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五三六卷) 2006/4/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53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行品第十一」,偈頌第六段第二小段,第十二首看起:
【若見池沼。當願眾生。語業滿足。巧能演說。】
前面一首偈講見到陂澤,這首偈講的是『池沼』,在形相上看是差不多。陂澤也是池塘,但是是蓄水池,也就是說它的水是不流的,所以發願裡面講「一味之法」。「池沼」這個池塘是流動的,也就是說它有進水口,它也有出水的,我們一般講活水,這是活水。所以發願裡面有『巧能演說』,因為它的水流動,從一邊進來,一邊出去,它是流動的,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進水,譬如我們修學佛法,我們接受如來的教誨;流出去,好比我們也能弘法利生。就是佛在經教上常常教導我們兩句很重要的話,《金剛經》只有五千言,文字不多,這句話說了十幾遍,讀《金剛經》的人一定都很熟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這兩句話太重要了。水進來的時候,受持讀誦;出去的時候,為人演說。所以你看看他這個願是從這裡相應的,發這個相應的願,見到池沼的時候。
『當願眾生』,願是自自然然的。我們每次都要提一提,因為我們的道場聽眾不是固定的,幾乎天天都有新面孔、新同修到來。尤其是從中國大陸,從海外各個地方,到這邊來參訪的。菩薩的願,這個地方不是普通菩薩,是華嚴會上的法身菩薩,通常我們稱法身大士;在天台大師六即佛裡面,這些人是分證即佛,所以他們是真佛,不是假佛。十法界裡面的佛,十法界最高的是佛法界,那個佛是相似即佛,要比華藏會上的法身大士,他還要低一級。為什麼?他無明沒破,沒有證得法身,所以是相似即,這個要知道。在四種淨土裡面,相似即是方便有餘土。
我們凡夫煩惱完全沒有斷的,這在六道輪迴,在六道裡面,六道裡面修行功夫得力叫觀行即,還不到相似,觀行是功夫得力了。觀行即在修其他的法門還是不能成就,因為你沒有出六道。但是在淨土管用,淨土怎麼樣?能往生,生凡聖同居土。如果是相似即位,那就生方便有餘土;如果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往生極樂世界是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那就不一樣。所以淨土的殊勝不在上面的二土,而是在凡聖同居土,這是最值得讚歎的。因為任何一個法門,你修到觀行即,功夫得力的時候,你出不了六道,唯獨淨宗法門能超越六道。所以這是所有諸佛淨土裡頭無比的殊勝,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自己想一想,相似位跟分證位我們是決定做不到的,這是說老實話。但是觀行即,就是我們講念佛功夫成片,善導大師講得好,「萬修萬人去」,也就是說人人都能做得到。你這一生能不能成就?成就地位有多高?善導大師說得好,很多人知道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化身再來的,日本、韓國的法師都知道,我問他們,說有此一說。善導大師說的就是阿彌陀佛自己講的,「四土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這是真的,一點都沒錯。我們了解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自己就應該有一個努力的方向跟目標。遇到這個法門,凡聖同居是肯定往生的,一個也不會漏;你不能往生,那是你連功夫成片都沒有達到,功夫成片就是觀行即。已經達到功夫成片的,要向上提升。
我們今天遇的緣實在講是無比的殊勝,真的,你要是真肯幹的話,我們這一生當中能不能生到常寂光土?能不能生到實報莊嚴土?答案是肯定的,能!《華嚴經》上講得很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個話講得多清楚,講得多明白、多簡單。一切眾生包括你我在內,本來成佛!《華嚴》上說的,《圓覺經》上說的。現在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就是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嚴重的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搞成這個樣子!這才有三途,才有六道。三途六道決不是真的,這是幻相,迷了之後才有的,覺了之後就沒有了。永嘉大師《證道歌》上,你看說得多好,「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無大千是連十法界都沒有了,這個要知道。
我們怎麼樣提升?我在講席裡頭講很多次,佛給我們講,我們的毛病就是執著、就是分別、就是妄想,你只要把這個去掉。我們如果能夠對世出世間一切法、一切人事物,從今以後不再執著,包括我的身以及我所有的我、我所,你都不執著了,放下了,念佛往生就不是凡聖同居土。是什麼?方便有餘土。不就提升了嗎?再能進一步把分別也斷掉,不但我沒有執著,世出世法森羅萬象不分別。不分別不是不知道,照見,我們凡夫的見裡頭有分別,他見裡頭只有照,沒有分別。譬如我們眼見色,看得清清楚楚,沒有執著、沒有分別,這是什麼?這是菩薩!菩薩往生還是生方便有餘土,地位高了,方便有餘土裡頭也有三輩九品,上品上生。
如果無明破一品,無明是妄想,什麼妄想?起心動念。我們在一切境緣當中不起心、不動念,你念佛生西方淨土就不是方便有餘土,是實報莊嚴土,那就跟華藏世界一點差別都沒有,一真法界,法身大士。法身大士我們能不能證得?只要你把這三樁事情做到,放下了,徹底放下,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諸位要記住,不執著你就證阿羅漢果,不分別你證菩薩果,不起心、不動念你就成佛了。這個成佛就是我們現在經上講的法身大士,你不是圓滿的證得,分證。確實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你用真心,諸佛如來都是用真心,不是用妄心。可是起心動念,心就是妄心,真心就變成妄心,這個非常微妙,起心動念它就變了。妄心是什麼?在佛法裡的術語叫阿賴耶識,真如本性只要一起心、一動念就變成阿賴耶識,佛法裡稱為「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就是指這樁事情。
我們如果練功夫,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諸位要知道,如果你心裡還有「我不要起心、不要動念」,你已經起心動念了。這就是《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佛家說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是這個境界,真的是不起心、不動念。這時候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叫做照見,照見是看到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什麼?空有不二,就是《心經》上所說的,你就完全明白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你全看到了。現在科學最近才發現,色是物質,物質從哪裡來的?無中生有,有還歸無。科學大概是從數學裡面推演出來,但是不知道怎樣讓這個境界明顯的顯示出來。其實這個境界就在眼前,非常的明顯,你就是看不出來。為什麼看不出來?你起心動念。只要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像《法華經》上講的「佛知佛見」,你就是佛知佛見,你就是本來如如佛!
