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604卷/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mtb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六0四卷)  2006/8/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604

  請看「賢首品第十二」,今天我們接著前面清涼大師的《鈔》文,從「然信差別,略有三種」這句看起。我們把文念一遍:「然信差別,略有三種。一信有實,謂於諸法實事理中,深信忍故」,這是一段。信一定要有對象,下面所說的「信依處」。信的是什麼?第一個我們要相信有實,真實,這就是法性,就是真心,就是本性,中國古聖先賢所講的「人之初,性本善」,性本善,我們要相信這是決定有的。佛法裡面講真妄,真是永恆不變,也就是它不是生滅法;說是虛妄的,虛妄裡頭是生滅法,就是虛妄的,換句話說,它不能夠永恆存在。真妄的定義在此地。

  宇宙之間什麼是真實的?實就是真實、真有,只有法性,這是真的。中國古人講得好,性本善,用一個字,本來就是善。善會不會變質?不會變。如果會變質那就是虛妄的,那就不是真的,所以真的永遠不會變。在佛法裡面講得更清楚,中國只講一個字,善。善是什麼意思?佛法裡講三個,講般若、法身、解脫。這三個是不生滅的,這三個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正是世尊在《華嚴經》後面跟我們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德就是我們此地所講的這三個體,真就是般若,德就是法身,能就是相好。它這三個可以互用,我們也可以說真是法身,法身跟法性是一不是二,性相一如,性相不二;就如同金跟器一樣,金好比是法性,器好比是法相。諸位想想,金跟器是不一樣,但是能不能離得開?離不開,金就是器,器就是金。這是古大德用這種比喻讓我們去體會法性跟法相的關係,真的是一體,決定不能夠分離。法性跟法相決定沒有對立,它是一體,這我們要相信,永恆不變。

  我們常說,永恆不變的是性,能現的性,好像我們用金做比喻一樣。比喻說你拿著有一公斤的黃金,一公斤的黃金沒有多大,還沒有我們一個拳頭大,一公斤。我們中國人常講寸金,那是中國古時候的尺,一方寸正好就是金的重量是一斤重,十六兩,十六兩剛好是一方寸,這叫寸金。我們這一個拳頭比方寸要大很多,我看至少有六、七個,中國古時候講六、七斤,一斤十六兩,現在度量衡跟古時候不一樣。黃金有沒有相?有,你把它捏成一坨,一坨的相;你把它製作成金塊,有一塊的相;你把它做成金條,有金條的相;你把它做成項鍊,有項鍊的相;你把它做成手鐲,有手鐲的相,你看相會變,金沒有變。再給你說,相也沒變,因為我只說相,沒有說什麼相。如果我要說是項鍊跟手鐲,那就不一樣。我只說一個相,怎麼樣變,它還是有相,它都是有個相。諸位去體會這個意思。

  如果我們把它比喻作十法界,我們用黃金做成佛相,佛法界;我們把它做成菩薩相,菩薩法界;我們把它做成羅漢相,聲聞法界;把它做個天人相,天法界;把它造成人相,人法界;做成一個獅子、做成一個老虎,畜生相。但是我們今天只講法相,十法界依正莊嚴全是法相,法相有沒有變?沒有變,無論你變什麼都叫做相,所以法相也不變。如果法相裡面給你講佛、菩薩、聲聞、緣覺,那這就有變,變的裡面有不變,這個意思你能聽得懂嗎?就是法相,相決定不變,它一定有相,相裡頭並不是一樣的,森羅萬象。十法界依正莊嚴,森羅萬象,千變萬化,怎麼樣變,它還是個相。你從這個地方細心去體會,你就懂得什麼叫法相,然後你才能夠悟出性相一如、性相不二。這個東西要是能夠悟入,對你這一生有很大的幫助,你這一生真的學到最重要的東西。你知道變當中有不變,不變裡面有變化,變跟不變是一不是二,你就入不二法門了。這很重要的觀念,這是我們一般人想不到的事情,你必須很細心、很冷靜的去觀察。

  實在講,我們是這麼多年來受佛法的薰陶,事情就在面前,但是就迷在境界裡頭不知道,不知道它們的關係,關係真的是一不是二。從森羅萬象裡面看到不二,原來不二就在眼前,你能夠契入,入華嚴境界了。契入不二,你的心,真誠清淨平等覺悟了,也有大慈悲,為什麼?慈悲是性德,是你自性裡面本來具有的,不是學來的,本來就有。天地萬物細心去觀察,慈悲遍法界,善意滿娑婆,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現在你慈悲心沒有了,慈悲變成了怨恨,慈悲變成了貪婪,慈悲變成了煩惱,那是什麼?慈悲變質了,為什麼會變質?迷了自性,就是迷了不二,不知道宇宙是不二,迷失了自性。迷失了自性,要學習,慢慢的學,學到這個層次那是相當高度的層次,不是普通層次。相似的,就是《華嚴》裡面所講的十信菩薩;真實的,初住以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

