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620卷/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mtb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六二0卷)  2006/8/2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62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賢首品第十二」,第二大段「略示勝能」第一首偈頌,清涼大師疏文最後一段看起,我們把文念一遍。「不信身心如來知見,豈能開示菩提涅槃」,最後一段是從反面說明。前面第一首偈頌,我們用了兩個小時來學習。看到經文,清涼大師的教誨,我們在這個地方體會到信心的重要性,「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我們怎樣培植我們的信心?信跟行是分不開的。而清涼大師在這個經上,明白的給我們指示,信解行證這四個字是一體的,一而四、四而一,不能夠分開。就是說你對佛法究竟信了沒有?信裡面有正解、有正行,還得要有證,這個信才叫真信;如果信裡面沒有解、沒有行,這個信叫迷信。

  由此可知,信佛的人很多,迷信的人不少!真正能夠理解,理解之後,能夠落實在自己日常生活當中,確實不多,所以正信的人很少。如果是真正信佛,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道場殊勝,身心安穩,還能夠福佑一方。所以我一生不敢建道場,什麼原因?第一個是自己沒有福慧,建道場要大福德、大智慧,我沒有福慧;第二,我看道場看得太多了。佛在經教裡面告訴我們,僧團兩個字,第一個條件就是要修六和敬,叫僧團。你看我們皈依三寶,「皈依僧,眾中尊」。平常早晚皈依,那個偈子是「淨行品」裡面的,「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為什麼一切無礙?六和敬的團體。誰做到?我在這一生當中,不但沒有看到,聽都沒有聽說,兩個人相處還鬧意見,所以佛是天天流眼淚,我們如何能報佛恩?

  佛弟子是和諧的,確實是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六和敬實在太好了,用在你家裡,你家庭就是道場;用在你公司行號裡面,你的公司行號就是道場。無論是在家、出家,四個人以上,僧團是四個人以上,在一起生活,修六和敬,這個團體就是僧團。僧不是指出家人,諸位一定要懂得,僧是修六和敬的團體。你在家裡面,你一家四個人,如果你一家四個人都學佛,都能夠遵守佛的六和敬,你的家庭就是道場。佛給我們講,這個世界上只要出現這一個道場,整個世界就有救。為什麼?諸佛護念,一切善神擁護!你就救了全世界,世界不會這麼動亂,不會有這麼多災難。到哪裡去找這麼個慈悲心的人?要找四個才行,一個還不行,所謂獨木不成林。

  我們知道了,無論在哪個地方,絕對不破壞別人的道場。就是決定不能因我而讓大家不和,那我就有罪。大家看我不順眼怎麼辦?我歡歡喜喜離開,我這一生就是這個做法。我找不到四個志同道合,找不到!你要問,要怎樣才能找到?要真正明經、持戒。要明經通達教理,要喜歡持戒,要能忍辱,要有相當的般若智慧,這個問題就做到,六和敬就不難了。

  最難是第一個「見和同解」,這條在佛法裡面是高明到極處!我們讀了,真的是五體投地。佛並不是講你們的見解都是錯誤的,一定要跟我學,佛不是這樣說法的,這樣說法顯得佛有傲慢。佛怎樣教大家做到見和同解?佛說妄想分別執著都不是真的,我放下,你也放下,他也放下。如果這四個人都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說他見和不和?和了!這高明到極處。自性本來是和睦的,迷了自性才不和,你就隨順你的煩惱習氣。你要知道煩惱習氣本來沒有,現在還是沒有,虛妄的,不是真的。清淨平等覺是真的。放下一切執著,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執著,你的心清淨了,清淨心現前,不生煩惱。再放下分別,於世出世間法不再分別,你的心平等了。只要做到清淨平等,心地清淨平等,不就見和同解了嗎?