善導大師說的,「總在遇緣不同」,你相信了嗎?一點都不錯!遇到《華嚴經》這是無上的因緣,開經偈是為這部經寫的,「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這三個字重要,「得受持」就像水流到你這池塘來,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那你就得受用,你就完全吸收了。然後才能夠大慈大悲,千處祈求千處應,為一切眾生表演!表演是做給眾生看,為人演說。演是做出來,做出什麼?做出我放下了,做出我不執著,我沒有執著,我沒有分別,我沒有起心動念,做出來。釋迦牟尼佛做出樣子給我們看,我們學佛跟誰學?跟釋迦牟尼佛學。釋迦牟尼佛在哪裡?《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釋迦牟尼佛表現的。釋迦牟尼佛每天出去,這一段都是講出去托缽,在沿途上所看到的這些人物、景觀,看到這些。你看看到之後,自性裡面自自然然的反應,並不是說「我願一切眾生」,你還是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這個「當願眾生」是裡面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是不思議的境界,自自然然的反應。
我常常用江本勝的水實驗給諸位來做證明,他從這十一年的實驗,水是礦物,知道水有見聞覺知。我還告訴他,見聞覺知是被你測驗出來了,它還有色聲香味。色聲香味,你現在只見到色相,音聲、香氣、味道你沒有實驗出來,我說你還要努力,決定有色聲香味。為什麼?所有一切現相是法相,法相從哪裡來的?法相是法性變出來的,法性有見聞覺知,有色聲香味,這是本來有的。《中觀論》上講的八不就是形容這個,這叫靈性,我們叫靈性,色聲香味、見聞覺知是靈性、本性。「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常不斷,不一不異」,大乘教裡頭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們統統都有。如果你統統放下了,妄想分別執著都放下,你的性德圓滿的現前,一點障礙都沒有。我們的色身是法相,每個細胞都有見聞覺知,每根毛髮也有見聞覺知,也有色聲香味。心地清淨,它完全正常,正常是什麼?正常就不老,生老病死沒有,這正常的;有生老病死不正常。
由此可知,我們修行功夫還不夠,如果要夠的話,我二十六歲學佛,那我今年這個樣子你看起來決定是二十六歲,這就是我做的功夫不夠。我做的功夫真的夠了,二十六歲達到這個境界,永遠二十六歲,他怎麼會變?變從哪裡變的?妄想分別執著裡頭變的,你有這個東西它就會變,這是什麼?這是識。所以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你只有心現,沒有識變,這是最正常的。我們現在最高的這一層,妄想斷不掉,那是真難;斷了妄想,你就證得法身菩薩的地位,至少也是圓教初住菩薩,那就沒事了,真的就是不生不滅。這個達不到,下面兩個我們努力能做得到,就是我們不分別,我們不執著。
我這個分別心、執著心比一般人少,比一般人輕。所以人家常常問我,法師,你用什麼保養身體的?我什麼都沒用,要說有,用現在話講,意念,用這個來保養身體。意念是什麼?清淨心,這些年我提出來的純淨純善,心地要清淨、要善良,這就是最好的保養。心地清淨善良,不受外面干擾,不受外面染污;心地慈悲,慈悲能解毒。所以保養要用自己,不要靠外頭,外面什麼玩意兒,給你說統統都有副作用,許多人不懂這個道理。所以你們有很多同修從中國來帶一些補品給我,我就告訴你,這些補品我統統都做禮物送人了。我自己一絲毫都不需要,什麼都不需要,沒有一絲毫的副作用。
形相,形相就是表演,諺語有句話說,「菩薩菩薩,年年十八」,真的,不是假的。我在過去講經的時候講過,我二十六歲學佛,心態永遠保持在二十六歲;如果你們十七、八歲學佛,永遠保持在十七、八歲。這個事實居然被科學家用科學的方法證明出來,難得!你看到這個不相信,那就沒法子了。所以憂能使人老,人不能有憂慮,人不能有貪欲。你說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我常常講這十六個字,這十六個字一個都不能有,徹底放下,你得大自在,《無量壽經》經題上的修學綱領你就得到,「清淨平等覺」。你看經題,經題是「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這是講的果;因是「清淨平等覺」,經題上有因有果。
我們的心要怎樣清淨?放下一切執著,心就清淨;放下一切分別,心就平等;放下起心動念,覺了,那就是宗門裡面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就是這首偈子裡面池沼裡的含義,你看水從這邊進來,從那邊出去;進來是信受奉行,出去是為人演說,舉這例子。所以發願裡面特別顯出來的是『語業滿足,巧能演說』。我們要不要念很多書?要不要去找很多參考資料?不需要。找那些麻煩幹什麼?我們想想釋迦牟尼佛念了多少書?他這麼多的經教說出來,留傳到現在,他從哪裡學來的?
