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A
视频B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一七七卷) 2003/12/6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177
諸位同學,請看四聖諦品,鄰次十界,第九段關鑰世界,苦滅道聖諦第七句看起:
【或名攝念。】
大乘教裡面,我們也常常看到「攝心、一心」,這些詞句很多。念是念頭,凡夫妄念太多了,多到無法想像,應當是宇宙有多麼複雜,我們的妄念亦復如是。怎麼知道?我們可以從推理上來體會,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心想就是念頭,心想能變,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所變。世間無量無邊不可說微塵數世界,每個世界裡面都有十法界。世界無邊,眾生無邊,三途六道無邊,從哪裡來的?念頭生的,你這才知道念頭是多麼複雜!念頭有多少,沒有人能知道。起念是因,因必定感果,所以,佛教我們『攝念』。攝念,跟孟夫子所說的「放心」,義趣完全相同。大勢至菩薩在楞嚴會上,教導我們修行的方法,「都攝六根」,他的都攝六根,跟這個地方「攝念」是一個意思。念有分別,所以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收回來。
這裡是講的道諦,這個法門當然也是大總持法門,我們想一想,八萬四千法門,哪個法門不是攝念?我們今天學習淨宗,採取持名念佛,持名念佛的目的,《阿彌陀經》上所說的,「一心不亂,心不顛倒」,就是攝念。禪宗用觀心的方法,用參究的方法,參話頭的方法,也是攝念。密宗裡面,所要求的三密相應,又何嘗不是攝念的方法?由此可知,無量法門只是方式不一樣,無有一門不是攝念。這是從橫的說。從縱的講,從初發心到如來地,亦無非是攝念而已。念有粗細,我們今天攝念,是攝粗念,能不能攝得住?你能夠攝住了,你就有效果,你就有成就。許許多多人沒有辦法,持名念佛,念著念著裡面還夾雜著妄念,這就是念佛人為什麼不能得念佛三昧,道理在此地。
妄想分別執著實在是太多!這個事情佛菩薩非常清楚,他是過來人!無量劫薰修成的,妄想、分別、煩惱、習氣,在阿賴耶識裡面是種子。《百法明門論》,天親菩薩給我們歸類,善心所十一個,善念種子;惡心所二十六個,煩惱心所。根本煩惱六個,隨煩惱分大隨、中隨、小隨,二十個。這就是明顯的給我們說明,無始劫以來,我們接受善惡的薰染,惡多善少,惡習氣的力用遠遠超過善習氣。所以人學壞很容易,學好很難,道理就在此地。人在六道,往上升少數,往下墮落的佔多數。
