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五四0卷) 2006/5/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54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行品第十一」,偈頌第六大段的第三段,「所遇人物」。這以下一共有二十四首偈,都是講出去托缽在路上所見到的這些人物。由此可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菩薩總沒有空過,都能夠引發自性裡面的悲願。我們看第一首:
【見嚴飾人。當願眾生。三十二相。以為嚴好。】
『嚴』是莊嚴,我們今天所說的威儀、儀表,見到他穿著非常整齊。當然這裡面一定是指著禮服,特別是在一些大典之中,各人都穿上自己的禮服。在這樣的狀況之下,菩薩必然會引發如佛『三十二相』莊嚴的弘願,所以『當願眾生』,這個願。「眾生」是遍法界虛空界,不是說我們這個地區、這個城市、這個國家,不是的。這一句境界都是以遍法界虛空界為境界,境界無限的廣大。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八十種好就不細說了,舉出三十二相。
相好是具體的福報,人有福,福從什麼地方看?從相好看,相好莊嚴,這是福報。世間人,也可以說到遍法界虛空界,十法界裡面的六道凡夫,沒有一個不希望聰明智慧,沒有不希望自己具足財富,第三個就是相好,相好裡頭包括健康長壽。這是所有一切眾生共同的希求,沒有人不求。能求得來嗎?這個道理要懂,決定求不到。為什麼?這是福報,福報是果報,果必有因。所以古時候的教育,不但是中國,外國也不例外,教育裡面,因果這個科目沒有不重視的。善因感善果,惡因一定招惡報,在中國自古以來,儒、釋、道三家都重視。儒是繼承中國五千年文化的傳統,確實孔子是集大成者。由此可知,因果教育五千年前就有,老祖宗就重視!《易經》裡面所說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是因果教育,因果教育的總綱領,不能不知道,不能不積善!
想到這個地方,最近我們所得到的,北京同修們提供一套光碟。它有兩個部分,前面一部分是「山西小院」,後一個部分是「為什麼不能吃牠們」,總共有十幾片;「山西小院」有八片,「為什麼不能吃牠們」好像也有七、八片的樣子。我們淨宗同學應當要把它當作因果教育教材來學習。因為片子很長,所以送來的時候我沒有看完,看了一半,我就去參加杭州的「世界佛教論壇」,前天才回來。休息兩天,這兩天時間我就把後面沒看完的繼續再看,昨天晚上看完。我很受感動,真正體驗到業因果報絲毫不爽。同時我也很深刻的理解,今天世界上的動亂不安,充滿了許多的危機,我們一般講災難!這些災難的業因是什麼?這十幾片光碟是最好的答案。
佛門裡面常說,如果要想這個世界沒有災難、沒有戰爭,佛說了一句話,「除非眾生不吃肉」。話說得很簡單,義理非常的深刻。換句話說,今天整個世界的災難,天災人禍,從哪裡來的?居住在地球上的眾生經年累劫殺害眾生,吃眾生肉。天災人禍的真正業因就是冤冤相報,惡業的感召。人的相好,命相家(看相算命的)常常說「相隨心轉」,這個話很有道理,道理很深。我在講經的時候也常常提醒同學,不但相隨心轉,體質也隨心轉。
「山西小院」,總共有七片光碟;第八片是上次我們看了之後,雖然沒看完,我跟大家講了一個小時,「真學佛,真受用」。我用這個題目就在此地講的,他把這一個小時的講演也放進去,很好。這是專門解釋為什麼會有感應,實在講就是大乘教裡面的一句話,「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諸位都很熟,佛常講的。《華嚴》上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兩句話不太好懂,「一切法從心想生」好懂,這都是經上的原文。想什麼變什麼,所以你的心善,相就善,一看相貌,這個人是善人;心地很慈悲,這個人相貌很慈悲;心地很清淨,這個人相貌很清淨;常常修學定慧,一看,這個人是個聰明相、智慧相,相隨心轉!