  佛這個高明,沒有說我是正的,你們是錯的,沒有。佛只教導我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妄想是很難,是真不容易,所以佛教我們從容易的先放,慢慢再捨棄難的。第一個就是不再執著,不再有成見,真能夠隨順眾生,隨喜功德。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先學這個,得清淨心。真正到心清淨,你就得到正見,在佛法裡面講,你證得正覺。正覺是什麼人?阿羅漢。佛說沒有證得阿羅漢,不能相信自己,自己全是錯的。為什麼?輪迴心造輪迴業。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見思煩惱在《華嚴經》裡面講就是執著,放下執著就是見思煩惱斷了。見思煩惱斷,人就做到無我。

  這個「我」的見解是錯誤的,這是屬於見惑。見惑,佛菩薩很慈悲,把它歸納為八十八類,三界八十八品就是八十八類。頭一條就是身見,把身當作我。身不是我,誰是我?誰不把身當作是我?六道凡夫各個都是把身當作我,所以他怎麼樣修,出不了六道輪迴。阿羅漢知道身不是我,什麼是我?法性是我。我們現在對初學講法性,還比較不好懂,我們說靈性是我,這個好懂。

  現在西方人有很多人知道身不是我,什麼是我?靈魂是我。因為靈魂不生不滅,身體有生滅,靈魂不生不滅,靈魂是不會死的。所以他們肯定人不會死,死的是身體,你的靈魂離開身體又去找一個身體。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他把生死看破,生死不在乎了,不會貪生怕死,這個沒有了。而且西方人現在幾乎有三分之一,差不多到百分之四十幾的樣子,相信有靈魂,相信有輪迴,相信有因果報應。殺生要償命,欠債要還錢,你這一世沒還,來世碰到的時候還是要還。這是好事情。他們是用科學實驗發現的,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對這個生起了信心。

  這些事佛經裡面講得透徹,講得很多!所以我們知道靈魂是迷惑的靈性,覺悟了就叫靈性,迷了叫靈魂。六道裡面是它,六道輪迴是它,四聖法界還是它,四聖就是十法界裡面聲聞、緣覺、菩薩、佛,還是它。在佛法裡面不叫靈魂,也不叫靈性,叫什麼?叫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就是一般人講的靈性、靈魂。都在迷!迷的有淺深不同,迷得深的叫靈魂,不能出六道;迷得淺的,我們叫靈性,它超越六道,它出不了十法界。如果超越十法界,它叫什麼?叫佛性。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萬物皆有法性,覺悟的,不是迷惑的。所以人在世間最重要的是破迷開悟,這個重要,其他全是假的。

  賢首菩薩在經文裡面,前面第一段,「不求五欲及王位,富饒自樂大名稱」。經上講了五樁事,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跟我們講了十樁,慈悲到極處。這些東西全是虛妄不實,你只要是貪著,那個貪著的心就是輪迴心,你所作所為,就是學佛還是輪迴業,出不了六道輪迴。你修善,三善道;你造惡,有三惡道。這些道理、事實我們都要懂,學佛最可貴的是要培養我們的信心。後面這五首偈二十句,別顯信心殊勝的德能。我們有沒有?為什麼沒有?沒有,你就曉得我們沒有信心。它二十句,每一句是講一樁事情,所以我們學習可以一句一句學,不必一首偈一首偈的念。我們先看第一句:

  【信無垢濁心清淨。】

  這是「別顯」裡面第一句。我們有沒有?『垢濁』都是煩惱,就是染污。信沒有染污,『心清淨』。我們今天的心不清淨,妄想雜念太多,這就是說你沒有信!沒有信,你就要知道,你不是要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嗎?往生極樂世界三個條件,你必須要具備這三資糧,信、願、行。你想想看,你能不能去?別人讚歎我,我很歡喜,別人毀謗我,我很難過;歡喜是染污,是垢濁,難過也是垢濁,心不清淨。你為什麼會有這個?因為你執著身是我,我相、我見沒有破!所以境界風動,立刻就被染污。我們修行在哪裡修?最重要的就是在人事環境裡面修,我們要把煩惱習氣在境緣裡頭煉掉。境緣是個煉鋼爐子,我們是塊生鐵,到裡面去冶煉,把煩惱習氣煉掉。

  什麼時候聽到別人毀謗我、侮辱我、陷害我,甚至像忍辱仙人一樣,把我凌遲處死,都沒有一點怨恨心。中國人,自古以來讀書人對生死也不在乎,有所謂「士可殺,不可辱」,這是中國人的習氣!讀書人殺頭沒有關係,不能侮辱,把侮辱看得好重好重。所以,古來的這些大德們翻經,諸位要曉得,六波羅蜜裡頭原本不是忍辱,是忍耐。為什麼翻成忍辱?專門對中國人講的。中國人怎麼會把辱看得這麼重?辱不能忍,不能忍叫你忍。所以中國的翻法就翻成忍辱,告訴你辱也要忍。辱都能忍了,還有什麼不能忍?古大德這個翻經的用意好!對症下藥。

