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379卷/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mtb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三七九卷)  2005/3/30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379

  諸位同學,請看「菩薩問明品」,寶首菩薩偈頌第九首看起:

  【譬如轉輪王,成就勝七寶,來處不可得,業性亦如是。】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為什麼稱他作『轉輪王』?輪王有『七寶』,這是世間非常希有的,比喻「外增上業果」。前面都是內異熟果,這個地方講到外,內完全是自己的修持,從你的起心動念到你的言語造作,善因決定感善果,惡因一定會感惡報。你說善惡果報從哪裡來的?沒有來處,業感的,內如是,外亦如是。我們看輪王成就的殊勝七寶,『來處不可得』。

  我們一個人從自己本身來看起,人生在世,壽命各個不相同,身體健康狀況各個不相同,面貌不相同,這個也都是業感。再細心觀察我們的生活狀況,不一樣,富貴貧賤。這個報從哪裡來?這個報從滿業,我們佛法裡面講得很清楚,引導我們到這個世間來投胎,這是引業;我們這一生所享受的一切是屬於滿業。沒有一樣不是與過去、今生有關,滿業要講到今生,引業只有過去,沒有今世,滿業有今世,所以教育就非常重要。如果我們從小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我們本來是貧窮,可以變成富貴,本來是貧賤,可以能夠在社會上得到很高的地位,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早年,我自己沒有搞,別人給我算命。我們從前韓館長,韓館長就喜歡這個,遇到比較高明的、名氣大的這些算命看相的她都去,我是不去,但是她知道我的生辰八字,她拿去給人家算。有一次在關西,她跟李太太一道去的,說這個人很高明,給他算。我的八字給她拿出去之後,那個算命的就很訝異,問她們兩個人:這個人還在嗎?這意思就是說,看我的八字的話,應該不在了,好像那個時候大概我五十歲的樣子;照八字算,我的壽命只有四十五歲。是不容易了,他問這麼一句話:這個人還在嗎?她說還在。他就奇怪了,他說:他做什麼的?她說他出家的。「喔!那另當別論。」這是館長回來的時候告訴我的。

  我在美國講經的時候,在洛杉磯遇到一個也是算命很高明的,翁陽春居士。我在那邊講經,他每一堂都來聽,一堂都不缺。有一天邀請我到他家裡,他也給我算了一算,他說確實是沒有錯,我的命運轉變過來了,不但壽命延長了,命裡頭沒有福報,這個福報也現前了。他給我算的時候,他說:法師,將來你的財太多了。他說你這個財好,這叫空財,算命的叫空財。什麼叫空財?你自己沒有享受到,都做些慈善福利事業,讓社會大眾能夠享到。他說這個財是最好的,這個財裡頭不造業,說得很準確。他說財源滾滾而來,像自來水一樣。旁邊陪我一道去的朋友們就問他:是幾吋水管? 翁居士有好幾年我沒有跟他聯繫了,不知道他近況怎麼樣。他有一個同學看風水的,夏荊山老居士,現在住在北京,我前一次到北京去的時候遇到他,他是專門學看風水,也看得很不錯。

  命真的有,不是假的,這不是迷信。但是江湖術士就不太可靠了,他不一定是給你講真話,不一定有這個能力,以這個為職業謀生糊口很多,我們應當要謹慎。真正高明的,他確實不是以營利為目的,幫助人,像翁陽春居士就很好,凡是找他算命看相的,他都勸人念佛。我到他家裡,看到結緣的經書、錄相帶很多,他告訴我,他說「我這裡也是弘法利生的一個點,凡是來找我的,我都勸他」,這個正確。命運有,那是定數,但是你每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善有惡,善加,惡就減。因為一般人每天造作的善惡,不是大善,不是大惡,所以加減乘除的幅度不大,於是命運算得很準,諸位讀《了凡四訓》就了解,就明白了。可是大善、大惡,那就是大幅度的增加,大幅度的減損,這個就太明顯了,就不一樣了。

  我們從接受佛陀教育之後,確實我們念頭轉過來了,佛法裡常講回頭是岸,想想沒有學佛之前所造作的一些罪孽,學佛之後慢慢改。對人懂得尊敬,懂得包容,懂得謙虛,懂得忍讓,於人無爭,於世無求。這麼多年來,我們深深反省,功德不敢說,但是這一生確實五十多年來沒有一個惡念,對人對事對物沒有起一個惡念;沒有惡言,從來沒有批評人、毀謗人,沒有;沒有邪行,所以業報轉了。沒有壽命,得長壽,我這個轉比了凡先生殊勝多了,從果上諸位都能看到,福報也不一樣。我們有福一定給大家享,首先想到的,就是世間很多苦難之人,苦難之因是沒有機緣接觸聖賢教誨。

  前幾天,十五號,好像就是這個月十五號,新加坡聯合日報有一篇文章,那邊的同修寄來給我看。是德國前總理施密特的談話,我們看了之後非常感動,這個人對於中國文化有相當深度的理解,可惜就是西方人對中國文化理解的人不是沒有,不多。再早一段時期,那就是英國的湯恩比博士,他說出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一定要靠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受他這次講演影響的人很多,最明顯的就是羅馬的教廷,教廷從來跟儒、佛不往來的,從他這一次講演之後,教廷政策轉變,主動要求跟佛教對話。

