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455卷/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mtb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四五五卷)  2005/11/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455

  諸位同學,請坐。請看「菩薩問明品」,第十佛境界甚深,文殊菩薩偈頌第九首看起:

  【非業非煩惱。無物無住處。無照無所行。平等行世間。】

  這首偈是「答證」,前面問的「何等是佛境界證」,證就是證大涅槃,我們看清涼大師的《疏鈔》。「九、答證問。即證大涅槃,三德圓也。非業繫故,解脫也。非煩惱者,轉煩惱即菩提,是般若也。無物者,虛相盡故,法身顯也。」到這裡是一段。清涼大師給我們開示的,如來究竟果地三德圓滿,這個三德就是下面所說的解脫、般若、法身,自性裡頭本來具有,不是從外面得來的。前面我們也讀了很多,自性的三德一切眾生等有,沒有一個人沒有,是自性本具的。這個三大德,深廣都沒有邊際。

  解脫就是自在,解是解開,脫是脫離,這是對苦說的,你看他這裡講的「非業繫故」。眾生為什麼有苦?就是業感繫縛了,業感是因,繫縛是果。繫縛是比喻,好比你被重重繩索所綑綁,你動彈不得。這比喻什麼?比喻六道三途,我們在六道三途不自在。六道裡面雖然說天道,天人我們都知道,天人有五通,有天眼通、有天耳通、有他心通、有宿命通、有神足通,好像是比我們自在多了,實際上他不能夠脫離六道輪迴。生天是上品十善、四無量心所感的果報,生天有時間性,就是他有壽命。天上壽命最長的,是無色界的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大劫。八萬大劫到了,還是要墮落,我們一般人講還是要死,還是要墮落;過去生中積功累德,善業報盡了,報掉了,還有惡業!說實在話,一切眾生只要是在六道,肯定惡業多善業少。所以在六道輪迴裡面,有機會生人天的不多,墮落在三途,地獄、餓鬼、畜生的多,機會也多,數量也多。這個道理不是很深,只要我們冷靜去想想,細心去觀察一下,你就都明瞭了。

  不要看別人,看自己最好。你看我們自己,從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覺,這一天。這一天當中細心去觀察,我起的念頭是善念多還是惡念多?善念是為眾生,是為社會、為大眾;惡念是為自己,自私自利。那要是起個念頭損人利己,這個惡就太大、就太嚴重了。嫉妒、障礙別人,這都是罪業。我們在一生當中,很想做點好事,常言說得好,「好事多磨」,就是障礙重重。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形?這就要想到,障礙重重是果,果必有因。我們在過去生中常常障礙別人,我們想做點好事,人家就來報復,他要來障礙我們,業因果報絲毫不爽,就這麼個道理。所以佛菩薩教我們要懂得修隨喜功德。看到人家做好事,我們無條件的去幫助他;沒有力量去幫助他,生歡喜心,沒有嫉妒心,決定沒有障礙。將來我們自己,無論在世出世間法,修積功德就不會有人障礙。

  所以我們只要想一天就曉得,一天的時間不長,你細心去觀察,起的這些念頭。看到別人好處,我們有沒有隨喜?還是生嫉妒心、瞋恚心,甚至於想方設法去阻礙他,不讓他成就,而他這個事業確實是利益社會、利益大眾的。最殊勝的功德利益是弘法利生,我們看到一位大德,無論是在家、出家,講經說法利益眾生,看了之後生不生歡喜心?還是嫉妒障礙,想方法來破壞,把這個講經的道場使它不能成就?這個罪就重了。佛在經典裡面,講這一類的果報講得很多很多,諸位要去看《大藏經》你就知道。

  早年,我們講過一部《彌勒菩薩所問經》,另外一個經題是《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裡面很詳細的說明這種果報。它是講兩位法師,講經說法很不錯,許許多多聽眾擁護、歡喜。在這個時候就有人起了嫉妒、破壞,造謠生事,毀謗這兩個法師,說這兩個法師不守清規,犯了重戒。聽眾一聽,對法師的信心喪失,不來聽經了,這講經的道場不能成就。因為這個罪業墮到地獄,在人間好像是一千八百萬年,他才離開地獄。人間一千八百萬年,地獄裡是無量劫,我們人間跟地獄時差不一樣。地獄裡頭,諺語常講度日如年,那叫苦不堪言,斷人法身慧命。這部經我記得我曾經講過三遍,好像都有錄音、錄相留下來。現在好像還有同學們從錄相帶整理出來有講記,有講記流通。不過這個講記我沒有看過,他們從錄相裡頭寫出來。

