該就不能再起感應道交的作用。我們從這個地方細細去思惟、去觀察,逐漸就明白了。虛妄的東西是因為我們不肯放下,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我們不肯放下它,所以成了障礙。我們心性裡面並沒有障礙到,心現識變的外面的境界也沒有障礙到,是我們自己迷在裡頭,自己以為障礙了,是這麼回事情。所以它是假的,不是真的。

  如果真的障礙,我們念佛跟阿彌陀佛不可能有感應道交,那怎麼能往生?所以,分別執著愈淡薄你就愈有智慧,你的能力、你的相好、你的福報是自性裡本來有的,往外透,不要修,修得很辛苦。修,好比是我們臨時販賣的,賺錢賺得很辛苦;自性裡頭本有的,你自己有生產的工廠,那是源源不絕無量無邊,這個道理要知道。佛講得很好,一切眾生各個都有,沒有一個沒有,是平等的。真正徹底了解之後,我們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自然像諸佛菩薩那麼樣的尊重,那麼樣的禮敬,那麼樣的關懷,不再有分別了,這才能夠入佛境界。以這個才是真實的供養,『供養一切大德尊』,就是十法界所有一切的眾生普同供養。好,現在時間到了,這首偈我們就學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6 18:08:37)

 
amtb
  • 本文由 amtb 发表于 2017年5月26日18:08:3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942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