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六七二卷) 2006/11/3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67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賢首品第十二」,第四段「或有剎土下,二百三頌」,總有二0三首頌,「明無方大用分」。這一分經文很長,有二0三首偈頌,內容說明菩薩應化在十法界(這要說十法界)利益一切眾生這些事蹟,所以這個內容深廣可以說沒有邊際,稱為「無邊大用」。這個作用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作用?清涼大師在此地為我們說出來,「由普賢德,遍一切時處,法界無限故。略辨十門三昧業用」。
我們先要把這個根本的普賢德,世出世間聖賢的教誨離不開道德,離開道德就不是聖賢教誨。道跟德我們一定要有很清楚的概念,什麼叫道?道是自然的法則、自然的規律,決定沒有一絲毫人為的,這是道。隨順大自然的規律,隨順大自然的運作,那就叫德。由此可知,道就是我們的本性。你看看在中國傳統教學裡頭,教小朋友,童蒙的教科書,古時候頭一本書就是《三字經》。《三字經》前面八句二十四個字,那是中國古聖先賢、列祖列宗傳給後人的道德。第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佛給我們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們想想,這個講法不一樣,意思相不相同?佛說得清楚、說得透徹,這是因為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教學時間長,他教學四十九年。
孔老夫子一生教學只有五年,周遊列國,沒有人肯用他。回到家鄉,六十八歲了,他老人家七十三歲走的。回去教學,七十三歲走,只教了五年,五年的教學成績影響太大了,被中國後人稱為「萬世師表」。我常說,孔子當年在世作夢也沒有想到有這麼大的效果。當然還有其他的因素,他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影響力?沒有別的,他是本於道德。道德是人性,用這個方法來教導大家把人的人性喚醒。凡夫把自己的真性迷失掉,聖教沒有別的,就是把你的本性喚起來,我們後世人講良心,人都有個良心,「性本善」就是良心,王陽明講的「致良知」。所以聖賢教育沒有別的,就是把每個人的良心喚醒。良心是道,人人都有,就是佛家講的佛性。德就是良心起作用,那就是德。只要是真正的良心,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叫德。
在《華嚴經》裡面,以毘盧遮那如來代表道,以文殊、普賢代表德,這個意思你就懂,毘盧遮那佛是宇宙運行的規律法則,文殊、普賢隨順宇宙運行的規律法則,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這稱之為大德。大德的作用沒有邊際,所以叫無邊大用。首先這一大段總的題目你要搞清楚、要搞明白,然後你學起來就有味道。
前面我們看到十信位的菩薩修學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的課程。這段經文就是「賢首品」裡面所說的「略說」,後面就詳細來講解,這裡略說。這個說法非常重要,讓我們在大經裡面看到,大經所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句話的意思你才能體會,你才能懂得,這在今日之下所謂是真理。明瞭這個,和諧是大德,為什麼?你的自性是和諧,宇宙本來是和諧的,地球本來是和諧的,佛家講法界,十法界確實是和諧的,決定,不但沒有衝突,沒有對立。現在是不是?現在還是,為什麼世界這麼亂?住在這個地球上的人們迷失了自性,不是沒有良心,是昧了良心。雖然是昧著良心,那個昧是假的,良心可是真的,只要把他的煩惱習氣除掉,他良心就現前。由此可知,良心是被煩惱習氣障礙住。
沒有覺悟的人,特別是六道眾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是良心做主,什麼做主?煩惱習氣做主,尤其是煩惱習氣裡面的自私自利,那是習氣,貪瞋痴慢是煩惱,這才把事情搞壞了。這個不善的因造成不善的果報,果報就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本來沒有,所以佛菩薩、古大德都給我們說得很明顯,六道輪迴是什麼?惡夢。《永嘉大師證道歌》裡說得很好,迷的時候,糊塗的時候,「夢裡明明有六趣」,六趣就是六道;「覺後空空無大千」,醒過來之後才曉得那是一場夢,我們現在正在夢中。夢的原因是什麼?原因是把道德喪失掉,這東西本有的,喪失掉,迷了,迷惑,迷得很深、迷得很重,迷的時間很長。
