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五五四卷) 2006/5/2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55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行品第十一」,偈頌第六大段,第三小段,第十九首看起:
【見論議人。當願眾生。於諸異論。悉能摧伏。】
這首偈所說的『論議人』,在旅途上也常會遇到,現在不叫「論議人」,現在叫學者、專家。他們有正式、非正式發表一些談話,對這個社會、學術,當然也包括宗教,現在還講到科學,種種的議論,也就是提出他的看法、他的想法。凡是發表這些的,其目的不外乎讓別人贊同他的見解,贊同他的說法。自古以來,中國、外國,這些人很多!
我們看現代的科學、哲學,看到他們所發表的這些論文,為我們解釋現前這些自然現象,說得很有理。而且還有很多得到諾貝爾獎金,你能說他沒道理嗎?譬如近代的這些大科學家們,最近的三、四百年當中,西方的科學技術發展得很快。在物理學上,現在的趨勢是走向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無窮大,解釋宇宙的起源。多數科學家相信是大爆炸的理論,因為現在發現的宇宙還不斷的在擴張,這是爆炸的現象,所以有很多人相信。
另一個方向就是量子力學,是講組成物質的基本物質。在很早,大家的研究看到分子,以後從分子裡頭再分析,就看到原子。原子,外國文字的定義就是不能再分了,就是它很小,小到不能再分。佛法裡面有,佛法不叫原子,不叫電子,佛法叫微塵。微塵也分很多等級,微塵是很小的,在從前沒有顯微鏡,沒有這些儀器,誰能看得見?佛說阿羅漢能看見,阿羅漢的天眼能看到微塵。但微塵並不是最小的,還可以分,再分成叫色聚極微;色聚極微還可以分,分成極微之微,佛說那就不能再分,再分就沒有了。原子是不是極微之微?現在我們知道不是,在當時認為這是最小的物質。現在我們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是由電子組成,它還可以分,分成電子,分成粒子,都還可以分。粒子裡面又發現有中子、有質子,愈分愈細;還可以分,現在分到夸克。夸克還能不能分?在理論上講還是可以分。由此可知,一直搞到現在,佛法裡面講的極微之微還沒有發現。佛講極微之微誰能看見?八地菩薩。
不過現在科學,實在講也很了不起。近代的科學,大概是最近的五、六年,美國的太空物理發表的論文,講物質從哪裡來的?真的是無中生有,有還歸無。物質是個波動的現象,用他們的名詞來講,像愛因斯坦所講的「場」。場是什麼?能量,在稀薄的狀態之下,則稱為場。物質是什麼?物質是能量集中的現象,能量集中的地方,它就變成物質,這個說法與佛法的講法很接近。
你看《心經》,大家常念的,《心經》上講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就是物質,空就是無,物質從哪裡來的?真的是無中生有。法相唯識宗就講得更詳細,宇宙之間沒有物質,不但沒有物質,精神也沒有。《般若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是什麼?相是物質,精神也是一種現相,它不是物質,都不是真的。在法相唯識裡面講,物質是阿賴耶的相分,精神是阿賴耶的見分,見相同源,精神跟物質從哪裡來的?自證分變現的。自證分是什麼?法性,大乘教裡常講心性。你看《華嚴》上所說,十法界依正莊嚴,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性是真心,識是妄心,真心能現,妄心能變。我們合現代科學來講,這樁事情我們在華嚴會上已經說過好幾遍,要常常提醒,為什麼?我們太容易迷了,不知道這個現象是假的。
我們今天再問,空間,這個虛空,空間是什麼?它是存在還是虛妄?這是個大問題,這個問題如果有了答案,空間裡面包含的物質就不是大問題了。永嘉大師說得好,實際上永嘉大師這句話,「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還是從《金剛經》上來的。《金剛經》上哪一句經文?末後的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就從這兒來的。「一切有為法」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如夢!所以永嘉講「夢裡明明有六趣」。六趣就是六道,六道就是一個大千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區域。它是真的還是假的?大乘教裡面告訴我們,不能說是真的,也不能說是假的,為什麼?你要沒覺悟,迷在裡面,這個相就好像是真的。就像作夢一樣,夢裡頭沒有醒,正在作夢的時候,你不是把夢境都當作真的嗎?醒來之後才曉得假的。