  前面我講了很多比喻,我們六道裡面這些凡夫生生世世修行,就好比五十二層大樓底下的地下室,還不是第一層,地下室。地下室這是講的六道,下面有六層地基。如果你再細分一點,你把天道分做九層,也很合理,為什麼?欲界天六層算作一層,四禪十八層天算作四層,四空天四層,九層。九層再加上阿修羅、人道、餓鬼、畜生、地獄,十四層,我們可以說這五十二層大樓下面的地基有十四層,很深,真正叫根深蒂固。凡夫的修行總在地下的十四層,沒有辦法走上來。這個比喻不難懂,諸位細心去揣摩。

  無論在哪一道,生生世世都在學習,學什麼?佛法教導我們的兩句話,學著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善惡的標準是什麼?絕對的標準,與性德相應的,就是與實德能相應的是善,與實德能相違背的是惡,這是絕對的標準,絕對的標準是凡聖的分水嶺。用我這個比喻,就是地下層跟樓上的一層分界線,這是絕對的標準。可是我們從來沒有走上地上面第一層,從來沒有走過,都是在地下十四層裡面上上下下,這就是六道輪迴的現象。

  這個地方我們要記住,天道有九層,六道裡頭天道有九層,阿修羅算一層,人道算一層,畜生、餓鬼、地獄,總在這裡打轉。我們實在講很可憐,可憐到什麼程度?下面地下室一共十四層,上面的八層我們從來沒去過,幾乎都是在欲界以下輪迴流轉,為什麼?欲沒有斷,什麼欲?佛講的五欲,財色名食睡,這個東西要沒有斷就到不了色界。教我們斷一切惡,斷什麼?就是斷財色名食睡。不貪財,不貪色,不貪名,不貪利養,也不貪睡,利養包括飲食,在這裡面統統沒有貪心,都能放得下,你才能到色界。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為我們所示現的,慈悲到了極處,他給我們表演的就是財色名食睡統統放下。你看吃飯,人家每天出去托缽,日中一食,這告訴你,飲食只要能夠維護身體就可以,沒有任何貪欲,也不會講求營養,為什麼?營養,你是貪愛色身。完全是隨緣,你每天出去托缽,人家給什麼吃什麼,決定沒有分別,他真放下。睡眠,你看看佛經裡面講的,僧團裡面晚上睡覺的時間,十點鐘到兩點鐘,中夜睡眠,不貪睡;睡眠的時間四個小時,現在講的十點鐘到兩點。這樣的修行人,他來生到哪裡去?他不到欲界,超越欲界的六層天,他到初禪去了,初禪是梵天。

  這就是說我們在這個世間要學的功課是什麼,這就清楚了,我們走不走這個路子?走這個路子叫豎出。從人道,把人道的功課學好了,做人學好了,諸位要知道人道的功課就是《十善業道經》,就是三皈五戒,十善業道。在中國傳統裡面,有儒家的《弟子規》,有道家的《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這些都是人道裡面必須要學習的功課。這個功課學好了,能夠畢業了,你就生欲界天,欲界天到哪裡去?一般是四王天跟忉利天這兩個地方,成績非常優秀的就到忉利天,成績稍微次一點的也都有及格的水平,你就生四王天,往上升,節節上升。到第二十八層天,非想非非想處天,再升級就到四聖法界裡面的聲聞法界。聲聞再升緣覺,緣覺再升菩薩,菩薩再升佛,佛再超越十法界,證得一真法界,我們佛門叫豎出,這個時間很長。

  佛法裡還有一個特別法門,不是走這個路子,叫橫出,那就是不通過上面這麼多的層次,從人道一下就超越。豎出,古人講像竹竿一樣,慢慢爬,一路一路往上升,升到頂處。橫出,從這旁邊一下就出來,一下就離開。橫出就是念佛往生淨土,生到西方淨土就等於爬到最尖端,所以叫一生成就。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往生淨土,到淨土是一生證得究竟圓滿佛果,這個法門不可思議。《華嚴》到最後,文殊、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們想想這個法門。但是橫豎這裡面的關係,它的修學的方法,各個不同的境界,我們要熟悉,這是《華嚴》講得透徹,我們都要清楚。然後你自己去選擇,你看你選擇哪個方式,在這一生當中把自己的功課學好,當然無比殊勝的是這一生當中能往生極樂世界。