由此可知,相貌、體質是果報,能不能求?能,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可是,求要懂得理論,要懂得方法,如理如法的去修因,果報自然現前。人要真正明白這個道理,天下就太平,災難就化解了。為什麼?不造惡業了。人為什麼要造惡業?還不是爭名、爭利、爭財產,殊不知那是爭不到的,那是在造罪業,果報在三途。你今天爭,爭到了,今天講競爭,競爭升級就是鬥爭,鬥爭升級就是戰爭,現在的戰爭是核武、生化,是世界末日的戰爭,你說多可怕!戰爭能不能得到?得不到。在歷史記載當中,二、三千年在這個地球上,從來沒有一次戰爭能解決問題的,戰爭只有把問題變得更複雜。人要覺悟,不能不覺悟;真正覺悟了,放棄這種手段,不再用戰爭,這正確的。
佛陀教給我們,你怎麼求財?我們想發財,佛告訴我們,財不要太多,太多是累贅,夠用就好。生活過得很舒適,這就好了,何必還要多?多就變成貪心、貪婪,貪婪的果報是餓鬼,往三途墮落下去,那就錯了。財是什麼因?佛給我們講,布施。有財不能夠積,佛說得好,「積財喪道」,道就虧損掉了。所以不能夠積財,有財就施,不要怕「我施捨掉了,明天我的生活怎麼辦?」想到明天,想到明年,想到將來,不敢布施,這錯了,你思想錯了。錢財在中國稱為通貨,你想想這個名詞,通是流通,意思就是講不能積。像水一樣,活水,要讓它流,有來有去,要讓它流,永遠是活水,永遠是最乾淨的水。你要把它堵起來,把水積起來變成一個小池子,這池子水不流了,不流就變成死水,死水裡面就產生微生物,就不乾淨。古人把財比喻水,很有道理!一定要讓它流通,不可以把它儲存在那裡,不可以。
中國古時候的財神,財神是誰?春秋戰國時候的范蠡。為什麼把他當作財神?他很會理財。你看這個人有智慧,幫助越王勾踐打敗吳國,復興了國家。滅了吳國之後,他不做官,他是偷偷溜走的,勾踐找不到他。改姓換名,改名字叫陶朱公,陶朱公就是范蠡,帶了西施,西施是他的妻子,兩個人去做小生意、做小買賣。三年之後發財了,發達了,發了之後,他把他的錢財布施給貧窮人,統統施捨;然後從小本生意再做,做了幾年又發了,一發,他就散。
諸位要知道,不是說發了之後他就多開分店,不是的。你看現在人積財,財多了怎麼樣?就建許多的公司,甚至於現在叫跨國公司。財富累積得愈累愈多,不是好事,死了之後一文都帶不去,真的是「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你把這些錢散給貧窮人,社會上就沒有災難;否則的話,社會上永遠有貧富不均。貧富不均當然是果報,眾生愚痴,眾生不知道因果這樁事情,於是他看到富人就怨恨,他心裡就不平;富人能夠散財,他心就平了,而且貧人對富人也恭敬、也讚歎,真的佩服。你說哪種方式好?你命裡有財,散完了,從小生意再做起,幾年又發了。范蠡三聚三散,所以中國人稱他為財神,是後世理財的最好榜樣,不可以聚,一定要懂得散。
散財不要問後果,你要問後果,你就有分別、就有執著,在佛法上講,你修的是有漏善;如果心地清淨,痕跡都不著,你修的是無漏善,果報不一樣!無漏善果報開智慧,幫助你大徹大悟,提升境界。佛法這個地方講的三十二相,三十二相是無漏善的果報,不是有漏善,諸佛菩薩那是真正聰明人,他們所修的。無漏就是布施,只知道布施,布施裡決定沒有絲毫分別執著,用清淨心施,用平等心施,用慈悲心施,用真誠心布施,果報在三十二相。無量智慧,無量壽命,淨宗講的無量光、無量壽,布施得來的。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各人施各人感報,正是所謂「各人因果,各人負責」,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佛經上關於這樁事情講得很多,經論互相有出入,這個沒有大的妨礙。我們知道世尊講經,隨手拈來,他也沒有準備。譬如說三十二相,三十二句就有幾種不同講法,這都沒有關係。我們不要去執著文字相,不要執著言說相,知道它真正的義理就是善因善果,惡因惡報。譬如佛給我們講修布施,修布施總的相在三十二相裡面,「千輻輪相」。腳心,像我們手掌心有紋路,腳掌心也有紋路,你看佛的手掌跟腳掌有個輪相,我們一般人沒有。那個相是圓的,有輻射,很細密,這是生生世世累劫好施,手裡頭現這個相。
說法護生,說法是教學,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破迷開悟是因,果就是離苦得樂。所以,我們要知道,一切眾生苦從哪裡來的?苦從迷來的。迷了,你的思想見解、言語行為都錯了;錯誤的思想、言行感召的是惡業,惡的果報,不是善的。如果你覺悟、你明白了,你的思想、見解、言行完全是正確的,正確所感的是善果。所以,離苦得樂是果,破迷開悟是因。然後你才曉得佛菩薩對我們的恩德,幫助我們破除疑惑,幫助我們開悟,無量無邊的功德。佛菩薩的慈悲沒有方法能形容!對待一切眾生只有施捨、奉獻,沒有絲毫希求。為什麼?這正是因為他徹底通達明瞭宇宙萬法的真相,所以他的思想觀念是正確的。真相是什麼?真相是整個宇宙一切眾生、一切萬法是一體。