惡道眾生,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地獄眾生也有圓成佛道的,這個非常非常希有。那是什麼因?他在過去生中曾經學過大乘,曾經學過《華嚴》、《法華》,阿賴耶識裡頭有這樣的種子。為什麼會墮地獄?這個道理善導大師講得好,「總在遇緣不同」,他在這一生當中,遇的緣不善;換句話說,他出生的環境不善,長大之後,周邊這些人不是善人,大概都是追求名聞利養,享受五欲六塵,不知道這個世間有佛法!習氣太重了,偶然遇到,不能接受,淪落到地獄。地獄苦吃盡了,忽然遇到佛菩薩,佛菩薩是眾生機緣成熟,他就會去示現,「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地獄眾生成佛的機緣成熟,菩薩現地獄身,給他做增上緣,為他說法,促成他覺悟,豁然大徹大悟。這個超升是我們一般人無法想像的。他這一超升,超升到佛道,什麼地位?法身菩薩,這是真正不可思議。我們細心去思惟、觀察,佛說的確實有道理,既然有理,我們就應當相信。
所以大乘,尤其是像《華嚴》、《法華》這樣的大經的薰習,我們知道在這個世間,從古到今,讀《法華》的人很多,讀《華嚴》的有,不是沒有,少就是了,什麼原因?經太大。《法華經》只有七卷,《華嚴經》,《八十》跟《四十》合起來,除掉重複的部分,有九十九卷,讀誦受持確實有困難。往年我們在台北,台北有個「華嚴蓮舍」,那時候南亭老法師主持,老和尚對我非常好,所以華嚴蓮舍是我常去的地方。每年他有定期的誦《華嚴經》,法師帶著大眾一起來念,從頭到尾念一遍要兩個星期。那時候念的是八十卷的本子,八十卷念兩個星期念完,念《四十》的很少,我還沒有聽說過。實在講,誦《華嚴經》應當接受弘一大師的教誨,八十卷念到「離世間品」,就是第五十九卷念完,接著念《四十華嚴》。這是我們中文譯本最完整的《華嚴經》。
早年我在台灣,讀到弘一大師的教誨,我覺得很有道理,那時候我在台北講《華嚴經》。我們《八十》、《四十》一起講,一個星期講三天,兩天講《八十》,一天講《四十》,當然我們需要經本。非常難得,會性法師他收藏有一套木刻版本的《四十華嚴》,他聽說我印《華嚴經》找不到底本,他就送來了,我非常歡喜。李老師特別讚歎,給我們寫了個序文,告訴我《八十華嚴》要印完整的。因為我那時候只想《八十華嚴》印到「離世間品」,然後接著《四十華嚴》。老師告訴我,印要印完整,讀應當這樣讀法。所以我們當時印精裝五冊,現在這個本子我們這邊大概還有,諸位可以看到,一共五冊。五冊前面三本,就是第一冊、第二冊、第三冊,正好是《八十華嚴》從「世主妙嚴品」到「離世間品」。第四冊就是「入法界品」,我們可以不讀,讀第五冊,第五冊就是《四十華嚴》,所以第五冊特別厚。這是接受李老師的教誨,《八十》跟《四十》經文都是完整的,讀要這樣讀法。
常常讀,縱然在這一生當中沒有成就,念攝不住,妄念沒有能力把它伏住,實在說,會讀經的人讀經也是攝念。我們的妄想真難斷,真不容易,前念滅了,後念它就生,一絲毫空檔都沒有。它接著就來,一個接一個,一個接一個,速度之快,不但我們凡夫不能夠覺察,經上講,一直到七地菩薩都無法明瞭這樁事情的真相。再進一步到八地菩薩,八地不動地才看到這個事實真相,念頭起滅的真相,佛在大乘經上告訴我們的。所以,攝念談何容易!我們今天講的念頭,是很粗的念頭,微細的念頭,極微細的念頭,我們不知道。我們自己以為我現在沒有什麼妄念了,其實妄念就像江河裡面的暗流一樣,表面上看到是平靜的,裡面流的速度很快!