再看中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當年在世講經說法三十多年,他不認識字,無論世出世間一切法,你去問他,他都懂,佛的經教他從來沒看過。法達禪師念《法華經》念了十年,沒開悟!自以為了不起,讀了十年《法華經》。十年,我們想想大概是三千多部,一天念一部,每天都不缺,十年是三千六百部。所以見六祖的時候,頂禮頭沒有著地,被六祖看到,就把他叫起來,你一定有什麼值得驕傲的,你說給我聽聽。他就講出來,念了《法華經》三千部。但是怎麼?他不懂得意思。向六祖請教,六祖說這部經我沒聽說過,你念給我聽。他太熟了,經真是倒背如流,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說不要念了,我都知道了。給他講《法華經》的大意,他聽了之後開悟了,再頂禮,頭著地了。
六祖這個能力從哪來的?你能答得出來嗎?經上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就從這兒來的,你本來有,不是從外頭學來的。乃至於現在的科學技術,都是自性裡本有的,沒有一樣東西是心外之物。只要你明心見性,別人一問,它自然就出來。就像水實驗一樣,我們給它寫一個字貼在水瓶上,它立刻就起反應。從顯微鏡底下去觀察它的結晶,善念就非常美好,惡念就非常醜陋,立刻就反應,這是性德的流露。有人常常說大悲水很靈驗,我今天早晨叫我們這些同修,這個水瓶,你看現在我們貼的是阿彌陀佛。我想我們這邊印一張「大悲咒」,把「大悲咒」貼在這個水瓶裡面,這個水就是大悲水。
日本的江本勝博士的實驗,他用《法華經》做過實驗,用《心經》做過實驗。你用大悲水,你要發大慈大悲的心,這個水就靈驗得不得了。我們協會帶頭做,家家保平安。你請別人去念「大悲咒」,裡面還夾雜著妄想,效果就打對折;「大悲咒」貼在這杯水裡面,一點妄想都沒有,你想想,分別執著妄想統統沒有,比我們念的功力不曉得大多少。你們細心想想,我說的話對不對?那我們用大悲水的時候,同樣是一杯水,我們兩個人用,得的效果不會相同。差別在哪裡?我們的大悲心不一樣。如果我有十分大悲心,我就有十分感應;你只有五分大悲心,你的感應只有五分。所以用這個水的時候要起大悲心,才管用!
這都是從前章嘉大師教給我的,以大慈悲心念「大悲咒」就有感應。如果沒有大慈悲心,念「大悲咒」,有好處,比說廢話強,但是真實的利益效果不大;一定是心口相應,才能產生感應道交。我們聽到老師教誨,當時感受沒有這麼深刻,從幾次到日本訪問,去參觀江本博士的實驗室才恍然大悟,這個道理太深了。所以我們的心善,全身細胞善,全身器官善。所以修行,這是我常講的,而且講多少年了,修行有沒有什麼功德,看你的面孔、看你的體質就知道。這就像什麼?看你的心地善不善,從顯微鏡裡面看水結晶就看出來了。心善,結晶就非常之美,心不善就很醜陋。同樣個道理,心善你面貌就善,心善你身體就善,健康,老而不衰,一樣活潑,道理在此地。
今天佛教的宣傳一定要從心做起,我們自己要真幹,我們的相貌變了,體質變了;本來身體不好,現在變得很好;本來相貌很醜陋,現在相貌變得很美。相隨心轉,體質也隨心轉,佛法裡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要表演給人看,特別是現在這個時代,你講,人家不相信;你表演出來給他看,不要說,他跟你接觸之後,他看到你確實不一樣,他就會向你請教。然後你再給他說明,他就能聽得進去;不必先跟他講,先就是形相給他看。這是我們人從心做起,從我個人做起,然後再擴張,從我家庭做起。
這個利益太大了,你要懂得這個道理,你的一生醫藥費省下來了。為什麼?不生病!醫藥費省下來,不能享受,要捐贈給醫院,很多苦難病苦的人要送給他。我說他不懂這個道理,他天天打妄想,天天搞貪瞋痴慢,所以他的病痛沒有法子治療。我們曉得,我們完全用佛法,佛法就是用自性,我們用這個方法,所以這筆錢可以省下來。你的家平安,你一家人幸福,真的是健康、長壽。從你一家就影響到你一個族群,你還有親戚朋友,還有鄰里鄉黨,你要幫助他。這樣子擴展出去,就會我們全國得利益,全世界都得利益,這個重要,比什麼都重要。所以你一定要懂得演,演不是為自己,是演給別人看的,他來請教,你就詳細給他解說。他要相信,他能夠理解、能夠相信、也能夠依教奉行,他就得利益。
「山西小院」這個六張光碟,還有「為什麼不能吃牠」,就是不吃眾生肉,好像也有四片,總共有十片光碟,我聽說國內最近做了很多。「山西小院」報導,四十多個人都得了不治的疾病,醫院放棄治療。而他們能夠回過頭來,讀誦《地藏經》、念佛,居然只是幾個月當中,那個癌症再去檢查,沒有了,身體恢復得很正常,什麼活都能幹,這一組四十多個人。所以這套光碟,我聽說流通量非常之大,很多人想要。這是什麼?沒有別的,就是我跟你講的這個道理!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為什麼不想善,你想惡?