大乘教裡常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慈悲心就是今天講的愛心。為什麼講慈悲?用這兩句話就好解了。無緣的愛就叫做慈,無緣我們現在講無條件的愛,就叫慈;自他不二,自他是一,這叫同體。悲心也是愛心,換句話說,佛菩薩心目當中的愛,是整個宇宙一切萬有跟我是一體。就好比我們一個身,我們用一個身來代表宇宙,我自己是身上的一個細胞,你和他也是一個細胞,都是這一身的。我對你的愛護還要談條件嗎?左手這裡有點癢,右手幫他搔癢,還要談條件,還要感謝嗎?當然沒有。
所以諸佛菩薩了解事實真相,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自己,這叫什麼?叫法身。你看大乘教上說得好,「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這是我們在經上前面都念過,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這經上念過的。這個裡面我們要明瞭的,他講十方三世佛,十方是講空間,三世是講時間,過去現在未來。過去佛,佛在經上跟我們介紹過;現在佛,像釋迦牟尼、阿彌陀佛,彌勒佛,世尊給我們說過一萬二千多尊佛號。你看很多寺院裡過年拜萬佛,《萬佛懺》,佛為我們介紹的,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特別是未來,未來佛是誰?現在所有一切眾生。「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這句話跟我們中國古聖先賢所說,「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意思非常接近,人性本善。
佛說人人皆有佛性,既有佛性,當然一定將來會作佛,肯定是作佛。如果依照《華嚴》、《圓覺》上來講,「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個話你相不相信?如果你要問我,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相信一切眾生本來成佛。現在是不是佛?那要看你從哪個角度去觀察,如果你離相,離一切相,從眾生本性上來看,那真的是佛,一點不假。相雖不是,性是的!性既然是的,相又何嘗不是?就通了。然後愛心,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油然而生,自然就生起來,一絲毫都不勉強,這個要靠教育。
所以佛教是教育,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天天跟我們上課,講經說法就是上課。他老人家精神體力好,每天給我們教學的時間八個小時,四十九年不休息。這大家都知道,所謂是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苦口婆心的教你。教什麼?讓我們覺悟,了解宇宙人生真相,讓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行永遠不會犯過失。有人問我,「真有佛嗎?你們這些信佛的人,真有佛嗎?真有菩薩嗎?你看見過嗎?」諸位同學,如果有人問你這些話,你怎麼回答?我的回答很簡單,他要問我「佛在哪裡?你看見過沒有?」我就指著他,「你就是!」他就呆了,「我怎麼就是?」
《華嚴經》上講得多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所以,《華嚴》、《圓覺》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你本來就是佛!現在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是因為你有妄想、你有分別、你有執著,才變成這個樣子;換句話說,你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不就是佛嗎?我沒說錯,是真的,不是假的。妄想放不下,分別、執著放下了,你是菩薩,比佛低一等,佛連妄想都放下了;菩薩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如果說妄想、分別放不下,執著放下了,也不錯,阿羅漢,你是阿羅漢、是辟支佛;如果妄想分別執著三樣統統放不下,那就是凡夫,就是你現在這個樣子。所以,你只要放下執著,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你就成阿羅漢;再放下分別,你就是菩薩;再放下妄想,你就是佛!