  在當時,有些同修知道,亞洲主教團在台北多瑪斯修道院,辦了一個東亞精神生活研習所。那個時候于斌主教還在,在台灣的紅衣主教于斌,邀我到他們研習所裡去講「佛教精神生活」,講這門課,所以我有機會跟天主教做朋友,我還有不少的學生,神父、修女。有機會進入他們的學校,看到他們學校的這些制度、教學,我們很羨慕、很讚歎,佛教裡面沒有法子跟他們相比,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這都是什麼?都是受湯恩比博士的影響。他邀請我是兩年,他們兩年畢業,我只教了一年就離開了,到美國去,弘法去了,以後我的課程好像是悟明法師接替。

  但是,湯恩比博士雖然說了,到底大乘佛法是什麼?孔孟學說又是什麼?我們要是找些專家學者來給我們講講,我常說,他們講得好,都是講的枝葉花果,有沒有效果?沒有效果。這是我們自己學佛,我學佛五十四年,我自己有經驗,我看得很多。同時我們在一塊學習的,到今天還剩幾個人?一半過世了,還有一半沒有進展,依舊停留在原地踏步,什麼原因?沒有根!

  根不好看,像一棵樹一樣,根不好看,在泥土底下,誰也不喜歡。喜歡什麼?喜歡枝葉花果,喜歡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在佛法裡,就是大乘。大乘裡面講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這是枝葉;大乘教裡面,這諸位曉得,像《華嚴》、《法華》、《楞嚴》、《寶積》、《般若》,這是花果。這些東西我們講解有沒有用處?有根基的人有用處,有根的人有用處;沒有根的人不得利益。聽了是很好聽,把它變成什麼?變成世間的學術,世間的哲學,變成佛經哲學,你做不到!

  今天我們講的輪王七寶,輪王七寶你能有嗎?沒有,我們不能擁有。諸位要曉得,轉輪王他是人道,他不是天道。要是天道,你看註解上有,他這七寶裡頭,第一個是「輪寶」,輪寶是什麼東西?是他的交通工具,這個交通工具速度很高,所以他在一晝夜能夠遊歷很多的星球。現代有很多人講,看到像外星人、飛碟,我一聽說飛碟,我就想到輪寶,這一定是轉輪聖王派來的一些人,到這個地方來視察,來巡察。他是人,他不是天,天人到人間來不需要交通工具,他還是需要機械,需要交通工具,他是人。福報大!我們這個世間的這些大富大貴的人,福報比不上輪王,為什麼?沒有人給他製造這些交通工具。輪王,給諸位說,福報跟德行、智慧均衡發展的,那個福報才是真的,如果只有福,沒有德、沒有慧,他不能做輪王。

  我們世間,現在像世界上許多這些大國,現在幾乎沒有國王了,但是有總統。總統跟國王還是不一樣,權力還是很有限,在位的時間不長。國王在位時間是跟著他壽命的,他活一天他就做一天國王,沒有人能夠取代他的。福報大!就有很多人替他做事,許多科學家來給他發展太空交通工具,所以他有那麼大的福報,有那麼多人替他服務,「來處不可得」。輪王如是,我們這個世間又何嘗不如是?現在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是美國,美國這些科學技術那些工作人員、工程師,不是美國本土生的,是全世界許多年輕人、科學家到美國去留學。畢業之後,美國統統把他留下來,給他高的待遇,非常優厚的待遇,給他永久居留的身分。他們很快就拿到美國公民,為美國政府服務,為美國領導人服務,他也不知道來處不可得。所以,只要有福報自然就來了,大福報來的是大科學家,小福報來的是小科學家,一定的道理。

  像我們這個小團體,我們這裡也有很多工作人員,工作人員裡面還有一部分是義工,不拿待遇的,沒有報酬的,歡歡喜喜在這個地方工作,修內財供養,我們常住也不知道他們從哪裡來的。他從馬來西亞來的,他從香港來的,從其他地區來的,甚至於有從美國、從日本來的。怎麼說來處不可得?不是我們邀請他來的,也不是我們想到他們來,自自然然就來了,來處不可得是這個意思,所以有緣自然就到這邊來聚會。如果沒有福報,你主持一個道場、主持一個機構,跟你工作的這些人員都不是善的,都是來作亂的。他們不會合作,他們彼此互相有摩擦,到最後什麼?最後把你的事業、把你的公司行號破壞了,這沒有福報。

  從這些地方我們就想到聖賢教誨,「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你可不能怪別人,你要是怪別人,錯了。無論他來有貢獻,或是他到這個地方來對我們有損害,對人都是要用感恩的心。他對我們有貢獻,我們要感恩,他對我們有傷害的時候,為什麼要感恩?傷害的時候,提醒我們要反省,我們自己的道德沒有修,才有這種狀況出現。如果我們能夠反過頭來修自己的德行,這些人本來到這個地方是來報怨的,是來破壞的,他看到你有道德,他不忍心破壞你,他會很認真努力做出貢獻。這就叫感化的教育,只有用自己真誠的心。所以,佛跟儒他不責備別人,他遇到困難的時候責備自己,責備自己叫別人看到他受感動。縱使冤親債主也不忍心破壞你,或者對你傷害的時候是輕度的,不願意重傷你,你能感動他,這個道理不能不懂。在一家,家人處事常常都要懂得反省,你一家才和睦,家和萬事興。道場是家庭的擴大,國家是家庭更大的擴大。

