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546卷/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mtb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五四六卷)  2006/5/1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54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行品第十一」,第六大段第三小段所遇人物,第十一首偈看起。

  【見報恩人。當願眾生。於佛菩薩。能知恩德。】

  清涼註解裡面給我們略舉佛菩薩的十種恩德,前面講到第二種,今天我們看第三。「一向為他恩,曾無一念,自為於己,猶如慈母,但令子樂,自殺不辭。經云菩薩所修功德行,不為自己及他人,但以最上智慧心,利益眾生故迴向」,我們看這一段。說明佛菩薩確實超過世間聖賢,世間聖賢有沒有這個意念?說實在話,有,沒有佛菩薩那麼強,願也沒有佛菩薩那麼深。這是什麼原因我們要知道。世間聖人畢竟沒有超越世間,這個世間是講的六道輪迴,沒能超越世間,所以念念是以這個世間與我們同類的人為對象,這就真的是很了不起。你看他超越了自己,超越了家庭,超越了族群,超越了國家,起心動念,我們今天講,為全球人類來著想。這我們一般講非常的偉大,替全人類著想。可是諸佛菩薩不然,他們所修所證,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超越諸佛的剎土,他們起心動念是遍法界虛空界,這個範圍太大!所以此地這一向為他,這個「他」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這是我們一般人無法想像得到的,也沒有辦法體會得到,除了對大乘經教有相當的契入,才知道這樁事情。

  「曾無一念,自為於己」。從這個地方我們就能夠體會到恩德之大,一念尚且沒有,何況其他!他的言語造作從來沒有為自己想過,釋迦牟尼佛在世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年輕的時候或許不知道,從他成道之後,三十歲示現成道,於是就開始教學的生涯,一生從事於社會教育工作,再也沒有動個念頭說為自己,沒有過,我們深入經藏之後才知道。正如下面一條所說的「垂形六道」,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感應道交,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所以是八相成道!為誰?為眾生,為眾生做出種種示現,前面講的「難捨能捨,難行能行」,釋迦牟尼佛做到了。三十歲以後再為我們講解,就是言教,三十歲之前身教。這真正是所謂乘願再來,給我們做示範,給我們做典型。

  我們學佛向誰學習?就是向釋迦牟尼佛學習,真正要學到從來沒有一個念頭為自己,這是你真的學到家了,你學得很像。我們想想看,我們現在有沒有一念為自己?決定不止一念,可以說念念都是為自己,即使是學佛,弘法利生還是為自己。為自己什麼?為自己積功累德,為自己斷貪瞋痴、求戒定慧,統統是自己,沒有離開自己。這樣能成就嗎?我們深深反省就明白,我執、我見沒斷,除了帶業往生這個法門之外,八萬四千法門,哪個法門我們能成就?哪個法門我們的功夫能得力?無論是大乘小乘、宗門教下,諸位要知道,沒有帶業的。

  所以真正能學到沒有一念為自己,這個人成就了。不為自己,給諸位說,生死就沒有了,榮辱沒有了,貧富沒有了,貴賤沒有了,這叫解脫。你想對不對?如果還有一念為自己,塵勞、染習一樣都沒有斷掉,如果不能往生,依舊還搞六道輪迴。往生得一念相應,我們天天在念佛,說老實話,從來沒有一念相應的,為什麼?功夫不得力,一念相應就得力,所以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我們不得力。為什麼不得力?信願行這三個條件不具足。信確實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可是又信我們娑婆世界現在生活還不錯,念念不捨,這是什麼?這是信不具足、願不具足、行不具足,三個條件都不具足,所以念佛不相應,那其他的更不必說了。不相應,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說真話,叫造孽!造善業,三善道的果報,造惡業,三惡道的果報,出不了六道輪迴。細心反省想想這個事情,可怕!