  我們要想修清淨心,要想斷煩惱,清淨心起用就是智慧,你說這個多重要。我們的信心從哪裡建立?前面第一首非常重要,尤其是末後這一句。你相不相信你自己是佛?這個重要,你要從這個地方建立信心。中國從前儒家的念書人,也從這裡建立信心,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他相信這個。我的性本善,為什麼變成不善?染污了。佛告訴我們,本來是佛!你現在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你被染污了,你迷惑了,從迷染裡面變現出無量無邊的煩惱習氣,這麼來的。而這個東西全是假的,你現在確實是佛,我常常講糊塗佛,被染污的佛。

  好像我們把佛比喻作黃金,大家看得最寶貴的,黃金、鑽石。你是黃金,你是鑽石,現在怎麼丟在糞坑裡去了,所染的、外面所包的統統是糞便。你嫌不嫌棄它?真的懂得的人不嫌棄,不能丟掉,丟掉了,寶就丟掉了。把它清洗乾淨,它就又恢復了。髒的東西不是它本有的,它本來沒有帶髒的東西,那是不小心掉下去了。佛菩薩眼睛裡面看我們芸芸眾生就是這樣的,我們的本質裡頭沒有染污,沒有煩惱習氣。自性裡頭,你的本性裡頭有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相好,你知不知道?我們從這裡建立信心。

  我今天接受佛陀的教誨,為的是什麼?要把我的染污把它洗刷乾淨,洒心易行,我們要向佛菩薩學習,佛菩薩是清淨無染。佛教我們從哪裡學起?我們現在不孝父母,不尊重師長,要知道孝親尊師是性德,你自性裡頭本有的,不要人教的,自然的、天生的,這叫性德。哪個人不愛父母?哪個人不愛老師?哪個人不愛兄弟?哪個人不愛朋友?性德。你之所以不愛,迷了,迷了才起貪瞋痴慢、懷疑、邪知邪見,這統統是染污,垢濁全包括在裡頭,心不清淨。

  所以,你要不信身心如來知見,那是自己!你的信心從哪裡來?學佛,你看看頭一句就把這個教給你。儒家從小朋友開始上學念書,《三字經》頭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就把這個教給你。你一生的方向、目標就是這個,一生努力的方向、目標,要把我們迷失的本善找回來。佛法裡面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我們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是本來是佛。你要是真的肯定了、真聽懂了、接受了,你就有自尊,自尊而後能尊人。他為什麼不尊敬別人?他沒有自尊。他為什麼不能愛別人?他不自愛。自愛而後能愛人,自尊而後能尊人,尊重自己的佛性,尊重自己的本善!

  清涼大師前面的小註註得很好,他老人家講「知見相為菩提,知見性為涅槃」。所以《法華經》上講,「開佛知見,為無上義」,這個地方就講「雙開菩提涅槃」。你沒有信心你不能成就,沒有信心的人讀經不能體會,聽講不能開悟,這就說明信心比什麼都重要。清涼大師在此地給我們做的註解,「心淨為性,故能翻不信濁」。信心本來是清淨的,《金剛經》上說得好,「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實相是實相般若。翻就是反過來,不信是垢濁,信是清淨,我們從這些地方去體會。第二句:

  【滅除憍慢恭敬本。】

  你就看這兩句,驕傲、傲慢這是煩惱。這個煩惱不輕!在根本煩惱裡面它排在第四,前面三個是貪瞋痴,接著就是慢。今天世界的動亂,諸位都知道非常嚴重,為什麼不能化解?從事於和平工作的志士仁人裡面真有有智慧的,我們常常在一起聊天也談到,所謂面子放不下。面子是什麼?憍慢。每個人都不肯低頭,有一人肯低頭,問題不就解決了嗎?往年我在新加坡,團結九個宗教,用什麼方法團結?滅除憍慢,恢復恭敬,就團結了。我們每個宗教去拜訪,見到他們的神像,我們就先磕頭、去頂禮,他們看到歡喜;對他的經教、對他的傳教師恭敬,虛心向他請教,怎麼會不能相處?他對我們很歡迎!如果總覺得我們的神是真的,你們那都是假的;我這是正法,你們都是邪道、都是外道,怎麼能和睦?永遠沒辦法和睦。