  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過去念佛堂的堂主常常念在口裡頭,提醒同參道友一句話,「放下身心世界,提起正念」,正念就是一句佛號。我們對於身心世界,這就是七情五欲要是放不下的話,佛念得再好不能往生,為什麼?這個地方沒有辦法脫身。煩惱繫縛,只要你有一樣放不下,你就去不了,不能不知道。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什麼緣故?你沒放下。淨宗修學學什麼?學放下,一切放下,什麼都要放下,連佛法也要放下。佛法,八萬四千法門我統統放下,只抓住一個阿彌陀佛,這才能往生。《金剛經》上告訴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經上講的法就是佛法,佛法也不能執著,佛法也不能貪愛。

  我們看到學佛的同學,還有很多出家的同修們,放不下他喜歡的佛像,放不下他喜歡的經典,不行,不能往生,為什麼?沒放下。教你放下,不是換放下的對象。世間名聞利養我放下,佛法裡頭貪愛還是不行,你不過是貪瞋痴換了對象。世法裡頭沒有貪瞋痴,佛法裡頭有貪瞋痴,你的貪瞋痴沒放下,換對象不行,不能成就;換對象,你不會開悟,所以這個道理要懂。為什麼?法性、法相裡面沒有貪瞋痴;法性裡頭沒有,法相裡頭也沒有。貪瞋痴從哪裡來的?貪瞋痴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頭來的,那就不是真實。真實的,可以說法性跟法相是真實的。真實裡頭還有什麼東西?真實裡頭有,有智慧,無量的智慧,你真心自性裡頭有,跟佛決定沒有差別,現在為什麼不能證得?就是因為你有妄想分別執著,你這個東西沒有放下。

  我們在講席裡講得很清楚,放下執著你就證得阿羅漢果,你就成正覺;你再能放下分別,你就證菩薩果位,成正等正覺;你再把無明放棄掉,你就成佛,《華嚴經》上講的法身大士,你就證得法身。我們現在法身雖然有,沒證得,為什麼?不承認。證得的人是什麼樣子?承認。所以此地講的,「謂於諸法實事理中」,諸法的實事是法相,實理是法性;「深信忍故」,忍就是承認、肯定,這是真有。

  性相既然是一,既然不二,自性裡面具足萬德萬能,就是一切善。我們把它落實在人間來說,五倫八德是真有,絕對不是從外面來的,也不是哪個人發明創造的,不是的,是一切眾生自性裡頭本來具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十善業道裡面講的不殺生,你自性裡頭本來就是這樣的。大慈大悲愛護眾生,你怎麼會傷害眾生?哪有這種道理!不偷盜,你自己全心全力去供養大眾,你怎麼會佔別人便宜?哪有這種道理!沒有淫欲,沒有妄語,沒有兩舌,沒有綺語,沒有惡口,沒有貪瞋痴,那是你的性德。為什麼現在會有這些?迷了性德,迷就起妄想分別執著。

  所以這個東西從哪裡來的?十惡是從執著裡頭來的。如果我們對於一切人事物的執著沒有了,十惡就沒有了,不要一樣一樣的斷,一樣一樣斷很麻煩,宗門裡面說尋枝摘葉。聰明人從根本斷,根本是什麼?所有一切不善的根是執著。只要把執著放下,一切不善的根沒有了,所有一切不善統統沒有了。不善沒有了,顯現出來的就是善,本善,那是你自性裡頭本有的。自性本有要不要去學習?不需要,自然就現前,只要你斷惡。惡斷了之後,煩惱沒有了之後,智慧德相自然現前。

  大乘教裡頭,世尊慈悲,千經萬論常常提醒我們,常常教導我們,而我們自己真的是辜負佛菩薩,千言萬語沒聽懂,或者是聽了怎麼樣?似是而非。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處事待人接物,還是用貪瞋痴,還是用殺盜淫,還是用妄語兩舌,這就沒法子。好吧!慢慢學,佛菩薩不著急,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佛菩薩總是慈悲照顧你。你的習氣改不了,慢慢來,生生世世來,甚至到無量劫,佛菩薩統統照顧你。佛的恩德,你自己不知道,你自己一旦要曉得,你怎麼報?所以大乘經上說,若不弘法利眾生,無有得報佛恩者。報佛恩沒有別的方法,效法佛陀大慈大悲廣度眾生,像佛菩薩一樣,這叫報佛恩。從這個地方建立信心,真正承認。