  那怎麼辦?大乘教裡頭說得好,只要這口氣還在,自救還來得及,只要真正覺悟這世間法不是真的!《金剛經》上說得好,大家也念得很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兩句話裡頭包括了我們身心世界,你要知道是虛妄的,你要知道是夢幻泡影,要知道這了不可得,你還不放下嗎?放下什麼?放下為自己的念頭,起心動念要效法佛菩薩,佛菩薩起心動念為眾生。怎樣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怎樣幫助諸佛菩薩正法久住,這兩樁事情實在講是用一樁事情來完成,這樁事情是什麼?就是自己老實依教修行。認真依教修行,那對諸佛菩薩來說,我們做到了幫助正法久住,同時我們也做到了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佛法一切從自己內心做起,所以佛法稱為內學,佛經稱為內典,不是從外面學。自己修成了,自然起感化的作用;換句話說,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給眾生做正面的、最好的榜樣,這就是一向為他。釋迦牟尼佛是這麼做的,諸佛如來也是這麼做的,一切菩薩亦是這麼做的,那我們就明白了。我初接觸佛教的時候二十六歲,章嘉大師就把這個教給我,「看破、放下」。曾無一念為自己,這徹底放下了,不為自己為誰?為一切眾生,活在這個世界為眾生,為正法久住,不為自己。

  大師在此地舉的比喻舉得好,「猶如慈母,但令子樂,自殺不辭」,這個自古至今真有。父母對於子女這個恩多大?為了成就子女,做牛做馬,辛辛苦苦經營,來供給子女成就學業、成就家業,這個例子太多太多!遇到大災難的時候,只要子女能夠好好的活下去,自己捨棄生命在所不惜,我們在這一生幾十年戰亂當中,這些事情見得多。佛菩薩對一切眾生之恩,對一切眾生之愛,對一切眾生的照顧,若比父母,實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是對異類眾生,像我們在經上讀到的,捨身餵老虎、割肉餵鷹,釋迦牟尼佛過去在因地修菩薩行的時候,這些事情不知道做了多少次。他為什麼能做?他為眾生,不為自己。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知道眾生跟自己是一體,眾生在迷,他覺悟了。在迷的時候,真的像小孩一樣不懂事,父母清楚,父母明白,照顧到無微不至。

  下面大師引經,經中這首偈也是說的一向為他。「菩薩所修功德行,不為自己及他人」。菩薩從初發心一直到圓成佛道,這是大家都曉得,經上常講的修行三大阿僧祇劫,從發心到功德圓滿,無不是為他。這底下一句不為自己及他人,著重在這個「人」字上。世間的聖賢不為自己,為他人;菩薩不是的,菩薩不為自己及他人,為什麼?範圍比這更廣大,他為一切眾生。他人是人道,已經難得,不容易,菩薩起心動念為十法界,尤其是三途裡頭苦難眾生,一個都不捨。

  正如世尊在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是我過去父母,未來諸佛」,這個話講的是真的,我們在六道裡頭輪迴經過多少次?無量無邊無數次,天上人間,上面到非想非非想天,下面到阿鼻地獄,不曉得去了多少次,這一生到人道裡頭來,隔陰之迷,把前面事情都忘掉。所以跟這六道裡頭所有一切眾生關係太密切,皆是家親眷屬,今天換了一個身體,換了一個面目,就彼此都不認識。到什麼時候才真正明白?最低的程度大概要到證阿羅漢果的時候,真相逐漸逐漸的明瞭。所以彼此有恩,彼此也有怨,怨要忘得乾乾淨淨,恩要念念不忘。諸位要知道,這句話是教化眾生說的,是做給一切眾生看的,為什麼?這是性德。性德裡面只有恩沒有怨,所以怨不要放在心上;性德裡面只有善沒有惡,惡念、惡言、惡行不放在心上,這樣才真正能做到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我們自己能這樣做,就是報眾生恩,就是報諸佛恩,就是報父母恩,四恩總報,一樁事情全都報了。