佛教我們用功,什麼叫用功?放下是功夫,不是說你每天念多少經,念多少佛,不是這個。要放下,要看破,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你放得愈多,煩惱輕,智慧長。放下的是煩惱,煩惱放下,智慧就現前,就這麼回事情。你說佛教是真的還是假的?你還會有疑惑嗎?
世間法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你看《金剛經》上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就是佛法,佛法也不能貪,佛法也不能把它積聚在那裡。這些年來我們送《大藏經》,有些道場法師有貪心,我們經典送到大陸,請他代發,結果他收到經典之後,全部放在自己家裡的藏經樓,幾十套《大藏經》。我們本來希望他分送給各個道場,他沒有送,全部集中在他家裡。我看了我也不好說話,各人因果,各人負責。我不是送給你一家的,這個果報我們就曉得生生世世愚痴。
怎麼樣才得聰明智慧?散!到你這兒,趕快就散掉。像我們上次在印尼,我們送了六十套《龍藏》給印尼的一乘寺,方丈和尚很了不起。我去訪問的時候,他就召集印尼各個佛教道場的負責人,來領取《藏經》,儀式非常隆重。我記得好像是當場就送了五十三套,六十套《大藏經》,當場一下就送掉五十三套。國家宗教部也派了個司長來參加這個分送《藏經》的儀式,非常歡喜,這就如法,這個法師的果報是智慧。所以你總要懂、總要明瞭,散財的人得財富,流通法寶的人得聰明智慧,布施無畏得健康長壽。
像「山西小院」、「為什麼不能吃牠們」,不要看光碟只有十六片,這個十六片是什麼?無畏布施,果報是健康長壽。這個裡面雖然主要的是無畏布施,需不需要錢?當然要,需不需要聰明智慧?要,拍攝、剪接。所以,一種布施裡面一定有三種果報,有財、有聰明智慧、有健康長壽。將來在三十二相,他成佛的時候,掌心裡頭有法輪,腳心裡面有法輪,這是什麼?歡喜修這三種布施。
我們還看到,佛的身相胸前有個「卍」字,這個卍字是吉祥。這修什麼因?遠離一切惡業,這個人真正覺悟、真正明白,從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一不善,就是斷一切惡。示現成佛了,胸口有卍字。
我們看到佛的手,造像的時候「垂手過膝」,佛的手長,手垂下來到膝蓋,很少人有。在中國歷史上記載的是劉備,劉備的手長,歷史上記載他的手垂膝。這個世間大富大貴的,三十二相裡頭有個幾種,不圓滿。三十二個都圓滿的話,在佛經上講有兩種人,一是成佛,三十二相具足;另外一個是轉輪聖王,福報大,累劫修成的,他有三十二相,輪王三十二相。其他的人就沒有那麼多,像我們在經上看到,阿難尊者是三十相。垂手過膝,他的業因是樂善好施,就是他很喜歡幫助人,看到別人有困難,他就伸出援手去幫助他,從來沒有空過的,這個業因感得垂手過膝。常修十善得清淨身相,所以因果相應。現在時間到了,我們這個三十二相不能完全介紹,重要的地方要說一說,下個鐘點再講。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接著看這首頌:
【見嚴飾人。當願眾生。三十二相。以為嚴好。】
這首偈頌講的是因果,『三十二相』是善果,果必有因,知道修善因才能夠得善果。「三十二相」就不全說了,全說要佔很長的時間,我記得過去講《金剛經》的時候詳細說過。譬如調解糾紛,現在這個世間衝突非常之多,聯合國這麼多年來,「怎樣消弭衝突,促進安定和平」,在這個大題目之下做了整整三十五年,一九七0年開始做到現在,還繼續在做。我自己參加了五次聯合國的這種會議,這是現在舉世之人最關心的一樁大事。西方人講消弭衝突,消不掉!衝突頻率年年上升,災害是一次比一次嚴重。原因在哪裡?