中國在全世界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民族,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三個都不存在,中國還存在。歐洲人在二次大戰之前,就是二十世紀之初,有許多學者曾經認真的研究,為什麼中國還存在?他們得的結論我很歡喜,他們的結論是可能是中國人重視家庭教育的關係。這外國人不錯,真正的原因確實是如此,他們能發現,這很了不起,我們不能不佩服他。所以中國古聖先賢對這個事實真相了解得很透徹。人到這個世間來投胎,他就迷了;他不迷,他不來投胎,就是已經迷失自性,可是迷失自性之後,沒有關係,如果有好好的教導,他會覺悟。這覺悟不但是佛家講開悟,儒也講開悟,道也講開悟,所以中國傳統文化實在講離不開儒釋道三家。
儒釋道都重視童蒙養正,那現在講的是青少年的教育,青少年來教的時候,給諸位說已經遲了。中國古聖先賢從什麼時候開始教?社會上有一句諺語,說「教兒嬰孩,教婦初來」。娶媳婦,剛剛進門的時候就開始教她,初來;「教兒嬰孩」,這外國人沒有的。嬰孩是什麼時候?小孩出生,出生你就要教他。更負責任的母親,懷孕的時候就教他,胎教。在中國典型的胎教人物,周文王的母親,太任。所以中國人這幾千年來,一般社會上稱妻子稱太太,你們知道太太從哪來的?就從周家來的。周文王的祖母太姜,他的母親太任,他自己的夫人,你看生的聖人,武王、周公,聖人,他們家是三代,太姜、太任、太姒,太太從這來的。太太什麼意思?聖人,唯有聖人才能養出聖人的小孩。
所以在五倫裡面,這是中國倫理道德教學的大根大本,最高的指導原則,五千年不改變,一直到民國初年,家家還是依教奉行。第一條「父子有親」,中國教育的根就在這一句。父子有親,親是親愛,這個親愛是天性,決不是人教的。小孩生下來,你看父母對他的愛護,小孩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在三、四個月你就能看出來,你看他對父母那個神情,你能看出來愛,四、五個月最明顯,你去看,天性,本性本善。中國的教育從這開始的。
教育的目的,如何讓子女跟父母這種親愛在一生當中永遠保持不變,這是中國教育頭一個,這教孝道,孝悌,保持不變。第二個目標,這個愛,天性的愛,把它發揚光大,你在家裡面,愛你的家族、愛你的鄰里鄉黨、愛你的社會、愛你的民族、愛你的國家、愛一切人類,發揚光大。然後你才曉得中國五千年傳統的教育是個什麼教育?愛的教育。
所以中國五千年,你看看中國歷史,從來沒有主動去侵略過別人,去打過外國人,沒有;戰爭都是防禦的,沒有在外國領土上做過戰爭。這是外國人看中國歷史是非常羨慕,這是一個和平的、和睦的民族,沒有侵略野心,沒有佔人家便宜的念頭。在中國明朝時候,鄭和下西洋,我們現在是看到外國人寫的這些報告,說明鄭和那時候的艦隊是世界第一,發現全世界,南面到南極洲,南北美,都比外國人發現早一百年到三百年。為什麼中國人沒有做殖民地?中國人沒有這個念頭,中國人知道什麼?我們老家,我們的根,那個地方不是我們的根。所以去訪問都是交朋友,都是把中國文化傳過去,這在全世界歷史上找不到的。
所以今天在國際上,當然有少數別有用心的一些人,不是多數人,在宣傳「中國威脅論」。我在國際上走的很多,我就告訴他,中國不會威脅,沒有威脅,你好好念念中國書,你看看中國的歷史,中國什麼時候威脅過別人?中國將來以後也不會威脅世界,不可能的,為什麼?他有根,他的根就是倫理道德教育。尤其是最近幾年,江主席提倡「以德治國」,胡主席接著提倡「和諧社會,和諧世界」。今年四月,中國辦了一個世界佛教論壇,我也被邀請去參加,主題就是「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從心做起」,裡面的副標題,「心淨國土淨,心安眾生安,心平天下平」,這是我們這幾年來講經常常說的。大會裡面用的標語幾乎都是我們講經常講的,我看了非常歡喜。
我們講話雖然不長,非常重要,從心開始,還是空洞的,誰的心?所以我在上加了一個字,「從我心開始」,不是求別人,這都是老祖宗的教訓,「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所以聖人的教育,他不是從別人做起,是從自己做起。為什麼孔子教學,釋迦牟尼佛教學,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從自己做起,所以才能感動人。你能說不能行不能感動人,要能說能行,這個重要,不可以不知道。夫子所說的句句話,他做到了;釋迦牟尼佛講經四十九年,沒有一句他沒做到。所以做到以後再說到,這聖人;說到之後確實能做到,這賢人,聖人的學生;說到做不到叫騙人,騙人總有一天被拆穿,拆穿之後就一文不值。這些都是真理。