  在現前這個階段,學佛一定要抓住修學的總綱領,這就容易了。修學的總綱領是什麼?放下妄想、放下分別、放下執著,總綱領。為普度眾生,前面第一願裡面講的眾生無邊誓願度,為斷煩惱,為學法門,為成佛道,這四弘誓願。我常常講,講很多次,四弘誓願實際上就是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為一切眾生,這是真正報恩者。諸佛如來為一切眾生,我今天做佛的弟子學佛也為一切眾生,真佛弟子,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眾生苦從哪裡來的?從迷來的,迷而不覺,邪而不正,染而不淨,這才有六道三途。

  六道三途苦!三途苦,人也苦。諸天雖然在那裡享樂,佛講那叫壞苦、那叫行苦,三界統苦,三界火宅。又何況墮在六道裡面,肯定在三惡道的時間長,在三善道的時間短,這要知道。為什麼這麼樣肯定的說這些話?這是事實,六道是眾業所感,我們自己好好反省想想,一天從今天早晨到晚上,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是善多還是惡多?是為眾生的多還是為自己的多?為眾生是善,為自己是惡,這就曉得了。

  《百法明門》裡面跟我們講煩惱的心所,善心所只有十一個;煩惱心所,就是不善的心所,二十六個。又何況善心所的力量薄弱,很不容易起個善念,惡心所的力量非常強大,起心動念就跟它相應。二十六個惡心所所感的是三途苦報,十一個善心所,人天福報。幾個念頭善、幾個行為善、幾個念頭惡、幾個行為惡,這自己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沒講錯,佛不嚇唬人,佛講實話。所以在六道裡面眾生,肯定是在三惡道的時間長,在三善道的時間短。要怎樣幫他忙?你要曉得,六道輪迴是果報,果當然有因,因是什麼?因是覺迷,迷了才造業受報,覺悟了不造業。覺悟了,一向為他,迷的時候,一向為自。

  所以這個地方你要是真正有高度的警覺,你看到這十個項目,警覺心就提起來了。為他是覺,為己是迷;為他是正,為己是邪;為他是清淨,為己是染污,覺正淨就是三皈依,修學的總綱領。佛菩薩、祖師大德苦口婆心勸導我們,如何落實覺正淨?真修行。他們教我先把對一切人、對一切事、對一切物(這個物就是九法界依正莊嚴)執著放下。九法界再加上我們自己的人法界,就叫十法界。十法界裡面依正莊嚴,萬事萬法不要再執著,為什麼不執著?十法界依正莊嚴不是真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情?《華嚴經》上講得好,「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大乘教裡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永嘉大師說得好,「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我們要問,夢中這個事你還要執著嗎?不知道自己在作夢的時候執著,一旦省悟過來這是一場夢,在夢中,算了,不再執著,就能放下。

  由此可知,放不下,沒覺悟,覺悟的人一定放下。覺悟有程度差別不等,剛剛覺悟的時候,可以把自己身外之物放下,知道身外之物不是自己。世間人重視財寶,而佛告訴我們,財寶為五家共有,你保不住,不能不放下。最近我看了一篇文字,台灣有個醫生李豐,她三十幾歲的時候得了癌症,學放下。她這個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初學人學從哪裡放起,她從哪裡放起?清理抽屜,抽屜一打開,裡面很多東西,很多不必要的,不必要的全把它捨掉,從這裡放下。然後再清理房間,減輕自己的累贅,真正做到身心自在,一塵不染,對她的健康有很大的幫助。這是什麼?這是剛剛覺悟,這佛法講始覺,開始覺悟,肯捨了。