最近中國胡主席提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我前兩天從麗江回來,麗江有個古樂團,世界聞名,領導是一位宣科先生,他今年也七十七歲了。給「和諧」這兩個字做了個解釋,我聽了很歡喜。什麼是和?你看和這個字,一個口,一邊是禾苗之禾,這是會意,人人都有飯吃,這就和了。什麼叫諧?你看諧,一個言,一個皆,大家都可以說話,這就諧了;換句話說,諧是言論自由,和是人人都能得到溫飽,真的,這是世界和平的大前提。和這個字具體來說,就是貧富的差距縮短,社會就能和諧;貧富差距愈大,麻煩就多了。
而這次中國佛教論壇,它講「從心做起」,這句話說得太好了。我們在此地曾經做過專題講演,必須從我心做起,從我開始才行,不要去看別人,從自己內心去做。所以,中國人不講「消弭」衝突,講化解,有糾紛你要懂得化解,你不能把它消滅。你看中醫跟西醫治病術語就不一樣,西醫講消毒,把毒菌要消滅;中醫不是的,中醫叫解毒,化解。你看看用心就不一樣,中國人心善良。我們要怎樣和解爭端?現在這個世界衝突太多,怎麼樣化解?教學能化解。武力鎮壓、報復解決不了問題,只會加深仇恨,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今天的局面諸位要清楚、要明瞭,就是冤冤相報所造成的。還要繼續冤冤相報,這個世界一定走向末日,沒救了。化解之道要靠古聖先賢,要靠因果,要靠倫理道德,要靠宗教教育,真能解決。
所以,我們每天在講經,每天大家在一起學習,我們這裡沒衝突,沒有矛盾!可是有人說,你們這個道場還是有衝突,還是有矛盾。沒錯,學習的功夫淺,時日不長;真正長期接受佛法的薰陶,理明白了,事看清楚了,你起心動念對一切人事物,決定不會發生衝突,然後你就可以出來調解衝突。你自己本身沒有達到和諧,你想幫助別人化解衝突,走向和諧,那不容易!為什麼?你沒有這個智慧,你沒有這個能耐,你沒有這個信心,你怎麼能化解?我們常講教學教什麼?我們的教學內容,倫理、道德、因果、宗教,產生了一定的效果,我們自己深受利益,所以自己有信心。
可是為這些事情,把我們講經的課程確實耽誤了不少。要不要做?不能不做;如果有人去做,我絕不多事。我們在講席裡常講,宇宙真正到沒有衝突,真正落實到安定、和諧,必須要每個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裡,把自己本分的工作做好。然後跟社會一切大眾互助合作,這個世界就是美好的,這個世界就是天堂、就是極樂。不要干涉別人,各人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好像一個身體,每個器官,眼只管看,不要管聽,耳只管聽,不要管看。各人把各人的功能發揮到極致,然後互相配合,這身體健康。地球上每個人都能把自己工作做好,不要去干涉別人,自自然然跟別人配合,這個地球是健康的,這個世界是美好的。
我們的本分是什麼?我們的本分就是講經教學,這是我們的本分;跑到聯合國開會不是我們的本分,這個要懂得。那現在為什麼要去參加?沒法子!我們學校校長告訴我,我有很多想法、看法確實能幫助聯合國化解衝突,促進和平。所以非常希望我代表學校、代表澳洲。我這才在不得已的情形之下,先後參加五次,以後我不再去了。我也告訴許多朋友,也告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不容易,達不到目的,用戰爭、用鎮壓、用報復也達不到。什麼方法?教學能夠達到。
所以去年六月,我們在巴黎辦了三場《弟子規》的講座,聽眾六百多人,非常感動。他們今年還想搞一個大型的,我也贊成。歐洲那邊的人對於漢學的研究、愛好使我感動,有機會能辦個大型的講座,人多、時間長一點,是好事情。讓這些西方人對中國傳統的這種文化,五千年來這麼大的一個族群,和睦相處,平等對待,用的是什麼方法?這個方法今天對全世界來推行,確實有助於世界和平。所以他們要做,那我們今年還要犧牲一點上課的時間,到那邊去協助他。目的不是為別的,為社會安定,為世界和平。做這個工作,就是調停衝突,調解爭執,三十二相得什麼相?佛的牙齒四十顆,而且牙齒整齊細密,你看有因有果!
