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246卷/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amtb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二四六卷)  2004/4/8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246

  諸位同學,請看「光明覺品」,光照千界,偈頌第八首看起:

  【不作諸眾生,業報因緣行,而能了無礙,善逝法如是。】

  這首偈清涼大師給我們解釋很簡單,「無染了機」。文字雖然很簡單,把這首偈的宗旨完全說出來了,前面兩句是無染,第三句是觀機。這對於特別是菩薩,菩薩要教化眾生,我們學佛,總希望大家真正發心直下承當,學菩薩。菩薩不但要度自己,而且要度眾生,度眾生比度自己還要重要。我們看到菩薩的行持,無不是捨己為人,使我們初學的人看到之後,常常感到疑惑。因為初學常常聽說「自己未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這佛在經上常講的。你自己沒有度,你怎麼能度得了別人?所以我們開始學,總是有很多人對於這句話沒有能透徹了解,總是覺得自己還沒有開悟,還沒有見性,甚至於還沒有得念佛三昧,功夫成片都沒得到,我怎麼能度人?把度人的事情丟在一邊,專門搞自度。在理論上講沒錯,事上講也能講得通。但是這樣做了幾年,做了幾十年,依然沒有效果,於是對於佛菩薩的教誨就開始疑惑,那不靈。

  這一樁事情,問題究竟發生在哪裡?聰明人要找障礙的原因,把這個障礙的原因找出來,再把原因消除,這路不就走通了嗎?可是能有這種思想行為的人真的不多。我們在初學總是免不了有這些概念,講經,這是菩薩事業,大菩薩的事業,誰有資格講經?明心見性的人才能講經。這從前李老師給我們說:我們哪有資格講經,沒有開悟哪有資格講經。所以他叫我們學講經,什麼原因?現在這個世間沒有人講經,我們學了這一點再不出來講,要等到開悟出來講,大概這個世界已經毀滅掉,來不及了。來不及了怎麼辦?所以李老師教導我們,我們哪裡是講經,我們是講註解,不得已而求其次,我們講註解。註解裡面,我們能看得懂的地方我們講,看不懂的地方、有懷疑的地方我們不講,不講沒錯,頂多說你那裡漏掉了,是,是漏掉,漏掉沒錯。強不知以為知,那就是過失,那就大錯了。這種情形,老師教導我們之後,我們以後看古人的註解,古人這個註疏,往往看到這個經文應該是有很多意思,但是他輕描淡寫幾句帶過,沒有詳細的註出來。我們問老師,老師笑笑:他這一段,他也不清楚,所以就不解釋了。對的,這個態度正確。這我們要不親近李老師,哪裡懂得這裡頭的門道!

  李老師當年告訴我們,如果我們不走這條路,自己讀誦、念佛,等到我們自己開悟,他舉個例子,這樣做法,很認真的做,依教奉行,十年之後你能開悟。再舉例子說,如果你要學經教,你天天能講經,在幫助別人,可能你這個開悟就提早了,五年就開悟。我想想這是有道理,能夠自行化他並重。專門講經,自己不修行,這不能成就。講到最後就變成老油條了,就變成胡說八道,那要造罪過的。真有這種人,學會講經,專門講給別人聽,自己完全不能夠依教奉行,甚至於自己對佛經還懷疑,「講給別人聽的,不是講給我聽的,佛講這些話,是講他們,不是對我講」,這種心態,就是天天講經說法,自己的心行完全不相應,最後還是墮地獄。這個話不是我說的,乾隆年代灌頂法師說的。

  灌頂法師在中國佛教史上很有名,通宗通教,顯密融通,了不起的大德,他留下來的著作非常豐富,收集在《卍續藏》裡面大概有二十多種。我學《楞嚴》的時候,讀他的註解,《楞嚴經灌頂疏》。我在他《觀無量壽佛經疏》裡面,看到一句很重要的開示,我講經常常介紹給同學們。他這一句話就是古人講的,「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他把這裡面的道理,一句話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講消業障,最重的業障,世尊所講的一切經、一切咒、一切懺儀都沒有辦法消除掉,極重的業障,最後還有一個能徹底消除,念佛!這話不容易說出。這就說出這一句佛號功德不可思議,但是沒有人曉得,包括許許多多念佛人都不知道。

  這一句「阿彌陀佛」不得了。我們以後在這個經教漸漸契入,才真的恍然大悟,肯定隋唐大德們所說的,這一句名號,不但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的總綱領,一切法的精髓在這一句佛號上。實際上,它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為法界一切眾生所說一切佛法裡面的精髓,看起來好像太平常。阿彌陀佛名號,在台灣那個地方,台灣學佛的風氣比較盛,到處都貼上,隨便在哪裡,你都能看到「南無阿彌陀佛」。怎麼樣?不識貨,沒有認真的去學習。這一句名號是個總綱,總的前提,總的原則。你要通宗通教,你才真正認識這六個字,你才真正曉得這一句名號是無上的法寶。有緣眾生抓到這個,一生成就。