所以化解衝突,佛教給我們,佛教我們要放下見惑,見惑裡頭就有身見、邊見,邊見就是對立。這些年來,我參加這些,特別是聯合國主導的和平會議,都在研究怎樣化解衝突。化解衝突不在外面,在自己內心。首先把自己內心對人的對立、對事的對立、對物的對立,能夠把它化解掉,我們自己身心就和諧,身心和諧就是身體健康的根本。我們心裡頭沒有對立、沒有疑慮、沒有矛盾,哪裡會有衝突?這樣我們才能夠調解國際上的糾紛,人家會相信你。你自己沒有做到,這個工作你去做,肯定做不成功,為什麼?你都有懷疑,這懷疑,你一切功效都等於零。所以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絕大多數,這些真理是從經典上學來的,儒只講個大綱,我們很不容易體會,講得非常扼要,可是一看佛經,儒講的都懂了,為什麼?佛經講得詳細,不厭其煩,而且還不斷重複,這是佛家教學的特色。所謂「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不斷的重複,不斷的去複習,儒是用這個方法,但是老師教學的時候,他不願意講第二遍、第三遍,他不耐煩;釋迦牟尼佛慈悲,對學生可以重複講很多遍,不厭其煩。不像儒家所說的「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孔老夫子都不願意教你,你太笨;可是佛不是這樣的,佛很慈悲,「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只要你肯學,一遍聽不會,再跟你說一遍,兩遍聽不會,甚至於跟你講十遍、講一百遍,他不厭其煩。這是孔子跟釋迦不一樣。所以我們親近之後,感到釋迦牟尼佛更可愛,非常慈悲。
「無邊大用者,由普賢德,遍一切時處」,這句話比什麼都重要。普賢的德太大了,在《華嚴經》上把它歸納成十條,可是這十條,往往一般人都著了文字相,不知道它真正的含義。第一條「禮敬諸佛」,儒家也有這個意思,《禮記》我們一打開,第一句話,「曲禮曰:毋不敬」,你看說得這麼簡單,六個字。我們從這六個字裡面體會到孔子,體會到中國古代這些聖賢,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常存恭敬心,可是聖人才做到,一般人做不到,在佛法裡面就講得非常具體。「禮敬諸佛」,禮是有禮貌,敬是有真誠,真誠恭敬叫禮敬。諸佛是誰?你要記住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個諸佛是一切眾生。
所以佛法裡面講十方三世佛,十方是講的空間,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講的時間,時間、空間裡面所有的一切都是諸佛。這個話怎麼講法?說「佛」這個字是講的法性,法性是什麼?現代哲學裡面所講的宇宙萬有的本體。本體能現能變,這個宇宙,我們看到無量無邊的星球、世界、生命、眾生,從哪裡來的?《華嚴經》上說心現識變。《華嚴》也是法相唯識宗的六部大經裡面的一部,《華嚴》真的無所不包。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真性,它不是精神,它也不是物質,精神、物質都是它變出來的,所以它是體。雖然這個變的次第,它是有程序的,它一點都不亂,這就是大自然的規律。
自性是不生不滅,它沒有空間也沒有時間,不來不去、不一不異、不常不斷,你看這些形容詞就說明它超越時間,它也超越空間,時間、空間也是它變的,都不是真的。這些事情很難得,現代科學家發現了,發現時間、空間不是真的。這個諸位看鍾茂森博士的報告你就曉得。大概是六、七年前,美國太空總署發布科學家最新的發現,發現物質是無中生有,這都跟佛法講得一樣。那個無是什麼?無是自性,因為自性不是物質,它能夠變成物質。實在講,這跟近代科學家,像愛因斯坦他們,他們認為物質不存在。宇宙之間只有什麼東西在?科學的名詞叫場,他說只有場存在。場是什麼?場是能量稀薄的狀態之下,這個能量是充遍了宇宙,能量要是聚集就會變成物質。這個能量它是動的,它不是靜的,就像空氣一樣,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這個東西是不是佛經講的法性?不是,這個能量還是法性變的,法性不是能量。
什麼人能見到法性?中國禪宗常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科學家永遠見不到性,為什麼?因為他的方法錯誤。法性是自然的,所以你要用自然的方法,你才能見到。你要用思想,思想不自然,自然裡面沒有思想、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所以佛教給我們,你要想見到宇宙真相,怎麼樣?你要把執著放下,對於世出世間法不再執著,沒有執著。沒有執著,在佛法裡講,就稱你作阿羅漢,你對於宇宙真相了解少分,雖然是少分,他是正確的,那個正確的作用已經非常可觀。然後你再放下分別,那你就見到多分;最後把起心動念也放下,你就見到了全體。換句話說,你有無量無邊的智慧,你有無量無邊的能力,你有無量無邊的福報,統統現前。那個世界就像《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淨土經裡面講的極樂世界,真的,一點都不假。在哪裡?就在現前。你肯放下,它就現前;你不肯放下,一真法界被扭曲了,變成六道。