所以想佛、想菩薩,讀經、念佛這個想是最殊勝的想,能把你全身的細胞變得最好、最殊勝、最美。細胞好了,器官就好、就正常,病沒有了。病是什麼?病是妄想分別執著變出來的,你現在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想佛、想菩薩,那就不一樣了。所以要知道,物質的身體沒有善惡,就像水一樣,沒有善惡,你善念對它,你看它呈現的結晶;惡念對它,你再看它呈現的結晶,不一樣。你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一般人講,人的身體百分之七十五都是水分。我說不但是水分,所有現相、所有的物質,你要懂得佛經裡面所講的法性、法相。法性在哪裡?法性就是法相,法相就是法性。法性好比是金,法相好比是器,金就是器,器就是金,金在器中,器在金中,不能分的。法性沒有善惡,法相也沒有善惡,你的念頭善,它就變善,你的念頭惡,它就變惡。
最善的是善惡都沒有,那是佛的境界;有善有惡是第二義,菩薩以下的境界。十法界第一個是佛法界,佛法界裡頭沒有善惡,為什麼?他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菩薩,那就不是佛。還沒有執著分別的時候,這個跟佛很接近,十法界裡頭的佛法界;有分別了,還沒有執著,菩薩法界、緣覺法界、聲聞法界;到有執著,有執著就變成天法界、修羅法界、人法界以下都有執著,執著愈嚴重愈往下墮落,就這麼個道理!你要把這個道理參透,你就會換了一個人的樣子,真的把你自己改變了。我們一個人改變,一家改變,鄰里鄉黨統統改變。現在世間人最憂心的如何化解衝突,促進安定和平,就全都達到了,不是做不到,真能做得到。
所以,佛法確實能解決我們現實的問題,能解決我們生活的問題,就是佛氏門中,有求必應。現在世間人求發財、求升官、求名聞利養,沒有一樣求不到。你只要懂得這個道理、懂得方法,如理如法,沒有一樣求不到,真的是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些都是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傳授的,我能相信老師,我依教奉行,命裡面沒有的全都求到。命裡沒有財,我這一生雖然也沒有什麼錢,可是生活非常自在,衣食住行一樣都不缺乏。到晚年,最近這十幾年,真的是有求必應。可是我從來沒有為自己求,為苦難眾生求,障緣雖然很多,都沒有什麼大妨礙。這些事實諸位都親眼看到,親眼看到再不相信,那就沒法子,親眼看到是三轉法輪的作證轉。
所以我們道場裡面的同修一定要好好的修,你明瞭《華嚴經》裡頭這套方法、這套理論,你這一生會過得非常幸福、非常圓滿。問題就在你是不是真的把這個道理聽懂。以前講的統統都保留著有光碟,我們現在已經講了一千五百多集,一集是兩個小時,已經講過三千多個小時了。我們現在是在第二會,我是第一會、第二會詳細講;第三會是十住菩薩,三會以後我就不詳細講了。現在你看一個小時我們講一首偈,往後我一個小時會講二十首偈。為什麼?如果像這個速度,我估計這部經需要三萬個小時才能講完,那時間太長了。我現在有意思把這部經濃縮成七千個小時講圓滿,所以後面我會講得很快。
前面要細講,前面是基礎,像蓋房子一樣,前面是地基,地基一定要牢要固,往後建築就非常容易。基礎要沒有修好的話,你就是搞一輩子都搞不成功,為什麼?信心不足。而且信心是最重要的,《金剛般若》裡講「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半信半疑,你怎麼會有成就?前面這兩會,我們依靠這建立信心,建立願心,建立我們理解的能力,往後去一帆風順,就不要這樣細說了。所以前面,如果諸位前面沒有聽到的,我們有光碟,可以向協會借回去看。不能看電視,不能看報紙!你要看報紙、看雜誌,你就不如看《華嚴經》;你要看電視,那你就不如聽講《華嚴經》。你一天果然能夠聽四個小時到六個小時,一年你就改變了,二年、三年你就入境界,這就叫遇緣不同。現在這個緣在此地,只要你們肯幹,這是個正法道場,希有難逢。在這個地方的同學要是粗心大意,當面錯過,你說多可惜!