  這兩天,有三、四天了,我們有幾個同學全心全力在查《大藏經》,把《大藏經》裡面世尊所講地獄這些事情統統抄出來,找出來、抄出來。現在看到經文裡頭講的五逆十惡罪,你過去生中造的,你這一生所造的,只要懺悔,業障都能消除。真心懺悔,認錯,我錯了,後不再做了,確實那個惡報決定減輕,所以重罪輕報,輕罪就化解。懺悔的功德、力量不可思議!如果隱瞞自己造作的罪業,不肯懺悔,那他的罪就重了。由此可知,人只要一口氣沒斷,到臨終的時候覺悟了,徹底懺悔,都能往生。《淨土聖賢錄》、《往生傳》有很多這個例子。所以人有沒有福報,要看緣分,臨終的時候真正有福報,頭腦清楚,遇到善知識開導,跟他說他馬上能接受,馬上就能夠依教奉行、就能夠覺悟,造極重罪業,臨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你細心想一想,它有道理。

  你看永嘉大師《證道歌》上這兩句話,這兩句話不是凡人能說得出來的,「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天堂、地獄、六道、三途、十法界,有沒有?沒有,這我們在《華嚴經》上讀到。自性空寂之中,沒有這些東西。這都從哪來的?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變現出來的。這就是《華嚴經》後面所講的「唯識所變」,識就是妄心,識是有為法。你們看《百法明門論》前面九十四條,九十四法都是有為法,九十四條分作四類,第一是心法,心法頭一個就是阿賴耶,末那,意識,前五識,叫八識;第二個是心所法,五十一個心所法;第三個是色法,第四個是不相應行法,這都叫有為法,總共九十四。有為法是識變的,唯識所變。自性清淨心當中所現的相,那是一真法界,沒有這個東西。這個東西,真的,迷了之後就像作夢,夢中境界。

  我們都有作夢的經驗,夢到下地獄了,醒來之後,地獄沒有了,醒就是覺悟。懺悔的人就開始覺悟,不通懺悔的人,他還沒覺悟。懺悔的人放心大膽把自己的過失說給別人聽,叫發露懺悔,絕不隱瞞。迷惑的人,怕自己的罪過讓別人知道,想盡方法來掩飾,那是迷得深、迷得重。也就是說他作惡夢他不會醒,醒不過來。如果到他知道做錯了,不怕別人責備,這個人開始覺悟了,這個人回頭了,一下醒過來之後,不但地獄沒有、六道沒有、十法界沒有,他一覺的時候就到了一真法界。那當然最容易、最穩當的地方是極樂世界。所以過去造什麼樣的重業都不要怕,不要擔心,不要害怕,要緊的是回頭是岸。真正懺悔就是這個意思。

  早年章嘉大師教給我,因為我那個時候的生活非常艱苦,大師教我修福。修福怎麼修?修布施。自己生活很苦,他說你一個月省個一塊錢、兩塊錢總可以,這個行,能辦得到。真心布施,一文、兩文果報都不可思議,到以後我們讀《了凡四訓》的時候看到。《了凡四訓》,你看這裡面講的有一段,有一個女孩子家境很貧窮,到一個寺廟拜佛,非常感動,身上只有兩文錢,兩文錢就供養,住持老和尚給她迴向。誠心!以後她做了王妃,福報現前了,再到這個寺廟裡來拜佛還願,帶了一千兩黃金來供養。老和尚看看她,叫他的徒弟給她迴向。她就很奇怪,她就請老和尚來請教,她說:你記不記得我年輕的時候家裡很苦,我兩文錢在這裡布施,老和尚你親自給我迴向,今天我帶這麼多錢來供養,你怎麼叫你徒弟代你來迴向?老和尚就說:當時你那個兩文錢,你的心真誠,今天你雖然帶千兩黃金,你的心不誠,你這個千兩黃金供養的功德不如那兩文錢,我讓我的徒弟來給你迴向,足夠了。

  由此可知,培真實的福報不在供養多少,在你那個真誠心。所以修善造罪,頭一個關鍵的問題,你的用心。你用的是什麼心?你要用的是真誠心,我們常講,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你用的這個心,真的是一塊錢的功德遍法界虛空界。你用的心跟這個完全相反,虛偽、染污、不平、高下,自己覺得很了不起,貢高我慢,沒有把別人看在眼裡,你用這種心,你布施億萬的財富,你得的福很小。這個才有道理,為什麼?窮人能培福,要不然這個世間只有富人培福,富人福報愈來愈大,那窮人愈來愈窮,這不合理。所以窮人的心真誠培福,往往來生他有大福。現在這些富人都是貢高我慢,養尊處優,自以為是,他雖然到處也修福,來生他的福報平平的,這是天道。

  在此地經文上,『不作諸眾生,業報因緣行』。這是教我們,我們不要做一切眾生那種修福,眾生迷而不覺,他修善,修極大的善,說實在的話不能超過欲界天。為什麼?欲沒有斷。貪圖世間的財色名食睡,我們常講五欲六塵的享受,貪瞋痴沒有斷,所以他的業報最高欲界天。為什麼?色界天五欲六塵的享受沒有了,他放下了。欲界有六層,愈往上面去愈淡薄。佛在經上給我們講,你說男女之欲,這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四王天、忉利天跟我們人間沒有兩樣,但是愈往上面去真的是愈淡薄。到夜摩天,夜摩天有男女,只有擁抱,這個欲就是擁抱。再往上面去,兜率天,這是握手;化樂天,這是相視,就是彼此互相看,感覺得很歡喜;到他化自在天更淡薄了,他化自在天也有男女,只是見面點點頭微笑而已。從這些地方,我們就能想到,我們的修行修到最好,你能夠到欲界天哪一層?