六道是一真法界的變形,為什麼會變?妄想分別執著把它改變了。這個變形是佛的比喻,不是真的。如果一真法界真的會變,那就不叫一真,那也是虛妄的。所以變形不是真的變形,自己的真性沒有變,外面境界也沒有變,看走樣子是你眼花,這個道理很深,這是修行最重要的樞紐,不能不知道。八萬四千法門都離不開這個最高的指導原則,無論修學哪個法門,你只要跟這個原則相應,你就是正法,與這個原則不相應就偏了、就邪了,那古人講盲修瞎練。念佛,你要是守住這個原則,不違背這個原則,你很容易得功夫成片、一心不亂。你不知道這個道理、不知道這個原則,完全違背,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心裡還是亂糟糟的,不得受用。這個原理原則,《華嚴》講得透徹。首先我們要肯定、要認識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那麼我們對一切眾生真誠恭敬心自然就生起來。你認識他,他不認識你;他在迷,你在悟。悟的人會尊重迷惑的人,迷惑的人不尊重覺悟的人,這是一定的道理。你也不會怪他,因為他迷惑顛倒。
所以此地講的諸佛,用我們現代話來講,不但包括一切動物,還包括植物;不但包括植物,還包括礦物,包括所有的自然現象。為什麼?統統是法性變的,法性是佛,它變的哪裡不是佛?法性本來具足見聞覺知,本來具有色聲香味,這你一定要知道。這是法性裡頭,雖然它不是精神、不是物質,見聞覺知是精神,色聲香味是物質,它為什麼會變物質?為什麼會變成精神?它本來有這個東西。它在沒有變化的時候,連痕跡你都看不到。
所以唯識講阿賴耶識講四分,這個四分,這麼多年來,我們初學的時候都是迷迷糊糊的,照本宣科,古人的註解我們可以照著去講,意思不懂,到什麼時候我才真懂?讀《華嚴》的時候是真明白了,恍然大悟。四分裡面,自證分就是本體、就是法性;證自證分是智慧,我們一般人講覺性,在佛法叫佛性。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這句話很重要,所以他稱為諸佛。泥沙石頭都是諸佛,為什麼?它有佛性,它有見聞覺知,這是現在很多人不知道。
非常難得,日本江本博士在水實驗裡面發現水有見聞覺知,水是礦物。我在日本開會,到東京去訪問,參觀他的實驗室,他給我做出很詳細的報告,做了幾十萬次的實驗,確實證明水會看文字。你看我們很多外國文字不懂,水都懂,不管哪一國的文字它都知道;水會聽,我們聽各種語言有時要翻譯,聽不懂,它什麼都聽懂,什麼言語都能聽得懂,怪事!起心動念它都知道。我們一個善念對待它,善的言語,它聽到之後,反應變現的結晶非常之美。所以他做這十年實驗下來,他告訴我,所有結晶裡頭圖案最美的就是「愛」跟「感謝」,他告訴我愛跟感恩是宇宙核心。我告訴他一點都不錯,是真的。你看我們中國五千年傳統的教學,父子有親,親愛,那就是江本博士從實驗當中,宇宙的核心找到了,中國五千年就懂得了。所以精神裡面有,所有一切物質裡頭也有。我告訴江本博士,水裡頭有見聞覺知,泥沙也有見聞覺知,石頭也有見聞覺知,你好好的去做實驗,我們在佛經裡面把這個理搞清楚,希望你在事上做出證明。
諸佛包括的範圍大!回過頭來,我們再看《禮記》,「曲禮曰:毋不敬」。夫子只是這樣說,但是後來他的學生註解範圍沒有佛家這麼大。佛法「禮敬諸佛」的範圍是太大,為什麼?普賢菩薩是個明心見性的人,「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讚歎普賢菩薩的,所以普賢菩薩的禮敬也是遍法界虛空界,太大!遍法界虛空界無不是諸佛,哪有不恭敬的道理!
在我們自己日常生活當中,對生活要恭敬,那是什麼?生活要有規律,生活要與道德相應,在中國講是倫理道德,工作也如此,處事待人接物統統要相應。這個相應,中國古時候把這個相應訂了十二個字,德,這十二個字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中國人講八德,八德有兩個講法,兩個講法我們把它合起來,重複的去掉,十二個字。這兩個講法都是古人講的,第一個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第二種是「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兩個合起來,去掉重複的,講十二個字。我們日常生活,從早晨起床穿衣吃飯,能與這十二個字相應,工作也相應,處事待人接物也相應,你是隨順大自然的規律,這叫有德。這些東西不是叫你念的,不是叫你會講的,是叫你落實在生活上,你統統都做到了。