  宗教如此,你在家裡一家也是如此,你對待你的家人沒有傲慢,上上下下都恭敬,你這一家和睦。擴大到世界國與國之間,如果我們也放下面子,大國能對小國恭敬,小國感恩;強國對弱國恭敬,弱國感激。哪有化解不了的問題!所以全是煩惱在作祟。由此可知,我們從經文裡面就體會到,不信自己的性德,不信聖賢的教誨,宗教裡頭不相信神,不信上帝,麻煩就出來了。如果真的有信,這個世界是和平的,本來是和諧的,天地萬物沒有一樣是衝突的,確實是一團和氣。你有沒有看出來?你什麼時候能看出來,整個宇宙一團和氣,然後你回過頭來再看山河大地、花草樹木、一切眾生,也是一團和氣,在這個地球上和諧共存,這是事實真相。

  禽獸愚痴,牠也不侵犯別的禽獸,除非是什麼?肉食的這些動物,實在是飢餓得沒法子,才捉一隻小動物來吃,算很不錯。像獅子、老虎這些猛獸,牠們吃一餐大概三天,也就是三天吃一餐。吃飽之後他就睡懶覺,那些小動物在牠四周圍跑來跑去,理都不理。從這個地方我們就體會到,宇宙確實是和諧的,萬物確實是能夠和睦相處的。小動物繁殖力強,所以牠永遠能生存;虎豹繁殖力很低,上天很公平。人是很麻煩的,迷了之後,不吃牠也要殺牠,這就是違反性德,違反自然的規律,就要受苦報;換句話說,你要受到大自然的懲罰,天災人禍是自然的回報。你的善心善行就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這是自然給你的回報;不善的心行,這個社會就是天災人禍,我們生活就很痛苦。

  從這個地方我們要學習的,學習決定是在生活當中,離開生活到哪裡去學?沒地方學了。常常想到我的心不清淨,我的心還有雜念,我的心還有分別、還有執著,佛家講的信我沒有。信沒有,願就沒有,信願沒有,行也是假的,念佛不能往生。我們如果真正想求往生,真正想親近阿彌陀佛,親近阿彌陀佛那是聖人,想想看我們今天有沒有勝德?諸位要知道,勝德是自己本有的,一定要記住本性本善,本來是佛。你自己要能肯定你自己,然後才力求上進,把我的不善東西淘汰掉,這是自性裡頭沒有的。你看看清涼大師的註解,你就完全明白。佛在這裡講,信決定沒有染污,信決定是清淨心。我們心不清淨,沒有信;我們還有染污,沒有信。

  這個第二句裡面,清涼大師的註解也註得好,「信理普敬」。就是信的理體是什麼?普賢菩薩十願的第一願「禮敬諸佛」。中國古人教我們的,《禮記》裡面你翻開頭一句,「曲禮曰,毋不敬」;佛家的懺儀,你們常常拜懺,「一切恭敬」。你看看普敬,這是信,信的理體就是普遍恭敬。「故翻憍慢」,憍慢是不敬,貢高自大,信裡頭沒有。由此可知,修行這兩個字怎麼講?行是行為,行為錯了。行為就太多了,佛為了教學方便起見,把無量無邊的行為歸為三大類,身口意。你身的動作,這身的行為;口的言語,口業的行為;起心動念,是意業的行為,歸為這三大類。這三大類的行為錯了,什麼叫錯了?違背了性德,違背了理性。你的本性被污染,被污染就不清淨,被污染就生煩惱,就生起貪瞋痴慢。

  本性裡頭本來具足戒定慧三德,戒的反面是貪,定的反面是瞋,慧的反面是愚痴。迷了之後,你看把自性裡面的戒定慧變成貪瞋痴,錯了。今天佛教我們修行,把這個錯誤修正過來,如何能把貪瞋痴恢復成戒定慧。我們現在談到戒律,都不願意接受,不願意學習,錯了。沒有戒就沒有定,沒有定就沒有慧;換句話說,你要不持戒,你要不學信,你的煩惱永遠不會斷。煩惱永遠不會斷,換句話說,念佛你也決定不能往生。往生雖然講凡聖同居土帶業往生,經論上跟我們講得很清楚,只帶舊業,不帶現行。現行,你現前的煩惱習氣不能帶,帶從前的、舊的。那現在的,現在我們信願行的功夫能夠把煩惱伏住,不要斷;斷太難了,斷,你就證阿羅漢果了。所以這叫易行道,你要能伏得住。