  貪欲重的人墮到地獄,這我們在佛經上看到,《玉曆寶鈔》上沒有這麼詳細。在地獄裡面,情欲重的人也看到裡面有美女,你去抱,這一抱是刀山、是劍樹,你把刀山劍樹看成美女,它變幻成美女,一抱刑罰就上身,脫離都脫不了。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夢幻泡影,幻化,不是真的,迷惑、造作業力變現的。六道裡面,上面的三界,色界跟無色界,那是禪定的境界,你不是真正修禪定的。禪,禪定有定共戒,什麼叫定共戒?人入在禪定裡面決定不犯過失,一切戒你絕對都不會犯,所以叫定共戒,那個持戒是圓滿的。人要到覺悟了,開悟了,禪宗常說,大家都很熟悉,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個境界裡叫道共戒,比定共戒又高了,你得道了,就是你智慧現前,從定這開悟,智慧現前。智慧現前裡面,一切惡業不但不造,念頭都不起,這叫道共戒。人家不談什麼持戒不持戒,不談,惡的念頭都沒有,真的是純淨純善。這個地方所講的都是法身菩薩的境界,法身菩薩境界是道共戒,所以說「不作諸眾生,業報因緣行」,他當然不會墮落,不會墮落到十法界,更不會墮落到六道三途,他不會墮落,這就是不染。在哪裡修?就在日常生活當中修。

  怎樣修不染?其實我們在講席裡頭常常講。你執著就染污,你不執著就不染,你分別就染,分別染得輕,執著染得重。我們既然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還執著它幹什麼?你還分別它幹什麼?一切事隨緣,隨緣就是大開方便之門。方就是我們今天講方式、方法,我跟人相處,我跟萬物相處,相處的方式,相處的方法;便,便就是當前最適合的。什麼樣才叫當前最適合的?不引發眾生的煩惱,那就是最合適的,令一切眾生皆大歡喜。佛菩薩就是這麼做!所以不管怎麼樣,都好,沒有一樣不好。你做得對,好,你做得不對,也好。你誠心誠意請教,教你;你不是誠心誠意來請教,敷衍幾句,方便之門。

  我在台中十年,我真學了一些東西,看李老師教學,他怎麼樣對學生;看李老師應酬,他怎樣接待這些賓客;看李老師辦事,我們在這裡頭長時間的觀察,了解他老人家智慧。智慧落實,智慧就是方便,「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不是誠心誠意,沒有這種誠意的人,老師為什麼不教他?我那個時候就有這個念頭,老師不慈悲。我沒有問,老師看出我的疑惑,有一次特別叫我到旁邊,告訴我,他說沒有誠意的人他來問問題,可以不答,為什麼?你答覆他,他也沒有用,他聽不進去,他聽不懂,根本就不能夠依教奉行,這樣你跟他講解,叫廢話,我才明白。誠心誠意來求教的人,你要不教他,你不慈悲。我們才曉得他這個接引眾生,真的是大慈大悲,是有原則的。

  當時我最不解的一個問題,就是李老師開經學班,教導我們怎樣講演、怎樣講經。他編了兩份教材,一個是《實用講演術》,一個是《內典講座之研究》,那是教講經的方法。這兩樣東西印成一個小冊,真的是簡單扼要,寫得太好了。他老人家只印了三百本,裝在一個小箱子裡頭,放在自己床下面,不流通。我說:這麼好的東西,這個要不肯流通,是不是叫吝法?經學班的同學(二十多個同學)他都不給,只是在裡面大概是六、七個人的樣子,不到十個人,拿到他這一本書。當然我,他是給我了,像徐醒民、周家麟,有幾個人拿到,不到十個人;不給,藏起來。在當時,這個經學班二十多個同學,選了個班長,選兩個副班長,來做輔導,選了我做班長。我做班長,我總要把這些方法來傳授傳授,但是老師書不發不給,我就跟老師商量,我把老師這個東西編了一套大綱給老師看,我說:我照這個大綱講行不行?書我也收起不給他們看。老師點頭,行,可以,所以那個時候用油印。我把它編成表解、編成大綱來跟同學們講。

  為什麼不流通?老師以後告訴我,他說不是吝法,他說現在不能流通,流通之後會帶來麻煩,那就是他的麻煩。為什麼?他說你不懂得這一套規矩,你去聽人家講經,某人講得不錯,很好,好在哪裡你不知道;這個人講經講得不好,哪些不好你也不知道,你沒有個標準。這個東西你拿到手的時候,這就等於有個尺寸你去量人家,他講的哪些好,一點一點把它真的能說出來,哪些地方講不好,也一條一條把它講出來,這一比對,不對。這樣一來,很多人拿到這個,他自己不會講經,他會去批評別人。這些法師大德們講經,你要這樣批評,你這個批評誰教你的?李炳南老居士的冊子在我手上,人家就恨透李老師,不是替他找麻煩嗎?所以這個東西是他活著在世的時候絕不流通,什麼時候流通?他不在世的時候就可以流通,再找不到他的麻煩,他已經走了。