  非常值得我們警惕!看到別人的好事,為什麼不能夠生隨喜?如果生隨喜的心,他所得的功德、得的福報跟講經法師一樣,決定沒有差別。你看看利害、得失就在一念之間。一念覺,生歡喜擁護,真是福報無邊;一念嫉妒,不能夠包容,加以毀謗破壞,禍患無窮。所以在六道沒有自由,沒有解脫。

  出了六道輪迴,十法界裡面四聖法界。佛在經上常說,阿羅漢、辟支佛、菩薩(十法界裡面的菩薩)有半個解脫,我們一般講少分解脫。法身有沒有?沒有。般若有沒有?沒有。這是佛常常說阿羅漢的果報,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無明還在。他想得到的解脫,永遠不再搞六道輪迴,不再受輪迴之苦,這是他們的解脫;三德裡頭解脫得一半,般若、法身沒有。什麼時候才證得三德祕藏?這個三德叫祕藏,祕不是祕密,是深祕;藏,藏(ㄗㄤˋ)就是藏(ㄘㄤˊ),不顯露。我們一切眾生統統都有!為什麼我們不能現前?我們有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阿羅漢是執著沒有了,所以證得半個解脫,道理在此地。

  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修行人修什麼?去妄想分別執著而已,這叫真修行,是真用功。在哪裡去修?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學菩薩一樣,隨緣而不攀緣,沒有一樣不好,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眾生的善行,隨順,眾生的惡行,也要隨順,統統要隨順。善行裡面幫助他增長,惡行裡面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回頭,菩薩心。你要不隨喜,他不生歡喜心,你就沒有法子影響他。所以他作惡也不要怪他,隨喜,看看有機會勸導他、誘導他,讓他覺悟,回頭是岸,這不就是把一個作惡的人度過來了!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為聖。佛菩薩示現在九法界就幹這個事情,學佛的這些弟子們也是幹這個事情。

  佛是已經證得涅槃的人,我們還被煩惱繫縛,不一樣在此地。雖被煩惱繫縛,我們已經明白了,已經走回頭路,這就跟從前沒學佛不一樣,現在走回頭路了。這個回頭路要是能夠走得有成就,不會迷失方向,不會退轉,那你就得要記住,不可以不聽經,不可以不念佛,不可以不持戒,不可以不修福,不可以不求生淨土。念念都要想著持戒、利生、修福,你才能不退轉!這裡頭最重要的還是聽經,古人說,「三天不讀聖賢書,面目可憎」,現在人處今天這個社會,一天不聽經,你就被境界所轉,這是真的。

  美國那邊同修打電話告訴我,雖然現在我很少到美國去了,他們從網路、從電視每天至少要聽四個小時。他說不聽經,日子就過不下去,心裡頭沒有主宰,所以聽經變成他們生活裡頭重要的一部分。這是正確的。我自己學佛這麼多年,五十四年了,沒有一天不讀經。二、三天不讀經,就恍惚了。只有天天讀經,天天念佛,這心地踏實,現在人講生活過得充實,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前面講「非業繫」,說得容易,做到太難。業是什麼?業是一切造作的結果,稱之為業,正在造作的時候稱之為事;通常我們連起來,你看事業,事是因,業是果。無論你造作什麼事,造完之後就是業。事業有三大類:善事,善業;惡事,惡業;還有一種非善非惡,佛法裡稱為無記業。像我們端起茶杯喝一口水,拿個毛巾擦擦臉,這個說不上什麼善惡,這叫無記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利益社會、利益眾生,善業;相反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破壞別人的好事,干擾別人的造作,就變惡事,惡因惡業,事業多。業後頭有果報,善業感善的果報,所以善因善果,惡因惡報。如來果地上非業,不是業繫。業是能感,繫是所感,把這個範圍擴大是十法界,十法界都離不開業繫。