在《華嚴經》普賢菩薩十條,頭一個是「禮敬」,一切恭敬。中國古人教人,講「慎獨」,慎獨是一個人在自己臥室裡頭,可不可以隨便一點?不可以,隨便就不恭敬。穿衣服,衣服穿得整整齊齊,脫下來也要把它疊得整整齊齊,收拾得整整齊齊,恭敬。吃飯的時候,你看夫子所說的「席不正不坐」,座位擺得不正不坐,一定要把它擺正。餐具不但要乾淨,都要擺得整整齊齊,這敬,對事敬、對物敬。工作要認真,盡心盡力把它做得盡善盡美,這是工作恭敬,這是敬事。待人接物無一不是真誠恭敬,頭一條。過去普賢十願我曾經詳細講過,每一條都是講兩個小時。現在我們時間到了,休息十分鐘。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繼續學習普賢大士之德。前面我們學過第一條「禮敬諸佛」,現在我們再看第二條「稱讚如來」。你在這個文字上很明顯的能看出來,他用的名詞不一樣,你看禮敬用諸佛,稱讚他不用諸佛,他用如來。如來跟諸佛是一還是二?有時候是一,有時候有兩個講法。這個地方既然名詞不同,用意就不一樣。經上凡是講諸佛多半是從事上講的,而講如來則是從性上講的,那就不一樣,意思不相同。如來是講性德,諸佛是講事相,凡是心現識變的都是諸佛,所以佛才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是從性上講的。可是現在的事相,眾生迷了,迷了是什麼?糊塗佛。糊塗佛做的事不一定跟道德相應。稱讚就不像禮敬,禮敬是沒有分別心的,稱讚有分別。他的心行,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道德相應的稱讚,與道德相背的不稱讚,所以稱讚跟禮敬不一樣。禮敬,佛我們對他禮敬,天人我們對他禮敬,善人我們禮敬,惡人也禮敬,妖魔鬼怪也禮敬,根本就沒有分別,為什麼?他本來是佛,他是心現識變的。所以這個是禮敬沒有差別,只有稱讚有差別,這我們要懂得。
在《華嚴經》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給我們做出榜樣。五十三位都是善知識,這裡面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五十三個代表。善財有五十三參,他成佛。我們今天不會參,不要認為善財運氣好,遇到那麼多善知識,我們比善財不差。我們從早到晚,你接觸的這些人物就是五十三參,可惜怎麼樣?你不會。善財的高明,他會。佛法裡面講善學,我們一般講他會學,所以他一生就成就。我們不會學,所以這個機會當面錯過。
在稱讚裡面,這真的是講到學問。他的起心動念,他的言語造作,與善相應的稱讚。像善財童子去參訪,他參訪甘露火王,那是一個瞋恨心很重的人,殺人不眨眼,善財童子去參訪他,有禮敬沒有讚歎,參的甘露火王。勝熱婆羅門是愚痴,伐蘇蜜多女是風塵女子,我們現在一般人講妓女,善財童子去參訪,有禮敬沒有讚歎。也就是與煩惱相應的殺盜淫妄、自私自利,違背道德的統統接觸,不是不接觸,那是什麼?我們今天講反面教材,就是孔子在《論語》裡面說過這麼一句話,「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個會學的人。三個人是什麼說法?自己是一個,另外一個善人、一個惡人。善人,你看到之後,要想到我有沒有這個善?我要是沒有,要向他學習,這善人是我的老師。惡人,我們看到他做的惡的行為,我們要反省我們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惡人也是我的老師。沒有一個不是老師,一個從正面教你,一個從反面教你。從正面教你的有讚歎,反面教你的有禮敬也有供養,沒有讚歎,差別在此地,除此之外,沒有差別。人家會學,所以一生他就成佛了。
我們一般凡人學佛,你看從凡夫修成佛,經典上常講要無量劫,要三大阿僧祇劫,為什麼要這麼長?不會學。所以會學、善學,這非常不容易。在《華嚴經》裡面特別用善財童子給我們做一個榜樣,做學生的榜樣,修行人的樣子,學道人的樣子,這個要懂,要學會。學會之後,在我們自己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每天所看到一切人事物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我們的環境有順境、有逆境,我們遇到的人有善人、有惡人,善人幫助你,惡人毀謗你、侮辱你、陷害你,你常常都會遇到,這些在華嚴會上全是善知識。