  我這一生當中沒有別的嗜好,從小喜歡讀書,有一點錢都買書,這在一般講是個好習慣,但在修行人來講,這也是放不下。年輕的時候對書很愛惜,也很執著,我的書不會借給人看,為什麼?我保存得非常好,很愛惜,人家借去看,拿回來的時候書幾乎已經是面目全非,封面髒了、折疊了,裡面有的時候他拿鉛筆做了很多記號。這是我最不願意看到的,也沒有辦法忍受的,所以以後不借了。從遇到章嘉大師之後,教我放下,我就從這裡開始,就放寬了。放寬是我看過的這些書可以借人,新的這些書,自己常常讀的書,還是不能借人。過了若干時候又放寬一點,我很喜歡的書,人家喜歡我也會借給他,最後到我也可以送給他;新買來的書,別人看到好,你可以先拿去看,看完了再給我。逐漸逐漸放下!到第六年,大概第五年、第六年,台中李老師建了一個慈光圖書館,我把我的書,除了留下來幾本功課本子之外,全部捐獻給圖書館,徹底放下。

  所以佛在經上教給我們的話真的不是假的,你愈放下愈多!財、法、無畏這三種布施,錢財你愈喜歡布施愈多;經書,書籍是法,愈捨愈多。到我學經教的時候,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經教,幾乎是有求必應,所以我對於佛陀的教誨一絲毫都不懷疑。學經教需要參考書,在古人註疏、筆記裡面看到介紹的一些好的註解,古大德的註解,台灣找不到。那個時候香港佛經流通處有不少書在台灣可以買得到,我那時候常到善導寺,善導寺有代他們經銷。我看到這個地址就跟香港這裡結了法緣,負責人是智開法師,我想要什麼書就寫信給他老人家,他替我找。幾乎我所要的,他統統都能給我找到。那個時候我沒有錢,沒有人護持,書找到了他先寄給我,告訴我什麼時候有錢什麼時候就寄給他,大開方便之門。所以對我在台中那十年學習,智開法師幫了很大的忙,這個恩德我一生都不會忘記。

  以後這些書真的愈施愈多,有求必應。我連作夢也沒想到,居然能夠送經書,那就不說了,但說《大藏經》,送《大藏經》,連現在還保存在這邊還有一部分沒送出去的,超過六千五百套。這年輕時候哪裡敢想,那時候我們自己想一部《大藏經》,多麼艱難!三年省吃儉用才請到一部《大正藏》,只有正編,沒有續編,精裝五十五冊。所以知道非常不容易!這章嘉大師教給我的,布施,愈施愈多。多了能不能自己受用?不行,捨得,你捨一定會得,得到之後還要捨,把得到的還要捨,一向為他,不要為自己。

  後面兩句就說出來,「但以最上智慧心,利益眾生故迴向」,這個眾生就是十法界的眾生。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要是對一真法界來講,也叫眾生。眾生的意思,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稱之為眾生。所以諸佛菩薩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神通,從哪裡來的?一向為他而來的,所得的這個果報。得到果報之後不能自己享受,還是一向為他,這我們應當要學。好,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休息幾分鐘。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接著再看第四句,「垂形六道恩,已證滅道,應受無為寂滅之樂,而垂形六道,遍入三途,長劫救物,入於地獄,以身救贖一切眾生」。這是講佛菩薩已經證得究竟涅槃。寂滅,清淨寂滅,就是涅槃,梵語稱涅槃。寂是寂靜,清淨到極處,滅是滅煩惱,滅生死。十法界裡面業因果報全都滅了,這個時候是什麼境界?一真法界。

  一真法界裡面享受的是無為之樂,這個樂我們沒法子形容出來,無法形容,真的像佛在經上常講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自己沒有入這個境界你體會不到,講不出來,講出來你也不能體會,那叫真樂,在我們淨宗法門裡面叫極樂。極樂就是無為之樂,所以極樂不是苦樂之樂。祖師大德們為了方便教化眾生,勸勉眾生放下娑婆,求生極樂,所以不得已用苦樂相對來講。其實極樂不是苦樂的樂,苦樂兩邊都離開,這個境界就很難懂。說苦樂相對的,這我們很容易體會,所以這不能夠錯會。