  所以我們一定要肯定,一切眾生性本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我們現在接受聖賢教誨,才明瞭這個世間沒有惡人,沒有冤敵,那個怨懟、惡人,都是我們自己惡念、惡行製造出來的。要遇到之後,就想到,這是我製造的,不是他不好,是我不好,我要反省,我要改過,這樣就能把惡人、惡行統統都變成善行。諸位想想大舜的故事不就明白了嗎?那是最難感化的,他用三年的工夫把一家人都感化過來。感化一家人,感動他的鄰里鄉黨,最後,難得了,感動他的國君。國君聽到有這麼樣一個人,真是希有難得,來觀察他是不是真的。

  堯王把兩個女兒嫁給他,九個兒子跟他做朋友,觀察一段時期之後,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一絲毫虛偽都沒有。堯王年歲大了,把國君的位子讓給他,他就成為舜王。舜以後傳給禹王,都是觀察德行,真的有道德,真是好人,不為自己,念念為眾生。所以,古聖先王選繼承人,他選這種人,大家心服口服,沒有反對的,沒有跟他競爭的,政權在非常和睦、歡樂的氣氛之下轉讓。孔子一生當中,在言語、行為上我們能夠體會到,常常懷念著先王的聖德。

  我們讀這一段經文,就要體會到修德的重要,這是屬於人道,不是天道。所以今天有人講這些飛碟是外太空人,正確的,他是屬於人道,不屬於天道。天道有神足通,他能飛行變化,不需要這些機械的交通工具。不要說色界天,連欲界的四王天,甚至四王天下面還有更低級的天,他都有神足通,神足通是報得的。修行的時候修得的,人也能夠修得,佛在經上跟我們說,小乘三果阿那含他就有神足通。在中國歷史上有記載,這決定不是假的,《高僧傳》、《神僧傳》裡面,諸位看看你就知道了。我在初學佛法的時候讀這些書,非常羨慕。

  唐朝的時候,西域的高僧在中國弘法,回去的時候,信徒很多,每個人都想給他餞行請他吃飯,他都答應了。同一天五百人家請他吃飯,他都去了,但是我們凡夫都不知道。到第二天,到十里長亭去送行,送行的時候每個人都非常歡喜。「這個大法師很看得起我,昨天在我家吃飯。」那個人說:不對!昨天在我家。這樣一傳,才知道他有分身,真的,同一個時間,五百家邀請他統統都去了。有這種能力,我們曉得是三果以上,如果不到這個境界他沒有能力分身;有能力分身,他就有能力飛行自在,他不需要交通工具。

  達摩祖師在中國入滅,我們講他死在中國,確實是死在中國。到他墓穴裡面去看,屍首沒有了,只留下一隻鞋子。大概過了半年多,從西域那邊有人回到長安,告訴長安人,他在半年前看到達摩祖師,在西域。講的時間很對,就是他在中國圓寂的時候,沒想到他人又跑到西域去出現了,這是屬於神足通,飛行變化,這是修得的。

  修行的方法、理論,經典裡面講得很清楚,最重要的要斷煩惱。你看初果須陀洹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證初果,初果證到之後,一定有兩種能力出現,一個天眼通,一個天耳通。天眼通,見沒有障礙,這個牆他可以透過去,牆外面有什麼看得清清楚楚,一點障礙都沒有,「天眼通非礙」。我們人在此地,我們朋友在美國,你只要起念頭,「我看看他現在在幹什麼」,就能看見,不要用電視,不要用機械。天耳通,他在那裡講話的聲音你聽得見,不需要用手機,不需要,電話不需要。有這種能力,初果就有這個能力,就是六種神通他得到兩個。

  證到二果,能力就增加,二果有他心通、有宿命通,知道自己前生,過去世,佛講能知道過去五百世,有這樣的能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另外一種,他心通,就是別人心裡面想什麼念頭知道。到三果就像轉輪聖王了。轉輪聖王他不是聖人,他是福報,是德行、福報所現的;不像修行人,修行人那是功夫成就的,比轉輪聖王還要殊勝,轉輪聖王比不上。所以,三果聖人飛行、變化自在,他不需要這些交通工具。四果阿羅漢又得了一個漏盡通,見思煩惱斷盡了,他有能力超越六道輪迴,他也有能力隨時回來看看。我們講「不生不滅」,宗教裡面講的「永生」,阿羅漢才真正證得永生;天上不行,天人不行,阿羅漢證得永生。所以那是屬於修得的,經典裡面有理論、有方法,你可以認真去做。

  在大乘,破見思煩惱,七信位,能力跟阿羅漢相等,但是智慧比阿羅漢就高得太多太多,阿羅漢是望塵莫及;能力相等,智慧非常高,大乘是七信位的菩薩。大乘初信位的菩薩,寶首是三信,初信位的菩薩,能力相當於小乘須陀洹,也就是說他具足了天眼通、天耳通,初果。可是智慧、能力絕對不是須陀洹能相比的,不但須陀洹不能相比,實在講,連阿羅漢都不能相比,這是大乘教的殊勝處。