  我們在前面都讀過,成佛的第一個因是什麼?平等心。這個地方最後一句,『平等行世間』,這指的是佛,不是菩薩;菩薩是六度,四攝六度行世間,那是菩薩。平等這兩個字很不好懂。諸佛如來,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就是諸佛如來。諸佛如來,大乘經裡面講,有四十二個不同的等級,全部都是諸佛如來,他們統統用的是平等心。平等真法界,六根接觸六塵決定不會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當然沒有分別執著。為什麼他還有等級?這個等級,前面李長者在《合論》裡給我們講得很清楚,無始無明習氣,帶著無始無明習氣,這個習氣厚薄不一樣。剛剛證得法身的人,習氣還很濃,往上去慢慢就愈來愈淡薄。習氣完全沒有,這叫究竟圓滿佛,無始無明習氣沒有了。即使帶著習氣,不妨礙,無始無明習氣不妨礙,沒有分別執著,也沒有起心動念。所以他應化在十法界裡面大自在,真的是證得圓滿的解脫、圓滿的智慧、圓滿的法身,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我們今天不能不造業,為什麼?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造業,分別是造業,執著是造業。執著的業最重,分別輕一點,起心動念就更輕,統統都在造,造了都有果報。怎麼辦?我們今天要懂得造善業,不造惡業。善惡的標準是什麼?十善業道。不殺生,引申它的意思,決定不可以有一念害人的念頭。我雖然沒殺他,我有這個念頭,這個念頭是殺心。你沒有殺的行為,但是你有殺生的念頭在,在大乘法裡面,這就破戒了。大乘是論心不論事,跟小乘不一樣,小乘是論事不論心。我殺這個人,我起個念頭要殺他,但是並沒有殺他,在小乘不犯戒,小乘是論事。你確實把這個人殺掉,你就犯殺生戒,你犯了殺戒。大乘,動念頭就破戒,所以大乘戒比小乘戒難持。小乘戒裡面,起個念頭想佔人家便宜,但是事實上沒做,不犯戒;大乘人起個念頭想佔人家便宜,就犯了盜戒。為什麼?盜心,你這個心是偷盜的心。

  你才曉得菩薩比羅漢高很多,菩薩在起心動念上純淨純善。阿羅漢的善是在行為上,菩薩的善是在心地上,不一樣。如來果地上,就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華嚴經》裡面初住以上是如來果地了,純淨純善。所以他沒有業繫,沒有業繫就沒有十法界,十法界尚且沒有,哪裡會有六道三途?這事我們要懂,他們才是真正得解脫,得大自在。

  接著是「非煩惱」,這都在第一句。煩惱大家都知道,佛把煩惱(這煩惱是無量無邊)歸納為三大類: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見思煩惱講得最多,講得最詳細,為什麼?斷煩惱從這裡下手。見是見解,思是思想,換句話說,我們對於宇宙人生、對一切人事物看錯了,沒有看到真相,看錯了,這叫見煩惱,叫見惑,惑是迷惑;我們想錯了,想錯了叫思惑,所以叫見思煩惱,你的見解、你的思想錯了。我們現在見解、思想有沒有錯?給諸位說,錯的,六道裡頭沒有一個是正確的。正確的都做了羅漢、都做了菩薩,都走了,不在六道了。在六道裡面,都是錯誤的想法、看法,這樁事情我們首先要承認。如果聽佛這麼說,「釋迦牟尼佛胡說八道,我哪樣事情想錯了?哪樣事情看錯了」?你就不能接受!所以自己要認真思惟。

  好在佛給我們一個標準,如果我們拿十善天天對照對照,我們就曉得我們錯得很離譜。傷害眾生的念頭,有。不要說別的,每天飲食有沒有?你要吃眾生肉,你是不是傷害眾生?小動物,蚊蟲蒼蠅來干擾你,蚊子叮到身上,是不是一巴掌就打死了?你從這些微細地方去觀察。家裡面有蒼蠅、有蟑螂,要不要噴殺蟲藥?這都是殺生!牠也是一條命,牠來擾亂我,牠就該死嗎?就有死罪嗎?我們要從這裡去想。蚊蟲叮在身上也不過是牠想吃飽而已。菩薩慈悲,供養牠一頓,讓牠吃飽,牠就走了!你不願意供養牠,你輕輕的把牠趕走就好了,何必去殺牠?至於佔小便宜的念頭,不知不覺,有時候有意,有時候無意;有意是盜心,無意是盜的習氣。邪淫、妄語、兩舌,挑撥是非,說張家長、李家短,綺語、惡口、貪欲、瞋恚、愚痴。想想看,哪一條我今天沒做?

  十惡反過來就是十善,十善我今天做了幾條?十惡,我這一天哪些沒做,沒有犯?你不想沒事,這一想,真的發現到這一天過得很不安,善事沒做,惡事都不免。每天這樣的累積,三百六十天是一年,三千六百天是十年,長年累月的累積下來,我們是惡業多還是善業多?善業不能說沒有,偶然的,惡業可是連續不斷,這個事情麻煩,這是煩惱。煩惱感果報,所以佛在經上常常提醒我們,句句說的都是實話。他說一切人,這講人道,現在得人身的,這一生當中失掉人身,就是死了,死了失人身,來生還能到人道裡頭來得人身,非常稀少;大多數都到三惡道去,得不到人身。我們細心去觀察,佛講的話我們都會點頭肯定。再回頭想想自己,我們這一生起什麼心?動什麼念頭?說的是什麼?幹的是什麼?來生到哪裡去?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必去問人。很可惜的是真正能這麼想的人不多。