他來毀謗我,我聽到有什麼感受?如果覺得很難過、很氣憤,我錯了,我不是學佛的人。學佛的人修忍辱波羅蜜,你怎麼不能忍?先用忍辱波羅蜜,要忍受,然後再用般若波羅蜜把它化解掉,這是佛教我們的。沒有這種人,我們的瞋恨怎麼會斷得掉?他是幫助我們斷瞋恚、斷嫉妒、斷傲慢的好老師。如果覺得受不了,特別是,這也是中國人的老毛病,古人常講「士可殺,不可辱」,殺頭沒有關係,羞辱不能忍受,所以翻經的這些大師把忍這個字特別下面加個辱,忍辱,這就是說明辱都可以忍了,那還有什麼不能忍?尤其是羞辱,大庭廣眾當中的羞辱要能忍,你能忍,你自己不吃虧,很可能你就會得到很多讚歎,某人有修養,很難得,不容易。就得到很多稱讚,而且怎麼樣?不結怨,這比什麼都重要。言語態度姿勢太高,常常會跟人結怨,那佛教給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不跟任何人結怨。
老師把這些大道理教給我們,我們要不能在日常生活一切境緣當中去鍛鍊,你得不到。譬如忍辱波羅蜜教給你,你有沒有得到?在逆境裡頭你能不能忍?真能忍,你做到了。你要不能忍,後面你就全沒有了,不但後面沒有了,前面功夫也沒有。前面講的布施、持戒,你沒有忍辱這兩條做不到。後面是什麼?精進、禪定、般若,文殊菩薩後面還講到方便、願、力、智,都做不到。
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經》裡面告訴我們「一切法得成於忍」,成是成就,一切法講的世間法、出世間法,你要想成就,忍太重要了。不能忍,常常發脾氣,脾氣一發,佛經上常講「火燒功德林」,你所累積的一些功德,無明火一發,全燒光,功德不容易。福德可以有,發脾氣燒不了福德,功德就燒掉。功德是什麼?功德是戒定慧。你看脾氣一發,戒定慧就全沒有了。一個真正學佛的人,真正持戒的人,他怎麼會發脾氣?哪有這種道理?可是要真練,剛剛練的時候很不容易。
我的忍辱波羅蜜從哪裡學來的?當然老師教的,老師教了之後就磨,所以我非常感謝韓館長。凡是常常跟我在一起,以前住在台北圖書館的老同修都知道,館長在大庭廣眾之下,天天批評我,天天挖苦我,諷刺。那你們同學們不知道,認為我常常是被羞辱,多少人勸我不要再跟她,護持的人很多,很多人想幫助你,我為什麼不離開?我告訴人,一般人說韓館長非常難相處,我樂意跟她相處。最難相處的人,我能跟他相處,那天下人我都可以跟他相處,好事不是壞事。我了解她,她心地很善良,嘴巴愛批評,諺語所謂「刀子口,豆腐心」,你要她真正害人,她下不了手,她手軟嘴硬,所以你了解她的個性就很好相處。這三十年相處把我那些毛病習氣都磨光了。
我年輕的時候也是有稜角的,貢高我慢不服輸的。三十年,學了經教要實際上的去磨鍊。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那個方便是善巧方便,都要學,學是要在事相裡頭,在生活、在工作、在待人接物。沒有那三十年的鍛鍊,你想想現在這個世界是花花世界,能夠在這世界裡頭不受染污、不受影響不是容易事情。你們縱然有好因緣遇到好的善知識,沒有通過這樣三十年的折磨,你怎麼會成就?不會成就的。我看到許多學佛失敗的,這就禁不起。
早年,這是在香港,慧忍法師,江蘇人。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們在台北見到,這人很聰明,大我五歲。我在台中學教,我看到他很聰明,我說我們一起學,我介紹他認識李老師,非常用功,性子很急,這個東西急不得,要想很快速的成就哪有那麼簡單。台中居士對出家人並不是很恭敬,他在台中好像住了十個月,不學了,走了,以後到香港,前幾年過世了。這就是沒有耐心,不能忍辱。
我在台中修學期間,日子也不好過,像這些一般人認為羞辱的事情太多、太平常。我告訴台中一些朋友們,有很近的朋友,常常在一塊修學的,我說無論什麼人用任何方法來羞辱我、侮辱我、毀謗我、陷害我,只要李老師沒有趕我走,我決定不走,為什麼?我是跟李老師學經教的,我經教沒有學成,任何方法趕我走,趕不走的。所以李老師他知道,他在同學當中有過幾次對我的勉勵,說我在六波羅蜜裡面有兩條做到,一個布施,一個忍辱。多年當中,這兩條都做到了,能忍,沒有怨恨心。最初忍的時候有怨恨,用忍的功夫壓下去,以後教理慢慢明白通達,完全沒有一點怨恨。如果我真的有過失,你批評,我很感激你,我好好的改過;如果沒有,我也感激你,消業障。這一生當中錯事沒有做多,過去生中沒有學佛時一定做很多錯事,業障很重,種種逆境惡緣都是消業障的。
順境善緣裡面學著不起貪戀,逆境惡緣不起瞋恚,所以斷貪瞋痴慢是要在生活當中,在處事待人接物裡頭,才真正斷得了,不是天天念經。天天念經斷不掉,天天講經也講不掉,一定要真實的事,這事相在前面,你還動不動心?順境裡面動不動貪心?逆境裡面動不動瞋恚?境界裡面清不清楚?清楚是智慧,不清楚是愚痴。貪瞋痴在哪裡斷?你不在這上真正去斷貪瞋痴,決定斷不了。所以學佛,有人學了一輩子,學到八、九十歲,貪瞋痴一點都沒斷,那就很糟糕。
我,諸位同學們看得很清楚,差不多是韓館長往生,這十年前七十歲,雖然修行功夫、斷煩惱的功夫沒有畢業,真的伏住了。正好在這個時候,她走了。她走了之後,她的兩個兒子受別人挑撥,收回圖書館的財產,我們這一幫人統統離開圖書館。當時有人不服,不但我們家裡人不服,佛教界裡面都不服,來建議,大家盡義務,我們到法院裡面來解決這個問題。我當時告訴大家,學佛的人不可以爭執,他要統統給他,等於說是掃地出門。我說不怕,如果我們有福報,無論到哪個地方,不愁吃住。統統離開,一句話不說,放得下,一點爭執沒有了。