  經上常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今天有幸得人身、聞佛法,能夠遇到究竟圓滿的佛法,很不容易,遇到之後要懂得珍惜,要懂得自愛。怎樣叫自愛?我依教奉行。從什麼地方做起?要記住淨業三福的教誨,這是基礎,像種樹一樣,千年的神木,種子就一點點。種子是什麼?淨業三福。淨業三福裡頭最重要的,頭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四句,前面兩句就是《弟子規》,後面兩句就是《十善業》。

  所以,湯恩比博士講解決二十一世紀的問題,人家要來問我,我的答覆,孔孟學說是什麼?《弟子規》,大乘佛法是什麼?《十善業》。真的,《十善業》跟《弟子規》能夠救現在的社會。現在社會,你看看學校裡面,我是被學校找去的,參與他們做消弭衝突,促進和平,從事於這個工作。我參加了許多會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會議,我參加了四次。訪問過埃及的伊斯蘭大學,訪問梵諦岡的教廷,我這些聽得多,也看得很多,才真正體會到儒跟佛的根要緊!人家今天提到了,我們不能把花果送給人家去欣賞,我們要把根送給他,移植過去,這就對了。

  所以對於國家、民族的界限,不要過分的認真去計較。那不是我們國家的,那不是我們族群的,我們不接受,錯了!今天我們講求多元文化,澳洲是多元文化的國家,心胸廣闊,能夠包容。不同的文化,只要是好的我們都應當接受,它可以幫助我們化解衝突,幫助我們促進安定和平,這有什麼不好?這是我們眼前迫切需要的,這個東西真有效。

  這兩年我們做了試驗,在中國大陸試驗了十幾場,我們辦短期講座,時間最短的三天,最長的十天。密集一天上課六個小時,講解這個科目,五天的時間三十個小時,五天是辦得最多的。來聽課的,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統統都有,從八十多歲的老翁到兩、三歲的小朋友,聽了這個課之後深受感動,當時有跪下來懺悔的,痛哭流涕的。證明了儒家所講的「人性本善」,證明了釋迦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沒有人教,沒有人提醒!這一生到中年,造作惡業眾多,聽了這個課之後才知道自己錯了,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深深懺悔,回頭是岸。

  所以我給聯合國官員建議,以後不要開會,開會沒有意思,勞民傷財,收不到效果。希望聯合國普遍的要辦這些倫理道德的講座,用這個講座來化解衝突,達到社會安定、世界和平的目標,比開會有效。開會裡面請很多人講演,發言的時間並不長,每個人講的都不一樣,讓聽的人真的是無所適從,從來沒有看到有感動流眼淚的,沒有。我們辦這個倫理道德的講座,每一堂課你去看,都有人在那裡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真的回頭了。

  但是他這個懺悔、回頭能保多久,這有問題。社會的誘惑力量太大,所以這個課程要延續。好在現在科技發達,我們把上課統統錄相做成光碟,凡是來聽課的,我們把這個光碟都送一套給你,你帶回去重複的聽。要聽多少遍才能產生效果?我的估計是三百遍,一遍四十個小時,三百遍是一千二百個小時。你要是密集一遍一遍的聽,一千二百個小時差不多是一年的時間,一天聽四個小時,差不多一年時間。根紮下去了,真的回頭了,真的不會再被外面誘惑,這才叫回頭,真的是達到岸了;有人回頭,沒有達到岸,他又轉過去了,那就是薰習的力量不夠。這是我們現前迫切需要做的事情,決定不能夠再延遲,再延遲來不及了。

  經上講「業性亦如是」,雖然講的是轉輪聖王,我們仔細反省,在我們現前生活當中亦復如是。註解,《鈔》裡面把七寶都介紹出來,輪王有第一個是輪寶,第二個是珠寶,第三個象寶,第四個馬寶,第五個兵寶,第六個主藏臣寶,第七個是女寶。這些都是世間人所希求的,輪王是修得的,自自然然的感應,修得的。所以真正要求,要從內心裡面求,不能向外,向外求不到的。向外只是造業,向內才真正能求到,有求必應。好,現在時間到了,這一堂就上到此地。

  諸位同學,請看寶首菩薩偈頌最後一首,第十首:

  【又如諸世界,大火所燒然,此火無來處,業性亦如是。】

  這首偈是用大劫,劫火燃燒世界,這種情形就像我們現在天文台常常觀察星球爆炸,決定是大火燃燒,佛用這個來比喻無漏業。換句話說,前面所講的比喻,九首的比喻,前面八首都是有漏的,最後一首講到無漏。「無漏智火,焚蕩有漏,智因漏發,故亦無來,業果寂然,方依幻住」。註解雖然簡單,意思說得很圓滿,最重要的要知道來無來處,要曉得這個,這才叫事實真相。

  無漏智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佛把漏比喻作煩惱。好像我們一個器皿,好像這個杯子,杯子可以盛水,如果下面有洞,我們水倒進去就漏掉了,佛用這個做比喻,大家好懂。我們的心,真心裡面盛的是什麼?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一切都是無量的。現在怎麼樣?現在這個無量的東西我們一樣都得不到,變成什麼都沒有了,生到這個世間來一無所有,都要依靠別人來生活。煩惱,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好比三個洞,把我們自性裡頭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統統都漏掉,所以漏是煩惱的代名詞。怎樣才能夠斷煩惱?智慧。無漏智慧現前,焚蕩有漏,無漏智(智慧)就好比火一樣,把有漏統統燒乾淨了,佛常常用這種比喻。所以智慧火燒煩惱薪,煩惱像柴火一樣,智慧火會把它燒掉。