  難得近代日本江本博士幾十萬次的實驗,用科學實驗,發現水結晶只有愛跟感恩這個圖案是最美的,所以他告訴我,愛跟感恩是宇宙的核心,我聽了點點頭。那是什麼?性相的核心,就是法性跟法相核心是愛。佛法不講愛,佛法講慈悲,講大慈大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法性如是,法相亦如是,那是你自己本有的,那就是佛心,那就是佛性,為什麼把它失掉?失掉之後,我常常講,失掉是不自愛。不自愛,你怎麼會愛人?當然你不會愛人。凡是真正能愛人的人,誰能愛人?佛菩薩愛人。為什麼他愛人?因為他自愛。就正如在水實驗當中你所看到的,你的善意、你的愛心去面對它,它的反應,它的呈現,最美的圖案。這個圖案不是人為的,不是人設計的,自自然然呈現出來,而且沒有一個是相同的,什麼原因?因為你的善意,你的愛心,念念都有差別。為什麼會有差別?因為夾雜著煩惱習氣在裡頭,不是純淨純愛。純淨純愛現的那個相,它美極了。

  所以我們同樣是用愛心,我們凡夫的愛心比不上天人的愛心,天人的愛心比不上阿羅漢的愛心,阿羅漢的愛心比不上辟支佛的愛心,什麼原因?他夾雜著煩惱習氣沒有斷盡。究竟圓滿的是妙覺位的佛果,他那種結晶我們無法想像,真正是不可思議,沒有能夠跟它相比的。但是諸位要曉得,我們有,我們跟佛一樣,所以佛一絲毫傲慢心都沒有,為什麼?佛知道一切眾生是平等的。他得到的是究竟圓滿,眾生如果把煩惱習氣統統放下,也是究竟圓滿,沒有絲毫差別。所以佛對一切眾生,縱然你在地獄、餓鬼,佛對你的誠敬一絲毫差別都沒有。這是什麼原因?佛看到你的性德,沒有把你現在的現相放在心上,沒有,他看到你的性德。佛所見到的,這是禪宗常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就是說佛所見到的是法性、是法相,在差別裡面他見到無差別,在生滅裡面他見到不生滅。我們凡夫恰恰相反,在不生滅裡面看到的是生滅,在無差別裡面看到的是差別,所以我們的信心不是真的,靠不住,常常有退轉。菩薩的信心靠得住,永遠沒有退轉,道理就在此地。

  如果我們能夠在這個層次裡面學習,那就太殊勝,我們將這個功德迴向求生淨土,淨土有四土,絕不在下面二土,為什麼?你現在學的是入不二法門,至少你放下了分別執著,你才能入;你有分別執著,你就入不了。生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那怎麼會一樣?你要問,我行不行?善導大師給你的答覆,要知道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善導大師的話就是阿彌陀佛親口說的,他老人家怎麼說?總在遇緣不同。他講四土三輩九品這些往生的人,總在遇緣不同。我們今天遇到的是《華嚴》、《無量壽》,這個緣無比殊勝,以這個緣取西方實報莊嚴土是理所當然。

  今天世界動亂頻繁,你有沒有受到影響?動亂裡面你能夠學到不動,這才能夠體會到不二,動靜不二,你在動中能夠住在靜地。一般凡夫在靜中,他住在動地。動則有苦,靜則有樂。動,迷惑,生煩惱;靜,清淨,生智慧。它怎麼會不一樣?我們在講席裡頭可以說講得很白,希望同修細細去體會。總要放下,不放下體會不到。你放下得愈多,體會得就愈深,體會得就愈明顯。總而言之,不能不放下,什麼都要放下。

  世尊三衣一缽為我們示現,我們今天做不到,在形式上做不到像世尊那樣,心理上要做到。現在雖然是你擁有的一切,決定不放在心上,這就放下了。這是什麼?理事不二,空有不二。雖然擁有,心地乾淨一塵不染,什麼時候走,絲毫牽掛都沒有,這行。如果你有慈悲心,你還要幫助眾生,你最好做一點示現,這是什麼?自利利他。示現布施,我有的,別人有缺乏的,我恭恭敬敬布施供養,把自己所有的統統布施得乾乾淨淨,那你就度很多眾生。很多人看到你這個做法,受了啟示,受了感動。從看到你這種做法,他明白了,他覺悟了。捨是真的,擁有是錯誤的,要能捨,要能放下。