唯有契入境界,智慧現前,你才能解答一切疑難雜症,你才知道怎麼做人、怎麼工作、怎麼跟人家接觸,跟別人往來都能做到究竟圓滿。這部經無比的殊勝,是大乘佛教裡面的圓滿法輪、根本法輪!一切經皆是《華嚴》眷屬。我們今天在這部經上下功夫,就是從根本學,真正把根本掌握到了。希望同學要明瞭,不要當面錯過這個機緣,這個機緣是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日。好,這首偈我們就說到此地,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休息幾分鐘。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第十三首偈頌:
【若見汲井。當願眾生。具足辯才。演一切法。】
在古代,居民日常生活當中所用的水,很多都是用井水。我在童年的時候住在鄉村,鄉村裡面、城市裡面都是用井水。大概一條街,一個街坊,或者一個村莊,村莊裡面住眾比較多一點,有井水;平常用小溪的溪水,河流裡面的水。我們住的那個地方很近,大概一里路的樣子,有個小湖,實際上湖也很大,所以說湖水,我們飲用都用這個水。挑一擔水,小時候我們就常幹的事情,人小力氣小,就用小桶,也能夠有兩桶做一擔。一里路的路程,一里路大概不到一公里,我們中國華里不到一公里。小孩就幹這個事情。
井水,當然有個桶,下到井裡面去,有個很長的繩子。『汲井』,「汲」清涼大師有個註解,「汲者,取也,辯才演法,猶綆汲水」。綆是繩子,栓在水桶裡面的繩子,用這個繩子把桶放在井裡面去取水,取這個意思。所以引發相同的大願,就是辯才無礙,具足就是無礙。『具足辯才』,諸位一定要知道,「辯才」是智慧的德用。能『演一切法』,這個地方的「演」是表演,偏重在演說,偏重在答問。一切眾生遇到些疑難的問題來請教,你都能跟他解說,而且你決定有觀機的能力。為什麼?此地所說的全是講菩薩,七信以上。七信位他斷證的功夫跟小乘阿羅漢相同,但是他的智慧、德能超過阿羅漢太多了,阿羅漢是怎麼比也比不上他!只是講斷煩惱跟阿羅漢一樣,斷見思煩惱。
見思煩惱就是《華嚴經》裡面講的執著。所以這一點,我們不厭其煩的提醒同學們,決定不能執著。你看這個世間所有的糾紛,所有的麻煩、煩惱,一切誤會、對立、衝突,全都是從執著裡面生的。只要放下執著,這些全都沒有了。執著放下,煩惱去掉一大半,剩下來的,在佛法講微細的煩惱,粗重的煩惱你都沒有了,像法相宗《百法明門論》裡面所講的二十六個煩惱,全都沒有了。根本煩惱有六個,貪瞋痴慢疑惡見;隨煩惱有三類,大隨、中隨、小隨,大隨八個,中隨二個(無慚、無愧),小隨十個。二十六個煩惱是根本煩惱,全是從執著來的,只要把執著放下,這個煩惱就沒有。
這二十六個煩惱是六道輪迴的根源,這個東西沒有了,六道就沒有了,我們不能不知道。這個沒有放下,那就有六道輪迴;放下,六道輪迴就沒有了,你就超越六道。在大乘法裡面,你的果位就是《華嚴經》裡面第七信位的菩薩,阿羅漢;八信,辟支佛;九信,菩薩;十信,十法界裡面的佛,相似即佛。我們能不能做到?努力一點,能,不是不能。那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也有人需要無量劫,那是什麼?那是形容這個放下很難,一般人放不下;你能放下,你就是英雄豪傑。所以我們供養釋迦牟尼佛的場所叫做大雄寶殿,你們到寺廟都看到大雄寶殿,大雄寶殿裡面一定是供養釋迦牟尼佛,大雄是大英雄。大英雄跟普通人有什麼差別?普通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這叫大英雄。普通人什麼事情做不到?把煩惱習氣放下他做不到。釋迦牟尼佛做到了,就是剛才講的,這都是《華嚴經》上教給我們的,執著放下,分別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大英雄!