所以,要曉得所有一切法門都是攝念,能攝念這個法門才叫有功夫,有效果。攝念就是禪定,名字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也叫三昧(梵語叫三昧)。我們用念佛的方法得到,叫念佛三昧;我們用讀經、讀誦的方法得到,我讀《華嚴經》得到三昧,稱華嚴三昧;我讀「般若經」得到,稱般若三昧;我念《法華經》得到,稱法華三昧;我們讀《無量壽經》得到,也叫念佛三昧。淨土宗裡面有它的專有名詞,叫功夫成片、一心不亂。功夫成片是一心不亂的初步,一心不亂有分上中下,下品的叫功夫成片,中品的叫事一心不亂,上品的叫理一心不亂,統稱為攝念。所以我們念佛也好,誦經也好,你要知道目的何在?目的就是在攝念。
如果妄念降伏不住,這個事情很普遍,許多人來問我,要不要換個方法?我勸他不要換。為什麼你的妄念伏不住?你的功力不夠,不可以換方法,一個方法你一直用下去,不要著急,不要天天想著「怎麼我功夫成片還得不到」?你要常常這樣想法,你這一生都得不到。什麼原因?大勢至菩薩教我們攝心的原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就是一心不亂,用什麼方法成就一心不亂?後面這句淨念相繼。淨是清淨,標準,祖師大德告訴我們,不懷疑、不夾雜,這叫淨念。你執持名號,名號六個字,「南無阿彌陀佛」,你一直念下去。如果念佛還夾雜「我怎麼還沒有得一心」,這是個雜念,這就是夾雜,夾雜把你的功夫破壞,你才得不到。什麼念頭都不能夾雜,你的功夫純。
所以自古以來,多少念佛人不能成就念佛三昧,最重要的原因是夾雜,夾雜著妄想。你看看,佛法尚且不能夾雜,那夾雜著世間法怎麼會有成就?真正做到不夾雜、不懷疑,這是淨念。相繼就是不間斷,你的功夫才能保得住,念念不懷疑,念念不夾雜,誦經亦復如是。誦經也要遵守這個原理原則,就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你要是用這個原則去誦經,你真的會了。對於經教不懷疑,展開經卷,如同佛菩薩在我的面前,誠誠懇懇,恭恭敬敬。印祖常講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念佛、誦經能得多少利益,完全在你的用心,跟你的用心決定成正比例。
誠敬,表現在不夾雜,這一點世尊教人非常強調。在《十善業道經》裡頭,他老人家講,「不容毫分不善夾雜」,教你起心動念,思想言行,都跟十善相應,不能夾雜絲毫不善,你才能得三昧。淨宗所說的,你才能夠得功夫成片,才能夠得一心不亂,先成片而後才不亂。不亂功夫深,事一心不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方便有餘土;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真功夫。事一心,見思煩惱斷了;理一心,塵沙煩惱斷了;無明也破了幾分,生實報土,這是得一心。沒得一心,只得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一心不亂的下品,也行!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可見得,大乘佛法的修學沒有別的,無論修學哪個法門,無論你用什麼功夫,總而言之,統而言之,要把你的妄念給捨掉。