  在過去,我的老師方東美先生,他是讀書人,收藏的書籍很多,臨終的時候留下遺囑,他走了以後,所有書籍統統捐贈給圖書館。那時候我還住在韓館長家裡,韓館長的鄰居是天主教的一個神父,方豪,跟我很熟,也是個讀書人,收藏的書很多,相當豐富。他在政大文學院教書,他是文學院院長,他就把他所有的書全部贈送給政大文學院圖書館。他給我說,方老師死了之後再捐,我還沒死就先把它捐掉。方老師捐贈,他自己沒有看到;我現在捐贈,自己親自看到。示現,對我們這些後學的就有很大的啟示,起很大的作用。我們看到,這是正確的,雖擁有,不放在心上,隨時可以捐贈給別人,這就對了。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休息幾分鐘。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接著看下面第二個小段,「二信有德,謂於三寶真淨德中,深信樂故」,這是一小段。前面講的「信有實」,實是從體上講,從法性、法相上講。法性比較好懂,因為法性沒有相,法相比較難懂,我們在前面總算是講得相當的明白,所以要懂得什麼叫法相,性相不二。

  這個地方講「信有德」,通常德跟能是合起來講的,德能德相。什麼叫德?三寶真淨德中。這就給我們說出來了,這個德我們就曉得,就是菩提心裡面所說的,真誠是德,清淨是德,平等是德,覺悟是德,慈悲是德。這是三寶所說的,佛具足,法也具足,僧也具足;如果從自性三寶上來講,覺具足,正具足,淨具足。《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展開來就是我們講無量的淨德。

  真淨德無量無邊,換句話說,就是我們常常講的一切善。一切善與真淨德相應,我們要相信。這是從德,前面講體,這講德,德真有,這不是假的,不生不滅,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就是法性,本來具足。法性既然具足,法相具不具足?當然具足,所以法相裡頭有。我們今天這個身體是什麼?法相。執著這個身是我,法相就迷了。如果不執著這個身是我,我們這個身跟宇宙之間萬事萬物平等的,那就對了。決定沒有高下,決定不會說是我跟他不一樣,不是的,一樣。我跟其他的人一樣,我跟所有的動物一樣,我跟所有的植物一樣,我跟山河大地一樣。這一樣是什麼?你把它仔細去觀察就看出來。

  這個身體是什麼構成的?細胞。細胞是怎麼構成的?分子。分子怎麼構成的?原子。原子怎麼構成的?核子、電子。再往下面再觀察,粒子、夸克,原來是這些東西。別人的身體是不是?也是這些東西,沒有兩樣。所有一切動物也是的,一切植物也是的,一切礦物也是的,乃至於虛空。現在科學家所講的場是什麼?也是這些東西。不過是什麼?是稀薄,很稀薄的時候它就變成空間,聚集在一起就變成物質。所以物質從哪裡來的?無中生有。那個無是場,場是一種能量。能量在稀薄的時候就叫場,能量在聚集起來就是物質,有什麼兩樣?真的是平等。絕對不能說我比別人強一點,沒這個道理。沒有強弱,沒有優劣。生佛平等,眾生跟佛平等,無二無別,這是淨德;與法性、與法相決定相應。

  法相裡面沒有虛偽,法性裡頭也沒有虛偽,真誠。法性跟法相都沒有染污,我們聽說法性沒有染污,我們會同意,為什麼?法性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它可以不受染污。可是法相就不一樣,我們看到這個現相上有染污。那是你看錯,你要是看到真相,真相沒有染污,法相也沒有染污。祖師大德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蕅益大師說「境緣無好醜」,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人事環境跟物質環境沒有好醜。好是染污,醜也是染污,沒有好醜。染污在哪裡?他說染污,「好醜在於心」,就是你的心有好醜。你好心看外面境界都好,你醜看外面境界都醜,好醜在於心,真的。

  好像我們好的眼睛看外面境界看得清清楚楚,如果我們戴上一個綠色的太陽眼鏡,戴個綠色的,看到外面全都有一層綠色的,那就是染污。到底是外面境界上有染污,還是我們自己眼睛上有問題?外面境界確實沒有變綠色、沒有變藍色,我們的眼睛也沒有變綠色,也沒有變藍色。藍色、綠色是什麼?是你眼睛前面那塊玻璃鏡,它是藍色的,外面全是藍色的;它是綠色的,外面都是綠色的,這就是妄心。我們眼睛是真心,眼鏡是妄心,真心跟外面境界永遠不變,加上這個虛妄,裡外都不是了。這個例子不難懂。那要怎樣?去掉就是了,去掉就是我們講放下。