  在極樂世界,不但是實報莊嚴土、方便有餘土是無為之樂,連凡聖同居土也是無為之樂,不可思議的境界,真的是無法想像,所以十方諸佛讚歎。你看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上對阿彌陀佛的讚歎,稱他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而實際上諸佛所證完全是平等的,絕對沒有高下,為什麼單獨稱讚阿彌陀佛為佛中之王,光中極尊?這裡面最重要的意義是接引眾生。而實實在在顯示出來,阿彌陀佛我們今天用世俗話來講,法緣太殊勝!這是真的,一切諸佛如來跟阿彌陀佛相比,法緣都比不上他,他的法緣真的是不可思議。一切諸佛無不是為阿彌陀佛介紹眾生發願往生,所以一切諸佛在十方世界做介紹人,替阿彌陀佛招生。做西方極樂世界的介紹人,也就所謂是接引人,我們現在用好懂的話,就是介紹人,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主持教化。所以凡聖同居土也是享受無為之樂。

  可是極樂世界這些佛菩薩們跟釋迦牟尼佛沒兩樣,垂形六道,實際上是十法界。為什麼不說十法界,單說六道?六道太苦,四聖法界還無所謂,特別顯示出恩德不可思議,是這個意思。垂是垂降,從上面降下來,形是示現,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該教什麼法就說什麼法。所以諸位要知道,諸佛菩薩沒有一定的形相,也沒有一定的法可說。《楞嚴經》上說得很清楚,用什麼形相幫助眾生?「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希望佛菩薩是個什麼樣子,他就現什麼樣子。佛菩薩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才有這種大的能力,我們現在為什麼不能夠化身?因為執著這個身是自己,所以就沒有辦法分身,沒有辦法改變自己心行,道理就在此地。

  所以諸佛菩薩放下執著,於世出世法一切人事物統統不執著,你就可以變化了,阿羅漢就能分身。像《西遊記》裡講孫悟空七十二變,阿羅漢不止七十二變,孫悟空比阿羅漢那差太遠!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再放下對一切人事物的分別,你這個能力就更大;如果把妄想,就是起心動念放下,那就成佛了。所以佛幫助眾生、救度眾生,沒有別的,勸眾生放下、放下再放下,第一個放下執著,第二個放下分別,第三個放下起心動念;第一個放下證阿羅漢果,第二個放下證菩薩,第三個放下證佛果。這三樣東西都放不下,那就是六道凡夫。所以轉凡成聖確實在一念之間,一念真正覺,徹底放下,這個時候你所享受的就是無為之樂。無為之樂我們沒有法子形容,也沒有辦法想像,可是深入經藏裡面,自然能有幾分的體會。

  垂形六道,這就是應眾生之感,所以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感應道交。在人間,人用什麼感?有真正的誠意、好學,希望真正離苦得樂,有這個意念佛菩薩就來了。多半是示現菩薩身,菩薩身分示現在六道裡頭非常之多,就像《普門品》裡面講的三十二應。我們有感,佛菩薩有沒有應?雖有應,有時候我們自己不知道,到你知道的時候恍然大悟,覺悟就知道了。不定示現什麼樣的身,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就像《華嚴經》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一樣,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全是如來垂形六道。你跟他接觸,你看到他的形相,你聽他的言說,突然之間有所領悟,剎那之間諸佛菩薩感應道交,你要細心去觀察,蹤跡都沒有。有的時候示現是人相,還有示現的畜生、餓鬼、天人,還有示現山河大地,動物、植物不定。這在中國佛教史裡面,《高僧傳》、《居士傳》裡面,中國大陸上許多名山山誌裡面所記載,不勝枚舉。「生公說法,頑石點頭」。那些石頭在那一剎那之間,道生和尚有感,諸菩薩就有應。用什麼形狀應?石頭,他對石頭說法,真的他那個地方的石頭個個都點頭,都彎腰點頭。不定現什麼形狀。