  所以學佛,目標求什麼?就是修智慧。你看佛的教學課程,課程是三大綱領,戒定慧,叫三學。諸佛菩薩教我們什麼?就是教我們戒定慧。戒是生活規範,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社會秩序,非常美好的社會秩序。這個社會秩序裡面呈現的,我們用兩句話來形容它,「愛心遍宇宙,善意滿人間」,你們想想這兩句話的味道。一定要有秩序,秩序是天然的,不是哪個人發明的,不是哪個人制定的,這個秩序就是倫常:父子、夫婦、君臣、兄弟、朋友。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四海之內皆朋友也,這個關係多密切。

  所以中國自古以來,你看看中國典籍裡面,《四庫全書》、《薈要》這是大部的叢書,中國人對國家的觀念很淡薄,對天下的觀念很濃厚,中國人開口就講天下,心胸擴大。所以中國這個國家,自古以來是多元文化的國家,它不排斥,所以匯集許許多多的民族。現在中國還有五十六個民族,團結起來成一家人,各個族群文化都不相同,大部分被融化了,所以像個冶爐一樣,像個煉鋼爐子一樣,進去之後逐漸逐漸都融化成一體。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自古以來就包容,沒有這種分別執著。你看《弟子規》裡頭所說的,「凡是人,皆須愛」,沒有說你是中國人我才愛你,你是外國人我就不愛你;你是我漢族我愛你,不是漢族我不愛你,沒有。只要是人,皆須愛,愛心遍宇宙,愛心遍天下,善意滿人間,你們想這多美。

  所以為什麼佛教傳到中國來,會在中國生根、茁壯、開花、結果?佛教是屬於多元文化,釋迦牟尼佛當年教學,不分國家,不分族群,也不分宗教,只要你來,佛都非常認真教導你,這是我們在經典上都看到的。《地藏經》大家念得很熟,你看婆羅門女,那是婆羅門教的,遍行外道那是其他宗教的,勝熱婆羅門,都是別的族群、別的宗教,跟著釋迦學佛,也都證阿羅漢果、證菩薩果位;但是沒有改變他的宗教信仰,他還是依舊在他宗教裡頭工作。所以佛教,諸位一定要頭腦清楚,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教育,什麼教育?戒定慧三學的教育。你們想想,我這個說法跟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相不相應?佛教是教育。

  戒律,我們今天講社會秩序的教育,在中國古時候叫倫常的教育;定、慧,那是更提升一層修養的教育。為什麼?定,定能斷煩惱,能伏煩惱,讓你的心恢復到清淨、平等;只有心達到清淨、平等,就開悟了,覺了。如果從教學上來說,我們把菩提心可以這樣看法,真誠是持戒,真誠心一絲毫虛偽都沒有,戒學,提升到定學,因戒得定。佛法裡面,戒學最重要的,那個精神是教你了解宇宙人生真相,了解因果的真相,你自自然然就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心就定了。你的生活所需?生活所需,自然它來,來處不可得,福報的感應!命裡有的決定有,丟都丟不掉,命裡無的不能強求,求不到。

  今天許多人在強求,所求到的都是他命裡有的,命裡沒有是決定求不到,這個道理學佛的同學都能接受,都能肯定,所以學佛的人心比較清淨。為什麼?他明白這個道理。我要想多得,我就多修,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財富是果,財布施是因;智慧、聰明是果報,法布施是因;健康、長壽是果報,無畏布施是因,你修三種因,一定得三種果報。這是佛教一般世間人,你們大家不是都想希求得果報嗎?佛教你,非常有效。真正跟釋迦牟尼佛學的人,他不在此地;換句話說,他不求這些東西,這裡面三種他只求一樣,求智慧;他不求財富,對於物質他非常淡薄,他也不求壽命,他求智慧。但是求智慧,必定連帶帶來財富跟壽命,它有連帶關係。

  我們懂得這個道理,我們依照釋迦牟尼佛教誨去做,我這五十四年這種感應你們同學都看到的。我是這三樣東西什麼都沒有,要說有,大概就是有一點聰明智慧。過去生中修法布施,無畏布施跟財布施都沒有修,只是修一點法布施。這一生有幸運遇到好老師,關鍵在此地!一個人在一生遇不到真正善知識,你沒有這個緣你就不能成就。真正善知識要自己用感應去求,什麼感應?好學!只要你有好學的心你一定會遇到。好學,還得要講清楚,要依教奉行才叫好學;你學到的東西不能落實在生活上,不能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上,那個好學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把好學目標定在名聞利養上,那就錯了,你不會遇到真善知識。遇到真善知識,你一定在道德上,一定在捨己為人上,你會遇到真善知識,一定是捨己為人,這是我們一定要辨別清楚的。