我們現在說實在話,不要說六道眾生,包括十法界,十法界眾生統統在夢中。什麼時候醒過來?醒過來的時候,十法界就沒有了,十法界裡面的虛空也沒有了,時間跟空間都沒有了,這是真相,完全是事實。什麼時候你才夢醒?夢醒,在佛法裡的名詞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在教下講「大開圓解」;在淨土宗裡面講「理一心不亂」,名詞不一樣,都是一個境界。真正超越了十法界,那時候見到的境界叫一真法界。一是對十說的,迷的時候是十法界,悟的時候叫一真;真是對妄說的,十法界是虛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空間也不是真的,虛空不是真的。
這些議論,現在科學家確實,所以科學我們是贊成,它還要進步,愈進步對佛法所講的解釋很多,非常接近。所以,今天最高深的科學統統在佛經裡頭,佛經不輸給他們,比他們講得透徹。譬如他們今天講的夸克,這是最小的,愛因斯坦講的「場」已經差不多接近抽象。科學家發現空間不是真的,時間不是真的,在某種狀況之下,空間跟時間等於零,這是最近科學家發現的。當然這種發現我們相信是在理論上,不是在事實上;在事實上,它就解決問題了,所以今天問題還是不能解決。
空間要是等於零,給諸位說,距離沒有了,空間是距離,所以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此地。時間要是沒有,過去沒有了,未來也沒有了,過去跟未來都在一起,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但是現在科學家相信真的會有那一天。但是現在就不知道空間跟時間怎麼突破?佛法裡頭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此地。你看「中峰繫念佛事」中峰禪師的開示,他也講得很清楚,「此方即極樂,極樂即此方」,那是什麼?時間、空間沒有了,那是事實真相。
《華嚴經》裡面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種智慧,就是你真正把宇宙看得這麼清楚,看得這麼明白;一真法界跟十法界,清清楚楚,明明瞭瞭,這是智慧。佛說這種智慧每個人都有,突破無量無邊的空間維次,這種能力你也有。無量無邊的相好,前面我們讀到的,「十個蓮華藏世界微塵相好」,那不可思議,那是福報!自性裡頭統統具足,一點也不欠缺。為什麼我們現在變成這個樣子?迷失了自性。所以佛法學習的目的不是別的,就是求破迷開悟,明心見性,就求這個。
佛門裡面有論議,《大藏經》裡頭有「論藏」,經、律、論。論議裡多半也是討論這些問題,佛法的名詞講「諸法實相」,我們用今天科學的術語,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誰搞得最徹底?佛法。剛才我講了,科學家縱然看到、找到現在是最小的夸克(也念為夸特),能不能再分?很多科學家認為有可能。在佛法裡面講到極微之微,最小的,我們在《華嚴經》前面讀過,科學家今天作夢也沒想到。這個極微之微的微塵裡面有世界,那裡面的世界跟我們現在外面的世界沒有兩樣。所以,沒有大小。
你真正見到法性,法性沒有大小,法性裡頭沒有一樣東西是對立的;遠近是對立的,先後是對立的,時間有先後,空間有遠近,沒有對立的,這個科學還沒發現。這裡頭有世界,誰能進去?我們前面讀過,普賢菩薩能進去,能進入微塵裡面的世界。我們想看看,那個世界裡頭又有微塵,微塵裡頭又有世界,重重無盡,這是佛法講深度。量子力學跟佛法講的這個深,那是小巫見大巫。大乘教裡面給我們說,八地菩薩能見到微塵,你見到你才能夠契入;你見都見不到,你怎麼能入進去、契入?這個科學,真的,現在連作夢也沒想到。
引發的大願,『於諸異論,悉能摧伏』。這必然是菩薩,若不是菩薩,對於這些專家、學者,他證據充足,他能提得出科學研究的證據,你怎麼能駁倒他?怎麼能摧伏他?佛法這些菩薩們,他們是用什麼方法知道這麼多東西?他們用禪定,不是用科學方法。科學方法完全是用外力,他們是用內在,用內功,這是兩個方向,不同的途徑。對於宇宙萬物的解釋雖然愈來愈接近,一個是藉外力,一個是內功,不相同。內功所看是真的,一點都不假。
可是科學講到物質的四種現象,跟佛家講的四大很接近。科學家講物質的四個基本要素,他講土、講水、講火、講空氣,他講的是這個。佛法講物質的四個基本要素,講地、水、火、風,還是佛法講得好。地代表什麼?物質,科學家用土,代表物質。水是陰電,火是陽電,再小的,講原子、粒子、夸克,都帶電,都有這個現象。他講空氣,講空氣沒有佛法講風好,它是動的,不是靜止的;只要是物質,就沒有靜止的,決定是動的。