  凡夫戴上三副眼鏡,妄想是一副,分別是一副,執著又是一副。我把它畫成三個顏色,三種顏色做代表,妄想是黃色的,分別是綠色的,執著是紅色的。你把這三個顏色合在一起,放在眼睛看外面,你看外面現象是什麼?六道凡夫每個人都戴上這三副眼鏡,所以你沒有看到事實真相。阿羅漢去掉一副,比我們看得真切,還不是真相,接近真相。菩薩又放下一層,只戴上一副,他看得就更接近,比阿羅漢看得清楚多了。到佛,佛是統統放下,真相大白。什麼時候成佛?這三副統統放下,《華嚴經》上圓教初住以上,三副都沒有了。

  所以我在前面跟諸位說明,華藏世界四十二個位次是有還是沒有?我告訴同學們,不能說有,不能說沒有。為什麼不能說有?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斷了,哪來的階級?階級從哪裡生的?階級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頭生的。你沒有這個東西,哪有階級?沒有,所以不能說有。也不能說無,為什麼不能說無?初住以上到等覺,無明習氣沒有斷乾淨。雖然帶著無明習氣,一絲毫妨礙都沒有,沒妨礙。所以從每個人帶的無明習氣有厚薄不相同,佛才說四十一個階級,是這麼回事情。到妙覺位,無始無明習氣斷乾淨了,是這麼回事,你要了解。你了解華藏世界,回過頭來你就了解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亦復如是,也跟華藏一樣。

  極樂世界裡面的特殊就是凡聖同居土特殊,跟一切諸佛的同居土不一樣,我們講帶業往生,不一樣在哪裡?不一樣就是不退轉。十方世界,沒有明心見性之前,統統都有退轉,特別是沒有出六道,進退的幅度太大,可以達到頂點非想非非想處天,從非想天裡面可以墮到阿鼻地獄,這個起伏太大。爬到樓頂上,好不容易,好辛苦,要經多長的時間!突然一下掉下去,掉下去又要重新來爬,你在六道裡頭不知道爬了多少次,不止一次、二次。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見思煩惱習氣沒斷才有這個現象。這個道理、事實我們要認識清楚,然後才能夠選擇自己修學的道路。

  八萬四千法門,我們選擇哪個法門,你就有智慧,你就懂得怎麼去選擇。解門,《華嚴》殊勝;行門,念佛殊勝。《華嚴》跟《無量壽》不二,沒有衝突。不但《華嚴》跟《無量壽》沒有衝突,任何一個法門與《無量壽》都沒有衝突。為什麼?法性沒有衝突,法相也沒有衝突。衝突從哪裡來的?衝突從見思煩惱裡頭來的。見思煩惱斷了之後就沒有衝突,那是什麼?你就知道,阿羅漢以上,證得阿羅漢之後衝突沒有了。

  我們常常講,這些年來,必須把自己內心深處,與一切人、與一切事、與一切物對立的念頭放下,學,把它當作我們這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一個科目來學習,你就對了。當然沒有辦法達到滿分,為什麼?達到滿分你就成阿羅漢,你就超越六道。一百分拿不到,拿五十分就不錯了,拿六十分就更好,為什麼?你念佛往生品位高。你要是真的拿到滿分,說老實話,能夠拿到九十分以上,生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能夠拿個六、七十分,生西方極樂世界方便有餘土,不在同居土;能夠拿到四、五十分,同居土裡面上輩往生。

  所以修行修什麼,自己總要搞清楚、搞明白,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學著對人、對事、對物沒有對立。他跟我對立,我不跟他對立,這是功夫,這也是功德。為什麼?能帶得走的。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他毀謗我,我不毀謗他;他輕視我,我尊重他。處處學忍讓,處處學吃虧,到最後你才曉得,真的所有便宜都被你佔盡,吃虧就是佔便宜,沒吃虧。這個世間人看好像是吃了虧,你心平氣和,沒有一絲毫怨恨,你完全跟性德相應,你大幅度的向上提升,吃什麼虧?一絲一毫不肯讓人,這個人將來是往下墮落,他不是往上提升,他是往下墜落。學佛學了這麼多年,連這個都沒有學到,那真叫冤枉。

  知恩報恩,這是德,可是知恩可真不容易。報恩容易,知恩不容易,為什麼?所有佛菩薩是我的恩人,所有妖魔鬼怪也是我的恩人,所有善知識是我的恩人,所有一切惡知識也是我的恩人,這就難懂了。為什麼?只有在這樣的境緣當中才能真正契入體會到,先體會而開解,再契入不二法門。與性德相應的我們提升,與性德不相應的我們也提升。與性德相應的,沒有貪痴,沒有貪戀;與性德不相應的,沒有瞋恚。換句話說,順境教我們不貪,逆境教我們不瞋,我們在這裡學不瞋,不貪不瞋就不痴。總要記住,境緣無好醜,好醜在於心。我心裡頭沒有貪瞋痴,逆境順境是平等的,諸佛菩薩跟妖魔鬼怪是平等的,善知識跟惡知識是平等的,這一平等就叫不二。