換句話說,要把你的清淨心念出來。淨宗法門,古德、經典上都講,「心淨則佛土淨」。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就是心淨,你就感應得佛土淨,這是淨土的原理。所以,淨宗修學的法門很多,無論哪個法門,你都要記住,要把清淨心修成。一切時一切處,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不夾雜妄想,你就得三昧,三昧也叫正念。你要是明瞭,你就會用功,你會用功你一定得到很好的成就,你要不會用功,必然夾雜妄想。你要知道,妄想破壞了你的功夫,破壞了你的三昧,破壞了你的一心不亂,你這一生當中跟淨土只是結個法緣而已,臨命終時能不能往生,沒有把握。如果念到功夫成片,你就有把握了,功夫成片好的,功夫成片也有九品,上三品我常常講自在往生,預知時至,自在往生。所以,不要小看功夫成片,成就實實在在不可思議。再看下面這一句,第八句:
【或名趣解脫。】
『趣』是趣向,『解脫』是目標、是方向,這兩個字的意思我們要懂。解念去聲,當動詞講,我們現在講把它解開,解是解開,這從比喻上說。解開什麼?解開束縛。六道裡面的眾生被煩惱束縛,煩惱像繩索一樣,八萬四千煩惱就是八萬四千條繩索,把你捆綁起來,你苦了。六道裡面的眾生,誰不是這樣的?只是這個八萬四千條繩索,有的人束得、捆得很緊,有的人稍微鬆一點。緊的時候覺得很痛苦,稍微鬆一點覺得舒服多了,沒有解開,沒有把它丟掉。雖然鬆一點,它還是纏著你,所以你沒有辦法脫離六道輪迴,脫就是脫離。甚至於你脫離不了欲界,欲界還有六層天,你生到人天,就是說這些繩索鬆了一下,感覺到很舒服了。造作罪業造得多,就束緊了,繩索收緊了,收得你苦不堪言,動彈不得,那是什麼?三惡道。特別是地獄,一絲毫自由都沒有。
要曉得,業是自己造的,報是業力變現出來的,沒有任何一個人製造一個地獄讓你去受罪,沒有這個道理。所有一切境界沒有人能製造,境界怎麼變現的?業力變現的,你個人業力,叫別業,大家一起,叫共業。共中有別,別中有共,很複雜,很不容易脫離。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六道輪迴最重要的是見思煩惱。佛為了講經說法方便起見,不得不用歸納的方法,見煩惱(就是你見解的錯誤),把它分為五大類,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要知道我們每個人統統都有,你要了解這個事實,你的慚愧心才能生得起來,你就不會貢高我慢,你傲慢不起來!起心動念都是邪知邪見,都是錯誤。
如果你的見解不錯,對一切問題、一切人事物的看法不錯,你就不是凡夫,是什麼?你學小乘,就證須陀洹果;你學大乘,你就是初信位的菩薩。有人說,現在人確實佛法裡面講的「增上慢」,我見過,我見了很多。什麼叫增上慢?自以為是,他確實不是騙人的,他不是真心騙人,他自己誤會以為他證果了。他說他是什麼菩薩再來的,什麼羅漢再來的,甚至於還有什麼佛再來的,胡造謠言!在中國歷史上確實有,但是確實有個規矩,佛菩薩應化到世間跟一切眾和光同塵,你看不出來!他身分一旦暴露,立刻就走了,這是真的。身分暴露他還不走,你要曉得那決定是假的,冒充的。
近代,我們知道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永思集》裡面有一篇報導,有個女孩子,過去世必然是善根深厚,她完全不相信佛,沒有接觸過佛法,夢到觀世音菩薩。雖然不信佛,觀音菩薩的像常常看,白衣觀音,晚上作夢夢到白衣觀音。告訴她,大勢至菩薩在這個地方弘法,你要去親近他。她說:我怎麼認識?印光法師就是。到第二天醒來,覺得很奇怪,跟家裡人講,一家人都不相信佛,都知道佛門有個觀世音,有個阿彌陀佛,不曉得有個大勢至。這樣子偶爾問問親戚朋友裡頭有學佛的,問他:你們佛教是不是有個大勢至菩薩?有,有大勢至菩薩。她就把這個夢中的境界說出來了,正好印光法師在上海弘法,就帶她去見老法師。她把這個夢說給他聽,老法師呵斥一頓:妳在胡造謠言,妳以後再說這個話,永遠不准來見我。你看祖師什麼態度?觀世音菩薩告訴她,他四年往生,果然第四年往生,往生之後,她才把這個事情說出來。這是真的!身分暴露不走,是假的。現在社會妖言惑眾太多,不能不知道。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苦滅道聖諦第八句:
【或名趣解脫。】
在前面跟諸位說過「增上慢」,因為這個誤會在現代很普遍。對於一個有智慧的人、有定功的人沒有問題,邪師說法,他有能力辨別,不會受害。對愚痴的人就很麻煩,愚痴的人沒有智慧、沒有能力,尤其什麼?喜歡神通,喜歡感應,很容易著魔。我們這麼多年來,在國內國外看到太多了,這些人真正是佛法裡頭所講的可憐憫者。我們在美國、加拿大常常遇到,同學來跟我說,或是他自己的家人,或是他的親戚朋友,年紀輕輕的二十幾歲,學佛了,不到一年著魔了。來問我怎麼辦?我頭一句話就問他,他是不是喜歡神通感應?沒錯,就是!那就難怪了。
喜歡神通感應,這個念頭就是個邪念,魔用這個東西來作佛事欺騙人,佛不用這個。如果佛也用神通感應,那佛跟魔你就沒有辦法辨別了,佛用什麼?佛用教學,魔沒有能力教學。魔有神通,佛也有神通,佛的神通比魔還廣大,為什麼不用神通?要用神通,混淆不清,我們就沒有辦法辨別了。印光大師,真的是西方大勢至等覺菩薩再來的,你看他一生,規規矩矩、老老實實,用經教教化眾生,還特別著重在因果教育,在倫理道德。他老人家的傳心法要是「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念佛,求生淨土」,真是大勢至菩薩!我們到處看到假的太多了,假的到最後是什麼?到最後他到哪裡去?神經病院,神經分裂,瘋瘋癲癲,胡言亂語,真可憐。這些他的親戚、朋友、眷屬來問我,我說沒有辦法,這是他自己的業障,他的業感召的,沒有遇到善知識。
世出世間教學最忌諱的是邪思,邪思就是邪見、邪思惟,邪思、邪見,現前叫你進神經病院,死後墮三途,你看看,你冤枉不冤枉!來人給我講,這些孩子都非常聰明,學校書念得很好,朋友介紹他學佛去了,學佛是個好事情,沒有想到他還真用功,如果不用功不會著魔,他真用功,他真相信,真幹!好了,這個麻煩來了,魔附身纏身了。到神經分裂回頭就很難,什麼時候能救?看他剛剛有這個跡象,如果遇到真正的善知識,叫他對那種修行的方法完全放棄,學經教,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還能轉得過來,病發作之後就難了,真可惜!我們看到不少年輕人走向這個道路,今天社會很普遍,你說多可怕!
原本我們早年學《楞嚴》,念到經文上這些經句,我們也沒有很重視,也不知道它有這麼樣嚴重的後果,沒想到。「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我們也是念念就過去了,各個地方講經弘法的時候遇到了,才知道這個話的嚴重,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我們要記住一個原則,最簡單的一個原則,那就是佛法終極的目標是離苦得樂。如果我們學了,果然快樂了,那你的路子沒有走錯;如果你學了之後,果報是相反的,是離樂得苦,你就要趕快回頭,你的路走錯了,你走了個反方向。還要注意到,佛法是正法,決定是正教,規規矩矩,佛法決定沒有投機取巧,佛法絕不重視神通感應,這個要知道,神通感應確實有,佛法並不重視。
現在這些神通感應很多,我們常常接觸到,常常看到、聽到,要有智慧判斷,不能上他的當。他說的話所謂是姑妄言之,姑妄聽之,可不能當真,你當真就錯了。他講得很合理、很如法,想想,對社會有好處,這個事情可以做。但是決定不能夠附帶條件,附帶條件我們就要拒絕,這才是真的。只要有附帶條件,講得再好,只要有附帶條件,那個條件就是繩索,把你捆綁起來了,你就被他牽著鼻子走,走向魔道,你就苦了,那不是解脫道。解脫,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自在,隨緣自在。只要你有成見、你有妄想、你有執著,我們常說,你細心觀察:這個人他念念想控制別人,念念想佔有一切,這是魔,絕對不是佛。佛菩薩教人,一定是捨棄對一切人事物的控制,放下對一切人事物的佔有,清淨心!清淨心才能解脫。心不清淨,你怎麼能夠解脫?不能脫離欲界,不能脫離六道輪迴,不能脫離十法界。這都是標準,你會了就不上當,你不會的時候,你是有虧吃的,有當上的。再看底下第九句:
【或名救濟。】
這一個名稱我們也很熟悉,世間許許多多宗教都很重視慈善救濟事業,其實慈濟功德做得最圓滿、最徹底的是諸佛如來。諸佛如來要救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要度眾生入如來究竟果地,大菩提、大涅槃。佛用什麼『救濟』?佛用的是三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也許大家聽到覺得奇怪,釋迦牟尼佛每天到外面托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他哪有財?佛菩薩的財,你沒見到,他用的是什麼?內財。你們講的金銀財寶是外財,身外之物叫外財,外財施得再多,得的福不大,內財得的福大。內財是什麼?身體。我們今天講的,我們用智慧、用體力、用精神、用時間為一切眾生服務,這服務就是布施,這比金錢還可貴。也就是現在我們所講的義工,我來替你服務是義務的,不求報酬,這叫內財布施。內財布施得的福,比一般燒香供養那個福報,不知道要增長多少倍。愈是不求果報,果報愈殊勝,希求果報的反而少。希求果報是你自己畫個圈圈,「我就要這麼多」,他就得這麼多;你自己不畫這個圈圈,那個果報不得了,不可思議,這要懂得。所以,釋迦牟尼佛是內財布施。
第二,天天為大家講經說法,教化眾生轉惡為善,教化眾生轉迷為悟,轉凡為聖,這是法布施。法布施的果報是開智慧,增長智慧。世尊教學真正是有教無類,無論貧富貴賤一律平等待遇。尤其看到貧窮下賤,佛對他格外慈悲,格外照顧,無畏布施,這是圓滿的救濟。到了如來果地,佛證得究竟果位,圓滿的自性,自性本具無量智慧,本具無量德能、無量相好,所以他有能力隨類化身,有能力分身。分多少身?跟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相等,真叫神通廣大。中國人看小說,看《西遊記》,孫悟空比如來佛差遠了,真的差遠了。七十二變算什麼?身上的毫毛統統都能夠變小孫悟空,身上一身毫毛有數量,佛的化身、分身沒有數量的,而且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不但現有情身,而且現無情身。所以,到這個地步,救濟一切眾生才叫圓滿,不到這個程度,不能叫圓滿。這是大菩薩的修行法,修因證果。
我們今天在此地學經教,當然最重要的是我現前生活環境,修學環境,現前這個程度,我讀了這個經應該怎樣學習,經沒有白讀,我們現前要得受用。所以首先第一個要救自己,自己一身都是病,最嚴重的三毒煩惱,貪、瞋、痴。尤其是愚痴,愚痴是沒有能力辨別真假,在世出世間一切人事物,沒有能力辨別真假。你不讀佛經怎麼會知道?讀了佛經還是沒有能力辨別,那是你不用心,你誠敬不夠,實在講,講得太清楚,太明白了。性是真,相是假,你有能力辨別嗎?誠敬是真,虛偽是假;清淨是真,染污是假;平等是真,傲慢是假。
你看看世出世間聖人,連諺語都常常說,謙虛的人有福,沒有聽說傲慢的人有福。傲慢的人也有,跟福差不多很像,「禍」,傲慢的人有禍。你看禍跟福中國文字很像,這就是教你禍、福在一念間,你一念正,禍變成福,一念邪,福變成禍。你懂嗎?覺悟是真的,迷惑是假的;慈悲是真的,自私自利是假的。你要有能力辨別真假,要有能力辨別邪正,要有能力辨別是非,要有能力辨別利害,這叫有一點小智慧,你不愚痴。愚痴就是沒有能力辨別,往往把是看作非,把非看作是,顛倒!這一顛倒,禍害就臨頭,自己完全不知不覺,真正可憐。所以,今天最要緊的,第一個是救自己,自己沒有得救,你怎麼能救別人,哪有這個道理!