善護三業,《無量壽經》上說的,「善護口業,不譏他過」,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學習到什麼?不見世間過。有些人說,「如果你做人做到這樣,你不是變成白痴了?」那我再告訴諸位,諸佛菩薩、阿羅漢們統統都是白痴。為什麼?他們不見世間過,但他們真有智慧!世間人過失他曉不曉得?曉得,清清楚楚,明明瞭瞭。不見是不放在心上,不放在口上,不放在表情上,這是修養,這是德行。遇到有機會就教導他,幫助他改過自新,幫助他回頭是岸,決定沒有厭惡、瞋恚,只有愛心,大慈大悲。在三十二相裡面得「美好鬚髮相」,我們講頭髮、眉毛、鬍鬚,得這個相。善護口業,不譏他過。
「善護身業,不失律儀」,規規矩矩做人。好人難做,不但現在,自古以來,諸位看看《了凡四訓》裡頭講的,你就明白。可是,只要是佛菩薩說的,古聖先賢做的,我們就應該認真去學習、去做。不要顧慮現代人的譏毀,現在人的毀謗,現在人的諷刺,不去必管他,不要放在心上。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性德相應,這是好事。世出世間一切法,邪正、善惡沒有標準,我們要隨順世間人的標準,你怎麼能脫離六道輪迴?所以一定要隨順佛菩薩的標準,佛菩薩的標準總的綱領、原則就是十善業。
「善護意業,清淨無染」,《無量壽經》一開端就教導我們,身決定不做殺生的事情;換句話說,決定不做傷害一切眾生的事情,不可以做。他傷害我,我絕不傷害他,對人如是,對小動物也如是。蚊子叮在身上,咬我,牠傷害我,我絕不傷害牠。我如果是慷慨大方一點,就讓牠吃!布施給牠,牠來托缽,我們就布施,供養牠一餐,也沒有多少,牠吃飽就走了。不能一巴掌把牠打死,不可以。如果我們不願意布施,輕輕的把牠趕走就好了,不可以傷害牠。對小動物尚且如此,對人當然更是如此。別人傷害我、毀謗我、侮辱我,甚至於陷害我,我們一笑了之,決不放在心上,決定沒有一絲毫瞋恚的念頭,沒有絲毫報復的念頭。
那個人是好人,那個事是好事,為什麼是好人、好事?幫助我提升境界,沒有這個逆境、逆緣,我們不知道自己修行功夫到什麼程度!這都是考試。順境、善緣,考驗我們,不起貪愛;逆境、惡緣,考驗我們,不起瞋恚。我們的貪瞋痴從哪裡斷?就從這裡斷的。如果看到順境、善緣生歡喜心,起了貪愛,見到逆境、惡緣生了瞋恚心,我們還是凡夫,天天學佛,一點長進都沒有!經念得再熟,講得再好,與自己的生活、與自己處事待人接物完全脫離了,這個東西學了有什麼用處?聖學,尤其是佛學,佛學是聖中之聖。經上常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得人身聞佛法,而得不到一點受用,那就太冤枉、太可惜了。我一生感激老師,感激護法,護法就是照顧我生活的人,為什麼這樣感激?我在佛法得受用,知恩報恩。所以懂得善護三業的重要,果報就是鬚眉、頭髮好!
言語真誠得「廣長舌相」,我們知道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人的舌頭伸出來可以舔到鼻子。那是修什麼因?佛說三世不妄語,舌頭可以舔到鼻子。釋迦牟尼佛在世曾經表現,他老人家舌頭伸出來可以把臉蓋住,告訴大家生生世世不妄語。不是一生一世,生生世世從來沒有妄語過,我們要學,應當學。為什麼?性德。為什麼去騙人?騙人有什麼好處?縱然得點小利益,可是自己付出的代價太大。什麼代價?廣長舌相沒有了。必須知道廣長舌相是性德,是本來有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本來有的。是因為我們妄語、兩舌、惡口虧損掉了,這諺語常講折福,我們造的不善業,折福折掉了。
日常生活當中,能夠常常軟語,言語柔和,音聲就好,「梵音相」。梵音是果報,清淨音,音聲特別好。言語非常強硬,我們常講說話很容易得罪人,他的音聲一定不好。
佛眼,佛的眼睛好,經上講佛眼怎麼修來的?慈眼視眾生。我們要想自己的眼睛好,常常要慈悲看一切眾生。需不需要找眼科醫生?不需要。那麼眼睛不好的人,你要想恢復眼睛的正常,修慈悲心,像佛菩薩一樣慈眼看眾生。轉境界,相隨心轉,真能轉得了!