所以科學家告訴我們,我們人的身體,人的身體是細胞組成的,一個身體有多少個細胞?我記得一個報告上說的是六十萬億,還是一百萬億,我搞不清楚了,很久之前看的,記不太清楚。細胞能分,再把它分析就變成分子,分子變成原子,原子變成電子、變成粒子,最後分成最小的夸克,一層一層分下去,到最小的物質。最小的物質都有這四種現象,它確實是物質,佛法用地;真的它有溫度,溫度就是陽電,火大;它有濕度,濕度就是水大;它是動的,動的就叫它做風大,所以風大說它是動的。科學用這些儀器把它觀察出來也很不容易。在從前阿羅漢的定功,《楞嚴經》上講的,九次第定才能發現,才把它看清楚。定中,我們要知道,是現量境界,看得清楚,不會看錯。科學用儀器觀察,還要觀察很多遍,重複很多遍才能確定。
科學家觀察的,知其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個東西從哪來的?為什麼會有這個東西?就愈來愈麻煩了,這些佛講得清楚。十法界依正莊嚴的發生、起源,宇宙的起源,他們講是爆炸,佛法不是的。從哪來的?「一念不覺而有無明」,佛經上是這個說法的。為什麼會有這種膨脹的現象?有膨脹,當然就會有收縮,收縮就是今天科學裡面講的黑洞,那是個巨大的力量,這在佛法裡有。膨脹的現象確實「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這就是膨脹現象。道家講的,「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八卦生萬物」,你看它是不是膨脹?是!是個膨脹現象。
可是我們要想證道,證道是什麼?證道就收縮,回歸到自性。然後你看到自性的能力無法形容,自性裡頭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都跟你講無量,無量、無邊、無盡。這巨大的能力不就是愛因斯坦講的「場」嗎?場裡面的能量集中,聚集最大的能量。所以,佛法用禪定的方法,禪定收心。平常我們一個人日常生活當中,一天到晚胡思亂想,心往外頭跑。佛門裡面的禮節,合掌,合掌表什麼?表收心。孟子所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這就是收縮。你平常的心都放在外頭,眼跟著色跑,耳跟著聲跑,鼻跟著香跑,舌跟著味跑,都往外跑,這是擴張的現象。怎麼做學問?怎麼成道業?收回來。你看念佛,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觀世音菩薩教給我們,「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就是要你眼見,把眼識收回來;耳聽,把耳識收回來,都攝六根。
收回來之後,不用六識,你還能見嗎?還能聽嗎?能,見的更真。那個時候是什麼?是見性見。諸位要曉得,眼有見性、有眼識,眼識是虛妄的,見性是真的,見性是自性、是真性。所以諸佛菩薩他們用六根的根性,不用六識。我們要問,他有沒有六識?有,什麼時候用它?應一切眾生之感,現身說法用它;要不用它,跟眾生無法交流。所以佛菩薩用八識跟眾生交流,八識是佛菩薩度眾生的工具,而不是主宰。我們現在搞顛倒了,《楞嚴經》上講我們顛倒錯亂,顛倒在哪裡?我們把真心忘掉,以為六識是真心,六識當家做主,壞在這裡。諸佛菩薩的六識等於家裡佣人一樣,自己做主,自己是主人,那些是聽使喚的,大不一樣。我們現在變成什麼?我們自己主人當了奴婢,奴婢成了當家,變成家的主人,這顛倒。所以把這個家搞得一塌糊塗,搞成十法界,搞成六道,搞成三途地獄。主人很可憐,主人連問事問都不能問,賓主顛倒!
佛在經上講顛倒錯亂,這意思是什麼?什麼地方顛倒?見色不用見性,用眼識,這顛倒。眼識有分別、有執著;見性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不但沒有分別執著,而且沒有起心動念。識一定有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識不會生起來。起心動念是無明,就是不覺,一起心一動念,跟著八個識全生起來。那個不生滅的性,見性,忘得乾乾淨淨,沒人知道,自己不曉得。所以《楞嚴》上講,真修行,一生想真的成就,成佛,你要用不生滅的心做為本修因,因真果就真。佛在楞嚴會上教菩薩「捨識用根」,把眼、耳、鼻、舌、身、意這個六識,末那、阿賴耶放棄掉,不要用它,用六根裡面的根性。也就是說,教給我們用見性見色性,用聞性聞聲性,這就叫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你才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你要用識心,你永遠見不到真相。