  伏跟斷在相上講沒有兩樣,是相同的,但實際上講不一樣,功夫淺深不相同。斷了,永遠不會再起來;伏是你把它控制住,這是定功。念佛的功夫深,把它控制住,你一疏忽不控制,它又起現行。但是念佛人只要能把它控制住就能往生,這不可思議。我們能不能在日常生活當中,把這些所有不好的習氣都能控制住?這個念頭才起,阿彌陀佛,趕快把它熄滅。憍慢的念頭,染著的念頭,我們《華嚴經》上講執著,執著的念頭,分別的念頭,一起來立刻就控制住,這叫真念佛,這叫會念佛。不可以一面念佛,裡面一面還起煩惱,那一點用都沒有,那就是古人講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好,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休息幾分鐘。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接著看第三句,看第二首偈的第三句:

  【亦為法藏第一財。為清淨手受眾行。】

  我們看第三句。清涼大師告訴我們,「十藏之內,信即是藏」,我們先說這句。十藏是十無盡藏,有十條。第一個就是「信」,十藏裡面稱信藏,頭一個是信。確實信在一切法中,它都是站在第一位,它要是沒有了,後面全都沒有了,你說這個多重要。十藏就好像十層大樓一樣,信是第一層,戒是第二層。我們今天講,為什麼不能持戒?十善是根本戒,還沒有列在戒律裡面,善!從十善再提升到戒,五戒。所以十善是福德,五戒是功德,那就不一樣。我們今天不單談戒,善都沒有,這是戒的基礎。沒有十善,經論上諸位只要展開,你就會看到,佛稱人是「善男子,善女人」。為什麼會這種稱呼?具足十善。不一定皈依,十善修得很好,沒皈依,佛對他尊敬,菩薩對他尊敬,善男子,善女人。具足十善才能皈依。

  所以從前傳授三皈的條件就是十善業,沒有十善的人不能皈依。你看皈依,從淨業三福你就知道了,皈依的條件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個都能做到,然後才能「受持三皈,具足眾戒」,才能夠受三皈、受戒。如果沒有前面的基礎,你就曉得現在的三皈全是假的。很多人來找我,要我給他授三皈,說老實話也都是假的,哪有真的!得清楚,不要讓鬼神笑你。我那個皈依證,我自己也不曉得,到處都有人印,反正就是受過皈依的我也不記得。我從來不記人的姓名,也不記人的電話號碼、地址,統統都沒有,沒有往來。三皈傳授我講得很清楚,有小冊子、有光碟。你要真正做一個三寶弟子,受過三皈五戒,淨業三福頭一條不能沒有,沒有頭一條全是假的。天台大師講這種人叫名字三皈,有名無實。佛法的標準不能下降,為什麼?它是聖凡的標準。這一降就是凡夫,不是聖人,這個標準要嚴格的遵守。

  十藏裡頭第一個是信,第二個是「戒」,這就說明你有信,你才會持戒;沒有信,你不可能持戒。而信裡面,《華嚴》講得好,不是信別人,不是信佛菩薩,不是信善知識,信自己!自己本來是佛,信自己本性本善。戒是什麼?戒就是本善,戒就是性德,是自己的性德。你能這樣相信,你才真正能做到,這叫自尊,這叫自愛。凡是違背性德的,自性裡頭沒有,佛菩薩告訴我們,那是虛妄的,那是假的,自性裡沒有。自私自利、是非人我、五欲六塵、貪瞋痴慢統統沒有!

  惠能大師講得好,「本來無一物」,這個本來無一物是說什麼?十法界依正莊嚴,自性裡沒有。所以永嘉大師才說,「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這個大千是三千大千世界,十法界,自性裡頭沒有。你曉得我們現在全都是在作夢,你把夢中當作真的,你虧吃大了。這個大虧是什麼?你永遠不會省悟過來。佛菩薩、世出世間聖人教導我們,目的在哪裡?目的叫我們覺悟,目的叫我們醒過來,如此而已,不能不知道。

  最近這些年來,我也有聽說,國內外,尤其是國內,有很多人在說供養我道場,我要回國去住。其實我在香港,已經回國了。甚至於有到處募捐、化緣替我建道場,我都不知道。我會不會去住那些道場?你們自己想一想就知道,不可能。學佛要有智慧!你被別人欺騙,你沒有智慧。我一生,八十歲了,可以講是一生,來日無多,一生都是講經教學,四十八年,從來沒有中斷過,沒有道場。我講經四十八年就是出家四十八年,我一出家就開始講經,講經是在沒有出家之前學會的,在李老師會下學得的。