  所以此地不說應身六道,不說化身六道,用垂形,形是不定什麼樣的形相。你要是用身,那我們一定會想到現的是人身,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不同的,都是人身,不一定是人身;甚至於所現的是自然現象,一陣涼風吹過來,你省悟過來。為什麼常常吹風你沒有這個覺悟,這次遇到這個風突然之間覺悟了?那個風是佛菩薩示現的,跟你的感恰巧相應,所以感應道交,豁然大悟。如果沒有這些感應,我們學佛就困難了。

  有眾多的眾生緣成熟了,佛菩薩以應身示現,那真的示現到人間來投胎,像釋迦牟尼佛示現來投胎,活到八十歲圓寂,這是什麼?在這個地區、這個時代有很多眾生緣成熟了,他就要用正規的方法來教導。如果只有一個人緣成熟,多半是用化身,也不一定是人形,等你豁然覺悟之後就沒有了,你再也找不到。特別是有困難的時候,遇到有災難的時候,會有人來幫助你。虛雲老和尚朝五台山,三步一拜,從廣東到山西,三步一拜要拜一年多,一、二年才走到。路上兩次生病,兩次都遇到一個乞丐,叫文吉,乞丐來照顧他。他問這個乞丐你的家鄉在什麼地方?他說我的家鄉在五台山。他到五台山去打聽,問人家知不知道文吉?人家告訴他那是文殊師利菩薩的化身。你什麼時候需要,他什麼時候用什麼身分來幫助你。

  我在抗戰期間在貴州念書,我們的校長周邦道先生他的夫人,抗戰勝利之後在南京,她住在南京那個房子我去過一次,院子很大。周師母遇到地藏菩薩化身到她家化緣,她沒給他,那時候她不信佛。化的也不多,化五斤香油,師母以後知道很後悔,天天念《地藏經》懺悔。怎麼知道是地藏菩薩?真的是不知道,就感覺這和尚很奇怪,問他從哪來?九華山來的,來化緣。因為她們家那時候院子好幾進,外面是大院子,外頭有個大門,當中還有一道門,最後到她住的地方是第三道門,她說門沒有開,這和尚怎麼進來的?以後他走了,走了之後門還是關到的。她就納悶,他怎麼來的?怎麼去的?絕對不是作夢,多少年都解不開這個疑問。以後住到台中去之後,遇到李老師,她把這個事情告訴李老師,李老師告訴她那是地藏王菩薩,她才恍然大悟。這是什麼?一個人的緣熟,他做這種示現,這是化身,立刻就沒有了。像虛雲老和尚遇到的文吉也是化身,走了之後你再也找不到他。

  應身是投胎來的,那是一定在這世間住一段時期。在中國史傳裡頭記載也不少,像大家所熟知的,寶誌公是觀音菩薩的應身,在歷史上真有這個人;永明延壽大師是阿彌陀佛的應化身,這也是真的,都在這個世間住了一段時期;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應身來的,布袋和尚是彌勒菩薩應身來的。歷代這些人有,很多!諸位看《神僧傳》,還有現居士身的,這都是垂形六道。緣生,他應身來,在這個世間跟我們一般人一樣要住幾十年,到緣盡了,他就走了。所以他不是業報身,他是乘願再來。乘願再來那是緣分,緣盡了,什麼叫緣盡?沒有人跟他學,他就走了。所以有人跟他學,這就有緣;沒有人跟他學,他住在這裡沒有意義,他就走了。