科學家很聰明,但不能跟佛菩薩比,問題在哪裡?科學家還是用識心,就是說妄想分別執著他沒斷。發現了很多很多,真的是宇宙之間的奧祕,他發現了,我們聽了也非常驚訝,但知其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於這些議論,這是我們舉這麼個例子,太空物理,量子力學,我們舉這個例子。誰能夠去糾正他們?菩薩,佛菩薩才有能力,這些人在現前社會真是絕頂聰明的人。
其他像在社會方面,社會學方面,乃至於在政治、財經各個方面的這些專家學者,他們的智慧從哪來的?從經驗當中來的,累積的,讀書多了,世世代代累積的學問、智慧。像中國的經書、史書、子書,這是智慧、經驗的結晶。你常常讀這些書,博古通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萬里路是觀察,我們今天講觀光考察,了解當世的狀況。他也有很多的議論,治國、平天下的議論。準不準確?可能在局部上講有用處,整體上講不完美,所以掛一漏萬。從這個地方我們就要了解,知識不能解決問題。這方面的書籍我們看得很多,今天全世界許多非常難解決的問題,有沒有發現?發現了,這個社會各個層面的問題他們都談到,有沒有方法解決?沒有辦法。知識可以發現問題,智慧才能解決問題。
宗教,高級宗教,講的是智慧,不是知識。在中國禪宗,六祖惠能是家喻戶曉,這是神奇的人物,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什麼都懂。你去問他,他都會跟你講得頭頭是道,那是什麼?智慧。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智慧從哪來?智慧是你自性裡頭本來有的,只要把障礙除掉,智慧就現前。什麼是障礙?妄想、分別、執著,這是大障礙。佛給我們講的話是真的,《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這是講十法界,包括畜生、餓鬼、地獄,「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句話說得多好,說得多麼清楚、多麼透徹。一切眾生是本來成佛,本來你就有圓滿的智慧,哪裡要學?現在我們智慧透不出來,好像智慧沒有了,它受到障礙,這個障礙是妄想分別執著。你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捨棄、放下,你就恢復了。
我們在講席裡講過很多遍,放下執著就是阿羅漢,六道就沒有了。六道是執著來的,你只要有執著就有六道,你有執著,不管修什麼法門,你離不開六道。科學家有執著。有分別,你出不了十法界;分別要是沒有了,這個人叫菩薩。所以菩薩是執著、分別放下了;阿羅漢還有分別,執著放下了;到成佛,妄想也放下,不但分別、執著沒有了,妄想也沒有。什麼叫妄想?起心動念。也就是說,佛有能力,眼見色,耳聞聲,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換句話說,八個識都沒有了。
八個識沒有了,它的作用怎麼起來?它的作用是性德,只要八個識不用,統統放下,法相宗裡面告訴我們,「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轉阿賴耶成大圓鏡智,轉末那成平等性智,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怎麼個轉法?只要放下八識,不用八識,就是用四智。你用八識的時候,四智沒有了,四智不顯,這就是《華嚴》所說「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句話把聖凡講得,你看很簡單,就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佛是希望你把八識放下、捨棄,你就成佛了,凡夫成佛一念之間。
六祖惠能大師半夜在五祖的寮房裡面,聽五祖給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豁然開悟。那就是什麼?真的一下把八個識統統放下,性德現前。性德一現前,就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雖然一個字不認識,也沒有聽過經教,你們拿著佛經,無論什麼經,念給他聽,他就會跟你講,絕對不會講錯。他講的跟諸佛如來講的決定沒有兩樣,這是智慧。智慧從哪裡來?不是讀書讀得多,讀書讀得多,連孔老夫子都說,那叫「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也」。儒家不貴重記得很多,念得很多,不貴這個,貴在悟入。你能夠契入境界,怎麼契入?放下。