  哪個地方請我講經,我都會去的,從來沒有拒絕過的。但是在中國,我們一定要守國家的法律,尊重國家的國策。在中國要是找我講經的話,一定要國家宗教局批准;國家宗教局沒有批准,我不可以,我不會接受的。居然也有人說,國家宗教局批准了,很多信眾都相信,那就沒法子了。宗教局是不是批准?我不會去調查,但是我沒有收到宗教局批准的文件。像這些地方,我們學佛的人頭腦聰明,不會被蒙蔽,不會被欺騙,這一定要知道。我一生不建廟,別人建廟送給我,我不敢接受,你知道為什麼不敢接受?我前面講了,我找不到六和敬的同參道友。

  如果這個道場不是修六和敬的,你想想我敢不敢住?我一生都在讀經,這是違背了佛法。年歲大了,將來不能再繼續講,頂多我只有個小房子,自己好好修行就夠了。在香港,現在陳老居士供養我這個小地方足夠了,我還要多大地方!多大地方,每天打掃耽誤多少時間。他供給我的這個如法,產權是他的,借給我住的,我哪一天不在這個世間了,這個房子他收回去。我沒有財產,這個諸位同修你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我一生沒有任何牽掛、沒有憂慮,捨得乾乾淨淨,求一個清淨心。

  勸導同學們,都是希望從《弟子規》學起,把弟子規百分之百的落實,戒律,弟子規是戒律。在淨業三福第一條裡頭,「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就落實在《弟子規》;「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修十善業」,落實在《十善業道經》。我勉勵同學你要真正學佛,你從這三樣東西紮根,這三樣是儒釋道的根。你有根,你就有生命,你有根,你是活的,你將來必然茁壯、開花結果。

  現在確實是有人要送地給我,送房子給我,都很大,我也願意接受。接受幹什麼?不是我住,辦學校。我這一生確實有個願望,希望幫助年輕人認真的修學。要幫助年輕人,一定要有修學的環境,佛家常講「法輪未轉食輪先」,所謂是「身安則道隆」。沒有一個安定的環境,你心定不下來,學跟道都不能成就。所以我在澳洲建了個道場,供養大眾的,環境非常之好,設備也相當齊全。真正修學的人不多,假的多,真的不多;我們能夠有個三十、五十,那就不得了,那真的就是大道場。

  我們的期限,最好是大家在一起發心修學,一生依眾靠眾,就在一個地方住,心是定的。別的地方請我們講經,我們去講,講完了回來,同學們在一起切磋琢磨會有成就。我要求的基礎就是這三個根,你沒有這三個根,你到這個地方來沒用處;這三個根你紮穩了,那就非常歡迎。將來在這個道場,我只希望一生當中專攻一部經,至少十年,十年工夫用在一部經上,專!「教之道,貴以專」,學之道還是貴以專,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有儒釋道的根,你在十年當中學一部經,這一部經通了,一經通一切經都通。經教是可以自己選擇的,你搞一部,十年,不下山,四事供養我來負責。現在確實大家都有這麼一個意願。

  我離開這段期間,他們又買了兩塊土地,如果合中國的來算,大概是一千五百畝,面積很大,準備建學校。打電話告訴我,環境非常好,有懂得風水的去看,風水絕佳。國內也有這個情形,但是我統統是辦學,辦學校培養人才。沒有真正的人才,道沒有法子弘傳,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所以一定要依照佛陀的教誨,從這三個根上建立堅定的信心、願心。你沒有這三個根,信心建不起來;有這三個根,信心就有了。信即是藏,有信,你才能真正接受三皈、五戒、十戒,乃至比丘戒、菩薩戒,你才能接受。如果沒有十善,皈戒都是假的,三皈是假的,五戒更是假的。

  具足戒律、威儀,慚愧的心才生得起來,這是十藏第三是「慚」,第四是「愧」。慚愧在中國道德裡面來說,就是知恥的心,八德裡面,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個字很重要。慚是什麼?我們講從內發的良心,我要不認真學,對不起自己,這叫慚,對不起自己是慚。自己本來是佛,自己本性本善,我要不認真學,怎麼能對得起自己的本性本善?怎麼能對得起自己本來是佛?愧是什麼?愧是對不起別人,對不起父母,對不起老師,對不起佛菩薩,對不起一切眾生。一切苦難眾生,我修成才能幫助他;我修得不好、修不成,他天天在期望著我們幫助他,救苦救難,我們怎麼能對得起他?所以慚是第三,也都是藏,信是藏,戒是藏,慚是藏,愧是藏。這前面四條,十個前面四條,是動力,我們今天講能源,講的動力,推動你,推動你勇猛精進。