  這個地方清涼大師特別告訴我們,「遍入三途」,那個恩就更大!六道人天還不錯,環境還好,三途就苦了。這在經論裡頭佛講的例子很多,古人有把這些事情從經論裡面抄出來編成一本書,《經律異相》、《法苑珠林》,這裡面就很多很多。佛菩薩度畜生,現畜生身,當然也是成熟。尤其是群居的畜生,很多菩薩化身在其中,一定要現同類的身,跟這些畜生天天在一起,才能教化牠。畜生的根性不如人,所以教化就相當不容易。也有過去生中跟淨土的緣很深,曾經修過這個法門,沒修得好,墮到畜生道去,牠有這個善根,所以菩薩示現同樣的身去度牠,也能往生。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往生的比較少,在人間念佛往生的就比較多。

  可是在現前這個社會倫理道德沒有人講,宗教一般人稱之為迷信,不願意接觸,所以現在這個時代,鬼、畜生、地獄往生的人數比人多,你們能相信嗎?很冷靜的去思惟、去觀察,你會相信。所以我聽到這個訊息,想想有道理。由此可知,往生的多寡關鍵並不在哪一道,關鍵在信與不信。所以往生的三個條件,信、願、行!無論在哪一道,你有這個善根,佛菩薩一定照顧,垂形六道恩;無論你是在畜生道、在餓鬼道、在地獄道,佛菩薩不會捨棄你。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誰是地藏?凡是發這個願的都是地藏,地藏菩薩太多太多!我們常常講地藏菩薩,他專修地藏法門。兼修這個法門的不知道有多少,跟地藏菩薩同心同願,同德同行。

  「長劫救物」,不說救人,救人只限於人道,講物九法界眾生都包括在其中,普度!地獄是六道裡面最苦的地方,造作五逆十惡,這是墮地獄的業因。五逆罪大乘經典裡面講了很多,恩於自己最重的,不知道報恩,還要害他。五逆,第一個是母親,第二個是父親,不孝父母,殺害父母,墮無間地獄。第三個是阿羅漢,阿羅漢你在這個世間找不到,那是聖人,但是與阿羅漢相等的是老師。阿羅漢在這個世間幹什麼?教學,所以老師的恩。我們的身命得自於父母,我們的智慧慧命得自於老師,老師的恩德大!不知道報老師恩,而害老師,這是地獄罪。

  第四個叫出佛身血。佛的福報太大,沒有人能害佛,但是讓佛流一點血,受一點小傷,這是可能的。這個事情,當年佛在世的時候,提婆達多處心積慮要置釋迦牟尼佛於死地。有一天他在一個懸崖上面,他知道釋迦牟尼佛每天都從這邊經過出去托缽,他在懸崖上面放了塊大石頭,看到釋迦牟尼佛來的時候把石頭推下去。我們知道佛有護法神,韋陀菩薩是護法神的頭,用金剛杵在空中把這石頭就接住,這石頭就裂開、裂碎,碎片落在佛的腳背上,出了一點血,這叫出佛身血。當然現在佛也不在世了,佛的形像在,以惡意毀壞佛的形像,等於出佛身血,為什麼?跟提婆達多是一個心,要把佛毀掉。所以這個罪你要曉得,你看看我們今天講佛恩講十種恩,這樣大恩人,他的恩德不是對我們個人,也不是對我們這個地球人,對遍法界虛空界無量無邊的眾生,你說這個恩德多大!怎麼能害他?所以你能夠供養他、尊敬他,無量無邊的福報,你怎麼可以害他?起一念惡心都是墮阿鼻地獄的業因。

  最後一條叫破和合僧,就是破壞僧團。和合的僧團今天確實見不到,但是一個真正如理如法的僧團要護持,不能破壞。特別是在末法時期,你看這個道場,不管人多少,四個人以上,多寡不拘,他們聚集在一起學習經教,依照戒律修行,念佛或者是參禪,這都是難能可貴!你讚歎它,你尊重它,都種無邊的福報;你要是破壞它,你要是障礙它,罪過無邊。所以這叫五逆罪。十惡,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愚痴。現在五逆十惡每天都聽到,已經不是新聞。為什麼人會墮落到這種樣子?真正的業因是沒有人教。確實像《楞嚴經》上所說的,現在這個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這些邪師破壞正法,誘惑眾生造作五逆十惡,否定聖賢教誨,嗤之為迷信,崇尚科技,崇尚物欲的享受,崇尚競爭,帶給這個社會無量的苦難。