一個人要想真正救自己,不能不認真反省,改過自新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功過格」。你看看,古人用這個方法的很多很多,民國初年還有不少大德還用這個方法。最近這半個世紀沒有了,我沒有聽說哪個人用這個方法,可是真有效。往年我們在台灣提倡,好像還有少數道場,發起用這個方法來修行,這是好的,這真幹。「功過格」的標準,多半都是依《太上感應篇》,在我們佛門,蓮池大師就是最好的典型,好模範。蓮池大師用功過格,他的功過格叫《自知錄》,這是出家人。《全集》裡面收著有,過去我們還特別把它抽出來,印成單行本,分量不多,薄薄的一小冊,出家人確實可以參考。在家同修希望能夠遵守印祖的教誨,用《感應篇》、用《安士全書》,那叫真正修行。
尤其是印祖對《安士全書》讚歎備至。他講自古以來,講因果,無論在理、在事、在舉例、在文字,《安士全書》都是第一等的。所以《安士全書》真的可以把它當作國文來讀,文以載道,那裡頭載的是正道、正法。在家同學依這一部書,就能往生淨土,持戒念佛。這部書裡頭一共有四種東西,第一篇「文昌帝君陰騭文」。文昌帝君也是道教的,「陰騭文」的分量只有《感應篇》的一半,七百多個字,過去我們講過,很多年前!我那時候初出家,我還記得在桃園大溪關帝廟,在那邊講。第二個部分「萬善先資」,講殺業的果報。第三個部分「欲海回狂」,講淫業的果報。這兩種業最重,特別提出來詳細講解。「陰騭文」就是講的因果報應。最後一篇「西歸直指」,勸你念佛求生淨土。這本書真好!末法時期有這本書就行了。
印光大師極力提倡,在一生當中,把這個書印了一百多萬冊,真正不得了,在那個時代我們不能不佩服。從這裡也能看到印光大師的悲心,看到這個世界,劫難馬上就要來了,只有這個辦法能救濟。我是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講經,在香港住了四個月,講《楞嚴經》。住在倓虛老法師辦的中華佛教圖書館,看到弘化社流通的這些法寶,我很喜歡看版權頁,這也是我看書的一種習慣。新書送到我這個地方來,或者我們要買,我就翻開版權頁,如果後頭印的有「版權所有,翻印必究」,這個書我不看。為什麼?浪費時間。我覺得寫書的這個人心量太小,自私自利的心太重,大概寫不出什麼好東西出來,不要浪費我的時間。所以佛書、善書,後面印「歡迎翻印,功德無量」,這個書我會看。為什麼?他心量大,他就有一個救濟眾生的心,他出版這些書就是救濟眾生的行為,這一點就值得我們尊敬了。
尤其《安士全書》,這是印光大師推薦的,決定沒有錯誤,真正是傳家之寶。往年在台灣,這個書我們印過好幾版,但是流通的分量還是比不上印祖,這是我們慚愧之處。可是最重要的是要依教奉行,試問問,我們自己書架上有沒有這本書?這本書有沒有常常去看它?果然你要常常去看它,你就有救了。你要是大意,疏忽了,固然看別的經書、善書都好,怕的是救濟來不及,這本書是救急難的,救眼前的,不能不知道。《了凡四訓》也是印光大師極力提倡的,提倡《了凡四訓》的目的只是教你深信因果。淨業三福第三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了凡四訓》能幫助你深信因果,信因果的人能得救,不信因果的人沒救,這個道理要懂。你真的懂,你才曉得祖師的苦心。末後一句:
【或名勝行。】
「勝」是殊勝,菩薩行,這個「行」也應該念去聲,念行(ㄏㄣˋ),這是動詞,這是行動。《華嚴經》上告訴我們,菩薩行是高行,是『勝行』,是淨行,是大行,能成無上道。這裡面我們初學的人,實在講也很難體會裡面的義趣。但是有方法,只要你自己細心,你去思惟,你去觀察,這種行為能夠幫助你得真誠心,得清淨心,得平等心,得覺悟心,得慈悲心,就對了。