  善惡不二,好醜不二,邪正不二,入不二法門,貪瞋痴沒有了。貪瞋痴沒有了,傲慢也沒有了,疑惑也沒有了;換句話說,所有煩惱都沒有了,真淨德。你要離開這些人事物,你到哪裡去修?沒地方修,不能成就。真正要想成就,快速的成就,就是在這些明顯對立矛盾當中去學習,學不二法門。這個樣子,煩惱習氣就從這上磨鍊掉,你的真誠清淨平等慈悲自然就現前,為什麼?那是性德,那是本有的。現在這東西不能現前就是被煩惱習氣把它障礙、蓋住了,所以修行,實在講去煩惱而已。妄的捨掉了,真的就現前,真的不要再修,再修,真的就變成妄的。去了妄就是真,這個道理要懂,我們要深深相信。

  「樂」是愛好,「深信樂故」,深信不疑,愛好。這個地方愛好什麼?斷惡修善。只要斷惡,惡一斷,善自然現前。虛偽去掉、放下了,真誠就現前;染污放下,清淨就現前;高下放下,平等現前;愚痴放下,智慧現前;自私自利放下,慈悲現前。那不用修的,不用學的,說老實話,怎麼學也學不像,放下就是真的。中國古聖先賢講的四維八德,亦復如是。放下不孝,孝心孝行就現前;放下不仁,仁德就現前;放下不愛,愛心就現前,就這個道理。只要你把一切不善的放下,這裡頭有真樂,就像夫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佛法裡面的「習」就是放下,章嘉大師教給我的。

  我們再看下面第三句,「三信有能,謂於一切世出世善,深信有力,能得能成,起希望故」。能是什麼?能力,我能做得到,為什麼?這是自性的本能。佛法常講萬德萬能,萬德是前面所說的,萬能就是這段所講的。要知道實德能是你自性本來具足的,你跟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一絲毫差別。現在看起來差別是很大,差別從哪裡來?是你把它喪失掉,你不相信它。我們講人喪失自信心,不相信自己有本善的自性,不相信自己有德,不相信自己有能,那就一點辦法沒有。不過不是沒有辦法,慢慢學,在六道裡頭生生世世在學。學真正是最得法的,真正抓住學習的綱領樞紐,綱領樞紐是什麼?放下,那個進步就非常快速。要不知道放下就難,真的是無量劫又無量劫,就是你不知道放下。如果要知道放下,你的學習進步一定很快速,你自己知道。放下煩惱習氣,放下一切不善,德能就恢復。所以這一段非常重要,相信自己有能力。

  謂於一切世出世善。世間的善法、出世間的善法,你都有能力做得到。譬如現在我們勸導同學們的,為什麼?我們自小沒有把基礎教育搞好,現在補習行不行?行。我能不能做到?能做到。弟子規能做到,感應篇能做到,十善業能做到。能做到一點都不希奇,為什麼?你本來就是。你本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這個完全相應,現在不相應是你喪失了自信心。你看到這個,想想這個我做不到,你這一句「做不到」就肯定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你沒有信心。

  佛家對這個信看得很重,世間法把這個信也看得很重。中國自古以來,儒家講信,人無信則不立。五倫裡面講的五常,常是常道,永恆不變的,仁義禮智信,永恆不變,這是性德。八德就是從五常裡頭展開來的,為十二個字。佛法大乘教裡面所講佛菩薩無量的德能,從哪裡來?從自信心生的,所以首先我們要建立信心。你看五根頭一個是信,五力頭一個也是信,我們淨宗法門的修學三大綱領,三資糧頭一個是信,信願行。蕅益大師講得好,你能不能往生,他老人家講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那個人肯定相信自己往生,他決定往生,他信。那個人懷疑,極樂世界不容易,條件太高,恐怕我不行,他肯定去不了,為什麼?他沒有信心。所以大乘教裡常講「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頭一個就是信。沒有信不行,不能成就,世出世法都把它擺在第一。