  有些東西當時可以流通,有些東西一定要往生之後才可以流通,有道理,不吝法。可是我們台中有很多同學都誤會,「我們老師都有版權所有,翻印必究,絕不流通」,對,有一些他是有這個顧忌,很有道理。所以他老人家往生,我把他這些東西大量印行流通,現在到處都找得到,我還講解過。我的講解,當時悟聞法師是我的學生,這個人年輕,很聰明,我教他做筆記,這個筆記做出來之後,就變成講記了。這個講記從頭到尾我看過,我刪改過,是這個小冊子的註解,學講經、學講演不能不讀這個書,不能不守這裡面的規矩。同時我們講演的時候也有錄相帶、有錄音帶,這是學講經的人必須要學習的。這個就等於一般學校老師,老師為什麼一定要師範大學畢業?師範大學裡頭有教學法,這個講經是講經法,有一套方法。

  方法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可是我在教學的時候,我特別強調,方法重要只佔百分之十,還有更重要的佔百分之九十,那是什麼?你的心態。你用什麼心?你是什麼態度?這個心態佔百分之九十。你是真心為佛法,為利益眾生,決不為自己的名聞利養,這樣的心態,你縱然不懂方法,你也講得好,你也能夠攝受人心。如果你的心態是求名聞利養,是求享受,求自己的利益,你懂得這套方法,你也能講得很好,也能夠攝受人心,造作罪業。所以李老師一生傳這個是非常小心謹慎,做給我們後人看的。古聖先賢傳法,不得其人,寧可這個法失傳,不能夠亂傳,不無道理。

  佛法的戒律,這是經論上佛講得很多,在家五戒、菩薩戒,這是可以廣傳,沒有限制的。出家的比丘戒、比丘尼戒,有限制,在家人不能看。沙彌戒在家人可以看,菩薩戒在家人可以看,唯獨比丘戒、比丘尼戒在家人不能看。為什麼?就跟李老師這個講經的規矩一樣,在家人看到比丘戒、比丘尼戒,就會批評出家人。批評出家人,不管他持戒不持戒,是他的事情,你批評人造罪業,是這麼個道理,不是有什麼祕密。總而言之,佛所講的都是防範你造業,所謂是防非止過,你看這個用意多好!我們不能夠不懂得。

  在現前這個社會,我們知道這個原則了,尤其要注意的,我們的言語、我們的行為一定要懂得防範一切衝突。小衝突起來了,馬上要把它化解,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不要讓衝突擴大,自己怎麼樣吃虧都行,就是不能把衝突擴大。這就是很大的功德,對這個社會安全、和平,你就做出了貢獻。都是在日常生活點點滴滴小事情上用心、著眼,決不能隨順自己的煩惱,不可以隨順自己的習氣。要知道社會安全重要,破壞社會的安全,破壞團體的秩序,這個罪都很重。我們能維持這個小團體,讓這個小團體裡面和睦,縱然有意見,很好的意見,要觀察他能不能接受,能接受,我們貢獻,不能接受,不說。適當的因緣,現在他不能接受,也許過幾個月他會接受,也許過幾年他會接受,什麼時候接受什麼時候給他說,不接受的時候,絕對不提。為什麼?這個時候你提出來,會引起他的反感。那說得不好聽,現在說出來,不但沒有好處,反而變成一種衝突的挑釁,這就錯了。

  所以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我們依智慧不依感情,這就是四依法裡面講的「依智不依識」,這一條很重要!永遠生活在理智,不要生活在感情的裡面;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不要生活在對立的世界。處處跟人對立,很糟糕,彼此雙方都痛苦。所以首先求自己不染著,就是盡量減少分別執著,時時刻刻留意化解一切衝突。古人講的話有道理,常常記在心裡,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無就清淨,無就真心現前。我們大乘教學了這麼多年,總要懂得這個意思。清淨心,智慧現前;智慧現前,你對於一切眾生的根性就能觀察,瞭如指掌。然後你跟每個人,善人處得好,惡人也處得好,仁人君子處得好,那些小人也處得好,你這才能夠教化一切眾生。一部分眾生處得好,另一部分眾生處得不好,你就沒有辦法教化一切眾生。實在講,跟你處得好的,你也沒有法子教化他。跟什麼人都能和睦相處,跟妖魔鬼怪也能和睦相處,自己清淨不染,智慧能夠揀別。

  『善逝法如是』。「善逝」,是佛十個號之一。他為什麼不用諸佛法如是、如來法如是,如來也是十號之一,調御法如是,他都沒有用這個,他用善逝。逝是滅,從內心裡面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這叫真正善逝。所有一切衝突,從我自己這一邊化解了,這叫善逝,不是從對方那裡化解,對方化解不掉的。自己這一邊化解了,對方自然就化解,這個叫善逝。這個逝就是滅的意思,滅煩惱,滅衝突,滅爭執,滅是非,滅善惡,都從自己清淨心裡面去做,才能達到圓滿功德。總而言之,自己心地不清淨、不真誠,什麼事情都做不好,用如來的這些方法,你去學,你也學不像;佛菩薩做得好,你做就做不好。用這個名詞太好了,「善逝法如是」。我們應當要學習,要把它用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你的生活就幸福、就圓滿、就自在。無論在亂世、在危邦,你都是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下面第九首偈頌:

  【種種諸眾生,流轉於十方,如來不分別,度脫無邊類。】

  這些經文都是我們當前迫切需要認真學習的。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只說了四個字,「度心平等」,度眾生的心平等。前面兩句是講眾生,『種種諸眾生,流轉於十方』,這兩句的境界無限的深廣。「種種」是講這裡頭的種類太多太多、太複雜了。經教裡面常說的十法界,一般在講席裡面介紹這個十法界,多半是指娑婆世界的十法界。《華嚴經》此地講的,那就不是一個佛世界,是講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十法界,種類太多沒有法子想像。我們把範圍縮小,我們今天只講這個地球,地球上種種諸眾生,在我們地球上也是流轉於十方。

  在這個地方,首先我們要把「眾生」這個名詞做個簡單的介紹。眾生不是說人,人是屬於眾生,但是眾生不是說人。這話怎麼說?生就是生起的現象,我們這個人身是個現象,這現象怎麼生的?從哪來的?那就是「眾」,眾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就叫做眾生。眾緣,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就是許許多多的條件,具足之後這個現象就發生,少一個條件都不能發生。佛家講緣,我們今天講條件。現象之發生,《華嚴經》上說,哪怕是一隻小螞蟻,一粒小微塵,我們肉眼都看不見,佛講無量因緣才生起的。哪有那麼簡單!無量因緣而生起的。這種極其微細之處,現代科學都沒有達到。今天科技,特別是物理走向兩個極端的方向,一個是往大,我們今天講太空物理,無限大。一個是走向小,走極端,量子力學,研究原子、電子、粒子,現在又發現比粒子更小的物質還存在,夸克。那這個《華嚴經》裡面講得太多了,《華嚴經》講這個大,現在太空物理跟《華嚴經》比較,那小巫見大巫,華嚴境界真的是不可思議;就是以量子力學來說,跟《華嚴》講的還是小巫見大巫。

  科學怎麼研究,很難有實際的用途,《華嚴經》那個作用就微妙了,大小不二。極小的微塵裡面有世界,這個世界跟外面大世界一樣大,大世界沒有縮小,微塵沒有放大,居然無二無別,微塵裡面有世界,那個世界裡頭有一切諸佛菩薩、一切眾生,跟我們這個世界一樣。科學家雖然有這種說法,說是有一個無形的世界,跟我們這個世界或者是反面的世界,有這個說法。佛法不說無形也不說反面,佛法說世界是無有窮盡的。那個極小世界裡面,那個裡頭還有微塵,那個微塵裡頭又有世界,重重無盡。我們這個人身、佛身、菩薩身,每一個世界裡頭都有。我們這一段快講完了,下面是「光照十千世界」,裡面又會看到文殊師利菩薩,又會看到金色世界,又會看到不動智如來,文殊菩薩無量無邊,哪個世界都有。我們有沒有?有。還微妙!

  每個世界有六道,每個世界裡頭有我,我生,一切世界裡頭我統統都生了;我要是死的時候,所有一切世界這個我身都死了。妙不可言!你沒有法子想像。什麼道理?佛法裡頭一個術語叫「法爾如是」,自性本來是這個樣子的,這個不是有為法,不是人製造的,所謂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個識的作用太大。所以「一迷一切迷,一覺一切覺」、「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個意思很深很深。一般讀《華嚴經》的人讀到這些句子,實際上這些句子裡頭真正的意思,沒有辦法了解,你能夠了解的也只是皮毛而已,哪裡知道重重無盡的法界!而且這法界確實沒有大小,確實沒有先後,真的,時間跟空間在此地統統都沒有了,這叫一真。時間跟空間是夢裡頭才有,迷的時候有,覺的時候沒有。

  所以我們六根的能力,只要是覺而不迷的時候,你見,見的是遍法界虛空界,聽,也是聽的遍法界虛空界。無量無邊的剎土,現在科學家講無量無邊不同維次的空間,你都能看見,沒有障礙。這裡面所有一切音聲你都能聽見,那是不是太吵、太亂了?這很奇怪,你想聽就聽到,不想聽就沒有聲音。正像我們用收音機一樣,我們想收聽哪個頻道,打開這個頻道的按鈕就聽到這個頻道,其他聲音聽不到。想聽另外一個聲音的時候,再按一個按鈕,這個地方聲音又聽不到,那個想聽的聲音就現前。我們現在用機器,法性裡頭不需要用機器,我們身體就是一個機器,這個機器非常靈敏。那我們在一生當中使用這個機器,好像只使用一、兩個頻道,很可惜。而不知道我們這個機器是萬能的,無所不能。現在我迷失了,不會用,就正如同我們現在最先進的攝影機,最先進的電視,我們沒有見過、沒有學過,拿到的時候不會用。有人給我們調好,告訴我們一個開關,打開就是這個頻道,我們會打開,不想看了,關掉頻道沒有了;再打開,還是這個頻道,就不懂得換一個。我們現在這六道眾生,實在講就變成這個樣子,不知道這個機器萬能。