「心性和順」,果報也在眼上,「眼如初月相」,蛾眉月,眼睛好看,沒有別的,就修和、修順。與一切眾生能和睦相處,不執著自己的成見,能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不要認為我就要怎樣,我認為怎樣,沒有那個話。境界提升到一定的程度,境隨心轉,沒有一樣不好;你沒有到這個境界,因為你有分別、有執著,於是就有善、有惡、有邪、有正、有好、有壞,就會生這個。提升到一定境界之後,沒有了,和順這個德,這是性德,它就現前了。現前之後,大乘教裡面告訴我們,一味了。所以我們見到真正修行人,你看到他的和順。
近代,說起來我們還不太陌生的,弘一大師,李叔同。他在晚年什麼都不講求,真的叫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年輕的時候這個人很不好相處,為什麼?過分的執著。他在日本念書的時候,跟朋友約定八點鐘你到我家來,朋友遲到二、三分鐘,他就不開門,就罵他不遵守時間。我們約的八點,為什麼遲了兩分?拒絕了。以後大家都知道他的脾氣,跟他交往,守時間是一分一秒都不能差,你早一分鐘也不行,遲一分鐘也不行。沒有一樣不講究,這就是我們佛法講的堅固的執著。
學佛之後他明白了,完全看淡了。他在新加坡住過一段時間,不太長,跟廣洽法師是好朋友。那個時候跟從前完全不一樣,很容易伺候,很容易照顧,什麼都不講求,飲食起居完全隨順眾生。廣洽法師接待他,菜鹹了一點,廣洽法師都嫌鹹了一點,他怎麼說?鹹有鹹的味道;淡了一點,淡有淡的味道,完全不講究。你做什麼沒有一樣不歡喜,沒有一個字的批評,這是什麼?境界提升了。境界何以提升?那是真提升,境隨心轉!我們凡夫是心隨境轉,這就苦了!這個辣了、那個鹹了、那個淡了,起分別、起執著。境界提升就是入不二法門,萬法歸一,所有一切酸甜苦辣鹹擺在前面,一味。什麼一味?沒有分別執著就一味,有分別執著才多味。
無量無邊的現相,入不二法門是一個相,一個相是什麼相?無相。無相不是沒有相,無相是一切相,一切相怎麼叫無相?無分別相、無執著相。所以,森羅萬象在面前,他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這叫一實相;起心動念,一實相就變成森羅萬象。這個事不太好懂,現在大家我想不看電視的人很少,每個人天天都要看電視,我們就用電視做比喻。森羅萬象是電視裡面的畫面,實相是什麼?實相就是電視的螢光幕。諸位想想看,電視裡面的影像千變萬化,剎那剎那在變化,螢光幕動了沒有?沒動;染污沒有?沒染污!說一相是什麼?一相就是螢光幕,如如不動,也絲毫沒有染污,又不妨礙一切現相的變換,這妙!所以佛法講色相稱為妙有,妙有就這個意思;講螢光幕是真空,真空跟妙有是一不是二。
你要懂得事實真相,隨它怎麼變化,他心是定的,他心是螢光幕,你怎麼樣變化他都知道,都清楚;但是他決定不執著,決定不分別,決定不落印象,這就是佛菩薩。這就叫萬法歸一,一即萬法。古人有個問題,萬法歸一,後頭問一句,一歸何處?一即萬法。「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是萬法,空就是一,它是一不是二,叫不二法門。入到這個境界得大自在,什麼都轉過來了,所以人要到境隨心轉就得自在,就離苦得樂。我們的心還被外面境界轉,這是凡夫,很苦,活得很苦!你六根接觸外面境界,你會分別、會執著,既然起分別、起執著,就有喜怒哀樂,就生七情五欲;生七情五欲就不能不造業,造業就不能受果報,麻煩可大了!所以從這個地方你才曉得,心性和順是多麼重要,這真修行!