  我們在《往生傳》裡面看到一個代表的人物,宋朝瑩珂法師,他想到了,愈想愈恐怖。想到自己出家不守清規,天天在犯戒、破戒,再看看佛在經上講的,肯定墮地獄。想到地獄的恐怖,畏懼了,向同參道友請教,有沒有什麼方法叫我不墮地獄?就有人告訴他,「念佛求生淨土,這個念佛法門是帶業往生,你可以不墮地獄」。這個同參道友很慈悲,送他一本《往生傳》,他看了之後非常感動,痛哭流涕,真正懺悔。於是下定決心,把他自己的寮房門關起來,一心念阿彌陀佛,不吃飯、不喝水、不睡覺,念了三天,累倒了。真的是誠心,心無雜念,居然在這個時候把阿彌陀佛念來了。

  阿彌陀佛示現在他面前,告訴他「你的陽壽還有十年,這十年當中好好的修行,到你陽壽到的時候,我來接引你」,阿彌陀佛跟他說的。可是他自己想想不行,他跟阿彌陀佛說「不行,我的劣根性太重,禁不起誘惑,我還有十年壽命,我這個十年不知道還要造多少罪業,這樣好了,我十年不要了,我現在跟你走」。阿彌陀佛也停了一會兒,答應他了,「好,三天之後我來接引你」。他很開心,把房門打開,在裡頭關了三天三夜,告訴大眾,他三天三夜沒有吃,也沒有喝,也沒有睡眠,阿彌陀佛念來了。說的話很懇切,不像騙人的,三天之後佛來接引他。

  大眾看了是半信半疑,因為這個人的確不是個守清規的持戒的出家人,但是三天時間不長,看他三天往生不往生。到第三天早晨做早課的時候,他向大眾要求,今天早課不要按一般的儀規,統統念《阿彌陀經》,念阿彌陀佛,送他一程。當然大家很歡喜。念到佛號的時候,大家念佛號念不到一刻鐘,時間不長,他跟大家說,「阿彌陀佛來接引我了」。沒生病,真的就走了。這個事情記在《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確確實實證實《彌陀經》上所講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到若七日,他是三天。真正明瞭自己造的業繫很重,決定墮地獄。地獄太恐怖了,為了畏怖地獄的苦,下定決心念佛求生。他成功了,給我們世人留下最好的榜樣,這個是出家人。

  早年我在美國聽說一個人,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周廣大先生。他沒皈依,他也不信佛,但是一生做人挺厚道,在華府附近開了個麵包店。得了癌症,病重的時候,醫院已經放棄治療,讓他家人帶回家去。告訴他,他的壽命只有幾天,癌症第四期,沒有法子了。家人在這個時候所謂是「病急亂投醫」,沒救了。這個時候正好那個地方有個佛教會,「華府佛教會」,反正都是中國人,到那裡去求佛拜菩薩,看看佛菩薩保佑,能不能把他救回來。那邊有位資深的老同修,跟我都很熟,常常聽講經念佛的同修,就去看他。看他那個情形,就告訴他,這個世間太苦了,不值得留戀,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為什麼不求生淨土?

  周廣大有善根,從來沒聽說過,臨終時人家這樣介紹佛法,他居然就相信,就接受。告訴他的家人,「你們不要悲傷,不要替我難過,你們大家統統念佛,幫助我」。也是念了三天,他往生了,往生的瑞相非常好。念頭一轉,大家念佛之後,他就告訴他家人,「在前幾天,癌症很痛苦,這一念佛,痛苦沒有了」,很歡喜的走了。這是讓我們也證明到若一日到若七日,這是我們親耳所聞,那個時候我在美國達拉斯,打電話告訴我。像這些念佛往生的事實太多了,真正法身、般若、解脫統統都得到。

  「轉煩惱即菩提」,迷了是煩惱,悟了就是菩提,菩提就是般若。菩提、般若都是印度話,「菩提」翻作覺,「般若」翻作智慧。覺就是智慧,沒有智慧怎麼會覺悟?迷了就叫煩惱,悟了就叫菩提,所以煩惱跟菩提是一個體性,一個體性二面的作用;就是一個是悟的作用,一個是迷的作用,所以說煩惱即菩提。迷了,菩提即煩惱;悟了,煩惱即菩提,自性本具的般若。