古時候諺語有句話說,「出家非將相之所能為也」。將是什麼?元帥;相是什麼?現在是國家的總理、首相,那個容易。放下執著、分別、妄想不容易!出家人幹的是什麼?把這個東西放下。所以將相放不下,出家人能放下,非將相之所能為,是這個意思。如果出家人連這個都放不下,那跟一般凡夫俗子有什麼分別?有什麼兩樣?諸位總要明白這個道理。佛門裡面有句話說,「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你以為佛門裡面的飯好吃!這個我在講席裡頭也講得很多。
出家人就是沿門托缽托的這缽飯,比乞丐到外面要一碗飯,不一樣!不一樣在哪裡?乞丐去乞一碗飯,人家給你是憐憫你,絕對沒有對你有任何回報的希求,所以你可以接受,沒事。出家人接受供養不一樣,他是恭敬心對你,他不是憐憫你,不是可憐你,不是同情你,他是恭敬心,他是有回報的;供養你,希望你道業成就,來度他。他對你有這麼大的期望,如果你道業不成就,你白受他的供養,那怎麼樣?將來要還債。這些絕對不是祖師大德們說來嚇唬我們的,不是的。祖師大德是佛弟子,佛教導弟子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那祖師大德怎麼可能妄語?怎麼可能騙我們?《金剛經》上佛說得好,「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真就是不假,實則不虛,如語那是完全是事實真相,不增不減。可不能夠輕視,到以後果報現前,你後悔莫及。
在八萬四千法門當中,我們的緣無比的殊勝,遇到什麼?遇到易行道,淨土宗是易行道。其他的法門你一生成就是真不容易,為什麼?要斷煩惱。你看看經教裡面告訴我們,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盡才證須陀洹果;在大乘裡面,《華嚴經》裡面講的初信位的菩薩,初信位的菩薩斷八十八品見惑。我們有沒有斷?我們如果斷八十八品見惑,你才是初信位的菩薩。雖然是初信,也很了不起,為什麼?你入了聖人之流。前面第十首裡面講「得預法流」,那就是初信位以上。三不退裡面你證到一個位不退,你只要進去,永遠不會退回來,所以他是聖人。雖然沒出三界,入了之後就有保證,有佛出世的時候,天上人間七次往返,證阿羅漢果;沒有佛出世的時候,證獨覺。不必到第八次,天上人間,決定不墮三惡道。
那你要問,他三惡道的因有沒有?有。為什麼不墮?他永遠不幹這些貪瞋痴慢的事情,緣沒有了,三惡道的業因雖然有,緣沒有;因沒有緣不會起現行,不會結果,道理在此地。換句話說,初果以上,心地善良,清淨平等覺沒有滿分,他有少分。如果我們從《華嚴經》上看,菩薩總共五十一個階位,加上最後妙覺位,五十二個位次。我們講清淨平等覺,淺深也分為五十二個等級。初信菩薩證得第一個等級,清淨平等覺他有,他不是沒有,很淺。雖然很淺,管用,管什麼用?絕不墮三惡道,管這個用處。
如果這點都沒有,你起心動念還都是貪瞋痴慢,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是非人我,這個沒法子。這是造三惡道的現行,必定會引起你阿賴耶識裡面往昔造的三惡道的習氣種子。將來果報,果報就是三惡道,境界就現前。所以這樁事情不是閻王決定的,也不是上帝決定的,更不是佛菩薩的意思,自作自受;善感就善應,惡感就惡應,總在個人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這裡面決定沒有一絲毫的迷信,絕對不是說信就有,不信就無,這總是釋迦牟尼佛、佛菩薩勸人為善的一套假話,那你就大錯特錯!你把這麼好的一個機會當面錯過。這是什麼機會?這一生當中永脫輪迴!輪迴裡頭太苦了,無量劫來生死流轉,苦不堪言,出不去,這一生遇到佛法才有這個機會。
所以佛法的教育,我常常講,在這個世間四種教育裡頭最殊勝的教育。這個話方東美先生告訴我的,他給我說過一句話,「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們這麼多同學在一起,你們現在都學佛,你們有沒有真正享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你要問我,我給你答覆,我享受到了,所以我感謝老師。我在一切時一切處,我念念當中沒有離開老師,感恩;念念當中沒有離開護法,感恩。我這一生生活在感恩的世界,生活在佛菩薩教誨的境界當中,沒有一天不讀經,沒有一天不講經。從出家到現在四十八年了,明年就跟釋迦牟尼佛一樣,四十九年,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
在這個世界挫折有沒有?有,我比你們受的挫折多得多,也嚴重得多,我能承受,你們不能承受,你們受一點小小的挫折就灰心、就退心。這是什麼?佛法的法味你沒有嘗到,如果你要嘗到,再大的挫折都不會退心。《金剛經》大家都念過,《金剛經》裡頭有段故事,歌利王割截身體。這段故事《金剛經》上只提了一下,但是有很多註解裡面就註得很詳細。故事詳細出在哪裡?《大涅槃經》裡頭就講得很詳細,那是忍辱波羅蜜達到究竟圓滿的境界。
菩薩,忍辱仙人是菩薩,修忍辱波羅蜜的,是個好人,真的是純淨純善,對於一切眾生、一切人決定沒有絲毫的惡意,被歌利王誤會,歌利王把他凌遲處死。凌遲是什麼意思?拿刀子在身上,一塊一塊的肉把它割下來,讓他這樣死,受這種罪,受這樣大的侮辱。可是忍辱仙人一點瞋恚沒有,當然更沒有報復,而且還發願,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忍辱仙人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釋迦牟尼佛成佛了,確實第一個得度的就是他,就是歌利王,歌利王就是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憍陳如尊者,菩薩說話算話。