菩薩行是什麼?《華嚴經》裡面講的,「十波羅蜜」,文殊菩薩所代表的,你能懂嗎?這十波羅蜜怎麼講法?前面就是大乘經上常說的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後面四條是方便波羅蜜、願波羅蜜、力波羅蜜、智波羅蜜。這四條從哪裡來的?從般若波羅蜜來的,般若波羅蜜代表根本智,後面這四條屬於後得智;根本智是實智,後面這四種叫權智,就是善巧方便。善巧方便諸位常常聽到,善巧方便就是方便、願、力、智,是把般若波羅蜜落實在生活上,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就叫做權智,就叫做善巧方便。菩薩行從初發心,信位的菩薩到等覺,他們的思想、言行總不出這個範圍。普賢的大願是把菩薩每一行,行行都把它擴充到遍法界虛空界,所以菩薩不修普賢行不能成無上菩提,道理在此地。普賢的大願,能把這十波羅蜜擴展到遍法界虛空界,這還得了!這個行真的是高,真的是大,真的是殊勝,沒有能夠跟它相比。落實在哪裡?落實在「四攝法」。
四攝不是對自己,對人的!四攝頭一個也是布施,這個布施的意思很狹窄,不像六度、十波羅蜜,那個意思太廣太廣。普賢跟文殊一結合,那個境界是不可思議,其深無底,其廣無邊,所以稱為高行,稱為大行,稱為「勝行」。四攝法範圍小,我們今天講六和敬,六和敬為什麼不能落實?沒有四攝法。沒有四攝法,說老實話,所有一切佛法統統不能落實,落實的方法就是四攝。四攝的精神就是「和睦相處,平等對待」,四攝法的精神。四攝法用在哪裡?我講得很多很多,用在家庭,用在夫婦,你要懂得用四攝法,你夫婦真正是白頭偕老,夫婦和合,永遠和合,你真正懂得的話。用在家庭,家庭興旺,家庭快樂。用在你的公司行號,你生意興隆,上下一心,從老闆到員工,相敬相愛,互助合作,他怎麼會不興旺?問題就是你懂不懂四攝法,你會不會用四攝法?
前些年我在新加坡,跟九個宗教往來,有人問我:法師,你用什麼方法跟這些不同的宗教,怎麼搞得這麼熟,這麼好?我說,釋迦牟尼佛教我的「四攝法」。四攝法在遍法界虛空界,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宗教信仰,四攝法統統都能夠做到和睦相處,相親相愛。四攝法落實,菩薩勝行,把文殊的「十波羅蜜」,普賢的「十大願王」統統落實。我今天能做的,實在是大菩薩所做的千萬分之一而已,我們就做得很快樂,做得愈多愈快樂,學了要會用。好像是中國大陸鄧小平有一句話說「活學活用」,我們學佛要懂得這個道理,活學活用。如果學的這個東西沒有用處,你學它幹什麼?我們的壽量有限,壽量有限就是時間有限,學沒有用的東西不就浪費時間嗎?浪費時間,給你說,就是浪費生命;說浪費時間你沒有什麼感觸,給你講浪費生命,這個東西嚴重了。浪費時間就是浪費生命,一天的時光,就是一天命光,不可以浪費,不能浪費精神,不能浪費體力,我學的東西一定要有用處。
聖賢教誨有大用處,一生都在學習當中,古人講的話沒有錯,「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學不了,來世,生生世世都在學習,這個話在大乘法裡面非常明顯。菩薩從初發心到如來地,要經無量劫,要經三大阿僧祇劫,生生世世都在學習,學無止境。成了佛,還在學習,成佛還學什麼?做出學習的樣子給別人看,這叫慈悲,這叫倒駕慈航。學習永遠沒有間斷,你才能普度眾生,你要不學了,你拿什麼普度眾生?教眾生學,自己要做一個學的樣子給人看。釋迦牟尼佛久遠劫就成佛了,三千年前降生我們這個世間,還要搞八相成道,教我們學習!《梵網經》上說,他在我們娑婆世界示現成佛,這次是第八千次,這台戲常常重複在演唱,我們要知道勝行。後面這句我們念一念:
【諸佛子,關錀世界說四聖諦,有如是等四百億十千名,隨眾生心,悉令調伏。】
這個總結就不必說了,跟前面完全一樣,今天就講到此地。
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2017-05-25 17:58:29)
评论