  所以佛法是戒定慧的教育,智慧開了,煩惱就斷了。煩惱我們常講,《華嚴經》上說的,妄想分別執著都沒有了。妄想分別執著都沒有了,前面講無漏,我們這個器皿沒有一絲毫的損壞,這裡面滿滿的智慧、德能、才藝、福報,佛家講相好,沒有一樣不具足。那是性德,那不是修德,從修把性德顯現出來,性修不二。不用這個方法,我們現在有漏的這種煩惱,妄想分別執著,很不容易斷掉。我們學了這麼多年,為什麼還沒斷掉?功夫不夠,沒有能夠徹底依教奉行,一定要徹底。

  大師在此地講「智因漏發」,智慧現前,我們講開悟,你怎麼開悟的?因為煩惱止住了,伏住了。伏住,智慧就開了,開得小;斷掉,真智慧就現前。但是你學習的時候一定是先伏煩惱,用什麼伏?最初是用戒來伏,戒裡頭修忍辱,伏;功夫再增上,定伏了,定伏就容易了;智慧開了,煩惱就變成智慧。迷的時候,你的智慧、德能變成煩惱,你的相好變成醜陋,智慧開了之後完全恢復了。所以智因漏發,它哪有來處?沒有來處,法爾如是。「業果寂然」,業果有沒有?有,它不是物質,了不可得,所以業果也是清淨寂滅的。遇到緣它起現行,「方依幻住」,六道、十法界都是幻,夢幻泡影,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就無大千,幻住,決定不是真實。這首偈我們就介紹到此地,下面還有些時間,我們把李長者的《論》我們念一遍。

  「第三」,這是第三段,「爾時已下四行半經」,這是講偈頌,偈頌在白文裡面只有四行半,「是文殊師利問寶首菩薩,先總舉眾生同有四大,無我無我所」,這是大乘教上常常說的,以這個為前提,「云何已下,有十問業因果法」。既然無我、無我所,為什麼有這些業因、業果?「已下有十行頌,是寶首菩薩答前十問」,這個我們都已經讀過了,我們已經學習過了。這個文不多,我們都把它念下去。

  「初明舉體無分別」,明是明瞭、明白,體沒有分別。「二明」,其次再說明「受業之好醜,由行所生,具如經說,大意達體業亡,迷真業起故」,這八個字我們要把它記住。達是通達,體是自性,在哲學裡面講就是宇宙本體,我們佛法講諸法實相。就是一切現相的真相你通達明瞭之後,業就亡了,那就覺了,就是覺後空空無大千。你迷了真,真就是體,迷了真體,業自自然然就現起,它就會起來,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是迷真業起。佛今天教導我們,總的目標就是達體業亡,十法界是夢中,你能夠達體業亡,你就從夢中醒過來了,覺後空空無大千。

  「此十行頌中」,我們前面讀過了,「義分為三」,每位大德他們分段落都不一樣,長者分得比較簡略,清涼大師分得很細。他這是三段,第一段是「科頌意」,第二段「釋菩薩名」,第三段「配隨位因果」,這一品經大概都是這個分法,所以他分得比較簡單。「一科頌意者,初兩句,是歎果報由行生,次兩句,歎業體本真,本無所有」,這是第一首頌,我們應當要記住,第一首我好像講了四個小時還是六個小時。

  「隨其所行業,如是果報生」,這就是十法界,尤其是六道的真相;第三句說「作者無所有」,就是作者、所作都不可得,「諸佛之所說」。這就是業體本真,為什麼它無所有?無所有就是真性,真性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無有一物不在,自性變現的。這個很難懂,我們一再用古德的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但是你沒有看到這個事實真相,都還很不容易體會。我是有這麼一個緣分,我們有位同修他做首飾,做這個行業。他做首飾不是真的,是假的,但是假首飾比真的首飾還要美,做得真好看,它是鍍金的,它不是純金,是鍍金。鍍金的,你看到這新的東西跟真金的簡直分不出來,只是分量比真金的要輕一點。

  我去參觀他的樣品展覽,一萬多件,一進那個地方,琳瑯滿目,沒有兩樣是花樣相同的。我一進到那裡面就想到古人講「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親眼看到了。相千差萬別,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相怎麼來的?相是金做成的,我們不管它是鍍金,還是純金,就用一個金,金是它的體。那我們要問,真體在哪裡?真體就在相上,我們要說真金在哪裡?隨便拈一個器都是真金,這就見性了。性上沒有染污,性上沒有分別,性上沒有執著,性上沒有起心動念,就是沒有無明。

  我們今天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這是真性,但是真性為什麼變質?因為我們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就把真相變成了妄想,就是這麼個道理,所以說相隨心轉。佛在經教裡講得很多,「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一切法從心想生是講十法界裡頭,這不是一真法界。由此可知,我們的念頭善,就想善,念頭善、言語善、行為善,善的果報自然現前,這個道理你要懂。我們很想我們的相貌很莊嚴,人家看到之後生歡喜,有沒有辦法把我們的相貌變得很美?有,不要去整容,整容那是愈整愈糟,愈整愈醜;從心、念頭,善念!善心、善言、善行,你的相貌善,你的體格善;體格善就是健康長壽,就不容易衰老,你就會主宰你自己的一生,為什麼?從心想生。