我學佛,章嘉大師,我跟他第一天見面,他就把這個祕訣教給我。那時候我知道佛法才一個月,方東美先生把佛法介紹給我,說這是高深的哲學,世界上最高深的哲學,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相信老師的話,遇到章嘉大師,我就向他老人家請教:佛門裡頭有沒有方法讓我們很快就契入?他就告訴我:有,看得破,放得下。「看得破」是智慧,明瞭;「放得下」是把障礙放下。智慧是你自己本來有的,不要到外求;你到外面求的是知識,不是智慧。知識跟智慧是兩樁事情,知識再豐富,不能解決六道的問題,這佛家一般講生死大事,知識不能解決,要智慧。
智慧怎麼?智慧要斷煩惱,知識不要斷煩惱,你不就明白了!換句話說,知識,再高深的知識,妄想分別執著他有,他沒斷。佛法著重的是要斷,斷就是放下。所以放下見思煩惱就是放下執著,執著就是見思煩惱,證阿羅漢果,六道就沒有了,超越六道。知識不能超越六道,智慧能超越六道,這是第一類的煩惱放下了。再放第二類的,第二類是大乘教裡面常講的塵沙煩惱,就是分別。我於一切法不分別,心定了,不再分別,塵沙煩惱斷了,菩薩!在四聖法界裡,從聲聞提升到緣覺,緣覺提升到菩薩,菩薩提升到佛,放下分別。最後放下無明,無明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放下,十法界就沒有了,一真法界現前。一真是《華嚴經》上講的華藏,華藏現前、極樂現前,極樂跟華藏都是一真法界。
智慧能解決問題,智慧是自性本具的,不是外來,所以千萬不可以心外求法,心外求法就錯了。經典我們還要不要?《金剛經》上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佛所講的這些法是方便法,不是真的,真的法說不出來。為什麼?他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這些佛法,剛才我說過,是佛菩薩應化到十法界,應化到六道,他用八識來給大家講經說法,我們都懂。但是你要知道,這是工具,這是方便,不是真實。真實怎麼樣?這些東西也不要了,就是於一切經教也不分別,也不執著,也不起心動念,成功了。你還要死在經教裡頭,經教變成世間一種學問,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斷,你還是要搞六道輪迴。不能不知道,不可以錯學了。
好!這是我們講到這些議論,教內、教外議論很多,要用定慧去降伏。好,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接著再看下面第二十首偈:
【見正命人。當願眾生。得清淨命。不矯威儀。】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跟我們開示說,「能離五邪,方為正命,謂一詐現奇特」,這是第一種。第二種「自說功德」,第三「占相吉凶」,第四「高聲現威,令他敬畏」,第五「為他說法」,「行此五事,若為利養,皆邪命也」。這句話就非常重要,正跟邪關鍵就在此地。是為自私自利,那就是邪命;如果不是自私自利,是為利益眾生,那不是,那是正命,差別在此地,我們要清楚。
『見正命人』,清涼所說這幾樁事情我們要稍微解釋一下。第一個「詐現奇特」,這句就很像我們現在所講的特異功能,現一種叫人很難相信這樣的境界,在佛法裡面講神通,現神通。現神通是為求名聞利養,這就是邪命。所以佛在經裡告訴弟子們,神通可不可以現?可以,但是一般場合當中決定不許可。為什麼?鬼神、妖魔鬼怪也能現神通,如果佛門常以神通來接引大眾,大眾對什麼是佛、什麼是魔就沒有能力辨別。所以佛不許弟子現神通,這樣魔就不得其便。魔不會說法,不會講經說法,他會示現神通這些事情,叫人看到之後非常驚訝、非常信服,這我們要知道。
在什麼時候有開緣?就像戒律一樣,都有開遮持犯,對國王大臣,影響力極大的人,可以用這個方法。現神通,國王不能不相信,不能不服,他來護持佛法,佛法在這個地區、在這個國家推行就沒有障礙,這可以。是為正法久住、是為利益眾生而現神通,許可。在我們《大藏經》的《神僧傳》裡面,歷代這些祖師大德,對國王大臣現神通的事情很多,這個我們曉得。所以決定禁止是為自己名聞利養,那就錯了,那叫邪命。
第二「自說功德」,這也不許可,這是決定禁止的。佛法裡,諸佛菩薩、祖師大德各個謙虛,哪有自己誇讚自己,自己讚歎自己?凡是自己讚歎自己而批評別人的,這是邪命,這不是正命。正命、邪命,我們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正常的生活、不正常的生活。這個「命」就是住世,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心要正,行要正,這才叫正命;住在這個世間,心行都不正,是邪命。諸位想想,邪命將來肯定是墮三途;正命才能往上超生,這是肯定的。所以不可以自己說自己的功德。一般自己說自己的功德,目的何在?求名求利。求名是求別人恭敬,尊重、恭敬;求利就是求別人供養,目的在此地。甚至於說得很露骨,你看某人對我供養多少,某人又是多少,意思就是說你供養太少了,你要向他們看齊,不就是這個意思!這是很明顯的,你看到他的言語、態度都是在求名聞利養,這錯了;名利真的害死人。