  佛菩薩知道,你看佛菩薩隨類化身,我們這個身也千變萬化,現在能力喪失,喪失叫迷失了,不是真的喪失。經上講得很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我們的智慧跟如來無二無別。我們的德,德是能力,能力萬德萬能,跟諸佛菩薩也沒有兩樣;相是相好,相好就是我們今天講福報,福報跟諸佛如來也沒有兩樣。現在迷失了自性,智慧、能力、福報全都沒有了。現在在六道裡頭,享的這一點福報是什麼?是臨時修的,告訴你這不是本有的,本有的太大,不可思議,臨時修的。就好像打零工,賺一點錢過日子,過得很辛苦。本有的是你家裡頭有金礦,有銀礦,有無量無邊的財寶。可是怎麼樣?你不知道,所以你一分錢也拿不到,不知道自己是宇宙之間第一個大富翁,不知道,現在過這麼苦的日子。所以佛經上常講可憐憫者,你真可憐。你要是沒有,過這辛苦日子,說你可憐,那是挖苦你,那是不可以這樣說的,那講得太過分。你家裡有無盡財寶,你在這裡打工,你不是可憐嗎?佛說話很風趣,很有味道,很幽默。

  「流轉於十方」,這是講輪迴,六道裡頭輪迴是流轉十方,而六道又通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諸佛剎土,它是通的。所以經上常講地獄的壽命長,那這個世界壞掉的時候怎麼辦?世界的壽命並不長,世界有成住壞空,尤其是局部的。像現在科學家觀察太空,發現大星系裡面的小星系,小星系裡面的行星、恆星,常常發現有爆炸的。恆星爆炸,像太陽,太陽如果一爆炸,太陽系所有的行星都沒有,都會消失,這是一個小星系的生滅,幾乎在這個太空當中天天都有,小星系的生滅。這個地方沒有星星,沒有星系,突然發現有星,星星生了,這就看到星系的生滅,所以「世間無常,國土危脆」,今天科學證明了。

  人造業的業報,這星系的變化也是眾生的業報所變現的,這不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永恆的,裡面沒有生滅,住在這裡面的眾生,像華藏世界,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的,極樂世界,裡面都跟我們寫的,那個裡面的人都是無量壽,阿彌陀佛無量壽,所有一切生到極樂世界人都是無量壽。不但人無量壽,裡面的樹木花草也是無量壽。我們這邊的植物,春生夏長,秋天凋零,冬天樹葉都落了、都枯了,春天它又發芽了,它隨著季節產生變化;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樹永遠是那麼茂盛,永遠是那麼樣的美好,絕對不會有一片樹葉枯了掉下來,沒有,所以這個地下一塵不染。西方極樂世界的地是琉璃,我們人都喜歡綠色的,極樂世界地也是綠色的。琉璃就是我們現在世間人講的翡翠,綠色的玉,透明的,極樂世界的人走在地上可以看到地心,看到地底,綠的。黃金為地,那是舖路的,那是道路、馬路,那個馬路裡頭沒有車輛。我們這裡把黃金、把翡翠都看得很寶貴,翡翠在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我們的泥土,黃金在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我們現在的柏油馬路。

  那邊的宮殿就是居住的房屋,建築的材料都是七寶,自然的,不是人工造的。我們出家人,我們喜歡住個小茅蓬,茅草屋,西方極樂世界有,隨心所欲,那個茅草是什麼?茅草都是珍寶,不是真的茅草,珍寶。我們家鄉,我記得小時候我們住鄉下,我們住的是茅草屋,上面蓋的是什麼?稻草。你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會看到稻草,那稻草一根一根,黃金;那土牆,土牆都是珍寶。唯心所現,心裡面是無量無邊的珍寶。人相貌之好,我們想像不到,我們怎麼畫也畫不出來。這個世間人講貴人貴相,相書裡面記載的貴人貴相,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古人,古印度跟中國都是這個說法。所以佛在那裡現相,就完全現你們覺得是什麼相,他就現什麼相。而實際上大乘經上告訴我們,諸佛報土,就是實報莊嚴土裡面的相,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你想不出來,你怎麼能畫得出來?我們能畫得出來,是我們凡夫憑凡夫想像是這個樣子,實際上呢?跟實際那不能比。

  所以眾生的意思我們要懂,它的意思就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人是一個現象,所有一切動物也是現象,植物也是現象,礦物也是現象,這個大自然的景觀也是現象,都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虛空法界也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統統叫眾生。所以這個眾生的意思就是把整個宇宙裡頭所有一切現象統統都包括了。「流轉於十方」。說了方,十方,當然在我們十法界裡面,十法界都是凡夫,六道裡面是內凡,四聖法界叫外凡,他沒有見性,沒有見性就叫凡夫,見性是聖人。十法界裡頭有空間、有時間,空間時間也是眾緣和合而生,你就曉得這個「種種諸眾生」這一句裡頭包括多麼大的範圍,多麼深廣的義趣。