怎樣才能和?你要不隨順就不能和,和的第一個條件就是要順,恆順眾生,然後才能和睦相處。你不順著他,不行!他造惡業你要順他,順他,你自己要是無知,那就錯了。你自己有智慧,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隨順。為什麼?時候未到。你會很清楚什麼時候時節因緣成熟了,你可以幫助他,你可以點醒他。吃虧不是壞事,吃虧是福!沒有一樁事情沒有因果。連美國凱西都講得很清楚,他說世界上的人每天所遭遇的事情,沒有一樁事情是突然的,就是說沒有前因的,沒有。無論大事、小事,都有過去生中的因,現前得的果報,這話講得好!正如中國古人所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怎麼能把問題真正化解?全靠教育。所以古往今來,你看這些大聖大賢他們示現在九法界,細心去觀察,他示現在這個世間幹什麼?就是教學,除了教學還是教學,沒有第二樁事情。菩薩教學是自利利他,提升自己的靈性,幫助眾生成就自己無量功德,這個功德的果報就是無量的相好。自然的,不是求的,不需要求,沒有求的念頭,自然現前。所以這一條要懂得,非常重要,心平氣和,不但健康長壽,而且智慧、德能增長,你說心性和順多麼重要!
下面我們舉這個例子,「讚他功德,眉間白毫相」。不要說別人的過失,別人有過失,我們清楚明白,不糊塗,但是不說,《弟子規》上都教導我們。總而言之,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幫助別人,讓別人聽到、看到,他會反省,他會感悟。他有過失,人家不說他;他有一點好處,別人都讚揚,日久天長他會覺悟。別人不是不知道我的過失,原諒我,不肯說我,一點點小的好事都讚揚,他就會認真改過遷善,統統是教學。言教之外,身教更重要!讓他慢慢去領悟,比言教的效果還要大。所以,諸佛菩薩、善知識有時候見到我們過失,不講,那是慈悲。為什麼?有時候講了沒用處,生反效果。講了我們心裡感覺得難過,如果心地善良還好,我慢慢來改;如果是個普通人,他受不了。受不了會有兩種現象,一種不聽你的,你常常說我過失,漸漸疏遠,不聽你的;或者是陽奉陰違,你的教育就失敗了。所以有可以說的,有不能說的。
這些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十年,細心觀察老師教化這些學生,教我們這批同學,細心觀察看出來了。他對每個人方法不一樣,真實智慧,真實的慈悲。要很長時間你才能發現,你才知道他那個教學的方法高明。是不是都能收到效果?不一定,雖然不一定,我們在旁邊用心的人學會了,這叫恩德。所以讚,決定是有功德,禮敬,決定沒有條件。讚是他真正有德行才稱讚,沒有德行不可以稱讚,跟普賢菩薩十願相應,「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供養沒有條件,惡人也供養。作惡的人,他今天沒飯吃,挨餓了,要給飯給他吃;他凍著了,要給衣服他。不能說不顧,他是惡人我就不管,不可以,沒有條件的。只有讚歎有條件,決定讚善不讚惡。
下面「禮敬賢聖尊長,頂肉髻相」,我們看佛頂,佛的頂上有肉髻,那個相從哪裡來的?禮敬賢聖尊長,這不是賢美,賢聖,聖人的聖。對於賢人、對於聖人,對於長輩,有德行的長者,不管我們認不認識,我們對他要有恭敬心,要有禮貌。這是什麼?都是教學。讓別人看到,一般人看到我們對這個人尊敬,別人也尊敬他;我們跟他學習,別人也跟他學習,這是好事情!所以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教化眾生,念念有這個心,才有好的相好,果德的現前。好,今天時間到了,其他的我們就省略了,諸位要想多知道一些,看《金剛經講義》。三十二相,經論裡面講得很多。今天就講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6 15:50:4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