那真叫難忍能忍,我們算得了什麼?我們今天遭受任何侮辱、傷害,還沒有到忍辱仙人那個時候,比他還差得遠。不能忍,你修的是什麼?大乘教裡面修學主要的課程,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叫修行。大眾在一起,必須遵守的規矩是六和敬,我們六度、六和敬有沒有做到?天天要把這個放在心上,六和、六度要放在心上,你是菩薩心;念念想把六和、六度落實,你在修菩薩行。菩薩心、菩薩行念佛,你說你能不能往生?有把握往生,決定有把握。
我們今天看到這首偈,井水現在不太容易看見,現在人都用自來水,可是農村裡面還是有。我們也是預防著自來水一下斷掉,停電、斷水,這怎麼辦?所以我們自己的道場在澳洲,我們都打有深水井,道場有一口深水井。我住在鄉下,我鄉下的院子很大,要合中國畝那是一百七十畝。香港是講呎,講呎我們大概有一百多萬呎,一英畝是四萬呎,我們有二十八英畝,二十八個四萬呎。所以很大,我們就打了兩口深水井。澳洲,很多同修知道,缺水,在缺水的季節裡面,我們院子花草樹木很多,如果用自來水去灌溉那是犯法的。缺水的時候自來水只可以飲用,不可以拿去澆花、澆樹,不可以;我們用井水就沒有問題,不用自來水。
但是現在井水是深水井,我們取水當然不能用繩子,我們用風車,這個也非常好。我們有很大的,不是蓄水池,我們用蓄水桶,一萬加侖的蓄水桶,好像我們現在一共做了十個。換句話說,平常我們的蓄水是十萬加侖,常年供養三百人是決定沒有問題,水源很足,這是用井水。從前古老的井,在中國內地農村裡面還有,我去年有機會到安徽南部,參觀徽州的文化,它還保留十幾個三百年前的舊村莊。那個村莊裡面,你去看都有井水,你能夠看到這種景觀。
這是法合到大乘教裡面,就是「具足辯才,演一切法」,辯才,剛才說過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大乘教裡面給我們講根本智、後得智,根本智也叫做實智,真實的;後得智也叫做權智,權巧方便,辯才是權巧方便。沒有根本智,哪有後得智?像大樹一樣,沒有根本,哪來的枝葉花果?枝葉花果是後得智,所以它有根本。根本智是什麼樣子?《般若經》上講得很好,「般若無知,無所不知」,無知就是根本智,就是實智,無所不知是後得智、是權智。這個地方具足辯才是後得智。
這個地方你就要懂得,真實的智慧是從清淨心裡面生的,不是從外頭學來的。我們讀《壇經》,《壇經》有很多的啟示。你看看惠能大師,他那個時候見五祖,諸位要知道,二十四歲。見五祖,第一次見面就跟五祖報告,他說弟子心中常生智慧,那是什麼?根本智。怎麼曉得常生智慧?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處事待人接物自己就知道,沒有過失。有過失就沒有智慧,沒有過失,那就是智慧。《金剛經》上講的「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實相是根本智。根本智是什麼?根本智就是清淨心。所以,《無量壽經》上修行最高的指導原則,五個字「清淨平等覺」,清淨是根本智,平等、覺是後得智,是善巧方便。
大乘教雖然是八萬四千法門,走到最後真正入門就是三門,這個三門就是清淨、平等、覺。在中國大乘八個宗派裡面,覺正淨,三皈依就是講的這個。性宗、禪宗最後入門是覺門,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也就是說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諸位要知道,不起心、不動念就是大徹大悟,就是明心見性。教下到這個境界它不叫覺,它叫正知正見,大開圓解;正知正見,所以教下從正門入。你看正門跟覺門有什麼分別?沒有分別!我們淨土宗跟密宗,這兩個宗派是從淨門入,就是清淨心,真的是比較方便,包括密宗。從覺門確實要具有上上根,六祖所接引的對象是上上根人。所以你看他一生,三十多年傳法度生,真正明心見性的有四十三個人。這《壇經》裡面都有名字的,四十三個人,不容易!上上根人。
你不是上上根人,沒法子,接受不了,也就是說起心動念沒有辦法斷掉。你能斷執著、能斷分別,就是你能斷見思、能斷塵沙煩惱,無明斷不掉。無明是起心動念,太難了,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教下,中上根性的人行,沒有問題。他是慢慢來,由淺而深,他不是頓悟,像念書一樣,從一年級、二年級慢慢往上爬。禪宗不是的,禪宗是要一步登天,沒有階級。那個一步一步向上提升也很難,要很長的時間,所以也是個難事情。淨宗既不是上上根,也不是中上根,下下根都能修,不需要去讀很多經典。甚至於說只要這句佛號,你老實去念,念到心清淨就成功了。
這個祕訣諸位要知道,我們念佛的目的在哪裡?目的是要把清淨心念出來;換句話說,無論什麼煩惱、什麼事情,你遇到了,「南無阿彌陀佛」,把那個念頭換成阿彌陀佛,這叫做念佛。一面念佛還一面打妄想,這個不行!這不是念佛,這是假的,不是真的,那就是古大德講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真正會念佛的,譬如遇到順心的事情,心裡很高興,「南無阿彌陀佛」,把高興壓下去。為什麼?喜怒哀樂愛惡欲都是煩惱,叫七情五欲,這個東西生起來之後都是障礙,「阿彌陀佛」把它打下去。不順心、不如意,瞋恚心起來了,「阿彌陀佛」,把我的瞋恚心壓下去,這叫伏煩惱。用這句阿彌陀佛,統統歸到阿彌陀佛,七情五欲、貪瞋痴慢、是非人我,全部歸到阿彌陀佛,就擺平了,淨宗用這個方法。你要這樣念佛那就有效果了。