  下面說『無物無住處』,「無物」是一樁事情,「無住處」又是一樁事情。無物,清涼大師講,「虛相盡故」,講得好。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講,「本來無一物」,就是這個意思。本來無一物是什麼?法身現前,這本來無一物。法身現前是什麼境界?最低限度是圓教初住菩薩境界。好,現在時間到了,這一段我們下個鐘點再講。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接著再看清涼大師偈頌第二句的開示。「無物者,虛相盡故,法身顯也」,文字雖然不多,確實有相當的深度。這就是說,菩薩乃至於聲聞,已經從現相上、事相上體會到空寂。菩薩跟聲聞有程度上的差別,在認知上是相同的。前面跟諸位報告過,聲聞(就是阿羅漢)他從分析知道事相是虛妄而不是實在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他知道。所以他對於一切事相不再執著,但是他還有分別。菩薩的境界比他高,不必分析,一接觸就知道「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所以菩薩就沒有分別,甚至於沒有起心動念,這是比阿羅漢高的所在。

  現代的科學家也是從分析裡面了解的,逐漸逐漸對這些物質的現象明白了。現在科學家講,物質從哪來的?無中生有,現在科學有這個說法,時空不是真的,時間、空間不是真的。在某種條件之下,時間、空間都等於零,就是沒有。時空要是沒有了,會產生異常的現象,這現象是什麼?空間沒有了,就是距離沒有了。佛在經上講,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這裡十萬億佛國土,這個距離沒有了。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面前。空間沒有,會有這種現象。

  我們想到《往生傳》裡面,淨宗初祖廬山東林寺的慧遠大師。他是東晉時候的人,帶著一批志同道合,在廬山建念佛堂,在一起共修,淨土宗就是這樣建立的。他往生的時候曾經跟大家說過,西方極樂世界他曾經看過三次,定中見到的,三次。人家問他,極樂世界像什麼樣子?跟經上所講的一模一樣。諸位要知道,遠公大師當年建念佛堂,大家在一起念佛,只有一部經。《觀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都沒有翻譯出來,那是以後翻譯的,他那個時代只有一部經,《無量壽經》。所以《無量壽經》是淨宗最早翻譯的經典,遠公他們所依靠的就是《無量壽經》。臨走的那一天,他說這個境界又現前,第四次,又現前了,跟過去見的完全一樣,他說我要往生了。

  慧遠大師決定不是妄語,極樂世界現前,就在面前的時候,空間沒有了。念佛人有一定的功夫,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或是西方三聖,或者是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在往生前二、三天現這個相,我們在《淨土聖賢錄》、在《往生傳》,甚至於在近代念佛往生人的感應裡面,我們都曾經見到、曾經聽到很多。科學家給我們說的話就被證實了,在某種條件之下,念佛人功夫純熟的時候,空間維次就沒有了。

  這個還是佛說得清楚,空間維次(就是時間、空間)從哪來的?從心想生,唯識所變,這佛講得很清楚。佛在哪部經上講的?相宗入門的經典,頭一部經典,《百法明門論》裡頭就講這個。百法是將一切法,世間一切法歸納,歸納為六百六十法,《成唯識論》歸納為六百六十法,彌勒菩薩造的。天親菩薩認為六百六十法對於教導初學太多了,初學的沒法子接受,把它再歸納,六百六十法再歸納成一百法,教誡初學。你看看時間、空間他擺在什麼地方?這六百六十法分五大類: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應行法、無為法,分為五大類。前面這四種都叫做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時間跟空間都是有生有滅,在有為法裡頭,不是在無為法。

  有為法裡頭,它排列在不相應行法裡頭。不相應行法就是它不跟心相應,它不跟心所相應,也不跟色法相應(色法就是物質),但是也沒有辦法脫離前面這三法,用現在的話說是抽象概念。從抽象概念裡面發生的,變現出來的,時間跟空間。佛在大乘教裡頭說得好,從心想生,總的來說,不外乎妄想、分別、執著。如果我們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這個現象就沒有了,空間、時間的現象就沒有。空間沒有了,你就看到了,極樂世界就看到了;你要是念念念華藏世界,華藏世界也看到了;念念念無量劫之前,無量劫之前你看到了;念無量劫之後,無量劫之後也看到。沒有空間,就沒有距離,沒有時間,就沒有前後,這是大乘教裡面講的十世不離一念。這是從時間上講,過去、現在、未來,過去有過去、過去現在、過去未來。每一世裡頭就有三世,十世古今不離一念,一念變現出來的。念不存在的時候,放下的時候,它是一,叫一真法界,哪有這些事情!