  所以你相信,世出世間法,深信有力,能得能成。我有能力,我能得到,我能成就。世間法裡面,能得的是有能力教化眾生,有能力續佛慧命,讓諸佛如來的道法代代相傳,有傳人。什麼人有資格做傳人?放下的人。你們想想自己能不能做如來的傳人?我也常講,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你就能做如來弟子,你就能做佛法的傳人。如果這十六個字有一個字放不下,就不行,你不能得,你也不能成。所以大德是放下,唯有放下你才能恢復到清淨心。

  《華嚴》講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清淨心得到,真誠就得到,為什麼?一個裡面包含一切,清淨心裡面有真誠、有平等、有正覺、有慈悲,不但有這個,中國講的倫理道德統統具足。清淨心裡面有孝悌忠信、有禮義廉恥、有仁愛和平、有仁義禮智信,統統具足。平等心裡面同樣的也具足,決定是任何一樣都具足一切,圓圓滿滿,怎麼會沒有能力?怎麼會做不到?現在做不到,做得好像很辛苦,為什麼?習氣煩惱障礙你,它不讓你做,所以你必須要跟習氣煩惱打仗。你如何能戰勝它?你要有信心,肯定可以戰勝它。這在佛法裡面叫斷煩惱,在中國傳統教學裡面叫格物,物就是欲望,就是我講的這十六個字。你要把它放下,就是跟它格鬥,它會常常起現行,你就得常常放下。它一起來,馬上就放下,自私自利的念頭才冒出來,趕快放下。

  還要修善,修善是什麼?是幫助你放下,初學的目的是在此地。我怎樣放下自私自利?我認真努力去學大公無私,全心全力去幫助一切需要幫助的人,這樣逐漸逐漸自私自利就淡薄。世出世間法裡面成就諸多功德,自己怎麼樣?不居功,能把功德讓給別人,這就是迴向發願。我不要功德,我不要名利,名聞利養統統不要。不要它自然來了,這沒有關係,它來怎麼樣?我沒有接受,這叫修行。名聞利養進來了,我們知道處處躲避,時時刻刻跟它保持遠距離,清清楚楚,絕不沾染。好事認真去做,名利可以給年輕人,為什麼?年輕人沒有完全放下,對他是一種鼓勵,用這些方法來誘導他,來提攜他。到他年齡長大,智慧也增長,德行也提升了,慢慢他就會學到佛菩薩能放得下。

  因為你放不下,你所作所為的是世間福德,不是功德。功德跟福德的差別就在一個放下,一個放不下。譬如用你的勞力,用你的智慧,或者用你的財力,去幫助別人,如果我們自己覺得我做了多少好事,希望別人讚歎,希望國家表揚,你有這個希望,你所作所為是福德。你沒有這個念頭,雖然別人讚歎,國家表揚,你沒有把它放在心上,若無其事,你所做的是功德。你確實把名聞利養的念頭放下,沒有了,所作所為全是功德。只要還有自己這個念頭在,全是福德。要用《金剛經》的標準來講,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做世出世間一切善事,全是福德。如果你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做世出世間所有一切善事,全是功德。功德、福德差別就在此地,除這個之外,沒有差別。

  所以我們要相信自己有能力,特別是在現在這個時代。世界動亂,嚴重的衝突天天都在發生,我們有沒有能力拯救這個世界?有沒有能力幫助苦難眾生?有,各個人都有。我們怎麼做法?我們每天誦經念佛迴向給苦難的眾生,有沒有效果?有效,你看江本勝博士的實驗就知道。善心善念,大慈大悲,真誠恭敬,怎麼會沒有感應?世界這麼大,造業的人這麼多,我一個人的力量有限。我這樣做,你也這樣做,他也這樣做,我們學佛的同修大家一起做,這個力量就大。

  華藏衛視他們發起,同修們在這段時間當中,他說的是七月,今年是兩個七月,閏七月。在這段期間當中,希望全世界看衛星電視的同學,收看網際網路的同學們,我們在一個時間同時來祈禱,就是我們誦經念佛,我們用這個方法來祈禱,會產生很大的效果。因為世界太亂,災難太多,所以我的建議是,我們必須把這種祈禱當作一門功課來做。正如同二十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那個時候,時局就很亂。我們現在這個動亂,超過那個時候十倍不止,應該將近一百倍。所以印光大師那個時候勸導大家,勸導念佛同學,每天在自己早晚課加一千聲菩薩名號,就是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特別為全世界災難而祈禱的。我們今天相信人數更多,那力量就更大,會有效果,我們要有信心。只要你能夠真正相信實德能,它就會產生效果,帶動我們無限的希望。我們能做到,要有信心。今天時間到了,這一段信實德能我們就介紹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6 17:00:39)

 
amtb
  • 本文由 amtb 发表于 2017年5月26日17:00:3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919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