別人毀謗我,別人在罵我,我聽到很生氣,南無阿彌陀佛,氣就消掉了,就又壓下去,這叫念佛。境界現前,隨著境界轉,一點不能控制,你的念佛功夫完全沒有。什麼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功夫得力,功夫能夠把你的妄想、習氣都給擺平了。妄想習氣沒斷,但是這句佛號管用,無論什麼念頭起來,善念、惡念,一句佛號統統擺平,這叫做念佛。念長久了,心裡頭有佛,心裡有佛,境界現前的時候自然能控制。雖然好像很不高興的時候,心裡有那麼一陣子,但是時間很短,幾秒鐘就擺平,就沒有了,自然就化解,這叫功夫得力;如果你還隨著煩惱起現行、起作用,你的功夫不得力。諸位要記住,不得力就不能往生,關係太大!得力才能往生。
要怎麼樣才能得力?不要跟人計較,什麼事情看淡一點。如果實在沒有辦法,用《金剛經》來幫助你,想到《金剛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還有什麼好計較?所以人家讚歎你,也點頭,總得要謝謝人家,有沒有歡喜心?沒有;毀謗我,也點點頭,跟人家很有禮貌,有沒有瞋恚?沒有。這就是最嚴重的煩惱,一個是歡喜心,一個是瞋恚心,不順自己意思,瞋恚心就發出來;合自己意思的時候,貪愛心就起來了。要知道貪愛跟瞋恚都是煩惱,貪愛是餓鬼道,瞋恚是地獄道,你隨順這個境界去發作,那你就是走地獄道、走餓鬼道。你將來死了之後,肯定就變鬼、變地獄,這就大大的錯了。
現在阿彌陀佛是救了我們,這個境界現前,統統歸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三善道沒有,三惡道也沒有,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你的感應決定是在極樂世界。這樣念佛功夫才得力,這樣念佛才叫真正的念佛。決不是一天到晚拿著念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小小不如意就生氣,這不是念佛人;對你恭維幾句,你就很高興,這不是念佛人。這種人什麼?跟阿彌陀佛結個緣,阿賴耶識裡頭種了阿彌陀佛的種子,這一生不起作用;換句話說,該怎麼輪迴你還是搞你的輪迴,你是輪迴心,念佛也是輪迴事。所以一切法要從心做起,這句話是對的。
你用菩提心,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菩薩業,絕對不是三途六道的事業,菩薩事業。你用四諦、十二因緣的心,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這個業是小乘業,小乘人所修的事業。所以什麼樣的心,感什麼樣的果報,這叫引業;你的言語、造作,這是做了事,這個事感得是滿業,兩種業力清清楚楚。我是用菩提心,菩提心跟諸位講得很清楚,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念念不捨這十個字,念念跟這十個字相應,你是菩提心,菩提心是佛心。那麼你做的事,喜歡布施,喜歡持戒,喜歡持戒是喜歡做好人,持戒是好人的標準。所以你喜歡弟子規,喜歡十善業道,喜歡三皈五戒,出家人喜歡沙彌律儀。你要產生歡喜心,學起來才有味道,你才會高興,愈學愈歡喜,法喜充滿,所謂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如果這裡頭得不到法喜,誰願意學?愈學愈歡喜,就欲罷不能,那你就入了境界。這是什麼境界?初入佛門就這麼歡喜,然後逐步向上提升。就像我們從井裡面取水一樣,井水慢慢提出來提到外面,步步高升!自己修成了,就能幫助別人,幫助人也不必作意,就是我有意思去幫助人,那你裡頭還有執著、還有分別;自自然然的。這就是佛教給我們的,普賢菩薩講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隨喜就是隨緣,不攀緣;攀緣,我們今天講,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的去做,這總是攀緣。攀緣是落在分別執著裡頭,隨緣沒有,隨緣才快樂,隨緣才自在,無拘無束。有緣的時候決定不能夠捨棄,要很認真努力去做,沒有緣的時候一絲毫都不要勉強。
我們怎麼隨緣?第一個隨緣,就是把佛的教誨我們親身做到,把佛陀的教誨變成我們日常的生活。我這個身體隨緣,我的身心隨緣,不要管別人,我要依教奉行。你做得很好了,肯定感動你一家人,你一家人對你都尊敬,對你都讚歎。當然他們會效法你,不知不覺、有意無意他就受到感染。你跟家人說法,只要一開口統統是講經說法,愛語、利行,四攝法!布施是法布施,什麼法?自己做到了,這個表演就是布施,我做出樣子來給你看,就是布施;你們不了解,我跟你們講解這是布施;身體做出來,是內財布施。你看四攝法用在家庭裡面,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你的家庭多美好!你這個家庭諸佛讚歎,龍天善神保佑。利益唯有諸佛能明瞭,菩薩都讚歎不盡,這是真的,為什麼不幹?好,今天時間到了,這首偈我們就講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6 15:50:1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