  生活在現前這個世間誰都知道痛苦,不知道痛苦怎麼來的;誰都希求社會安定、世界和平,可是這個願望在現前社會很多人聽到之後都搖頭,這是一種奢想,做不到!為什麼從前人能做到?一個世紀以前的社會,中國人還是世界上最淳樸、最善良的人,雖然國家衰弱,被列強欺負,人民依舊是善良的。這是什麼原因?我們都要認真去思惟、認真的去探討,那是中國幾千年來祖宗教化的影響。祖宗教化雖然沒有了,可是還有影響,到今天這個影響愈來愈淡薄,影響力幾乎不存在,所以許多人迷惑顛倒,愈迷愈深,無力自拔。聖賢書不讀了,祖宗的教誨不願意聽了,將來的果報不是三途那是哪裡?可是諸佛菩薩對於我們,我們雖然怎樣排斥他,怎樣障礙他,怎樣去毀謗他、陷害他,他還是長劫在救度這些罪苦眾生。

  我們要問,我們造作這些罪業要不要受報?要,我們到地獄,我們到餓鬼、到畜生,佛菩薩也是遍入三途,到那個地方再教我們,再來救我們。我們要問,我們將來淪落到三途能不能得救?這個地方你要記住,佛門裡頭有句話說「佛度有緣人」,什麼是有緣人?對三寶曾經有一念善心,這一生當中曾經念過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或是南無觀世音菩薩,就念一句;受過三皈,不管是真的、是假的,受三皈的時候一定是念過「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畜生」。你一生當中只要念過一次,阿賴耶識裡頭就有種子,那就叫有緣。所以諸佛菩薩在三途,哪些人能得度?有緣人能得度,要是與三寶沒有緣的就難了,道理在此地。

  所以我們千萬不要輕視聽一次經,一堂課一個鐘點。你看看念一聲佛號、念一句經文,善根福德都不可思議,聽一個小時經那還得了!天天聽經還造罪業,將來墮到三途裡面去,佛菩薩再來度你,功德絕不唐捐。所以人家在有困難的時候、有急難的時候怎麼幫助他?讓他看到、讓他聽到,我們合掌念一句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或者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他聽進去,或者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就是對他真正的幫助。所以供一尊佛像,他天天看這個佛像,一歷眼根也永為道種。天天在薰修,為什麼這一生當中不能成就?他的業障習氣太重,他禁不起外面五濁邪見的誘惑,他受不了,所以他才造罪業。但是那個善根種下去了,到惡道受苦的時候,佛菩薩在惡道裡面救拔眾生他就有分,這個恩德多大!所以我們對三寶不能不尊重,對三寶不能不恭敬。

  幫助人是讓人有機會或者是聽到、或者是見到、或者是接觸到,三寶為第一功德利益。這是社會上許多的人不知道,不能接受,聽不進去。他不能接受,聽不進去,都不要緊,給他看到,阿賴耶落印象就行了。他如果說是聽到、看到、接觸到他立刻能接受,他決定不墮三途,至少他來生還能得人天福報。他那個一念回心,回惡向善,人天兩道是靠得住;再要能像佛菩薩這樣知恩報恩,他決定生天道,如果念佛求生淨土,他肯定往生,你說這功德多殊勝!

  我們每天都在學習,雖然業障、煩惱習氣斷不掉,天天在薰修,只要薰修的時間不間斷,總有一天會回頭。哪一天真的覺悟,真的明白,真的放下了,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沒有不往生的。生淨土就是去作佛,理事都要明瞭、都要懂得。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6 15:51:31)

 
amtb
  • 本文由 amtb 发表于 2017年5月26日15:51:2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907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