  所以「虛相盡故」,虛是虛幻,不是真實,相是現相。相在哪裡?相就在面前;你一定要知道,這個相是虛幻不實,不是真的。《金剛經》的比喻,比喻得好,「夢幻泡影」。什麼時候我們能夠把這個世界看作作夢,一場夢,知道夢中的境界決定不可得,就是《般若經》上所說的「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相在面前,幻相,「當體皆空,了不可得」,你在這一切現相裡頭,你就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個境界裡頭就叫做法身,法身就現前。並不是現相沒有,現相在,在怎麼?你就是諸法實相(真相)你明白了,相有性空,事有理無。

  為什麼會有這些現相?總不離業因果報。你看佛講《華嚴》,清涼大師在這部經裡面給我們講的,《華嚴經》講五周因果,《妙法蓮華經》一乘因果,世出世間法總不離因果!所以,佛法能不能執著?不能;能不能分別?不能。一個道理,開口便錯,動念皆乖,法身才能現前。我們一天到晚念頭,前念滅、後念生,止都止不住。念頭全是妄念,妄念把我們的法身蓋覆了、障礙了,法身不能現前。法身不能現前,什麼東西現前?煩惱現前,我們今天的念頭全是妄念、全是煩惱。

  會用功的人懂得,放下,放下說得容易,做到可不容易。佛菩薩有方便,我們今天採取的是方便當中的方便,可以稱為最初方便,持名念佛。念佛人必須要知道,怎麼念法?心裡頭除了阿彌陀佛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這叫真念佛,跟阿彌陀佛、跟極樂世界決定相應。為什麼每天念經?不念經你跟極樂世界就遠了。天天念,天天想,跟極樂世界一天一天近了,到哪天功夫純熟了,極樂世界真的就在面前。就在面前是事實,為什麼?時空突破了。我們今天是受時空的障礙,好像遠之遠矣,其實大乘教裡常講遠近不二,古今不二,三世不二,你看講得多清楚多明白。

  什麼時候我們真正了解,宇宙之間本來無一物,盡虛空遍法界本來無一物。就好像我們看螢光幕一樣,無論你看什麼節目、大場面,螢光幕本來無一物。螢光幕裡面的相全是幻相,夢幻泡影,真的是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但是螢光幕不礙色相的顯現,真妄不二,真不礙妄,妄不礙真。妨礙是什麼?妨礙是我們起心動念就產生妨礙,道理在此地。這是很深很深很不好懂的,我們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造成障礙。如果果然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才曉得十法界依正莊嚴原來就是一真法界。淨宗同學一定會發現,十法界依正莊嚴原來就是極樂世界。中峰國師在《繫念法事》裡頭講得多好,「極樂即此方,此方即極樂」,「彌陀即我心,我心即彌陀」,「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淨穢不二,真正入了不二法門,這就是法身現了。

  由此可知,功夫都在放下一切妄念,這是功夫。放下一切分別執著,菩薩!放下一切起心動念,是諸佛如來。我們什麼時候能夠把起心動念放下來,你就成佛了,你就是諸佛如來;放下分別執著,你是菩薩;放下一切執著,你就是阿羅漢。你一樣都放不下,那你是六道裡面的凡夫。

  「無物」,無物後面是「無住處」。你看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為我們示現的,你懂得嗎?你能夠看出來嗎?世尊當年在世跟他學習的人不少,自自然然形成一個僧團,我們展開經本常常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人;還有零頭,零頭沒算,實際上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麼大的一個團體,有沒有住處?無住處。他們是日中一食,樹下一宿,而且經典裡面記載得很清楚,絕對不在一棵樹下住兩個晚上。這一棵樹下,樹底下休息只有一個晚上,第二天換個樹下。為什麼?佛在這裡教我們什麼,我們要懂得,教我們對於物質環境沒有貪戀心。「這大樹很好,蔭涼很大,在這裡晚上打坐休息不錯!」天天在這個地方打坐,你對於這個地方就生起貪戀,這佛不許可,每天要換個地方。無住處,做得很徹底!