  第三句說『如來不分別』,這句話重要。既然不分別,哪裡還會有執著!如來應化在十法界,跟十法界的眾生和光同塵,示現跟他完全一樣;外表一樣,實際不一樣。外表一樣才能度眾生,所以『度脫無邊類』。外表不一樣,你就不能度。裡面要跟眾生一樣,那就完了,那是被眾生度跑掉了,哪裡能度眾生?裡面不一樣。這裡面不一樣就是說,應化在十法界,他自己實際上是住在一真法界,十法界跟一真法界不二!中峰禪師講:此處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是此處。極樂世界的菩薩到這邊來應化,跟我們在一起,他住的極樂世界,我們住的娑婆穢土。他能看到我們的穢土,我們看不到他的金色世界。他看此地山河大地樹木花草,跟西方極樂世界無二無別,豈不是境隨心轉嗎?為什麼他看的是這樣?極樂世界是遍法界虛空界。心清淨,你就見到佛淨土。我們今天見不到佛淨土,怪誰?不能怪人,怪自己心不清淨。妄想分別執著把我們本來面目障礙住了。你說這個多可惜!多可憐!

  諸佛菩薩沒有障礙,沒有障礙就是我們常常講的,他不起心,他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所以真正會修行的人修什麼?就修這四個「不」,四個不你都圓滿做到,相應了,恭喜你,你成佛。話說得很容易,說得很簡單,你做不到。這四個不,要從哪裡開始?要從不執著開始,不執著是最粗的煩惱。你為什麼天天會生煩惱?就是因為執著,你要不執著,你的煩惱會去掉一大半。如果你再能做到不分別,那幾乎你的煩惱就斷掉了,真的,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斷了。

  所以你要是還有執著,你出不了六道。對什麼執著?這經上講得很好,「種種諸眾生」。種種諸眾生統統都不能執著,所以那個「眾生」的意思,你一定要清楚,眾生意思是包括了整個宇宙,我們常講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統統不能執著,佛法也不能執著。所以佛在經上才講「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是佛法,說這個意思就是佛法不能執著,佛法是講解脫的,執著你就不能解脫了。所以《金剛經》上舉的比喻,佛講的比喻講得好!好比渡河,渡河用個小船,這個小船是什麼?就是佛法。那是個工具,過了河還要不要?不能要,你要捨棄,你才能登到彼岸。你要是執著不肯捨棄,你永遠達不到彼岸。此岸是六道輪迴,彼岸是極樂世界,我們用這淺顯的比喻來說,你要執著的話,你永遠不能到極樂世界,你永遠還在娑婆世界搞輪迴,你怎麼能執著?「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佛這一句話講得好。

  什麼都不能執著,你的清淨心才現前。清淨心是真心,清淨心不但生智慧,清淨心生淨土,「心淨則佛土淨」。菩薩應化到世間來,為什麼他看這個世界山河大地清淨,一塵不染?他心清淨,境隨心轉。現在就是江本勝博士給我們實驗出來,科學的方法實驗出來,境隨心轉,我們深信不疑。所以我對他的貢獻很感激,難得我們也交了個朋友。

  「如來不分別」,一定要用如來,因為不執著,不執著只能超越六道,不能超越十法界。六道外面是聲聞、緣覺、菩薩,還有佛,這個佛就是天台家所講的藏教佛、通教佛,賢首大師五教裡面所講的小教佛、始教佛。在天台六即位裡面是相似位,不是真的。不分別,就出了十法界,真佛了。這個真佛就是從圓教初住菩薩起,法身大士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真佛。真佛就叫如來,所以圓教初住菩薩也叫如來,他可以在十法界用佛的身分出現,應以佛身而得度者,他就現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就現八相成道,初住菩薩就有這個能力示現。分別斷了,於遍法界虛空界種種諸眾生不分別了,那當然更沒有執著。

  你要是真會用功、真會修行,我們用什麼方法修?用持名念佛。持名念佛方法,我們六根接觸外頭六塵境界,才動一個執著的念頭,「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用這一句阿彌陀佛把那個執著打掉。才有分別念頭起來,「南無阿彌陀佛」,把分別念頭打掉,這是方法!這個方法,八萬四千法門就是八萬四千種方法,這個方法最殊勝,為什麼?最簡單,最容易,男女老少都行。問題是,你會用!用在哪裡?就用在起心動念上。念頭才起,古人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起心動念,就是起分別執著這些念頭,當然會起,不起,你就不是凡夫了;不起,你就是聖人。你是凡夫,你肯定會起念頭,起念頭不怕,怕的是覺悟太遲,這一句佛號就是覺悟,我馬上把這一句佛號提起來,把這個妄念(這都叫妄想雜念)取而代之,心裡頭念念「阿彌陀佛」,這叫正念,念念是阿彌陀佛,這個方法好。你要說真的叫無念,無念做不到,無念那是法身菩薩才做到,我們做不到。我們只有用阿彌陀佛這一念代替所有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這叫會了。