  第五個「聞藏」,多聞,你就認真學習。多聞,初學的,自己在沒有開悟之前不是廣學多聞,而是這部經重複的去學習,這也是屬於多聞的一種。古人常講「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千遍你的心就定了。沒有一天不讀書、不讀經。道場經典具足,至少都有一、二套《大藏經》。我們澳洲的學院有十種不同版本的《藏經》,這是什麼?你查考方便。你學一門,至於學哪一門,各人自己選擇,我們不勉強,說大家一起,不需要。

  你喜歡學哪一門,你就專攻哪一門。如果有二、三個人都是學一樣東西,它就成一個小組,也可以;一個人學一門,也好。天天要讀,天天要研究,天天要跟大眾在一起討論!在大眾、同學當中做心得報告,一個星期不能少過四個小時,做心得報告。每個人做心得報告都去聽,這廣學。我聽,我不學那個,但是聽的時候,幫助我自己這部經的悟處。多聽,我在這邊遇到困難,聽聽別人,豁然開悟,明白了,好幫助。教學相長,這是切磋琢磨的利益。多聽別人講經,多讀、多講,聞藏。釋迦牟尼佛一生講了四十九年,他的那些常隨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絕大多數都是跟釋迦牟尼佛四十多年,無論在哪個地方講經他們都聽到。

  第六個是「施藏」。出家人沒有財物,捨乾淨了,用什麼布施?法布施。法布施裡頭第一個,形象布施,就是做個好樣子給大家看;換句話說,你是社會上標準的好人。為什麼?十善,你修十善。我們今天所要求的,不但你修十善,你修《弟子規》,你修《感應篇》,真正是世間的大好人。世間人毛病習氣很多,你都沒有,你是世間人的好榜樣。法布施、無畏布施,你所得的是智慧、健康長壽,你就會接引很多的眾生。如果你前世修很多財布施,你的供養會很多,這些供養當然你也不會去享受,你又有財布施。財、法、無畏永遠不斷!

  三種布施裡面的果德,有財富、有智慧、有健康長壽。這裡面最重要的,我們要智慧,智慧能斷煩惱,智慧能破無明,所以下面「慧藏」,第七個。第八個「念藏」,念是什麼?你看中國的文字,今心,不是過去,不是未來。過去不要去想它,未來也不要去想它,最重要的是現前。現前的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現前的心是這個心,大菩提心!前面十個字是菩提心,後面十個字是菩薩行,這個人真正是發菩提心,修菩薩道,他是真菩薩,不是假菩薩。

  第九個「持藏」,持是保持,永遠不會失掉,而不是露水道心。所謂露水道心,是時間很短,保持不住。為什麼保持不住?如果前面沒有這個基礎,最重要的基礎就是信、戒、慚、愧,或者聞也算進去,前面五個是基礎。沒有前面五個,保持不住!前面五個有了,有這個根基,你肯定保持,你不會失掉。第十個是「辯」,辯是辯才無礙,你得無礙辯才。無礙辯才不是自受用,是他受用。你看十藏前面九個是成就自己,最後這一個是成就眾生;前面九個示現的是身教,後面這一個是言教,身教比言教重要。

  這個叫十無盡藏,這十條叫無盡藏,都從信裡面發展出來,開發出來的,沒有信,全都沒有了。這是《華嚴經》功德林菩薩說的,大菩薩教小菩薩,希望諸菩薩修學都能夠契入佛法。佛法是什麼?佛法是性德。契入佛法就是明心見性,你的煩惱習氣捨了、放下了,性德現前,你入了佛的境界。為什麼叫無盡藏?這十條每個字裡頭含攝無盡的法海。《華嚴經》上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任何一個字裡頭都含攝無量無邊的性德,所以稱之為無盡藏。由此我們就可以知道,這十條是略舉幾個例子,所有一切的德能無量無邊,每個德能都含攝圓滿的性德。這是《華嚴經》末後所講的不思議的法界,清涼大師引用十藏,用意很深!