這麼多年你們都看到,我們愈走愈興旺,愈走愈殊勝,每次重大的打擊一定是大幅度把我們向上提升,有什麼不好?你們想想看,如果當時她兩個兒子繼續護持,我們今天還在台灣,不可能離開台灣,我們是個知恩報恩的人,不可能離開美國。那他們一定要道場,我們沒有辦法,所以我們離開了台灣,十年。我們移民到新加坡,在新加坡住了三年,做了一樁事情,團結新加坡九個宗教。新加坡緣分盡了之後,我們移民到澳洲,沒想到澳洲,我們進入了大學,接受大學的邀請,代表學校、代表澳洲參加國際和平會議,走向了世界。今年十月走向教科文總部,這個世界組織我們走到最高峰。
所以你只要細心去想想,一次打擊、一次挫折,我非常感激,為什麼?把我們提升。我們一生被動,不是主動。佛法講的逆增上緣,沒有這些緣,我們確實不懂,國際上事務事情我們怎麼會去參加?不可能的事情。我們只是老老實實的在家裡學教、講經,同學們在一塊共修,這是我們的本分事。可是九一一事件之後,社會動亂愈來愈嚴重,我們知道世法、佛法都要在安定的社會裡面才能建立,所以社會動亂對於佛教,對我們的學習非常不利。有這種緣,這不是我找的,他來找我的,我們應當要協助、要幫助;沒有這個緣,絕不攀緣,我們絕不多事,絕不去找事,這個道理要懂。
所以佛陀的教誨,我們在生活、在工作、在待人接物全都落實了。這就是方老師最早把佛教介紹給我,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證明、證實了,確實一年比一年煩惱輕,一年比一年智慧長。這有很多同學們發現了,怎麼發現?天天聽我講經,覺得我講經年年不一樣,來告訴我,我說是,我天天有進步。如果年年都一樣,沒有進步;年年不一樣,有進步。所以大家一起學習,歡歡喜喜。
佛法確實能解決世間一切複雜問題,難得今年我們把佛法跟宗教介紹給聯合國,希望聯合國真正能從這個方面來推動,確實可以化解衝突,和諧社會、和諧世界能夠落實,不至於是個空洞的口號。要用什麼方法落實?教學,教育要辦好。中國自古以來,「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立一個國家政權,領導全國人民,什麼最重要?教育最重要,只要把人教好,天下太平,什麼事都沒有。教育要是沒有辦好,麻煩事情可多了,真的無法解決。
所以我們把中國五千年傳統教育的經驗、方法、效果在湯池做了個實驗,不做實驗外國人不相信。我參加許多國際會議都做主題講演,介紹給他們,他們怎麼跟我說?法師,你講得不錯,講得很好,但是是理想,不能落實。我們聽了之後,不是沒有道理,那怎麼辦?必須要做實驗,所以這才用了一年的時間在那邊辦學。出乎意料之外,我們原先估計三年能收到效果,結果沒有想到半年效果就顯著,正好聯合國來找我主辦十月這次的活動,現在我們就要退出。讓參與國際和平工作的這些志士仁人增長信心,所以我告訴大家,化解國際糾紛的問題,鎮壓辦不到;報復只跟人家結冤仇,冤仇愈結愈深,也做不到;聯合國開會開了三十多年,世界愈開愈亂,也做不到;辦班教學就收到效果。
去年我在巴黎辦班教學做了三天,聯合國也有些官員到我們的講堂去考察,我相信今年他找我與去年有關係。去年我們在那裡辦班教學也是臨時湊的,還不錯,大概有八百人到一千多人。如果國際上認識這個方法有效,我們認真來推動,好事。全世界沒有一個人不希望化解衝突,人人都希望安定和平。由此可知,這樁事情是全世界人民迫切的需求。去年,我跟馬來西亞的前首相馬哈迪談論這些問題,他也問到我,我跟他講從團結宗教下手可以落實世界和平、化解衝突。他很同意我的看法,所以第二天他就發邀請函,邀請我參加他去年十二月的「國際和平論壇」,這個論壇是他主持的。
普賢這個十願,就是這十條教學的綱領,能夠應用在現代的社會,那對於化解衝突、落實安定和平是最有效的方法。每個人讚歎善,中國人講的隱惡揚善,你做得不對的地方,我們一句話不說你;你做得好的地方,我們都讚歎你,這樣人才良心會發現。你看我做那麼多壞事情,人家都原諒我,感覺到多難為情;做一點好事,人家都讚歎。現在社會恰恰相反,你做的好事沒有人說,做壞事極力宣揚,這個社會怎麼會不壞?稱讚如來是性德。現在很多這些所作所為全都是違背性德,自己完全不知道。這個道理我們要懂,我們要認真好好的去學習。
第三句「廣修供養」。在大乘教裡面講布施,布施裡頭有財布施、有法布施、有無畏布施,三種。佛經上給我們說得很好,財布施得財富,施一定有報,就是你捨,後頭一定有得。你捨財一定得財,你捨法得聰明智慧,你捨無畏得健康長壽。什麼叫無畏?你叫別人離開恐怖就是布施無畏。布施無畏的基本修學法就是吃長素,決定不吃眾生肉,決定不傷害眾生,無畏布施。印光大師七十歲之後,我們在他傳記裡面看到的,房間裡面這些小動物,蚊蟲、螞蟻、跳蚤這些小動物,老和尚住在那個房間的時候,自自然然牠就走了,牠就離開了,絕不干擾他,那是感應。老和尚沒有來住,這房間裡面很多,他一來住都沒有了,什麼跳蚤、臭蟲統統都沒有,找一個都找不到,感應。這個事情我們證實了,也是七十多歲,希望你們同學能夠在三、四十歲就有這種成就。