  這個樣子真幹,你幹上三年,你的心裡頭一片都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分別執著都沒有了,這恭喜你,你得功夫成片,你得念佛三昧。就是功夫成片這個本事,你就能自在往生極樂世界,生極樂世界雖然品位不高,不要緊,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你生凡聖同居土,極樂世界一生一切生,因為它四土在一起,同居土、方便土、實報土、寂光土融在一起,所以叫一生一切生,這是不可思議境界。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裡頭,沒有這個情形,世尊沒有講過,唯獨極樂世界特別,所以它真平等。這是當人的性德,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使這個無比殊勝境界現前。所以,十方一切諸佛讚歎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佛佛道同,佛佛平等,哪有「之王」呢?這是諸佛對阿彌陀佛的讚歎。諸佛讚歎的用意,我們很清楚很明白,就是勸我們、鼓勵我們求生淨土,真正目的在此地。

  我們明白了,要真幹,不要辜負諸佛對我們的一番好意,這一番好意是無比的恩德,不可以錯過,要真幹。你要問要幹多久才能有成就?一般講要三年,三年就有成就。你不幹,那就沒有法子了。所以小道場、小茅蓬是最好的修學環境,萬緣放下,一心向佛。功夫能不能成功,就是看你放下多少。你要把執著放下,什麼都不執著,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學著什麼?隨一切眾生的緣,學著自己什麼?完全沒有成見,你就不會受境界的干擾了。

  你還有稍稍分別執著,你必定受外面境界的干擾,也就是現在人講外面境界控制你。這個境界,我在前面跟諸位講過,什麼是佛?什麼是魔?你就明白了,你不是向佛,你一定是被魔控制,他干擾你,你一切聽命於他,你不敢違背他,他控制你。但是你要是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他就沒有法子了,沒有辦法干擾你,沒有法子控制你,你就證得解脫,你心得清淨,清淨心生智慧,清淨心生福德。這個就不是打工,不是做小買賣賺錢生活,這是已經通了,你自家本有的寶藏自自然然顯露出來。

  智慧德相是你本有的寶藏,很可惜妄想分別執著這三關把你障礙住了。這三個關不是別人設的,是你自己造成的,無量劫迷惑顛倒造成的。所以「解鈴還須繫鈴人」,你自己造成的,還是你自己去解決,諸佛如來雖然有神通道力、有慈悲,沒有辦法幫你解開。這什麼道理?三時繫念法事裡頭有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個力量是均衡的。眾生就是講的業力,《地藏經》上常說,業力之大能敵須彌,這是什麼力量?這真正的根源是自性,你迷了自性,迷了自性的時候,那個自性產生出來的力量是歪曲的,扭曲的,扭曲的力量還是不可思議。一定要覺悟,這個力量回歸到本位,回歸到正常。回歸到本位,回歸到正常,就是佛菩薩。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原理原則我們通達了,現在差的是功夫,真實的功夫沒有別的,就是放下。

  我學佛比一般同學、比一般道友(我們同輩分的,同年齡的)殊勝一點。原因在哪裡?原因在老師,所以老師對於我們一生修學的成敗,他是關鍵人物。你們學《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佛在這個經文開端就教你、勸導你,要親近明師;《華嚴經》文殊菩薩教善財要親近善友,道理就在此地。我遇到章嘉大師,章嘉大師一開頭就教我看破放下,直截了當,真正是一絲毫委曲相都沒有,直截了當教我看破放下。看破是明瞭,了解事實真相,可是你要不放下,你永遠不能明瞭,所以放下你才能看破,看破又幫助你更放下,放下又幫助你更看破。所以菩薩成佛,從初發心到無上道,修學真正的綱領就是這個,看破放下相輔相成,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又幫助你看破,像樓梯一樣,一層一層往上升,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這麼簡單。

  我自己感覺得非常幸運,遇到這個老師,一開頭就把這個方法傳給我。當時,我那個時候二十六歲,老師那個時候六十歲,六十還是六十一歲。我向他老人家請教,看破放下從哪裡下手?他告訴我,布施。布施是什麼?捨!真放下了。身外之物要能放得下,沒有絲毫留戀,然後把那個念頭也放下,你的心地才清淨,念頭不放下,你心不清淨。這是徹底放下了,這個樣子你就能「度脫無邊類」,自己修行成就了,就度了眾生,自他不二。為什麼?因為你的形象,這叫身教,一切人看到你了,他受感動,沒有看到你,聽到傳說,一個傳一個,一個傳一個,大家都知道,你能得大自在,你生活得很快樂、很幸福,都想跟你學。你有智慧,你有福報,從哪裡來的?看破放下來的。看破是智慧,放下是福德。

  我們學佛五十三年了,通過五十三年的實驗,這都是科學方法,實驗,果然靈驗,跟佛經上講的一樣,跟老師說的一樣,智慧增長,德能增長,福報增長,這相好就是福報,福報增長。世間人所求的,第一個是福報,第二個是聰明,第三個是健康長壽,我們沒有求,但是怎麼樣?自然得到。這就是通過五十三年的實驗,一點都不假。這一首偈我們就講到此地,現在時間到了。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6 09:17:17)

 
amtb
  • 本文由 amtb 发表于 2017年5月26日09:17:1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2845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