  不要想惡,你想這個也不好,那個也不好,你的相貌愈來愈難看,為什麼?心想的。想別人就是想自己,你想別人難看,對別人影響只有三分,自己影響七分,這是我常常講的,這是事實真相,我們吃的虧太大了。你看到每個人都好,每個人都善,你自己的善擴充快速,自己善的形色圓滿。所以相隨心轉,算命、看相的人常說相隨心轉,心善,你的身體、相貌善;心惡,你的相貌、你的身體都會惡,一切法從心想生。

  所以業體本真,本無所有,這是諸佛所說,你從這個金跟金器的比喻你就恍然大悟,一點疑惑都沒有了。質是真體,真體是本無所有,它不是物質,遇緣現行,雖現行,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所以相是幻相,不是真相,這是第一首講的。

  「已下九行,一行一頌,舉喻顯法,達法無業,法業無二,由行不同,如文可知」,這是後面的九首頌,我們都讀了。很難得,長者給我們做個總結,結得太好了。九首偈裡說什麼?就說這樁事情,叫你通達法無業。為什麼?每一行都說業性亦如是,你通達明瞭,法沒有業。「法業無二」,這個法就是體,業就是事、就是相。我們用金作器來比喻,法就是金,業就是器,你見到黃金,你就不著那個金器的相。我的目的是要黃金,隨便是什麼樣的器都可以,都能接受,沒有分別,我的念頭只認識黃金,那就是認真。進一步告訴你法業無二,金即是器,器即是金,金跟器是一不是二。

  十法界依正莊嚴就是法性,這個法是講法性。依正莊嚴是什麼?我們稱之為法界,法界是講業力變現出來的,它的體是法性,法性跟業相無二無別。法性在哪裡?哪一樣不是!所以「由行不同」,行是行業,你的念頭是唯識所變,識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每個人妄想分別執著不一樣,所以變現出來的東西就不相同,你感受不一樣。這是總結這個經文。

  第二段「釋菩薩名」,就是寶首菩薩,解釋他的名號。「明此信位,達業即法體,不復有業,名之法寶」,我們知道寶首,寶首他的名號從哪裡來的。你看看佛家講法寶,一定是達業即法體,還有沒有業?沒有,見到性,業就沒有了,這叫法寶。「以此法寶益生,為信首故,故名寶首」,寶首是從這麼來的。我們自己得到,自己明白了,要幫助一切眾生,一切眾生還沒有開悟。所以,佛在大乘教裡頭無數次的讚歎,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比不上法布施。乃至於法布施裡頭四句偈,就是一首偈,一首偈布施的功德超過大千世界七寶布施。為什麼?大千世界七寶布施,你不能開悟,你沒有辦法離開生死輪迴。這一首偈你要是真正悟入了,特別是《華嚴經》上,字字句句都是講到明心見性,你在這一首偈恍然大悟,無量劫來生死輪迴你就脫離了。你說這個功德多大!這決不是大千七寶能夠相比的,所以稱他為寶首。

  「明此方是北方」,這是從配方位,北方是上方,上方是老師的位子,「是師位,以威儀軌則利眾生」,所以佛號叫威儀智佛。你看看你怎麼樣幫助眾生?你自己要做出樣子出來,以身作則。你已經悟入這個境界,你就是覺悟的形相,你跟世間人觀念不一樣,你的看法、講法、做法跟普通人絕對不會相同,普通人對於事實真相迷惑,你完全了解,通達了解。首先一個不一樣在哪裡?真誠,你決定沒有虛偽;第二個不一樣的,是你一切都放得下,你不會執著,當然更不可能跟人家競爭,不可能的。你日常生活受用自在,這裡面有修德、有性德,真的是性修不二。你沒有憂慮,你沒有牽掛,為什麼?你沒有得失,世間人得到就歡喜,失掉就很苦惱,你沒有得失。得失是個抽象概念,不是真實的,實在講,你現在已經有得,真正得了,得什麼?見性!你真正能夠得到是業即法體,你得到這個。這是什麼?這大乘教裡常講的不二法門。不二是什麼?一真!你得到的是一真法界。

  《華嚴》好,經長,這個地方你不能悟入,後面還有,每一品經文、每一章經文都是你悟處,看你在哪一章、哪一品裡面大徹大悟。所謂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個利益功德真的是無量無邊,無與倫比,沒有任何能相比的。所以這是名號,代表的佛,佛號就叫「威儀智」,為什麼?你要做出樣子給人看,這就是佛在經上常講「為人演說」,演是表演,時時刻刻你要做一切眾生最正確生活、最幸福美滿生活的樣子。你要把樣子做出來,你讓他看,一次、兩次他沒看出來,時間久了,他就看出來了。他看出來,就有所感動,慢慢他也覺悟,他要跟你學習,他要向你請教。

  所以佛法裡頭教學,不招生,你看這一部《大藏經》,你看到什麼時候佛招生?不但佛沒有招生,孔老夫子當年也沒有招生。學生怎麼來的?自自然然來的,他怎麼來的?看到你的威儀,看到你的形相,自然生起恭敬仰慕之心,來向你學習,這是德行感召,不是用言語文字,貼個招生廣告,不是!如果要是言語招生或貼個廣告招生,這在儒、佛都講傲慢。為什麼?你還覺得「我可以教你,我是你的老師」,你還有個念頭為人師。聖人不敢為人師,諸佛菩薩不敢為人師,我們尊稱他為本師,他自己沒有稱他是本師,這個道理要懂。為什麼?平等法,沒有高下,覺悟的人知道法法平等,十法界也平等。教化眾生是義務,為什麼?宇宙是一體,你只要通達法性,「業即法體」,宇宙是一體。