我也是七十以後,居住在那裡,這東西不干擾我,而且我們彼此有溝通,和睦相處,共存共榮。我們把這些小動物都看成菩薩,牠是諸佛,我們對牠很恭敬,牠對我們也很尊敬。你看,水懂得人的意思,小動物懂不懂?懂。我們愛牠,我們尊敬牠,牠決不找我們的麻煩,而且很聽話。我在澳洲蓋了一棟新房子,有一天早晨起來上洗手間,洗手間裡面統統是螞蟻,不曉得從哪來,新房子。沒法子進去,進去一定踏傷、踏死牠們。我就告訴牠們:螞蟻菩薩,我現在要用洗手間,你們從哪裡來的,還從哪裡出去。我說了這個話就出去散步,半小時回來之後,一個螞蟻都沒有,統統走了,很合作,所以蟑螂、老鼠統統都聽話。
我們的院子很大,種的菜很多,蟲要吃菜,我們只畫一個區域,一個小區域,蟲吃菜到那邊去吃,這一邊的我們要供養大眾。我們水果樹也很多,留了幾棵水果樹餵鳥的,合作,鳥去吃都吃那幾棵,其他的統統給我們留著。我們也不要去怎麼樣保護,牠自自然然的,牠不會來傷害,怎麼會沒有靈性?你看我們種的蔬菜,我們種的蔬菜沒有農藥、沒有化肥,長得特別好。這個菜園裡面放佛號、放講經的錄音,讓這些菜都聽佛號、都聽講經,廣修供養。我們對它法供養,它對我們財供養,長得很好,使我們收成,我們的菜園能供養三百人。今年三月,韓館長往生九週年,從海內外來的客人一千多,山上住一個星期,我們那個菜園居然能夠供應七天,不可思議。一千多人吃飯,我們這個蔬菜供應了一個星期,合作。所以我們不但跟一切動物處得好,我們跟植物處得好,我們跟山河大地處得好,你說人多快樂!多歡喜!決定不可以對立,決定不可以猜疑,不能製造矛盾,不能有衝突。
一切供養當中,佛常常讚歎「法供養為最」。你看《金剛經》上,諸位常念,大千世界七寶供養比不上為人說四句偈的功德,法供養。這三種都要學。我們教學,講經教學,我們要用身體、要用體力、要用精神、要用時間,這都是屬於財供養,叫內財供養。我們付出精神體力,內財供養的果報超過外財;外財,你拿著金錢財物去布施,那個功德超過。你們就曉得在道場裡面做義工的,歡歡喜喜在這裡做義工,你學很多東西。你能像我這樣子很留心留意的,天天有長進,天天有進步,消業障,長智慧,做義工是內財布施,福慧雙修。道場有些不如意的人給你不好看的臉色,說你幾句話,這是你修忍辱波羅蜜,成就你,好事不是壞事。讚歎你的時候,你還要留意,讚歎你一生歡喜心,你錯了。讚歎要接受,感謝,心裡頭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這就對了。所以逆境學遠離瞋恚,順境,人家讚歎的時候不能生貪愛,始終在境界裡保持自己心地清淨平等,這就對了,所以時時刻刻都在學習。道場的學習比任何場所更殊勝,因為這個地方有增上緣,我們一般講的三寶威神加持,都在你會學不會學。
時時刻刻,我們出門手上拿一串念珠,你要曉得這一串念珠就有很大的功德,怎麼了?外面很多不學佛的人看到你手上拿著念珠,立刻心裡就浮起一個佛,這個人是學佛的,他阿賴耶裡頭佛的種子就種下去,今生沒有緣,來生遇到緣,他還是會入佛門;接引眾生。所以我常常勸在家居士出門手上拿一串念珠,你在外頭走一圈不知道度多少人,你自己不曉得。
幫助人覺悟,幫助人回頭,這非常重要,這是真正的好事。你送人家錢財,送人家食物,穿的東西、用的東西,都比不上你教他。你自己做一個好榜樣給人看,要讓別人向你看齊,「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我們的言行要給社會大眾做好樣子,不能做壞樣子,做壞樣子就有罪,三途果報,做好樣子是功德,一定要記住,要認真,要努力。什麼是好樣子?好壞的標準就是道德。在佛家,十善業道、三皈五戒,這是最平常的。我們淨宗學會的同學在日常生活當中所修的科目,五種:第一個淨業三福,第二個六和敬,第三個戒定慧三學,第四個六波羅蜜,第五個普賢十願。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不違背這五個科目,你是真正修行人。如果起心動念跟這五個科目相違背,你自己一定要好好反省,要認真懺悔,改惡修善,這就對了。
為什麼我們學不好?這個我們講了很多次,我們的基礎從小失掉了。所以這些年來,我們特別提倡《弟子規》,提倡《太上感應篇》跟《十善業道》,這三個東西是中國自古以來儒釋道三家的根,你只要有根,根就是活的,你一定會茁壯,會開花、會結果。如果沒有根,無論怎麼學,像花瓶裡插的花,死的,不會成就。所以這個根本比什麼都重要,我們現在要非常認真努力紮根。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6 17:09:3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