  世間的人,不要說人,連畜生都不例外,畜生、餓鬼不例外,自己都要找個住處,畜生也要做個窩。這是什麼?六道眾生的習氣。佛教導我們,怎樣把這個習氣斷掉,一生當中過著遊化,遊是旅遊,教化眾生,哪裡有緣哪裡去,沒有一定的住所。我們現在想想,我們想學釋迦牟尼佛,行不行?不行。為什麼不行?沒有那個身體,這個是要基本的條件。我們要過他那個生活,我相信不到一個星期你就受不了,你一定要到急診室去休息了。體力,他是年輕就養成,有這個體力。世間事業,常言說得好英雄出少年,佛門裡面修行證果也都在年少。釋迦牟尼佛示現成道,三十歲,十九歲離開家庭出去參學,三十成道。在我們中國,惠能大師二十四歲成道,提前了六年,為我們做榜樣。那樣的年齡真的有體力,野外露宿無所謂,如果一直養成習慣就沒有問題。

  像我們在澳洲,看到澳洲的土著,他們生活過得很自在,我們學不到。他不穿衣服,原始人的生活。沒有住處,真的晚上是找個樹底下休息,他就躺在地上睡覺,風吹雨打他不在乎,他不生病。吃的東西是到處找,覓食。偶爾生病,他懂得藥草,那都是祖祖相傳,告訴他怎樣治療。他看到我們這些人穿衣服、住房子,覺得很奇怪。澳洲政府也很優待他們,給他們建了些小房子,他們不住,還是露宿,成習慣了。房子,他把房子當作倉庫,他不住在裡面。無住處!

  清涼大師在註解上,「無住處者,成上法身,無所在也」。上面講的法身,法身有沒有身?法身沒有身,法身能現身,所現的身我們叫應身、化身。但是一定要知道,三身是一不是二,一而三,三而一。報身是能現,是理體,應化身是所現、是所變,能所不二,性相一如。我們執著有個住處就很苦,無住處才自在。

  第三句說『無照無所行』,「無照者,成上般若,能證相寂也」。你看我們讀《般若心經》,《般若心經》有沒有照?有,「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你要曉得,那個照見是無照之照,照而無照,才能成就般若。法界是所照,法界是所證,般若是能照、是能證。能照能證一定是清淨寂滅,如果還有照見的念頭,那就是凡夫。為什麼?起心動念了,有分別、有執著,統統全了,六道凡夫。

  佛為六道眾生介紹諸佛甚深境界,要隨順眾生的程度來說話,他能夠理解多少,他能懂多少,要隨順他。如果不隨順他,佛完全講自己所證得的境界,六道眾生聽不懂!所以佛所說的一切法,諸位要曉得是方便法,不是真實。所以《金剛般若經》上教你「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可不能執著,可不能當真,你一執著、一當真就錯了。為什麼?你在佛說法、佛現相裡面就又起了妄想分別執著,永遠見不到佛。見佛就是見性,永遠不能見性,永遠不能夠悟入諸法實相,這是古往今來多少學佛人不能成就的原因在此地。

  我們想想我們自己,是不是也是這樣的?我們自己如果也是這樣的,那就難怪功夫不得力。總的來說,放不下!給你說實話,放下就是,放不下就錯了。誰放下誰就證入,真的是「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眾生等有,平等,都有,哪一個不能證入?誰放下誰證入,不但人間,畜生、餓鬼、地獄都不例外,只要你肯放下。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放下起心動念,本來就是。大涅槃的三德本來圓滿,當下就是,為什麼搞得這麼難?統統是難在放不下。所以無照成就前面所講的般若。

  「能證相寂」,諸佛如來他們境界裡頭,諸法寂滅相,這句話你能懂嗎?特別是在我們現在的這個社會,我們現在這個社會是亂象,大亂之象。可是法身菩薩眼光裡面是清淨寂滅相,跟我們的看法不一樣。佛菩薩看地獄、餓鬼眾生也是清淨寂滅相,這個我們就很不好理解。其實說穿了,我相信你也能體會。說穿了是什麼?我們所以不能體會得,我們有執著、有分別,有起心動念、有妄想,所以感受的是一片混亂。他們心地清淨,在一切現相現前他不起心、不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他的相是平等相。怎麼平等相?相即無相,無相即相,有相跟無相是一不是二。所以地獄相跟極樂世界的相,你說是一還是二?凡夫看到是二,菩薩看到是一。凡夫不能回頭,佛菩薩慈悲應化在這個世間,幫助凡夫覺悟,幫助凡夫回頭。雖然應化在十法界,沒起心動念;如果起心動念,他就墮落了。

  我們在初學的時候,起了個妄念,認為什麼?菩薩證到究竟果,要倒駕慈航到六道裡度眾生,一定有起心動念;不起心動念,他怎麼會到六道裡頭來?我們的妄想,我們的猜測,事實不是這樣的,《華嚴經》上講的不是這樣的。我們以為我們想的滿合理,合情合理,事實上他那個境界裡頭情跟理都沒有,你合什麼?還是他說得對,應化是什麼事情?法爾如是,這句話答得太妙了,本來就是這樣的。不能在這個地方加一點點意思,加一點意思就錯了。清淨本然,周遍法界,加一點意思,畫蛇添足,錯了。我們不容易契入境界,就是這麼個錯誤念頭障礙住,永遠不能夠體會到甚深境界的真相。這個甚深境界真的是說不出來,不但說不出來,不能起心動念;起心動念錯了,你跟這個甚深境界愈來愈遠。只有在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跟如來甚深境界一天一天接近。