明朝時代,我們淨土宗第八代的祖師,杭州蓮池大師。在中國佛教史上,都說中興淨土的四位高僧大德,明末四大師,蓮池、憨山、蕅益、紫柏,這四位,中興佛教四大師。他影響清朝初年,清朝初年實在講是中國歷史上的盛世,出了幾個好皇帝。康熙六十年,雍正十三年,乾隆六十四年,合起來差不多將近一百五十年。盛世,佛教非常興旺,影響了學術界,影響了政治,也影響了經濟,人人都學好。明朝袁了凡先生,接受雲谷禪師的功過格,做得非常有效。所以功過格在明末清初,大概在兩百年是很流行,讀書人都用這個方法改自己的過失。天天反省,我今天做了些什麼好事,做了些什麼壞事,都把它記錄起來,然後對比,是善事多,還是惡事多?認真的在求減少自己的過失,要增長自己的善心,讀書人!讀書人天天改過自新,影響社會大眾,都知道檢點。
佛門也不例外,佛門也用功過格,你看《蓮池大師全集》裡面有一篇「自知錄」,「自知錄」就是蓮池大師的功過格,真幹!所以佛門裡頭也有這麼個風氣,很有效果。特別在末法,眾生煩惱習氣太重,所以在現前我們提倡儒釋道三家基礎的三部經,用這個做標準來改過自新。儒家就是《弟子規》,《弟子規》全文一千零八十個字,裡面總共講了一百一十三樁事。怎麼學習?每天依照這一百一十三條認真反省,善的,我做到沒有?不善的,我今天有沒有犯?這就是功過格。務必要把這一百一十三條統統做到,你就是善男子、善女人。
佛家就是十善業道,《十善業道經》我們講得也很詳細,要認真學習。十善的反面是十惡,佛在經上講得非常清楚,開示太精彩了。告訴我們「菩薩有一法,能離一切世間苦」,這個話多重要!一切世間就是十法界,有這個方法能夠離十法界。這個法是什麼?第一個就是心善,「常念善法」,心善;「思惟善法」,思想善;「觀察善法」,就是言行善,身口意三業純淨純善,「不容毫分不善夾雜」。你真的能夠這樣修行,你就能夠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所以佛講的,人天法,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乃至無上菩提,統統以這個為基礎,以這個為根本。從這個根本,你才真正能夠修成三皈五戒。現在受三皈五戒的人多,出家甚至還受了三壇大戒,怎麼樣?做不到,有名無實。為什麼做不到?沒有基礎,就是說沒有弟子規跟十善的基礎,所以你做不到。修什麼法門都不能成就,甚至於念佛都不能往生,你說冤不冤枉!我們也真是看到現在的流弊,所以極力的提倡,認真在弟子規上下功夫;弟子規成就了,再學十善業,不難。
道家的根本就是《太上感應篇》跟「文昌帝君陰騭文」,《安士全書》前半部就是。這是因果教育,內容全是斷惡修善。這幾樣東西是三家的根本,學習、修學不可以好高騖遠,按部就班,由淺而深,這是正確的,你才真正能得利益。這三樣東西沒有學好,像樹一樣,沒根,再好看的樹,插在這兒沒根,死的,幾天就枯掉了,不能成就,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一定要認真幹,老實去學。對人總是要謙虛,絕不貪圖名聞利養,功德尚且不貪圖,怎麼會貪圖福德?名聞利養是福德。要學謙虛,要學尊重別人,隱惡揚善。
第三「占相吉凶」,這裡面包括現在看相、算命、看風水,包括在這裡頭。說這些吉凶禍福,其目的也是求別人尊敬,也是在求名聞利養,這就錯了。出家人平常沒有事情,看看這些書籍,所以也就懂得一些,看相、算命、看風水。特別給這些信徒,用這個方式來拉攏信徒,錯誤的。真正出家修行人要不要學這個東西?不可以。佛在經教裡頭嚴格的禁止,搞這個幹什麼!你要真正明白諸法實相,這一切法從心想生,你明白這個道理,「占相吉凶」你自然就放下。要不要去問吉凶?很簡單,你的心善,沒有一樣不吉;你的心不善,沒有一樣不凶,還要占什麼!為什麼?境隨心轉。
今天世界這麼亂,眾生生活在這個世間這麼苦,什麼原因?心不善、思想不善、言行不善感召來的。天災人禍是業感,不是沒有原因,人禍是我們自己做錯了,天災還是我們自己做錯了。確實沒有說是沒有業感的災害,從來沒有,全是自己業力的感應。現在人不懂,不知道、不曉得這個道理,以為天然災害與我們沒有關係,錯了,與我們真正有關係,我們的起心動念改變自然環境。最近北京那邊的同學送來幾片光碟,「山西小院」及「為什麼不能吃牠?」總共大概有十幾片,好!你從這裡面看到因果,看到報應,這才真正了解善心、善行有好果報,不善的心行就會有災難。