  所以,為一切眾生服務是應該的,應該的就是義務,要照顧周到。他雖然不感謝你,你幫他忙他也不感謝你,甚至於他還跟你作對,要不要放在心上?不可以,他在迷。就好像一個人喝酒喝醉了,在發酒瘋,你幫他端茶,一下就把你打掉,能不能怪他?不能怪他,為什麼?他這時候不正常,迷了;正常的時候,你端一杯茶他謝謝你,這時候不正常,決定不能怪他。所以,今天所有一切眾生悖逆的行為都不可以責怪,知道迷,迷得太深,迷得太重了。如果你要是心裡面還把這個事情放著,你也迷了,你就不是覺悟;覺悟人的心裡頭,就跟《六祖壇經》裡頭所說的「本來無一物」,永遠都無一物,那是覺心。

  所以佛號威儀智,「世界名薝蔔華者」,薝蔔華是印度一種花,我們中國有人說是黃色的,叫梔子花,中國人叫梔子花,黃色,取它的顏色,「明是利眾生之福德色也」。所以你要曉得,在中國,帝王穿的龍袍是黃色的,住的房子,屋頂上的瓦是黃色的,牆也是黃色的,你懂得什麼意思嗎?此地給你說出來,利眾生之福德。帝王福德大,要與一切眾生共享,就是這種顏色常常提示他,無論他看到哪裡,都是想到我要利益眾生福德。

  你看「黃者,福慶之氣,內應白淨,外現黃相,故如來為人天之師,衣緇衣,像北方坎故,內應白淨無染之理,外現黃相,即明以利生,白淨無染之福相,以為世界之名,以利眾生,德行庠序,佛號威儀智佛」,這說得都很清楚,也很白。你看它裡面是白,白淨,外面現的是大福德相,黃色是大福德的相。佛名為什麼叫威儀智佛?「常以法寶利生,達業性真,名為寶首菩薩,總是第四信心」,這是第三信的菩薩,第四信為第四信心,從這個信心再往上提升一級,他就第四信了,所以叫第四信心。

  「自所得法因果理智之號」,就是名,佛菩薩哪有名號?這個道理要懂,全是表法。你要真正明瞭表法的意思,你對於釋迦牟尼佛教學的方式、方法,會佩服得五體投地,它都是教育。用現在講是教學的方法、教學的方式,完全跟藝術融成一體,今天講到最高的東西,都講到藝術化,佛法的教學是最高的藝術化。我初學佛的時候,讀到《華嚴經》,看到這個表法的意思,真的是五體投地,沒有話說。世間再好的老師、大教育家,沒有用到這個方法,孔子沒有用到,孟子也沒有用到。他們做到以身作則,這一點做到了,用這種藝術表法的,在全世界都沒有看到哪一個教育家能用到這麼樣的圓滿,用到這麼樣的細緻,不能叫人不佩服。

  所以佛教裡頭沒有迷信,人家說佛教拜偶像,那是絕大錯誤,真的是誤會,大誤會,佛教裡面這些佛菩薩形像是表法的。形像表法,名字表法,讓你一接觸、一看到你就覺悟,你就明瞭了。像我們淨土宗,我們供養的基本的佛像,這三尊,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你懂得供養這個佛像什麼意思?阿彌陀佛,這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就懂得了,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無量覺!無量覺是什麼?覺而不迷,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能夠覺而不迷,這就是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我們念,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還是迷惑顛倒,錯了!你不懂得意思。念阿彌陀佛是喚醒自性覺,這就是達法無業,達體本空,阿彌陀佛代表這個。你真的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然後什麼?觀音、勢至,就是利益一切眾生。

  觀音代表什麼?慈悲,你愛一切眾生,你尊敬一切眾生,你能夠照顧一切眾生,你能夠幫助一切眾生,觀世音菩薩。你看到這個像,聽到這個名,我們怎樣待人?待人從自己家裡,你家裡頭有父母、妻子、兒女,你要用大慈悲心對待,大慈悲心就是包容、關懷、照顧,真的無微不至。不要忘記大勢至,大勢至是什麼?大勢至是理智,我們今天講理性、理智。理智裡頭不是感情,感情用事常常會出亂子,理智的關懷,理智的愛護,理智的幫助。

  你看看這三尊像,這個意思多好,教育!你不懂這個意思,你天天念佛、拜拜叫迷信,佛不是這個意思。所以你看,所有佛菩薩的名號、佛菩薩的形像,全是教育。我們學佛的人不懂,難怪社會會疑惑,說我們學佛人迷信,你學佛的人自己不懂,那怎麼不是迷信?我學佛是把這個搞清楚了才入佛門,我從小有這麼一個性格,不搞清楚,你要讓我相信,非常困難,一定搞清楚,搞明白。今天這一段我們就講到此地。下面是「第四說法甚深」,第四信位菩薩。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6 10:19:01)

 
amtb
  • 本文由 amtb 发表于 2017年5月26日10:18:5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873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