  下面又說「七聖財中,信為第一」,財是財寶,世間的財寶,金銀、琉璃七寶!你要是得到,可以富裕你的物質生活。佛家也講財,出了家還有財,聖財!聖人之財,不是物質的。這七種財你要是得到,豐富你的精神生活,精神生活比物質生活高得太多了。你看看孔子讚歎顏回,顏回的物質生活很貧乏,「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你就曉得吃飯沒有飯碗,喝水沒有茶杯,喝水用瓢,葫蘆瓢;吃飯用竹子編個簍子當作飯碗,你就知道他的物質生活。所以夫子說,那樣的生活要是一般人過,「不堪其憂」,可是顏回怎麼樣?顏回天天快樂,你見到他是歡歡喜喜,「回也不改其樂」。他樂的是什麼?他雖然沒有金銀七寶,他有聖財,他快樂!得到聖人的讚歎,夫子是聖人,常常讚歎他。

  七聖財七個項目,跟十無盡藏幾乎都是相同的,無盡藏就是七聖財,七聖財就是無盡藏。七聖財裡面頭一個是信,你看十無盡藏頭一個也是信;第二個是戒,七聖財裡面第二個也是戒。《淨名經》裡面所說的,「慚、愧、聞、捨、慧」,在《淨名經》上講的,幾乎跟十無盡藏是一樣的。另外還有一個說法,就是《未曾有經》,《未曾有經》裡面佛講的第一個是信;第二個是進,進是精進,勇猛精進不退轉;第三個是戒;第四個是慚愧,慚愧算是一個。在《淨名經》裡面慚愧算兩個,《淨名經》裡頭沒有進、沒有定。《未曾有經》裡面有定、有慧,定慧算一個;有聞、有捨,捨就是十無盡藏裡面的施,布施。十無盡藏裡頭沒有講定、沒有講慧,意思在裡頭,在哪個字裡頭?在念、在持,在這個裡頭。為什麼?沒有定慧,哪來的辯才?辯才無礙是從定慧裡頭出來的。

  所以這是出世的法財,出世人要修的,出世人重視精神生活,也就是重視功德法財。這一說你就知道了,包括這些德目,要是把它一個一個的說,裡面是九個德目,慚愧算一個,定慧算一個,才變成七個。你在這個地方看到慚愧兩個字多重要,我們一般人講良心、羞恥心。我要不好好的做,我對不起自己,對不起自己是慚;對不起別人是愧,別人裡面頭一個是父母、師長,學佛的人是佛菩薩。佛陀距離我們現在二千五百多年,這外國人說的,中國歷史上記載的三千年。三千年代代相傳,這些祖師代代相傳,傳到我們這個地方,我們不好好認真學就斷掉了,你怎麼能對得起佛菩薩?怎麼能對得起祖師大德?

  中國人常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後是什麼?傳人,傳法的人。佛法傳到我這裡以後沒有了,我沒有傳人,沒有了,這個罪就很重。所以,提攜下一代、培養下一代比什麼都重要!傳法的條件是什麼?給諸位說,你具足十藏,你具足七聖財,你就具足傳法的條件。十藏、七財裡面都有信、都有戒,這兩個字尤其重要。有慚、有愧的人怎麼能不精進?這是你勇猛精進的動力,它在推動你,這不是名聞利養。世間人無論從事哪個行業,他也很精進,他為什麼?為了賺錢,為名為利,名利在推動。聖教沒有名利,什麼東西推動?慚愧。我要修不好,我要教不好,我底下要沒有傳人,真的是對不起自己,對不起佛菩薩,對不起父母,對不起老師,對不起眾生。你就知道這個問題的嚴重。

  講到戒,大家一定要牢牢的記住,根本戒,我們的修學最高的指導原則就是淨業三福。所以淨業三福第一條裡頭,「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我將它落實在《弟子規》;「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修十善業」,落實在《十善業道經》。我不是自己想的,不是!是佛陀的教誨。有了這個基礎,才「受持三皈,具足眾戒」。在家三皈、五戒,出家三皈、沙彌律儀,必須要做到,然後再慢慢向上提升,你的學業、道業才能成就。你這一生就沒有空過,你這一生法喜充滿,真的是無量的幸福。這是現在所謂幸福美滿的人生,確實你一生可以享受得到。現在時間到了,今天我們就講到這一句。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6 17:02:29)

 
amtb
  • 本文由 amtb 发表于 2017年5月26日17:02:2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922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