所以真正學佛的人,看相、算命、看風水都可以不要再理會。風水有沒有?有。風水就是我們居住的環境,居住的環境是會變化的,所以風水家也說了兩句真話,「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你的心行不善,找個風水家看到好風水,你去一住,風水就變壞了。為什麼?你不是福人,你沒福報,你住的風水就變壞。真正有福報的善心人,那個地方風水很不好,他去住,慢慢那個地方風水就變好了。由此可知,風水是隨著人心在變。我們要好風水,沒有別的,要好心,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無往而不吉利,什麼樣的凶災都沒有,消災免難。所以學佛,念佛的同學,一定要懂這個道理,不再去做這些迷信的事情。
第四條是「高聲現威,令他敬畏」。後面這一句就錯了,這是故意的,讓大眾覺得什麼?他跟別人不一樣,這個人有大威德。裝模作樣裝出來的,目的是叫別人對他尊重,叫別人怕他,這錯了,這是屬於邪命。
末後一條是「為他說法」,說法本來是菩薩應當要做的事情。佛教的出家弟子不從事生產,生活靠托缽,靠在家同學供養。在家同學供養你的是財布施,你接受他的供養,你要有回報,回報是什麼?法布施。所以在從前托缽,齋主供養,供養完之後,有些疑難的問題就會請教法師,請法師為他開示,這是很普遍的現象。如果齋主沒有問題,歡歡喜喜來供養,出家人要給他祝福,外面一般宗教裡面講祈禱,給他祈福,這都是屬於法布施。不能說托了缽,托完就走了,這是沒有禮貌,這不可以;所以,為他說法是常有的事情。但是為他說法是利他,幫助他破迷開悟,這是總原則,不是求利養。如果說法是求利養的話,這是邪命,這是錯誤的,是不許可的。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在見到正命的人,你看菩薩的願,『當願眾生,得清淨命』,這一句裡「得清淨命」,就是五種弊病都沒有,這得清淨命。末後說『不矯威儀』,這一句在五種邪命裡頭的第一個,「詐現奇特」。詐現奇特失自己的威儀,我們今天講的風度,或者我們再說得通俗一點,身分,你把出家人的身分失掉了,故意裝這些不正常的現象,奇特的現象,求索供養。無論用什麼方式,也就是說,無論你用什麼樣的手段,你的目的是求人尊敬,是求人供養,就錯了,這就是屬於邪命。邪命,雖得利養,諸位想想看,他能不能有成就?不能。
過去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他有兩個同學,都很聰明,一個學密,一個修禪。密是從貢噶活佛那裡傳的,黃念祖老居士也是貢噶活佛的傳人,師兄弟。另外一個學禪的,是跟虛雲老和尚學的,而黃念祖老居士也是跟虛老和尚學禪。所以兩個等於都是他的同學,名氣都很大。兩個人晚年都在美國,學禪的這位我見過幾次面;學密的,我是耳聞,沒見過面。黃老跟他們沒有往來,告訴我,兩個人都走邪命。他這一點,我才明瞭,確實這兩位大德的作風沒有離開名聞利養。而且佛在這個地方講的五種邪命,真的,統統都有。
其中這位修禪的,早年是住在香港,以後到美國。我是在美國認識他的。對我算是很不錯了,很客氣了,聽說一般法師見他,他總是要把這個法師狠狠的批評一頓、教訓一頓。目的是什麼?讓他的信徒看:我們的師父了不起,你看看這些人在我們師父面前,頭都抬不起來。徒弟對他尊重,對他孝順。我在美國各地講經,他對我還算是客氣一點,沒有像對其他的法師一樣,對我批評,沒有。我知道他脾氣很大,個性很強,這是我久有所聞。所以他邀請我,我都小心謹慎,儘量放低姿勢,尊重他老人家。他年歲比我大,出家時間比我久,兩位現在都不在了。
這個錯了,美國的佛教是在起步,真正要是走正路,正命,對佛教在美國的弘揚肯定有很大的貢獻。我們在那個地方沒有深交,而且他年歲比我大,老法師,老居士,我們在他面前是晚輩,沒有說話的餘地。知道他走的路不對,不敢批評,也不敢說,為什麼?他徒眾很多,你要是批評他的話,他那些徒眾就會障礙我們弘法。
這些就是弘法、處人一般的常識,我們在台中求學的時候,李老師都教過。教我們應該怎樣跟人相處,我們才學到這點規矩,所以法緣就比較殊勝,道理也在此地。總是一生誠誠懇懇,不敢為人先,所以一生沒有道場,也沒有徒眾。學習自己照顧自己,這李老師教的。李老師確實以身作則,他老人家到九十五歲都還是自己照顧自己,最後兩年才接受同學們的照顧。他要不是食物中毒,我們相信他能夠活一百多歲,為什麼?身體好。所以晚年,我常常從國外回來,一定要去看他。每次幾乎都叮嚀、囑咐我,吃東西要小心,千萬不要到館子吃東西,那不乾淨。晚年年歲大了,抵抗力弱,飲食起居特別小心。這個做法就是真正的慈悲,不要別人操心,不要別人照顧,這就是慈悲。