  「無照無所行」,下面「無所行」這一句,「成上解脫,無業行之用也」。佛菩薩,不要說別的,釋迦牟尼佛,這是很好的比喻。釋迦牟尼佛示現在我們這個世界,經上跟我們講,他所示現的八相成道,為我們所示現的,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做出典型、模範給我們看。他這是什麼業?這裡講的「無業行」。也許我們同修聽到佛門裡有這麼個術語,「作而無作,無作而作」,那就叫無所行。我們要問,他有沒有做?真做了,真的是說法四十九年,大大小小的法會三百多次。法會就像我們現在辦班一樣,世尊一生就是辦教學班,辦三百多次。時間長短不定,有的班時間很長,有的班時間很短。像我們現在在各地方辦《弟子規》這個班,時間短的二天,甚至於一天,只有這麼長的時間;時間長的有十天,三天、五天、一個星期,統統都辦過。

  時間長短要看緣,世尊當年辦班亦復如是。《大般若經》這是個大單元,講二十二年,時間長。但是這裡頭有十六會,也就是十六次,是同一個題目。十六次也在不同的處所,但是這十六次是可以連起來的,是個大單元。我們了解這個狀況,他真做了,作而無作,雖然天天辦班講學教眾生,心裡頭痕跡都沒有;起心動念就有痕跡,分別執著就有染著,你心裡頭有。佛心裡頭沒有,佛心裡頭就跟能大師所說的本來無一物,四十九年講經說法,本來無一物。佛自己也說得很好,誰要是說他講經說法誰就是謗佛。這個話說得很嚴重,這話說得我們不懂,明明說法四十九年,怎麼又完全否定?這裡頭含的密義、含的深義告訴我們,不著相!《金剛經》上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沒有一絲毫的分別執著。

  說到究竟處,佛講經說法,示現在這個世間,他老人家是七十九歲圓寂的,我們中國人常講八十歲,中國人講虛歲,八十歲。所作所為沒有起心動念過,所以說作而無作,無作而作,無業行。你起心動念就有業行,我們一般現在講的阿賴耶裡頭就落印象;他阿賴耶裡頭沒有落印象。凡夫因為起心動念,把法性變成阿賴耶,堅固的執著,從阿賴耶又變成末那,無量的分別,再從阿賴耶又變成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分別,第七識執著,阿賴耶是起心動念。佛菩薩有沒有八識?沒有。沒有八識是什麼?四智,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般若;轉末那為平等性智,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他的用只是智,沒有識,識就是妄想分別執著。

  世尊出現,示現八十年,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他是無所行,就是前面講的非業,無業行,解脫的作用,這個我們凡夫沒有法子理解的。我們凡夫也認為釋迦牟尼佛有妄想分別執著,跟我們沒有兩樣。這樣的心態,你怎麼能認識釋迦牟尼佛?不但佛不認識,佛的這些菩薩弟子、聲聞弟子,哪個人能認識?學佛的人把他們當作神仙看待,對他們恭敬禮拜,實際上不認識。什麼人認識?認識,你達到那個境界就認識了。你要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不再執著,你證阿羅漢果,你認識阿羅漢,你也少分的認識菩薩、佛陀。如果你連世出世法一切都不分別,好,你就認識菩薩,你就是菩薩,你對佛陀多一分認識。真正圓滿透徹認識,那要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三德圓,這就是大涅槃的境界。

  所以,「無所行者,成上解脫,無業行之用也」。無業行的作用是圓滿的,裡面沒有一切的缺陷,這個境界我們沒法子理解。從現相上來講,他沒有業,他就沒有感。我們六道凡夫是有業,所以才感善三道、惡三道,有業感。他沒有業,他沒有感,不但他所造的一切六道裡頭沒有果報,十法界裡面也沒有果報。這種示現叫大自在,真正是做到作而無作,無作而作,眾生有感,隨時就有應,感應道交絕不失時。像海潮音一樣,海水漲潮、落潮有一定的時間,不會有一絲毫差錯;佛跟眾生感應就是這樣的,眾生有感,佛菩薩決定有應。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這一段沒講完。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6 10:50:29)

 
amtb
  • 本文由 amtb 发表于 2017年5月26日10:50:2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889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