你要想身體健康,第一個心要清淨,中國諺語說得好,「憂能使人老」,你憂慮的事情多,容易老化;煩惱雜念多,容易生病。不必要的事情不要去想,不必要的人少接觸,古人講得好,「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你交際很廣,認識的人很多,是非肯定多;知道的事情多,煩惱一定多。所以我們四十多年來,不看電視,不看報紙,不看雜誌,少多少煩惱!我們在許多地方,凡是接觸的人,常常會問我一個問題,怎樣保持健康?我就把這個事情告訴他,這個世間拉拉雜雜的事情,你要知道它幹什麼?有這些時間,讀經好,念佛好。
所以古人常講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對於養生之道就是大學問。你身體健康,長壽,不生病,為什麼?你沒有雜念,你沒有牽掛,沒有憂慮,沒有煩惱,你的身體自然就健康,這是正命。年歲大,如果身體不好,很苦,自己辛苦,也勞累別人,別人要侍候你,要照顧你。年歲大,身體健康,不需要人照顧,這個好。你要懂得年歲大身體健康,你就不能不注意生活起居,盡可能減少煩惱,減少雜念,心地愈清淨愈好,愈平淡愈好,這些歡樂、應酬愈少愈好。
尤其是現前這個社會,李老師說這個話是真的,決定不是假的。館子裡面吃東西,會不會衛生?從前我們韓館長在世的時候,她開過館子,她開的是素食。在台北開「禪悅齋」,不是,叫「香積小館」,在高雄開的「禪悅齋」,懺雲法師辦的,她去當總經理。廚房裡面我們去參觀,那個菜洗不洗?水裡面漂一漂,沒有真正把它洗乾淨,沒有!素菜還比較好一點。我們到小館裡面吃飯的時候,館長就特別囑咐,囑咐廚房菜洗乾淨。由此可知,一般吃飯的人,誰去囑咐?所以有人說,你到廚房去看看就不敢吃了。
現在有這些高級的餐廳,最好是什麼?大的酒店,五星級的酒店,四星級的,他們廚房的東西都是透明化,你看到他在那裡做,那乾淨,但價錢太高。普通我們在小館子裡小吃很便宜,但是到五星級裡面,恐怕比小館子要高十倍、二十倍,為什麼?它給你處理乾淨。難,實在是難。雖然給你處理乾淨,現在我們知道,蔬菜,農夫種蔬菜,嚴重的農藥。他是不是給你處理乾淨?那就很難講了,你說多可怕。真的現在是像《無量壽經》上所講的「飲苦食毒」,人怎麼會不生病?
所以我們在澳洲,澳洲土地實在講是便宜,最近我們淨宗學院買了一塊土地,合中國一千畝。多少錢?人民幣八十多萬,一千畝地。我跟同學們說,我們在那裡搞個農場,種有機的蔬菜,就是我們不用化肥,不用農藥,我們有這個經驗。澳洲現在我們有個菜園,規模也很大,可以供應每天三百人吃飯。實際上,我們學院每天吃飯的人大概一百人左右,所以有多餘的,多餘的就分送給同修。乾淨的,沒有副作用。提倡素食,要吃得乾淨,吃得衛生。這就是自利利他,自己健康長壽,不需要人照顧是利他,讓別人看到都生歡喜心。
形象就是度眾生的工具,學佛的人形象不好,人家一看到學佛是這樣子,算了,別學了。學佛的人,無論在家、出家,形象都好,社會大家看了很尊重,生歡喜心,都想跟你學。你細心想想,這裡頭真的是無量功德,不用說,人家自然生起羨慕,向你請教,你就好好教他。總要做出樣子來給人看,人家才會相信。你要沒有好的榜樣,人家沒有看到,就很難生起信心;他一定要親眼看見,他就相信,所以這個很重要。
我常到國外去訪問,參加許多國際會議,與會的同仁看到我這個樣子,他就生歡喜心,就來問長問短,我們就可以介紹給他。不管他信什麼宗教,不管他信不信宗教,中年以上,沒有一個不重視身體健康,所以我們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怎麼行?怎麼能夠弘法利生?怎麼能夠勸導別人?一定從自己做起。依照佛陀的教誨去學習,去修正自己的行為,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把我們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錯誤的地方修正過來,這叫修行。沒有修正過來是邪命;修正過來之後,我們就是正命,這個要懂得。正命是最健康、最快樂、最幸福的。所以「得清淨命,不矯威儀」,處處謙虛,處處卑下,處處尊重別人,這就對了。
以很好的風度,從哪裡學起?從弟子規學起;出家從《沙彌律儀》學起,沙彌十條戒,二十四種威儀。威儀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應該要遵守的規矩,我們都能遵守,都能做到。時時刻刻留意不失身分、不失威儀,成就自己,利益眾生。今天不但利益眾生,利益廣大的社會,化解衝突,促進社會的安定和平,就從這裡做起。如果我們的心行不正,思想不正,處處還離不開名聞利養,你的思惟肯定就是損人利己。損人利己裡面,如果是障礙佛教、障礙修道,那個罪過可就重了,果報在阿鼻地獄。破和合僧,破壞佛教的形象,果報不可思議,那個苦無法形容,我們不能不知道。這首偈我們就講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6 15:52:2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